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杜佳憲
Tu Chia Hsien
論文名稱: 國小想像力課程實踐之行動研究
指導教授: 詹志禹
Chan, Chih-Yu
陳昭儀
Chen, Chao-Yi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
Continuing Education Master's Program of Creativity Development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02
中文關鍵詞: 想像力想像力課程行動研究
英文關鍵詞: Imagination, Imagination curriculum, Action research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34下載:6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透過想像力課程方案之實踐,探討學生在課程中的想像力表現,以及教師在行動歷程中的專業成長情形。
    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法,以基隆市某國小四年級一個班級的學童為研究對象,進行為期三個月的想像力課程。經由行動研究歷程,並依據研究結果與討論,歸納出以下結論:
    一、以六種想像技巧設計而成的想像力課程是可行的,可以幫助教師培養學生的想像力。
    二、想像力課程方案可以提升學童的想像力表現。
    三、研究者透過想像力課程教學行動研究提升自我的專業成長,包括:設計想像課程能力的成長、釐清並解決想像力課程中學生問題的成長以及教師自我省思能力的成長。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與討論,提出具體建議,以供有意實施想像力課程教學者及未來相關研究之參考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how to practice the Imagination curriculum, and how promoted the Imagination performance to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In the meantime, the study also tries to understand what teachers learn in the course of applying the method of curriculum.
    Employing the action research, the three months study targeted at a class of 4th grade students at one of elementary schools in Keelung City. Through the process of action research, findings and subsequent discussions, major conclusions of the study are as follows:
    1) The Imagination curriculum what project by six Imagination skills was practical, and it helped teachers train the Imagination of their students.
    2) The Imagination curriculum promoted the Imagination performance of students.
    3) Through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the researcher further elevates his own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personal growth, which include areas of teaching capability, helping identify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by students and assist teachers to think over how to hone their teaching skills.
    Based on the finding and conclusions in the study, some suggestions are made to help teachers who intend to practice the Imagination curriculum to consider or further research.

    誌謝 ii 摘要 iv Abstract vi 目錄 viii 表目錄 x 圖目錄 xi 附錄 x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6 第三節 名詞釋義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想像力之定義及理論基礎 9 第二節 想像力在教育方面之相關研究 2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第一節 研究設計 31 第二節 研究場域和參與人員 33 第三節 想像力課程方案 36 第四節 研究工具和資料蒐集 41 第五節 資料處理和分析 43 第六節 研究流程 46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49 第一節 想像力課程之行動研究歷程 49 第二節 學童在想像力課程學習中的想像力表現 165 第三節 教師在進行想像力課程教學時的自我成長 17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75 第一節 結論 175 第二節 建議 178 參考文獻 181

    一、中文部分
    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2001)。行動研究與課程教學革新。臺北市:揚智文化。
    王文科 (1989)。認知發展理論與教育 : 皮亞傑理論的應用。臺北市 : 五南。
    王志健(1970)。文學論。臺北市:正中出版社。
    王依仁(2011)。國小高年級學童的繪畫創作想像力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藝術教育與創作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王堅紅譯(1994)。Maria Montessori 著。吸收性心智,臺北市:桂冠。
    朱智賢(1989)。心理學大辭典。北京:北京師範大學。
    江欣穎(2009)。科學課程美感經驗之探究-遊戲與想像的觀點。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未出版,臺北市。
    江星標(2009)。激發學童想像力圖卡設計要素之研究。國立臺中技術學院商業設計系碩士班碩士,未出版,台中市。
    江孟鴻(2011)。「話我蘆荻」未來想像教學方案發展之行動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事業創新經營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乙明、李淑貞譯(2007)。Robert J. Sternberg 編。創造力。臺北市:五南。
    李汝紋(2011)。探討中學生在不同想像力層次之理化與生物問題解決歷程與成效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李伯黍等譯(2003)。Arthur s.Reber 著。心理學辭典。臺北市:五南。
    汪信硯(1994)。科學美學。臺北市:淑馨。
    林東毅(2011)。探索設計科系學生想像力與課堂表現間關聯之研究。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工業設計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真美(1998)。想像之必要。人本教育札記,103 ,85-87。
    邱發忠(2005)。創造力認知運作機制之探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金開誠(1992)。文藝心理學術語詳解辭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金開誠(1999)。文藝心理學概論。北京市 : 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 : 新華書店經銷。
    孫惠柱(2006)。戲劇的結構與解構 : 敍事性結構和劇場性結構。臺北市 : 書林。
    張春興(2007)。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市:東華。
    張素紋(2007)。幼兒創造想像作業的發展與其相關因素探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清榮(2001)。兒童文學創作論。臺北縣:富春文化出事業公司
    張蕙慧(2001)。想像的本質及其在音樂審美活動中的效用探析。新竹師院學報,14,280-300。
    教育部(2003)。創造力教育白皮書。臺北市:教育部 。
    許純瑜、陳柏熹、李佩隃(2010)。臺灣教育研究學會2010學術研討會紀錄。(用會議手冊)
    陳昭儀(1990)。資優孩子眼中的未來世界。資優教育季刊,37,35-39。
    陳柏熹(2010)。臺灣教育研究學會2010學術研討會紀錄。
    陳美君(2007)。中文與美語班級幼兒想像遊戲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未出版,台中市。
    陳彩玲(2008)。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想像力。中外教育研究,12,131。
    陳淑鈺(2004)。寫實性圖畫書與想像性圖畫書對大班幼兒想像力的影響。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未出版,嘉義縣。
    陳慧樺編(1976)。思考:讓想像的翅膀飛起來。臺北市 : 金台灣出版。
    陳藝菁(2004)。發展高中學生想像力評量工具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未出版,高雄市。
    彭玉丹(2009)。想像作文之教學行動研究-以光明國小四年孝班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語文教學碩士班碩士,未出版,新竹市。
    彭聃齡編(1990)。普通心理學。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黃希庭編(2005)。簡明心理學辭典。臺北市:國家。
    黃尹(2011)。未來想像教學方案發展之行動研究─以「未來學習中心為例」。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事業創新經營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楊辛(1996)。美學原理新編。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楊辛(1996)。美學原理綱要。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溫肇東(2009)。想像未來的能力,現在就應準備。創新發現誌,17。
    葉貞蘭(2010)。戶外遊戲場中教師介入幼兒想像遊戲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未出版,臺北市。
    葉紹國(1976)。幼兒想像遊戲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未出版,臺北市。
    董奇(1995)。兒童創造力發展心理。臺北市:五南。
    詹志禹(2000)。謀殺畢卡索。教育研究月刊,78,69-73。
    詹志禹(2010)。臺灣教育研究學會2010學術研討會紀錄。
    劉莉平(2010)。想像力、好奇心與創新教育。教育實踐與研究。2010,1A,55。
    蔡梵谷譯(2001)。Scott Thorpe著。愛因斯坦怎麼想。臺北市:臉譜出版:城邦文化發行。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臺北市:五南。
    蔡淑桂(1999)。想像力和創造歷程。創造思考教育,9,54-56。
    賴美辰(2011)。「與2030年的我對話」未來想像教學方案發展之行動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事業創新經營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蕭靖慧(2010)。國小高年級繪本創作教學之想像與敘事表現研究。國立東華大學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未出版,花蓮縣。

    二、英文部分
    Cheri Sterman (2010) The Other IQ-Imagination Quotient. Retrieved September 19, 2010, from http://www.crayola.com/theartofchildhood/docs/educators_otheriQ.pdf
    Coben & MacKeith(1991). The development of imagination. London,UK︰Routledge.
    Finke, R. A., Ward, T. B., & Smith, S. M. (1992). Creative cognition: Theory, research,and applications. Cambridge, MA: MIT Press. P20
    Heath, G. (2008). Exploring the imagination to establish frameworks for learning. Studies in Philosophy and Education, 27, 115-123.
    J.K. Rowling (2008, June 5) Speaks at Harvard Commencement: The Fringe Benefits of Failure, and the Importance of Imagination. Retrieved January 13, 2011, from http://harvardmagazine.com/2008/06/the-fringe-benefits-failure-the-importance-imagination
    Wang, S. S.(2009).The Power of Magical Thinking --- Research Shows the Importance of Make-Believe in Kids' Development; Introducing the 'Candy Witch'. Wall Street Journal. New York, N.Y. p.1 。
    Williams, F. E. (1970). Classroom ideas for creative thinking and feeling (2nd ed.). NY:D. O. K. Publishers Inc.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