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周素惠 Chou, Shu-Hui |
---|---|
論文名稱: |
幼兒園繪圖式聯絡簿的實施-家長的觀點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eschool Parent-Teacher Communication Log with Children's Drawing 〜Parent s' Viewpoints |
指導教授: | 簡淑真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Department of Human Development and Family Studies |
論文出版年: | 2019 |
畢業學年度: | 107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83 |
中文關鍵詞: | 繪圖式聯絡簿 、親師溝通 、親子互動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NTNU201900978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51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討家長對於幼兒園繪圖式聯絡簿實施的觀點。瞭解家長使用繪圖式聯絡簿的概況、家長對於繪圖式聯絡簿功能的看法,及家長參與繪圖式聯絡簿的實施所遇到的困難與因應策略。為達研究目的,本研究主要採取問卷調查的方法,輔以半結構式訪談。以106學年度就讀於臺北市快樂國小附設幼稚園(化名)中、大班的30名幼兒家長為研究對象進行問卷調查,再針對其中8位家長進行半結構式訪談。
本研究之研究發現摘述如下:
一、 家長使用繪圖式聯絡簿的概況:家長認為繪圖式聯絡簿的進行頻率以每日較佳,每日花五分鐘以上的時間與幼兒共同完成記錄活動;有三分之二的家長會於晚餐前後(7點到9點)進行並形成每日固定的例行活動。
二、 家長對於繪圖式聯絡簿功能的看法:家長認為透過「繪圖式聯絡簿」的實施,可以瞭解幼兒在幼兒園的學習內容與學習狀況。使得教師與家長成為教育合作夥伴。家長從不瞭解「繪圖式聯絡簿」到用心參與,親師之間進而產生共同談論的話題。「繪圖式聯絡簿」是親師溝通、親子互動的優秀媒介。
三、家長認同也認為幼兒透過每日使用「繪圖式聯絡簿」來表達當日
事宜,他們的聽、說/表達(含詞彙的豐富度)、繪圖、記憶、理解
和傳達訊息,以及系統性組織、統整與歸納訊息的能力皆會逐漸
提升。
四、家長對於進行「繪圖式聯絡簿」所遇到的困難為:
1.幼兒表達不清楚,家長無法理解幼兒在說什麼。2.幼兒常常忘
記要傳達的事項,家長不知道該如何引導。3.幼兒完全不知道自
己在畫什麼,所以無法傳達事項。4.家長寫聯絡簿時,幼兒當下
不想說傳達的事項。5.幼兒個性好強、沉默寡言,導致家長覺得
難以和幼兒溝通,互動不佳影響聯絡簿進行。
五、家長進行「繪圖式聯絡簿」遇到上述困難時的可能解決方法:
1.若家長認為幼兒敘述邏輯混亂、架構不清晰時,會請幼兒盡
量完整講述當日活動,再藉幼兒話語推測,並試圖重組幼兒敘述,複述給幼兒聽,以確認聯絡簿事項。2.幼兒傳達事項不清楚時詢問其他家長。3.幼兒因為疲累、想睡覺等情緒影響繪圖式聯絡簿進行時先暫停記錄。4.透過教師每日覆核,掌握幼兒傳達訊息的完整程度。5.保留幼兒園發的行事曆。
六、教師可以藉由每日實施「繪圖式聯絡簿」,發現少部分無法共同
完成的家庭,並藉此積極瞭解該家庭親子問題之所在。
壹、中文部分
丁一顧、張德銳(2005)。中小學家長參與極其教育品質的關係。教育研究月刊,135,81-91。
王芬玲(2010)。教師對特殊幼兒貧窮家庭親師溝通現況與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王芳如(2007)。幼稚園資深教師的親職教育知能與實踐歷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王美華(2009)。幼兒假日生活回憶之探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
王珮玲(1994)。父母教師知覺之幼兒氣質與父母教養方式關係之探討。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5,317-342。
王淑俐(1994)。親師溝通(一)親師間為什麼難以啟齒﹖。師友,321,24-29。
石育倫(2011)。彰化縣偏遠地區小學教師與隔代教養家長之親師溝通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明道大學,彰化縣。
朱珊妮(2002)。一個幼稚園班級中親師溝通的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新竹市。
朱崑中(1996)。青少年所知覺得親子溝通與其自我觀念,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朱瑞玲(1984)。父母教養方式之變遷。教育資料文摘,14(5),115-134。
江岱蓉(2013)。臺北市公立幼兒園親師溝通情況與因應溝通障礙方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何香蓮(2003)。幼稚園家長因應親師衝突方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余紫均(2016)。國小學童家長對親師衝突成因的認知與因應策略之研究-以臺北市某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吳秀笑(2016)。畫中有話﹕以圖畫為溝通媒介的幼兒「園家合作」課程實踐。臺灣教育評論月刊,5(1),233-257。
吳宗立(2002)。親師溝通的障礙與突破【專論】。臺灣教育,616,48-54。
吳武典、林繼盛(1982)。家庭與學校聯繫程度與兒童學業成就和生活適應之關係。教育心理學報,15,127-138。
吳武典、林繼盛(1985)。加強家庭聯繫對兒童學習效果與家庭氣氛的影響。教育心理學報,18,97-116。
吳芝儀、廖梅花(譯)(2001)。Michanel Quinn Pattion 著。質性硏究與評鑑。嘉義市:濤石文化。
吳麗君(2009)。幼稚園主題課程中親師溝通和家長參與之探究-以某國小附幼一個班級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李妙苓(2018)。即時回饋系統應用於國中聯絡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李宗鴻(2002)。尊重是互動的開始-班級親師溝通的方式。師友月刊,415,75-77。
李錫津(1997)。有溝不一定會通﹖親師溝通的理論與實務。班級經營,2(1),21-25。
汪靖容(2010)。親師生溝通的異想世界-國小聯絡簿另類使用方式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阮惠華(2002)。國民小學親師溝通之行動研究--以一個班級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東師範學院,臺東縣。
周佳樺(2008)。親師溝通輔導策略之探討。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53。取自http://www.nhu.edu.tw/〜society/e-j/53/53-22.htm
周芳玉(2011)。QR Code 應用於家庭聯絡簿及親師溝通之探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周崇儒(1999)。如何建立良好的親師溝通。教育實習輔導,20,1-8。
周崇儒(1999)。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組織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周淑惠(1999)。親師合作之個案研究-以台得市某國小五年甲班為例(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孟憲蓓(2010)。從部落格探討幼稚園親師溝通之研究(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佩璇(2000)。個案研究極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載於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主編),質的研究方法(239-262)。高雄市:麗文。
林孟君(2010)。學前教師對發展遲緩兒童隔代教養家庭親師溝通之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林怡君(2007)。幼兒家長知覺親師支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林明地(1996)。學校與社區關係—從家長參與學校活動的理念談起。教育研究雙月刊,51,30-40。
林淑慧(2004)。臺北縣公立幼稚園教師認知親師衝突原因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雅琪(2006)。發展遲緩孩童之家長參與學前融合教育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醫學大學,高雄市。
林嘉玲(2011)。幼兒園聯絡簿—行動研究歷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金慶怡(2008)。金門縣公立幼稚園親師互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施淑娟(2005)。創造一個無障礙的親師溝通管道。幼教資訊,199,36-38。
洪千惠(2005)。國小一年級教師營造親師關係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洪宏鳴、陳美玲(2006)。營造「親師合作」之雙贏局面。國教新知,53(3),84-86。
洪福財(2004)。社會變遷中的親職教育-從幾項趨勢談起。國民教育,44(3),30-38。
紀宛儀(2010)。幼稚園教師與獨生子女家長親師溝通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胡珍瑜(2006)。一個幼教師親師溝通觀點與經驗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縣。
孫扶志(2015)。翻轉幼兒園新世代父母親職教育成效之路。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12),47-51。
徐千惠(2006)。親師溝通。載於鄭耀男、陳怡靖(主編),班級經營-管理與實務取向。臺北市:華騰。
徐西森、連廷嘉、陳仙子、劉雅瑩(2002)。人際關係的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心理。
涂怡如(2000)。論親師溝通的理論與實務。國教之友,51(4),14-22。
張月香(2010)。家長參與學前教育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張耐(2004)。親師之間—雙向溝通、三贏效果。幼教簡訊,24。取自http://www.ece.moe.edu.tw/preschool/24th/p_topics/p_content.html#1
張雯雁(2010)。臺中地區幼托園所家長參與親師合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張靜文(2009)。幼稚園親師互動研究-Foucault權力觀點之分析(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曹常仁(1992)。幼兒園教師與家長溝通之途徑。國教之聲,26(1),頁10-16。
梁佳蓁(2016)。國小附幼實施品德教育親師聯絡簿之探究。幼兒教育年刊,27,25-45。
莊梅萍(2007)。國中班級聯絡簿之文本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許喬安(2009)。幼兒的幼兒園生活回憶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許錦雲(2008)。良好親師關係之探究。幼兒教保研究期刊創刊號,13-29。
郭明德(2002)。班級經營-教師如何與家長作有效溝通。空大學訊,301,64-74。
郭素文(2004)。運用班級通訊電子報促進親師溝通(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陳又瑄(2016)幼兒園教師與新住民家長親師溝通之研究(未出版碩士之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陳仕宗(1997)。溫馨的雙向互動-談親師溝通。班級經營,2(1), 15-20。
陳秋蘭(2007)。新莊市幼托機構教保人員實施親職教育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晏捷(2007)。一位資深幼教教師親師互動的經驗(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陳淑琴(2007)。幼兒教師主題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之研究。臺中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21(2),27-52。
陳琦瑋(2002)。幼教工作者的親職教育知能(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進隆( 2006)。讓兒童生命更精彩。愛家雜誌,11(11),2-4。
曾惠偵(2010)。公立幼稚園家長參與之研究─以臺中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
游玉燕(2012)。品格教育之實踐與省思—以臺北市私立三民幼兒園為例。幼兒照顧與教育,2,47-53。
游福生(1998)。多元社會下的親師溝通。師友,340,75-77。
黃光雄、簡茂發主編(1991,03)。教育研究法,269。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建銘(2005)。外籍配偶親師溝通之研究-以幼托園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臺中市。
黃秋琴(2004)。閱讀國中生活多彩的篇章-以一個班級聯絡簿的行動研究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黃美香(2004)。高雄市公私立幼稚園家長參與與班級活動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黃迺毓(1998)。家庭教育。臺北:五南圖書。
黃敏智(2007)。手機簡訊輔助家庭聯絡簿之研究-以高雄市旗津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黃瑞琴(2005)。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臺北:心理。
黃慧真(譯)(1990)。Diane, E. P.著。幼兒發展。臺北市:桂冠。
楊秀淨(2011)。嘉義縣幼稚園教師運用聯絡簿之溝通行為調查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詹志禹(1996)。家庭與學校-推責、分工或合作。北縣教育,11,8-11。
趙聖秋(1998)。國民小學家長與教師親師溝通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劉育仨(1991)。臺北市托兒所幼兒家長對親職教育的認知與期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劉芳雯(2013)。新北市公幼園著名參與的現況及其影響因素之調查
劉慈惠(2002)。淺談學校教育中家長參與角色的可能性。幼教資訊,134,10-14。
劉慈惠(2007)。幼兒家庭與學校合作關係: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心理。
蔡于君(2010)。以家長觀點探討經濟弱勢特殊需求幼兒家庭親師溝通(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蔡瑞榮(2002)。疏通溝通管道—親師線上三贏。師說,163,5-6。
蔡曉玲(1999)。幼兒園中親師互動之探討研究—多元文化下的思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盧玉琴(2003)。國民小學親師互動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之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賴秀英(2001)。國民小學親師生互動之個案研究---以一個小班教學班級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謝碧鳳、周素惠 (2003)。幼兒繪圖式聯絡簿初探:臺北市第四屆教育專業創新與行動研究。臺北市:教育局。
謝靜蕙(2001)。危機倒轉機-由溝通理論壇親師溝通衝突的化解方法與具體策略。學生輔導,72,64-77。
鍾美英(2002)。國小學生家長參與班級親師合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之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簡正鎰(1997)。如何建立美好的親子關係。諮商與輔導,141,44-45。
羅昌鑑(2005)。臺北縣私立幼教經營者行銷策略認知與運用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蘇振明(2000)。啟發孩子的美術潛能。臺北市:光佑。
蘇愛秋(2001)。開放的親職教育。臺北市:信誼。
鐘素翎(2008)。提升幼稚園家長參與教師教學活動之行動研究-以親師互動模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貳、英文部分
Daniels‚ T. D. & Spiker‚ B. K.(1987)̣ Perspectives on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Dobuque‚ Lowaː WM. C. Brown.
Kvale‚ S(1996)Interviews:An Introduction to Qualitative Research Interviewing.London:Sage Publications.
Karz‚L.G.(1996)̣Preventing and resolving parent-teacher difference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01048)
McCoy.E. E.(1992)̣The role of parents in the socialization of children:An historical overview. Developmental Psychokogy‚28‚1006-1010.
Maccoby‚ E. E.‚ ﹠Mantin‚ J. A.(1983)̣ Socialization in the content of the family:Parent-Child interaction. In P. H.Mussen(Ed.)̦ Handbook Of child psychology(vol.4)(pp.1-101)‚ 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Ribas‚W.B.(1992)̣ An analysis of the communication that occurs between teachers and parents in suburban elementary school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Boston Colle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