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心瑩
論文名稱: 不同資訊融入教學法對學生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以臺北縣國民中學數學科為例
指導教授: 趙美聲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9
中文關鍵詞: 資訊融入教學國中數學WebQuestPowerPoint簡報學習成效
英文關鍵詞: 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WebQuest, PowerPoint, learning achievement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299下載:4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不同的資訊融入教學法對學生學習成就之影響。研究設計以透過WebQuest教學法及PowerPoint教學法,對學生進行數學教學,研究對象為臺北縣國民中學一年級學生共兩班72位學生,本教學實驗將學生分為兩組,並以學習成就進行同質性分組,分別為高學習成就組及低學習成就組兩組。資訊融入的教學內容為國中一年級數學科之科學記號及方程式等單元。研究結果為(1) WebQuest組學生在WebQuest教學法結束後,在數學學習成就之表現上,顯著高於採取簡報式教學法之PowerPoint組學生。(2) 學生之數學學習程度與採取不同資訊融入教學法對學生的數學學習成就表現具有交互作用。(3) WebQuest教學法對低學習成就者之學習成效較佳。(4) 不同資訊融入教學法對於高能力學習者之學習成效沒有顯著差異。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4 一、研究目的 4 二、待答問題 4 第三節 研究限制 5 一、研究對象 5 二、研究範圍 5 第四節 名詞釋義 7 一、學習成效 7 二、資訊融入教學法 7 三、WebQuest教學法 7 四、PowerPoint教學法 7 五、學習成就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資訊融入教學之意涵與理論基礎 9 一、九年一貫課程的意義與學習典範之轉變 9 二、資訊融入教學的意涵 10 三、資訊融入教學的理論基礎 14 第二節 資訊融入教學的發展模式與應用 22 一、資訊融入教學的發展演進 22 二、資訊融入教學運用之教學模式 22 三、WebQuest與PowerPoint教學法 25 第三節 數學教育與資訊融入教學 32 一、現代數學教育之趨勢 32 二、數學教育的變革 33 三、資訊教育與數學教學 35 四、資訊融入教學與學習成效之相關研究 35 第四節 小結 46 一、學生面向 46 二、學習情境面向 46 三、教學面向 46 第三章 研究設計 48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假設 48 一、依據上述之研究架構,擬出各項研究假設如下: 49 二、依據上述的研究架構,對本研究的各變項定義如下: 49 第二節 研究流程 51 一、選定教學內容 52 二、設計相關教學媒體 53 三、實驗分組 53 四、資訊融入教學 53 五、學習成就測驗 54 第三節 研究對象 55 第四節 研究工具 56 一、WebQuest的學習網頁 56 二、PowerPoint的分組報告 60 三、後測成績 63 第五節 資料分析 66 一、資料處理 66 二、資料分析 66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67 第一節 實驗研究樣本 67 第二節 學習成效分析 69 一、不同資訊融入教學法與學生學習成效 69 二、不同的資訊融入教學法與不同學習能力對數學科學習成效之影響 72 第三節 小結 7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0 第一節 研究結論 80 一、WebQuest教學法能有效提升國一學生數學科之學習成效 80 二、不同的資訊融入教學法對不同學習成就水準之學生具有不同的影響 81 第二節 建議 82 一、根據本研究發現,對數學科教學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82 二、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85 參考文獻 87 中文部分 87 西文部分 93 附錄一 數學成就測驗試題 96 附錄二 WebQuest教學網站 100 附錄三 PowerPoint教學簡報 108 附錄四 WebQuest學生網站 117 附錄五 同學留言板剪輯 124

    中文部分
    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1999)。九年一貫課程之展望。臺北:揚智。
    王子華、王國華、王瑋龍、黃世傑(2004)。不同形成性評量模式對國中生網路學習之效益評估。科學教育學刊,12(4),469-490。
    王正國(2003)。引導式網路互動學習模式之研究。私立靜宜大學資訊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王全世(2001)。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實施與評鑑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資訊科學組,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王邦權(2007)。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影響國中學生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王秋燕(2005)。資訊融入教學以提昇國小學童天文學習效能之研究-以「星星」單元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王勝雄(2004)。WebQuest教學模式介紹及應用實務。96年7月14日,自www3.nccu.edu.tw/~ihchang/WebQuest.ppt。
    王緒溢、吳權威(2001)。Power Point 2000實務。台北:松崗書局。
    王麗君(2006)。國中資訊技能專題學習之教學模式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伍定武(1991)。投影媒體的設計製作。載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術研究委員會(主編)。
    朱則剛(1994)。建構主義知識論與情境認知的迷思——兼論其對認知心理學的意義。教學科技與媒體,13,3-14。
    朱則剛(1996)。建構主義知識論對教學與教學研究的意義。教育研究,49,39-45。
    朱則剛(1996)。建構主義對教學設計的意義。教學科技與媒體,26,3-12。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
    何榮桂(2002)。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意義與策略。資訊與教育雜誌,88,1-2。
    何榮桂、顏永進(2001)。資訊科技融入學習領域設計策略初探。臺灣師範大學地方教育輔導叢書,26,197-215。
    余志鴻(2007)。數位元學習互動模式對學習者資訊技能學習成效與態度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正己(2000)。高中電腦科教科書編撰建議。國立編譯館通訊,13(2),11-17。
    呂小翠(2005)。WebQuest學習活動之個案研究:以國小五年級社會學習領域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呂聰賢(2002)。淺談資訊融入教學模式。北縣教育季刊,41,47-49。
    李明恭、劉蓓蓓(2002)。電腦輔助軟體Interactive Physics在學習國中觀念物理的運用。視聽教育雙月刊,43(5),11-20。
    李端華(2004)。資訊融入國小社會學習領域之教學方法探究—以社區參與取向教學法為例。淡江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縣。
    李俊儀、袁媛(2004)。資訊科技融入數學教學模組之開發與研究-以國中平面幾何基礎課程教學為例。花蓮師院學報,19,119-142。
    沈中偉(1995)。多媒體電腦輔助學習的學習理論基礎研究。視聽教育雙月刊,36(6),12-25。
    周清壹(2005)。資訊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學對國小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成就的影響。國立台南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林文昌(2004)。融合網路多媒體在國小數學領域教學之學習成效與態度影響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進修部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林宏隆(2005)。國小教師資訊融入教學能力發展之協同行動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林月芳(2005)。資訊融入教學以提昇國小學童天文學習效能之研究-以月亮單元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林紀達(2005)。資訊融入國語文教學對學生學習態度與成就影響之研究。私立佛光人文社會學院資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縣。
    林傳傑(2004)。資訊融入教學與評量-以地球運動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邵曉明(2002,4月)。探討建構主義理論在CAI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視聽教育雙月刊,43(5),34-38。
    邱俊宏(2003)。多媒體電腦輔助教學對國小學童學習線對稱圖形成效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邱廣興(2003)。探究教學在資訊融入自然學習領域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邱藍慧(2002)。國小自然科植物教材園資料庫融入教學成效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邱瓊慧(2002)。中小學資訊融入教學之實踐。資訊與教育,88,3-9
    施純協(1999)。資訊教育。臺北:五南。
    孫春在、林珊如(2007)。網路合作學習:數位時代的互動學習環境。臺北:心理。
    徐新逸(1996)。情境學習在數學教育上之應用。教學科技與媒體,29,13-22。
    徐新逸(1998)。情境學習對教學革新之回應。研習資訊雙月刊,15(1),16-24。
    徐新逸、林燕珍(2004)。中小學教師資訊融入教學發展模式及檢核工具之研究。教育研究集刊,50(1),175-203。
    徐照麗(2000)。教學媒體:統化的設計、製作與運用。臺北:五南。
    高熏芳(1996)。情境學習中教師角色之探討——共同調節師生關係模式之應用。教學科技與媒體,29,32-40。
    康興國(2007)。WebQuest教學對不同程度國中生英語學習成就與學習態度影響之研究。佛光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縣。
    張文嘉(2003)。學校環境與教師個人背景對資訊融入教學之影響研究-以南投縣國中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張安臨(2007)。WebQuest學習活動對國小六年級社會領域學生學習態度與學業成就之研究。佛光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縣。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東華。
    張春興、林清山(1983)。教育心理學。臺北:東華。
    張玲粧(2004)。國中數學引導式e-Learning學習模式與學習成效關係之研究。靜宜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縣。
    張國恩(1999)。資訊融入各科教學之內涵與實施。資訊與教育,72,2-9。
    張新仁(2005)。學習與教學新趨勢。臺北:心理。
    教育部(1997)。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0)。國民教育九年一貫「數學」課程綱要。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1)。中小學資訊教育白皮書。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1)。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1)。資訊教育白皮書。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臺北:教育部。
    梁雲霞(2007,5月)。系列性WebQuest促進大學生學科學習和高層次思考能力。論文發表於第十屆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研討會,廣州,中國。
    莊苑芬(2006)。資訊科技融入國小三年級學童「時間概念」教學之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數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莊雅如(2005)。以Weblog為基礎的合作學習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資訊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許宛琪(2006)。數位學習於國中數學補救教學之成效—以國一「一元一次方程式」單元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許芳禎(2005)。資訊科技融入直笛教學對不同學習型態的國小三年級學童學習成就與學習態度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郭文金、謝哲仁(2004)。國小五年級學生運用電腦軟體G.S.P.學習比例問題成效之研究。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36,69-90。
    郭麗玲(1991)。由傳播學觀點探討教學媒體的重要性。載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術研究委員會(主編),教學媒體研究(頁49-80)。臺北:五南。
    陳明璋(2006,6月)。數學簡報系統:一個克服數位落差之教師專業發展環境。論文發表於第十屆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研討會,北京清華大學,中國。
    陳振榮(2002)。資訊科技融入國小數學科教學對學童學習成就與態度影響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數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陳淑貞(2004)。資訊科技融入情意教育之教學思考與決定—以兩位個案教師為例。國立嘉義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陳裕隆(2001)。運用概念引導機制支援真實的網路探究學習環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麗春(2004)。應用網際網路輔助數學解題教學成效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進修部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單文經(2004)。課程與教學新論。臺北:心理。
    黃光雄、楊龍立(2000)。課程設計:理念與實作。臺北:師大書苑。
    黃信銘(2004)。資訊科技融入國中國文教學新探。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冠達(2003)。資訊科技融入社會領域之教學成效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雅萍、吳芷婷(2005)。資訊融入教學模式的探討。教育研究月刊,134,123-132。
    黃瓊誼(2005)。平方根數位教材設計及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楊貞婉(2005)。不同網路活動對於高職學生英文閱讀能力的影響:個案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英語教學研究所,台北市。
    楊家興(1995)。情境教學理論與超媒體學習環境。教學科技與媒體,22,40-48。
    楊詩潔(2005)。資訊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學之影響——以南勢國小為例。私立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
    楊榮祥(2004)。我的回憶—從1960年代世界科學課程改革運動說起。科學教育月刊,268,8-16。
    楊騏駸(2007)。網路探究在國小學童「對科學的態度」影響之研究。私立靜宜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溫明正(2002)。我國國民小學教學軟體應用與相關措施調查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溫明麗(2002)。皮亞傑與建構教學。臺北:洪葉。
    董家莒(2000)。「問題解決」為基礎之電腦輔助教學成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鄒景平(2005)。數位學習新視界:上網教與學。臺北:鼎茂。
    壽大衛(2001)。資訊網路教學。臺北:師大書苑。
    廖志書(2004)。新竹縣國小教師資訊科技融入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現況及需求調查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廖遠光、黃淑敏(2003)。電腦網路學習與傳統教學對學生學習成效影響之後設分析。管理與教育研究學報,1,161-182。
    劉世雄(2001)。教師運用電腦融入教學決定歷程之個案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劉勝鈺(2003)。使用資訊科技學習數學:以網路同儕互評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網路學習學程,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劉俊賢(2004)。多媒體電腦輔助教學對國小學童學習英語成效之研究。私立靜宜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劉晏企(2005)。動態幾何GSP融入國小四年級數學領域三角形與角度單元教學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蔡欣嘉(2006)。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後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對國中、小學生學習成效影響之後設分析。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新竹市。
    鄭振志(2004)。資訊科技融入鄉土教育之行動研究——建構以學校為本位之鄉土教育網站。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謝佩璇(2005)。科技教具評鑑方法之探討。教育研究月刊,128,114-124。
    鍾靜(2002)。兒童時間概念調查及診斷教學之研究(2/3),(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八十九年度第一期專題研究計畫期中成果報告,NSC 90-2521-S-152-003)。臺北市:國立臺北師範學院,113-118。
    鍾靜(2003)。「建構數學」的誤解與迷思。國民教育,44(2),5-10。
    鍾靜(2005)。論數學課程近十年之改革。教育研究月刊,133,124-134。
    簡良諭(2002)。資訊融入教學模式探討。師友月刊,424,76-78。
    鐘孟玉(2007)。面對面合作學習與線上合作學習之探討。私立靜宜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饒世妙(2002)。資訊科技融入國小自然科教學對學習成就與態度影響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西文部分
    Bedworth, D. A., & Bedworth, A. E. (1978). Health education: A process for human effectiveness. New York: Harper & Row, Publishers, Inc.
    Collins, A., Brown, J. S., & Newman, S. E. (1989). Cognitive appreticship: Teaching the crafts of reading, writing and mathematics. In L. B.Resnick (Ed.), Knowing,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pp. 453-94).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Denise, E., Murray, McPherson, & Pam. (2006). Scaffolding instruction for reading the Web.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10 (2),131-156.
    Dias, L. B. (1999, November 21). Integrating technology-Some things you should know. Learning and Leading with Technology, 27 (3), 10-13.
    Dodge, B. (1995). WebQuests: A technique for internet-based learning. Distance Educator, 1 (2), 10-13.
    Ely, D. P. (1996, June). Distance education: By design or default? In the Conference of the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 Tallahassee, FL.
    Garry, A., & Graham, P. (2002, April 1). How to Succeed with WebQuests. Retrieved July 30, 2008, from www.techlearning.com/db_area/archives/WCE/archives/adampary.php
    Gravemeijer, K. (1991). An instruction-theoretical reflection on the use of manipulatives. In L.,Streefland (Ed.), Realistic mathematics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 (pp. 57-76). Utrecht: CD-β Press, Freudenthal Institute.
    Jamie McKenzie (2003). Power Learning. Retrieved May 11, 2007, from http://fno.org/PL/powerlearn.htm
    Keller, J. M. (1983). Motivational design of instruction. In C. M. Reigeluth (Ed.), Instructional-design theories and models: An overview of their current status. (pp. 57-76).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Keller, J. M. (1984). The use of the ARCS model of motivation in teacher training. In K. Shaw & A. J. Trott (Eds.), Aspects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ff Development and Career Updating. London: Kogan Page.
    Lave, J., & Wenger, E. (1991). Situated learning: 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 N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Leite, M., McNulty, A., & Brooks, D. (2005). Learning from WebQuest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National Educational Computing Conference 2005.
    Martens, R. L., Gulikers, J., & Bastiaens, T. (2004). The impact of motivation on e-learning in authentic computer task. 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learning, 20, 368-376.
    Moreno, R. (2001). Cognitive and motivational consequences of adapting an agent metaphor in multimedia learning. Do the benefits outweigh the costs? Proceedings of WebNet 2001. (pp.873-878).
    NCTM (1989). Curriculum and evaluation standards for school mathematics. Reston, VA: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
    Niss, M. (1996). Goals of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J. Kilpatrick (Ed.),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 section 1 (pp. 11-47). The Netherlands: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Pofen, W., Wenlung, C., & Pi-hsia, H. (2002, December). An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dynamic learning. In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s in Education, Preceedings (vol. 1, pp. 806-7). National Tainan Teachers College, Taiwan.
    Roblyer, M. D. (2000). Integrating technology into teaching. NJ: Prentice Hall.
    Sells, L. W. (1976, February). The mathematics filter and the education of women and minorities. In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Boston, Massachusetts.
    Smerdon, B., Cronen, S., Lanahan, L., Anderson, J., Iannotti, N., & Angeles, J. (2000). Teacher’s tools for the 21st century. Education Statistics Quarterly, 2 (4). 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 U. 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Sprague & Dede (1999, September). Constructivism in the classroom: If I reach this way, am I doing my job? Learning and Leading with Technology, 27 (1), 6-9, 16-17.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