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王順堂
論文名稱: 非營利組織成員參與動機與組織承諾之相關研究-以我國後備軍人輔導組織為例
Research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 Members-A Case Study of Reservist Counseling Organization
指導教授: 林弘昌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Department of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nd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0
中文關鍵詞: 非營利組織志願服務參與動機組織承諾後備軍人輔導組織
英文關鍵詞: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voluntary service,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reservist counseling organizatio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847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公民社會已經成為現代民主國家社會發展的趨向,民眾常以志願服務者(志工)的角色,參與各類型非營利組織的社會服務工作,由於志工不以薪資報酬為動機趨力且自主性高,致非營利組織常面臨參與意願降低、疏離感增加及流動率偏高等志工管理上的問題。因此,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瞭解我國後備軍人輔導組織成員在參與動機與組織承諾的感受認知及相關情形,研究結果以提供相關單位參考。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後備軍人輔導組織成員研究對象,所得資料採描述性統計、t 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薛費事後比較、皮爾森積差相關及多元逐步迴歸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所得主要結論如下:
    一、後備軍人輔導組織成員背景具有多樣性及融合性。
    二、組織成員的參與動機是多元的而以利他主義最高,部分不同背景變項的組織成員在參與動機上有顯著的差異。
    三、組織成員的組織承諾以價值承諾最強,部分不同背景變項的組織成員在組織承諾上有顯著的差異。
    四、參與動機與組織承諾之間具有高度的正相關。
    五、組織成員的參與動機能夠有效預測組織承諾。

    "Civil society" has become the society expanded direction of modern democratic countries. People usually take the role of volunteer service (volunteered social worker) to participate the social service work of all kind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Since the volunteered social workers are not driven by salary or return and are of highly autonomous,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usually have to face and deal with the volunteered social worker management issues such as: the reduction of willingness of participation, the increase of alienated feeling as well as higher quit rate, etc. Therefore,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understand the perceptive cognition and related situation of the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of the members of Reservist Counseling Organization.

    In this study,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is adopted, and the members of Reservist Counseling Organization are used as the research target. Moreover, the obtained data is analyzed by statistical methods such as: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analysis, independent-sample t test,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factorial ANOVA, Scheffe posterior comparison and multiple stepwise regressions. The major obtained conclusions are listed as follows:

    1. The members of Reservist Counseling Organization possess background diversity and altruistic fusion.
    2. The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s of the organization members are multiple, and the highest one is member of altruism. Some organization members of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3. Among the organization commitments of organization members, the value commitment is the highest. Some organization members of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4. Highly positive correlation exits between the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5. The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of organizational members can be used to predict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effectively.

    誌 謝………………………………………………………i 中文摘要………………………………………………………iii 英文摘要………………………………………………………iv 目 錄………………………………………………………vii 表 次………………………………………………………ix 圖 次………………………………………………………xi 第一章 緒 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5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5 第四節 名詞解釋……………………………………………7 第二章 文獻探討……………………………………………9 第一節 非營利組織…………………………………………9 第二節 志願服務……………………………………………15 第三節 後備軍人輔導組織概況……………………………18 第四節 參與動機……………………………………………25 第五節 組織承諾……………………………………………31 第六節 相關研究……………………………………………36 第七節 小結…………………………………………………45 第三章 研究設計……………………………………………49 第一節 研究架構……………………………………………49 第二節 研究假設……………………………………………50 第三節 研究對象……………………………………………50 第四節 研究方法……………………………………………51 第五節 研究工具……………………………………………52 第六節 資料處理……………………………………………59 第七節 研究程序……………………………………………60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63 第一節 問卷回收及問卷信度………………………………63 第二節 後備軍人輔導組織成員樣本背景資料分析………64 第三節 參與動機……………………………………………68 第四節 組織承諾……………………………………………77 第五節 相關分析……………………………………………85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95 第一節 研究結論……………………………………………95 第二節 研究建議……………………………………………100 參考文獻………………………………………………………105 一、中文部份…………………………………………………105 二、外文部分…………………………………………………111 附  錄………………………………………………………115 附錄一 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117 附錄二 專家效度評定問卷、專家意見表、預試問卷……125 附錄三 後備軍人輔導組織參與動機與組織承諾問卷……147

    一、中文部分
    八八水災特別報導(2009,8月18日)。聯合報,A3版。
    內政部統計處(2010)。「內政統計年報」社會類。2010年9月5日,取自http://sowf.moi.gov.tw/stat/year/list.htm
    王振軒(2006)。非政府組織的議題、發展與能力建構。台北市:鼎茂。
    王曉菡(2008)。華人工作動機與工作滿意度及組織承諾之關聯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尹衍樑(1988)。組織變革策略對組織承諾之影響研究-以潤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電腦化為例。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2001)。
    江明修(1994)。非營利組織領導行為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報告,未出版,台北市。
    江明修(2002)。志工管理。台北市:智勝文化。
    江明修、陳定銘(2000)。我國基金會之問題與健全之道。載於江明修(主編),第三部門—經營策略與社會參與(215-270)。台北市:智勝文化。
    何美珍(2008)。非營利組織女性志工的參與動機、工作投入和工作表現之研究。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志願服務法(2001)。
    余佩珊(譯)(2004)。Peter Drucker著。使命與領導-向非營利組學習管理之道(Managing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台北市:遠流。
    吳明隆(2010)。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台北市:五南。
    吳旻靜(1999)。人力資源管理策略對志願工作者組織承諾之影響─以台中市青少年福利機構為例。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縣。
    吳建明(2008)。非營利組織志工參與動機與組織承諾之研究-以台東縣救國團所屬社會基層團務組織志工為例。國立台東大學區域政策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縣。
    吳嘉玲(2006)。非營利組織中志工的工作動機對工作表現的影響-以北美館與故宮博物院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吳寧遠(1998)。非營利組織會員對其組織認同之研究-以高雄市婦女服務性社團為例。「非營利組織之經營管理與社會角色研討會」論文。高雄市:國立中山大學。
    李孟左(2006)。解說志工之人格特質、參與動機、工作滿足與組織承諾間關係之研究-以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為例。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瑞姝(1999)。台北市政府警察局交通義勇警察大隊組織承諾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奇仁(2001)。醫院志願性人力資源管理措施對志工工作滿意度與組織承諾之影響。高雄醫學大學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汪傳華(2005)。國軍衛勤部隊組織再造對官兵工作態度影響之研究。大葉大學國際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車龍淵(2001)。非營利組織中員工工作動機、薪酬滿足、組織文化對組織承諾影響之研究。淡江大學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周文欽(2002)。研究方法─實徵性研究取向。台北市:心理。
    周淑微(2005)。非營利組織的組織承諾、組織學習與組織績效之相關研究-以台灣地區扶輪社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林宛瑩(1995)。文化中心義工組織承諾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禹廷(2004)。公部門志工參與動機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以台北市區公所志工為例。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萬億(1993)。現行公務機構義工人力運用情形之探討。台北市:紅螞蟻圖書。
    林聯章(1998)。非營利組織的志工人力規劃與志工應用。載於非營利組織經營管理實務粹要(145-152)。台北市:臺北市立圖書館。
    洪志偉(2009)。分紅費用化制度實施後,企業激勵制度之差異對研發人員工作績效、工作滿足及組織承諾之相關性研究-以I企業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後備軍人輔導組織設置辦法(2007)。
    後備司令部全球資訊網(2010)。2010年 1 月20日,取自http://afrc.mnd.gov.tw/
    後備司令部(2009)。98年「八八水災」後備軍人輔導組織救災紀實。未出版,台北市。
    施金助(2007)。扶助外籍配偶志工的參與動機與其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以認真休閒觀點來探討。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軍管區司令部(1993)。認識後備軍人政訓工作。台北市:軍管部。
    軍管區司令部(2000)。「後備軍人輔導組織社團化」專題報告。未出版,台北市。
    孫本初(1994)。非營利性管理組織之研究-以台北市政府登記有案之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為例。台北市:台北市政府研考會。
    孫本初、簡秀昭(1998)。公部門之志工管理(上)。人事月刊,26(3),17-25。
    徐立德(1996)。政府領航、人人參與-談擴大運用志工參與公共事務。人事月刊,22(3),12-15。
    張月芬 (2003)。家庭教育中心志工參與動機、內外控信念與其組織承諾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張芳全(2008)。問卷就是要這樣編。台北市:心理。
    張春興(1992),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
    張雯琦(2006)。國中認輔志工服務動機、內容及困境之探討。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德永(2005)。非營利組織的特性、功能與發展趨勢。國家文官培訓所,T&D飛訊期刊,36,6-24。
    許世雨(2001)。非營利組織的社會服務功能。載於非營利組織經營管理研修粹要(56-72)。台北市:洪建全基金會。
    許家銘、胡國強(2005)。從動機面探討晉級考試下學生的努力行為。教育與心理研究期刊,28(1),127-160。
    許維芳(2008)。自然保育解說志工參與動機、工作滿足與離職傾向關係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觀光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金貴(2002)。退休公務人員參與志願服務之探討。人事月刊,34(4),42-47。
    陳苑芳(2006)。非營利組織產業化發展對志工組織承諾之影響-以身心障礙團體為例。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家銘(2005)。警察機關運用志工現況與改進措施之研究-以苗栗縣警察志工協會運作為例。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陳泰元(2003)。國人參與志願服務之決定性因素。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馮燕(2000)。非營利組織之定義、功能與發展。載於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16-17)。台北市:巨流出版。
    曾華源、曾騰光(2003)。志願服務概論。台北市:揚智。
    曾華源、郭靜晃(2001)。設置地方志工中心可行性之研究。台北市: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黃雅芬(2004)。志願服務者參與動機與激勵制度對組織承諾影響之研究-以中央健康保險局志工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黃翠蓮(1999)。公務機關志願工作人員參與動機、領導型式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以台北市政府志工為例。輔仁大學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楊明德(2006)。以IPA分析後備軍人輔導組織服務品質之研究-以台北縣後備指揮部所屬各輔導中心為例。中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溫裕宏(2005)。警察志工參與動機與組織公民行為間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市政府警察局為例。義守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縣。
    廖國孚(2003)。全民國防政策下後備軍人輔導組織功能之研究。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劉士豪(2006)。非營利組織志工靈性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銘傳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劉金堂(2007)。組織績效評估研究-以南部地區後備輔導組織為例。義守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縣。
    劉真如(譯)(2002)。Peter Drucker著。下一個社會(Managing in the next society)。台北市:商周。
    劉翠芬(2005)。大專生參與校園志願服務的動機與組織承諾之研究-以大專院校諮商中心志工為例。東吳大學社會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蔡天生(2000)。非營利組織志工人力資源管理之研究-以管理滿意度與組織承諾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蔡漢賢(2000)。社會工作辭典。台北市:內政部社區發展雜誌社。
    鄭文義(1989)。公益團體的設立與經營。台北市:工商教育。
    鄭錫鍇(2003)。志工之領導議題。載於江明修(主編),志工管理(23-46)。台北市:智勝。
    賴玫凰(2003)。家庭主婦志工參與動機、督導關係與組織承諾之相關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未出版,台中市。
    瞿海源(1991)。社會心理學新論。台北市:巨流。
    魏宗豊(2008)。參與動機、工作滿足與組織承諾相關之研究-以弘道老人福利服務志工為例。逢甲大學合作經濟學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顧忠華(2000)。臺灣非營利組織的公共性與自主性。臺灣社會學研究,4,145-189。
    二、外文部分
    Alderfer, C. P. (1969). An empirical test of a new theory of human needs, clarification. Social Forces, 48, 526-529.
    Babbie, E. (2001). 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9th ed.). Belmont: Wadsworth.
    Barker, R. L. (1988). The social work dictionary. New York: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
    Becker , H. S. (1960). Notes on the concept of commitment.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66 ,32-42.
    Brudney, J.L. (1990). Fostering volunteer programs in the public sector: Planning, initiating, voluntary activities.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Buchanan, B. (1974). Building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The Socializa-tion of Mangers in Work Organizations, 19, 533-546.
    Burke, P., & Ritzes, D. C. (1991). An identity theory approach to commit-ment. Social Psychology Quartery, 54(3), 239-251.
    Cnaan, R. A. & Goldberg-Glen, R. S. (1991). Measuring motivation to vol-unteer in human service.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al Science, 27(3), 269-284.
    Creative Research Systems (2010). Retrieved May 28, 2010, from http://www.surveysystem.com/sscalc.htm
    Dunn, P. C., (1995). Volunteer management. In Encyclopedia of social work (19th ed.) (pp. 2843-2490). Washington, DC: NASW.
    Ellis, S. J., & Noyes, K. K. (1990). By the people: A history of American as volunteers (revised ed.).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Fischer, L. R., & Schaffer, K. B. (1993). Older volunteers: A guide to re-search and practice. Newbury: Sage.
    Fukuyama, F. (1995). Trust: The social virtues and the creation of prosperity.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Hall, R. H. (1987). Organizations: Structure, processes and outcomes (4th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Herbert, T. T. (1976). Dimensions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New York: Collier Macmillan.
    Herzberrg, F., Mausner, B., & Snyderman, B. (1959). The motivation to work. New York: Wiley.
    Hodgkinson, V. A., Lyman, R. W., & Associate.(Eds.). (1989). The future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Challenges, changes and policy considerations.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Hrebiniak , L. G., & Alluto, J. A. (1972). Personal and role-related facto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dmin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7 ,555-572.
    Kanter, R. M. (1968). Commitment and social organization: A study of commitment mechanisms in utopian commitment.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33, 499-517.
    Keyton , J., Wilson, G. L., & Gigeer, C. (1990). Improving volunteer com-mitment to organization. The Journal of Volunteer Administration, 8 ,7-14.
    Maslow, A. H. (1954).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2nd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Mowday, R. T., Porter, L. W., & Steers, R. M. (1979). The measurement of commitment.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14, 224-247.
    Mowday, R. T., Porter, L. W., & Steers, R. M. (1982) . Employee-organization linkages: the psychology of commitment.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Porter, L. W., Steers, R. M., Mowday, R. T., & Boulian, P. V. (1974).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job satisfaction, and turnover among psychiatric technician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59, 603-609.
    Putnam, R. (1993). Making democracy work: Civic traditions in modern It-aly.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Robbins, S. P., & Coulter, M.(2001). Management 7 th ed.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Rusbult, C. E., & Farrell, D. (1983). A longitudinal test of the investment model: The impact of job satisfaction, job commitment , and turnover of variations in reward, cost, alternatives and investment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8 ,429-438.
    Salamon, L. M. (1992). America’s nonprofit sector: A prime. New York: The Foundation Center.
    Salamon, L. M., & Anheier, H. K. (1996). The Emerging Nonprofit Sector: A Overview. Manchester, UK: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Salamon, L. M., & Anheier, H. K. (1998). Social origins of civil society: Ex-plaining the nonprofit sector cross-nationall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oluntary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9(3), 213-248.
    Smith, D. H. (1982). Altruism, volunteers, and volunteerism. In J. D. Har-mann (ed.), Volunteerism in the eighties (pp. 23-44). Lanham, MD: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Stebbins, R. A. (1977). On misunderstanding the concept of commitment: A theoretical clarification. Social Forces, 48, 526-529.
    Steers, R. M. (1977). Antecedents and Outcomes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2, 46-56.
    Suandi, T. B. (1991) Commitment of 4-B youth leader towards volunteerism.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Colum-bus, Ohio.
    Van Til, J. (1988). Mapping the third sector: Voluntarism in a changing so-cial economy. NY: Foundation Center.
    Wiener, Y., & Vardi Y. (1980). Relationships between job, organization, and career commitments and work outcomes: An integrative approach.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26, 81-96.
    Wolf, T. (1990). Managing a nonprofit organization. New York: Prentice Hall Press.

    無法下載圖示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