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林沅蓉 |
---|---|
論文名稱: |
臺灣中式古典園林題詞述評 |
指導教授: | 黃明理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論文出版年: | 2015 |
畢業學年度: | 103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84 |
中文關鍵詞: | 園林 、品題 、園林題詞 、仿古園林 、命名文學 |
DOI URL: |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5331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35 下載:35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園林是一幅天然的立體圖畫,園林題詞為點活圖畫的靈魂主角,命名題點則深化了人們對園林藝術境界的想像。園林題詞反映出中國園林美學有別於西方的獨特價值,作為園林的關鍵組成部分,是使園林立體化、心靈化的重要元素,能將遊園者的感受、理解引向更為明確的方向,導引出一條詩意的文學路徑。文中選取臺灣四座中式古典園林,評述其園林題詞的命名、文字、佈置與解釋,並從中探討其背後所涵攝的語言教育之問題。
本文以「臺灣中式古典園林題詞述評」為題,研究成果大致如下:
其一,對臺灣之故宮至善園、林安泰古厝庭園、板橋林家花園、新竹南園的園林歷史沿革、建園理念、空間佈局有所認知,並釐清各園林題詞之分佈與類型。
其二,從中國古典園林內蘊之哲理、人文精神,探究園林題詞的作用性。
其三,深入闡發園林題詞的空間命名、景象導覽、經典想像等作用,進而揭示中國園林藝術中詩化景觀的特殊意義。
其四,從文化變遷、文言教育層面上,探尋國人在認讀書跡、解讀題詞的能力問題,指出現代文化普遍浸潤的影響,實為現今國人與傳統園林文化隔閡之因。
其五,將四座臺灣中式古典園林之品題文字優劣並陳,並運用傳統園林藝術理念,逐一點評園林題詞上的缺失,提出改善之具體建議。
一、古籍(先依時代排序,再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序)
〔漢〕王逸注:《楚辭章句》,臺北:藝文印書館,1967年。
〔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正義,黃淮信整理:《尚書正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漢〕司馬遷著,〔日〕瀧川龜太郎考證:《史記會注考證》,臺北:唐山出版社,2007年。
〔漢〕許慎著,〔清〕段玉裁注:《圈點說文解字》,臺北:萬卷樓圖書出版公司,2002年。
〔漢〕劉熙:《釋名》,《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魏〕王弼注,樓宇烈校釋:《老子道德經注校釋》,《新編諸子集成》,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
〔晉〕郭象注,〔唐〕成玄英疏、陸德明釋文,〔清〕郭慶藩集釋:《莊子集解》,《新編諸子集成》,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
〔東晉〕張湛:《列子注》,臺北:廣文書局影印鐵華館寀定本,1971年。
〔晉〕陶淵明撰,逯欽立校注:《陶淵明集》,臺北:里仁書局,1985年。
〔南朝宋〕宗炳:《畫山水序》,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85年。
〔南朝宋〕劉義慶著,劉正浩等注:《新譯世說新語》,臺北:三民書局,1996年。
〔南朝梁〕沈約:《宋書》,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南朝梁〕劉勰著,周振甫注:《文心雕龍注釋》,臺北:里仁書局,1984年。
〔唐〕王維,陳鐵民注譯:《新譯王維詩文集》,臺北:三民書局,2009年。
〔唐〕白居易,顧學頡校點:《白居易集》,臺北:中華書局,1979年。
〔唐〕白居易撰,〔清〕汪立名編:《白香山詩集》,臺北:世界書局,2006年。
〔唐〕朱景玄:《唐朝名畫錄》,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唐〕杜甫撰,〔清〕錢謙益箋注:《杜詩錢注》,臺北:世界書局,1998年。
〔唐〕李白,郁賢皓注譯:《新譯李白詩全集》,臺北:三民書局,2011年。
〔唐〕李綽:《尚書故實》,《百部叢書集成》,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
〔唐〕李商隱,黃盛雄編:《李商隱詩選註》,臺北:里仁書局,2006年。
〔唐〕孟浩然,楊軍注譯:《新譯孟浩然詩集》,臺北:三民書局,2012年。
〔唐〕房玄齡等撰:《晉書》,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
〔唐〕韋應物,陶敏、王友勝校注:《韋應物集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
〔唐〕陸羽,沈冬梅校注:《茶經校注》,臺北:宇河文化,2009年。
〔唐〕張懷瓘:《書斷列傳》,《百川學海》,臺北:新興書局,1969年。
〔唐〕劉禹錫,《劉禹錫集》整理組點校:《劉禹錫集》,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
〔唐〕韓愈,顧嗣立補註:《昌黎先生詩集注》,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67年。
〔唐〕韓愈,周啓成、周維德注譯:《新譯昌黎先生文集》,臺北:三民書局,1999年。
〔五代〕荊浩:《山水訣》、《筆法記》,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63年。
〔宋〕沈括:《夢溪筆談》,《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宋〕李格非:《洛陽名園記》,臺北:藝文印書館,1966年。
〔宋〕李誡:《營造法式》,《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宋〕周密:《癸辛雜識》,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年。
〔宋〕洪邁:《容齋隨筆》,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宋〕范仲淹著,李勇先、王蓉貴校點:《范仲淹全集》,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2年。
〔宋〕郭熙:《林泉高致集》,于安瀾編:《畫論叢刊》,臺北:華正書局,1984年。
〔宋〕陸游:《陸游集》,北京:中華書局,1976年。
〔宋〕張耒撰,李逸安等點校:《張耒集》,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宋〕曾敏行:《獨醒雜誌》,《百部叢書集成》,臺北:藝文印書館,1966年。
〔宋〕蘇軾撰,〔清〕王文誥輯註、孔凡禮點校:《蘇軾詩集》,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
〔宋〕蘇軾著,張志烈等校注:《蘇軾全集》,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
〔元〕陶宗儀輯,〔明〕陶珽重校:《說郛》,清順治丁亥兩浙督學周南李際期宛委山堂刊本,1647年
〔明〕王世貞:《婁東園林志》,弇州山人四部稿,明萬曆五年王氏世經堂刊本,1975年。
〔明〕田汝成:《西湖遊覽志》,《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明〕文震亨撰:《長物志》,臺北:藝文印書館,1966年。
〔明〕文震亨撰,陳植校注:《長物志校注》,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84年。
〔明〕文徵明:《文徵明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明〕文徵明著,卜复鳴注釋:《拙政園圖咏注釋》,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12年。
〔明〕祁承燁:〈密園記引〉,《澹生堂文集》,明崇禎六年刊本。
〔明〕祁彪佳編撰:《寓山注》,明崇禎年間刊本,約1639年。
〔明〕計成撰,黃長美撰述:《園冶》,臺北:金楓出版社,1999年。
〔明〕袁中道:《游居杮錄》,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1996年。
〔明〕袁中郎等撰:《晚明二十家小品》,臺北:廣文書局,1968年。
〔明〕袁宏道:《袁中郎全集》,上海:中央書店,1935年。
〔明〕張岱撰:《瑯嬛文集》,臺北:淡江書局,1956年。
〔明〕張岱撰,陳萬益導讀:《陶庵夢憶》,臺北:金楓出版公司,1986年。
〔明〕衛泳編評:《晚明百家小品——冰雪攜》,上海:中央書店,1935年。
〔明〕李斗:《揚州畫舫錄》,臺北:學海出版社,1969年。
〔清〕李漁:《閒情偶寄》,臺北:明文書局,2002年。
〔清〕沈復:《浮生六記》,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清〕沈德潛:《古詩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清〕袁枚:《隨園詩話》,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4年。
〔清〕曹雪芹、高鶚原著,馮其庸校注:《紅樓夢校注》,臺北:里仁書局,2000年。
〔清〕郭慶藩編:《莊子集釋》,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4年。
〔清〕笪重光:《畫筌》,臺北:藝文印書館,1966年。
〔清〕陳淏子:《秘傳花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清〕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臺北:鼎文書局,未載明出版年及版次。
〔清〕乾隆:《欽定熱河志》,《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清〕康熙敕編:《全唐詩》,臺北:復興書局,1961年。
〔清〕張廷玉等撰:《明史》,臺北:鼎文書局,1979年。
〔清〕黃遵憲:《日本國志》,《續修四庫全書》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清〕鄒一桂:《小山畫譜》,臺北:藝文印書館,1976年。
〔清〕鄭績:《夢幻居畫學簡明》,《續修四庫全書》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清〕錢泳:《履園叢話》,臺北:大立出版社,1982年。
〔清〕董誥等編,孫映逵等點校:《全唐文》,山西:太原教育出版社,2002年。
〔民國〕王夢鷗註譯:《禮記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民國〕羊春秋注釋:《新譯孔子家語》,臺北:三民書局,2003年。
〔民國〕余培林注釋:《新譯老子讀本》,臺北:三民書局,2003年。
〔民國〕馬持盈註譯:《詩經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4年。
〔民國〕徐子宏譯注:《周易》,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1996年。
〔民國〕曾棗莊、劉琳主編:《全宋文》,四川:巴蜀書社,1992年。
〔民國〕藝文印書館編:《原刻景印百部叢書集成》,臺北:藝文印書館,1967年。
二、近人論著(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王毅:《園林與中國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王毅:《翳然山水——棲心中國園林之境》,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
王鐸:《中國古代苑園與文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
王其鈞:《圖說中國園林史》,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7年。
王其鈞編著:《詩情畫境——中國園林》,臺北:龍圖騰文化,2011年。
王其鈞編著:《畫境詩情——中國古代園林史》,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10年。
王思治:《塞上江南——避暑山莊與外八廟》,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0年。
王振復:《中華古代文化中的建築美》,臺北:博遠出版有限公司,1993年。
王健旺:《林本源家族及其園邸建築藝術探究》,臺北:臺灣藝術大學,2008年。
王健旺:《錦裝細琢——林家花園建築裝飾繪典》,臺北:臺北縣政府,2010年。
王國瓔:《中國山水詩研究》,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86年。
王德威:《臺灣——從文學看歷史》,臺北:麥田出版社,2009年。
王慶台:《漏窗之美》,臺北:臺北縣政府文化局,2002年。
毛文芳:《晚明閒賞美學》,臺北:學生書局,2000年。
毛文芳:《物、性別、觀看——明末清初文化書寫新探》,臺北:學生書局,2001年。
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會編:《五四運動與文化變遷》,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0年。
安懷起、王志英編:《中國園林藝術》,臺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1987年。
古繼堂:《簡明臺灣文學史》,臺北:人間出版社,2003年。
史塵封:《漢語古今修辭格通編》,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年。
任軍:《文化視野下的中國傳統庭院》,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5年。
任明華:《紅樓園林》,臺北:時報文化公司,2004年。
任曉紅:《禪與中國園林》,北京: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1994年。
牟宗三:《明代思想史》,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3年。
朱光潛:《談美》,臺北:金楓出版社,1991年。
朱東潤:《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北京:中華書局,1963年。
江都、余照春亭編:《增廣詩韻集成》,臺中:曾文出版社,1980年。
江燦騰、陳正茂:《新台灣史讀本》,臺北:東大出版社,2008年。
吳承學:《晚明小品研究》,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
吳炳輝:《臺灣古厝風華》,臺北:稻田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
阮浩耕:《中國名園賞遊》,臺北:書泉出版社,1994年。
李文初等:《中國山水文化》,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6年。
李宗為:《城市理的山水情懷:蘇州園林》,臺北:旗林文化出版社,2006年。
李世葵:《《園冶》園林美學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
李乾朗:《板橋林本源庭園》,臺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7年。
李乾朗:《遊園戲夢——林本源園邸賞園手冊》,新北:新北市政府,2011年。
李乾朗:《臺灣古建築圖解事典》,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李乾朗:《臺灣建築閱覽》,臺北:玉山社出版公司,1996年。
李瑞騰:《晚清文學思想論》,臺北:漢光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
李澤厚:《美的歷程》,臺北:蒲公英出版社,1984年。
李澤厚、劉綱紀:《中國美學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4年。
李敏等編:《園林古韻——中華民族詩意的遊憩生活空間》,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6年。
佘志超:《細說中國園林》,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05年。
余東升:《中西建築美學比較研究》,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年。
余開亮:《六朝園林美學》,重慶:重慶出版社,2007年。
余開亮、李滿意著:《園林的印迹》,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09年。
呂明偉:《中國園林》,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08年。
金學智:《中國園林美學》,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1990年。
金學智:《風景園林品題美學——品題系列的研究、鑒賞與設計》,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10年。
孟亞男:《中國園林史》,臺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
宗白華:《美學散步》,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林禹銘:《蘇州園林風情》,臺北:麥田出版,2006年。
林語堂:《生活的藝術》,北京:華藝出版社,2001年。
周明初:《晚明世人心態及文學個案》,臺北:東方出版社,1997年。
周武忠:《中國園林藝術》,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93年。
周武忠:《心境的栖園——中國園林文化》,濟南:濟南出版社,2004年。
周策縱:《五四運動史》,臺北:桂冠圖書公司,1989年。
周維權:《中國古典園林史》,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0年。
居閱時:《弦外之音——中國建築園林文化象徵》,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
居閱時:《庭院深處——蘇州園林的文化涵義》,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6年。
邵忠、李瑾選編:《蘇州歷代名園記》,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4年。
岳毅平:《中國古代園林人物研究》,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年。
岡大路著,瀛生譯:《中國宮苑園林史考:插圖本》,北京:學苑出版社,2008年。
洪尚之選注:《歷代山水名勝楹聯選》,浙江:浙江攝影出版社,1998年。
俞劍華編著:《中國古代畫論類編》,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88年。
南懷瑾:《易經繫傳別講》,臺北:老古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
侯迺慧:《詩情與幽境——唐代文人的園林生活》,臺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1991年。
侯迺慧:《唐宋時期的公園文化》,臺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1997年。
侯迺慧:《宋代園林及其生活文化》,臺北:三民書局,2010年。
姚崧齡:《影響我國維新的幾個外國人》,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85年。
柯慶明:《中國文學的美感》,臺北:麥田出版社,2000年。
耿劉同:《中國古代園林》,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3年。
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臺北:學生書局,1979年。
徐志華:《唐代園林詩述略》,北京:中國社會,2011年。
徐麗霞:《林本源園邸古蹟細賞系列——匾聯之美〈貳〉》,新北:新北市文化局,2011年。
袁行霈:《中國詩歌藝術研究》,臺北:五南出版社,1989年。
袁旃主編:《至善園遊踪》,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5年。
桂多蓀:《浯溪志》,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
梁思成:《中國建築史》,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8年。
孫小力:《咫尺山林——園林藝術文粹》,上海:東方出版中心,1999年。
唐明生:《海派園林》,上海:文匯出版社,2010年。
殷海光著、林正弘主編:《殷海光全集:學術與思想(三)》,臺北:桂冠圖書,1990年。
趙雪倩等編:《中國歷代園林圖文精選.第一輯》,上海:同濟大學,2005年。
翁經方等編:《中國歷代園林圖文精選.第二輯》,上海:同濟大學,2005年。
趙厚均等編:《中國歷代園林圖文精選.第三輯》,上海:同濟大學,2005年。
楊光輝等編:《中國歷代園林圖文精選.第四輯》,上海:同濟大學,2005年。
夏咸淳:《晚明士風與文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
夏咸淳、何滿子主編:《明清閒情小品》,上海:東方出版中心,1997年。
夏鑄九:《樓臺重起,下編,林本源園林的空間體驗、記憶與再現》,新北:新北
市政府文化局,2011年。
夏鑄九計畫主持:《台灣園林與寺廟調查硏究——中國園林建築史綱的重建》臺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1996年。
許石丹:《認識中國園林》,臺北:丹青圖書,1987年。
許雪姬:《樓臺重起,上編,林本源家族與庭園的歷史》,臺北:臺北縣政府文化
局,2009年。
曹林娣:《姑蘇園林與中國文化》,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3年。
曹林娣:《中國園林藝術論》,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
曹林娣:《中國園林文化》,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5年。
曹林娣:《蘇州園林匾額楹聯鑑賞》,北京:華夏出版社,2009年。
曹林娣:《園庭信步——中國古典園林文化解讀》,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11年。
曹淑娟:《流變中的書寫——祁彪佳與寓山園林論述》,臺北:里仁書局,2006年。
張治:《對聯之研究與學習》,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張羽欣:《避暑山莊的造園藝術》,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年。
張佛千:《南園特寫》,此書未出版,僅印製少量供同仁留用。
張薇:《《園冶》文化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
張家驥:《中國造園論》,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
張家驥:《園冶詮釋》,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
張承安主編:《中國園林藝術辭典》,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
張淑嫻:《明清文人園林藝術》,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11年。
張運宗:《臺灣的園林宅第》,臺北:遠足文化,2004年。
張岫雲:《補園舊事》,蘇州:古吳軒出版社,2004年。
張振光編:《園林建築》,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4年。
張紹載:《中國的建築藝術》,臺北:東大出版社,1979年。
陳從周:《說園》,北京:書目文獻社,1984年。
陳從周:《揚州園林》,臺北:明文出版社,1987年。
陳從周:《園韻》,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9年。
陳從周主編:《中國園林鑑賞辭典》,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
陳從周:《梓翁說園》,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年。
陳從周:《園林談叢》,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陳從周:《園林隨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
陳望衡:《環境美學》,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年。
陳植:《中國造園史》,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6年。
陳植:《中國歷代造園文選》,合肥:黃山書社,1992年。
陳植、張公弛:《中國歷代名園記選注》,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1983年。
陳萬益:《晚明小品與明季文人生活》,臺北:大安出版社,1988年。
陳寶良:《明代社會生活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童寯:《造園史綱》,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83年。
童寯:《中國園林志》,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84年。
黃長美:《中國庭園與文人思想》,臺北:明文書局,1988年。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委員會:《園林名畫特展圖錄》,臺北:故宮博物院,1987年。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委員會:《至善園遊踪》,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5年。
彭一剛:《中國古典園林分析》,臺北:博遠出版有限公司,1989年。
馮鍾平:《中國園林建築》,臺北:明文書局,1989年。
鈞成、成鋼編:《頤和園楹聯鎸刻淺釋》,北京:北京日報出版社,1985年。
程兆熊:《中國庭園建築》,臺北:明文書局,1984年。
程兆熊:《論中國觀賞樹木——中國樹木與性情之教》,臺北:明文書局,1984年。
程兆熊:《論中國之花卉——中國花卉與性情之教》,臺北:明文書局,1984年。
程兆熊:《中華園藝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
湯普森(John B. Thompson)著,高銛譯:《意識形態與現代文化》,南京:譯林出版社,2005年。
覃力:《說亭》(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4年)。
葉石濤:《台灣文學史綱》,臺北:春暉出版社,2010年。
楊文珍編:《中國園林藝術》,北京:中國旅遊出版社,1999年。
楊鴻勛:《江南園林論——中國古典造園藝術研究》,臺北:南天書局,1994年。
楊鑒生:《中國歷代園林圖文精選》,上海:同濟大學,2005年。
趙家璧主編:《中國新文學大系》,臺北:業強出版社,1990年。
漢寶德研究主持:《林本源庭園復舊工程紀錄與研究工作報告書》,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88年。
漢寶德:《物象與心境——中國的園林》,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90年。
漢寶德:《為建築看相》,臺北:藝術家出版社,2001年。
漢寶德:《中國的建築與文化》,臺北:聯經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004年。
蔡元培作,何莉莉、吳梅東編:《蔡元培文集〈書信〉》,臺北:錦繡出版,1995年。
劉季雲、吳基瑞:《林本源庭園建築史料》,臺北:臺北縣文獻委員會,1969年。
劉庭風:《中國古園林之旅》,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3年。
劉庭風:《福建臺灣園林》,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3年。
劉敦楨:《蘇州古典園林》,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59年。
樂嘉藻:《中國建築史》,臺北:華世出版社,1977年。
劉天華:《畫境文心——中國古典園林之美》,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8年。
劉季雲、吳基瑞:《林本源庭園建築史料》,臺北:臺北縣文獻委員會,1969年。
聯合報系創辦人王惕吾先生紀念集編輯委員會:《王惕吾先生紀念集》,聯合報系創辦人王惕吾先生紀念集編輯委員會,1997年。
鄭博文、顏雅玲:《林園深耕系列——國定古蹟林本源園邸》,臺北:臺北縣政府文化局,2007年。
鄭毓瑜:《文本風景——自我與空間的相互定義》,臺北:麥田出版社,2005年。
樓慶西:《中國古代建築》,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3年。
蔣暉:《精致蘇州——古典園林篇》,蘇州:古吳軒出版社,2004年。
魏嘉瓚:《蘇州古典園林史》,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5年。
關華山:《「紅樓夢」中的建築研究》,臺中:境與象出版社,1984年。
顧凱:《明代江南園林研究》,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0年。
蘇民生、常江、王玉彩編:《臺灣風景名勝對聯大觀》,北京:金盾出版社,2004年。
三、學位論文(依發表時間先後排序)
陳瑞源:《中國造園與中國山水畫相關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園藝所碩士
論文,1972年。
黃文王:《從假山論中國庭園藝術》,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園藝所碩士論文,1976
年。
蕭家旗:《都市公園及鄰接地區建築管制問題之探討——以台中市為例》,臺北:
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
陳明德:《「五四」知識分子之意識型態研究——從民初社會文化變遷取向剖析》,
臺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
鄭文惠:《明代詩畫對應關係之探討——以詩意圖、題畫詩為主》,臺北:政大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2年。
許富居:《論園林詩畫意境與詩意空間之塑造——以王維輞川園為例》,臺中:逢
甲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陳蕙慈:〈遊憩利用對中國式庭園特質感受之影響〉,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園藝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陳玉清:〈中國式庭園特質感受影響因素之探討——以至善園為例〉,臺北:國立
臺灣大學園藝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彭繼賢:《以環境行為觀點探討都市開放空間之研究——以高雄市公園為例》,臺
北: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王鴻泰:《流動與互動——由明清間城市生活的特性探測公眾場域的開展》,臺北:
臺大歷史所博士論文,1998年。
朱倩如:《明人的居家生活》,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曾惠裏:《臺灣傳統園林的歷史發展及空間特性》,桃園: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
士論文,2001年。
張瑞興:《北宋山水小品文研究》,新竹:玄奘人文社會學院中國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張嘉娟:《當代中國文化變遷與轉型——兼論「八九民運」文化意義及其啟蒙意
涵》,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楊曉菁:《陳繼儒及其小品研究》,臺北:臺北市立師範學院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2002年。
黃慧音:《王季重歷游書寫研究》,嘉義:南華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年。
張朝榮:《臺灣傳統庭園建築構造類型研究》,雲林:雲林科技大學空間設計系碩
士班,2003年。
湯愛芳:《明代園記散文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5年。
楊子儀:《歐陽脩建物記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8
年。
余珊儀:《漫叟與浯溪——元結的空間命名文章及其意義》,臺北:國立臺灣師範
大學國文系碩士論文,2009年。
王美雅:《晚明小品中的城市書寫》,臺北:臺北市立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
論文,2009年。
林軒霈:《中國傳統園林植栽在現代公園之運用——以至善園為例》,臺北:中國
文化大學景觀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
劉玉英:《從匾聯文學中去看林本源庭園的空間意境》,新北:華梵大學建築學系
碩士論文,2014年。
四、期刊論文(依發表時間先後排序)
李重耀:〈林安泰古厝與傳統建築營造的過程及修復〉,《臺北文獻季刊》第85期,1988年,頁73-92。
潘朝陽:〈現象地理學——存在空間的一個詮釋〉,《中國地理學會會刊》第19期,
1991年,頁71-90。
鄭文惠:〈明代園林山水題畫詩之研究——以文人園林為主〉,《國立政治大學學報》
第69期(上),臺北:國立政治大學,1994年,頁17-45。
王鴻泰:〈美感空間的經營——明清間的城市園林與文人文化〉,《東亞近代思想與
社會》,臺北:月旦出版社,1999年,頁127-186。
葉倫會:〈林安泰古厝採訪錄〉,《臺北文獻季刊》第131期,2000年,頁31-34。
曹淑娟:〈夢覺皆寓——《寓山注》的園林詮釋系統〉,《臺大中文學報》第15期,
2001年,頁193-240。
曹淑娟:〈祁彪佳與寓山——一個主體性空間的建構〉,收入李豐楙、劉苑如編:《空間、地域與文化——中國文化空間的書寫與闡釋》,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2年,頁373-240。
黃明理:〈淺談命名文學及其在北宋的開展〉,收入《建構與反思——中國文學史的探索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臺北:學生書局,2002年,頁659-688。
曹淑娟:〈流變中的凝視——〈越中園亭記〉的家鄉書寫〉,《臺大中文學報》第18期,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2003年,頁223-265。
侯迺慧:〈明代園林舟景的文化意涵與治療意義〉,《人本集刊》第2期,2004年,頁1-39。
沈芳序:〈安溪榮泰,重生再現——林安泰古厝〉,《文化視窗》第79期,2005年,頁92-93。
曹淑娟:〈袁宏道的園亭觀及其柳浪體驗〉,《知性與情感的交會——唐宋元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大安出版社,2005年,頁311-358。
曹淑娟:〈寄寓、歸守與出離——寓山三賦對主人與園林關係的思索〉,《臺大文史
哲學報》第63期,2005年,頁35-70。
曹淑娟:〈寓山園林的女性空間〉,《臺大中文學報》第23期,臺北:國立臺灣大
學中國文學系,2005年,頁277-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