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謝宗育
HSIEH, TSUNG-YU
論文名稱: 國小競技運動校隊成員參與動機與全人教育認知關係之研究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lementary school varsity team members' motivation in participating competitive sport and holistic education cognition
指導教授: 陳玉娟
Chen, Yu-Chuan
口試委員: 蔡明學
Tsai, Ming-Hsueh
劉秀曦
Liu, Hsiu-Hsi
陳玉娟
Chen, Yu-Chuan
口試日期: 2023/05/31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學系教育領導與政策碩士在職專班
Department of Education_Continuing Education Master's Program of Educational Leadership and Policy Program
論文出版年: 2023
畢業學年度: 11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8
中文關鍵詞: 競技運動校隊全人教育參與動機
英文關鍵詞: competitive sport,, school team, holistic education, motivation for participation
研究方法: 調查研究個案研究法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300708
論文種類: 代替論文:專業實務報告(專業實務類)
相關次數: 點閱:147下載:1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競技運動校隊成員參與動機與全人教育認知關係之研究;探析國小競技運動校隊成員個人背景變項與參與動機、全人教育認知之差異情形;探究國小競技運動校隊成員參與動機、全人教育認知彼此間之關係。
    本研究主要採用問卷調查法,在參考相關文獻後建立研究架構,自編〈國小競技運動校隊成員參與動機與全人教育認知關係之研究-問卷〉進行調查,以桃園市個案小學之競技運動校隊成員為調查對象。共發出100份,回收有效問卷91份,有效回收率91%。蒐集問卷資料後透過SPSS25.0 FOR WINDOWS統計套裝軟體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獨立樣本 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依據調查問卷之統計分析結果,歸納主要研究發現及結論如下:
    一、 個案學校競技運動校隊成員參與動機以「成就需求」為主要的動機,就讀年級、參加競技運動校隊項目、未來升學選擇此三項背景變項對個案學校競技運動校隊成員參與動機呈現顯著差異,而性別、參與競技運動校隊的年資、參加之競賽中有無獲獎經驗、參加競技運動校隊是否會影響其他課業等四種背景變項則無顯著差異。

    二、 個案學校競技運動校隊成員在全人教育認知以「生活滿意」為最高,性別、就讀年級、參加競技運動校隊項目、未來升學選擇此四項背景變項在個案學校競技運動校隊成員在全人教育認知上呈現顯著差異,而參與競技運動校隊的年資、參加之競賽中有無獲獎經驗、參加競技運動校隊是否會影響其他課業等三種背景變項則無顯著差異。

    三、 個案學校競技運動校隊成員在參與動機中的四個構面:「健康適能」、「社會需求」、「成就需求」、「運動樂趣」與全人教育認知的五個構面:「品德行為」、「學業成就」、「身心健康」、「群體互動」、「生活滿意」呈顯正相關,亦即參與動機愈高者,全人教育認知則愈高。

    參與動機中的「刺激避免」構面與全人教育認知的五個構面:「品德行為」、「學業成就」、「身心健康」、「群體互動」、「生活滿意」呈顯負相關,亦即參與動機愈低者,全人教育認知則愈高。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lementary school athletic varsity member’s motivations for participating in competitive sports and cognitive of holistic education, analyzing the elementary school athletic varsity member’s personal background variables and motivations for participation, variance in understanding of holistic education; research on elementary school athletic varsity member’s motivation for participation,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each individual subtitle relating to the holistic education.
    Questionnaires were used to establish the structure of the study. After referring to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a self-administered questionnaire was compile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lementary school athletic team members’ motivations for participating in competitive sport and cognitive of holistic education. The participants in this study were from the Taoyuan elementary school athletic team. A total of 100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 91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completed and collected with a 91% validity rate. After collating the questionnaire data,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analysis: independent sample t-test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and Pearson's product-deviation correlation was conducted through SPSS25.0 FOR WINDOWS statistical package.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 of the questionnaire, the main findings and conclusions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First,for the elementary school athletic varsity member’s motivations for participating in competitive sports「achievement needs」is the main motivation for the varsity team members participating in competitive spor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varsity team members’ motivations for participating in competitive sport were noted in the following, three background variables:grade level of schooling; types of school sports program for varsity team members to choose from; and future schooling choice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following four background variables: gender;years of participation in varsity teams;experience in competitions or winning prizes; and whether participation in varsity teams affected other academic work.

    Second,for the elementary school athletic varsity member’s cognition of holistic education demonstrated that 「life satisfaction」 is the main motivation. The four background variables of gender; grade level; participation in varsity teams; and choice of future education;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overall educational cognition of the varsity team member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three background variables: years of participation in varsity teams; experience in winning competitions or winning prizes; and whether participation in varsity teams would affect other academic work.

    Third,when examining the case study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m members motivations for participating in competitive sport, there are four components to the participant’s motivations: "health fitness"; "social needs"; "achievement needs"; and "sports fun"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five components of holistic educational cognition: "moral behavior"; "academic achievement";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group interaction"; and "life satisfaction".The key finding was, the higher the motivations, the higher the holistic educational cognition.

    In the aspect of motivations for participation "stimulus avoidance" was significantly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five components of holistic educational cognition "moral behavior"; "academic achievement";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group interaction"; and "life satisfaction"; demonstrating the lower the motivations to participate, the higher the holistic educational cognition.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競技運動校隊之意涵 9 第二節 參與動機的定義與內涵 29 第三節 全人教育認知的意涵與比較 43 第四節 相關研究分析 60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方法 67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變項 67 第二節 研究實施程序 70 第三節 研究對象 71 第四節 研究工具 74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82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85 第一節 校隊成員背景變項之現況分析 85 第二節 校隊成員在參與動機與全人教育認知之現況分析 88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校隊成員參與動機之差異情形 93 第四節 不同背景變項校隊成員在全人教育認知之差異情形 102 第五節 校隊成員參與動機與全人教育認知之相關分析 11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15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15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21 參考文獻 128 壹、中文部分 128 貳、英文部分 134 附錄一 國小競技運動校隊成員參與動機與全人教育認知關係之研究-問卷 136

    P. LEAGUE+維基百科,(2022)
    https://zh.wikipedia.org/wiki/P._LEAGUE%2B
    T1聯盟,維基百科,(2022)
    https://zh.m.wikipedia.org/wiki/T1%E8%81%AF%E7%9B%9F
    方朝郁(2021)。學校核心素養課程如何實踐全人教育理念之初探。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0(2),142-147。
    方進隆(2000)。運動圓融生命。高中教育,13,9-11。
    王文科(1991)。教育心理學。五南。
    王克先(1995)。學習心理學。桂冠。
    王美琇、黃瑞榮、張家銘 (2015)。運動參與受代間傳遞影響之探討。惠明特殊 教育學刊,1(2),247-258。
    王淑玲、謝筑虹 (2007)。青少年運動友誼與運動參與。中華體育季刊,21(2),54-60。
    王淑敏(1989)。低成就學童的輔導策略。輔導月刊,25(4),14-18。
    王舜儀(2008)。彰化縣國小運動代表隊組訓運作現況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體育教學碩士學位班。
    王瑩琪、李灝(2009)。從競技運動的競爭觀點與道德觀點論其目標與目的。競技運動,11(1),35-42。
    王證翔(2006)。社會化媒介對運動行為影響之研究-以台北市國中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
    包德明 (1989)。學校體育選手培訓。國民體育季刊,18(3),16-19。
    余民寧(2006)。影響學習成就因素的探討。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73,11-24。
    吳依虹(2018)。彰化縣國小學童參與學校運動性社團之活動動機與學習成就表現之差異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運動健康管理學系。
    吳國銑、蕭嘉惠、王舜儀(2010)。彰化縣國小運動代表隊組訓運作之研究。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學報,29(4),113-126。
    吳章明 (2004)。運動教練的領導哲學。大專體育,72,72-75。
    吳煜敏(2006)。花東原住民地區國民小學運動代表隊組訓現況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體育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李方(2009)。台中市東興國小設置體育班政策作為與執行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
    李建雄(2006)。國民小學辦理運動社團考量因素之探討-以台中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體育學系體育教學碩士班。
    李國豪(2010)。高雄縣立國民中學運動代表隊經營現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
    李灝(2009)。從競技運動的競爭觀點與道德觀點論其目標與目的。競技運動,11(1),35-42。
    兒童福利聯盟(2018)。2018年兒童運動現況調查報告。取自:https://www.children.org.tw/publication_research/research_report/2220
    林岑怡(2005)。有氧舞蹈參與者身體自我概念、參與動機及健身運動承諾對運動參與行為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體育學院體育所。
    林貞錡(2009)。中部地區國中游泳團隊成員參與動機與社會支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
    林裕豐(2008)。國小體育班班級經營與師生互動之觀察[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輔仁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
    林輝雄(1996)。運動員選材與診斷方法初探。國立體育學院論叢,6(2),193-201。
    林麗珊(2020)。「無路用」人文學科的未來。哲學與文化,47(2),93-109。
    邱金松(1987)。兒童有學習體育的權利。國教之友,39(3),14-15。
    洪玉杏(2015)。運動校隊參與動機、人格特質、學習態度與學習成效之相關研究─以新北市蘆洲區國中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華梵大學工業工程與經營資訊學系碩士班。
    洪美娟、杜美華(2004)。競技運動領導行為理論之探討。大專體育,73,138-144。
    洪嘉文(2000)。新世界學校體育願景。國民體育季刊,29(1),26-35。
    洪鯤豪、陳宛玲、黃秀卿、張家銘 (2015)。重要他人及利他行為對大學運動志工之參與意圖影響。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14(1),154-167。
    洪蘭(2009)。大腦當家:靈活運用腦12守則,學習工作更上一層樓。遠流。
    孫志麟 (1991)。自我效能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教育上的應用。教育研究雙月刊,22,47-53。
    徐榮聰(2013)。國小高年級學童知覺體育教師教學風格對運動涉入及學習成就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高立學 (2011)。青少年運動態度及行為社會化過程。運動知識學報,8,36-50。
    高俊雄(2002)。運動休閒事業管理。志軒企業有限公司。
    高斌梁(2013)。校隊經營管理影響因素研究-以高雄市小學棒球校隊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苑科技大學。
    張天津 (1989)。學校體育與校內外競賽。國民體育季刊,18(3),20-24。
    張宏亮 (2009)。累是運動員倦怠重要的原因。應用心理研究,43,9-13。
    張俊一、林呈樺 (2012)。臺北市國小學童手球運動團隊社會支持與運動參與動 機之研究。休閒運動保健學報,3,23-38。
    張思敏(2003)。學校運動代表隊的經營與管理。學校體育,78,23-29。
    張春興(2000)。張氏心理學辭典。東華圖書公司。
    張素麗(2016)。籃球校隊選手運動參與動機與訓練滿意度之相關研究-以彰化 縣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康寧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
    張勝煇 (2003)。臺北縣立完全中學運動代表隊組訓運作與選手需求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張雅棻(2001)。體育重點發展學校運動代表隊選手參與動機與訓練意願影響因素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張嘉亨(2005)。學校組織領導對教師團隊學習與學生學習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
    張德齡(2016年2月1日) 。運動,讓孩子更棒!未來Family雜誌第8期https://futureparenting.cwgv.com.tw/family/content/index/2576
    教育部體育司 (2003)。增加學生運動時間方案。教育部體育司。
    教育部(2018)。高級中等以下學校運動代表隊訓練注意事項。https://edu.law.moe.gov.tw/LawContent.aspx?id=GL000443
    教育部(2021)。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 總綱。
    https://www.naer.edu.tw/PageSyllabus?fid=52
    教育部重編國語詞典修訂本(2022)
    https://dict.revised.moe.edu.tw/dictView.jsp?ID=103559&word=%E5%85%A8%E4%BA%BA
    莊林貴(2006)。學生棒球運動的發展策略。學校體育雙月刊,16(5),20-22。
    許君立、李信良(2012)。臺中市國小籃球隊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之研究。人文暨社會科學期刊,8(2),73-85。
    許建民(2006)。青少年休閒參與動機模式之建立與驗證〔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
    許閔毓(2007)。台北縣國小足球隊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
    郭生玉 (1973)。國中低成就學生心理特質之分析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15,451-534。
    郭生玉(1995)。心理與教育測驗(九版)。精華。
    陳玉娟(1995)。臺灣地區游泳教練領導行為與選手成績表現及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俊忠(1992)。國小學童生長發育、運動能力和神經系統機能之研究。宏泰。
    陳律伶、季力康 (2014)。重要他人塑造運動動機氣候之探討。中華體育季刊, 28(4),323-330。
    陳英傑(2015)。南投縣國中跆拳道選手運動參與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公共政策研究碩士班。
    陳龍雄 (1989)。運動選手培訓的觀念與作法。國民體育季刊,18 (3),44-51。
    曾宗渭、蔡明昌 (2011)。參與運動性社團對國小學童在課間運動參與動機與知覺運動阻礙因素之影響。100年度大專體育學術專刊,158-163。
    曾俊凱(2006)。臺灣地區在家自行教育制度規劃與學生學習成效指標建構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
    黃俊龍、蔡俊傑 (2008)。學校排球運動代表隊組訓阻礙因素之探討。排球教練 學,12,17-20。
    黃綺君(2006)。新竹市國民小學新移民子女學習態度與學習成就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黃銘順 (2005)。苗栗縣國小運動代表隊組訓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
    楊峯豪(2016)。高中學生運動校隊參與之動機與阻礙因素研究-國立臺中第二高級中學個案探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
    楊憲明(2006)。認知能力、認知歷程與學習成就關係探究。教育資料與研究,73,25-40。
    楊麗秀(2004)。四技不同入學管道學生學習成效之比較研究-以一所國立科技大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
    葉憲清 (2005)。學校體育行政。師大書苑。
    管海玲(2019)。全人教育在國際文憑課程中實踐--美國高中視角。[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系碩士論文。
    蒲逸生(2005)。台北市國民中學籃球校隊參與動機與社會支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巿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
    趙嚴明(2016)。登階運動對國小二年級學生學習專注力與學習成就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資訊傳播學研究所含碩專班。
    劉振維(2019)。「全人教育」的理念及其實踐的困難。止善,26,3-33。
    蔡順得、黃任閔(2011)。少子化現象對國小籃球隊發展之影響-以高雄市九曲國小為例。屏東教大體育,14,447-455。
    鄭采玉(2008),國小學生社會領域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社會科教學碩士班。
    盧俊宏(1995)。運動心理學。師大書苑。
    蕭美珠(1992)。組訓運動代表隊之意義、功能和方式。大專體育,10,45-48。
    蕭富元、林秀姿(2012年4月5日)。愛運動的孩子更聰明。天下雜誌494期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31787
    謝明裕(2012)。校隊經營管理阻礙因素之研究-以國內高中拳擊隊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苑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
    簡茂發(1978)。國中新生適用「學科成就測驗」之測驗,測驗年刊,25,64-74。
    闕維正 (2002)。學校在社區體育運動推展的角色與功能。國民體育季刊,31(2),22-29。
    羅旭壯、黃杉楹、林青輝(2008)。從限制理論探討大專校院棒球運動代表隊經營管理之困境。2008年國際體育運動與健康休閒發展趨勢研討會專刊,495-504。
    譚子文、董旭英 (2013)。國中生運動行為、運動社會支持及衝動性格與學業適 應問題之關連性。體育學報,46(4),363-382。
    蘇秦玉、張明輝(1999)。論大專運動代表隊組訓問題。台灣體育,103,24-26。
    A. H. Maslow.(1943).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50,370-396.
    Chellandurai,P.,& Danylchuk,K.E.(1984).Operative goals of intercollegiateathletics:Perceotions of athletics administrator. Canadian Journal of AppliedSport Sciences,9,33-41.
    Coakley, J. (2014). Sport in society: Issues and controversies. MI: Mosby-Year Book.
    Deci, E. L.,Ryan, R. M.(1985).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self-determination in human behavior.New York:Plenum Press.
    Deci, E. L., & Ryan, R. M. (1991). A motivational approach to self: Integration in personality. In R. A. Dienstbier (Ed.), Nebraska Symposium on Motivation, 1990: Perspectives on motivation ( pp.237–288).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Digel, H.(1994).Sports in a changing society.Paper presented at the meet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Sport Science and Physical Education (ICSSPE),Schorndorf, Germany:
    Jensen,C.R.(1992). 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athletic programs.Malvern, PA:Lea&Febiger.
    Miller, R. (2000). Caring for New Life: Essays on Holistic Education. Brandon, VT:Foundation for Educational Renewal.
    UNESCO (1996). The Four Pillars of Education, in Learning: The Treasure Within: Report to UNESCO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Education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Paris: UNESCO.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