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徐筱雯
論文名稱: 平面視覺構成之創作與研究─爵士樂音感圖像化之應用
指導教授: 張柏舟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設計學系
Department of Design
論文出版年: 2001
畢業學年度: 8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0
中文關鍵詞: 構成構成元素點線面視覺意象抽象語彙2D平面視覺傳達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21下載:7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選擇以「構成」來從事創作設計,企圖能在既有的視覺構成原理之外,發現更多元的視覺意象,透過視覺構成元素點、線、面的群組變化與開展延伸,賦予構成藝術全新的概念和語言。在文獻探討上,從藝術設計史中創作趨於抽象化的脈絡及發展角度切入,其目的在探求有關平面視覺設計領域中構成的演化,並藉由文獻考據後所得之驗證,將藝術本質中所析離出的視覺構成元素,以全新的創意,掌握抽象語彙之運用,繼而架構出2D平面中,視覺傳達的美感表現手法與設計之間的關聯。同時,以個人創作之構成實驗作品,進行視覺構成相關原理的驗證。
    本文結構分四大主題加以論述,包含:
    (一) 從藝術設計史的角度切入,探討構成的源流與發展。
    (二) 構成在藝術設計領域中所代表的意義及重要性。
    (三) 平面視覺構成之相關原理探討。
    (四) 個人平面視覺構成創作實驗之成果與評估。

    論文摘要…………………………………………………………………….I 謝誌………………………………………………………………………….II 圖目錄……………………………………………………………………….III 表目錄……………………………………………………………………….IX 第壹章 緒論 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二、 研究目的…………………………………………………………3 三、 研究方法…………………………………………………………4 四、 研究步驟…………………………………………………………4 五、 研究流程…………………………………………………………6 六、 研究範圍與限制………………………………………………...7 七、 名詞詮釋…………………………………………………………9 第貳章 文獻探討 一、 構成的語源和發展歷程………………………………………..10 二、 構成的意義…………………………………………………...31 三、 平面構成內容與分類..………………………………………..32 四、 構成與平面視覺設計的關係…………………………………..37 第參章 構成於平面視覺設計之相關原理探討 一、 構成元素點、線、面的探討………………………………...39 (一) 點、線、面的關係……………………………………………39 (二) 點、線、面的定義與特徵…………………………………...40 二、 點、線、面應用於視覺構成相關原理之探討……………….47 (一) 離心構圖的原理……………………………………………...47 (二) 向心構圖的原理………………………………………….…..52 (三) 調和的形式原理……………………………………………...59 (四) 錯視與幻象……………………………………………………64 (五) 動勢構成………………………………………………………68 第肆章 平面視覺構成的表現手法分析…………………………..76 第伍章 個人作品創作說明與表現 一、 創作理念…………………………………………………………85 二、 創作主題的選定……………………………………………...86 (一) 爵士樂的定義………………………………………………...87 (二) 爵士樂的沿革………………………………………………...89 三、 創作流程…………………………………………………………92 四、 創作設計表現形式及使用媒材………………………………..93 五、 創作實驗進行步驟…………………………………………...94 六、 實驗作品解析………………………………………………...95 (一) 第一階段構成實驗畫面解析………………………………..95 (二) 檢討及修正…………………………………………………...100 (三) 第二階段構成實驗及創意詮釋……………………………..101 七、 設計應用………………………………………………………118 八、 展示計劃………………………………………………………128 第陸章 結論與建議…………………………………………………….129 註釋…………………………………………………….…………..……132 參考文獻……………………………………………………….……….136

    中文書籍
    王秀雄 譯,1970,高橋正人 著,構成,台北,大陸書店。
    王受之 著,2000 ,世界現代平面設計 A History of Modern Graphic Design,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王秀雄 譯,1987,約翰‧義庭 著,造形藝術的基礎,台北,大陸。
    王錫賢 游象平 著,1981,基礎設計之研究,台北,文霖堂。
    朱鍔 主編,2000,視覺語言系列叢書,廣西,廣西美術。
    杜若洲 譯,1991,Bates Lowry 著,視覺經驗,台北,雄獅圖書。
    吳瑪俐 譯,1985,康丁斯基 著,藝術的精神性,台北,藝術家。
    吳瑪俐 譯,1995,康丁斯基 著,藝術與藝術家論,台北,藝術家。
    吳瑪俐 譯,1995,康丁斯基 著,點線面,台北,藝術家。
    李薦宏 著,1995,形、生活與設計,台北,亞太圖書。
    呂清夫 譯,1993,朝倉直巳 著,藝術‧設計的平面構成,台北,北星。
    呂清夫 著,1988,造形原理,台北,雄獅美術。
    辛華泉 著,1999,形態構成學,杭州,中國美術學院。
    李玉龍 張建成 譯,1995,Felice Hodges等 著,新設計史,台北,六合。
    林品章 譯,1991,藤澤英昭 著,平面構成,台北,六合出版社。
    林品章 著,1999,造形原理;藝術‧設計的基礎,台北,全華科技圖書。
    林崇宏 著,1997,基礎設計,台北,大中國圖書。
    林書堯 著,1987,基本造形學,台北,維新。
    周群超 譯,1999,Paul Klee 著,保羅 克利教學手記,台北,藝術家。
    陳靜文 譯,2001,Paola Rapelli 著,康丁斯基,台北,貓頭鷹。
    許明潔 校對,1999,Richard Hollis 著,平面設計發展史,台北,龍溪。
    張輝明 葉國松 著,1987,平面設計之基礎構成,台北,藝風堂。
    黃勛秋 譯,1999,Dirk Sutro 著,爵士樂天才班,台北,大塊文化。
    曾劍峰 譯,1987,高橋正人 著,平面設計的基礎,台北,大陸。
    楊清田 著,1997,構成(一),台北,三民書局。
    藝風堂編輯部 譯,1992,鍵和田務 著,設計史,台北,藝風堂。
    蘇重 著,1999,JAZZ WHAT?爵士入門,台北,米羅。
    中文期刊論文
    王明嘉,1995,研機於視覺初動之時-點線面,藝術家,84年5月,P.402。
    楊清田,1996,構成教育的理念及其與台灣設計教育發展的關係,藝術學報 第59期,P.32。
    中文學術論文
    王麗芳,2001,音樂意象表現於視覺傳達設計作品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設計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丑宛茹 鄧建國,1998,創意構成之造形詮釋與對比發展實驗,實踐大學1998年學術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
    呂永富,1996,視覺傳達形態美學結構性與控制論之探討,雲林技術學院視覺傳達設計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健銘,2000,形、色的純粹,國立師範大學美術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素惠,1987,康丁斯基研究,國立師範大學美術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品章 陳光大,2001,視點移動在基礎造形中的研究,基礎造形展暨視覺傳達設計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陳錦雄,2000,點元素於視覺設計之構成研究,國立師範大學設計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馮承芝,1995,音樂圖像系列油畫創作研究,國立師範大學美術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日文書籍
    山口正誠 塚田敢 著,1960,設計的基礎,東京,光生館。
    朝倉直巳 著,1975,幾何學藝術入門,日本,理工學社出版。
    福井晃一 編輯,設計小辭典,東京,達美樂社。
    英文專書
    B.S. TOWER:Klee and Kandinsky in Munich and at the Bauhaus,Michigan.
    Clark V. POLING:Kandinsky :Russian and Bauhaus years,1915-1933,The 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New York.
    F. WHITFORD:Bauhaus.London.
    Robert Klanten Hendrik Hellige Michael Mischler,1999 TRIGGER,Berlin,Die Gestalten Verlag.
    Thames & Hudson,2000 SONIC GRAPHICS Seeing Sound,London,Matt Woolman.
    Wassily KANDINSKY:The value of a concrete work,in K.C. LINDSAY and P.VERGO(edited):Kandinsky:complete writings on art.
    英文期刊
    Rudolf Arnheim,1954 Art and Visual Perception,US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Stephen V. SMIGOCKI:An inquiry into the art pedagogy of Klee and Wassily Kandinsky,PH. D. ,1974,The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