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呂宜姿
論文名稱: 孟東籬寓言研究
指導教授: 顏瑞芳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14
畢業學年度: 10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81
中文關鍵詞: 寓言孟東籬孟祥森《野地百合》《陽光海岸的寓言》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33下載: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孟東籬,是個不從眾的知識分子,盡了最大的力去「疑」或「信」,態度的嚴肅,或許超過他那些雲淡風輕的散文所帶給讀者的印象。孟東籬從哲學的素養發展出獨到的「愛生哲學」,藉由隱晦不顯且微露深意的寓言,希冀達到振聾發聵的實用目的,收到更勝千言萬語的心靈共鳴。他的文字清新而雅致,樸實而洗鍊,在紀實風格中體現愛生關懷,在批判筆觸下再現理想桃源。
    本文以孟東籬《野地百合》中所收錄之三十則《陽光海岸的寓言》作為主要研究範圍,試圖分析孟東籬寓言之敘事手法、主題思想與風格特色,以釐清其是如何透過包裹希望的糖衣,來承載其「愛生哲學」的思想,如何藉助寓言來消弭心中不平之氣,而達到與社會脈動的共振——即使是簡單的敘事載體亦能鮮明而深刻地透露寓言撰寫的初衷,這些虛構之事雖不是現成的存在,但仍可歸結出其筆下虛構之事與自己內心世界的交疊反映。反覆閱讀孟東籬《陽光海岸的寓言》,可以咀嚼出其幽深足以燭照塵寰變質的暗示提醒,可以品賞出滿載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深層雋永韻味,這也正是孟東籬神隱花蓮鹽寮期間醞釀出來的文字魅力/魔力。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一、研究動機 1 二、研究目的 4 第二節 研究範圍 6 一、寓言定義 6 二、孟東籬寓言作品 10 第三節 研究方法 17 一、作者研究法 17 二、敘事學分析法 18 三、接受美學理論 20 四、風格分析法 21 第二章 孟東籬生平及其寓言之思想背景 23 第一節 孟東籬生平 23 一、年輕時代 25 二、壯年時期 26 三、晚暮年歲 28 第二節 孟東籬譯作與創作 31 一、年輕時代(三十歲前):漆木朵之創作與孟東籬之譯作 31 二、壯年時期(三十歲至五十歲):創作與譯作的巔峰期 32 三、晚暮年歲(五十歲至辭世前):創作銳減譯作仍豐 36 第三節 孟東籬寓言的思想背景 39 一、西方哲學存在主義為起點:存在主義與齊克果 39 二、東方老莊無為思想為終點:齊物與虛靜 43 第三章 孟東籬寓言的敘事手法 47 第一節 敘述者 47 一、異敘述者 50 二、同敘述者 51 三、外敘述者/內敘述者 53 四、客觀敘述者 56 五、干預敘述者 57 第二節 角色塑造 59 一、角色性質分類 59 二、角色形象描繪 61 三、角色性格分析 64 四、角色刻劃對比 66 第三節 敘事環境 68 一、象徵型環境 68 二、中立型環境 69 三、反諷型環境 69 第四節 情節安排 70 一、情節內容 70 二、寓意呈現 74 第四章 孟東籬寓言的思想主題 83 第一節 故鄉記憶——最初與最終的呼喚 83 一、花草樹木:記憶的最初美好 84 二、蟲魚鳥獸:眷戀的逍遙遊蹤 86 三、芸芸眾生:我執的自陷泥淖 90 第二節 自然呼聲——人與自然的合存共生 95 一、外在汙染:環境崩壞 96 二、心靈汙染:人心貪婪 103 第三節 自由渴慕——阻逆的徹底擺脫 106 一、自由:生命的精純本質 106 二、愛欲:世俗的藩籬桎梏 110 三、生死:形軀的永恆執著 114 第四節 愛生想望——生命的終極關懷 118 一、好生:生命涵育的繁盛美好 119 二、齊物:天地人我的存在價值 121 三、無為:無欲無預的恬淡寂寞 123 第五章 孟東籬寓言的風格特色 127 第一節 恬靜素樸 127 第二節 真誠摯愛 2131 第三節 隱微嘲諷 2135 第四節 言淺意深 2139 第六章 結論:孟東籬寓言的意義與價值 145 第一節 意義:紀實風格與現實關懷 145 第二節 價值:批判筆觸與理想桃源 147 附錄一:孟東籬大事年表 149 附錄二:孟東籬〈我的禱詞〉 156 附錄三:孟東籬《野地百合.陽光海岸的寓言》三十則 157 附錄四:臺灣地區寓言研究學位論文一覽表 169 參考書目 173

    一、專書
    (一)孟東籬作品(按出版年分先後順序排列)
    1.翻譯作品
    華爾泰•勞銳(Walter Lowrie)著/孟祥森譯:《齊克果一生的故事》,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年初版。
    齊克果(Kierkegaard)著/孟祥森譯:《誘惑者的日記》,臺北:志文出版社,1971年9月初版,1988年11月再版。
    齊克果(Kierkegaard)撰/孟祥森譯:《齊克果日記》,臺北:萬象圖書股份有限公司(由水牛圖書授權),1992年8月初版。
    杜斯妥也夫斯基(Feodor Dostoevski)撰/孟祥森譯:《地下室手記》,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1月初版一刷,1994年8月再版一刷。
    尼爾•唐納•沃許(Neale Donald Walsch)著/孟祥森譯:《與神對話Ⅱ》,臺北:方智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11月初版,2013年6月三十七刷。
    尼爾•唐納•沃許(Neale Donald Walsch)著/孟祥森譯:《與神對話Ⅲ》,臺北:方智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8月初版,2013年4月三十三刷
    西雅圖酋長(Chief Seattle)著,艾利•古福特(Eli Gifford)等編/孟祥森譯:《西雅圖的天空:印第安酋長的心靈宣言》,臺北:雙月書屋有限公司,1998年3月初版,2004年4月增訂一版印行。

    2.創作作品
    孟東籬(漆木朵):《幻日手記》,臺北:水牛出版社,1967年初版。
    孟東籬(孟祥森):《萬蟬集》,臺北:遠景出版社,1978年9月初版。
    孟東籬:《濱海茅屋札記》,臺北:洪範書店,1985年1月初版。
    孟東籬:《愛生哲學》,臺北:爾雅出版社,1985年4月初版,1996年10月六印。
    孟東籬:《野地百合》,臺北:洪範書店,1985年5月初版,1987年11月四版。
    孟東籬:《素面相見》,臺北:爾雅出版社,1986年5月初版。
    孟東籬:《念流》,臺北:漢藝色研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8年12月初版。
    孟東籬:《道法自然──老子的生態觀》,臺北: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1991年3月初版,2011年4月再版。
    孟東籬:《人間素美》,臺北:圓神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1月初版。
    孟東籬:《給你一朵禪的花:東籬說禪(上)》,臺北:圓神出版社有限公司,1997年2月初版。
    孟東籬:《給你一枚禪的果:東籬說禪(下)》,臺北:圓神出版社有限公司,1997年2月初版。

    3.單篇創作作品
    孟東籬:〈圍城〉,《牛頓雜誌》第4卷,第3期,1986年7月。
    孟東籬:〈人權與生態〉,《人權會訊》第35期,1988年12月。
    孟東籬:〈國家公園與深度生態學〉,《大自然》第31期,1991年4月。
    孟東籬:〈孟東籬的愛生哲學〉,《綠生活雜誌》第43期,1992年11月。
    孟東籬:〈欺弄〉,《幼獅文藝》第77卷,第1期,1993年1月。
    孟東籬:〈我的素食經驗〉,《講義》第18卷,第4期,1996年1月。
    孟東籬:〈「亂」本自然〉,《普門》第199期,1996年4月。
    孟東籬:〈說老〉,《講義》第19卷,第3期,1996年6月。
    孟東籬、平路等:〈我吃故我在?臺灣吃的文化與動物處境〉,《拾穗》第84期,1996年10月。
    孟東籬:〈一名鹽寮居民對花蓮官員與民代的建言〉,《東海岸評論》第122期,1998年9月。
    孟東籬:〈溫柔的使命〉,《張老師月刊》第263期,1999年11月。
    孟東籬:〈生命頌:風林的清明〉,《講義》第34卷,第2期,2003年11月。
    孟東籬:〈散步〉,《講義》第34卷,第6期,2004年3月。
    孟東籬:〈蹲〉,《講義》第36卷,第4期,2005年1月。
    孟東籬:〈我的吃與不吃〉,《人本教育札記》第212期,2007年2月。
    孟東籬:〈隱居山林的哲人.來自海濱的情書──情書一束〉,《聯合文學》第25卷,第7期,2009年5月。
    孟東籬:〈情書一束(上)〉,《聯合文學》第295期,2009年5月。
    孟東籬:〈情書一束(下)〉,《聯合文學》第297期,2009年7月。
    孟東籬:〈自由?〉,《文訊》第289期,2009年11月。
    孟東籬:〈「真」無趣〉,《文訊》第289期,2009年11月。
    孟東籬:〈孟東籬最後日記〉,《印刻文學生活誌》第6卷,第4期,2009年12月。
    孟東籬:〈五十五年的尋求,已經結束!〉,《印刻文學生活誌》第6卷,第4期,2009年12月。

    (二)寓言選集/作品集(按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1.中國古代寓言
    石良德編著:《中國寓言的智慧》,臺中:好讀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3月初版。
    周中明編著:《寓言精品評析》,臺北:華正書局有限公司,2007年2月初版。
    (明)趙南星、馮夢龍,(清)陳皋謨、石成金:《明清笑話四種》,臺北:華正書局有限公司,1987年9月初版。
    顏崑陽:《莊子的寓言世界》,臺北:漢藝色研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5年1月初版。

    2.西方寓言集
    徐竹編著:《托爾斯泰的寓言智慧》,臺中:好讀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11月初版。
    涂頤珊編著:《拉封登的寓言智慧》,臺中:好讀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2月初版。
    張秀琴、張合宜編著:《克雷洛夫的寓言智慧》,臺中:好讀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12月初版。
    張秀琴編著:《卡夫卡的寓言智慧》,臺中:好讀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5月初版。
    萊辛(Gotthold Ephraim Lessing)著/王燕生、周佳音譯:《萊辛寓言》,臺北:小知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年7月初版1刷。
    齊克果(Kierkegaard)撰/陳蒼多譯:《齊克果寓言》,臺北:新雨出版社,1998年9月初版。
    顏瑞芳:《清代伊索寓言漢譯三種》,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11年3月初版。

    3.當代寓言集
    杏林子:《現代寓言:寫給成人的童話》,臺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1994年5月初版,2008年8月初版13印。
    李奕定:《今日寓言》,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1月初版第1刷。
    李濤:《李濤寓言》,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88年9月初版。
    李濤:《李濤寓言2》,臺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1996年3月初版十八刷。
    李濤:《李濤寓言3》,臺北:皇冠出版社,1991年4月初版。
    汪雨:《汪雨寓言》,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10月第1版第1刷。
    林清玄:《圓滿人生幸福的寓言》,臺北:圓神出版社有限公司,2004年1月初版2刷。
    魚漢(李奕定):《魚漢寓言集》,臺北:水牛出版社,1972年3月再版。
    陳瑞獻:《陳瑞獻寓言Fables of Tan Swie Hian》,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6年3月初版。
    黃漢耀:《寓言屋頂上》,臺北: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8月初版6刷。
    黃漢耀:《菜瓜王的寓言》,臺北:新雨出版社,1995年3月初版。
    葉林紅編著:《看透人性的寓言》,臺北:咖啡田文化館,2005年6月初版。
    潘台成:《請不要遮住我的陽光》,臺北:水牛圖書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2月初版。
    潘台成:《綠化心靈》,臺北:高寶國際有限公司,1998年2月第1版第1刷。
    顏崑陽:《上帝也得打卡》,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4月初版1刷。

    (三)理論專書(按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1.寓言類
    李富軒、李燕著:《中國古代寓言史》,臺北:志一出版社,2001年4月出版。
    杜榮琛:《海峽兩岸寓言詩硏究》,中國海峽兩岸兒童文學硏究學會發行,1993年3月出版。
    陳蒲清:《中國古代寓言史》,臺北:駱駝出版社,1987年8月出版。
    陳蒲清:《寓言文學理論.歷史與應用》,臺北:駱駝出版社,1992年10月初版。
    黃漢耀編著:《中國人的寓言性格》,臺北:張老師出版社,1992年4月初版一刷。
    凝溪:《中國寓言文學史》,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1月第1版第1刷。
    顏瑞芳:《唐宋動物寓言研究》,臺北:亞馬遜出版社,2000年3月初版。
    譚達先:《中國民間寓言研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8年8月臺灣初版。
    顧建華:《寓言:哲理的詩篇》,臺北:淑馨出版社,1994年11月初版1刷。

    2.哲學類
    尼爾•唐納•沃許(Neale Donald Walsch)著/王季慶譯:《與神對話》,臺北:方智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5月初版,2013年5月77刷。
    知的發現!探險隊著/詹慕如譯:《哲學家看世界的47種方法》,臺北:聯經出版社,2014年1月初版。
    齊克果(Søren Kierkegaard)著/余靈靈譯:《誘惑者日記》,臺北:究竟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6月初版。
    齊克果(Søren Kierkegaard)著/陸興華:《懷疑者》,臺北: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商周出版事業部,2005年6月初版。
    齊克果(Kierkegaard)撰/陳冠學譯:《少年齊克果的斷想》,高雄:三信出版社,1971年5月初版1刷。
    陳俊輝:《祁克果存在詮釋學》,臺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2002年3月初版。
    齊克果(Kierkegaard)撰/楊耐冬譯註:《齊克果語錄》,臺北:漢藝色硏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4年7月初版。
    蔡美珠:《齊克果存在槪念:一個人性論的探究》,臺北:水牛圖書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86年1月出版。
    劉昌元:《文學中的哲學思想》,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7月初版。
    劉輝章:《祁克果的人生哲學》,臺中:普天出版社,1976年9月出版。

    3.文學理論類
    王之望:《文學風格論》,臺北:學海出版社,2004年5月一版。
    王德岩、李肖等:《漢語美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7月第1版第1刷。
    (美)J.希利斯.米勒著/申丹譯:《解讀敘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胡亞敏:《敘事學》,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12月第2版,2008年12月第2次印刷。
    洪富連:《當代主題散文的研究》,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98年4月一版一刷。
    Wiffred L. Guerin等編/徐進夫譯:《文學欣賞與批評》,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91年4月十三印。
    (美)浦安迪:《中國敘事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11月。
    高行健:《論創作》,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4月初版,2011年2月初版第三刷。
    馬振方:《小說藝術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8月第2版第2刷。
    章國鋒:《文學批評的新範式——接受美學》,海口:海南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1刷。
    傅騰霄:《小說技巧》,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年4月初版一刷。
    黑格爾著/朱光潛譯:《美學》,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年1月第2版,1997年2月北京第11次印刷。
    童慶炳:《文學活動的審美維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第1刷。
    童慶炳主編:《文學理論教程》(修訂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2月第9次印刷。
    R.C.赫魯伯著/董之林譯:《接受美學理論》,臺北:駱駝出版社,1994年6月一版一刷。
    董小英:《超語言學——敘事學的學理及理解的原理》,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第1刷。
    瑪仁.愛爾渥德(Maren Elwood)撰/丁樹南譯:《人物刻劃基本論》,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69年12月初版。
    楊昌年:《現代散文新風貌》,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8年2月初版。
    楊牧編:《現代中國散文選I》(原名:中國近代散文選),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96年3月十印。
    楊義:《中國敘事學》(圖文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5月第1版第1刷。
    譚君強:《敘事理論與審美文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第1刷。
    廖炳惠:《關鍵詞200:文學與批評研究的通用辭彙編》,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9月初版1刷,2003年12月初版3刷。
    劉介民:《比較文學方法論》,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90年5月初版一刷。
    鄭明娳:《現代散文類型論》,臺北:大安出版社,1988年11月增訂三版。
    鄭明娳:《現代散文構成論》,臺北:大安出版社,2007年10月三版四刷。
    龍協濤:《文學解讀與美的再創造》,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93年8月初版一刷。
    龍協濤:《讀者反應理論》,臺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1月初版二刷。
    龍協濤:《文學閱讀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11月第1版第1刷。
    謝楚發:《中國古代文體叢書:散文》,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4年7月第1版第1刷。
    顏瑞芳、溫光華:《風格縱橫談》,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2月初版。
    羅書華:《中國敘事之學︰結構、歷史與比較的維度》,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第1刷。

    4.其他類
    王鼎鈞:《活到老,真好》,臺北:爾雅出版社有限公司,1999年6月初版。
    丘彥明:《人情之美:記十二位作家》,臺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1月出版。
    卡謬(Albert Camus)著/張一喬譯:《異鄉人》,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9月初版,2012年12月初版29刷。
    向陽主編:《二十世紀台灣文學金典.散文卷.第一部》,臺北:聯經出版社,2006年5月初版。
    亨利.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著/陳柏蒼譯:《湖濱散記》,臺北:高寶國際集團有限公司,1998年11月第1版第2刷。
    亨利.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著/孔繁雲譯:《湖濱散記》,臺北:志文出版社,1999年1月初版,2003年10月再版。
    吳放:《用心去活.50位生活家的實踐哲學》,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3月初版3刷。
    吳明益:《臺灣現代自然書寫的探索1980~2002:以書寫解放自然BOOK1》,臺北:夏日出版,遠足文化發行,2012年1月初版。
    吳明益:《臺灣現代自然書寫的作家論1980~2002:以書寫解放自然BOOK2》,臺北:夏日出版,遠足文化發行,2012年1月初版。
    吳鳴:《來去鯉魚尾》,臺北:紅樹林文化出版,城邦文化發行,2003年7月初版。
    林語堂:《生活的藝術》,臺北:遠景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004年12月初版。
    張夏放:《旗幟上的風景——中國現代小說中的風景描寫》,臺北:要有光出版策畫,2014年3月BOD一版。
    張瑞芬:《鳶尾花開:文學評論與作家印象》,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2009年6月初版。
    蔡倩茹:《王鼎鈞論》,臺北:爾雅出版社有限公司,2002年7月初版。

    二、單篇論文
    (一)期刊論文(按刊載年分先後順序排列)
    丘彥明:〈海濱傳奇:孟東籬小傳〉,《聯合文學》第1卷,第3期,1985年1月,頁158-171。
    丘彥明:〈海洋的呼吸:記孟東籬的海邊茅屋〉,《聯合文學》第1卷,第3期,1985年1月,頁172-179。
    鄭明娳:〈論中國現代寓言文學〉,《中外文學》第16卷,第6期,1987年11月,頁118-143。
    趙炎秋:〈再論敘事速度中的慢敘——兼論熱奈特的慢敘觀〉,《文藝理論研究》第4期,2003年,頁66-73。
    黃雅莉:〈從顏崑陽〈窺夢人〉談現代散文中的寓言與象徵〉,《國文天地》第18卷,第11期,2003年4月,頁58-65。
    吳春山:〈寓言的基本手法與情節的虛實性〉,《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學報》第19卷,第2 期,2006年9月,頁1-24。
    丘彥明:〈華爾騰湖畔:從梭羅憶孟東籬〉,《印刻文學生活誌》第6卷,第4期,2009年12月,頁36-43。
    黃崇憲口述、趙長寧整理:〈一位宇宙戀者的人間愛欲〉,《印刻文學生活誌》第6卷,第4期,2009年12月,頁44-50。
    Cazer Elisabeth藍山靈(法文撰寫)、林麗雲譯:〈空山憶故人〉,《印刻文學生活誌》第6卷,第4期,2009年12月,頁52-53。
    黃怡:〈孟祥森──最後這天!〉,《聯合文學》第300期,2009年10月,頁52-56。
    蔡昀臻:〈這時代永遠的例外者:陳鼓應談孟東籬的生命情性,與情性之外〉,《文訊》第289期,2009年11月。
    黃怡:〈孟祥森的筆耕路〉,《文訊》第289期,2009年11月,頁58-61。
    吳鳴:〈孟東籬的流浪之歌〉,《文訊》第289期,2009年11月,頁62-65。
    南方朔:〈一猴一驢帶我們遊人間地獄〉,《聯合文學》第316期,2011年2月,頁40-43。
    馮品佳:〈小故事大哲理──淺談寓言〉,《聯合文學》第316期,2011年2月,頁44-48。
    顏瑞芳:〈騏驥與游魚──中國寓言的兩種典型意象〉,《聯合文學》第316期,2011年2月,頁50-54。
    江日新:〈愛生、自然凝觀與道:以孟祥森的文學/哲學的環境書寫作為接點〉,《應用倫理評論》第53期,2012年10月。

    (二)學位論文(按出版年分先後順序排列)
    顏瑞芳:《劉基、宋濂寓言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年。
    顏瑞芳:《中唐三家寓言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1994年。
    許靜宜:《中唐動物寓言詩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6月。
    雷麗欽:《宋代筆記體寓言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9年6月。
    林雅惠:《杏林子寓言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
    張靜怡:《唐宋說體與戒體寓言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0年1月。
    王萬儀:《現代白話文寫作類型研究》,新竹: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10年7月。
    賴筱絜:《中國古代植物寓言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1月。
    方學文:《明代寓言散文研究——以《四庫全書》為範圍》,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6月。
    許雅淇:《《莊子》寓言幽默特質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11年12月。
    林麗芳:《《人間條件》的敘事學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12年1月。
    蔡佩玲:《《聊齋志異》孤憤意識寓言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12年1月。
    鄭嵐心:《《世說新語》軼事型寓言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13年1月。
    陳宜蓁:《王鼎鈞散文的寓言體書寫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13年8月。

    (三)研討會論文(按刊載年分先後順序排列)
    陳昌明:〈泅過生命的黑河:論孟東籬的散文〉,《地誌書寫與城鄉想像:第二屆花蓮文學研討會論文集》,2000年,頁87-98。
    林淑貞:〈從讀者視域論寓言「寓意」之探求與誤讀〉,《第六屆「兒童文學與兒童語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2年,頁270-289。

    (四)報紙專文
    《中國時報》周牧柔:〈老孟!翻譯、札記、哲學〉,2009年12月21日。
    《中國時報》呂學海:〈吾愛孟夫子——孟東籬的人物風流〉,2009年12月23日。
    《中國時報.三少四壯集》蔣勳:〈孟東籬〉,2010年1月1日。
    《中國時報》孟心飛:〈花兀自開著〉,2010年10月22日。
    《聯合報》楊柏林:〈告別式沒有預約/孟東籬〉,2010年11月7日。

    三、網路資料
    吳鳴劄記本:濱海茅屋今猶在August 15,2006
    http://blog.udn.com/pangmf/399732 (2014年9月21日最終檢索)
    林麗芳的紀錄片世界:老孟,其實我跟他不怎麼熟(上) September 20,2009
    http://www.wretch.cc/blog/lifanglin/24002726 (2014年9月21日最終檢索)
    林麗芳的紀錄片世界:老孟,其實我跟他不怎麼熟(中) September 21,2009
    http://www.wretch.cc/blog/lifanglin/24004601(2014年9月21日最終檢索)
    林麗芳的紀錄片世界:老孟,其實我跟他不怎麼熟(下) October 1,2009
    http://www.wretch.cc/blog/lifanglin/24024016(2014年9月21日最終檢索)
    中時部落格/作家部落格/劉克襄:孟東籬的意義October 5,2009
    http://blog.chinatimes.com/aves/archive/2009/10/05/438502.html(2014年9月21日最終檢索)
    貝森朵夫琴屋手記【Notes with Bosendorfer Piano-House】:悼念自然之子孟東籬October 9,2009
    http://www.wretch.cc/blog/jjs0035/16439348(2014年9月21日最終檢索)
    貝森朵夫琴屋手記【Notes with Bosendorfer Piano-House】:悼孟東籬:獻給我鍾愛的老孟October 10,2009
    http://www.wretch.cc/blog/jjs0035/16441295(2014年9月21日最終檢索)
    貝森朵夫琴屋手記【Notes with Bosendorfer Piano-House】:專訪孟東籬之子:他是我的英雄,我不會辜負這樣的血統January 18,2010
    http://www.wretch.cc/blog/jjs0035/16659240(2014年9月21日最終檢索)
    貝森朵夫琴屋手記【Notes with Bosendorfer Piano-House】:草山三疊:孟東籬January 18,2010
    http://www.wretch.cc/blog/jjs0035/16659245(2014年9月21日最終檢索)
    何乃健:〈茉莉綴串的華鬘──淺析陳瑞獻寓言〉
    http://www.xiao-en.org/cultural/academic.asp?cat=66&loc=zh&id=1240(2014年9月21日最終檢索)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