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張佩瑜 chang-pei-yu |
---|---|
論文名稱: |
傳統婦女之生命週期與生活空間建構--以澎湖地區為例 |
指導教授: | 楊宗惠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地理學系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
論文出版年: | 2000 |
畢業學年度: | 88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72 |
中文關鍵詞: | 傳統 、婦女 、生命週期 、生活空間 、女性主義地理學 、澎湖 |
英文關鍵詞: | traditional, women, space, lifecycle, feminist geography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90 下載:48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是一篇有關傳統婦女生活空間的研究,援用女性主義地理學理論,採用「社會關係會影響、作用於空間關係之上,而空間關係同時又成為社會關係的一種表徵」的空間論點,將性別、階級等社會關係置入空間範疇中,探求在傳統女性一生中歷經角色之轉變繼而而影響其支配、控制、形塑生活空間的權力,並探討傳統婦女如何發揮其本身之能動性(agency),而呈現出生命週期中各階段不同生活空間的多采形貌,處理傳統婦女在一生的成長歷程中,由童年、少女時期,及至出嫁之後為人妻、為人媳、為人母,終至為人婆婆的時期,終其一生在傳統社會的生活空間之轉換,從生活空間的架構、配置及安排讀出婦女在社會體系中所佔有的性別、階級關係,婦女生活空間的形塑與轉變乃是本文研究的核心。
在本研究中,性別、階級因素與婦女本身具有之能動性(agency)對澎湖地區傳統婦女生活空間形塑的影響實屬深遠,澎湖地區傳統婦女長久以來是處在一個從屬的社會位置中,而這個社會位置是受到社會性別角色、階級、年齡所中介,同時再加上澎湖地區漁村社會背景、地處邊陲的邊緣性格與整體社會社經背景變遷知交互作用影響下,而展現各階段生活空間形塑之特點分析如下:
(1)性別因素的淡出淡入
在父系社會之深層結構中,「男尊女卑」的意識型態長期以來主導著傳統社會的兩性關係之運作,然性別——這項社會關係隨著澎湖傳統婦女年齡增長與角色轉換,在生活空間之中淡出淡入。少女時代,社會規範設下許多空間藩籬;在媳婦階段,性別因素對婦女生活空間的影響力達到極致,老年的時候,雖享有較大的自由,然而在某些決策中仍然可見其自小被灌輸的、無形的文化價值觀。
(2)階級因素的宿命論
生命乃一長久累積的過程,此階段生活空間的形塑往往是上一階段生活空間資源累積的延續,階級因素之於這群澎湖傳統婦女各階段的生活空間塑造而言是一種宿命的因果演化。
(3)終其一生以「家」為主要生活空間
家庭是婦女生活的舞台,即使有些婦女透過宗教活動或職業參與的形式進入社會公共空間領域中活動,但往往依舊是在複製著家務勞動的過程,僅有極少數的婦女挾本身階級之優勢而能在社會的公共空間領域中獲得被認可的地位。在其生命週期各階段中,隨著角色的轉換與性別、階級因素所衍生的權力關係相互作用之下,「家」的意義也一再地被改寫,女兒階段—「家」是暫時的避風港、媳婦階段—「家」猶如「枷」、到年老的婆婆階段—「家」是老年安養的所在、心靈的寄託、往日空間記憶的延伸。
(4)從在地眼光來看澎湖傳統婦女對土地的奉獻的與獨立性格
「男人討海、女人做山」是澎湖地區長久以來的空間經營模式,傳統婦女以身體實踐的方式參與土地脈動,不論是生計活動、宗教活動抑或其他活動的參與,皆構成了特殊而深刻的空間經驗,正是澎湖當地漁村社會多元面向的面斷生活影像之一。
(5)空間中的能動者(agent)—「社會價值觀」的轉型與傳統婦女的因應
不管是對父權強勢型態的委屈與求全、或是基於家務勞動締造女性網絡所發展出來的因應之道、或是採取走避的策略、或以階級流動的方式來爭取更多的權力,在婚姻制度、家庭組織、人際關係、宗教信仰、經濟活動、社會風俗……中,不僅被動地接收來自空間中性別、階級因素所衍生的權力變化,同時也站在主動因應的位置上,為生存的處境尋求可能的出口。
中文部份
內政部
1996 八十五年老人狀況調查報告,台北:內政部。
內政部
1995 婦女婚姻家庭的解構與前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婦女工作會、婦女政策研究發展中心。
王志弘
1993 魔女宅急便:女人、交通與行動,婦女新知,131期,頁12-15。
1995a 人文地理學辭典選譯,台北:唐山。
1995b 社會的空間分析,輔仁大學社會系授課講義,未出版。
1995c 速度的性政治:穿越移動能力的性別界分,台灣社會研究季刊,16期,頁147-165。
1996 女性主義與後現代主義的地理學鍵結:重要文獻之評介,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學報,8期,頁117-128。
1998 速度的性政治:穿越移動能力的性別界分 ,流動、空間與社會,頁217-232,台北:田園城市文化。
Weisman, Leslie Kanes著,王志弘、張淑玫、魏慶嘉合譯
1997 設計的歧視:「男造」環境的女性主義批判,台北:巨流。
王崧興
1967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專刊之十三:龜山島—漢人漁村社會之研究,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1985 論漢人社會的家戶與家族,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59期,頁123-129。
王雲五編
1971 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第十冊—人類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王夢鷗
1969 禮記今註今釋(上),台北:台灣商務,頁349-352。
王慶淑著
1995 中國傳統習俗中的性別歧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
1958 台灣文獻叢刊第二十八種:台灣雜詠合刻,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江文瑜編
1995 阿媽的故事,台北:玉山社。
1998 阿母的故事,台北:原尊文化。
邢幼田
1982 試評”O.Lang,M.Wolf對中國婦女的研究”,人類與文化,17期,頁75-82。
李小江
1988 夏娃的探索,河南:人民出版社。
李銀河
1993 生育與中國村落文化,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李豐楙
1998 藝文資源調查作業參考手冊—(1)信仰節俗類,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呂順安編
1994 耆老口述歷史(四)—澎湖縣鄉土史料,南投:省文獻會。
吳福蓮
1989 小琉球婦女家庭生活的研究,國立台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汪麗琴
1999 女人的身體作為一個戰場—以坐月子為例,私立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建卿
1996 「老去有誰憐」的當代婦女,社會建設,95期,頁96-103。
卓意雯
1991 清代台灣婦女生活的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清榮
1997 我國老年婦女自主性之初探—以台北市居住於社區中的老年婦女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文鎮
1999 菜園社區誌,澎湖:澎湖縣立文化中心。
林松齡
1993 老人社會支持來源與老人社會需求:間論四個社會支持模式,收錄於王國羽主編社會安全問題之探討,頁265-289,嘉義: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
林美容
1993 台灣漢人家庭傳統的兒童社會化,台灣人的社會與信仰,頁119-130,台北:自立晚報出版。
林會承
1996 澎湖的聚落單元-兼論清代澎湖的地方自治,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81期,頁53-132。
林豪
1893 台灣研究叢刊第五一種:台灣方誌彙刊卷五:澎湖廳誌,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洪敏聰
1996 澎湖風情話—諺語集,澎湖:澎湖縣立文化中心。
1997 澎湖的褒歌,澎湖:澎湖縣立文化中心。
洪啟東
1995 淺談性別與空間消費研究,性別與空間研究室通訊,1期,頁117-143。
洪國雄
1996 澎湖產業印象—走過潮間帶,澎湖:縣立文化中心。
1997 澎湖自然生態巡禮-鹹水煙下的澎湖植物,澎湖:縣立文化中心。
胡幼慧
1991 社會流行病學,台北:巨流出版社。
1995 三代同堂—迷思與陷阱,台北:巨流出版社。
1996 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胡幼慧、周雅容
1995 婦女與三代同堂的迷思,婦女婚姻家庭的解構與前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婦女工作會、婦女政策研究發展中心。
侯娉婷
1995從漢人傳統生活空間看台灣婦女角色之定位及其在空間中的矛盾性,私立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畢恆達
1995 婦女住宅空間體驗之初步分析,性別與空間研究室通訊,1期,頁84-95。
高彥頤
1995 「空間」與「家」—論明末清初婦女的生活空間,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3期,頁21-50。
高淑貴
1997 漁村婦女在家庭經營決策參與之研究,農業推廣學報,13期,頁19-53。
殷寶寧
1993 性別化了的城市空間,空間雜誌,53期,頁88-94。
1994 台北市公有市場零售政策與婦女—以謙和市場為個案,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5a 台北市公有市場零售政策與婦女,性別與空間研究室通訊,1期,頁144-155。
1995b 女性與傳統零售市場,收錄於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頁393-404。
1997 公共與私人領域的社會控制過程,性別與空間研究室通訊,4期,頁81-99。
翁玲玲
1994 麻油雞之外—婦女坐月子的種種情事,台北:稻鄉。
秦惠美編著
1999 台北縣婦女早期生活史,台北縣板橋市:北縣文化。
莊英章
1994 家族與婚姻:台灣北部兩個閩客村落之研究,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孫瑞穗
1996 城市中的單身女人與家變—以八0年代以來台北單身成相移民女人的居住處境與經驗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老師月刊編者
1996 男女生涯的陰陽反轉,張老師月刊,101期,頁53-54。
張妙清、葉漢明、郭佩蘭合編
1979 性別學與婦女研究—華人社會的探索,台北:稻鄉。
張維安
1992 生活領域與兩性之不平等,國科會研究叢刊(人文與社會科學),2卷2期,頁135-147。
張曉春
1974 現代社會中都市家庭主婦的角色,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7期,頁39-82。
許郁蘭
1997 台灣媳婦仔制度的社會文化分析—身體管訓、主體性與性別權力網絡,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慧琦
1998 台灣地區有關近代中國婦女史的碩博士論文研究評介(1991—1997)〉,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6期,頁189-204。
陳其南
1990 「房」與傳統中國的家族制度:兼論西方人類學的中國家族研究,家族與社會,頁129-213,台北:聯經出版。
陳秀娟
1997 澎湖望安島與將軍澳維生方式的變遷,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祥水
1973 「公媽牌」的祭祀—承繼財富與祖先地位之確定,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6期,頁141-164。
陳惠雯
1997 城市、店、家與婦女—大稻埕婦女日常生活史,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9 大稻埕查某人地圖,台北:博揚文化。
黃中堅
1995 海上絲路澎湖灣—方壺志,高雄:復文圖書。
黃有興
1992 澎湖的民間信仰,台北:台原。
黃美英
1997 台灣媽祖的香火與儀式,台北:自立晚報。
Argyle,Michael著,陸絡譯
1997 社會階級心裡學,台北:巨流。
原通好著,李文棋譯
1989 台灣農民的生活節俗,台北:台原。
愛德華˙希爾斯著,傅、呂樂譯
1993 論傳統,台北:桂冠。
詹瑞峰
1999 從後頭厝(娘家)到阮家(婆家)—澎湖望安阿媽的生活空間,私立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金燕
1997 湖西鄉社區資源集錦,澎湖:澎湖縣立文化中心。
楊 翠
1993 日據時期台灣婦女解放運動:以台灣民報為分析場域(1920-1932),台北:時報。
楊慶瑜、黃怡瑾、陳坤宏
1999 在地女性主義—台灣現象:以漁村婦女之生活環境與文化行為互動探討為例,收錄於「全球化下的社會學想像:國家、經濟與社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頁1-12,台北: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
劉良壁
1742 台灣文獻叢刊第七十四種:重修福建台灣府志,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蔡文輝
1998 婚姻與家庭—家庭社會學,台北:五南出版社。
蔡平立
1987 新增編訂澎湖通史,台北:聯鳴文化。
1994 馬公市志,澎湖:馬公市公所。
蔣孝萱
1995 信仰、性別與環境:行天宮女性效勞生組成的觀察,性別與空間研究室通訊,1期,頁77-84。
鄭紹裘
1997 懷古述舊話澎湖,澎湖:縣立文化中心。
鄭義雄
1966 台灣養女制度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學院家政所所碩士論文。
龍冠海
1979 社會學,台北:三民。
賴澤涵
1982 我國家庭的組成、權力結構及婦女地位之變遷,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集刊,9期,頁383-404。
謝臥龍主編
1996 兩性文化與社會,台北:心理出版社。
謝臥龍
1995 當前台灣職業婦女對其家庭之影響,婦女婚姻家庭的解構與前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婦女工作會、婦女政策研究發展中心。
Gallin,Bernard著,蘇兆堂譯
1979 台灣研究叢刊:小龍村,台北:聯經。
顧燕翎
1996 從移植到生根:婦女研究在台灣(1985-1995),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4期,頁241-267。
嚴汝嫻主編
1995 民族婦女:傳統與發展,雲南:雲南人民出版社。
外文部份
先田裕子
1993 高齡者の生活空間-社会関係からの視点,地理学評論,66A-7期,頁383-400。
Ardener, Shirley(Ed.)
1993 Women and Space:Ground Rules and Social Maps,New York:St.Martin’s Press。
Boulding, Elise
1976 The Underside from History:a View of Women through Time,Boulder colo.:Westview Press。
Dear, Michael & Jennifer Wolch
1989 How Territory Shapes Social Life,The Power of geography:How Territory Shapes Social Life, Jennifer Wolch&Michael Dear(Eds.),Great Britain:Biddles of Guildford,pp1-18。
Fincher, Ruth
1989 Class and Gender Relations in the Local Labor Market and the Local State,The Power of geography:How Territory Shapes Social Life,Jennifer Wolch&Michael Dear(Eds.),Great Britain:Biddles of Guildford,pp93-117。
Johnston, R.J.,Derek Gregory,and David M.Smith(Eds.)
1994 The Dictionary of Human Geography,Oxford:Basil Blackwell。
Massey,Doreen
1994 Space,Place and Gender,Minneapolis: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McDowell, Linda
1989 Women,Gender and the Organization of Space,Horizons in Human Geography,Derek Gregory and Rex Walford(Eds.),London:Macmillan,pp136-51。
Miller, Roger
1982 Household Activity Pattern in Niniteenth Century Suburbs:Atime Geography Exploration〉,A.A.A.G,172(3),pp355-371。
Parkes,Don & Nigel Thrift
1980 Time-geography:The Lund approach,Times,Spaces and Places:a Chronogeographic Perspective,New York:John Wiley&Sons Ltd,pp243-278。
Peet, Richard
1998 Feminist Theory and the Geography of Gender,Modern Geographical Thought,Oxford Malden MA:Blackwell ,pp247-291。
Rose,Gillian
1993 Women and Everyday Spaces,Feminism and Geography:The Limits of Geographical Knowledge,Minneapolis: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pp17-40。
Spain,Daphne
1992Degender Spaces,Gendered Space,North Carolina: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pp233-251。
1996 Spatializing Feminism:Geographic perspectives,Bodyspace:destabilizing geographies of gender and sexuality,Nancy Duncan(Ed.),New York:Routledge,pp29-44。
Wolf, Marg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