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素芬
論文名稱: 台北縣林口鄉國小高年級學生健康生活型態之研究
A Survey Research on Health Lifestyles among Primary Schools in Lin-Koou Area
指導教授: 黃松元
Huang, Song-Yua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Health Promotion and Health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4
畢業學年度: 9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6
中文關鍵詞: 國小高年級學生健康生活型態身體質量指數社經地位
英文關鍵詞: senior primary school pupils, health lifestyles,, Body mass index(BMI), social economic status(SES)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650下載:2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了解林口鄉國小高年級學生健康生活型態現況,希望藉此了解現階段健康生活型態的健康行為及心理情形,以作為推動學校衛生計畫的參考。
    本研究對象為九十二學年度就讀於林口鄉七所縣立國小五年級、六年級學生為母群體,以班級為抽樣單位,採分層等距隨機抽樣。研究工具主要參考林武雄之台北市國小健康生活型態研究問卷所研擬出的問卷,內容包括社會人口學變項及健康生活型態兩大部分。資料以次數分配、百分率、平均數、標準差、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複迴歸分析等方法進行分析。
    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一、學生的健康生活型態中,以日常生活安全習慣得分最高,其次是健康自我照顧、心理壓力調適方面、飲食習慣,而以運動與休閒最低但都屬正向;學生吸菸人數少,但是曾經喝過酒的比率高,原因多為好奇心,且取自家人為多。
    二、學生的健康生活型態、飲食習慣、運動與休閒情形、日常生活安全習慣、心理壓力調適、健康自我照顧,因社會人口學變項不同而有顯著差異,部分成立
    三、性別能顯著且是最具解釋力的預測所有健康生活型態;父親管教方式放任者能顯著預測健康生活型態、飲食習慣、心理壓力調適,身體質量指數能顯著預測日常生活安全習慣。社經地位除心理壓力調適外,都能顯著預測。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health lifestyles among senior primary school pupils in Lin-Koou area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ir health practices and psychological status in relation to their lifestyles, serving to facilitate health promotion plans among schools.
    Participants were fifth and sixth grade level pupils of 2003 school year stratified from seven primary schools in Lin-Koou area. The research instrument consisting of two major parts; demographic variables and health lifestyles were drawn and fashioned from three previously tested questionnaires: Wu-Hsiung Lin’s health lifestyles of primary pupils in Taipei city. Collected data were analyzed statistically including cone-way ANOVA and multiple regressions.

    The main findings of the study are as follows:
    1.There are positive correlations among eating habits, exercise and leisure, safety habits, self-healthcare and stress management. Few pupils ever smoke, yet there are more who used to drink alcohol reached from family members out of curiosity.
    2.It is hypothesized in the study that the health lifestyles has little relevance to demographic varieties among senior primary school pupils in Lin-Koou area, and the hypothesis has been proved to be partially correct.
    3.The variable of sex, above all, significantly correlates with health lifestyles. The ‘laissez faire’ style of parents’ child-rearing practices correlate significantly with health lifestyles, eating habits, stress management. BMI correlates significantly with safety habits while SE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s with all variables except stress management.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問題 5 第四節 研究假設 5 第五節 操作型定義 6 第六節 研究限制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健康生活型態 11 第二節 飲食習慣 15 第三節 運動與休閒情形 20 第四節 日常生活安全習慣 25 第五節 吸菸及飲酒的情形 28 第六節 心理壓力調適 31 第七節 自我健康照顧 34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7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7 第二節 研究對象 38 第三節 研究工具 41 第四節 實施步驟 44 第五節 資料分析 45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47 第一節 研究對象基本資料 47 第二節 健康生活型態分佈情形 50 第三節 研究假設之驗證 6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9 第一節 結論 89 第二節 建議 90 參考文獻 92 中文部份 92 外文部份 99 附 錄 103 附錄一 效度考驗專家名單 103 附錄二 效度考驗專家函 104 附錄三 預試問卷 111 附錄四 「台北縣林口鄉國小高年級健康生活型態」調查問卷 120 表 目 錄 表2-1 學童健康生活型態 13 表3-1 母群體分佈情形 38 表3-2 樣本班級數 40 表3-3 樣本抽樣比率 40 表3-4 調查樣本年級與母群體分佈的適合度檢定 40 表3-5 預試及正式施測問卷內部一致性之信度分析 46 表4-1 研究對象人口學變項分佈(n=467) 49 表4-2 飲食習慣分佈情形 52 表4-3 運動與休閒分佈情形 56 表4-4 日常生活安全習慣分佈情形 59 表4-5 健康自我照顧分佈情形 62 表4-6 心理壓力調適分佈情形 65 表4-7 吸菸分佈情形 67 表4-8 喝酒分佈情形 68 表4-9 「健康生活型態總分」與各自變項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 薛費氏事後檢定 70 表4-10 「飲食習慣」與各自變項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薛費氏事後 檢定 72 表4-11 「運動與休閒情形」與各自變項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薛費氏 事後檢定 74 表4-12 「安全習慣」與各自變項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薛費氏事後 檢定 76 表4-13「心理壓力調適」與各自變項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薛費氏 事後檢定 78 表4-14 「健康自我照顧」與各自變項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薛費氏 事後檢定 80 表4-15 自變項間的變異數膨脹係數及容忍度 82 表4-16 研究對象社會人口變項對健康生活型態之多元迴歸分析 86 表4-17 研究對象社會人口變項對飲食習慣之多元迴歸分析 86 表4-18 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對運動與休閒之多元迴歸分析 87 表4-19 研究對象社會人口變項對安全習慣之多元歸分析 87 表4-20 研究對象社會人口變項對心理壓力調適之多元迴歸分析 88 表4-21 研究對象社會人口變項健康自我照顧之多元迴歸分析 88 圖 目 錄 圖3-1 研究架構圖 37

    中文部份:
    丁志音(民77):生活方式與健康—概念、倫理及政策的探討。公共衛生,15期,頁1-2。
    中等以下各級學校學生學習及生活概況調查報告(八十九學年度第一學期)。教育部統計處專題報告。
    中等以下各級學校學生學習及生活概況調查報告(九十學年度第二學期)。教育部統計處專題報告。
    內政部(民92)。臺閩地區光復後歷年簡易生命表平均餘命。92年7月1日。取自http://www.moi.gov.tw/W3/stat/home.asp。
    行政院衛生署(民92)。中華民國九十一年衛生統計(二)生命統計。台北,行政院衛生署。
    行政院衛生署(民91)。台灣本土性菸害資料研究成果。台北:行政院衛生署。
    行政院衛生署(民83)。國民保健六年計畫。台北:行政院衛生署。
    方進隆(民83)。台北市中學生生活和身心狀況與健康體能之比較研究報告書。師大體育研究所。
    戈依莉、劉影梅、尹祚芊(民85)。國小學童戒菸工作計畫。行政院衛生署八十五年度保健工作研究報告。
    王瑞霞(民84)。國小學童健康行為及其相關因素的探討。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李大拔(民91)。Health Crisis of Our New Generation:Surveillance On Youth Health Risk Behaviors。香港中文大學。
    李淑靜(民91)。國小六年級學童零食飲料消費狀況以及與父母和學校態度相關性之探討以台南縣市為例。臺南師範學院社會碩士論文。
    李詩鎮、陳素芬、鄭惠美、照屋博行、土反田又也、松尾圭哉、林大涵(民92)。日本與台灣小學生生活習慣生活態度生活狀況的比較研究。中華民國學校衛生學會第二十二屆第二次會員大會暨國際學術研討會。
    李碧玉等著(民91)。健康促進與護理。台北:起英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李靜慧、林 薇(民88)。父母飲食教養行為與國小中高年級學童異常飲食之關係研究。公共衛生,26(1),25-37。
    李明憲(民87)。國小國中學生體能活動、健康體能相關因素之研究,已花蓮縣宜昌國民小學、宜昌國民中學二所學校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博士學位論文。
    李柏佳(民91),學生意外事件面面觀--談兒童在學校及遊憩場所的事故傷害與預防。師說,168,41-47。
    李雅芬(民92)受歡迎與被拒絕兒童社交技巧、生活適應之比較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世文(民92)。台中市國民小學六年級學童休閒活動之調查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國祿(民78)。家庭生活型態、傳播行為、同儕團體與兒童消費。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昌明、李明憲、楊啟賢(民86)。都市學童規律運動行為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衛生教育學報,10,53-65。
    呂昌明、李明憲、陳錫琦(民89)。都市國小學童身體活動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衛生教育學報,14,95-111。
    吳俊盛(民86)。國小學童事故傷害之調查研究。高雄醫學院公共衛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仁宇、黃亦清(民85)。台灣地區6-18歲學生之年齡別、身高、體重身體質量指數之發育研究。公共衛生22:257-271。
    林佳容、曾明淑、高美丁、葉文婷、潘文涵(民88)。1993-1996台灣地區四至十二歲之兒童飲食習慣與型態,國民營養健康現況變遷調查1993-1996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台北:行政院衛生署,115-130。
    林武雄(80)。台北市國小學生健康生活型態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洪百勳(民75)。自我照護。衛生教育雜誌,7,97-106。
    洪建德。正視我們年幼人口的營養與肥胖。台灣醫界1989 37:57-67。
    翁義和。幼兒及兒童日常生活行為與問題。台北: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研究簡訊。
    高美丁,曾明淑,葉文婷,張瑛韶,潘文涵(民88)。台灣地區居民體位及肥胖狀況1993-1996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台北:行政院衛生署, 145-163。
    馬靄屏(民77)。國小學童對吸菸行為之態度與其家庭因素之相關研究。台北:董氏基金會。
    馬靄屏(民81)。台北市國小學童之吸菸行為與其菸害認知、行為困擾調查研究。台北:董氏基金會。
    馬靄屏、嚴道、黃松元、陳政友(民89)。台北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童自我概念、親子適應及友伴關係與其吸菸行為之研究。衛生教育學報,13,37-52。
    許惠玉(民92)。台北市兒童體位、飲食行為與家長營養知識、行為及飲食教養之關係。臺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碩士論文。
    教育部(民92)歷年校數、教師、職員、班級、學生及畢業生數。92年3月1日,取自http://www.edu.tw/statistics/。
    陳如毓(民90)國小四年級學童及父母危害健康行為的關係。國立臺灣大學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哲喜、林惠生、劉怡妏。國人之健康行為初探。92年3月1日
    取自http://www.bhp.doh.gov.tw/people/people-index.htm。
    陳政友(民90)。台灣地區高中(職)與大專學生健康生活型態與相關因素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陳在頤(民74)。休閒活動指導與管理。台中:霧峰出版社。
    陳錫琦(民74)。從態度與規範的因素探討國中生之抽菸意向。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所碩士論文。
    陳錫琦(民87)。國小學童吸菸意向六年長期追蹤調查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所博士論文。
    張富琴(民90)。台北市高中生危害健康行為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秦金生、黃松元(民91)。加強校園安全,促進學生健康。學校衛生,41,69-79。
    黃碧花、李美靜、李碧玉、董家堯(民88)。影響大寮鄉國小學童健康促進行為習慣之因素調查。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黃雅文、姜逸群(民80)。健康促進-健康行為探討。學校衛生雜誌。18,2-15。
    黃松元、陳政友、賴香如、胡益進、洪華君、張富琴等(民88)。我國國民健康促進之研究。台北: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黃松元(民89)。健康促進與健康教育。台北:師大師苑。
    黃彥芳(民82)。國小學童事故傷害與影響申請學生團體保險給付的因素之探討。國立台灣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吉實(民90)。中等學校以下學生學習及生活概況調查分析(八十八學年度第二學期)摘要報告。教育部統計處。
    黃伯超、姜安娜(民86)。台北市中、小學生體格調查及肥胖學生團體治療。臺灣醫誌,65-72。
    黃淑貞(民71)。國中男生開始抽菸之誘因及其仿效對象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淑貞、姜逸群、賴香如、洪文綺、陳曉玟、邱雅莉、袁寶珠(民92)。台灣地區國小學童健康行為現況及其與社會人口學變項之相關研究。衛生教育學報,19,155-178。
    黃集仁(民90)。酒後駕車交通事故與醫療資源耗用相關研究。長庚大學醫務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淑華(民92)。國小學生行為困擾、求助對象與因應策略之研
    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董氏基金會(民91)。學童速食習慣調查資料分析。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組。92年3月1日,取自http://www.jtf.org.tw/JTF04/04_038.asp。
    董氏基金會(民92)。兒童體位、飲食行為與家長營養知識、行為及飲食教養之關係。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組。
    取自http://www.jtf.org.tw/JTF04/04_039.asp
    董氏基金會 (民91)。心理健康相關調查憂鬱少年家越來越多嗎?心理衛生組。取自http://www.jtf.org.tw/JTF02/New91/02-07show.asp?This=48
    董氏基金會菸害防治相關調查。吸菸率參考資料。92年3月1日
    取自http://www.jtf.org.tw/JTF06/06-01.asp。
    葉玉枝(民84)。高雄市某國民中學學校傷害事故之流行病學研
    究。高雄醫學院公共衛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臺北巿政府(民91)。九十一年推動「健康盒餐」進入校園計畫。http://www.health.gov.tw/healthfood/1-4.htm。
    趙秀雄(民72)。13-16歲少年之意外傷害-對台北市4005為國中生所做一年之觀察研究。醫學研究,5(2),1759-1773。
    蔡淑菁(民85)。台北市國小學童體能活動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劉貴雲(民87)。衛生教育與生活型態。載於黃松元主編「衛生教育專題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劉美媛 周碧瑟(民90)。台灣在校青少年飲酒盛行率與相關因素的探討。台灣衛誌,20,2,143-152。
    蔡宛真(民91)。台灣地區兒童頭部外傷之探討。台北醫學院傷害防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惠美(民87)。學童家長與學童蔬果攝取行為研究。衛生教育學報,13,91-106。
    鄭心嫻、謝麗華、陳金發、謝明哲(民84)。台北高雄兩市國小高年級學童飲食與體位調查。中華衛誌;20,93-104。
    鄭炳峰(民89)。國民小學學童規律運動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體育學報。中華民國體育學會,29,81-91。
    賴保禎、度正容、唐先梅、林銳敏、張德聰、林連聰、陳玟秀、李淑娟、劉嘉年(民85)。生活科學慨論。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謝汶玲(民92)。國小師生衝突因素及其因應方式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碩士論文。
    謝政諭(民78)。休閒活動的理論與實際---民生主義的台灣經驗。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鍾國屏(民91)。冠狀動脈心臟病危險因子及診療指引之探討:卡
    方自動互動偵測法之應用。中國醫藥學院醫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藍采風(民89)。壓力與適應。台北: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外文部份: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1990). Position stand: the recommended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exercise for developing and maintaining cardio respiratory and muscular fitness in healthy adult.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 22, 265-274.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1993). Cancer Facts and Figures. New York: the Society.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 Medicine (1995). ACSM’s Guidelines for Graded Exercise Testing and Exercise Testing and Exercise Prescription (5th eds.). Baltimore: Williams and Wilkins.
    Belloc, N.B., & Breslow, L.(1972).Relationship of physical health status and health practices. Preventive Medicine,1(3),409-421.
    Caspersen, C.J., Powell, K.E., &Christensen, G.M. (1985). Physical activity, exercise, and physical fitness: Definitions and distinctions for health-related research. Public Health Reports 100(2):126-131.
    Currie, C., Hurrelmann, K., Settertobulte, W., Smith, R., & Todd, J.(eds) (2000) .1997/98 International Report: Health and Health Behaviour among Young People
    http://www.hbsc.org/publications/reports.html#Internationalreports

    Currie, C., Roberts, C., Morgan, A., Smith, R., Settertobulte, W., Samdal, O., and Rasmussen, V.B.,(eds).(2004).Young People’s Health in context. Health Behaviour in School-aged Children (HBSC) Study:International Report from the 2001/2002 surveys.
    http://www.euro.who.int/eprise/main/who/InformationSources/Publications/Catalogue/20040601_1

    Eichel, J. D. S.,& Goldman, L.,(2001). Safety makes sense:
    A program to prevent unintentional injuries in New York City Public Schools.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 71(5),180-183.

    Harris, D.M.&Guten, S.(1979).Health protective behavior:
    an exploratory study. 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 20,17-29.

    Hollingshead, A.B., & Redlich, F.C. (1958). Social Class and Mental Illness: A Community Study.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Holmes, T.& Rahe, R.(1967).The social readjustment rating scale. 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 11, 213-218.

    Howland, J., Hingson, R., Mangione, T.W., Bell, N., & Bak, S.(1996). Why are most drowning victims men?Sex differences in aquatic skills and behaviors.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86(1),93-96.

    Kasl , S.V.,& Cobb, S.(1966).health behavior, illness behavior,and sick role behavior. I. Health and illness behavior. Archives of Environmental Health, 12(2), 246-266.

    Kelder, S.H., Perry, C.L., Klepp, K-I., &Lytle, L.A. (1994). Longitudinal tracking of adolescent smoking physical activity, and food choice behavior.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84(7),1121-1126.

    Klesges, R.C., Eck, L.H., Fulliton, W., Isbell, T., & Hanson, C.L. (1991). Physical activity, body composition, and blood pressure: A multimethod approach.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 ,23(6),759-765.

    Krejcie, R.V., &Morgan , D.W.(1970). Determining sample size for research activities.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30, 607-610.

    Lalonde, M.(1974). A New Perspective on the Health of Canadians: A Working Document. Ottawa:Government of Canada.
    http://www.hc-sc.gc.ca/hppb/phdd/pdf/perspective.pdf

    McLellan, L., Rissel, C., Donnelly, N., &Bauman, A. (1999)Health behaviour and the school environment in New South Wales, Australia .Social Science &Medicine ,49(1999),611-619.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e of Medicine (1992). Eat for Life: The Food and Nutrition Board’s Guide to Reducing Your Risk of Chronic Disease. Washington, D. C.: National Academy Press.

    Reaven,P. D., Barrett-Connor, E., & Edelstein, S.(1991).
    Relation between leisure time physical activity and blood pressure in older women. Circulation, 83,559-565.

    Ross, H.S.&Mico, P.R.(1980). Theory and Practice in Health Education. Palo Alto,CA:Mayfield Publishing Compay.

    Sallis, J.F., Simons-Morton, B.G., Stone, E.J., Corbin, C.B., Epstein, L.H., Faucette, N., Iannotti, R.J., Killen, J.D., Klesges, R.C., Petray, CK., Rowland, TW., & Taylor, WC.,(1992). Determinats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interventions in youth.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 24(6), 248-257.

    Sarvela, P.D.,& Monge, E.A.(1999). Health behaviors of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in rural southern Illinois. Rural Research Report.

    Schuler, T.S.(1980). Definition and conceptualization of stress in organization. Organization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25,184-215.

    Shinton, R., & Sagar, G. (1993). Lifelong exercise and stroke.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307, 231-234.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Education, and Welfare.(1979).Healthy People:The Surgeon General’s Report on Health Promotion and Disease Prevention. Washington, D.C.: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U. 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1988). The Surgeon general’s report on nutrition and health, Washington, D.C.: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Wannamethea, G. & Shaper, A.G. (1992). Physical activity and stroke in British middle aged men.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304, 597-601.

    Whitney, E. N., & Rolfes, S. R. (1993). Understanding Nutrition. Minneapolis: West Publishing Company.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