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許敬柔 |
---|---|
論文名稱: |
電視購物節目說服策略之研究-以3C產品為例 |
指導教授: | 胡光夏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大眾傳播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Mass Communi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07 |
畢業學年度: | 95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31 |
中文關鍵詞: | 電視購物節目 、購物主持人 、說服策略 、敘事分析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300 下載:164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以說服傳播為理論基礎,以質性取徑敘事分析,探討現場直播電視購物節目的說服策略,以銷售3C產品的電視購物節目為例,側重於分析傳播者本身與構成說服性訊息內容的要素。
其中傳播者為購物主持人與廠商代表,研究者透過深度訪談購物主持人,輔以觀察側錄影帶,瞭解其在電視購物節目中各自所扮演的角色與發揮的功能,本文特別針對購物節目靈魂人物的購物主持人,其內部訓練養成與個人進修方式做進一步探討,瞭解購物主持人如何透過虛擬通路,增加觀眾對其的信任。
研究發現電視購物節目具有說故事的架構,即為「開場、主體與結尾」,主持人在此架構中依據銷售重點鋪陳說服性訊息內容,分別為理性、感性、權威、獎賞與恐懼等五個訊息策略訴求的方式,並運用戲劇表演的方式說服觀眾。
研究者共訪談4名以3C商品為銷售主線的購物主持人,訪談結果得知,電視購物主持人以感性訴求策略最能拉近與觀眾的距離,尤其將商品特色「生活(命)化」是各購物主持人認為對銷售最有幫助的說服策略。
另外,研究者根據側錄影帶發現,購物主持人會運用電視作為銷售平台的特性,在節目中適時地運用戲劇表演方式,包括衝突、幽默、驚訝、面子交情與前台後台化等手法,讓觀眾感到節目的真實性與滿足其觀看電視的娛樂需求。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嬿筑(2006)。〈虛擬商機在家血拼〉,《動腦》,364:46-49。
王瀅惠(2003)。《資訊式廣告內容線索、廣告訊息涉入對衝動性購買行為之影
響》。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碩士論文。
王石番(1999)。《傳播內容分析法-理論與實證》。台北:幼獅。
王憶紅、卓怡君(2005年2月2日)。〈富邦收購系統台 搶駐購物頻道〉,《自由時報》。
天下雜誌(2005)。〈五百大服務業〉,《天下雜誌》,345:380-401。
中華民國招商網(2006年1月26日)。上網日期:2006年6月1日,取自
http://210.69.121.34/zh-tw/news/200601/2006012301.html
台北訊(2006年5月17日)。(購物專家選拔 八人出線),《經濟日報》,B3版。
任惠光(2000)。《企業集團進入有線電視產業之競爭與併購策略規劃》。台灣大
學國際企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杜玉蓉(2004)。《誰在訴說女人的身體?-以瘦身類資訊式廣告為例》。政治大學
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秀珠(1999)。《有線電視購物頻道與觀眾特性研究》,台北:文化總會電研會。
李美華譯 (1998)。《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時英。(原書Babbie,E. 〔1998〕.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 CA:Belmont .)
何伯揚(2005年4月16日)。〈富邦取得頻道 有助搭售MOMO購物台〉,《工商時報》,12版。
貝佩怡(2004)。《探討電視購物行為之購買動機》。成功大學工業與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秉嵩(2004年11月23日)。〈富邦momo台明年元旦開台〉,《星報》,C8版。
呂奕欣譯(2006)。《廣告說服力》,台北:韋伯。(原書 O’Shaughnessy,J. O.& O’Shaughnessy, N.J. 〔2004〕.Persuasion in advertising . London : Routledge.)
林靜伶(2000)。《語藝批評理論與實踐》。台北:五南。
林昆練 (2006)。〈通路搞行銷 何處是藍海?〉,《動腦》,364:34-35。
林淑惠、何英煒(2005年2月2日)。〈中嘉落誰家 和信是關鍵〉,《工商時報》。
邱進福(2003)。《3C零售連鎖通路之關係行銷研究》。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
論文。
東森購物專家(2005)。《購物專家一本通》。台北:布克文化。
東森新聞網。第一屆金讚奬購物專家票選結果出爐!獎落誰家今晚見分曉。上網
日期:2006年5月28日,取自http://www.ettoday.com/2005/07/25/11185-1822137.htm
邱瓊平(2006)。調查:電視購物成為新消費趨勢。上網日期:2006年8月17日,取自http://new.yam.com
卓怡君(2006年9月22日)。(零售通路大變革 電視購物逆勢成長),《自由時報》,
C1版。
祝鳳岡(1995)。〈「廣告感性訴求策略」之策略分析〉,《廣告學研究》,5:85-111。
祝鳳岡(1996)。〈「廣告理性訴求策略」之策略分析〉,《廣告學研究》,8:1-25。
姚一葦(2004)。《戲劇原理》。台北:書林。
翁秀琪(2002)。《大眾傳播理論與實證》。台北:三民。
孫秀蕙、馮建三(1995)。《廣告文化》。台北:揚智。
孫惠柱(1994)。《戲劇的結構:敘事性結構與劇場性結構》。台北:書林。
康仁俊(2006)。〈音訊數位化對閱聽大眾使用習慣及認知之改變〉,《網路社會
學通訊期刊》,54:。http://www.nhu.edu.tw/~society/e-j/54/54-03.htm
郭奕伶(2004)。〈一天營收一億的電視購物傳奇〉,《商業周刊》,854:81-86。
陳凌(2005)。《說服傳播過程和實踐》。台北:五南。
陳聖暉(2000)。《淡水有線電視購物頻道之塑身廣告文本公示研究》。輔仁大學
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銘慧(2002)。《溝通策略、消費者衝動性特質、產品特質對衝動性消費行為之
影響》。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陳竹梅(1994)。〈從「美伊戰爭」潔西卡˙林琪(Jessica Lynch)獲救事件-談
戰爭的文化研究〉,《復興崗學報》,81:55-76。
陳瀚權(2006年1月8日)。(虛擬通路 打敗7-11),《民生報》,版。
陳怡萍(2005)。〈東森購物靠明星SALES拼業績〉,《遠見》,230:。
陳世昌、朱梅芳(2004年11月23日)。(看電視shopping 業界鳴戰鼓),《中國
時報》,A3版。
陳芸芸、劉慧雯譯(2003)。《特新大眾傳播理論》,台北:韋伯。(原書McQuail, D.〔2000〕.Mass communication theory . London:Sage .)
陳世耀(2005年3月)。〈無店鋪經營學-電視購物霸主篇〉,《e天下》。上網日期:
2006年3月15日,取自http://www.techvantage.com.tw/content/051/051104.asp
張學梁(2005)。《消費者生活型態與購物情境關聯之研究-以東森購物頻道為
例》。臺中健康暨管理學院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瓊丹(1993)。《電視購物環境、產品屬性對消費者電視購物意願之影響》。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秀蓉(1998)。《口語傳播概論》。台北:正中。
張淑安(2005)。《電視購物消費者決策過程研究》。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梁任瑋(2003年6月25日)。〈東森創造電視購物傳奇〉,《經濟日報》,37版。
游梓翔(2000)。《演講學原理:公共傳播的理論與實際》。台北:五南。
黃詩盈(2005)。《虛擬通路中電視購物與網路購物消費者觀點比較研究-以焦點
團體訪談法探究》。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系傳播碩士班碩士論文。
黃鳴棟(2002)。《虛擬通路產業的經營模式與競爭策略分析:以「電視購物」為例》。台灣科技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靜瑩(2004)。《消費者購買數位相機通路選擇的考慮因素-虛擬通路與實體通
路的比較研究》。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振家(2002)。《大眾媒體研究-導論》,台北:學富。(原書Wimmer,
R.D.&Dominick,J.R.〔2000〕.Mass media research:An introduction . Singapore:
Wadsworth .)
黃新生譯(1992)。《媒介分析方法》,台北:遠流。(原書Berger, A. A.〔1981〕.Media
analysis techniques . California:Sage .)
黃健峻(2004年3月26日)。(淺談東森購物),《整合行銷研究室》。上網日期:
2006年6月9日,取自http://www.easydm.com/c23.htm
富邦購物網。上網日期:2006年5月27日,取自
http://www.momoshop.com.tw/broadcast/BroadHost.jsp?p_showhost_id=T0002
就業情報網(2006年2月4日)。上網日期:2006年6月1日,取自
http://media.career.com.tw/epaper/enews/center_news.asp?no3=25564
楊智堯(2005)。《電視購物節目影像版式對消費傾向影響之研究》。國立台灣師
範大學圖文傳播學系影像傳播科技組碩士學位論文。
鄒淑霞(2004)。《電視購物頻道評選節目主持人之研究》。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
所碩士在職專班論文。
溫智平(2004年12月31日)。〈元旦凌晨兩點 頻道大搬家〉,《自由時報》,34版。
電信總局網站(2006)。http://www.dgt.gov.tw/chinese/About-dgt/Publication/95/11.htm
資策會網站(2006)。http://www.find.org.tw/find/home.aspx?page=many&id=126
鄭楨慶(1997)。《省長選舉新聞敘事分析三台新聞如何呈現省長候選人形像》,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玉菁(2006)。《銷售商品、販賣形象:專家的媒介勞動過程及形象資本》。台
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嘉蕙 (2004年11月23日)。〈跨足電購 富邦購物專家亮相〉,《民生報》,A5版。
蔡琰(2000)。《電視劇:戲劇傳播的敘事理論》。台北:三民。
蔡幸佑、彭敏慧譯(1996)。《說服傳播》,台北:五南。(原書Miller, G. R., & Stiff, J.B. 〔1994〕.Persuasive communication . New York : Guilford Press.)
劉幼琍(2005)。《數位時代的有線電視經營與管理》。台北:正中。
劉美琪、許安琪、漆梅君、于心如(2003)。《當代廣告概念與操作》。台北:學富。
編輯部(2000)。〈電視購物前景堪慮〉,《動腦》,293:58-61。
編輯部(1994)。〈電視購物頻道-一塊錢服務到家的便利超商〉,《動腦》,223:
38-39。
賴秉寰(1999)。《劇場與日常生活表演中的看與被看─從角色與心理距離來探
討》。國立藝術學院戲劇學系戲劇碩士論文。
應菁(1995)。〈有線電視購物頻道〉,《衛星與有線電視》,5月號:31-33。
謝文中(2004)。《電視購物媒介環境中廣告展露方式影響衝動性消費行為之研
究》。南華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宛蓉 (2005)。〈無店鋪經營學-超級行銷術新示範〉,《e天下》,3月。
謝孟儒(2001)。《有線電視市場集中趨勢之研究-以東森、和信兩集團為例》。
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購物專家部落格。上網日期:2006年5月27日,取自
http://blog.etmall.com.tw/?&PH=R3HomeMarsNews
戴吉亮(2001)。《從3C產品的市場分佈特性探討專業物流公司之特質》。東華
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世宏譯(2004)。《傳播理論-起源、方法與應用》,台北:五南。(原書 Servin, W. J. & Jr,J.W.T.〔1997〕.Communication theories: Origins, methods, and uses in the mass media.USA :Longman.)
陳彥希、林嘉玫、張庭譽譯(2003)。《宣傳與說服》,台北:韋伯。(原書 〔1997〕.Communication theories: Origins, methods, and uses in the mass media.USA :Longman.)
ViVa網站。上網日期:2006年5月27日,取自http://www.vivatv.com.tw/mdp_6.php
二、英文部分
Abernethy, A. M., & Franke, G. R.(1996). The information content of advertising: A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Advertising, 25:2, 1-17.
Auter, P. J. & Moore, R.L.(1993). Buying from a friend: A content analysis of two teleshopping programs, Journalism Quarterly, 70:2,425-436.
Berlo, D. K., Lemert, J. B., & Mertz, R. J.(1970). Dimensions for evaluating the acceptability of message sources,Public Opinion Quarterly,33:4,563-576.
Brown, S.P.(1990). Use of closed influence tactics by salespeople: Incidence and buyer attributions, Journal of Personal Selling & Sales Management, 10:4,17-99.
Brooker, G.(1981). A comparison of the persuasive effects of mild humor and mild fear appeals, Journal of Advertising, 10:4,29-40.
Chatman, S. B.(1978). Story and discourse : Narrative structure in fiction and film. N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Cialdini, R. B.(1993). Influence: Science and practice. NY : Harper Collins College Publishers.
Cook, J.P.(2000). Consumer culture and television home shopping programming: An examination of the sales discourse, Mass Communication & Society, 3:4, 373-391.
Fritchie, L. L., & Johnson, K.P.(2003). Personal selling approaches used in television shopping, Journal of Fashion Marketing and Management,7:3, 249-258.
Harmon, R. R., & Coney, K.A.(1982). The persuasive effects of source credibility in buy and lease situations,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19:2,255-260.
Hovland, C. I., Lester, J. I.,& Kelly, H.H.(1982). Communication and persuasion: Psychological studies of opinion change. New Haven : Yale University Press.
Hovland, C. I.(1957). The order of presentation in persuasion. New Haven : Yale University Press.
Hetsroni, A.(2003). Values in infomercials and commercials: The influence of format, product type and advertisement approach, Journal of Current Issues and Research in Advertising,25:1, 13-24.
Hetsroni, A. & Asya, I.(2002). A comparison of values in infomercials and commercials, Corporate Communications :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7:1,34-45.
Kline,S.L.(2005). Interactive media systems: Influence strategies in television home shopping, Text,25:2, 201-231.
Larson, C. U.(1989).Persuasion: reception and responsibility. California :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Martin, B.A., Bhimy, A. C.,& Agee, T.(2002). Infomercials and advertising effectiveness: An empirical study, Journal of Consumer Marketing, 19:6,468-480.
Milliman, R. E., & Fugate, D. L.(1988).Using trust-transference as a persuasion technique: An empirical field investigation, Journal of Personal Selling & Sales Management, 8:2, 1-7.
Padgett, D. & Allen, D.(1997).Communicating experiences :A narrative approach to
creating service brand image, Journal of Advertising,26:4, 49-62.
Patrick, K. J. & Solomon, P.J.(1975). Humor in Television advertising, Journal of Advertising,4,31-35.
Resnik, A. & Stern, B. L.(1977). An analysis of information content in television advertising, Journal of Marketing,41,50-53.
Stiff, J. B, & Mongea, P. A.(2003). Persuasive communication. New York: Guilford Press.
Sharma, A.(1990).The persuasive effect of salesperson credibility: Conceptual and empirical examination, Journal of Personal Selling & Sales Management,5,71-80.
Sametz, R., & Maydoney, A.(2003). Storytelling through design, Design Management Review,14:4,18-34.
Tom, G. (1995). The information content of infomercials, Review of Business,17:2,42-45.
Whittler, T. E.(1994). Eliciting consumer choice heuristics: Sales representatives’ persuasion strategies, Journal of Personal Selling & Sales Management,14:4,41-53.
Wagner, J. A., Klein, N. M., & Keith, J. E.(2001). Selling strategies:The effects of suggesting a decision structure to novice and expert buyers. Ace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29:3,289-306
Webster, F. E.(1968). Interpesonal communication and salesman effectiveness.Journal of marketing, 32, 7-13.
Zhong, X.Y.(2001).Personal sell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ling ability and sales performance. Purdue University Greaduate 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