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劉珍如
論文名稱: 比較台灣,中國,香港高中歷史教科書中對清末東北之敘述
指導教授: 吳志鏗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20
中文關鍵詞: 高中歷史尼布楚條約璦琿條約甲午戰爭日俄戰爭中國東北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98下載:3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由本文列舉之台灣、中國與香港各版本高中歷史教科書編寫,可暸解到1990年代後,台灣、中國、香港都進行課程整合,開放民間編寫教材;並加強認同鄉土的教育觀;國際與外交形勢影響教科書的編簒,台灣與中國、香港的外在政治環境改變,會影響教科書的編寫開放程度。
    從台灣統編版教科書由可看出近代東北歷史著重日、俄對華侵略的過程,認為可以激發民族意識與愛國情操,民國七十二年統編版到民國八十四年審定版以後,「反共抗俄」與「親美」政治色彩趨於淡化,加上教科書編輯中國史精簡化,使清末東北的敘述減少,從審定版教材中少見列強對東北外交政策。本文討論之香港教科書版本(1993年、2004年現代教育版與文達版)將清末外患側重東南海疆,對清末日俄入侵東北著墨不多;中國1993年與2004年人教版教科書強調英、法、美、日、俄列強對清末中國進行帝國主義的侵略,對清末東北的狀況,並不似台灣統編版詳述。對清末東北政治經濟影響甚大的日俄戰爭,甚至沒有出現在香港與中國教科書中。
    從台灣統編版教科書到審定版教科書,在教科書上的編寫已漸脫離以往統編版時期反俄親美的的書寫方式,但審定版在內容精簡的情況下,對清末東北的敘述大幅刪減,不易看出教科書對列強的書寫;中國人教版教科書在1990年代以後的改變幅度不大,書寫方式側重政治與經濟的影響,對清末俄侵東北的部份史實內容並未出現(如八國聯軍俄侵東北、日俄戰爭),可能與中國早期親蘇立場有關;香港教科書可見列強在清末租借港灣瓜分勢力時,猶能肯定列強對中國經濟與文化發展之貢獻,顯示英國對香港之長期殖民之影響,使香港教科書並不全面否定列強對中國的經濟影響層面。
    本文討論之各版本教科書,多能依照史實敘述,但側重經濟政治,缺乏東北社會人文的發展呈現,學生鮮少親臨的感受。放寬學子視野,應持本國立場,容忍多元觀點,這是本文探討清末東北歷史事件中分析列強態度的目的,不僅為反映當今台灣、香港、中國之國情,也希望莘莘學子能學習放眼中國與國際間的互動,消除人我隔閡,培養鳥瞰全局的視野。

    第一章 緒論 3 第一節 研究動機 3 第二節 前人研究成果 10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目標 16 第二章 台灣與中國、香港高中歷史教科書狀況 21 第一節 台灣高中歷史教科書之變遷概況 23 第二節 中國與香港高中歷史教科書狀況 43 小結 53 第三章 甲午戰爭前俄侵東北 54 第一節 1840前中俄簽定關於東北之條約 54 第二節1840-1894年中俄交涉有關東北之條約 69 小結 101 第四章 甲午戰爭時日本的侵略 103 第一節 甲午戰爭前日侵朝鮮背景 104 第二節 關於三國干涉還遼之內容比較 128 小結 143 第五章 東北門戶開放--中俄密約與瓜分風潮 145 第一節 中俄密約 146 第二節 列強租借港灣形成瓜分風潮 158 第三節 美國「門戶開放政策」的提出 173 小結 182 第六章 八國聯軍時俄佔東北與日俄戰爭 184 第六章 八國聯軍時俄佔東北與日俄戰爭 184 第一節 八國聯軍時俄佔東北 186 第二節 日俄戰爭 195 小結 205 第七章 結論 207 參考書目 214

    機關年報

    1. 教育部教育年鑑編纂委員會,《第五次中華民國教育年鑑》,台北:正中書局,民國78年
    2.教育部中等教育司,高級中學歷史課程標準,《中學課程標準》,台北:教育與文化,民國45年,台初版。
    3.教育部中等教育司,高級中學歷史課程標準,《中學課程標準》,台北:正中,民國51年7月。
    4.教育部中等教育司,高級中學歷史課程標準,《高級中學課程標準》,台北:正中,民國60年2月。
    5.教育部中等教育司,高級中學歷史課程標準,《高級中學課程標準》,台北:正中,民國73年1月。
    6.教育部中等教育司,高級中學歷史課程標準,《高級中學課程標準》,民國84年10月。
    7.教育部中等教育司,高級中學歷史課程標準,《高級中學課程標準》,民國94年10月。
    8.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局,《中國歷史科課程綱要(中一至中三)》,1997年。
    9.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局,《中國歷史科課程綱要(中四至中五)》,1997年。
    10.課程發展議會與香港考試與評核局聯合編定,《中國歷史課程與評估指引(中四至中六)》,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局出版,2007年。

    教科書

    1. 吳圳義、吳蕙芳主編,《世界文化歷史篇(上)》,台北,三民書局,民國94年2月,6版。
    2.人民教育出版社歷史課程教材研究發展中心編著,《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1》,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第1次印刷 。
    3. 國立編譯館,《高級中學三民主義課本》,台北: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8年8月修訂7版。
    4.國立編譯館高級中學歷史教科用書編審委員會,《高級中學歷史(第二冊)》,台北:國立編譯館,民國46年,改編本初版。
    5.國立編譯館高級中學歷史教科用書編審委員會,《高級中學歷史(第二冊)》,台北:國立編譯館,民國59年八版。
    6.國立編譯館高級中學歷史教科用書編審委員會,《高級中學歷史(第二冊)》,台北:國立編譯館,民國64年,初版。
    7.國立編譯館高級中學歷史教科用書編審委員會,《高級中學歷史(第二冊)》,台北:國立編譯館,民國74年,初版。
    8.許雪姬、劉妮玲,《歷史(下)》,台北:三民書局,民國92年3月修正革新三版
    9.高中歷史教科用書編輯委員會,《歷史(下)》,台北:正中書局,民國89年2月初版
    10.林能士主編,《歷史(下)》,台南:南一書局,民國92年1月再版
    11.陳豐祥、林麗月,《歷史(下)》,台北:建宏出版社,民國92年12月
    12.王仲孚,《歷史(下)》。台中:康熙圖書網路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2年2月修訂三版
    13.李孝悌,《歷史(下)》,台北:龍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民國92年出版。
    14.金仕起、李明仁、劉季倫、李福鐘編著,《歷史第二冊》,台北:三民書局,民國97年2月初版三刷
    15.林能士主編,《歷史第二冊》,台南:南一書局,民國97年1月再版
    16.王琪、王健文主編,《歷史第二冊》,台南: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6年2月初版
    17.邱炫煜主編,《歷史第二冊》,台北:全華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6年8月初版
    18.王仲孚,《歷史第二冊》。台北:康熹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6年10月修訂二版
    19.黃春木,《歷史第二冊》,台北:龍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7年1月再版
    20.陳豐祥主編,《歷史第二冊》,台北:泰宇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7年7月初版
    21.人民教育出版社歷史室 編著,《中國近代現代史(上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11月第二版。
    22..人民教育出版社歷史室 編著,《中國近代現代史(上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3月第二版。
    23.人民教育出版社歷史室 編著,《中國近代現代史(上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第二版。
    24.中國人民教育出版社俄成研究所歷史課程教材研究發展中心,《歷史選修1 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004年5月第1 版。
    25.人民教育出版社歷史室 編著,《中國古代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第一版
    26.現代教育研究社編輯委員會,《中國歷史(四)》,香港:現代教育研究社,1993年初版。
    27.陳志華、黃家樑、羅國潤、鄭太經編著,《高中中國歷史乙部課程》,現代教育研究社,2004年,初版。
    28.余炎光、歐陽可彰、陳偉明編著,《中國歷史四》,香港:文達出版有限公司,1993年。
    29.梁一鳴、駱為孺、謝偉傑、葉小兵編著,《探究中國歷史五上乙部課程》,香港:文達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初版。
    論文

    1.溫順德,《清代乾隆時期關內漢人流移東北東北之研究》,政大邊政學系碩士論文,民國81年,頁9。
    2. 黃清琦,《旅大租借地之研究(1898-1945)》,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1年。
    3.呂秀萍,《最近三十年大陸地區中學歷史課程演變與歷史教學》,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2年8月,頁40-50。
    4.魏素玲,《香港中學歷史教科書中香港歷史與認同塑造(1991-2003)》,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民國九十五年八月。
    5. 吳盈穎,《台灣地區五十年來高中中國史歷史課程的演變與中國史教科書的編輯》,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民國92年。
    6. 丘愛鈴《我國大學聯招政策變遷之研究(1954一1997)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87年6月。
    7. 吳碧琴,《戰後我國大學制度與高中歷史教學的變遷》,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4年1月。
    8. 曾惠櫻,《近代中國的面貌---台灣高中歷史教科書中晚清時期(1840--1911)編寫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民國95年6月。
    9. 駱毓貞,《戰後台灣教科書制度問題之研究--以高中歷史教科書為例(1945-2005)》,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6年。
    10. 王鈺婷,《大陸地區『歷史與社會』實驗課程暨教材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民國93年8月。
    11. 盛蕙珍,《兩岸國初中歷史教科書現代史重大事件之比較分析》,中國文化大學大陸研究所文化教育組碩士論文,民國86年6月。
    12. 戴淑貞,《海峽兩岸高中歷史教科書有關「國民政府時期」(1925-1948)教材之比較研究--以人物和事件的敘述為討論中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民國96年7月。
    13. 陳豐祥,《近代日本大陸政策之研究—以滿洲為中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博士論文,民國76年
    14. 蔡紅金,《圍繞中國海關問題的國際動向──以英、日勢力的對局為中心(1931~1941)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4。
    15. 何萍,《近代中俄華人政策下遠東區華人社會變遷1860-1914》,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86。
    16. 陳盈穎,《台灣地區五十年來高中中國史歷史課程的演變與中國史教科書的編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17.吳家瑩,《國民政府的教育政策及其內外形勢(1925一1940)》,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78年6月。
    18. 李德濬,《中國大陸中等教育改革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12月。
    19. 董國彥,《中共中等教育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年6月。
    20. 李德濬,《中國大陸中等教育改革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12月。
    21. 黃绣媛,中日初中歷史教育的比教研究---民族主義與世界主義的糾葛,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82,頁139-142。
    22. 張彗中,《蔣廷黻對中國近代史之研究及其貢獻》,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69
    23. 劉光華,《中法戰爭以前總理衙門對外政策之研究--清咸豐十年至光緒十年》,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六十九年。
    24. 黃清琦,旅大租借地之研究(1898-1945),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1年

    期刊

    1.李國祁,〈如何改進中國現代史之教學以實現國家教育目標〉,《中國現代史教學研討會資料彙編》,台北:中國現代史教學研討會,民國72年4月。
    2.<歷史教科書與歷史教學座談會(紀錄稿摘要)>,《新史學》,11卷4期,台北:新史學雜誌社,2000。
    3. 王仲孚,《試論中學歷史教科書的特性》,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11巻6期。
    4.趙中孚,《清代東三省北部的開發與漢化》,《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第15期下冊,頁11-15。
    5.廖隆盛 ; 徐雪霞 ; 秦葆琦,〈大陸高中歷史科教育內容之研究〉,《教育研究資訊》, 3:6 ,民84年11月, 頁35-54。
    6.程曉波,〈兩種版本香港教科書的問題設計與史料應用之比較—兼論我國高中歷史教材中問題的設計〉,《歷史教學》,2006,第10 期,頁25。
    7. 王文隆,〈臺灣中學地理教科書的祖國想像(1949-1999)〉,《國史館學術集刊17》, 民國97年9月, 頁201-246。
    8. 廖隆盛,〈大陸高中教育政策與教育內容之研究(歷史組)〉,《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台灣: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1994年4月,頁12-13。
    9. 黃俊傑,〈歷史教育與歷史意識的境界〉,《史學與社會科學論集》,台北:明文書局,民國72年8月,頁209-210。
    10. 蔡蔚群,〈考試能否檢驗教學得成果?〉,《清華歷史教學》,第十五期,民國93年11月,頁98。
    11. 張樹倫,〈台灣地區五十年來的社會變遷〉,《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9卷2期,民國87年8月,頁39
    12. 陳冠華,〈英國學校委員會歷史科計畫13-16〉,《清華歷史教學》,第11期,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民國89年9月,頁16-18。
    13. 李國祁,〈歷史教育的目的與使命〉,《近代中國》,第三期,民國66年9月,頁41-46。
    14. 管美蓉,〈當前高中歷史教學與考試的困境--兼論教科書開放編寫後的命題構想〉,《人文及社會學通訊》,第十一卷六期,民國90年4月,頁46-52。
    15. 薛化元,〈戰後台灣教育制度中國家權力問題的歷史探討〉,《回顧老台灣 展望新故鄉—台灣社會文化變遷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2000年,頁393-408。
    16. 吳政哲,〈從教科書開放談歷史教學〉,《歷史月刊》,第165期,台北:聯經,民國90年10月,頁11。
    17. 王震邦、李名揚,〈中華民國史能切割嗎?--訪張玉法教授〉,《歷史月刊》第203期,2004年12月,頁83-85。
    18. 高建民、周愚文、黃烈修,〈大陸各級學校的招生制度〉,《教育研究資訊》,七卷六期,民國88年11月,頁32-37。
    19. 唐勃,〈共產主義文教思想理論與政策〉,《銘傳學刊》第十四卷,2005年3月,頁89。
    20. 鄭林,〈中學歷史教學內容滯後原因分析及建議〉,《歷史教學》,2002年8月,頁39。
    21. 程曉波,〈兩種版本香港教科書的問題設計與史料應用之比較—兼論我國高中歷史教材中問題的設計〉,《歷史教學》,2006,第10 期,頁25。
    22. 趙中孚,<清代東三省北部的開發與漢化>,《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第15期下冊
    23. 李玟源,〈明成皇后弒害事件的真相〉,《韓國學報》第18期,民93.06,頁73-84。
    24. 徐雪霞,〈大陸高中歷史教科書評析〉,《中等教育》,第46卷第1期,1995年2月,頁66-77。
    25. 李國祈,〈清末自強運動之外交政策〉,《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集刊》,台北:中央研究院近史所,民國77年,頁211-242
    26. 李隆盛、徐雪霞、秦葆琦,〈大陸高中歷史科教育內容之研究〉,《教育研究資訊》,3 卷6期,1995.11
    27. 孫順智,〈張謇的政治思想〉,《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9:3,民86.09,頁115-144。

    專書
    1. 郭廷以,《中國近代史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79年,初版。
    2. 郭廷以,《近代中國的變局》,台北市:聯經,1987年,初版。
    3. 楊東珠主編,《老師談教學—歷史教學篇》,香港:中華書局,2003年10月初版
    4. 周佳榮、李金強主編,《通古今之變—中國歷史教學縱論》,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司,1999年初版。
    5. 張玉法,《中國近代現代史》,台灣:東華書局,民78年8月12版。
    6. 劉彥、李方晨 著,《中國外交史(上冊)》,台北:三民書局,民國51年10月,初版。
    7. 彭懷恩,《臺灣發展的政治經濟分析》,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民國79年。
    8. 蕭新煌,《社會力一台灣向前看》,台北:自力晚報,民國78年。
    9. 薛曉華,《台灣民問教育改革運動一國家與社會的分析》,台北:前衛出版社,民國85年2月,頁328-329。
    10. 詹棟樑,《教育原理》,台北:五南出版社,民國88年,初版。
    11. 台灣研究基金會,《百年來的台灣》,台北:前衛出版社,1995年。
    12. 臼井勝美著、陳鵬仁譯,《張學良與日本》,台北市:聯經出版社,初版,1994年。
    13. 汪學文著,《中共教育評析》,台北:教育部教育研究委員會印行,1987年7月
    14. 王宏志,《歷史教材的改革與實踐》,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10月
    15. 美)斯塔夫里阿諾斯(L.S. Stavrianos)著; 吳象嬰等譯,《全球通史: 從史前史到21世紀》, 北京市 :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6年10月,第二版。
    16. (美)徐中約,《中國近代史,1600-2000中國的奮鬥》,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英文第六版初版於2000年,中文簡體字版2008年1月第1版。
    17. 程發軔,《中俄界圖考》,台北 蒙藏委員會, 民國58年9月,初版。
    18. ----《中外條約彙編》,台北:文海出版社,民53年初版,頁39。
    19. 小島晉治、丸山松幸 合著,葉寄民議,《中國近現代史》,台北:帕米爾書局,1993年,初版。
    20. 郭廷以、劉廣京,〈自強運動:西洋技藝的追求〉,《劍橋中國史,第十冊晚清篇》,臺北:南天書局,民國76
    21. 蔣廷黻編,《 近代中國外交史資料輯要》,臺灣:商務,臺一版,民國47年。
    22. Kenneth G.Henshall著,李忠晉譯,《日本史—從石器時代到超級強權》,台北:巨流圖書公司,2003年初版1刷
    23.坂野潤治著,鍾叔敏譯,《近代日本政治史》,台北:五南,2008年4月。
    24. 宋路霞,《百年家族--李鴻章》,臺北:立緒文化,2004[民93],初版。
    25. 錢亦石,《中國外交史》,上海書店,第1991,一版。
    26. 鄭樑生,《日本通史》,台北:國立編譯館,民國86年12月,初版。
    27. 朱立熙編著,《韓國史: 悲劇的循環與宿命》,臺北市:: 三民, 2003(民92) ,頁198。
    28.李基白著,林秋山譯,《韓國史新論》,台北:國立編譯館,民國74年2月台初版。
    29.復旦大學歷史系、上海師範大學歷史系編,《中日交涉史料上冊卷》,上海:上海師範大學,1981年
    30.林子候,《甲午戰爭前夕中日韓三國之動向》,台灣嘉義:大人物書店,2001年11月初版。
    31.王家儉,《李鴻章與北洋艦隊》,台北:國立編譯館,民國89年4月,初版。
    32. 戚其章,《北洋艦隊》,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81年。
    33. 華文書局編,《大清德宗景(光緒)皇帝實錄》,台北:華聯出版社,1964年1月初版,第五冊
    34. 李守孔,《中國近代史》,臺北:學生書局,1973。
    35. 桑兵,《晚清學堂學生與社會變遷》,中國: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03,第1版。
    36. (意)克羅齊著; 田時綱譯,《歷史學的理論和歷史》,北京市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第1版, 2005
    37. 總參謀部測繪局,《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集》,北京:星球地圖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三版。

    網路資料

    1.謝安邦,大陸教科書選用制度研究,中華民國教材研究協會,http:/www.trd.org.tw/Cpast/895O3O/89O530-13.htm,擷取於2008年1月10日。
    2. 教育部中教司,http://web.ylsh.ilc.edu.tw/98discuss/viewtopic.php?id=188,擷取於民國98年6月4日。
    3. 管美蓉,《教科書資料庫查詢系統研究計畫報告書》,台北:大學入學考試中心,民國93年5月發表於http://www.ceec.edu.tw/Research/ResearchList.htm,擷取於民國98年2月 15日。
    4.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50年大事紀(1980年-1989年)〉,
    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info4987.htm 擷取自2009年2 月13日。
    5.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局,http://www.edb.gov.hk/index.aspx?langno=2&nodeID=3068 擷取自2009.02.10。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