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曾瓊演
論文名稱: 台灣行政區重劃之研究—以日本經驗為參考
指導教授: 黃城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政治學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論文出版年: 2005
畢業學年度: 9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78
中文關鍵詞: 行政區劃都會生活圈城鄉差距縣市與直轄市同級化廣域行政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70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臺灣的行政區劃,五十年來未做大幅度調整,現行的行政區劃乃依照當時的時空背景劃分,然歷經工業化、都市化發展,已造成資源無法合理分配與整合運用,基層行政編組與人力不符地方實際需求,生活圈與行政區脫節,甚至造成區域間的差距日益擴大,進而影響國家整體發展。因此,推動行政區域重劃,均衡區域發展,建構適當分佈的生活圈,厚植區域經貿競爭力,已經是政府當前必須正視的重要課題。
    行政區域調整涉及地方資源重新分配,其過程中必定面臨政黨角力與地方較勁之情形,因此,行政區域重劃極具爭議性,為了順利推動行政區域重劃,應儘速立法通過行政區劃法,並配合財政收支劃分法與地方制度法之修正,以及地方稅法通則和規費法的立法,為行政區域調整、合併,或地方層級升格,提供堅實的法制基礎。
    任何行政區劃的調整方式都不是完美的,都市的行政界線擴大只能解決部份問題,由於都市一直持續擴大,就會不斷地超越原有行政區界線,行政區劃調整永遠也跟不上這個腳步。因此,廣域行政制度就是在彌補行政區劃所無法達成的目標,對於地方政府之間的跨區域合作,中央政府除透過立法與行政措施之配合外,更應鼓勵、協助地方政府建立良性競爭與合作機制。本文期待透過行政區域重劃,並建立跨區域合作制度,使台灣可以迎向全球化時代的來臨,各地方都可以建構良好的生活環境。

    摘要………………………………………………………Ⅰ 目次………………………………………………………………Ⅱ 圖表目次……………………………………………………………………………Ⅳ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6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8 第四節 名詞界定與文獻探討………………………….10 第二章 行政區劃之理論分析 第一節 行政區劃之意義………………………………………….21 第二節 行政區劃之原則……………………………………….29 第三節 政府層級之設計…………………………………….35 第三章 日本行政區重劃之分析 第一節 廣域行政之概說………………………………….43 第二節 市町村合併之介紹………………………………………….52 第三節 市町村合併之檢討…………………………………….61 第四章 台灣行政區劃之沿革 第一節 明清時期的行政區劃……………………………………65 第二節 日治時期的行政區劃………………………………71 第三節 戰後時期的行政區劃………………………………80 第五章 現行台灣行政區劃之檢討 第一節 直轄市與縣市同級化…………………91 第二節 都會生活圈的合併…………………………………………………97 第三節 鄉鎮市行政區劃之調整……………………………………………103 第六章 台灣行政區劃改革之檢討 第一節 行政區劃之設計方案…………………….111 第二節 行政區劃之法制…………………………………122 第三節 其他相關配套地方制度改革………………………………….128 第七章 結論 第一節 研究發現……………………………143 第二節 研究建議…………………………………………151 第三節 研究展望…………………………………………160 參考書目 壹 中文部份………………………………………………..163 貳 外文部份…………………………………………………………………..172 附錄..............................................173

    參考書目
    壹、中文部份
    王世慶(1976),〈台灣之名稱與行政區域之建置〉,《台灣風物》,第26卷第3期,頁117–146。

    王致強(1987),《高雄市所屬行政區重新劃分之研究—著重以多目標規劃探討最適規》,台北:淡江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德興(2004),《我國地方府際合作「高高屏跨域合作」個案研究》,台北:中山大學政研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仉桂美(1999)。〈精省後縣市政府組織功能之研究〉,《地方政府與政治:精省後的財政自主與地方分權》,台北:商鼎。

    仉桂美(2002),〈全球化與地方化中我國地方政府之組織變革與區域發展〉,《法政學報》,第15期,頁1–28。

    江大樹(1994),〈行政區劃與政府層級〉,《國家政策雙週刊》,第97期,頁6–8。

    江大樹(1996),〈國家發展、政府層級與行政區劃〉,《國家政策雙週刊》,第149期,頁2–4。

    江大樹(2000),〈台灣行政區劃調整的回顧與前瞻〉,《暨大學報》,第4卷第2期,頁51–70。

    江大樹(2001),〈論行政區劃與府際關係〉,《中國地方自治》,第54卷第6期,頁13–26。

    行政院(2004),《在野黨提出「八大區域政府」主張,恐引發諸多爭端,治絲愈棼》,【線上資料】,2004.2.28閱覽http://www.ey.gov.tw/web92/news/Wc8d84ab5755a6.htm

    行政院國科會數位博物館(2004),〈台灣行政區劃演變〉,《台灣文化生態地圖》,【線上資料】,2005.1.15閱覽
    http://tcemap.gcc.ntu.edu.tw/sub_1/tai_map/time_map/Taiwan%20Administrative/f-900504/tai_admin.htm

    李淑惠(1992),《台灣地區行政區域調整發展過程與策略之研究:兼論台北都會區之發展》,台北:台大政研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堯峰(1988),〈從台灣歷史演進看行政區域調整〉,《台灣地區行政區域調整研討會》,台北:台灣省都市研究學會。

    呂育誠(1998),〈縣市行政區域調整之配套思考〉,《研考雙月刊》,第22卷第6期,頁87–92。

    呂育誠(2000),〈鄉鎮縣轄市長官派政策評議〉,《政策月刊》,第63期,頁53–57。

    周志龍(2001),〈全球化發展與台灣行政區劃再結構〉,《經社法制論叢》,第27期,頁159–187。

    周俊妹(2001),《我國行政區劃重新調整之研究—以都會地區為例》,台北:暨大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邱正雄(2002),〈多元民主的挑戰:平等、均衡與對等〉,《國政分析》,內政(析)091-003號,【線上資料】2005.3.1閱覽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IA/091/IA-B-091-003.htm

    紀俊臣(1996),《直轄市之自治法制設計評析》,台北:時英。

    紀俊臣(1999a),《精省與新地方制度》,台北:時英。

    紀俊臣(1999b),〈地方自治法規的分類與效力定位〉,《地方政府與政治:精省後之財政自主與地方分權》,台北:商鼎。

    紀俊臣(2001),《行政區劃與鄉鎮市自治問題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研考會。

    紀俊臣(2002),〈台灣之行政區劃與地方自治〉,《理論與政策》,第16卷第2期
    ,頁111–136。

    紀俊臣(2003a),〈行政區劃法草案之五點省思〉,《國政分析》,內政(析)092-018號,【線上資料】,2005.3.6閱覽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IA/092/IA-B-092-018.htm

    紀俊臣(2003b),〈行政區劃法制建構與地方自治〉,《月旦法學》,第93期,頁40–56。

    紀俊臣(2004a),〈跨域治理機制的法制建構〉,《地方政府與地方制度法》,台北:時英。

    紀俊臣(2004b),〈由地方治理論區域政府之設計可行性〉,《中國地方自治》,第1期,1–2頁。

    林志鵬(1992),〈論行政區域的調整〉,《民眾日報》,6月21日,第4版。

    林金池(2004),〈北縣市合併,扁批連只說不做〉,《自由時報》,3月4日,第2版。

    林淑玲(2003),〈地方直轄市化,高層傾向合併為15縣市〉,《中國時報》,7月31日,第6版。

    林健次(2002),〈中央與地方的財政關係〉,《共合國》,第24期,頁40–43。

    侯 暢(1966),《台灣省地方自治誌要》,台北:台灣省地方自治誌要編輯委員會。

    夏鑄九(1992),〈縣市合併與地方自治〉,《民眾日報》,8月14日,第3版。

    夏鑄九、成露茜(1999),〈歷史之債?:台灣的領域治理與跨領域之社會〉,《城市與設計學報》,第7/8期,頁57–91。

    夏鑄九(2002),〈改革地方制度,重構空間圖貌〉,《聯合報》,7月8日,第21版。

    洪川詠(1999),〈人口流向北部,南北差距擴大〉,《中國時報》,4月19日,第6版。

    施添福等(1991),《經濟地理》,台北:國立編譯館。

    浦善新等(1995),《中國行政區劃概論》,北京:知識。

    馬英九(2002),〈地方政府與國土規劃〉,《地方自治—落實人民主權的第一步》,台北:新台灣人文教基金會。

    高安邦(2000),〈當前中央統籌分配稅制之爭議與對策〉,《國政研究報告》,內政
    (研)089-009號,【線上資料】,2005.3.24閱覽
    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IA/089/R/IA-R-089-009.HTM

    韋 端(2002),〈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草案之評析〉,《國政研究報告》,財金(研)091-023號,【線上資料】,2005.3.24閱覽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FM/091/FM-R-091-023.htm

    陳正祥(1993),《台灣地名辭典》,台北:南天。

    陳志瑋(1993),〈行政區域重劃的政經分析—以台北縣市合併為例〉,《第一屆台大政治系所學生論文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台大政治系。

    陳忠山(1995),〈廣域行政之研究—以日本市町村為例〉,《中國地方自治》,第48卷第6期,頁20–23。

    陳春生(1991),〈關於行政區的規劃問題〉,《自立晚報》,5月30日,第3版。

    陳春生(1996),《台灣憲政與民主發展》,台北:月旦法學。

    陳春生(2003),〈台灣行政區劃的變遷〉,《台灣地方政治變遷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台灣師大政研所。

    陳恆鈞(1999),〈精省後鄉鎮市地為之發展方向〉,《地方政府與政治:精省後的財政自主與地方分權》,台北:商鼎。

    陳華昇(2001),〈當前縣市政府定位問題之研析〉,《國政研究報告》,內政(研)090-091號,【線上資料】2005.2.20閱覽,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IA/090/IA-R-090-091.htm。

    陳華昇(2002),〈精省後縣市政府層級定位之研究〉,《國家政策論壇》,第2卷第2期,頁83–86。

    陳朝建(2004a),〈廣域行政的法制變革模式—以區域合作的法制類型為中心〉,《政策論壇電子報》,第100號,【線上資料】,2004.10.27閱覽,http://www.socialsciences.nccu.edu.tw/society/composition/040220/lan_g_040220_a.htm

    陳朝建(2004b),〈直轄市與縣市制度之比較〉,《部落格化的台灣政治法律學院》,【線上資料】,2005.3.31閱覽,
    http://blog.sina.com.tw/archive.php?blog_id=423&md=entry&id=6533

    陳陽德(1999),《台灣鄉鎮市與區級政府之比較研究》,台北:五南。

    陳慈陽(1999),〈論省與縣市之監督關係:以自治監督為研究對象〉,《地方政府與政治:精省後的財政自主與地方分權》,台北:商鼎。

    許新枝(1992),〈日本市町村合併之探討〉,《中國行政評論》,第1卷第3期,頁85–100。

    郭應哲(1999),〈回顧台灣省,展望地方自治未來〉,《新聞深度分析簡訊》,第62期,台北:靜宜大學。

    施雅軒(2003),《台灣的行政區變遷》,台北:遠足文化。

    莫皓帆(2000),〈探討台灣行政區的現存缺失及改善途徑〉,《和春學報》,第7期,頁497–504。

    曹俊漢(2003),〈整合台北大都會,強化全球競爭力〉,《國政評論》,內政(評)092-076號,【線上資料】2005.3.1閱覽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IA/092/IA-C-092-076.htm

    黃正雄(1997),〈地方政府與自治之革新方向〉,《國家政策雙週刊》,第157期,頁11–14。

    黃明勇(1999),《臺灣地區行政區劃調整之研究》,台北:政大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建銘(1999),〈台灣地區行政區劃調整策略—多直轄市制之構想〉,《中國地方自治》,第36卷第5期,頁14–22。

    黃建銘(2003),〈從地方自理觀點論行政區劃調整之可行策略〉,《第二屆地方發展策略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佛光人文社會學院地方行政研究中心。

    黃建銘(2004),〈論區域政府概念對地方法制發展之影響〉,《第三屆地方發展策略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佛光人文社會學院地方行政研究中心。

    黃錦堂(1993),〈行政區域調整之憲法基礎—以台北縣市、基隆市為例〉,《理論與政策》,第7卷第3期,頁3–15。

    黃錦堂(1995),〈行政區劃設計暨相關法制調整之研究〉,台北:國民黨政策研究工作會。

    黃錦堂(1996),〈行政層級暨區域調整相關法制問題的探討〉,《國家政策雙週刊》,第149期,頁10–12。

    黃錦堂(1999),〈精省後北高直轄市之發展角色〉,《地方政府與政治:精省後之財政自主與地方分權》,台北:商鼎。

    黃錦堂(2001a),〈行政區劃與地方自治〉,《中央與地方關係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政大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黃錦堂(2001b),〈行政區劃法律草案與實質方案簡介〉,《法令月刊》,第52卷1期,頁5–16。

    黃德福(2000),〈地方制度法之修正應有配套措施〉,《國政專論》,內政(專)字第011號,【線上資料】,2005.1.30閱覽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IA/089/P/IA-P-089-011.HTM

    黃瓊瑩(2001),《高雄縣文化生活圈發展策略之研究》,台北: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元旭(2000),〈我國行政區劃展望〉,《研考雙月刊》,第24卷第2期,頁44–54。

    張正修(2003a),《地方制度法的理論與實用(一)地方自治法概念、國外法制及都市篇》,台北:學林文化。

    張正修(2003b),《地方制度法的理論與實用(二)本論》,台北:學林文化。

    張金鑑編(1973),《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行政學》,台北:商務。

    張燦鍙(1996),〈不要「半調子」的虛省改革〉,《獨立建國論壇》,【線上資料】,2004.12.20閱覽,http://www.wufi.org.tw/george/geochang.htm

    張瓊玲(2002),〈地方制度改革中直轄市縣市同級化與行政區劃問題研析〉,《國政分析》,內政(析)091-004號,【線上資料】2004.9.20閱覽,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IA/091/IA-B-091-004.htm

    游慶忠(2000),《日本廣域行政之研究─以市町村合併為中心》,台北:文化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趙永茂、劉淑惠(1995),〈直轄市自治法通過後對高雄市之影響〉,《亞太變遷中的高雄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趙永茂(1996),〈行政區劃對地方自治的影響〉,《國家政策雙週刊》,第149期,頁5–7。

    趙永茂(1997),《地方政府層級簡化及其組織型態之研究》,台北:內政部。

    趙永茂(1998),《台灣地方政治的變遷與特質》,台北:翰蘆。

    趙永茂(2003),〈推動行政區域重劃,促進區域均衡發展〉,《國家政策論壇》,夏季號,頁63–67。

    蔡吉源(1990),〈一省三市的可行性評估〉,《中國時報》,12月10日,第4版。

    蔡吉源(1997),〈廢省、省虛級化與鄉鎮自治〉,《中國地方自治》,第50卷第1期,頁4–8。

    董翔飛(1990),《地方自治與政府》,台北:五南。

    楊澤泉(1993),〈廢省是政府減肥與效率的最佳選擇〉,《台灣時報》,11月1日,第4版。

    詹中原(2002),〈全球化與公共行政改革:知識經濟觀點之檢視〉,《國政研究報告》,憲政(研)090-047號,【線上資料】2005.4.2閱覽,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CL/090/CL-R-090-047.htm。

    管 歐(1996),《地方自治》,台北:三民。

    劉文仕(1999),〈制度設計缺失,人生而平等,北市應濟弱扶傾〉,《聯合報》,4月17日,第15版。

    劉文仕(2003a),《地方制度改造的憲政基礎與問題》,台北:學林文化。

    劉文仕(2003b),〈我國憲政體制下的地方制度改造芻議〉,《月旦法學》,第93期,頁57–67。

    劉道義(1997),《為什麼要廢省―我國行政區的檢討與調整》,台北:揚智。

    劉道義(1999),《台灣新地理》,台北:前衛。

    盧義方(1999),〈城鄉資源不均,蕭萬長感同身受〉,《中國時報》,5月12日,第17版。

    劉淑惠(1990),〈一省多市制有助於地方自治之落實?〉,《國家政策雙週刊》,第7期,頁33–37。

    劉淑惠(1992),〈我國地方自治的現狀與檢討〉,《地方自治之研究》,台北:業強。

    鄭喜夫(1999),〈台灣行政區劃之沿革〉,《中國地方自治》,第52卷第8期,頁4–31。

    廖益興(1997),〈鄉鎮市自治選舉的存廢〉,《國家政策雙週刊》,第174期,頁
    15–16。

    鄭興弟、林昇德(2000),〈我國行政區劃—一個新規劃途徑之探討〉,《中山人文社會學科期刊》,第8卷第2期,頁1–34。

    廖麗玉(2001),《台灣地區的行政區劃與鄉鎮市自治》,台北:暨大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薄慶玖等(1992),〈大都會走向,擋不住的趨勢〉,《聯合晚報》,6月21日,第6版。

    薄慶玖(1997),〈論政府層級與行政區劃得調整〉,《中國地方自治》,第36卷第3期,頁4–10。

    薄慶玖(2000),《地方政府與自治》,台北:五南。

    謝金汀(1995),〈論行政區劃之調整〉,《地方自治論述專輯》,台北:內政部。

    謝豫珍(1999),〈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後對各級政府財政結構之影響暨審計機關因應措施〉。《審計季刊》,第20卷第1期,頁34–40。

    應宜珠(1992),《我國地方政府層級與行政區域劃分之研究》,台北:台灣師大政研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蘇永欽編(2002),《地方自治—落實人民主權的第一步》,台北:新台灣人文教基金會。

    蘇永耀(2003a),〈行政區劃,中央保有調控權〉,《自由時報》,7月15日,第4版。

    蘇永耀(2003b),〈縣市可合併,升格直轄市〉,《自由時報》,7月31日,第6版。

    蘇永耀(2003c),〈明年大選前,不會有縣市升格〉,《自由時報》,9月21日,第1版。

    蘇永耀(2004),〈公投縣市合併,藍軍自相矛盾〉,《自由時報》,3月4日,第2版。

    嚴勝雄(1988),〈從生活圈論行政區的調整〉,《台灣地區行政區域調整研討會》,台北:台灣省都市研究學會。

    貳、外文部份
    市町村合併問題研究會(2001),《全國市町村合併地圖》,東京:行政學會印刷所。

    村田敬次郎(1965),《新域行政論文―明日地方自治》,東京:第一法規出版株式會社。

    村上博編著(1999),《域連合一部事務組合-域行政市町村》,東京:自治体問題研究所。

    姜光洙(2003),〈日本地方制度域問題地方合行政体制―域問題既存接近法再討含意(上)〉,《行政管理研究》,第102期,25-40頁。

    無法下載圖示 電子全文延後公開
    2050/01/01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