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何季璇
Ho, Chi-Shiuan
論文名稱: 成年人對圖畫書插畫風格偏好趨勢-以獲選2007至2022《好書大家讀》兒童圖畫書為例
The trend of preferred illustration styles for adults using award-winning children's picture books in Taiwan from 2007 to 2021
指導教授: 周賢彬
Chou, Shyan-Bin
口試委員: 施令紅
Shih, Ling-Hung
王建堯
Wang, Chien-Yao
周賢彬
Chou, Shyan-Bin
口試日期: 2023/07/13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設計學系設計創作碩士在職專班
Department of Design_Continuing Education Master's Program of Creative Practice in Design
論文出版年: 2024
畢業學年度: 11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63
中文關鍵詞: 兒童圖畫書風格插畫繪本性別
英文關鍵詞: picture book, style, illustration, children's picture book, gender
研究方法: 調查研究問卷調查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400219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87下載:1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插畫在圖畫書裡不單只是將文字圖像化,亦扮演著傳遞資訊的重要角色。越來越多 教育工作者運用繪本作為教學媒介傳遞生態議題,兒童判斷力不夠尚未能分辨出合適的 圖畫書內容,在書本的選讀上大多是透過父母與教師引導。因此本研究以成年人作為研 究對象,希望能了解此族群對圖畫書插畫風格的偏好,增加生態圖畫書被選讀的機會。
    本研究透過文獻分析,彙整出五種圖畫書插畫風格組成焦點小組進行研究,並以問 卷調查法分析成年人對圖畫書插畫風格的偏好分佈與因素以及地區和性別是否存在差 異。研究結果顯示如下:
    1.成年人對於圖畫書插畫風格喜好之趨勢結果為:(1)最喜歡「溫馨西畫」的插畫 風格。(2)最不喜歡「客觀寫實」和「怪趣漫畫」的插畫風格。
    2.成年女性與成年男性對於圖畫書插畫風格偏好並無顯著的差異。
    3.居住六都成年人與非六都成年人對圖畫書插畫風格喜好有顯著的差異性。
    4.成年人對於圖畫書插畫風格偏好的因素結果為:(1)最喜歡的因素為「氣氛」,最不喜歡的因素為「色彩搭配」。(2)男性最喜歡的因素為「構圖」;女性最喜歡的因素為 「色彩搭配」。男性最不喜歡的因素則為「構圖」、「色彩搭配」;女性最不喜歡的因素則 為「色彩搭配」。(3)六都最喜歡的因素為「構圖」、「色彩搭配」;非六都最喜歡的因素 為「氣氛」。六都最不喜歡的因素為「色彩搭配」;非六都最不喜歡的因素為「色彩搭配」。
    從資料結果中可知成年人對於插畫風格的偏好為「溫馨西畫」,具有故事情感的可 愛角色與著色層次豐富的畫面最受成年人喜歡。最不喜歡的插畫風格為「客觀寫實」與 「怪趣漫畫」。除了要避免太過於寫實性的圖像描繪,還要注意角色造型不要因為想創 作出有趣幽默的怪趣風格,描繪出奇怪的造型反而會弄巧成拙產生出負面效果。構圖、 氣氛、色彩搭配為成年人對於圖畫書插畫風格偏好因素的前三項。

    Besides visualizing the texts, illustration in picture books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of conveying information. As selection of picture books is mostly through adults, such as parents or teachers instead of children themselves, this study aims to find the adults’ preferences on illustration, hoping by knowing the styles adults prefer, we can get to know how to increase the likelihood of picture book selected by adults, particularly for picture books with ecological content.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this study has categorized illustrations into 5 styles. Furthermore, the study has applied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analyze preference distribution and discussed if adults’ preferences would be influenced by gender, ages, residence and so on.
    The research shows the following:
    1. For preference type, the research shows the most favored illustration type is “heartwarming style” whereas the least favored type is “realistic sketching” and “quirky” style.
    2.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illustration preference between grown-up male and grown-up female.
    3. Residential differences have resulted in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grown-up’s preference on illustration style.
    Results of preference on citizens of major 6 cities and non-major cities are shown as below:
    (a) Both citizens of major cities and non-major cities are having same preference on illustration style. The most favored factor is “atmosphere” whereas the least favored factor is “color matching.”
    (b) When it comes to gender analysis, the results are identical for citizens from major cities and non-major cities. For men, the most favored factor is “composition” and least favored are “composition” and “color matching”. For women, however, the most favored and the least favored factor is both “color matching.”
    (c) For residential difference, the most favored factor for 6 major cities’ residences is “composition” and “color matching” whereas the least favored factor is “color matching”. For non-major cities’ residences, the most favored factor is “atmosphere” whereas the least favored factor is “color matching.”
    From above analysis we can conclude that in an attempt to attract more gowns-ups, illustrators need to avoid realistic illustrations in the picture book. In addition, regarding the characters setting, instead of creating quirky characters who may come with weird outlooks, illustrators are recommended to create more adorable characters so as to attract the grown-up. Lastly, illustrators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composition, atmosphere setting and color matching as those are key factors to illustration preference.

    摘要 I ABSTRACTII 謝誌IV 目錄V 表目錄 VII 圖目錄IX 第壹章 緒論1 1.1 研究背景1 1.2 研究動機2 1.3 研究目的與問題3 1.4 研究範圍與限制3 第貳章 文獻探討4 2.1 圖畫書的相關探討4 2.2 生態圖畫書的定義10 2.3 圖畫書的插畫風格13 2.4 審美與性別偏好24 2.5 文獻小結31 第參章 研究方法32 3.1 受測者32 3.2 問卷調查法33 3.3 名詞解說36 3.4 分析工具37 第肆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38 4.1 性別與插畫風格的偏好趨勢38 4.2 城鄉與插畫風格的偏好趨勢41 4.3 成年人插畫風格的偏好因素44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48 5.1 研究結果 48 5.2 成年人對於插畫風格喜好之趨勢48 5.3 圖畫書插畫設計應用與建議50 5.4 後續研究建議52 第陸章 成果展出53 參考文獻58

    英文文獻
    Arnheim, R. (1981). Russell: Picasso's Guernica: The Labyrinth of Narrative and Vision. 7 (2), 84-88. Retrieved from https://repository.upenn.edu/svc/vol7/iss2/6
    Atkins (1997). Art speak: A guide to contemporary ideas, movements, and buzzwords (2nd.ed.). New York: Abbeville Press, pp.180-181.
    Fuller, M. D. M. (1989). THE WORDLESS BOOK : ITS RELATIONSHIP TO

    Rule, A. & Atkinson, J. (1994). Choosing picture books about ecology. The Reading Teacher, 47(3), 586-591.

    中文文獻

    Anne Moir、David Jessel(2000)。腦內乾坤—男女有別,其來有自(洪蘭譯)。臺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Catharine Slade(1998)。插畫技法百科(李佳倩譯)。臺北市:笛藤。

    Dnise I. Matulka(2018)。圖畫書大解密(王志庚譯)。臺北市:天衛文化圖畫股份有 限公司。
    Haruyoshi Nagumo(2008)。繪本設計(巫玉羚譯)。新北市:楓書坊文化出版社。
    Richard E.Mayer(1997)。教育心理學:認知取向(Educational Psychology:A Cognitive Approach)(林清山譯)。臺北市:遠流。
    王孟惠(2005)。臺灣高中生圖畫書插畫風格偏好之趨勢(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臺北市。
    王偉婷(2015)。八煙生態繪本研究創作以里山精神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臺北市。
    王瑜琦、王瑜君(2011),生物多樣性變化和人類健康 I,科學 Online 高瞻自然科學教 學資源平臺(取自:https://highscope.ch.ntu.edu.tw/wordpress/?p=38589) 。
    王蕾雅(2003)。徐秀美插畫風格分析與其時代意義(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臺灣英文雜誌社(1994)。親子圖畫書手冊。臺北市:臺灣英文雜誌社。
    伊彬(2000)。臺灣兒童圖畫書插畫風格演變。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計畫編號 NSC:89-2411-H011-001,未出版。頁1-5。
    伊彬、林演慶(2008)。近一世紀審美實徵研究趨勢。設計學報,13卷(2期),臺北市。
    伊彬、林演慶、張婉琪(2006)。流行文化圖像與臺灣青少年的審美與偏好-互為因果的糾結。傳播研究集刊,45期,臺北市。
    何政廣編(1981)。美術大辭典。臺北市:藝術圖書。
    何家芳(2020)。運用圖畫書融入幼兒情緒教育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臺北市。
    吳亭萱(2001)。插畫在平面設計作品上表現方式之研究與應用(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臺北市。
    吳俐瑤(2011)。硬派插畫表現形式在傳統圖像之應用研究──以龍生九子圖案創作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臺北市。
    呂燕卿(1986)。皮亞傑的研究-對國小兒童美術教育的啟示,國教世紀,22(2),頁16-20。
    周政達(2008)。以繪本讀書會為主的親職教育方案對特殊學校學生家長成長經驗的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研究所,臺中市。
    林仁傑(1992)。評介帕森斯(Michael J.Parsons)的 <審美能力發展階段論>。美育月刊,2月,頁16-27。
    林玉山(1990)。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與兒童繪畫發展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臺北市。
    林孟潔(2020)。以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為基礎比較奧福與柯大宜音樂教學法(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音樂學系,新竹市。
    林季香(2007)。運用圖畫書教學在幼兒死亡概念發展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研究所,臺東市。
    林幸慧(2007)。運用體驗自然活動培養國小學童環境覺知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科學應用與推廣學系科學教育研究所,臺中市。
    林美琴(2016)。繪本有什麼了不起。臺北市:天衛文化。
    林真美(2010)。繪本之眼。臺北市: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林敏宜(2000)。圖畫書的欣賞與應用。臺北市:心理出版。
    林敏宜(2004)。繪本大表現-文學要素的了解與應用。臺北市:天衛文化。
    林朝鳳(1986)。Piaget的認知發展理論及其在幼兒教育上的意義。師大學報(現今:教育科學研究期刊),31,75-105。
    法務部(2021),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全國法規資料庫(取自: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D0050001)
    邱麗香(2004)。幾米繪本插畫之新探(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屏東市。
    洪于茜(2022)。臺灣2016至2019年進口兒童圖畫書插畫風格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臺北市。
    徐素霞(1994)。插畫是綜合所有藝術表現方式的藝術。臺北:天衛。
    徐素霞(1996)。插畫-獨立而完整的藝術。雄獅美術兒童插畫專輯,302期,雄獅美術,頁 11-17。
    徐素霞(2001)。臺灣兒童圖畫書導賞。臺北市: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郝廣才(2006)。好繪本如何好。臺北市:格林文化。
    張東美(2008)。愛情圖像應用於插畫之創作與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臺北市。
    張芬芬、張嘉育(2015)。十二年國教「議題融入課程」規劃芻議。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3),頁26-33。
    張家綺(2009)。生態繪本作繪者的重要生命經驗與環境信念(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張婉琪(2000)。洪義男、曹俊彥、趙國宗三位臺灣兒童圖畫書插畫家插畫風格之演變(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工程技術研究所設計學程,臺北市。
    張雅萍(2014)。美國當代藝術教育典範學者Michael J. Parsons的學術研究與治學精神之探究:The Academic Accomplishments and Scholarly Spirits of an Exemplary American Art Educator, Michael J. Parsons。國際藝術教育學刊,12:1,頁155-215
    教育部(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總綱,(取自http://www.naer.edu.tw/files/15-1000-7944,c639-1.php?Lang=zh-tw)
    莊素娥(1997)。清代畫史的作品風格研究。藝術學,18,頁43-74。
    陳汶沂(2008)。情緒主題教學研究--以圖畫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臺東市。
    陳怡君(2019)。幼兒文字學習之探究-圖解識字教學與圖畫書識字教學之成效(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研究所,嘉義市。
    陳美姿(2000)。以兒童繪本進行幼兒情感教育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花蓮縣。
    彭國棟總編輯(2004)。臺灣保育類野生動物圖鑑。南投縣: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曾建仁,翁嘉駿,羅尤娟,黃群策(2020)。趕在消失之前。臺灣林業雙月刊,46卷(第5期),頁3-8。
    游曉惠(2004)。繪本融入自然科生態保育教學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黃月霞(1993)。教導兒童社會技巧:溝通技巧訓練的理論與應用。臺北市:五南。
    黃永宏(2002)。信誼基金會出版之兒童圖畫書插畫風格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臺北市。
    黃永宏、伊 彬(2002)。風格研究過程中可能涉及之問題、方法及其意涵之探討。中華民國設計學會舉辦:中華民國設計學會 2002 年設計學術研究成果研討會論文集(p. 121-126)。臺北市: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設計學院。
    黃玉純(2004)。以圖畫書為本進行幼兒生命教育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臺南市。
    黃志成(2012)。不同性別青少年對卡通圖像之審美與偏好差異(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臺北市。
    黃俊明(2003)。美日動畫之視覺風格初探。國立臺中技術學院商業設計學報,七期,頁443-448。
    黃婉如(2008)。使用英文圖畫書在國小性別平等教育及閱讀教學之效益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英語學系,高雄市。
    黃淮鱗(2001)。兒童對圖畫書插畫風格喜好發展(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臺北市。
    楊雅蓉(2011)。以線條思考環境:試論劉克襄《不需要名字的水鳥》、《鯨魚不快樂時》生態繪本。東華中國文學研究,9期,頁93 – 114。
    詹楊彬(1997)。最新插畫表現技法-插畫繪製過程圖文解析。新北市:星狐。
    廖惠英(2006)。青少年對當代女性圖像插畫作品風格審美趣味之探討-以臺灣與日本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崑山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臺南市。
    趙雲(1997)。兒童繪畫與心智發展。臺北市:藝術家。
    劉孝韻(2016)。利用圖畫書實施小學德育課程之行動研究--以感恩教育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明道大學資訊傳播學系研究所,彰化縣。
    劉思量(1989)。藝術與創造─藝術創作與欣賞之理論與實際。臺北市:藝術家。
    劉美玲(2001)。以繪本為媒介進行環境議題教學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潘惠珠(2007)。科學圖畫書應用於幼稚園植物主題教學(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研究所,臺東市。
    蔡子瑜(2000)。故事討論對幼兒道德推理影響之研究─以「分享」的故 事主題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蔡佳育(2011)。探國小教師運用十三行博物館圖畫書融入教學參觀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臺北市。
    蔡宜倖(2003)。繪本式教學對國小學童科學學習動機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蔡春美(1988)。兒童智慧心理學-皮亞傑智慧發展學說。臺北市:文景書局。
    蔣夙珊(2019)。圖畫書教學對幼兒環境教育能力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屏東市。
    鄭明進(2002)。傑出圖畫書插畫家-歐美篇。臺北市:雄獅圖書。
    鄭淑方(2003)。幼稚園教師無字圖畫書教學運用之研究-以 David Wiesner 的《七 號夢工廠》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研究所,嘉義市。
    鄭麗文(1999)。幼兒文學。新北市:啟英文化。
    蕭麗鳳(2010)。幼兒品格教育融入繪本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研究所,高雄市。
    賴素秋(2002)。臺灣兒童圖圖畫書發展研究1945~2001(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臺東市。
    謝佳雯(2012)。運用圖畫書建置幼兒藝術統整課程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視覺與媒體藝術學研究所,嘉義縣。
    藝術家工具書編委會主編(1981)。美術大辭典。臺北市:藝術家。
    蘇振明(1998)。認識兒童讀物插畫及其教育性。美育月刊,91期,頁2。
    蘇振明(2001)。臺灣兒童畫導賞。臺北市: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蘇振明(2002)。圖畫書的定義與要素。徐素霞(編著):臺灣圖畫書導賞。臺北市: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