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佳融
Li, Chia-Jung
論文名稱: 日常生活中的公共圖書館─以東石鄉鄉鎮圖書館為例
The public library in everyday life: a case study of ‘Dongshih Township of Chiayi County’
指導教授: 賴鼎銘
Lai, Ting-Mi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圖書資訊學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tudies
論文出版年: 2006
畢業學年度: 9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83
中文關鍵詞: 日常生活地方芭蕾資訊行為公共圖書館
英文關鍵詞: everyday life, place ballet, information behavior, public library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21下載:3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了解社區居民日常生活的行動,及其與社區機構的關係,最重要的,公共圖書館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執此研究旨趣,本研究採取民族誌的研究取向,以嘉義縣東石鄉為研究場域,進行為期三個月的田野工作,透過參與觀察與訪談蒐集資料,並且將所蒐集到的資料經過分析之後,得出以下研究結果:
    一、村民在各種時空中的活動,形成日常生活的動線;
    二、這些動線與社區中的環境和機構是依據村民的需求而產生互動,村民在滿足他們需求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其特有的資訊行為;
    三、鄉鎮中的公共圖書館在村民日常生活中是一個被邊緣化的時空;
    四、掌握開啟公共圖書館時空鑰匙,且有求於公共圖書館的人,才會進入公共圖書館;
    五、沒有掌握開啟公共圖書館時空鑰匙,雖然可能有需求,但不易進入;
    六、村民日常生活的動線決定各種時空的關係,也劃定各種時空的界線,相對地各種時空也會影響村民日常生活的動線。
    最後根據研究結論,提出鄉鎮中的公共圖書館如何轉型的具體建議,以供公共圖書館主管機關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life path of the commune in their everyday life, and the relationship with the institutions in the community. The most important is to find out the role of the public library in their life path.
    According to the purpose, the study based upon the methodology of ethnography. ‘Dongshih Township of Chiayi County’ was selected as the field of this study, and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was conducted from July 2004 to October 2004.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and interview were undertaken for the data collection. The result revealed that:
    1.The path of everyday life is formed with the activities of the villagers in every time-space;
    2.In accordance with the villagers’ needs, these paths interact with the surroundings and the institutions in the community. The specific information behavior was gradually formed by the process of satisfying the villagers’ needs;
    3.A public library is an marginalization time-space;
    4.People who hold the key to the time-space of the public library, and who have to rely on the public library will enter the public library.
    5.People who don’t hold the key to the time-space of the public library tend not to enter the public library, though they have the demand to the public library;
    6.The life path of the villagers determines the relationship to every time-space, and draws the borderline of every time-space. On the contrary, the time-space also affects the villagers’ daily path.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the study, some concrete proposals were provided for the public library and future research.

    謝辭………………………………………………………………………i 中文摘要…………………………………………………………………ii 英文摘要……….………………………………………………………..iii 目次……………………………………………………………………...iv 圖目次…………………………………………………………………...vi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問題與限制 9 第三節 文獻回顧 10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設計 41 第貳章 日常生活中村民的地方芭蕾組曲 56 第一節 家:地方芭蕾的序曲 56 第二節 村民日常生活的工作芭蕾 65 第三節 村民日常生活的休閒芭蕾 82 第參章 教會:地方芭蕾的和絃 96 第肆章 日常生活中的公共圖書館:地方芭蕾的獨奏 106 第伍章 結論 131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31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46 第陸章 研究反思 148 第一節 理論與實作的對話:研究歷程的反思 148 第二節 生命與研究的對話:在交錯的時空中,尋找生命的意義 167 參考書目 175 附 錄 附錄一 訪談樣本描述……………………………………………………179 附錄二 第一階段訪談大…………………………………………………...181 附錄三 第二階段訪談大綱…………………………………………………..182 附錄四 資料轉譯原則 ……………………………………………………….183 圖 目 次 圖1-1台灣地區公共圖書館館數…………………………………………4 圖1-2台灣地區公共圖書館館藏冊數……………………………………4 圖1-3台灣地區公共圖書館借閱人數……………………………………5 圖1-4台灣地區公共圖書館閱覽人數……………………………………5 圖2-1Williamson的日常生活資訊使用的生態模式…………………22 圖2-2Pettigrew的資訊背景圖……………………………………………25 圖2-3本研究概念圖………………………………………………………35 圖3-1東石鄉行政區域分佈圖……………………………………………40

    一、中文部分
    Babbie, Earl(1998)。社會科學研究方法(李美華等譯)。台北市:時英。
    Berger, P.L. & Luckmann, T.(1991)。知識社會學:社會實體的建構(鄒理民譯)。台北市:巨流。(原作1966年出版)
    Geertz, Clifford(2002)。地方知識:詮釋人類學論文集(楊德睿譯)。台北市:麥田。
    Heller, A.(1990)。日常生活(衣俊卿譯)。重慶:重慶出版社。(原作1984年出版)
    Malinowski, B.(1991)。南海舡人(于嘉雲譯)。台北市:遠流。
    Schutz, Alfred(1992)。舒茲論文集I:社會現實的問題(盧嵐蘭譯)。台北市:桂冠。(原作1962年出版)
    公共圖書館服務綱領(毛慶禎譯)(2003)。台北市:中國圖書館學會。
    王慈美(1991)。公共圖書館對老年人的服務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慧恆(1999)。公共圖書館讀者對於社區資訊服務之需求研究--以台北市北投區為例。私立淡江大學教育資料科學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吳政叡(2003)社區居民圖書館需求調查:以板橋市文化局圖書館附近區域為例。書藝,39,1-11。
    呂姿玲(1990)。公共圖書館對視覺障礙者服務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岳麗蘭(1994)。台灣地區老年人資訊需求研究:以新竹市長青學苑為例。私立淡江大學教育資料科學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東石文史工作室(1996)。日出東石。嘉義縣東石鄉:東石鄉公所。
    東石鄉公所(年代不詳)。東石鄉導覽手冊。嘉義縣東石鄉:東石鄉公所。
    林文睿(1993)。四十年來的公共圖書館。中國圖書館學會會報,51,頁33-38。
    林孚嘉(2000)。日治時期的臺灣社會教育--以公共圖書館發展為中心的考察。台灣人文,4,頁141-156。
    林美玉(1994)。鄉鎮圖書館運用社區資源之研究:以苗栗縣三灣鄉立圖書館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婉琪(1999)。新竹市立文化中心圖書館使用者資訊需求研究。私立淡江大學教育資料科學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林淑婷(2000)。台灣地區鄉鎮圖書館發展概述。台北市立圖書館館訊,17(3),頁1-8。
    洪鎌德(1998)。知識社會學近期演展的動態。哲學與文化,25(10),頁890-902。
    徐佩君(2004)。澎湖地區民眾資訊需求與圖書資訊服務之分析與評估。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袁鴻祥(2002)。公共圖書館讀者使用之城鄉差異現象:以台北縣為例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高宣揚(1998)。當代社會理論(上冊)。台北市:五南。
    高雅慧(2004)。大學工友的資訊行為研究:世新大學工友資訊世界的故事。世新大學資訊傳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畢恆達(1996)。詮釋學與質性研究。在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第二章,頁27-45)。台北市:巨流。
    郭恩慈(1998)。空間、時間與節奏:列斐伏爾的空間理論初析。城市與設計學報,5-6,頁171-185。
    郭諭陵(2002)。舒茲的現象社會學及其教育蘊義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文增(1997)。老人使用鄉鎮圖書館的情形及態度調查研究:以台北縣林口鄉立圖書館為例。私立輔仁大學圖書資訊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市:五南。
    傅雅秀(1997)。資訊尋求的理論與實證研究。圖書與資訊學刊,20,頁13-27。
    彭慰(2004)。為公共圖書館開創美好的明天 — 公共圖書館強化計畫。檢索日期:民93年9月28日。網址:http://www.ncl.edu.tw/pub/c_news/97/08.html
    曾淑賢(1986)。公共圖書館讀者與非讀者特質之分析:台北市民生社區抽樣調查。國立台灣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楊晴雯(2001)。東石鄉的美麗與哀愁。台灣經濟研究月刊,24(9),頁41-52。
    楊瑪利(2001)。東石-種田,種到海裡去。天下雜誌,特刊32,頁359-361。
    葉乃靜(1993)。公共圖書館的現代社會功能之研究:以台北市立圖書館稻香分館為例。私立淡江大學教育資料科學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葉乃靜(2003)。資訊與老年人的生活世界:以「台北市兆如老人安養護中心」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葉乃靜(2005)。多元文化下的資訊行為研究。台北市:文華圖書館管理。
    葉乃靜,賴鼎銘(2004)。從圖書館事業的盲點綜論圖書館員的權威失落及自處之道。在王振鵠教授八秩榮慶論文集(頁131-143)。台北市:台灣學生書局。
    葉乃靜、林珊如(2002)。女性日常資訊行為之探索。載於資訊使用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88-201)。台北市:美國資訊科學技術學會台北分會。
    鄒川雄(2005)。生活世界與默會知識:詮釋學觀點的質性研究。在齊力、林本炫編,質性研究方法與資料分析(頁21-56)。嘉義縣:南華大學教社所。
    劉仲冬(1996)。民族誌研究法及實例。在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第九章,頁173-193)。台北市:巨流。
    蔡幸珮(2003)。公共圖書館讀者使用動機之性別差異分析:以臺北市立圖書館總館為例。私立輔仁大學圖書資訊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鄧景衡(1999)。空間韻律的追尋:地方芭蕾的變奏與生活、工藝的轉型。中國文化大學地理學系地理研究報告,12,頁65-105。
    賴鼎銘(2001)。圖書資訊學的內涵。在賴鼎銘、黃慕萱、吳美美、林珊如編著,圖書資訊學概論(第一章,頁1-37)。台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賴鼎銘(2004)。資訊科學的思考。台北市:文華圖書館管理。

    二、西文部分
    Chatman, Elfreda A. (1985a). Information, Mass Media Use and the Working Poor.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 7 (2), 97-113.
    Chatman, Elfreda A. (1985b). Low Income and leisure: Implications for Public Library Use. Public Libraries, 24 (1), 34-36.
    Chatman, Elfreda A. (1987a). The Information World of Low-Skilled Workers.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 9(4), 265-283.
    Chatman, Elfreda A. (1987b). Opinion Leadership, Poverty and Information Sharing. RQ, 26(3),341-353.
    Chatman, Elfreda A.(1990).Alienation Theory: Application of a Conceptual Framework to a Study of Information Among Janitors. RQ, 29(3), 355-368.
    Chatman, Elfreda A. (1991). Life in a Small World: Applicability of Gratification Theory to Information-Seeking Behavior.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42(6), 438-449.
    Chatman, Elfreda A. (1992). The Information World of Retired Women. Westport, Conn.: Greenwood Press.
    Chatman, Elfreda A. (1995). Knowledge Gap, Information-Seeking and the Poor. Reference Librarian, 49/50, 135-145.
    Chatman, Elfreda A. (1996). The Improvised Life-World of Outsider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47(3), 193-206.
    Chatman, Elfreda A. (1998). Small World Lives: Implications for the Public Library. Library Trends, 46 (4), 732-751.
    Chatman, Elfreda A. (1999). A theory of Life in theRround.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50(3), 207-217.
    Chatman, Elfreda A. (2000). Framing Social Life in Theory and Research. New Review of Information Behaviour Research, 1, 3-17.
    Jefferson, G. (1978) “Explanation of Transcript Notation”, in Studies in the Organization of Conversational Interaction (ed. Schenkein, J.), 11-16,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Machlup, Fritz(1962). The 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Knowledge in theUunited States. Princeton,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ettigrew, Karen E.(1999). Waiting for Chiropody: Contextual Results from an Ethnographic Study of the Information Behaviour Among Attendees at Community Clinic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Managemen, 35, 801-817.
    Pettigrew, Karen E.(2001). Conceptual Frameworks in Information Behavior. AnnualRreview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35, 43-78.
    Savolainen(1995).Everyday Life Information Seeking: Approaching Information Seeking in the Context of Way of Life.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17(3), 259-294.
    Schutz, Alfred (1962). Collected Papers I: The Problem of Social Reality(Natanson ,Maurice Ed.). The Hague: Martinus Nijhoff .
    Seamon, David(1979).A geography of theLlifeworld: Movement, Rest and Encounter. London : Croom Helm.
    Wiegand, Wayne A.(1999).Tunnel Vision and Blind Spots: What the Past Tells Us about the Present; Reflections on the Twentieth-Century History of American Librarianship. Library Quarterly, 69, 1-32.
    Williamson, Kirsty (1998). Discovered by Chance: The Role of Incidental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in an Ecological Model of Information Use.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 20(1), 23-40.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