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劉維真 |
---|---|
論文名稱: |
臺灣公有土地行政管理之研究 |
指導教授: | 紀俊臣 |
學位類別: |
博士 Doctor |
系所名稱: |
政治學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
論文出版年: | 2008 |
畢業學年度: | 96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51 |
中文關鍵詞: | 公有土地 、行政管理 、永續發展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10 下載:21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台灣地區有限的土地資源,已成為政府目前實施各項經建計畫時,最難克服的問題之一。因此,如何發揮最佳的土地使用效率,實為當前土地政策的重點。公有土地之權屬,依土地法第四條規定,分為國有、直轄市有、縣(市)有、鄉(鎮、市)有四級,在管理層級上應是互相獨立,又可透過撥用手續相互流用,行政管理方式複雜,管理政策之擬定須有分級分權之考量。政府機關及社會大眾均對公有土地具有公共性及社會性的價值賦予高度期待,因而反映在公有土地之政策制定及管理方式上,例如:公地公用,只租不售原則、公地資源永續利用等觀念,而公有土地之行政管理層面,並不只限於土地產籍資料之清理與整理,舉凡使用、收益、處分、各級政府間的土地撥用等,均應列入研究範疇。透過深入分析現階段公有土地之行政管理問題,並予以歸納分類,將可了解問題之核心進而建立課題,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案。本研究乃在全面性的探討公地管理組織與制度環境之應對關係,並應用於公地管理組織體制之設計與行政管理模式之建立,強化中央與地方政府之分級、分權、分責的行政體制,且可具體推展於各級公有土地之行政管理,有效整合土地政策與公共管理的目標與手段,體現公有土地行政管理之最佳效益。
參考書目
中文部分:
尤克強(2002),《知識管理與創新》,台北:天下文化。
王彩葉、周郁慧等(2007),<國有土地的經營管理>,《政府審計季刊》,第27卷第2期,頁3-9。
方凱玲(2000),《從台灣鄉村產業的轉型探討農地的永續利用—以桃園縣為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朱金池(1998),《我國警察組織設計之研究—制度的觀點》,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朱鎮明(2001),《新公共管理之政治哲學之研究—台灣經驗檢証》,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李承嘉(1998),《台灣戰後(1949-1997)土地政策分析》,台北:中國地政研究所。
李瑞倉(2001),<國有土地經營管理之現況與展望>,《人與地》,第211期,頁41-48。
李德彼特著,(Charles Leadbeater)李振昌譯(2001)《知識經濟大趨勢》(Living on Thin Air),台北:時報文化。
李誠主編(2001),《知識經濟的迷思與省思》,台北:天下文化。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0),《國有非公用土地處分及收益作業流程專案調查報告》。
李鴻毅(2001),《土地法論》,台北:自行出版。
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願景與策略綱領審定小組(2004),《台灣21世紀議程國家永續發展院景策略綱領》。
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2006),《95年國家永續發展年報》。
江金郎(2004),《公有土地管理之研究-以國有土地被占用問題處理為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江岷欽、林鍾沂(2000),《公共組織理論》,台北:空大。
江岷欽、孫本初、Golembiewski等主編(1999),《公共管理論文精選(I)》,台北:元照。
江岷欽、劉坤億(1999),《企業型政府》,台北:智勝文化。
黃錦堂(2000),《地方制度法基本問題之研究》,台北:翰蘆。
萊斯特•梭羅著,(Lester C.Thurow)齊思賢譯(2000)《知識經濟時代》(Building Wealth),台北:時報文化。
彼得•杜拉克等著,(Peter F.Drucker)張玉文譯(2000)《知識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台北:天下文化。
彼得•聖吉著,(Peter M.Senge)郭進隆譯(1994)《第五項修練—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The Fifth Discipline—The Art and Practice of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台北:天下文化。
彼得斯著,(Guy B.Peters)許道然、劉坤億、熊忠勇、黃建銘譯(2000)《政府未來的治理模式》(The Future of Governing:Four Emerging Models),台北:智勝文化。
吳瓊恩(2006),《行政學》,台北:三民書局。
吳瓊恩、李允傑、陳銘薰等(2001),《公共管理》,台北:智勝文化。
何銘欽(2000),《由占用處理與防制論國有土地管理政策》,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本炫等著(1993),《國有土地問題之政治經濟分析》,台北:張榮發基金會國家政策研究中心。
林美良(2001),《知識管理在公部門應用之研究—以電子化政府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富榮(2003),《公有土地最佳組合開發模式之研究》,淡江大學商學院暨管理學院高階主管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森田(1991),《公有土地以長期租賃方式處理之可行性研究》(委託研究報告),台北:行政院經建會。
林鍾沂(2001),《行政學》,台北:三民書局。
林鼎鈞(2004),<公有土地利用與管理問題分析>,《土地問題研究季刊》,第5卷第2期,頁56-69。
林懋傑(2004),《國有土地提供開發利用模式之研究-以頂埔高科技產業園區為例》,國立中山大學管理學院高階經營碩士學程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金家禾(2002),《加強國有公用不動產之有效管理》(委託研究報告),台北:財政部財政改革委員會。
周淑仁(2003),《公私合營公有土地開發方式之研究》,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洪芳傑(1998),《以永續發展的觀點探討農地釋出政策》(委託研究報告),台北:內政部建研所。
洪郁惠(1998),《公私合營土地開發方式之研究—以交易成本理論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許立一(2001),《公共行政的黑堡觀點及其認識論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許宗力(2000),<國家機關的法人化--行政組織再造的另一選擇途徑>,《月旦法學雜誌》,第57期,頁26-39。
許南雄(1995),《行政學概論》,台北:商鼎文化。
姜占魁(1996),《行政學》,台北:五南。
張世賢、陳恆均(1997),《公共政策—政府與市場的觀點》,台北:商鼎文化。
張潤書(2000),《行政學》,台北:三民書局。
張潤書教授榮退紀念論文集編輯委員會主編(2001),《新世紀的行政理論與實務—張潤書教授榮退紀念論文集》,台北:三民書局。
凌艷玫(2001),《從行政革新觀點探討河川新生地管理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溫豐文(2006),《土地法》,台北:自版。
彭文賢(2001),《組織原理》,台北:三民書局。
野中郁次郎、竹內弘高合著(Ikujiro Nonaka & Hirotaka Takeuchi),楊子江、王美音等譯(1997)《創新求勝—智價企業論》(The nowledge —Creating Company),台北:遠流。
歐文著,(Owen E.Hughes)林鍾沂、林文斌等譯(1999)《公共管理新論》(Public Management and Adminstration),台北:韋伯。
賴森本、許哲源等(2005),<行政法人監督機制之研究>,《月旦法學雜誌》,第116期,頁77-94。
廖蘇隆(2004),《國有非公用土地推動委託經營之問題與對策研究》,逢甲大學土地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盧誌銘、黃啟峰(2004),《全球永續發展的緣起與發展》,工業技術研究院能源與資源研究所論文,未出版。
傅肅良(1994),《行政管理學》,台北:三民書局。
董俊祥、李權輿、徐祖望(1994),《土地管理的理論與實踐》,台北:中國經濟出版社。
蔡昆達(2005),《全國國土計畫永續發展指標系統建構之研究》,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歐崇亞(1997),《新制度主義與公共組織分析》,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蘇玉守(1999),《公司型態國營事業土地開發與經營之探討》,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鄭明安(1996),《國有土地使用權制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戴文坡、普賽克等著,(Thomas H.Davenport & Laurence Prusak)胡瑋珊譯(2001)《知識管理—企業組織如何有效運用知識》(Working Knowledge:how organizations manage what they know),台北:中國生產力中心。
謝明傑(2003),《以知識管理觀點探討國有土地管理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地政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謝俊義(1999),《新制度經濟學對當代行政改革之啟示》,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謝靜琪(1997),《公有土地開發利用評估指標之建立》(大專學生參與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台北:行政院國科會。
勤業管理顧問公司著,(Arthur Andersen)劉京偉譯(2001)《知識管理的第一本書》,台北:商周。
蕭全政(1994),《政治與經濟的整合》,台北:桂冠。
蕭新煌(1999),<永續發展概念對海島台灣的啟示>,《社會文化學報》,第8期,頁34-45。
蕭鈺(2003),《「公共性」概念意涵之探索性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邊泰明(1995),<公有土地被占用問題之研究--從土地最可能使用與管理組織功能觀點分析>,《土地經濟年刊》,第6期,頁215-232。
龔平邦(1993),《管理學》,台北:三民書局。
英文部分
Anand, V. , Manz, C.C.&Glick, W.H.(1998),“An Organizational Memory Approach to Information Management”,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Vol.23:796-809.
Audrey,S.B.&Robert,D.S.(2001),“Managing Organization Knowledge as a Strategic Asset”,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wnt,Vol.5,No.1:9-18
Brown,M.M.&Brudeny,J.L.(2003),“Learning Organizations in the Public Sector?A Study of Police Agencies Employing Information and Technology to Advance Knowledge”,Public Adminstration Review,Vol.63,NO.1:30-42.
Dimaggio,P.J.(1991),“Constrcuting an Organization Field as a Professional Project:U.S.Art Museums,1920-1940”,in Powell,W.W.&Dimaggio,P.J.(Eds.)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in Organzational Analysis,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267-292.
Jepperson, R.C.(1991),“Institutions, Institutional Effects and New Institutionalism in Organzational Analysis.”, in Powell,W.W.& Dimaggio,P.J.(1991), 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in Organizational Analysis, 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108-142.
Drucker,P.F(1988),“The Coming of the New Organization”,Harvard Business Review on Knowledge Management, Vol.9:256-263.
Fuchsberg, G.(1993)“Small Firms Struggle with Latest Management Trends”,Wall Street Journal,August 26:B2.
Hammer, M.&Champy, j.(1993),Re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A Manifesto for Bussiness Revolution,New York,Haper Business.
Hammer、Machael and Steven Stanton(1995),The Reengineering Revolution,New York,N.Y.:Hapers Collins.
Hood,Christopher(1991),“A Public Management for All Seasons” Public Administration:11-14.
Hurni Hans(1997),“Concepts of sustaninable land management.” ITC Journaliss:3-4.
Miler,E.M.(2000),Managing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in the Public Sector,London:Routledge.
Morgan,Gareth(1988),“Riding the Waves of Changes” ,San Francisco,CA:Jossey–Bass,Inc.
North, D.C.(1990),Institutions,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cott, R.W.(1995),Institutions and Organizations,Thousand Oaks,CA:Sage.
Selznick, P.(1996),“institutionalism ‘Old’and ‘New’”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Vol.41:270-277.
Shockley,W.F.(2000),“Planning for Knowledge Management” ,Quality Progress Vol.33,No.3:57-62
Stewart, T.A.(1993),“Reengineering:The Hot New Managing Tool” Fortune,August 23:40-48.
William,R.K.(2000)“Playing an Integral Role in Knowledge Management”,Information Systems Management,Vol.17,No.4: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