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卓筱薇 |
---|---|
論文名稱: |
戴望舒詩歌語言風格研究 |
指導教授: | 吳瑾瑋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論文出版年: | 2015 |
畢業學年度: | 103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50 |
中文關鍵詞: | 戴望舒 、詞彙 、句法 、音韻 |
DOI URL: |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5439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360 下載:109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以戴望舒的詩作為中心,分別從生平詩論、音韻、詞彙及句法等面向探討詩人語言風格之形成。
首先是戴望舒生平傳略及其詩論探討,以詩人的生平經歷為經,以作品所呈現的理念、內容、情感為緯,並與〈望舒詩論〉、〈詩論零札〉互相參照,看看詩作與理論呼應的情形,探討他的詩觀對其語言風格產生了哪些具體影響,並將戴望舒詩作分為三期五段說明。接著,從音韻分析看戴望舒作品風格。從語言學角度來解剖戴望舒的詩篇,以新興的方法重新詮釋。首先分析詩歌音韻,透過歷時性的觀察,統計戴望舒的用韻傾向及轉移痕跡,並分析不同時期詩作聲情的表現。其次歸納詩歌押韻類型,據以探討戴望舒在聲韻上出走及回歸的軌跡,並肯定其詩歌在音樂性上的用心。再來,從詞彙使用來看戴望舒詩歌的風格,其一為單音詞的使用,探討詩人在謀篇布局上的用意:錯落變化、形式整齊、押韻需求,及領字格句式;其二是戴望舒所使用的古詞彙,又分為古有今少、古今有別的古詞彙,以及四字成語、聯緜詞,分析其使用情形,及其所包含的古典文學意蘊。最後,從句法角度觀察戴望舒詩作中歐化及古典的不同傾向。在歐化方面,從「著」、「者」的使用,以及主語、繫詞的增加來觀察,除了基於語意的考量,更分析它們在詩歌中所起的節奏韻律與積極修辭的作用。古典傾向以對偶句法為主,它為詩歌帶來了凝煉精約,在整齊的偶句中,尚且能留心穿插畸零字、分節跨行,靈活調整句式。
整體而言,戴望舒的詩歌自然的擁有內在的情緒節奏及外顯的音律節奏,音樂性的流淌是其特色。在中西詩學交匯中,戴望舒以其古典又富歐風的姿態,形成他的獨特風格。
壹、專書
一、戴望舒相關著作
▪ 王文彬、金石:《戴望舒全集》,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9年。
▪ 王文彬:《中西詩學交會中的戴望舒》,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
▪ 北塔:《雨巷詩人——戴望舒傳》,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
▪ 施蜇存、應國靖:《戴望舒》,北京: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3年。
▪ 孫玉石:《戴望舒名作欣賞》,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1993年。
▪ 梁仁:《戴望舒詩全編》,浙江:浙江文藝出版社,1989年。
▪ 瘂弦:《戴望舒卷》,台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77年。
▪ 劉保昌:《戴望舒傳》,武漢:崇文書局,2007年。
二、古籍文獻
▪ 【明】王驥德著,陳多、葉長海注釋:《王驥德曲律》(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
▪ 【清】沈德潛撰,王宏林箋注:《說詩晬語箋注》,北京: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1年。
三、近人論著
▪ 王力:《中國現代語法》,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47年。
▪ 王希杰:《漢語修辭學》,北京: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年。
▪ 王松木:《傳統訓詁學的現代轉化——從認知觀點看漢語詞義演化的機制》,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2004年。
▪ 王煥運:《漢語風格學簡論》,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3年。
▪ 向新陽:《文學語言引論》,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1992年。
▪ 成偉鈞主編:《修辭通鑑》,台北:建宏出版社,1998年。
▪ 朱光燦:《中國現代詩歌史》,濟南市:山東大學出版社,1997年。
▪ 朱自清:《中國新文藝大系詩歌一集.導言》,台北:大漢出版社,1977年。
▪ 朱自清:《朱自清古典文學論集》,台北:源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2年。
▪ 朱承平:《詩詞格律教程》,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1999年。
▪ 朱恒:《現代漢語與現代漢詩關係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
▪ 李幼蒸:《理論符號學導論》,北京:中國社學出版社,1993年。
▪ 杜宣:《飛絮,浪花,歲月》,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4年。
▪ 周振甫:《詩詞例話》,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7年。
▪ 周祖謨:《漢語詞彙講話》,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年。
▪ 周薦:《現代漢語詞典》,北京: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年。
▪ 林庚:《唐詩綜論》,北京: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7年。
▪ 林香薇:《台語詩的漢字與詞彙:從向陽到路寒袖》,台北:里仁書局,2009年,頁213。
▪ 武占坤編:《常用修辭格通論》,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0年。
▪ 竺家寧:《語言風格語文學韻律》,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公司,2001年。
▪ 紀弦:《新詩論集》,高雄:大業書店,1956年。
▪ 胡百華:《華語的句法》,台北:阿爾泰出版社,1984年。
▪ 胡適:《嘗試集》,台北:遠流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86年。
▪ 徐遲:《我的文學生涯》,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6年。
▪ 高名凱:《語言論.言語風格與言語方言》,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1963年。
▪ 高名凱:《語言學論叢》第4輯,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60年。
▪ 高更生、譚德姿、王立廷主編:《現代漢語知識大詞典》,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1992年。
▪ 張啟程、徐達譯注:《漢賦今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0年。
▪ 張德明:《語言風格學》,高雄:麗文文化出版社,1994年。
▪ 張德興:《二十世紀西方美學經典文本.第一卷》,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年。
▪ 符定一編:《聯緜字典》,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61年。
▪ 郭沫若:《文藝論集》,北京: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年。
▪ 陳本益:《漢語詩歌的節奏》,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
▪ 陳成寅主編:《美學範疇概論》,浙江:美術學院,1991年。
▪ 陳芳明:《典範的追求》,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2008年。
▪ 陳啟佑:《新詩形式設計的美學》,台中:台灣詩學季刊雜誌社,1993年。
▪ 陳望道:《修辭學發凡》,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
▪ 渡也:〈五十年代現代派中的古典〉,封德屏主編:《臺灣現代詩史論》,臺北:文訊雜誌社,1996年。
▪ 湯廷池:《國語變形語法研究》,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77年。
▪ 湯廷池:《語言學與語文教學》,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1年。
▪ 黃慶萱《修辭學》,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75年。
▪ 黃麗貞:《實用修辭學》,台北:國家出版社,2004年。
▪ 楊如雪:《文法ABC:給你一把解開國文文法教學的鑰匙》,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2年。
▪ 葉維廉:《中國詩學》,北京: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年。
▪ 葛本儀:《漢語詞彙研究》,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6年。
▪ 董志翹、楊琳主編:《古代漢語》,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2年。
▪ 董志翹、楊琳主編:《古代漢語》,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2年。
▪ 董季棠:《修辭析論》,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年。
▪ 聞一多:《聞一多全集》,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
▪ 劉叔新:《漢語描寫詞彙學》,北京: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
▪ 劉萬國、侯文富主編:《中華成語辭海》,台北:建宏出版社,1999年。
▪ 黎運漢:《漢語風格探索,北京:北京商務印書館,1990年。
▪ 龍泉明:《中國新詩流變論》,北京: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年。
▪ 謝雲飛:《文學與音律》,台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1978年。
▪ 羅振亞:《中國現代主義詩歌流派史》,哈爾濱:北方文藝出版社,1993年。
貳、期刊論文
▪ 凡尼〈戴望舒詩作試論〉,《文學評論》第4期,1980年
▪ 干天全:〈戴望舒現代詩觀的局限與誤區——對「詩論零札」的批評〉,《當代文壇》2006年第6期。
▪ 方明星:〈新時期戴望舒研究述評〉,《文教資料》2003年第2期。
▪ 王江輝:〈戴望舒的詩歌藝術〉,《語文教學與研究》2006卷1期,2006年1月1日。
▪ 王書婷:〈在節奏與意象之間起舞——戴望舒詩風轉變的藝術辨析〉,《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6卷4期,2006年7月。
▪ 王雅平:〈論戴望舒詩歌現代性品格的建構與缺失〉,《雲夢學刊》第27卷第5期,2006年9月。
▪ 玄春妍:〈論戴望舒前期文學歷程及其詩風演變〉,《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年第4期。
▪ 石中晨:〈戴望舒詩歌創作轉向論〉,《學術探索》2007卷2期,2007年4月15日。
▪ 朱源:〈「詩情」論與「純詩」論之比較——戴望舒與法國象徵主義詩論研究〉,《遼寧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0卷第2期,2007年3月。
▪ 李青:〈論戴望舒前後期詩作詩風之變異〉,《現代語文》第2007卷第4期,2007年2月。
▪ 周世箴:〈聲韻與詩歌:聲韻類聚的聲情作用〉,《聲韻論叢》第8期,1998年5月1日。
▪ 孫作雲:〈論「現代派」詩〉,《清華週刊》第43卷第1期,1935年5月15號。
▪ 徐秀菁:〈蘇東坡〈水調歌頭〉古今聲情結構探討〉,《中極學刊》第1輯,2001年12月。
▪ 翁文嫻:〈「變形詩學」在漢語現代化過程中的檢証〉《國文學報》第49期,2011年6月。
▪ 張林杰:〈戴望舒研究綜述〉,《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95年第4期。
▪ 陳克炯:〈左傳詞彙簡論〉,《華中師院學報》第1期,1982年。
▪ 開健:〈淺析戴望舒詩歌的藝術特色〉,《現代語文》,2009卷7期,2009年3月。
▪ 須文蔚:〈詩與歌不斷拌嘴——論現代詩中的音樂性〉,《文訊》第224期,2004年6月。
▪ 廖四平:〈詩.詩情.詩形——戴望舒的詩論〉,《詩探索》2004年春夏卷。
▪ 錢谷融:〈談戴望舒——《戴詩解讀》序〉,《文藝理論研究》,1995年第3期。
▪ 闕國虯:〈試論戴望舒詩歌的外來影響與獨創性〉,《文學評論》1983年第4期。
▪ 闕國虯:〈試論戴望舒詩歌的外來影響與獨創性〉,《文學評論》1983年第4期。
▪ 蘇珊娜.貝爾納:〈生活的夢〉,《讀書》1982年第2期。
▪ 龔利:〈寂寞夜行人——淺析戴望舒詩歌中的寂寞者形象〉,《現代語文》2010卷7期,2010年3月5日。
參、碩博士論文
▪ 王永絮《現代詩人中的仙、聖、鬼——論徐志摩、聞一多、戴望舒詩及其詩論》,中山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2009年。
▪ 王靜華:《戴望舒與中國新詩的現代主義踐行》,遼寧大學碩士論文,2013年。
▪ 馬麗娟:《文化心態視域下的戴望舒詩歌創作》,寧波大學碩士論文,2009年。
▪ 陳小詩:《雨巷外的烽火——戴望舒愛情詩與抗戰詩的研究》,淡江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2009年。
▪ 陳秀貞:《余光中詩的語言風格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3年。
▪ 劉惠娟《論陳義芝現代詩的古典風格》,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碩士論文,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