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林純鈴 LIn, Chun-Ling |
---|---|
論文名稱: |
新舊實習制度對中學體育實習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 A Study For the Effects of New and Old Internship Systems—How They Affect the Professional Growth of Middle and High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Interns. |
指導教授: |
程瑞福
Chen, Jui-Fu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體育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07 |
畢業學年度: | 96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95 |
中文關鍵詞: | 實習制度 、體育實習教師 、專業成長 |
英文關鍵詞: | Internship systems, physical education interns, Professional Growth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98 下載:44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新舊實習制度對中學體育實習教師專業成長之現況及差異,並瞭解不同背景之中學體育實習教師,經實習後其專業成長的差異情形。研究方法採問卷調查及質性訪談,以95學年度於各中學進行實習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及國立體育學院畢業生為對象;並選定曾擔任舊制及新制之中學體育輔導教師進行訪談,獲致以下結論:
一、舊制與新制中學體育實習教師專業成長現況,經實習後皆傾向「有進步」。
二、新舊制中學體育實習教師專業成長現況中,以「與家長溝通情形」最差。
三、體育實習教師參與實習時間長、學習心態積極,其專業成長情況較佳。
四、舊制中學體育實習教師經實習後,在教育專業知能之「輔導與教學」及「專業精神與態度」的成長,優於新制中學體育實習教師。
五、舊制中學體育實習教師經實習後,在體育專業知能之「體育教學能力及運動技能」、「體育行政管理」、「運動指導與裁判」的成長,優於新制中學體育實習教師。
六、中學體育實習教師因不同性別、年齡、實習學校區域、實習學校學制、擔任校隊教練與否、擔任社團指導教師與否,經實習後之專業成長有差異。
The major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1) discus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iddle and high school PE interns’ professional growth. (2) understand different aspects of professional growth caused by new and old internship systems. (3) realize the diverse professional growth resulted from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terns themselves.
The study is conducted in the way of questionnaires and qualitative interviews. First, the subjects are middle and high school PE interns during 2006~2007, and all of them graduated from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or National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Sport. Second, the researcher interviews middle and high school PE teachers who have been advisors in both new and old internship systems.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ed:
(1)After internship, middle and high school PE interns in both new and old internship systems make progress in their professional abilities..
(2)After internship, middle and high school PE interns in both new and old internship systems make least progress in “communication with parents.”
(3)PE interns with active learning attitude and those engaging in internship for longer time make better professional growth than those who are not.
(4)After internship, middle and high school PE interns in the old internship system make better progress than those in the new system in “professional knowledge of education”, “guidance and instruction”, and “professional spirit and attitude.”
(5)After internship, middle and high school PE interns in the old internship system make better progress than those in the new system in “professional knowledge in physic”, “ the instructional abilities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 skill”, “the administ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 guidance and judges”.
(6)Due to the differences of gender and age of the interns, the location of intern schools, the types of intern schools, there is great divergence of professional growth between these middle and high school PE interns. Also, whether the interns take the responsibility of being a coach of the school team or the advisor of the school sports club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of their professional growth.
ㄧ、中文部份
中國教育學會(1982)。教育組織與專業精神。台北:華欣。
王立行、吳家瑩、紀惠英、陳添球、謝文豪、蘇國榮、饒見維(1992)。師範學院教育實習的理論模式。載於教育部(主編)。八十年學年度師範學院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頁221-254)。臺北市:教育部。
王立行、饒見維(1992)。教育專業化與教育實習的實施。教育專業。台北市:師大書苑。
王欣茹(2002)。花蓮縣國民中學體育教師專業發展需求之研究。台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秋絨(1991)。批判教育論在我國教育實習制度規劃上的意義。台北:師大書苑。
王家通(1999)。比較研究與教育政策-實習教師制度及中小學教評會評析。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教育學刊,15,65-89。
王素芸、賴光真(2004)。教育實習的概念分析—論我國教育實習制度及其改革。國立編譯館館刊,32(1),48-59。
王登方 (2001)。國中體育教師專業成長需求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王誼邦 (1997)。國民中學體育教師專業發展之研究--以臺北市、縣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台灣省教育廳(1994)。中小學體育教師手冊。台北:師大體研中心。
台灣省教育廳(主編)(1983)。台灣省政府教育廳推展師範專科學校能力本位教育實驗報告。南投縣:作者。
白穗儀(1999)。國民中學組織學習與教師專業成長相關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江文雄、徐昊杲(1994)。我國師範大學教育實習制度之研究。教育研究資訊,2(4),16-36。
何福田、羅瑞玉(1992)。教育改革與教師專業化。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教育專業。台北:師大書苑。
但昭偉(譯)(1995)。師範教育與實踐理性。載於教育部(主編)。師範教育回顧展望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記錄(頁41-53)。台北市:教育部。
余曉清、連文惠、蘇蘭雅 (2000)。中等學校實習教師知反省式科學教學行動研究。科學教育學刊,8(3),273-286。
吳和堂(2000)。國民中學實習教師教學反省與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吳明隆(2000)。SPSS統計應用實務。台北,松崗。
吳武典(2006)。中華民國師資培育白皮書(草案)。2006年11月2日,取自:http://www. womenweb. Org . tw/ Uploads/ %7B2F6F00CC-2199- 4364-9713-74FC330786A6%7D_%E4%B8%AD%E6%B0%91%E5%9C%8B%E5%B8%AB%E8%B3%87%E5%9F%B9%E8%82%B2%E6%B3%95%E7%99%BD%E7%9A%AE%E6%9B%B8.doc
吳清山 (2003)。教育法規理論與實務。台北:心理。
呂錘卿(2000)。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的指標及其規劃模式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李俊湖(1992)。國小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校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春芳(1992)。國立師範大學結業生實習輔導實施情形調查研究。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
杜源芳(1989)。教育實習的基本認識。教育實習手冊。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實習指導委員會。
沈翠蓮(1994)。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教學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周玉秀(1999)。教育實習中的專業成長-德國師資培育的傳承與變革。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12,147-170。
林加淇(2005)。初任體育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以台中縣國民中學為例=。國立台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林琦鴻(2006)。高雄市國民中學體育教師學習動機與專業成長需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碧珍(1998)。「國小數學科教材教法」課程的實踐與反省-從國小師資班兩位職前教師的數學日誌談起。第十四屆科學教育學數研討會會議手冊及短篇論文彙編(頁332-340)。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
林碧珍(2001)。發展國小教師之學生數學認知知識-理論結合實務研究取向的教師專業發展。台北︰師大書苑。
林聯喜(2000)。國民中學體育教師在職進修之需求評估。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邱皓政(2004)。社會與行為科學的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台北:五南書局。
侯銀華(2004)。高雄縣中等學校體育教師專業能力現況及進修阻礙因素之研究。輔仁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施育芳(1999)。醫學教育與國小師資培育實習制度之比較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洪玉燕(2002)。我國國民小學現行實習教師制度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洪秋瑋(2003)。國小實習教師專業發展需求與實習輔導制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孫志麟(1999)。教師自我效能:有效教學的關鍵。教育研究資訊,7(6), 170-187。
孫國華(1997)。國民中小學教師生涯發展與專業成長之研究:以一所國小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徐昌義(2002)。我國小學教師在職階段專業檢覈制度之研究。國立濟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市。
高家斌(2003)。法國師資培育制度新變革。教育研究月刊,111,154-158。
高強華(1996)。師資培育問題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高華強(1988)。教師生涯發展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師研究所集刊,30,113-132。
康美文(2002)。新竹市國小體育教師專業發展需求研究。台北巿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芬芬(1988)。實習教師社會化之探討。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19,351-384。
張美玉(1996)。《反省思考的教學模式在教育實習課程的應用》。教育研究資訊雙月刊,4(6),88-108。
張振章(2006)。台北市國民中學體育教師專業發展需求之研究。台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德銳(1992)。國民小學教師評鑑之研究,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教育專業(頁241-284)。台北:師大書苑。
張德銳、李俊達(2002)。美國小學教師職前培育制度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33,19-34。
張德銳、李俊達(2003)。師資培育。載於國立教育資料館(主編)。中華民國教育年報(頁229-262)。臺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教育部(1997)。教育實習手冊。台灣師大、彰化師大、高雄師大實習輔導處(合編)。南投:教育部中等教育司。
許義雄 (1994)。運動教育與人文關懷(上) -政策與思想篇。台北: 師大書苑。
郭明郎(1999)。新修訂教育實習辦法與舊制之對比評析。國民教育,39(6),81-84。
郭秋勳(1997)。教育實習目標、功能的探索與啟示。教育研究資訊,5(3),29-46。
郭秋勳、林烔鈺(1996)。臨床醫師培育實習制度研究及其對我國中小學師資培育教育實習制度的啟示,戴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教育改革。台北市:師大書苑。
郭秋勳、康龍魁、王自和、陳聰文(1995)。我國師資培育─大學階段與教師資格檢定初檢及格後之教育實習目標、功能、定位及實習內容之比較研究。教育部委託研究專案。高雄:高雄師大。
陳利玲(2001)。國民小學實習輔導教師制度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陳明鎮(1997)。國民中學新舊制實習教師教育實習成效評估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奎熹(1987)。英國教師組織簡介。中華民國教育季刊,1,25-29。
陳奎熹(1993)。教育社會學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陳奎憙(1995)。實習教師輔導制度檢討與落實。教育實習輔導季刊,5(1),68-72。
陳春蓮(2004)。體育教學的反省與實踐。台北:師大書苑。
陳淑茹(1999)。國民小學實習教師輔導制度之研究。國立嘉義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陳惠邦(2001)。德國教育。臺北市:師大書苑。
單小琳(2000)。教師成長檔與專業發展,學校行政雙月刊,9,46-57。
單文經(1990)。教育專業知識的性質初探。台北市:師大書苑。
曾嘉怡(2004)。實習教師的知識管理與專業成長─從關係到應用。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游純澤(2003)。臺北縣國民小學實習教師教育實習問題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程瑞福(2000)。台灣地區中小學體育教師專業能力之研究。體育學報,28,123~132。
程瑞福(2004)。台灣地區體育教師專業評鑑指標之建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乃熒(1998)。教育實習輔導弔詭管理的教育專業成長意義。教育實習導季刊,4(2),25-33。
黃哲元(2003)。高雄地區國民小學實習教師教育實習成效之調查研究。致遠管理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黃國義(1995)。理想的體育教師。台北:體育出版社。
黃凱旻、金鈐(2003)。一個輔導中學數學實習教師教學概念轉變的行動研究。師大學報:科學教育類,48(1),21-44。
黃貴珠(2004)。國民小學實習輔導行政實務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黃麗鴻(2005)。新舊實習制度國小實習教師自我知覺專業能力之比較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楊百世(2004)。國民中學實習教師專業成長成效之質性研究:以高雄市為例。教育學刊,23,87-110。
楊思偉(1998)。法國師資培育學程與教育學研究之探討。教育研究集刊,1(40),179-205。
楊思偉、王如哲(2004)。比較教育。臺北縣:空大。
楊深坑(1991)。我國實習教師制度之規劃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NSC79-0301-H003-13)。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
楊深坑、楊銀興(無日期)。德國教師專業素質與發展。民94年5月17日,取自:http://www.ntnu.edu.tw/teach/german.htm
楊裕仁(1994)。國民中學實習教師研習活動之現況調查與評估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楊慧玲(2006)。我國國民小學實習制度之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葉憲清(2000)。廿一世紀理想的學校體育教師形象。國民體育季刊,124,4-11。
賈銳(1989)。教育實習的基本認識。教育實習手冊。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實習指導委員會。
廖文彥(2006)。雲林縣中等學校體育教師專業發展需求之研究。台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劉兆達(2002)。高中校長對體育教師專業表現之評鑑。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劉兆達、程瑞福、周宏室(2004)。高級中學體育教師專業表現之調查。大專體育學報,6(3),33-41。
歐用生(1996)。教師專業成長。台北:師大書苑。
蔡岳璟(2003)。台北市國民中學體育教師教學反省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蔡窈靜(2001)。「國民小學教育實習」課程現況之調查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蔡碧璉(1993)。國民中學教師專業成長與其形象知覺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鄭一龍(2003)。新竹地區高中體育教師專業發展之研究。台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鄭三權(2003)。高中職體育教師專業發展需求之研究--以桃園地區為例。台北巿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駐法文化組(2004)。法國實習教師制度簡介。2005年5月17日取自,http://192.192.169.230/cgi-bin/edu_message/m_query
盧威志(2006)。高雄市國民中學新舊制教育實習課程成效之調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蕭秀玉(2004)。雲嘉地區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鍾任琴(1993)。國小實習教師教育專業信念發展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鍾瓊如(2000)。國民小學實習教師教育實習內容與實習困擾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簡婉娟(2003)。教師專業成長、進修需求與教學效能感之研究-以台北市公立國民中學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師為對象。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未出版,台北市。
魏建忠(2001)。綜合高中教師專業成長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羅弘志(2003)。在教育政策轉換下之科學實習教師專業成長:個案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饒見維(1996)。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饒見維(1997)。師資培育的理念取向與典範之評析。教育資料集刊,22,59-84。
二、西文部份
Asher, C., & Malet, R. (1999). Initial teacher training in the post-reform period: A sample of student opinion in England and France.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J620661)
Benveniste, G. (1987). Professionalizing the organizations.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Bringht (1995). Professional values, citizenship education, and the reflective teacher. Curriculum, 16(1), 21-35.
Brisard, E. (2002). National vision of initial teacher education: The conceptualization of the initial preparation of secondary teachers in England, France and Scotland.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J654439)
Brisard, E., & Hall, K. (2001). Tradition and progress in initial teacher education in France since the 1990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J633814)
Carr-Saunders (1933). The profession. Oxford: Claredon press.
Conkle, M. T. (1995). Physical educators' inservice needs and variables that predict them.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fall meeting of the Mid-South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Biloxi: Mississippi.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93 810.)
Darling-Hammond, L., & Cobb, V. L. (1996).The changing context of teacher education. In F. B. Murray (Ed.), The teacher educator’s handbook-building a knowledge base for the preparation of teachers (pp.14-62).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Dean, J. (1974). The role of local advisory service in the inservice education of teachers. In E. Admas (ed.), In-service education and teachers’ center. NY: Pergamon Press.
Edward (1983). Growth is the name of the game. Educational leadership. (ERIC ED293858)
Ellis, N. E. (1984). The work-life experience of teachers and orientation toward profession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Paper presented at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 Research Association.
Erickson, J., & Anderson, J. (1997). Learning with the community :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service-learning in teacher education. Washington: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Higher Education.
Foster, R. (2000). Becoming a secondary teacher in France: A trainee perspective on recent development in initial teacher training.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J646237)
Good, T. L. (1979). Teacher effectiveness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30(2), 52-64.
Harris, A. (1994). Student learning experiences in pre- and post-reform courses. In H. Constable, & R. Griffiths (Eds.), Teacher education reforn:Current research (pp.157-158). London: Paul.
Harris, D. G. (1985). Faculty and administration perceptions of post secondary occupation staff development. University of Houston. (Ed. D. DAO AAC8527871)
Henry, M. (1989). Change in teacher education: Focus on field experience. In J. Braun (Ed.), Reforming Teacher education: Issues and new directions (pp.69-95). New York: Mcmillian.
Howsam, R. B., & Stanford, B. H. (2000). Teaching: Your chosen profession. In F. W. Parkay (Ed.), Becoming a teacher (p.409-442). Boston, Mass: Allyn and Bacon.
Jones, M. (2001). Mentors’ perceptions of their roles in school-based teacher training in England and Germany.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J628716)
Kau, C. V. (1981) . Growth of a teacher in a communication project.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 Champaign. PH. D.1981.
Keiffer-Barone, S. ,Hendricks-Lee, M., & Soled, S.W. (1999). Teacher Educ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Lessons from Intern Attrition in an Urba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chool.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48150 )
Kimball, W.H. (1999). Changing Roles of Teacher Education Student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J600410 )
Lumpkin (1986).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physical education objectives. Journal of 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7, 5-11.
Minix, N. et al. (1987). Development and use of a goal setting/attainment process designed to measure a teacher’s ability to engage in professional growth and leadership initiative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Midsouth Education Research Association (Mobile, AL. Nov.11-13, 1987).
Norman, N. (1995). Initial teacher education in France, Germany, and England and Wales: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J525216)
Peter-Koop, A. & Wollring, B.(2001). Student teacher participation in interpretative classroom research project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J646110)
Shulman, L. S. (1987). Knowledge and teaching: Foundations of the new reform.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57(1), 1-21.
Sparks, D., & Hirsh, S. (1997). A new vision for development. Alexandria,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 Curriculum.
Sykes, G. (1989). Teaching and Professionalism: A Cautionary Perspective. In L. Weis, P. G. Altback, G. P. Kelly, H. G. Petrie, & S. Slaughter (Eds.),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 Supplementary Vol. Two. Oxford: Pergamon Press.
Tamir, P. (1990). Teachers knowledge. In T. Husen, & T.N. Postlethwaite (Eds.),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 Supplementary Vol. Two. Oxford: Pergamon Press.
Teitel, L. (1998).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chools: A literature review. Unpublished manuscript, Washington, DC: NCATE PDS Standards Project.
U. 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1985). Standards for Excellence in Trade and Industrial Education. Leesburg, VA: Author.
Vincent, J. M. (1998). Professional and student portfolios for physical education. IL: Human Kinetics.
Watkins, J. and Drury, L. (1994). Positioning for the unknown: Career Development for Professionals in the 1990’s. Bristol: University of Department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Wetheril, K., Burton, G., Calhoun, D., & Thomas, C. C. (2002). Redefining professional career development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A systematic approach. High School Journal, 85(2), 54-66.
Zay, D. (1999). Collaborative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in France teacher educa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29984)
Zeichner, K. M., & Liston, D. P. (1996). Reflective teaching: a introduction. 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publishers.
Zeichner, K. M., &Liston, D. P. (1987). Teaching student teachers to reflect. Havard educational Review, 57(10), 2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