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曾惠祺
論文名稱: 一個客家宗族的定根與發展--楊梅陰影窩陳家的案例
指導教授: 陳國川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地理學系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76
中文關鍵詞: 客家楊梅陰影窩移墾定根宗族組織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620下載:2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企圖從地理學的角度對客家研究中「移民決策與定根發展」的概念作進一步的釐清,透過家族個案之微觀研究,與既存理論對話,探討一個在臺客籍宗族移墾發展的過程及其影響因素,並進一步探究,宗族組織在個別家族拓墾發展的脈絡下,如何建構、運作與轉變。
    楊梅陰影窩陳家乃屬二次移民,自開臺祖陳東浩於乾隆四十五年自原鄉廣東省嘉應州興寧縣坭陂墟渡海來臺發展至今已逾二百年,本文首先從「推拉理論」及「原鄉生活方式論」著手探討原鄉生活背景對於陳家來臺發展的影響,並說明在原鄉所建構的生活方式與宗族發展的特色。陳東浩來臺後,原鄉的生活經驗及秀才的學識背景,加上新莊平原的繁榮給予陳東浩很大的發揮空間,也累積了許多財富與田業,然隨著新莊港的沒落與衰微,約在嘉慶末年(1810年代)再次舉家遷移至位在林口台地小南灣地區,期望家族在此可以農耕為業生根落腳。然而,一個以閩人為主的聚落裡,擁有大片土地的粵籍居民反而居於弱勢,在道光二十五年(1845)時陳東浩四子遷離小南灣,並依據鬮書析產之結果分兩路遷移—大房、四房遷至關西南片仔,二房、三房遷至楊梅陰影窩—再度追求新鄉尋找安身立命之處。
    由於遷離小南灣時,由二房陳雲富派下將開臺祖骨罈一同攜至楊梅陰影窩安奉,因此以陳家二房陳雲富家族在楊梅陰影窩的拓墾與發展為討論主體。陳家二房族人入墾陰影窩後,便致力於水稻農業的建立。一方面透過水稻農業的建立,陳家物質生活基礎漸趨穩定外,由於陂圳修護、水源使用以及堆肥製造等水田化的發展過程,使陳家族人與陰影窩這片土地逐漸密不可分,「人與土地關係,亦逐漸由維生轉化為安生立命的意義。」。另一方面,透過農業勞動合作、通婚圈的形成、宗教組織的參與等面向的探討,了解陳家在陰影窩社會網絡的建立情況。--「當臺灣的漢人社會逐漸定著化以後,社會群體的分類原則也跟著開始轉變,逐漸以本地的神明信仰和新興的各種宗族組織為認同對象。特別是從受祖籍觀念影響的移植型宗族,轉變為源於來臺開基祖在本地形成的新宗族。」
    陳家族人藉由公廳與祖塔的建立,共同祭祀先人以維繫宗族團體繼續存在,也是凝聚宗族成員親密情感的核心要素,而建立公廳與祖塔的地點—陰影窩,也就成為陳家宗族「定根」之所在。但是,由於自清道光二十五年以來便各自分居發展建立生活空間,各房後代裔孫的往來日漸薄弱,加上陰影窩祖塔規模過小不敷使用之下,使得各房族人有了「刈火」之議。大房與三房分別在關西下南片與楊梅二重溪刈火,分建祖塔與公廳之後,陰影窩的祖塔與公廳在陳家宗族的意義有了重大轉變—陰影窩的公廳成為了二房陳雲富派下專屬,全族的祭祀活動便轉而以清明節的祖塔祭掃為主—因為這裡是陳家開臺祖陳東浩骨罈的安奉處,是「血脈」之所在。同時,陳家尊長又試圖透過族譜的纂修,進一步將陳家宗族的發展具體訴諸於文字記載,達到慎終追遠、敬宗收族之效,期勉後代子孫能不忘本,將宗族精神傳承下去。然陳家的宗族組織卻因為時空背景的變遷以及後代族人之決定的影響下,其機能及運作與一般所認知的客籍宗族的發展有相當的差異。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探討 6 第三節 研究概念與研究架構 15 第四節 研究界定與資料蒐集途徑 17 第二章 開臺祖的原鄉生活與渡臺緣由 19 第一節 原鄉的自然環境 19 第二節 原鄉的生活方式 25 第三節 開臺祖遷移渡臺的緣由與路線 34 第四節 小結 42 第三章 陳家在臺移墾的過程 43 第一節 開臺祖渡臺後的發展 43 第二節 置產與遷移 50 第三節 小南灣的生活發展 56 第四節 陳家的再遷移 60 第五節 小結 64 第四章 陳家在楊梅陰影窩的墾殖 66 第一節 陰影窩的環境特性 66 第二節 陳家生活空間的建立 83 第三節 社會網絡的塑造 96 第四節 小結 107 第五章 陳家的定根與發展 108 第一節 陳家的定根 108 第二節 定根後的發展 122 第三節 小結 133 第六章 結論 135 參考書目 141 楊梅陰影窩陳家大事年表 152 附錄資料 153

    一、政府統計資料與檔案文書
    朱鴻(清)
    1818 《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嘉慶朝)》。
    清高宗
    1958 《清朝文獻通考》,臺北市:新興。
    席裕福(清)
    1969 《皇朝政典類纂》,臺北市:成文書局。
    梁廷枬(清)
    1935 《粵海關志》,北平市:文殿閣書莊印。
    閩浙總督孫爾準
    《外紀檔》,道光六年十一月十四日奏摺抄件。
    臺灣銀行 經濟研究室編
    1997 《清聖祖實錄選輯》,南投市:省文獻委員會。
    1997 《清經世文編選錄》,南投市:省文獻委員會。
    唐贊袞(清)
    1996 《臺陽見聞錄》,南投市:省文獻委員會。
    桃園廳
    桃園廳統計書第六、七期(大正六、七年)。
    新竹州
    新竹州第一、二、三、四、十一、十三、十六、十八統計書。
    臺灣總督 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編
    《田收穫及小租調查書》,出版資料不詳。
    《畑收穫及小租調查書》,出版資料不詳。
    臺灣總督 官房臨時國勢調查部編
    國勢調查結果表:大正十四年份(上)。
    臺灣總督 官房調查課編
    臺灣在籍漢民族鄉貫別調查。
    臺灣總督 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編
    1904《土地申告書》手稿本,台北: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
    戴炎輝編
    《淡新檔案》,微卷資料,西雃圖華盛頓大學攝製。
    淡新檔案校註出版編輯委員會
    1995 《淡新檔案:第一編 行政》,台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
    1995 《淡新檔案:第二編 民事》,台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
    臺灣史料集成編輯委員會 編輯
    2005《臺灣總督府檔案抄錄契約文書》,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
    會,遠流。
    楊梅鎮戶政事務所
    日治時期 <戶口登記簿>。
    二、地方志與古文書
    阮元(清)
    《廣東通志》,清同治三年重刻本。
    溫仲和
    清 《廣東省嘉應州志》,臺北市:成文書局,1968年。
    仲振履原本;張鶴齡續纂
    清 《興寧縣志》,臺北市:成文書局,1966年臺一版。
    興寧縣地方志編修委員會
    1992 《興寧縣志》,廣州市:廣州人民。
    范咸纂修(清)
    1961 《重修臺灣府志》,臺灣文獻叢刊第105種,台北市:台灣銀行。
    台灣省文獻會編
    1957 《臺灣省通志稿》卷一,第一冊,台北市。
    高拱乾、周元文(清)
    2004 《臺灣府志》,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遠流。
    陳培桂(清)
    1977 《淡水廳志》,臺灣文獻叢刊第一七二種,台北市:台灣銀行。
    陳夢林、周鍾瑄(清)
    1983《諸羅縣志》,嘉義市:嘉義縣政府。
    陳朝龍著、林文龍點校(清)
    1999 《合校足本新竹縣采訪冊》,南投市:文獻會。
    黃釗(清光緒)
    1970 《石窟一徵》,台北市:台灣學生。
    郁永河(清)
    1983 《裨海紀遊》,臺灣文獻叢刊第44種,台北市:台灣銀行。
    楊梅鎮志編纂小組
    1990 《楊梅鎮志》,桃園縣楊梅鎮公所。
    蔡宗一 主修
    2001 《林口鄉志》,台北縣林口鄉公所。
    陳大能珍藏之家書
    附錄二:陳丁漢返原鄉所寫之家書(約日治中期)。
    陳玟溢珍藏之古文書
    附錄三:陳東浩四子仝立之鬮書(道光十一年)
    附錄八:陳雲富派下鬮書(光緒二年)
    附錄九:杜賣盡根水田埔地契(光緒三年)
    附錄十:陳煥水派下鬮書(明治三十二年)
    三、地圖資料
    國立中央圖書館發行
    1982 《乾隆台灣輿圖》,成圖資料不詳。
    桂文燦(清)
    1992《廣東圖說》,台北市:明文。
    據清宣統元年廣東參謀處測繪刊本影印
    1967 《廣東輿地全圖》,台北:成文出版社。
    臺灣總督府 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
    1921 《臺灣堡圖》,台灣日日新報社。
    張紅主編
    2004 《廣東省地圖冊》,中國地圖出版社。
    內政部土地測量局
    2003 <二萬五千分之一地形圖>,經建第四版。
    楊梅鎮地政事務所
    桃園縣楊梅鎮地籍圖。
    國立中興大學,土壤調查試驗中心
    1987-1988 <臺灣地區土壤分佈圖—桃園縣>,台北市:行政院農業委
    員會。
    四、專書論著
    王東
    1998 《客家學導論》,臺北:南天書局。
    尹章義
    1980 《新莊發展史》,新莊市公所。
    1989 《臺灣開發史研究》,台北市:聯經。
    2003 《臺灣客家史硏究》,臺北市: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
    孔永松、李小平
    1995 《客家宗族社會》,福州市: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
    江丙坤
    1972 《臺灣田賦改革事業之研究》,台北市:台灣銀行。
    林美容
    2000 《鄉土史與村庄史:人類學者看地方》,臺北市:臺原。
    吳學明
    1984 《金廣福墾隘與新竹東南山區的開發》,臺北:台灣師大歷史研究
    所。
    施添福
    2001 《清代臺灣的地域社會:竹塹地區的歷史地理研究》,新竹:新
    竹縣文化局。
    1987 《清代在台漢人的祖籍分布和原鄉生活方式》,台北:國立台灣師
    範大學地理系。
    1982 《臺灣的人口移動和雙元性服務部門》,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
    學地理學系。
    柯志明
    2001 《番頭家:清代臺灣族群政治與熟番地權》,台北:中央研究院
    社會學研究所。
    洪敏麟
    1983 《臺灣舊地名之沿革》,第二冊(上),南投市:台灣省文獻會。
    徐正光編
    2007 《臺灣客家研究概論》,台北市:臺灣客家研究學會。
    陳國川
    1995 《地理教材設計的理論與實踐》,台北 : 師大書苑。
    陳正祥
    1961 《臺灣地誌》(上、中、下冊),敷明產業地理研究所研究報告第
    49號,台北:南天書局。
    陳運棟
    1989 《台灣的客家人》,台北市:臺原出版社。
    1991 《台灣的客家禮俗》,台北市:臺原出版社。
    陳向明
    2002 《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書局。
    陳其南
    1887 《臺灣的傳統中國社會》,台北市:允晨。
    1990 《家族與社會-臺灣和中國社會研究的基礎理念》,台北市:聯經。
    陳亦榮
    1991 《清代漢人在臺灣地區遷徙之研究》,台北市:私立東吳大學中國
    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
    陳宗仁
    1996 《從草地到街市:十八世紀新庄街的硏究》,台北縣板橋市:稻鄉。
    張素玢等著
    1998 《北桃園區域發展史》,桃園市:桃園文化。
    張祖基等著,高賢治主編
    1986 《客家舊禮俗》,台北市:眾文。
    惜遺
    1950 《臺灣之水利問題》,臺灣文獻叢刊第四種,台北市:台灣銀行。
    曾喜城
    1999 《臺灣客家文化硏究》,臺北市: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湯元吉
    1952 《臺灣省桃園縣土壤調查報告書》,台灣肥料公司叢刊第21種,
    台北:台灣肥料股份有限公司。
    葛劍雄編著
    1997 《中國移民史》,福州市: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
    廖正宏、蔡宏進
    1987 《人口學》,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潘英海、詹素娟主編
    1995 《平埔硏究論文集》,台北市:中硏院台灣史硏所籌備處。
    賴玉玲
    2005 《褒忠亭義民爺信仰與地方社會的發展---以楊梅聯庄為例》,新竹縣文
    化局。
    羅香林
    1992 《客家學導論》,臺中:南天書局。
    劉正剛
    1997 《閩粵客家人在四川》,南寧市:廣西教育出版社。
    劉佐泉
    1991 《客家歷史與傳統文化》,河南大學出版社。
    五、期刊與研討會論文集
    王世慶
    1972 〈民間信仰在不同祖籍移民的鄉村之歷史〉,《臺灣文獻》23卷4
    期。
    李強
    2002 <影響我國城鄉流動人口的拉力與推力因素分析>,北京清華大
    學。
    李祖基
    2004(3) <大陸移民渡臺的原因與類型>,《台灣研究集刊》,總第85
    期,頁49-58。
    李龍潛
    2006(2) <明清時期廣東圩市租稅的徵收>,《學術研究》,頁112。
    房學嘉
    2006(2) <從圍龍屋的文化功能看其歷史文化基礎—以粵東梅縣丙村
    仁厚祠為重點分析>,《客家研究輯刊》,頁128-133。
    周建新、周琍
    2003(2) <明清以來粵東梅縣墟市的發展型態與地方社會>,《贛南師
    範學院學報》,頁97。
    周建新、陳文紅
    200年4月 <圍龍屋的空間—意義結構分析>,《青海民族學院學報》
    (社會科學版),第32卷第2期,,頁73-76。
    周聿峨、阮征宇
    2003<當代國際移民理論研究的現狀與趨勢>,《暨南學報》,25(2):
    1-17。
    吳聰敏
    2003 <臺灣經濟史研究的傳承與創新:以經濟成長研究為例>,發表
    於「九十二年度林本源中華文教基金會暨臺灣史研討會」,頁4-5。
    施添福
    1992 〈清代臺灣竹塹地區的聚落發展和形態〉,《臺灣歷史上的土地問
    題》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田野研究室論文集(1),台北:中央研究院
    臺灣史田野研究室,。
    1994 〈揭露臺灣島內的區域性──歷史地理學的觀點〉,《中等教育》,
    45卷4期,頁62-72。
    1993 〈臺灣聚落研究及其史料分析:以日治時期的地形圖為例〉,收
    於張炎憲、陳美容編,《臺灣史與臺灣史料:臺灣史料評析講座紀
    錄(一)》,152頁。
    施雅軒
    2005 <客家歷史區域的新研究途徑>《環境與世界》,12:123-134。
    陳芳惠
    1979 <桃園台地的水利開發與空間組織的變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地理學研究報告》,第五期。
    陳漢光
    〈日據時期臺灣漢民族祖籍調查〉,《臺灣文獻》23:1。
    陳國章、陳憲明、吳進喜、江雅美
    1982 <台北市通婚圈的初步研究>,《中國地理學會會刊》第十期,頁
    91。
    陳其南
    1980 <清代臺灣社會的開墾組織與土地制度之形成>,《食貨月刊》復
    刊9卷10期,頁22。
    莊英章
    1975 <臺灣漢人宗族發展的若干問題—寺廟宗祠與竹山的墾殖型態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三十六期,頁128-129。
    1998 <客家研究的人類學回顧>,《客家文化研究通訊》,創刊號,頁22-29。
    2001 <客家族群歷史與社會變遷的區域性比較研究—族群互動、認同
    與文化實作(研究計畫)>,《客家文化研究通訊》,第四期,頁17-22。
    2003 <客家研究之我見>,《客家文化研究通訊》,第六期,頁33-40。
    2004 <族群互動、文化認同與「歷史性」:客家研究的發展脈絡>,《歷
    史月刊》,201:31-40。
    張小聰、房學嘉
    2007 <尖山:一個客家村落17-19世紀的遷台>,《汕頭大學學報》,
    23(2):84-88。
    張素玢
    1997 <南崁地區的平埔族群>,錄自劉益昌、潘英海主編,《平埔族群
    的區域研究論文集》,頁69、79。
    曾純純
    2005 <從族譜文獻探討六堆客家移民與開發:以屏東平原為中心>《六
    堆歷史文化與前瞻研討會》。
    盛清沂
    〈新竹、桃園、苗栗三縣地區開闢史〉,《臺灣文獻》第三十一卷四期。
    賈玉洁
    2005 <移民理論與中國國際移民問題探析>《沙洋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學報》,3:57-59。
    廖風德
    1985 <清代臺灣農村埤圳制度>,政大歷史學報第三期,頁156。
    廖秋娥
    1989 <觀音鄉閩客村落的宗族組織與生活方式>,《臺灣文獻》,42卷
    第二期,頁117。
    劉枝萬
    1983 〈臺灣之瘟神信仰〉,《臺灣省立博物館科學年刊》,,頁101-102。
    韓志遠
    2004 <晚清廣東客家移民探討>,《贛南師範學院學報》,第二期,頁71-76。
    六、學位論文
    溫振華
    1977 <清代臺北盆地經濟社會的演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研究
    所碩論。
    鄭全玄
    1993 <台東平原移民、拓墾與聚落的發展歷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
    理研究所碩論。
    楊淑玲
    1994 <桃園台地之水利社會空間組織演化>,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
    究所碩論。
    林聖欽
    1995 <花東縱谷中段的土地開發與聚落發展>,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
    研究所碩論。
    鍾瑾霖
    1998 <林邊溪中游的拓墾與聚落發展>,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
    碩論。
    楊宗穆
    2001 <卓蘭地方的拓墾與聚落發展>,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
    論。
    曾國明
    2003 <日治時代楠梓仙溪中游地區的土地開發與區域特色之形塑>,國
    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論。
    邱慧娟
    2004 <清末橫山地區的地緣社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論。
    張聖翎
    2006 <新社河階群的聚落發展與社會空間的塑造>,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地理研究所碩論。
    葉惠凱
    2004 《一個客家文化景觀-新屋鄉大溪漘地區的公廳、祖塔》,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論。
    劉湘櫻
    2006 《落地生拓—桃園龍潭鍾家的定根與生拓》,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地理研究所碩論。
    七、族譜與寺廟專刊
    陳漢有、陳漢台
    1977 《陳氏大族譜》。
    葉國杏主編
    2005 《葉氏家譜—楊梅穀詒堂》。
    褒忠義民廟創建兩百週年紀念慶典籌備委員會
    1989 《褒忠義民廟創建兩百週年紀念特刊》,褒忠義民廟創建兩百週年紀念慶典籌
    備委員會。
    八、網路資源
    國家文化資料庫-古文書
    網址:http://nrch.cca.gov.tw/ccahome/oldbook/
    中央研究院【臺灣歷史文化地圖核心應用系統】
    網址:http://thcts.ascc.net/kernel_ch.htm
    暨大電子雜誌
    網址:http://emag.ncnu.edu.tw/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網址:http://www.hakka.gov.tw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