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柏姿
論文名稱: 一大氣壓下大屯火山群烘爐山玄武岩之實驗岩石學研究
指導教授: 劉德慶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地球科學系
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50
中文關鍵詞: 大屯火山群玄武岩結晶分化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26下載: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大屯火山群烘爐山玄武岩主要是次鹼性玄武岩,本實驗透過高溫實驗模擬岩漿的結晶過程,模擬一大氣壓下岩漿的結晶情形,討論各礦物相的結晶次序,與剩餘岩漿的成分變化。
    一大氣壓下的實驗岩石學研究,實驗步驟為先將岩石粉末,置於白金囊包中,放入高溫爐進行實驗,並且在實驗時間到達之後,急速冷卻,並將實驗樣本製成光片,經反射式光學顯微鏡做初步之鑑定,再利用電子顯微鏡,對礦物及玻璃成分做進一步分析。
    依據實驗結果得知,此玄武岩在一大氣壓下之全熔溫度約在1273℃,固相溫度略低於1160℃,結晶順序為鐵鎂尖晶石(1273℃),斜長石(1273℃),橄欖石(1198℃),鈦鐵礦(1193℃),斜輝石(1183℃),熔融區間約113℃。一大氣壓下殘餘岩漿成分,降溫過程中MgO有增加的趨勢;Al2O3有先減少後增加的趨勢,SiO2、FeO、CaO、Na2O、K2O無明顯趨勢。其中MgO含量變化受晶出礦物所控制。
    本研究分析大屯火山群火成岩的化學成分後,利用成分變化圖來討論火成岩之成份變化,但是實驗結果顯示,若考慮溫度的高低變化,則結果變的更為複雜。

    目 錄 頁碼 摘要 Ⅰ 目錄 Ⅱ 圖目 Ⅲ 表目 Ⅳ 第一章 緒論 1-1 地質概況 1 1-2 前人研究 5 1-3 研究目的 6 1-4 採樣地點 6 第二章 研究方法 2-1 實驗岩石學研究 7 2-2 掃描式電子顯微鏡分析 13 第三章 結果與討論 3-1 實驗岩石學研究 15 3-1-1 一大氣壓下高溫實驗之結晶順序 15 3-1-2 反射式電子影像分析 15 3-1-3 能量分散式光譜儀的分析結果 23 3-1-4 礦物化學 27 3-1-4-1 鐵鎂尖晶石(Pleonaste) 27 3-1-4-2 斜長石(Plagioclase) 27 3-1-4-3 橄欖石(Olivine) 34 3-1-4-4 鈦鐵礦(Ilmenite) 34 3-1-4-5 斜輝石(Clinopyroxene) 34 3-2 大屯山地區烘爐山玄武岩質岩漿之演化 39 3-2-1 液相隨溫度變化趨勢圖 39 3-2-2 液相成分隨氧化鎂變化圖 43 3-2-3 Na2O+K2O-SiO2圖 46 3-2-4 鹼金屬氧化物–全量鐵–氧化鎂圖(AFM圖) 47 3-2-5 殘餘岩漿玄武岩四面體 48 第四章 結論 49 致謝 50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王文祥(1989),台灣大屯火山群之核分裂飛跡訂年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地質研究所碩士論文,共154頁。
    何春蓀(1986),台灣地質圖概論,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增訂第二版),共163頁。
    宋聖榮(1999),大屯火山地質踏青,台灣博物季刊,第61期,第31頁。
    林貞儀(2005),一大氣壓下綠島安山之實驗岩石學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所碩士論文,共60頁。
    曹恕中(1994),大屯火山群火山岩的鉀氬年代分析,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彙刊,第9號,第137-154頁。
    莊文星,陳汝勤(1989),臺灣北部火山岩之定年與地球化學研究,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彙刊,第5號,第31- 66頁。
    陳文山,楊志成,楊小青,劉進金(2003),從火山地形探討大屯火山群的地層層序與構造,中央地質調查所彙刊,第16號,第99-123頁。
    陳正宏 (1972),大屯火山區安山岩之實驗岩石學及化學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地質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正宏 (1990),台灣之火成岩。經濟部地質調查所出版,共137頁。
    陳肇夏,吳永助(1971),台灣大屯地熱區之火山地質,地質會刊,第5-20頁。
    劉德慶(1979),台灣北部大屯火山岩之高溫高壓岩石學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地質研究所碩士論文,共57頁。
    Chen, C. H., (1975) “Petrological and chemical study of volcanic rocks from Tatum Volcano Group,” Proc. Geo1. Soc. China, 18, 59-72.
    Chung, S. L., Jahn, B. M., Chen, S. J., Lee, T., and Chen, C. H., (1995) “Miocene basalts in northwestern Taiwan - evidence for EM-type mantle sources in the continental lithosphere,”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59, 549-555.
    Huang, W. L., (1978) “Petrology of upper mantle beneath Taiwan:Symposium on Geophysics in Taiwan,” Institute of Earth Sciences, Academia Sinica (abstract).
    Liu, T. C. and Huang, W. L., (1983) “High pressure petrological study of Tatun volcanic rocks from northern Taiwan” Mem. Geol. Soc. China, 5, 13-32.
    MacDonald, G. A., and Katsuna, T., (1964)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Hawaiian lavas,” J. Petrol., 5, 82-133.
    Morimoto, M., (1988) “Nomenclature of pyroxenes,” Min. Mag., 52, 535-50.
    Wang, Y., (1970) “Variations of potash content in the Pleistocenc andesite from Taiwan,” Proc. Geo1. Soc. China, 13, 41-50.
    Yen, T. P., (1978) “Magmatism in Taiwan,” Bull. Inst. Geophys. Nat. Central Univ., 17, 22-35.
    Yoder, H. S. and Tilley, C. E., (1962) “Origin of basalt magmas :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natural and synthetic rock systems,” J. Petrol., 3, 342-532.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