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楊靜如
論文名稱: 台南縣龍崎鄉居民的經濟活動與生活週期的變遷(1945-2003)
指導教授: 陳國川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地理學系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論文出版年: 2005
畢業學年度: 9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1
中文關鍵詞: 龍崎、新區域地理、時間地理學、生活週期、經濟活動、放排、竹細工、燻製木炭、藤業、週休二日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419下載:11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摘要
    研究所別:地理研究所碩士班
    論文名稱:台南縣龍崎鄉居民的經濟活動與生活週期的變遷(1945~2003)
    指導教授:陳國川
    研 究 生:楊靜如
    論文內容:(共一冊,文約八萬七千餘字,分五章十三節)
    摘 要
    本文從新區域地理的觀點及時間地理學之概念,從居民經濟活動生活週期之社會關係、及其落實於地表的地域性,研究龍崎鄉區域化的過程。
    在經濟活動上,本文將戰後的龍崎鄉分別以1975年、1988年為界,區分為農業社會、工業社會和後工業社會時期三個階段。農業社會中,龍崎鄉民的經濟活動大致可以分為田園耕作、山林開發、林產加工、牲畜飼養、個別雇工及商業開展六方面。工業社會時期的經濟活動,則從農業社會的幾為一級產業,新添增了二、三級產業的通勤人口,其中尤以六十年代鄰近鄉鎮的紡織業及六、七十年代關廟的藤業表現最為突出。後工業社會時期經濟活動的變化,則因人口的外流與老化,使ㄧ級產業人口回升;更因182縣道及國道三號的開通,使二、三級產業人口的通勤圈逐漸擴大;而週休二日的實施則使部分龍崎鄉民每週工作的日數與時數改變,同時也造成觀光業的興起。
    歸納戰後龍崎鄉居民經濟活動的轉變,主要受到臺灣整體經濟結構轉變的影響。政府政策的施行,造成臺灣整體經濟的轉變,也影響龍崎鄉產業活動內容的變遷。在外部經濟的作用與龍崎鄉本身條件的限制下,龍崎鄉「鄉村」的特色顯著,也因此在農業社會中龍崎鄉仍可保留農山村的特色。但在工業社會時期以後勞動力卻出走,人口由「離農」轉而「離鄉」,使龍崎鄉人口逐漸外流,成為人口老化的社會。
    由於經濟活動的內容與方式並不相同,以致生活方式也互有差異。經由生活週期的分析,生活週期和居民社會關係的變遷過程如下:農業社會中,龍崎鄉居民雖以同一級產業為主,但內外四村生活週期卻同中有異,大抵而言,農民生活週期共同以年為週期;而從事商業的店家則以三日為循環週期。工業社會中農家的生活週期與農業社會相同,仍以年為週期,差異處是生活時序發生改變,在農事工作量上從以往農曆四~八月稻米耕作的農忙期,轉變成以各園藝作物的產期為農忙期;此時期新增的二、三級通勤人口,則以週為期;龍崎商業店家的經營則轉為週週期。後工業社會時期由於務農者多年老者,子女多於週末返家探親,因此在農閒期間形成週末休息的週週期。而二、三級產業的上班族雖以「週」為期的特性未改變,但自逐漸實施週休二日後,部分上班族週週期所含的工作日數則從每週六日轉為每週五日。至於商業店家的生活週期雖仍以「週」為期,但此時期新增的觀光休閒服務業則由於週末觀光的人潮導致週末與非假日的營業時間與工作量有顯著差異。
    綜觀戰後至今,龍崎鄉居民經濟活動的生活週期大致上與產業活動的類別相關性較高。隨時代的不同,只是在經濟生活內容上有差異,在生活週期上並無太大改變。不同時代相同的經濟活動,受到經濟活動本身要素的影響,如農家以四時節氣運作、工商業受其工作與營業限制..等大致固定,因此只有產業活動類別的不同,而無時代的不同。但現今生活週期下的經濟生活,則受「週休二日」政策的影響、全民生活型態的改變,使龍崎鄉民逐漸轉為「週」生活週期模式。
    若以龍崎鄉居民經濟活動生活週期的社會關係來建構各時期龍崎鄉民的地域,則可知農業社會時期居民的地域除商家至台南市、農家買豬至旗山及放排至二仁溪沿岸鄉鎮外,多以鄰近鄉鎮活動為主。而工業社會與後工業社會時期則擴大鄰近鄉鎮的接觸範圍,甚至全台。而龍崎鄉居民與鄰近鄉鎮的互動關係是逐漸往西邁進的,主要原因為受到臺灣總體經濟工業化及交通革新之影響,西邊市鎮工商業發展使本鄉居民的就業及交易區域擴大。而龍崎鄉與全台各地之經濟上互動關係,亦因交通的革新達到時空收斂的效果,藉由電訊設施的普及與共同運銷制度的運作,使得農產運銷管道藉由無形的社會網絡擴大經濟活動的地域性。
    因此由社會關係的地域性視之,農業社會時期放排活動所創造出沿二仁溪兩岸人際關係的地域性,為本鄉與全台其他農山村差異處。雖自然環境受制於土地負載力甚低之惡地,但龍崎鄉民種植竹林、且利用二仁溪之溪水,從事竹枝買賣的大坪溪放排活動,不僅為一種因地制宜的經濟活動,其隱含內部強烈「共同意識的凝聚」,更是值得探討的課題。
    而工業社會時期與後工業社會時期,本鄉與台灣其他各地農山村相同,均受到台灣整體外部經濟的作用,雖經濟活動人際網絡的地域性擴大、由鄰鄉擴及全台,但同時也走向「人口外流與老化」的命運。

    關鍵字:龍崎、新區域地理、時間地理學、生活週期、經濟活動、放排、竹細工、燻製木炭、藤業、週休二日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探討與研究概念……………………………………………… 2 第三節 研究架構與方法…………………………………………………… 7 第四節 研究區概況………………………………………………………… 8 第二章 農業社會時期居民的生活週期與社會關係……………………….. 16 第一節 經濟活動的內容…………………………………………………… 16 第二節 居民的生活週期…………………………………………………… 41 第三節 社會關係及地域性………………………………………………… 50 第三章 工業社會時期居民的生活週期與社會關係的變遷………………… 55 第一節 經濟活動的變遷…………………………………………………… 55 第二節 居民生活週期的變遷……………………………………………… 68 第三節 社會關係及地域性的變遷………………………………………… 76 第四章 後工業社會時期居民的生活週期與社會關係的轉變……………… 84 第一節 經濟活動的轉變…………………………………………………… 85 第二節 居民生活週期的轉變……………………………………………… 98 第三節 社會關係及地域性的轉變…………………………………………. 105 第五章 結 論………………………………………………………………….. 108 參考文獻…………………………………………………………………………. 112 附 錄……………………………………………………………………………. 118 圖 次 圖1-1 2003年台南縣各鄉鎮市人口分佈圖…………………………………………… 1 圖1-2 個人在時空間座標中的路徑……………………………………………………. 6 圖1-3 龍崎鄉行政區圖…………………………………………………………………. 8 圖1-4 龍崎鄉3D地形圖……………………………………………………………….. 11 圖1-5 龍崎鄉大坪村番社之傾斜坡地形………………………………………………. 10 圖1-6 龍崎鄉大坪村番社之惡地地形…………………………………………………. 10 圖1-7 龍崎鄉土壤分佈圖………………………………………………………………. 12 圖1-8 龍崎鄉歷年人口曲線圖…………………………………………………………. 13 圖1-9 龍崎鄉歷年產業人口總數變遷…………………………………………………. 15 圖1-10 龍崎鄉歷年產業人口比例……………………………………………………... 15 圖2-1 龍崎鄉鳳梨栽培管理時序………………………………………………………. 23 圖2-2 龍崎鄉竹筍栽培管理時序………………………………………………………. 25 圖2-3 作岸示意圖………………………………………………………………………. 27 圖2-4 竹排結構圖………………………………………………………………………. 29 圖2-5 放排路徑圖………………………………………………………………………. 30 圖2-6 農業社會時期內四村的土地利用概況…………………………………………. 32 圖2-7 農業社會時期外四村的土地利用概況…………………………………………. 32 圖2-8 木炭窯結構圖……………………………………………………………………. 33 圖2-9 竹細工之魚簍……………………………………………………………………. 37 圖2-10 農業社會內四村居民水稻栽種及龍眼收成之時節分佈……………………... 41 圖2-11 農業社會插秧期的生活路徑…………………………………………………... 42 圖2-12 農業社會龍眼採收期的生活路徑……………………………………………... 42 圖2-13 農業社會內四村居民放排及燻製木炭之時節分佈…………………………... 43 圖2-14 農業社會農閒期一般農事的生活路徑………………………………………... 43 圖2-15 放排期的生活路徑……………………………………………………………... 44 圖2-16 木炭製造的生活路徑…………………………………………………………... 44 圖2-17 農業社會內四村居民全年性之經濟活動……………………………………... 45 圖2-18 旗山買豬的生活路徑…………………………………………………………... 46 圖2-19 農業社會外四村居民農忙期之經濟活動……………………………………... 47 圖2-20 農業社會竹筍採收及鳳梨採收期之日生活路徑……………………………... 48 圖2-21 農業社會雜貨店家的生活路徑………………………………………………... 49 圖2-22 農業社會龍崎鄉民主要交易市場……………………………………………... 52 圖2-23 農業社會龍崎鄉居民經濟活動的地域性……………………………………... 54 圖3-1 龍崎鄉民國45年~80年水稻及甘藷種植面積……………………………….. 61 圖3-2 龍崎鄉民國45年~80年園藝作物栽培面積………………………………….. 62 圖3-3 民國45年~80年龍崎鄉飼養家畜戶數佔農戶數之比例…………………….. 66 圖3-4 工業社會鳳農之年生活週期……………………………………………………. 69 圖3-5 工業社會鳳農收成的生活路徑…………………………………………………. 69 圖3-6 工業社會筍農之年生活週期……………………………………………………. 69 圖3-7 工業社會筍農收成的生活路徑…………………………………………………. 70 圖3-8 工業社會兼種鳳梨與竹筍者年生活週期之一…………………………………. 70 圖3-9 工業社會鳳梨與竹筍收成的一天(1)………………………………………... 71 圖3-10 工業社會兼種鳳梨與竹筍者年生活週期之二………………………………... 71 圖3-11 工業社會鳳梨與竹筍收成的一天(2)…………………………………………. 71 圖3-12 工業社會龍眼農的兩年生活週期……………………………………………... 72 圖3-13 工業社會龍眼採收的生活路徑………………………………………………... 72 圖3-14 工業社會豬農工作的一天……………………………………………………... 73 圖3-15 工業社會通勤上班族的生活週期……………………………………………... 73 圖3-16 藤業工廠上班的一天…………………………………………………………... 74 圖3-17 工業社會雜貨店家的週生活路徑……………………………………………... 74 圖3-18 肉品拍賣市場的交易流程……………………………………………………... 78 圖3-19 工業社會龍崎鄉居民經濟活動的地域性……………………………………... 82 圖4-1 龍崎鄉歷年人口年齡結構變遷…………………………………………………. 85 圖4-2 後工業社會農閒期老年人口的生活週期………………………………………. 98 圖4-3 後工業社會假日自產自銷鳳農採收期的生活週期……………………………. 99 圖4-4 後工業社會假日自產自銷農民之週生活路徑…………………………………. 99 圖4-5 透過農會產銷班或合作農場運銷筍農採筍期之生活週期……………………. 99 圖4-6 農會產銷班筍農採收竹筍的生活路徑…………………………………………. 100 圖4-7 經由產銷班收購的龍眼農之生活路徑…………………………………………. 100 圖4-8 利用土爐烘焙法的龍眼農生活路徑……………………………………………. 101 圖4-9 使用傳統烘焙法的龍眼農生活路徑……………………………………………. 101 圖4-10 後工業社會專業養豬戶的日生活路徑………………………………………... 102 圖4-11 2001年以後龍崎鄉部分通勤上班族的生活週期…………………………….. 102 圖4-12 通勤於南科與龍崎鄉上班族之生活路徑……………………………………... 103 圖4-13 龍崎鄉觀光餐飲業商家之生活週期…………………………………………... 103 圖4-14 經營土雞城者之生活路徑……………………………………………………... 103 圖4-15 後工業社會龍崎鄉居民經濟活動的地域性…………………………………... 107 表 次 表1-1 傳統區域地理與新區域地理的差異……………………………………………. 5 表1-2 中央氣象局台南測站1971-2000年平均氣溫、最高氣溫、最低氣溫、降雨…. 9 表1-3 龍崎鄉歷年人口數………………………………………………………………. 13 表1-4 龍崎鄉各級產業人口數及其比例…………………………………………….… 14 表2-1 龍崎鄉農戶與耕作面積一覽……………………………………………………. 17 表2-2 1970年以前龍崎鄉鳳梨種植面積及產量…………………………………….... 20 表2-3 經濟鳳梨生長條件………………………………………………………………. 21 表2-4 龍崎鄉竹細工從業戶數及比例…………………………………………………. 36 表2-5 1970年以前龍崎鄉農家飼養豬隻情形一覽…………………………………… 38 表2-6 1970年以前龍崎鄉家畜頭數一覽……………………………………………… 38 表2-7 農業社會內四村居民經濟活動的生活週期……………………………………. 47 表2-8 農業社會外四村居民經濟活動之生活週期……………………………………. 50 表3-1 龍崎鄉二級產業中紡織業、服飾業及木竹藤製造業的比例…………………. 56 表3-2 龍崎鄉戰後人口的自然增加率與社會增加率…………………………………. 59 表3-3 民國45年~80年龍崎鄉養豬戶數及豬隻數之比較………………………….. 66 表3-4 工業社會時期龍崎鄉居民之生活週期…………………………………………. 75 表4-1 龍崎鄉1946~2003年的人口年齡結構………………………………………... 84 表4-2 2003年龍崎鄉鳳梨栽培的品種及特徵………………………………………… 86 表4-3 2003年龍崎鄉鳳梨的運銷管道………………………………………………… 87 表4-4 2003年龍崎鄉農會產銷班與龍崎合作農場鮮筍運銷比較…………………… 91 表4-5 2003年龍崎鄉竹筍的運銷管道………………………………………………… 92 表4-6 2003年龍崎鄉農會運銷毛豬及自行運銷毛豬之比較………………………… 94 表4-7 2003年龍崎鄉服務業店家一覽………………………………………………… 96 表4-8 龍崎鄉後工業社會時期生活週期相較以往之變遷……………………………. 104

    參 考 文 獻
    一、 統計資料
    《台南縣統計要覽》
    《昭和十四年管內概況書》
    《昭和十三年新豐郡要覽》

    二、 中文書目
    王鑫
    1988 《泥岩惡地地景保留區之研究》,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灣大學地理學系合作計畫。
    文崇一
    1985 〈臺灣的工業化與社會變遷〉,收錄於《臺灣地區社會變遷與文化發展》,中國論壇編輯委員會主編,台北市:中國論壇出版。
    中國農民銀行徵信室編印
    1972 《台灣區經濟作物調查報告 第二輯:鳳梨》。
    方淑美
    2000 《南瀛地形誌》,台南縣文化局。
    台灣省政府農林廳山地農牧局
    1986 《台南縣山坡地土壤調查報告》。
    安東尼∙紀登斯著,李康、李猛譯
    2002 《社會的構成》,台北:左岸文化。
    江韶瑩、盧靖枝作
    1994 《長枝仔的春天:盧靖枝竹藝專輯》,台南縣新營市:南縣文化。
    林朝棨
    1957 《台灣省通志稿》卷一土地志˙地理篇 第一冊 地形,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林聖欽等撰述 施添福總編纂
    2002 《台灣地名辭書,卷七,台南縣》,南投市:台灣文獻館。
    林鐘雄
    1985 〈開放經濟下的經濟問題〉,收錄於《臺灣地區社會變遷與文化發展》,中國論壇編輯委員會主編,台北市:中國論壇出版。
    林碧鏗編,王炘譯
    1976 《鳳梨》,台北市:徐氏基金會。

    周信典等撰
    2002 《關廟風情導覽手冊》,臺南縣關廟鄉公所。
    吳連賞
    1991 《台灣地區工業發展的過程及其環境結構的變遷》,台北市:文史哲出版社。
    吳恪元
    1976 《農產運銷學》,台北市:國立編譯館。
    吳俊明總編輯
    1999 《關廟風情香洋歲月 關廟史料風情掌故》,臺南縣:關廟鄉公所。
    施添福
    1982 《台灣的人口移動和雙元性服務部門》,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地理研究叢書第1號。
    段承璞主編
    1992 《台灣戰後經濟》,台北:人間出版社。
    胡超宗
    1987 《竹筍栽培及加工利用》,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
    馬尚斌
    2000 《龍崎鄉懷》,臺南縣:臺南縣龍崎鄉公所。
    徐伯申
    1955 《台灣鳳梨》,台北市:正中書局。
    陳國川
    1995 《地理教材設計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師大書苑。
    張宏文、邱文芳
    1996 《實用人際關係學》,台北市:商鼎文化出版社。
    渡邊正一
    1953 《台灣鳳梨之研究》:中國園藝學會。
    黃惠琳
    1992 《無嵌紋病綠竹的栽培及病蟲害管理》,行政院農委會台南區農業改良場。
    熊中果
    1984 《農業發展策略》,中國民國經濟發展策略叢書,台北市:聯經出版社。
    臺灣省政府住宅及都市發展局
    1996 《台南縣綜合發展計畫》,台南縣政府。
    劉進慶著,王宏文、林繼文、李明俊譯
    1995 《台灣戰後經濟分析》,台北:人間出版社。
    劉必先
    1987 《竹的栽培與利用》,台北市:五洲出版社。
    農業委員會台灣農家要覽增修訂再版策劃委員會
    1995 a 《台灣農家要覽農作篇(一)》,臺北市:豐年社。
    1995 b 《台灣農家要覽農作篇(二)》,臺北市:豐年社。
    廖正宏、黃俊傑、蕭新煌
    1986 《光復後台灣農業政策的演變》,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專刊乙種第十八號,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簡錸
    1964 《竹類經營》,台灣省政府農林廳編印。

    三、論文期刊
    李美枝
    1972 《臺灣西南部典型惡地的地形學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嘉雯
    1998 《台灣養豬界經營型態之區域結構比較-以屏東、桃園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李鳳華
    2002 《由祭祀圈看區域的整合與發展―以松山十三街庄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勝雄
    1993 《研究人員日常生活活動與研究環境間互動關係研究-以中研院研究人員為例》,台灣科技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姍代
    2002 《市中心辦公大樓的職業婦女日常消費活動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碩士論文。
    汪鴻玉
    2003 《哈盆溪環境因子、干擾、及魚類刮食對藻類群聚消長之影響》,國立臺灣大學動物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宋秉鈞
    1991 《小葉喇叭藻Turbinaria conoides之二次代謝物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佳慧
    2002 《台南縣南化鄉菜寮溪流域人文生態系統的變遷》,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林素娥
    1995 《新化鎮青果集散中心的形成及其空間結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進喜
    2000 《高雄縣二仁溪流域的開發與區域特色¬—1895年以前》,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吳育臻
    1988 《新竹縣大隘三鄉聚落與生活方式變遷》,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傳棋
    1997 《都市邊緣地區小區域歷史地理重建--臺北市加蚋仔庄的形成與轉化》,國立台灣大學地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君臨
    1989 《台灣東部漁民漁場空間認知與漁撈活動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莊秀娟
    1992 《陽明山山仔后坪頂居民活動空間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金水
    1978 《高雄縣鳳梨栽培業之地理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國偉
    1994 《臺灣梅花鹿野外行為及棲地利用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物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淑娟
    1991 《蘭陽平原祭祀圈的空間組織》,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淑慧
    2001 《台南市已婚婦女日常生活消費活動系統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正正
    2003 《頂客族生活經驗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秀蜜
    1991 《台中潭子加工出口區女作業員生活律動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玉馨
    2001 《東港漁村婦女的日常生活空間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彭泰源
    1995 《楊梅鎮永寧里居民日常交往變遷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地理組碩士論文。
    劉一龍
    2002 《台灣家庭的生命週期》,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秋娟
    2003 《台南縣關廟鄉竹筍產銷的區域結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教學碩士論文。
    鄭一良
    1999 《大學校園與地區環境互動關係之研究-以台灣師範大學生活為例》,國立 台灣科技大學工程技術研究所建築設計組碩士論文。
    鍾寶珍
    1992 《惡地上的人與地-田寮鄉民生活方式的形成與內涵》,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品華
    1997 《新區域地理學的發展分析-兼以花蓮市大陳新村地區為例》,國立臺灣大學地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簡文吟
    1998 《台灣地區已婚婦女就業型態之分析:離職與復職的檢視》,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
    蘇于雅
    2004 《初期關廟與布袋外銷工藝產業發展之比較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台南科學工業園區開發籌備處
    2000 〈建設開發台南科學工業園區〉,《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八十九年年報》,277~279。
    台灣中小企業銀行調查研究室編印
    1990 《台灣家具工業之現況與展望》,79年半年報:2。
    1991 《台灣家具工業之現況與展望》,80年半年報:2。
    1992 《台灣家具工業之現況與展望》,81年半年報:2。
    林振陽、陳錫暉、林燦輝
    1994 〈臺南關廟地區竹籐業之興衰發展與因素研究〉,《工業設計》,23卷第2期。
    陳憲明
    1986 〈臺灣北部高冷地區農業土地利用的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地理研究報告》,12:103-142。
    1989 〈台灣東部漁撈活動的時間地理學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地理研究報告》,15:90-115。
    黃碧海
    2003 〈我國鳳梨產業面臨的問題及因應措施〉,《農政與農情》,134:62-68。

    四、外文資料
    【西文】
    Miller Roger
    1982 Household Activity Pattern in Nineteenth Century Suburbs: A Time Geography Exploration, A.A.A.G ,73(3) , pp.355-371
    Hagerstrand , T.
    1970 What about people in regional science? Papers and Proceedings of the Regional Science Association , 24,pp.7-21
    Johnston, R. J., Derek Gregory, Geraldine Pratt, and Michael Watts (eds.).
    1999 《 The Dictionary of Human Geography ( 4th ed.).》 Oxford: Blackwell.
    【日文】
    荒井良雄,川口太郎,岡本耕平,神谷浩夫著
    1989 《生活の空間 都市の時間―Anthology of Time Geography》,東京:古今書院。

    五、地圖資料
    民國八十九年(2000)經建第三版地形圖。
    民國77年台灣地區土壤分佈圖-台南縣、市。

    六、影視資料
    影視資料嵐雅影視傳播公司
    1999 《生活工藝第十七集 木炭製作》,臺北市 佳兒林文化國際公司出版。

    七、網站資料
    中央氣象局網站www.cwb.gov.tw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