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王文宜 Wang, Wen-Yi |
---|---|
論文名稱: |
高齡生活美學課程建構之研究-以「國立台灣美術館2015年獨居老人關懷系列」為例 Research on life aesthetics course for the elderly- “A case study of older solitary caring program in 2015, National Taiwan Museum of Fine Art” |
指導教授: |
王美文
Wang, Mei-Wen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社會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16 |
畢業學年度: | 104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17 |
中文關鍵詞: | 生活美學 、生活美學課程 、高齡 、高齡生活美學 |
英文關鍵詞: | Life aesthetics, Life aesthetics course, Elderly, Life aesthetics for the elderly |
DOI URL: |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4692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99 下載:75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之目的在於建構一套高齡生活美學的課程,以「個案研究法」作為本研究之研究方法,先以文獻分析探討課程設計的理論基礎,作為「生活美學」和「高齡」課程建構之依據,再以「觀察法」和「半結構式訪談法」蒐集課程教學資料進行評估與分析。
本研究結果為:一、建構一套高齡生活美學課程;二、探討出影響高齡生活美學課程建構之因素,分為教學者的因素、學習者的因素、情境的因素和課程內容知識的因素;三、了解授課教師與高齡學習者對於高齡生活美學的需求,有心靈成長與人際交往的需求、表達性的需求、超越性的需求及本課程觀察到的其他需求。
本研究根據其研究結果提出相關建議。
The research aims to create a life aesthetics course for the elderly. In this study, the methodology is Case Study Research to discuss about the course design which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reviews. In accordance with Life Aesthetic and The Elderly as the foundation of course design. For the follow up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the methodology of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an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 were widely used as data collection in this course.
The study results are: 1. Create a life aesthetics course for the elderly. 2. Find out the factors which affect life aesthetics course design, educator, learner, environment, and course contents is composed. 3. Understanding the demands for educators and the elder learners are the older life aesthetic, mentally-maturity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self-expression, and self-excelling, and others.
Based on this research, several.
一、中文部分
王國川、翁千惠(譯)(2005)。質性資料分析:如何透視質性資料(原作者:
Richard E. Boyatzis)。台北:五南。
王文靜(2010)。社區大學社會網絡建構之探討-以高雄市第一社區大學農業與農村體驗學習課程為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中央社報導(2009)。文建會台灣生活美學運動系列--楊梅藝術介入空間啟動。
2014年10月25日取自http://www.cna.com.tw/postwrite/Detail/27637.aspx#.VEsyAPmUd8E
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協會(2001)。行動研究與課程教學革新。台北:志揚文化。
天下編輯(2002)。美的學習─捕捉看不見的競爭力。台北:天下雜誌。
天下雜誌。美的學習:捕捉看不到的競爭力(2001)。台北:遠見雜誌。
尤煌傑、潘小雪(2002)。美學。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文化部(2012)。文化小學堂。2014年10月15日取自
http://children.moc.gov.tw/culture/index.php
文化部(2013a)。生活美學理念推廣系列叢書2-導論。台北:文化部。
文化部(2013b)。生活美學理念推廣系列叢書2-器物。台北:文化部。
文化部(2013c)。生活美學理念推廣系列叢書2-建築。台北:文化部。
文化部(2013d)。生活美學理念推廣系列叢書2-景觀。台北:文化部。
文化部(2013e)。生活美學理念推廣系列叢書2-家具。台北:文化部。
文化部(2013f)。生活美學理念推廣系列叢書2-街道。台北:文化部。
文化部(2013g)。生活美學理念推廣系列叢書2-室內。台北:文化部。
台中市政府社會局(2014)。台中市103年度獨居老人關懷訪視計畫。台中:台
中市政府社會局。
台北市立美術館官方網站(2014)。2014年11月2日取自
http://www.tfam.museum/index.aspx?ddlLang=zh-tw
台東生活美學館官方網站(2014)。2014年10月25日取自
http://www.ttcsec.gov.tw/home
台南生活美學館官方網站(2014)。2014年10月25日取自
http://www.tncsec.gov.tw/home
朱光潛(2003)。談美。台北:晨星。
朱芬郁(2007)。建構活躍老化為願景的高齡者學習社區,社區高齡教育的跨科
際整合。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89-106。
朱楠賢(2008)。我國老人教育政策規劃與願景。載於魏惠娟(主編),高齡教育
政策與實踐(頁1-25)。台北:五南。
江吟梓、蘇文賢合譯(2010)。教育質性研究實用指南(原作者:Lichtman, M.
著)。台北:學富文化。
江雪齡(1997)。多元文化教育。台北:師大書苑。
吳老德(2010)。高齡社會理論與策略。台北:新文京開發。
吳和堂(2011)。教育論文寫作與實用技巧。台北:高等教育。
吳美枝、何禮恩譯(2001)。行動研究:生活實踐家的研究錦囊。嘉義:濤石文
化。
吳清山(2012)。善用評量方法提升學生學習成就。教育人力與專業發展,29(4),
1-4。
吳遠山(2008)。主體性的美感─從美術範疇審美之反思。載於華視教學處主編:
藝術與人生。國立空中進修學院大專用書。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呂卿雲(1994)。成人教育理念與實踐。彰化:彰化師大成人教育中心。
李鶴章(2003)。臨床老年醫學。台北:麥格羅希爾。
杜娟娟(1994)。老人教育的社會學分析。社區發展,83,55。
周佩諭(2010)。台灣多元文化課程研究的發展趨勢-以國內博碩士學位論文為
例。課程與教學,27(6),65-78。
周新富(2007)。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林忠尼、陳桂敏(2007)。Cultural Issues and Challenges of the Informed Consent in
Older Adults。慈濟護理雜誌,(6)5,65-72。
林秋樺(2012)。屏東縣高齡者同儕互動、教師教學型態與學習適應關係之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從一等(2012)。大專院校美學素養教學參考手冊。彰化:大葉大學。
林萬億、陳美蘭、鄭如君(2012)。臺灣活力老化的推動:現況與議題。臺灣因
應高齡社會來臨的政策研討會。臺灣大學公共政策與法律研究中心主辦。3月16日。臺北: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
林福貹(2005)。落實九年一貫課程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國小學童科學態度
能力指標多元評量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林麗惠(2006)。台灣高齡學習者成功老化之研究。人口學刊,33,133-170。
邱永福主編(2010)。美術1。台北:龍騰文化
邱明嬌(2013)。美術館與特殊需求觀眾之互動。文化行政與文創產業實務交流
暨工作坊。真理大學人文與資訊學系主辦。12月13日。新北:真理大學人文學院。
邱悅慈(2011)。藝享終身-高齡者休閒性繪畫持續學習經驗之研究。國立彰化師
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邱詠婷(2014)。文化創意聚落對民眾生活美學影響之研究。國民教育期刊,(54)5,
44-56。
邱憶惠(1999)。個案研究:質化取向。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教育研究,7,
113-127。
孫凱琳(2007)。成人參與美術才藝班學習經驗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
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徐俊冕(譯)(2010)。(原作者:Cavanaugh,J.C.)。成人心理學。台北:五南。
徐純譯(2005)。評量實用的指南:博物館與其他非正式教育環境之工具(原作
者:Diamond, Judy著)。台北: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
涂金堂(2009)。教育測驗與評量。台北:三民。
高淑清(2008)。質性研究的 18 堂課—首航初探之旅。高雄:麗文文化。
高強華(2001)。美感經驗之探尋。台北:師大。
高博銓(2003)。教學評量的基本原則。教育資料與研究,53,120-125。
高雄市立美術館官方網站。2014年11月2日取自
http://www.kmfa.gov.tw/home01.aspx?ID=1
國立台灣美術館館官方網站。2014年11月2日取自
http://www.ntmofa.gov.tw/chinese/
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館官方網站。2014年11月2日取自:http://www.arte.gov.tw/
張永福(2008)。實作評量的特性及其理論基礎。研習資訊,25(3),79-85。
張偉岐(2004)。長者導師的角色及意義-淺談香港的長者導師培訓。2004年東
亞地區高齡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頁105-122。
張德永、陳柏霖(2012)。高齡學習者學習行為觀察與評估。國家教育研究院T&D
飛訊,163,1-19。
張麗麗(2002)。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的教學評量。載於黃任來(主編),藝術與
人文教育(下)(頁579-625)。台北:桂冠。
教育部(2005)。藝術教育政策白皮書。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6)。台灣地區老人教育推動現況與需求調查報告。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0a)。樂齡學習系列教材1-健康老化。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0b)。樂齡學習系列教材2-高齡心理。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0c)。樂齡學習系列教材3-經濟安全。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0d)。樂齡學習系列教材4-退休準備。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0e)。樂齡學習系列教材5-家庭待間關係。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0f)。樂齡學習系列教材6-社會參與。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1)。樂齡學習系列教材8-樂齡學習創意教案。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3a)。樂齡學習系列教材14-活化記憶力。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3b)。美感教育中長程計畫-臺灣好美,美感從幼起、美力終身學。
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4)。樂齡學習系列教材16-生命的難題與超越-高齡者生命教育。台
北:教育部。
教育部社會教育司(1990)。老人教育。台北:師大書苑。
梁福鎮(2001)。審美教育學─審美教育起源、演變與內涵的探究。台北:五南。
連秀敏(2010)。美學與生活的邂逅,遇見餐桌上的幸福─以社區婦女大學「生
活美學」課程為例。高雄餐旅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郭李宗文、梁忠銘、熊同鑫(2004)。教育行動研究與教學實務。台北:心理。
郭玫怡(2005)。台中市獨居老人生活狀況之研究。東海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台中市。
陳正昌等(譯)(1994)(原作者:Robert M. Gagne, Leslie J. Briggs,
Walter W. Wager)。教學設計原理。台北:五南。
陳年等著(2008)。老人服務事業概論。台北:威仕曼文化。
陳年等著;李伯岡、羅保羅(2008)。老人服務事業概論:老人養生保健。台北:
威仕曼文化。
陳佑淵(2014)。高齡者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及其活躍老化學習需求之相關研究。
臺灣老人學學會第一屆第二次年會暨國際學術研討會。
陳依秀(2011)。社區藝文活動探討居民生活美學經驗,以樹梅坑溪環境藝術行
動為例。臺北藝術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陳畊麗(2005)。老年經濟的挑戰與契機。行政院經濟政策委員會新聞稿。2014
年9月07日取自:http://www.cepd.gov.twdn.aspxuid=2142/。
陳瓊花(2004)。視覺藝術教育。台北:三民。
陳瓊花、伊彬(2002)。心理學與藝術教育。載於黃任來(主編),藝術與人文教
育(下)(頁155-192)。台北:桂冠。
陳麗光(2010)。「生活美學」成人教育課程設計與實施研究—以正修科技大學推
廣教育為例。文藻外語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議濃(2011)。美國藝術教育的發展與趨勢。南台學報,36(4),97-112。
彭森明(2006)。學習成就評量的多元功能及其相應研究設計。教育研究與發展,
2(4),21-37。
曾德錦(2005)。理解與詮釋:觀眾與博物館學習研究。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馮朝霖(2000)。從情意教育到教育美學-化混沌之情、原天地之美。載於崔光宙、
林逢祺(主編),教育美學。台北:五南。
黃久秦等著;吳麗玉(2010)。老人學概論:老人與健康促進。台中:華格那企
業。
黃久秦等著;陳永德、權淑芯(2010)。老人學概論:老人的心智與人格。台中:
華格那企業。
黃久秦等著;黃久秦(2010)。老人學概論:正常老化的生理與老化理論。台中:
華格那企業。
黃久秦等著;鄧明宇(2010)。老人學概論:老人的心理健康。台中:華格那企
業。
黃任來(2009)。美感與人生。載於黃 政 傑、江 惠 真 (主編),人 是 什 麼
(頁 331-342)。霧峰:教育部中部辦公室。
黃光男(2004)。藝術教育。2014年11月15日取自台灣教育研究院資訊網,
取自http://teric.naer.edu.tw
黃光雄、簡茂發(2003)。教育研究法。台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黃政傑(1991)。課程設計。台北:台灣東華書局。
黃政傑(1994)。課程評鑑(初版四刷)。台北:師大書苑。
黃政傑(2000)。多元社會課程取向(初版二刷)。台北:師大書苑。
黃政傑(1991)。研究倫理。載於黃光雄、簡茂發主編,教育研究法。台北:師大書苑。
黃秋燕(2012)。美學教育在品德上的影響。應用倫理教學與研究學刊,7(1),
103-113。
黃純敏(2006)。教育的文化基礎。台北:學富文化。
黃富順(1995)。成人心理與學習。台北:師大書苑。
黃富順(2013)。台灣地區新近高齡教育的實施、特色與問題。洛陽師範學院學
報。23(1),18-24。
黃富順、楊國德(2011)。高齡學。台北:五南。
黃富順主編(2004)。高齡學習。台北:五南。
黃富順主編(2008)。高齡教育學。台北:五南。
新竹生活美學館官方網站。2014年10月25日取自 http://www.nhclac.gov.tw/
楊千霈(2012)。樂齡大學課程規劃者對於活躍老化學習課題著認識規劃與研究。
國立中正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楊淑蘭(2007)。應用生活美學教學方案與國小兒童創造力成效之研究-以士東國
小藝術與人文教學為例。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楊深坑(1989)。學校美育問題研討。國教研究,6,19-57。
彰化生活美學館官方網站。2014年10月25日取自http://www.chcsec.gov.tw/home
漢寶德(2009)。談生活美學教育。台中:明道文藝。
漢寶德(2010)。生活美學運動的意義。北辰館訊,33。
漢寶德主編(2011)。藝術生活-環境藝術篇。台北:龍騰文化。
葉重新(2001)。教育研究法。台北:心理出版社。
劉千美(2000)。藝術與美感。台北:臺灣書店。
劉悅笛(2010)。融入生活美學的當代環境美學。應用理論評論,49,73-86。
潘是尊(2005)。教育行動研究:理論、實踐與反省。台北:心理。
潘中道等譯(2005)。Kumar, Ranjit著(2000)。研究方法步驟化學習指南。台北
:學富文化。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
蔡麗華(2003)。老人福利機構治理機制及其績效之研究-以老人養護機構為例。
南華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蔡承家(2010)。樂齡學習。台北:師大書苑。
蔣勳(2005)。天地有大美:蔣勳和你談生活美學。台北:遠流。
蕭新煌、劉維公(2001)。迎接美感社會的來臨-現代社會生活與美感。台北:藝
術館。
謝朝鍾(2008)。美學與藝術教育。大葉大學通識教育學報,2。
魏惠娟、施宇澤(2009)。高齡教育工作者課程規劃能力評估之研究:以樂齡學
習資源中心為例。成人及終生教育學刊,13,1-40。
魏惠娟、胡夢鯨、陳冠良(2010)。台灣樂齡學習中心課程之分析:McClusky需
求幅度理論的應用。成人及終生教育學刊,15,115-150。
羅美蘭(2009)。視覺藝術教育的理論建構與實踐:審美關懷教學行動研究。台
北:國立編譯館。
蘇進棻(2012)。高齡社會,樂齡學習。國家教育研究院電子報,42。
二、西文部分
Banks, J.A.(1994). An introduction to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Boston: Allyn &
Bacon.
Bennett, C.I.(1995). Comprehensive multicultural education:Theory and pratice (3th
ed.). Boston: Allyn & Bacon.
Caffarella, Rosemary S.(2002), Planning Programs for Adult Learners: A Practical
Guide for Educators, Trainers, and Staff Developers. Second Edition. The Jossey-Bass Higher and Adult Education Series.
Dean, Gary J (2002), Designing instruction for adult learners. Malabar, Fla. : Krieger
Pub.
Denzin, N. K. (1978). The Research Act: A Theoretical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ical
Methods. New York: McGraw-Hill.
Dewey, John (1938). Experience and Education. NY: Collier Books.
Eisner,E. W. (2002). The arts and the creation of mind. New Haven & London: Yale
University.
Eisner,E. W. (2003). What do the arts teacher?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ts
Education, 1(1),7-17.
Flanders, N. A. (1976). Interaction analysis. In Clarizio et al.
Gagne, R.M.(1968).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In R.V. Wiman & W.C.
Meierhenry (Eds.), Educational media: Theory into practice. Columbus, OH:
Merrill.
Gagne, R.M.(1977). Instructional programs. In M.H. Marx & M. E. Bunch(Eds.),
Fundamentals and applications of learning. New York: Macmillan.
Gagne, R.M.(1985). The conditions of learning (4th ed.).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Gagne, R.M., Wager, W., & Rojas A.(1981, September). Planning and authoring
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 lessons. Education Technology, 17-26.
Kalle Puolakka (2014), Dewey and Everyday Aesthetics - A New Look. Contemporary
Aesthetics, Vol. 12.
Kevin Melchionne (2013). The Definition of Everyday Aesthetics. Contemporary
Aesthetics, Vol. 11.
Kevin Melchionne (2014), The Point of Everyday Aesthetics. Contemporary Aesthetics,
Vol. 12.
McDonough, T. (2008). The Course of 'Culture' in Multiculturalism. Educational Theory,
58(3), pp.321-342.
Merriam, S. B. ( 1988). Case study research in education. Thousand Oaks, CA: Sage.
Tiedt, P.L. & Tiedt, I. M. (1990). Multicultural teaching: A handbook of activities,
information, and resourses. Boston: Allyn & Bacon.
Walker, A. (2002). A strategy for active ageing: International. Social Security Review,
55, 121-139.
Walker, A. (2006). Active ageing in Employment: Its Mwaning and Potential.
Asia-Pacific Review, 13(1), 7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