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曾珍 |
---|---|
論文名稱: |
運用WebQuest教學設計對高職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成就之影響-以會計學投資單元為例 |
指導教授: | 廖遠光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08 |
畢業學年度: | 96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00 |
中文關鍵詞: | WebQuest 、會計學投資課程 、學習動機 、學習成就 |
英文關鍵詞: | WebQuest, Accounting Investment Program, Learning motivation, Academic achievement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12 下載:53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高職學生經由WebQuest會計學投資單元的學習動機與學習成就,並且透過訪談了解不同背景變項學生對於WebQuest活動的想法。研究設計採用準實驗研究法,於台北市某私立高職資料處理科三年級的兩個班級共71人為研究對象,進行四週教學實驗。自變項為教學策略,依變項為學習動機與學習成就;實驗組運用研究者自行設計之WebQuest活動進行教學,控制組採用傳統式教學法。研究者使用自編「會計學學習動機量表」、「會計學學習成就測驗」及半結構式訪談大綱為研究工具。研究結果顯示:
一、WebQuest教學策略對學習動機的影響
(一)能顯著提升實驗組學生的學習動機。
(二)能顯著提升男生在「興趣/滿足」、「自覺能力」、「壓力/緊張感」方面的學習動機。
(三)能顯著提升女生在「價值觀/實用性」及「總動機」方面的學習動機。
(四)有助於提升有證照學生會計學的學習動機。
(五)能顯著提升無證照學生在會計學中「興趣/滿足」、「自覺能力」、「壓力/緊張感」、「自我抉擇感」、「價值觀/實用性」及「總動機」方面的學習動機。
二、WebQuest教學策略對學習成就的影響
(一)能顯著提升實驗組學生會計學學習成就。
(二)能顯著提升男生在會計學的學習成就。
(三)能顯著提升女生在會計學的學習成就。
(四)能顯著提升有證照學生在會計學的學習成就。
(五)能顯著提升無證照學生在會計學的學習成就。
三、WebQuest教學歷程的相關因素:包括Webquest教學建構新的學習模式、鷹架教學引導學習分工與合作、降低專業課程上的壓力創新學習思維。
最後,本研究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以提供教學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WebQuest teaching strategy on the vocational high schoolers’ motivation for learning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s on the designated accounting investment program. By interviewing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s, we unveiled that their thoughts about WebQuest learning activitiy. The research method was a quasi-experimental design, lasting four weeks. We focued on third year students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 from two classes, 71 students in total.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 is the WebQuest teaching strategy. The dependent variables are the motivation for learning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used WebQuest to teach. The control group used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We used three instruments:Accounting Investment Program Motivation questionnaire, Accounting Investment Program Academic Achievement Test and Semi-Interview Stucture designed by the researcher. The results are:
1. The influences of WebQuest in motivation for learning
(1) It could increase the students’ motivation for learning. There are distinc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 It could increase the boys’ motivation, Interest/ Satisfition, Self-awareness, and Pressure/ Stress.
(3) It could increase the girls’ Value/ Usefulness, and Total Motivation.
(4) It could increase the motivation of students who have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s.
(5) It could increase motivation, Interest/ Satisfition, Self-awareness, Pressure/ Tense, Value/ Usefulness, and Total Motivation of the students who are still wtriving for acquiring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s.
2. The influences of WebQuest on academic achievements
(1) Teaching the accounting investment program,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s were improved.
(2)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s of the boys were improved.
(3)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s of the girls were improved.
(4)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s of the students with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s were improved.
(5)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s of the students without profestional certificate qualificaion certificates were improved.
3.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WebQuest includes WebQuest construacted learning structure, scaffolding instruction cooperated group work,and lower the pressure of academic learning.
Finally, we present our suggestion based on this study and hope it will be the guideline for future studies.
壹、中文部份
丁偉宬(2004)。以概念構圖評量方式探討運用改良式概念圖之學習成效-會計學存貨單元為例。彰化師範大學會計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尹玫君(2003)。自教育科技在教育上的應用探討資訊融入教學。初等教育學報,16,29-64。
王文中等(2004)。教育測驗與評量 : 教室學習觀點。台北市:五南。
王文科(2006)。課程與教學論。台北市:五南出版社。
王保進(2006)。視窗版SPSS 與行為科學研究(第三版)。台北:心理出版社。
王美雪(2005)。運用資訊科技融入國中數學教學對學生學習成效之影響
王彩鈴(2004)。學習動機提昇教學方案融入英語科教學對國中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成就之影響。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花蓮市。
白亦方譯(2004)。教育‧科技‧權力─視資訊教育為一種社會實踐。台北市:高等教育。
石宇立(2006)。我國高中職學生學習動機之後設分析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朱晉杰(2006)。運用WEBQUEST模式融入問題導向學習之行動研究—以高一「能量與生活」課程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物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吳宜靜(2004)。網上學習:如何幫孩子成長前進。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台北市。
吳明隆(2006)。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台北縣:知城出版社。
吳明隆、林振欽(2005)。資訊科技與教學應用議題、理論與實務。台北:知城。
吳炎日(2006)。台南縣高中職學生對教師班級經營、教師教學方法與學生學習動機關係之研究-以體育課為例。致遠管理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吳清山、林天佑(1998)。基本能力、基本學力。教育資料與研究,25,75-77。
呂小翠(2005)。WebQuest學習活動之個案研究:以國小五年級社會學習領域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李欣憶(2005)。問題導向學習應用於高中地理海岸環境議題教學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振賢(2002)。應用WebQuest理論於網路教學其學習成效之研究:以國中生物為例。南台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摘要,90STUT0396004。
李淑如(2005)。合作學習法運用於高職商業概論教學之探討。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李隆盛(1998)。專校教學品質與教學評鑑,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43,25-31。
李咏吟(1998)。維考斯基(Levs. Vygotsky)的認知學說在教學的應用。教師天地,93,17-22 。
杜郁文(2000)。中國大陸會計系學生學習行為認知之研究。淡江大學會計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沈中偉(2005)。科技與學習-理論與實務(第二版)。台北市:心理。
沈禎娥(2004)。商職會計教育學生學習成效分析—以E-learning融入教學為例。中原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中壢市。
汪秀花(2004)。WebQuest任務設計檢核表之研發與實施。南台科技大學資訊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摘要,092STUT0396028。
谷瑞勉譯(1999)。Laura E. Berk與Adam Winsler(1995)原著。鷹架兒童的學習-維高斯基與幼兒教育(Scaffolding children's learning : Vygotsky and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台北:心理。
周雅芬(2006)。探究學習環與鷹架輔助學習單對八年級學生線上探究行為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林生傳(2005)。資訊社會的教師角色之建構與實徵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劃(編號:NSC3-2413-H-017-004)
林清山(1993)。心理與教育統計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林騰蛟、張紹勳(1998)。各國高等技職教育之發展趨勢。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43,25-36。
柯寶鵬(2006)。高職機械群教師效能感與學生技能學習動機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洪秀惠(2006)。資訊融入教學對國中學生自然科學習動機及學習成就影響之探討--以消化系統、恆定性單元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生物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洪曉芬(2002)。利用三維概念圖建構網路教材之探討--以會計學為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2004)。WebQuest Resource Bank 探索網站資源庫。民94年10月20日,取自:http://course.fed.cuhk.edu.hk/community/webquest/
唐建雄(2005)。高職學生家庭環境學習動機與生涯期望及學業成就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孫世明(2005)。論資訊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利弊。教育研究雜誌(大陸版),11,74-79
孫春在、林珊如(2007)。網路合作學習:數位時代的互動學習環境、教學與評量。台北:心理。
高韻閑(2005)。線上測驗應用於高職會計學補救教學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康興國(2007)。WebQuest教學對不同程度國中生英語學習成就與學習態度影響之研究。佛光大學教育資訊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張文嘉 (2003)。學校環境與教師個人背景對資訊融入教學之影響研究-以南投縣國中為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張安臨(2006)。WebQuest學習活動對國小六年級社會領域學生學習態度與學業成就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張沼澤(2005)。我國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對學生學習成效影響之統合分析。臺中師範學院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張春興(2002)。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書局。
張新仁編(2005)。學習與教學新趨勢。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教育部(2001)。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民94年3月20日,取自:網址:http://masterplan.educities.edu.tw/conference/total.shtml。
教育部(2001):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台北市:教育部。
曹宇君(2007)。「WebQuest主題探索」寫作教學活動對國小四年級學童寫作學習成效與學習動機之影響。佛光大學教育資訊學系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梁青惠(2005)。後設認知策略在高商會計學課程教學之探討。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彰化市。
許淑英(2007)。會計資訊化對高職會計課程教學內容影響之研究。大葉大學會計資訊學系碩士論文。彰化縣。
許湧坤(2003)。網路合作學習模式應用於程式設計課程之研究。銘傳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郭生玉(2001)。心理與教育測驗。台北縣:精華書局。
陳文欽(2002)。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對學習成效影響之實證研究及教學平台建構--以高級中等學校會計學為例。逢甲大學會計與財稅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陳依蘋(1994)。會計教育2000年大趨勢,會計研究月刊,101,24-34。
陳書筆(2006)。合作學習運用在高職專題製作課程對學生學習動機與問題解決態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淑芬(2003)。批判思考教學在高商經濟學教學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陳淑娟(2003)。台北市高職學生職業自我概念與學習動機之相關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曾美華(2004)。我國高職生英語學習動機與學習策略之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有川(2003)。高職程式設計課程網路學習環境建置與應用。銘傳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秀媛譯(2005)。W. Chan Kim, & Renee Mauborgne。藍海策略(Blue Ocean Strategy)。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台北市。
黃信忠(2005)。綜合高中學生對選修課程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碩士論文。彰化市。
黃政傑、林佩璇(1996)。合作學習。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黃淑敏(2001):電腦網路學習對學生學習成效之後設分析。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新竹市。
黃福坤(2003)。論資訊科技於科學教學中的角色。97年3月1日,取自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物理系物理教學示範實驗教室網站:http://www.phy.ntnu.edu.tw/demolab/phpBB/viewtopic.php?topic=7692&forum=40
黃麗華(1996)。商職會計教學成效之研究,職教園地,14,51-55。
楊美玲(2001)。高級商業職業學校會計教育及其畢業生就業基本能力培育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楊軍,楊明譯(2000)。Robert .T. Kiyosaki著。富爸爸,窮爸爸(Rich Dad, Poor Dad)。高寶國際有限公司,台北市。
廖志書(2004)。新竹縣國小教師資訊科技融入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現況及需求調查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甄曉蘭(2004)。課程理論與實務-解構與重建。臺北市:高等教育。
趙志揚(1995)。全面品質管理與教育品質的提昇。第一屆全國品質管理研討會論文,新竹,交通大學。
趙婉琇(2005)。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實施資訊融入教學的教學表徵之個案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劉靜宜(2003)。高中學生學習動機、學習策略、求助行為與學業成就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劉耀東(2000)。技能檢定對高職教學計畫影響之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樂為良譯(1999)。Bill Gates著。數位神經系統-與思想等快的明日世界(THE SPEED OF THOUGHT: Using a Digital Nervous System)。商業周刊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台北市。
潘愛珍(2006)。數位學習應用在會計學補救教學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蔣永勝(2005)。我國工業類科職業學校電機科學生生涯規劃與技能學習動機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蔡欣嘉(2006)。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後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對國中、小學生學習成效影響之後設分析。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職業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蔡武錡(2006)。高中職汽車科學生對汽車工業英文的學習動機與學習策略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蔡昭儀編譯(2007)。梅田望夫著。網路巨變元年-你必須參與的大未來。先覺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台北市。
蔡慧君(2005)。合作學習對學生學習成效影響之後設分析。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鄭丁旺(1991)。中級會計學。台北,著者發行。
鄭仰哲(2005)。高職學生物理學習動機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物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鄭政富(2004)。高級中學主題式探究學習於網際網路實施之設計與應用。國立中央大學系所資訊工程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鄭惠蘭(2005)。運用WebQuest網路教學模式進行主題探究實驗活動之行動研究~以國一生物教學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鄭詩穎(2005)。WebQuest在國小社會學習領域之教學設計研究。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鄧順日(2006)。以WebQuest 融入國小四年級昆蟲單元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課程領導與管理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賴香如(2004)。高高屏地區後期中等教育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策略之研究。屏東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謝佳惠(2003)。應用改良式概念圖建構會計「存貨」教材之實證研究。彰化師範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簡妙娟(2000)。高中公民科合作學習教學實驗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闕雅純(2003)。高職學生會計學課業求助行為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顏永進、何榮桂(2001)。資訊科技融入學習領域設計策略初探。載於何榮桂、戴維揚主編,資訊教育課程設計。台北:師大學苑。
顏春蘭(2003)。商職會計事務科課程設計、教學與學習行為之分析探討。中原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中壢市。
魏立欣譯(2004)。Roblyer, M. D.著。教育科技融入教學(Integrating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to teaching)。臺北市:高等教育文化。
羅郁婷(2003)。高職會計學網路教學與線上測驗系統之設計。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蘇美菁(2005)。WebQuest教學策略對國小高年級學童高層次思考與學習動機之影響。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壹、英文部份
Carter, C. (2002). Student perceptions of a WebQuest activity in high school biology.Studies in Teaching:2002 Research Digest,21-25.
Chuo, T. I. (2004). The effect of the WebQuest writing instruction on EFL learners’ writing performance, writing apprehension, and perception.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La Sierra University, Riverside, California.
Deci, E., & Ryan, R. (2000).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and the facilitation of intrinsic motivation, social development, and well-being. American Psychologist.Vol . 55(1), 68 – 78
Dodge, B. (1995). WebQuests: A technique for internet-based learning. Distance Educator, 1(2), 10-13.
Dodge, B. (1997). Critical attributes. Some thoughts about WebQuests. Retrieved July 30, 2006, from San Diego State University, Educational Technology Department Web site: http://webquest.sdsu.edu/about_webquests.html
Dodge, B. (2001). FOCUS: Five rules for writing a great WebQuest. Learning and Leading with Technology, 28(8), 6-9.
Dodge, B. (2003). WebQuest symposium.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eacher Education (SITE): Albuquerque, NM.
Greenfield, P. M. (1984).A theoryof the teacher in the learning activities of everyday life. In B. Rogoff & J. Lave (Eds.), Everyday cognition,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Johnson D.W., Johnson R.T.(1986). Computer-assisted cooperative learning. Educational Technology, 26(2), 12-18.
Johnson D.W., Johnson R.T.(1990). Cooperative learning: Warm-ups, gro-uping strategies and group activities. Eduna, MN: Interaction Book.
Joyce Valenza,L.(2001).Civil war battles:The reporter’s perspective WebQuest.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464012),9-10.
Keller, J. M. (1987). Development and use of the ARCS model of motivational design. 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Development, 10(3), 2-10.
Kelly, R. (2000). Working with WebQuests: Making the web accessible to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Teaching Exceptional Children, 32 (6), 4-13.
Lipscomb, G. (2003). “I Guess It Was Pretty Fun” using WebQuests in the middle school classroom. Clearing House, 76(3), 152-155.
March,T.(1998). The WebQuest Design Process, Revised October 2,1998, from http://www.ozline.com /WebQuests/ design.html.
March, T. (2003). The learning power of WebQuests. Educational Leadership, 61(4), 42-48.
McGlinn, J. E., & McGlinn, J. M. (2003). Motivating learning in a humanities class through innovative research assignments: A case study.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79392)
Questionnaires(2004). Retrieved January 10, 2007, from
http://www.psych.rochester.edu/SDT/measures/intrins_scl.html
Rozema, R. (2001).”Heart of Darkness”Webquest:Using technology to teach literary criticism.(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458622)
Slavin, R. E. (1980). Cooperative Learning.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50, 315-342.
Slavin, R. E. (1990). Cooperative learning. Theory and research, and Practice. N.J.: Prentice.
Santavenere, A. (2003). The effects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upon the critical thinking and analytical skills of below grade-Level and or non-college bound high school student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76469)
Visser, J., & Keller, J. M. (1990). The clinical use of motivational messages: An inquiry into the validity of the ARCS model of motivational design. Instructional Science, 19(6), 467-500.
Wagman, J. C. (2005). The effects of an inquiry-internet research project on motivation,self-efficacy, and academic autonomy in heterogenously groupedhigh school latin I student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4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