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唐南蘋
Tang, Nan-pyn
論文名稱: 中、英、日標點符號之對比分析及其跨語言中文使用者之偏誤分析
An Error Analysis of the Interlingual Chinese Users from Japan, English-speaking Regions, and Chinese Speech Communities including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Chinese, English, and Japanese Punctuation
指導教授: 杜昭玫
Tu, Chao-Mei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華語文教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論文出版年: 2018
畢業學年度: 10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51
中文關鍵詞: 閱讀寫作句讀空格語言習得
英文關鍵詞: reading, writing, text segmentation, spacing, language acquisition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THE.NTNU.DCSL.044.2018.A07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594下載:3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標點符號及空格需配合文字,故「符號成分」亦如「語言成分」般發生語言遷移和使用錯誤。然而,學界目前探討標點符號習得之視角,非常缺乏兼顧資訊處理/信息處理、兩岸系統、多種中文使用者之研究。
      本研究修訂相關理論,將學習者母語和目標語之形義對應關係增為七類──包括近形同義、近形廣義、母語獨有、近形異義、異形同義、外語獨有、近形狹義──並將使用錯誤減為三類,包括錯用或錯號(符形錯誤或符法錯誤,涵蓋相對位置與搭配順序)、多用或冗號(免用卻濫用)、少用或缺號(該用卻未用)。根據錯誤數量、符形之字元編碼、符法三者關聯,使用類型可重組為同碼正用、異碼正用、異碼誤用、單一同碼誤用、複合誤用、多重誤用、異用等七型分布。
      本研究參考中文、英文、日文之公定標準規範,對比兩符異同和對應關係後,以此為基礎編製診斷測驗題目和教學相關問題。徵得中文一般母語者、英文背景中文學習者、中文教學者填寫網頁版問卷。同時,以標點符號為字串,檢索、瀏覽「TOCFL 學習者語料庫」內英語和日語母語考生之中介語。檢視診斷測驗語料、考試寫作語料、問卷回應,分析其使用概況與各方意見。
      本研究結論如下:母語者犯錯多同碼誤用,而學習者偏誤多異碼誤用;特定用法常與某些成分共現,故母語者和學習者皆可能用錯其符形或符法;學習者母語之符形或符法確實會遷移至目標語,且兩符之形義對應關係若屬近形狹義、外語獨有、異形同義、近形異義這四類則較難掌握。因此,教師須顯性而整合地指導符號成分和語言成分之搭配形式。
      本研究對於閱讀教學、寫作教學、綜合性教材提出建議,主張既該設計中文新式標點符號及空格用法之練習(朗讀文本、造句、符號填空、寫信、作文、打字等),也當適時對照兩岸系統現行公定方案之用例。

    The phenomena of language transfer and errors can be seen both in language components and their matching punctuation marks, symbols, and spacing, which can be referred as sign components. This study is intended to examine punctuation acquisition from an integrated perspective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 Cross-strait official systems of the Standard Chinese language, and different types of users (native speakers, learners, and teachers). The theories of contrastive analysis and error analysis between any two punctuation systems are thereby modified in terms of their mapping of character encoding, usage, and error patterns. The texts of the users are from an online questionnaire (containing a test plus an opinion survey) and the TOCFL Learners’ Corpus. The most important finding of this study is that particular punctuation usages do closely relate to certain language components or forms. Therefore, it is suggested that punctuation should be explicitly taught in teaching reading and writing Chinese with sufficient tasks, such as recitation, sentence-making, blank-filling for punctuation, writing letters and compositions, and typing.

    謝辭 ii 關於全文之字體及字元(字符) iii 摘要 iv Abstract v 目次 vi 表次 xii 圖次 xi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壹、 中文學習者寫作語篇 1 貳、 中文母語者語料 2 參、 對外華語文教學內所見 4 一、 教材現況舉隅 4 二、 師資養成 4 三、 外語教學之公定方案 5 肆、 標點符號習得研究 6 第二節 研究目的 6 壹、 提昇教學素養 6 貳、 整合現行公定方案 7 參、 擴充習得研究 7 肆、 發揚中文所承載之文化 7 第三節 研究範圍 7 第四節 名詞解釋 8 壹、 中文 8 貳、 句讀符號、圈點符號、舊式點句符號之釋名及定義 8 參、 新式標點符號之釋名及定義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與研究理論 11 第一節 文獻回顧 11 壹、 臺灣論文 11 貳、 中國大陸論文 11 參、 兩岸研究主題 11 肆、 二語中文新式標點符號習得之研究現況 12 一、 偏誤基本類型 12 二、 學習者使用特徵 14 第二節 理論基礎 14 壹、 標點符號之性質 15 貳、 標點符號之學科歸屬 17 參、 修訂符號成分理論 21 一、 符位 21 二、 符形 22 三、 符名和符法 27 四、 符義和功能 27 五、 符號內部結構和符號成分對應關係 28 肆、 修訂標點符號所需之對比分析理論 29 伍、 修訂標點符號所需之偏誤分析理論 32 陸、 研究架構暨分析體系 36 第三章 標點符號公定標準規範 37 第一節 中、英、日標點符號系統之概述 37 壹、 兩岸(語內) 39 一、 中文第一回(1919[民8]): 41 二、 中文第二回(1951[民40]): 42 三、 中文第三回(1987[民76]): 42 四、 中文第四回(1995[民84]): 43 五、 中文第五回(2008[民97]): 44 六、 中文第六回(2011[民100]): 45 貳、 英漢(語際) 60 參、 日漢(語際) 64 肆、 三者異同之舉隅 73 第二節 課程規劃、測驗評量 74 壹、 本國語文教育課綱之舉隅 74 貳、 華語學習者綜合能力測驗之舉隅 75 第四章 研究方法 77 第一節 多重方法及研究變項 77 壹、 問卷調查法與篇章分析法 77 貳、 質變項與量變項 77 參、 研究流程 78 第二節 問卷調查對象 78 壹、 中文一般母語者 79 貳、 以英文為母語之中文學習者(英文背景) 79 參、 以日文為母語之中文學習者(日文背景) 79 肆、 中文教學者 80 第三節 研究工具 81 壹、 自製網頁版問卷:谷歌(Google)表單 81 一、 意見暨背景資訊調查 81 二、 診斷測驗評量項目 84 三、 診斷測驗命題及編製原則 86 貳、 中文考試寫作中介語語料庫:TOCFL 學習者語料庫 86 一、 語料庫簡介 86 二、 檢索模式 87 三、 TOCFL 學習者語料庫檢索項目及搜尋紀錄數量 88 四、 檢索限制 90 參、 語料標記分類法 91 一、 語言成分標記分類法 91 二、 標點符號成分標記分類法 92 肆、 診斷測驗所涵蓋之中文新式標點符號相關用法名稱 95 伍、 語料之編號和代碼格式 97 第四節 研究步驟 98 壹、 前期:分析公定方案及編製網頁版問卷 98 貳、 中期:宣傳網頁版問卷及檢索語料庫 99 參、 後期:分析語料及回應 101 第五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103 第一節 語料統計結果 103 壹、 網頁版問卷 103 一、 問卷數量 103 二、 問卷調查對象之個人背景資訊分布 103 貳、 診斷測驗和語料庫 105 一、 語料數量和語料單位(筆) 105 二、 語料分類階層 109 三、 誤用類型可能集合範圍 110 四、 歸類優先順序與兩岸引號同位符之符形 111 五、 字元編碼分布之限制 111 六、 診斷測驗語料內使用類型之字元編碼分布數量 112 七、 考試寫作語料之檢索項目及搜尋紀錄數量 118 參、 語料用例之成分標記 120 第二節 診斷測驗語料之標點符號使用類型 120 壹、 中文一般母語者及英文背景中文學習者之使用概況 120 貳、 中文一般母語者之使用類型 138 一、 符形錯誤 141 二、 形/法錯誤(符法混同或是符形和符法皆有錯誤) 143 三、 符法錯誤 147 四、 不分正誤=異用 151 五、 形法正確=同碼正用 152 參、 英文背景中文學習者之使用概況 153 第三節 考試寫作語料之標點符號使用類型 155 壹、 英語母語考生及日語母語考生之使用概況 155 貳、 兩種考生之使用類型 156 一、 符形錯誤 156 二、 形/法錯誤(符法混同或是符形和符法皆有錯誤) 161 三、 符法錯誤 172 四、 不分正誤=異用 188 參、 英語母語考生之其他使用類型 190 一、 形/法錯誤(符法混同或是符形和符法皆有錯誤) 190 二、 符法錯誤 190 三、 複合誤用和多重誤用 190 四、 不分正誤=異用 192 肆、 日語母語考生之其他使用類型 192 一、 形/法錯誤(符法混同或是符形和符法皆有錯誤) 192 二、 符法錯誤 193 三、 複合誤用和多重誤用 194 四、 不分正誤=異用 196 第四節 意見調查 199 壹、 所用系統 199 貳、 所用輸入法 200 參、 中文教學者及中文學習者之意見 202 一、 要不要教? 202 二、 教材現況與相關用法 204 三、 什麼時候教?為什麼教?怎麼教? 206 四、 學習者需求 209 第六章 結論與展望 211 第一節 研究發現 211 第二節 研究限制 211 壹、 研究方法與研究工具力有未逮 211 貳、 使用類型之完整度以及判斷標準之一致性 212 參、 未能涵蓋所有中文資訊處理/信息處理環境 212 第三節 研究前景 212 壹、 依現行公定方案重點設計閱讀或寫作教學實驗 213 貳、 就綜合能力測驗、語文課綱、教材分析教學缺口 213 參、 對標準規範提出兼顧傳統與現代文本需求之建議 213 肆、 擴充副文字學之研究 214 第四節 啟發與教學應用 214 壹、 依現行公定方案與教材重點備課 214 貳、 教學和測驗評量過程當中顯性指導重點 215 參、 培養中文資訊處理能力並漸進式鞏固中文寫作能力 215 一、 平列/並列詞語或分句用法 215 二、 舉例用法之列舉與窮舉 216 三、 間接描述之於直接標示口頭話語或引用書面語 217 參考文獻 219 附錄 221 甲、漢字數字「零」與「〇」 221 乙、診斷測驗題目相關資訊 224 丙、空白問卷內容原文(純文字) 226 壹、 調查對象:中文教學者 226 貳、 調查對象:中文一般母語者(傳統字版) 234 參、 調查對象:英文背景中文學習者(傳統字版) 238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1)。出版物上數字用法。北京市:中國標準出版社。網址:http://www.moe.edu.cn/ewebeditor/uploadfile/2015/01/13/20150113091154536.pdf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2)。中文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北京市:中國標準出版社。網址:http://www.moe.gov.cn/ewebeditor/uploadfile/2015/01/13/20150113091717604.pdf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2)。標點符號用法。北京市:中國標準出版社。網址:http://www.moe.gov.cn/ewebeditor/uploadfile/2015/01/13/20150113091548267.pdf
    中華民國行政院(2015[民104])。文書處理手冊。臺北市:行政院。
    中華民國教育部(1987[民76])。重訂標點符號手冊。臺北市: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
    中華民國教育部(2008[民97])。重訂標點符號手冊修訂版(臺灣學術網路正式版)。臺北市: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網址:http://language.moe.gov.tw/001/Upload/FILES/SITE_CONTENT/M0001/HAU/c2.htm
    王弘宇(2016)。對外漢語教材的標點符號問題。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14(2),52-58。
    林穗芳(2000)。標點符號學習與應用。北京市:人民出版社。
    胡建剛(2002)。初級留學生標點符號的使用特徵和偏誤分析(碩士論文)。暨南大學,廣州市。
    胡建剛、周健(2003)。留學生標點符號書寫偏誤分析。語言文字應用,2003(03),113-117。
    胡懷琛(1931[民20])。標點符號使用法。上海市:世界書局。
    馬明豔(2009)。韓國留學生標點符號使用偏誤分析。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7(4),62-67。
    張詩雲(2014)。美國留學生漢語標點符號使用偏誤分析(碩士論文)。湖南師範大學,長沙市。
    郭攀(2009)。20世紀以來漢語標點符號研究。武漢市: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陸躍偉(2010)。初級階段留學生漢語寫作偏誤分析及教學建議。語文學刊,2010(02),143-145。
    鄒璐、于亮(2009)。留學生寫作偏誤分析及應對措施。語文學刊,2009(10),64-67。
    劉玉琛(1989[民78])。標點符號用法(第九版)。臺北市:國語日報出版部。
    魯海濤(2010)。越南留學生漢語標點符號習得偏誤分析。現代語文(語言研究),2010(04),131-133。
    蘇三(2010)。漢字起源新解。北京市:東方出版社。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