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簡上仁
JIAN,SHANG-REN
論文名稱: 台灣福佬系民歌的淵源及發展研究
指導教授: 許常惠
Hsu, Tsang-Houei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音樂學系
Department of Music
畢業學年度: 7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13
中文關鍵詞: 台灣福佬系民歌淵源牛犁歌五更鼓天黑黑台東調
英文關鍵詞: TIUH-TIUH-T NG-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76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第一章 緒論
    本論文除了以音樂學與俗文學的角度,將福佬系民歌在不同時空所產生的詞曲變化,
    仔細加以分析和比較之外,更結合民族、社會、歷史及人類學等相關學科的觀點,來
    探討其淵源及發展過程。
    第二章 台灣福佬系民歌的分類
    以分佈地區分類法精選出具代表性的五個民歌系列,作為研究素材。並以歌詞體製、
    歌詞內容及歌唱用途分類法為詞曲研析的依據。
    第三章「牛犁歌」的淵源及發展
    曲調根源來自台南地區平埔(西拉雅)族的祭歌。漢化後曾為民間歌謠、歌舞小曲、歌
    仔戲曲牌,如今則為流行於民間的城市歌曲。
    第四章 「五更鼓」的淵源及發展
    原係流傳於大陸,以十二月為序的小調「孟姜女」。人台後改以五更為序,成為男女
    敘情歌謠,也用於歌舞、說唱及戲曲等曲藝之中。
    第五章 「天黑黑」的淵源及發展
    民間用為歌唱的「天黑黑」,係以兒童唸謠為基礎,循其語調聲腔的抑揚吟唱而成。
    此說明了民歌與其使用語言間的緊密關係。
    第六章 「台東調」的淵源及發展
    源自恆春地區的平埔調,其發展過程中,調式、曲式、使用語言及歌詞均起 變,也
    會用為說唱及戲曲曲牌。充分表現出民歌的適應性與保守性。
    第七章 「Tiuh Tiuh T 」 淵源及發展
    孕育於宜蘭一帶,1918至1924年間,宜蘭人以開鑿火車燧道來繁榮簡陽的事積為背景
    ,唱出了長篇的愛情詩歌。其後曾被巧妙地杜撰寫抖擲銅板游戲及影射男女交歡的故
    事,也用為歌舞及歌仔戲的唱曲。
    第八章 結論
    透過這項研究,讓我們對台灣福佬系民歌的產生淵源,有更深更遠的膫解;對其發展
    過程,也有更廣更寊實的認識。福佬係民歌有源自大陸、仿自閩南, 也有臺灣土生土
    長的部份。但不管產生淵源為何,基本上,它乃是漢族與本地
    土著族音樂,在台灣土地上相互融合的結晶, 兼容並蓄著不同族群的文化內涵, 豐富
    而多采----此亦為台灣海洋音樂文化風格的特質,值得我們去維護與發揚。
    但願拙文所作的研究,對本國音樂文化的前瞻,能有些許參考價值。也期盼我們音樂
    文化的發展,能走上健康而正確的道路與方向。

    無法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