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煒翰
論文名稱: 日本皇族的殖民地臺灣視察
指導教授: 張素玢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臺灣史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75
中文關鍵詞: 天皇制度皇族殖民統治儀式奉迎行啟視察巡視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34下載:5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日本在明治維新後,為了要建立起仿西方的近代化民族國家,因此古老且一脈相承的日本皇室,被用來作為「日本屬性」的象徵,為了使日本民眾能產生共同的國族觀念,皇室巡視儀式被廣泛使用。作為鞏固政權及保障皇室繼位之需,身為皇室血親的皇族,在此時被大量的分封,並在法律上給予保障與特權,以便成為天皇的屏障並代替天皇參與各項活動與工作,至領土內視察,也是皇族的其中一項任務。臺灣在日本殖民時期,即曾有包括裕仁皇太子在內的27位日本皇族,進行共34次的視察。
    本論文重點有三,首先從日本皇族蒞臺主因、時空環境下的主客觀因素,以及總督府與地方政府的行程安排與考量,來探究視察時殖民地的統籌執行單位「奉迎委員會」以及相關行程設計之因。對於皇族行程的安排考量,筆者則透過史料的分析統合,在本論文中提出「三大前提」、「五大要素」的論點,也藉由整體分析,拼湊出皇族在臺活動的輪廓。
    再者,皇族與被動員人民的接觸,則是本論文另一個書寫重點。文中將迎接皇族的「奉迎者」依據其身份與種族分為學生、漢族系臺灣人、原住民、日本人等四類加以探討。人民依據其身份,在迎接皇族的參與度上有著差異,而人民與皇族的接觸方式,也因其身份的不同而不同。
    最後,則從視察結束後皇族對臺灣人事物的感想、人民對於日本皇族的觀感、視察活動時總督府所掩蓋的社會真相,以及後續影響等四者加以探討。在安排的行程中,皇族成員體驗了臺灣的風土民情,對於人事物也多有著正面評價,但刻意安排的景象,也曾被他們識破看穿,而人民則對這樣耗費巨資的活動有褒有貶。但最重要的是,在這營造的、光鮮亮麗的活動背後,則有著各種被隱藏的問題存在。
    日本皇族在當局種種的儀式與安排下,得以在視察臺灣之時展現他們身為帝國統治階級的權威,並目睹總督府的建設成果。臺灣人民在迎接的過程中,也被安排進入上下支配體系,呈現出一齣規範嚴謹的「奉迎大戲」。這種視覺表象營造為的即是有效統治國家、培養人民服從的政治目的,透過這樣的戲碼,統治者強化並達成治理的行銷與宣傳,日本皇族的臺灣殖民地視察,即是其具體化成果。在臺灣史進程中,不只是日治時期如此,各個政權也以各種形式,來演出屬於自己時代的「奉迎大戲」。皇族視察臺灣的有形與無形資產則影響到了今日,成為臺灣歷史中不可抹去的一部份。

    緒論 1 第一章 皇室再塑 11 第一節 再創造的皇室傳統 11 第二節 作為屏障與影武者的皇族 16 第三節 皇族的臺灣視察 24 第二章 視察地點的選擇 27 第一節 最高規格的考量 27 第二節 地點選擇的五大要素 45 第三節 世變下的皇族視察 70 第三章 奉迎活動 77 第一節 受業垂髻的奉迎 77 第二節 奉迎中的臺灣味 95 第三節 山地風情畫 110 第四節 外地的內地人 117 第四章 被隱藏的真實 119 第一節 奉迎大戲的落幕 119 第二節 跨越時空的影響 129 結論 135 附錄一 皇族實際訪臺行程一覽 139 附錄二 皇族參觀學校一覽 159 附錄三 各次教學觀摩內容 161 附錄四 歷年皇族視察之運動會與大型聯合體育、視閱活動 167 徵引資料 171

    一、檔案
    1.〈大日本帝国憲法〉,《公文類聚・第十三編・明治二十二年・第一巻・政体・政体総・詔勅・布告式・議会》,1889年,請求番號:00386100-001。
    2.〈大蔵省所管秩父宮殿下奉迎諸費臺灣總督府特別會計第二預備金ヨリ支出ス〉,《公文類聚》,第四十九編・大正十四年・第二十七巻・財政五・会計五(臨時補給二~臨時軍事費支出)・官有財産,1929年,請求番號:A01200544200。
    3.〈妃殿下御日程案み件〉,《臺灣總督府賣專局檔案》,昭和十年至昭和十七年・服制禮式類・昭和十二年六月竹田宮大妃殿下御成關係書,1931年,請求番號:00103833002。
    4.〈拓務省所管伏見宮梨本宮両殿下奉迎諸費ヲ臺灣總督府特別會計第二預備金ヨリ支出ス〉,《公文類聚》,第五十八編・昭和九年・第三十二巻・財政六・会計六・臨時補給,1934年,請求番號:A01200679900。
    5.〈拓務省所管賀陽宮殿下御警衛諸費臺灣總督府特別會計第二預備金ヨリ支出ス〉,《公文類聚》,第五十五編・昭和六年・第二十九巻・財政六・会計六臨時補給・国債・貨幣・国有財産,1931年,請求番號:A01200625400。
    6.〈皇太子殿下台湾行啓諸費ヲ臺灣總督府特別會計第二預備金ヨリ支出ス〉,《公文類聚》,第四十七編・大正十二年・第二十三巻・財政四ノ二・会計四ノ二・臨時補給二,1923年,請求番號:A01200517200。
    7.〈皇室典範〉,《皇室典範・御署名原本・明治二十二年・皇室典範二月十一日》,1889年,請求番號:御00285100。
    8.〈皇族附陸軍武官官制〉,《御署名原本・明治二十九年・勅令第二百八十一号・皇族附陸軍武官官制》,1896年,請求番號:御02192100。
    9.〈皇族海陸軍ニ従事〉,《太政類典・第二編・明治四年~明治十年・第七巻・制度七・爵位》,1873年,請求番號:太00229100。
    10.〈專賣局附仝局南門工場〉,《台灣總督府專賣局公文類纂》,大正十二年至昭和二年庶務門服制禮式類大正十四年秩父宮殿下奉迎關係書類,1925年,典藏號:00102686005。

    二、專書
    1.Andrew Gordon著,李朝津譯,《二十世紀日本 從德川時代到現代》,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6。
    2.Benedict Anderson著,吳叡人譯,《想像的共同體》,上海:上海世紀,2005。
    3.David A.Titus著,大谷堅志郎譯,《日本の天皇政治》,東京:サイマル出版会,1979。
    4.Leni Riefenstahl著,丁偉祥等譯,《蘭妮.萊芬斯坦回憶錄》,臺北:左岸文化,2009。
    5.小田俊郎著,洪有錫譯,《台灣醫學五十年》,臺北:前衛,1995。
    6.小田部雄次,《皇族》,東京:中央公論新社,2009。
    7.不著撰人,《カメラからみた臺灣》,不詳。
    8.中京大学社会研究所台湾史研究センター編,《台湾行啓記録》,名古屋:創泉社,2009。
    9.內藤素生,《南國之人士》,臺北:臺灣人物社,1922。
    10.日本大辞典刊行会編集,《日本国語大辞典》,東京:小学館,1993。
    11.王嵩山、汪明輝、浦忠成,《台灣原住民史 鄒族史篇》,南投:臺灣省文獻會,2001。
    12.加藤光貴,《賀陽宮恒憲王殿下奉迎録》,臺北:日曜夕刊新聞臺灣支局,1931。
    13.北岡伸一著,魏建雄譯,《後藤新平傳》,臺北:臺灣商務,2005。
    14.司馬嘯青,《臺灣五大家族》,臺北:玉山社,2000。
    15.瓦歷斯.諾幹著,《臺灣原住民史 泰雅族史篇》,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2。
    16.田上忠之,《總裁宮御成記念帖》,臺北:總裁宮御成記念帖刊行所,1930。
    17.矢內原忠雄著,林明德譯,《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臺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2004。
    18.吉岡喜三郎,《古稀の思出》,千葉:長谷川明郎發行,2008。
    19.朱子豪等,《觀光學概論》,臺北:三民,2008。
    20.竹中信子著,蔡龍保譯,《日治台灣生活史─日本女人在台灣(明治篇1895-1911)》,臺北:時報文化,2007。
    21.行政院衛生署編,《臺灣地區公共衛生發展史》,臺北:行政院衛生署,1995。
    22.吳文星,《日治時期臺灣的社會領導階層》(臺北:五南,2008)
    23.吳文星等編著,《日治時期臺灣公學校與國民學校國語讀本:解說、總目錄、索引》,臺北:南天,2003。
    24.吳濁流,《無花果》,臺北:草根,1995。
    25.呂紹理,《展示臺灣:權力、空間與殖民統治的形象表述》,臺北:麥田,2005。
    26.坂野潤治著,鍾淑敏譯,《近代日本政治史》,臺北:五南,2008。
    27.周婉窈,《海行兮的年代:日本殖民統治末期臺灣史論集》,臺北:允晨,2004。
    28.国史大辞典編集委員会,《国史大辞典 第六卷》,東京:吉川弘文館,1985。
    29.国史大辞典編集委員会,《国史大辞典 第八卷》,東京:吉川弘文館,1987。
    30.国史大辞典編集委員会,《国史大辞典 第十一卷》,東京:吉川弘文館,1991。
    31.国史大辞典編集委員会,《国史大辞典 第十四卷》,東京:吉川弘文館,1993。
    32.杵淵義房,《臺灣社會事業史》,臺北:南天書局影印1940年版,1991。
    33.林進發,《臺灣人物評》,臺北:赤陽社,1929。
    34.林進發,《臺灣官紳年鑑》,臺北:民眾公論社,1932。
    35.林獻堂著,許雪姬等註解,《灌園先生日記(二)》,臺北:中央硏究院臺灣史硏究所籌備處,2004。
    36.林獻堂著,許雪姬等註解,《灌園先生日記(七)》,臺北:中央硏究院臺灣史硏究所籌備處,2004。
    37.林獻堂著,許雪姬等註解,《灌園先生日記(十三)》,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2004。
    38.枠本誠一,《高松宮殿下 北白川宮大妃殿下奉迎記 光榮の臺灣》,臺北:日曜夕刊新聞臺灣支社,1926。
    39.長濱實,《顏國年君小傳》,東京:ゆまに書房影印1939年版,2009。
    40.持地六三郎,《臺灣殖民政策》,臺北:南天書局影印1912年版,1998。
    41.浅見雅男,《皇族誕生》,東京:角川書店,2002。
    42.若林正丈編,《臺灣抗日運動史研究》,臺北:播種者,2007年。
    43.原武史,《可視化された帝国:近代日本の行幸啟》,東京:みすず書房,2001。
    44.原武史、吉田裕編,《天皇・皇室辞典》,東京:岩波書店,2005。
    45.宮尾進策,《榮光に輝く臺灣》,出版地、出版人不詳,1937。
    46.宮崎健三,《秩父宮殿下奉迎之記》,臺北:臺南新報社臺北印刷所,1925。
    47.宮崎健三,《陳中和翁傳》,東京:ゆまに書房影印1931年版,2009。
    48.宮崎健三,《朝香久邇両宮殿下奉迎之記》,臺北:太陽通信臺灣支社,1928。
    49.高松宮宣仁親王,《高松宮日記 第二巻》,東京:中央公論社,1996。
    50.張麗俊著,許雪姬、洪秋芬解讀,《水竹居主人日記(五)》,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2。
    51.張麗俊著,許雪姬、洪秋芬解讀,《水竹居主人日記(六)》,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2。
    52.張麗俊著,許雪姬、洪秋芬解讀,《水竹居主人日記(九)》,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4。
    53.梁華璜,《臺灣總督府南進政策導論》,臺北:稻鄉,2003。
    54.許佩賢,《殖民地臺灣的近代學校》,臺北:遠流,2005。
    55.野尻一郎,《皇室の儀制と敬語》,東京:新光閣,1942。
    56.陳玲蓉,《日據時期神道統制下的臺灣宗教政策》,臺北:自立晚報,1992。
    57.陳慈玉,《臺灣礦業史上的第一家族 : 基隆顔家硏究》,基隆:基市文化,2005。
    58.陳瑤塘主編,《清水鎮志》,臺中:清水鎮公所,1998。
    59.鳥海靖、松尾正人、小風秀雅,《日本近現代史研究事典》,東京:東京堂,1999。
    60.鹿島茂,《宮家の時代:セピア色の皇族アルバム》,東京:朝日新聞社,2006。
    61.朝尾直弘編,《岩波講座日本通史 第十一卷》,東京:岩波書店,1993。
    62.渡部慶之進著,黃得峰譯,《臺灣鐵道讀本》,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6。
    63.辜顯榮翁傳記編纂委員會,《辜顯榮翁傳》,東京:ゆまに書房影印1939年版,2008。
    64.黃昭堂著,黃英哲譯,《臺灣總督府》,臺北:前衛,2002。
    65.愛國婦人會台灣本部編,洪郁如解說,《愛國婦人會台灣本部沿革志》,東京:ゆまに書房影印1941年版,2007。
    66.愛國婦人會臺灣支部,《二十五週年》,臺北:愛國婦人會臺灣支部,1929。
    67.新村出,《広辞苑》,東京:岩波書店,1997。
    68.鈴木正幸,《王と公》,東京:柏書房,1998。
    69.鈴木正幸,《皇室制度》,東京:岩波書店,1993。
    70.歴史科学協議会,《天皇・天皇制をよむ》,東京:東京大学出版会,2009。
    71.緒方武歳編,《臺灣大年表》,臺北:成文出版社影印1938年版,1999。
    72.臺北州編,《秩父宮殿下御成記念號》,臺北:臺北州,1925。
    73.臺北州廳,《北白川宮大妃殿下御成記念號》,臺北:臺北州聽,1926。
    74.臺灣教育會,《北白川宮殿下台臨記念寫真帖》,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1919。
    75.臺灣總督府,《久邇宮朝融王殿下御渡臺記念寫真帖》,臺北:臺灣總督府,1928。
    76.臺灣總督府秘書課,《秩父宮雍仁親王殿下臺灣御成寫真帳》,臺北:臺灣總督府秘書課,1925。
    77.臺灣總督府警務局,《臺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 第三編》,臺北:南天書局影印1934年版,1995。
    78.臺灣總督府警察本署編,陳金田等譯,《日據時期原住民行政志稿 第四卷》,南投:臺灣省文獻會,1997。
    79.遠山茂樹,《天皇と華族》,東京:岩波書店,1988。
    80.鄭政誠,《認識他者的天空:日治時期臺灣原住民的觀光行旅》,臺北:博揚文化,2005。
    81.橋本白水,《秩父宮殿下跟随記基隆より澎湖へ》,臺北:東臺灣研究会,1925。
    82.霍布斯邦等著,陳思文等譯,《被發明的傳統》,臺北:貓頭鷹,2002。
    83.戴寶村,《陳中和家族史:從糖業貿易到政經世界》,臺北:玉山社,2008。
    84.戴寶村等著,《口述歷史:說古道今話桃園》,桃園:桃園縣立文化中心,2000。
    85.總督府奉迎委員會,《秩父宮殿下奉迎事務要覽》,臺北:總督府奉迎委員會,1925。
    86.薛化元,《臺灣開發史》,臺北:三民,2003。
    87.藤井志津枝,《臺灣原住民史 政策篇》,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1。
    88.鷹取田一郎,《臺灣孝節錄》,臺北:臺灣總督府,1916。

    三、期刊論文
    1.山內信子等,〈奉迎に關する綴り方〉,《高雄州時報》39(1934),頁18-26。
    2.不著撰人,〈本校記事〉,《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校友會雜誌》9(1902),頁69。
    3.不著撰人,〈李王殿下植物園御成〉,《臺灣の山林》106(1935),頁42-44。
    4.不著撰人,〈高松宮殿下を迎へ奉る〉,《臺灣警察協會雜誌》107(1926),頁2-42。
    5.不著撰人,〈語學〉,《臺灣警察時報》212(1934),頁173-182。
    6.不著撰人,〈學校行啟ニ關スル注意事項〉,《臺灣教育》252(1923),頁202-206。
    7.台中州教育會,〈こどものしらべ〉,《台中州教育》3.3(1935),頁49-52。
    8.台南州教育課,〈放送「奉迎の夕」〉,《臺灣教育》373(1933),頁26-30。
    9.吉岡拓,〈明治初年における民衆と朝廷 : 明治二年皇后東京行啓における反対活動を事例として〉,《史学》73:1(2004),頁 15-33。
    10.西卷南平,〈台南第一公學校〉,《臺灣教育》252,頁115-122。
    11.林玉茹,〈戰爭、邊陲與殖民產業:戰時臺灣拓殖株式會社在東臺灣投資事業的佈局〉,《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43(臺北,2004),117-172。
    12.後藤致人,〈昭和戦前期の海軍と皇族―高松宮をめぐって―〉,《愛知学院大学文学部 紀要》,36(愛知,2006):1-10。
    13.若林正丈,〈1923年の東宮台湾行啓─天皇制の儀式戦略と日本植民地主義〉,收於平野健一郎編,《近代日本とアジア:文化の交流と摩擦》(東京:東京大学出版会,1984),頁195-234。
    14.神田辰次郎,〈台南南門尋常小學校〉,《臺灣教育》252(1923),頁89-95。
    15.張繼光,〈台灣北管與日本清樂關聯探究〉,《國際文化研究》2.2(2006),頁1-31。
    16.許雪姬,〈臺灣總督府的「協力者」林熊徵-日據時期板橋林家研究之二〉,《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3(1994),頁53-88。
    17.陳潤德〈臺覽授業の光榮に浴し奉りて〉,《臺灣教育》388(1934),頁29-31。
    18.葉龍彥,〈一九零八年在台灣觀光史上的意義〉,《臺北文獻直字》,151(臺北,2005):103-135。
    19.鳩巢生,〈練習所通信〉,《臺灣警察時報》150(1930),頁47-49。
    20.齋藤尚文,〈摂政宮台湾行啓の研究―学校行啓の実際とその意義〉,《現代台湾研究》36(2009),頁24-45。

    四、研討會論文
    1.東山京子,〈台湾総督府文書から見る摂政宮裕仁皇太子の台湾行啓〉,收於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編,《第五屆台灣總督府檔案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8),頁277-316。
    2.辛德蘭(朱德蘭),〈近代日本皇室的視察活動──沖繩與台灣的比較研究〉,收於中琉歷史會議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第十屆中琉歷史關係學術會議論文集》,臺北:中琉文化經濟協會,2007年,頁243─280。
    五、學位論文
    1.吳馥旬,〈由1923年裕仁皇太子台灣行啓看都市空間之變化〉,台南: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硏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2.高淑媛,〈台灣近代產業的建立─日治時期台灣工業與政策分析〉,台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博士論文,2003。
    3.曾令毅,〈日治時期台灣航空發展之研究(1906-1945)〉,臺北:淡江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4.馮佳雯,〈支配者的腳印--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巡視之研究〉,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
    5.葉金惠,〈日本殖民經濟體系下臺蕉問題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
    6.劉方瑀,〈被選擇的臺灣-日治時期臺灣形象建構〉,臺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5。
    7.蔡龍保,〈殖民統治之基礎工程──日治時期臺灣道路事業之研究(1895-1945)〉,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博士論文,2006。
    8.謝仕淵,〈殖民主義與體育日治前期(1895-1922)臺灣公學校體操科之研究〉,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2002。

    六、研究報告
    1.疋田康行,〈戦前・戦時期日本の対インドシナ経済侵略について〉,收入於同氏編《戦時日本の対東南アジア経済支配の総合的研究》,1990-1991年度科学研究費補助金総合研究A研究成果報告書,02301091,1992,

    七、報紙
    1.《臺灣日日新報》
    2.《臺灣總督府府報》
    3.《聯合報》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