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蔡明蓉
論文名稱: 姚一葦戲劇美學理念及其實踐研究
指導教授: 潘麗珠
Pan, Li-Ch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00
畢業學年度: 8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31
中文關鍵詞: 姚一葦戲劇美學姚一葦劇作六種我們一同走走看傅青主x小姐.重新開始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15下載:5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姚一葦戲劇美學理念及其實踐研究》統分五章,凡十五萬言,從姚一葦目前所出版的十四部劇作及其理論文章,歸納提取其戲劇美學,並探看戲劇美學理念的實踐情形。第一章說明研究緣起、範圍、方法、困難,並敘述姚一葦生平及戲劇創作時代背景。為建構姚一葦的戲劇美學理念,第二章從平面文字敘述,包括姚一葦創作的戲劇文本、理論主張,及其他卓然有成的學者文章,歸納提取姚一葦的戲劇美學理念。第三章便以所歸得的戲劇美學理念,從表現內容、表現形式與方法進入劇作,窺探其戲劇美學理念的實踐情形,並舉例說明之。第四章把姚一葦的戲劇美學,放到歷史脈絡及大時代背景下審視,探知他戲劇美學與傳統美學的貫通點;及他與同時期劇作家的特殊性。最後,透過文學劇本存在的價值,確知姚一葦於現當代戲劇史所佔的重要位置。

    姚一葦戲劇美學理念及其實踐研究 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緣起…………1 一、研究動機…………1 二、研究範圍…………7 三、研究方法…………13 四、研究困難…………15 第二節 作者生平…………18 第三節 時代背景…………33 一、形式方面…………38 二、內容方面…………45 第二章 姚一葦戲劇美學理念研究…………50 第一節 從姚氏戲劇藝術發現…………50 一、姚氏劇本的本事梗概…………50 (一)《姚一葦(戲)劇作六種》…………53 (二)《傅青主》…………56 (三)《我們一同走走看》…………56 (四)《x小姐‧重新開始》…………58 二、姚氏劇本的戲劇美學理念…………59 (一)詩情哲理與美的形式完滿和諧…………60 (二)直承民族傳統,橫融現代意識…………64 (三)超越舊格達成統一和諧的興建…………70 第二節 從姚氏理論著述提取…………75 一、劇作家與劇本:具現人性的真、美…………75 二、劇作家與劇場:創造中國人的戲劇…………77 (一)提出理想:向傳統學習,現代化創新…………77 (二)落實理想:從無到有的實驗戲劇…………79 三、劇作家與觀眾:寓教於樂…………89 第三節 從專家學者論述歸納…………92 一、 不囿於傳統的融合性…………93 二、 寓意手法的象徵性…………94 三、 詩語言的抒情音樂性…………95 四、 心理律動的演出藝術性…………97 五、 哲理觀照的多元性…………98 第三章 姚一葦戲劇美學理念實踐研究…………101 第一節 從表現內容探究…………102 一、「人」本身的問題…………102 (一)自我迷失…………103 (二)精神陷落…………107 二、「人」與世界的關係…………111 (一)人我之間…………111 (二)人與世界…………116 三、「人」的存在價值…………126 (一)美善本質…………126 (二)盡心知性…………129 第二節 從表現形式探究…………131 一、 中西戲劇特長…………132 (一)借鑑傳統舞台…………133 (二)涵容民間曲藝…………134 (三)汲取戲劇本源…………135 (四)滲入現代意識…………138 二、現代科學技術…………141 (一)電影藝術…………142 (二)燈光藝術…………147 第三節 從表現方法探究…………149 一、 藝術化形象…………149 (一)現代技巧的使用…………150 (二)象徵意象的選擇…………153 二、劇本的再創造…………157 (一)從文化遺產取材的劇目…………158 (二)從歷史事實取材的劇目…………160 三、結尾哲理觀照…………161 (一)開放性結尾…………161 (二)喜劇的諷刺…………166 (三)悲劇的省思…………167 第四章 姚一葦的戲劇美學…………170 第一節 從歷史脈絡觀察…………170 一、 傳統美學的人文精神…………170 二、 傳統美學的整體意識…………172 (一)以宇宙為整體──天人合一…………173 (二)以生命為整體──「圓」的思維…………173 三、 傳統美學的虛實表現…………175 (一)戲劇題材的虛實…………176 (二)藝術處理的虛實…………177 第二節 從共時基線觀察…………178 一、 新舊文學多元並陳…………179 二、 中西藝術多元融合…………181 第五章 結論…………189 附錄一:姚一葦與同時代劇作家劇作…………194 附錄二:1998年讀劇活動紀實…………196 附錄三:信件彙整…………200 附錄四:姚一葦劇作演出…………206 參考資料…………210

    參考資料
    一、姚一葦著作
    1、 學術論著
    《文學論集》 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書評書目出版社 1974年11月15日初版
    《詩學箋註》 中華書局 1982年11月7版
    《戲劇原理》 書林出版 1992年2月1版
    《美的範疇論》 開明書店印行 1992年5月5版
    《審美三論》 開明書店印行 1993年1月初版
    《藝術的奧秘》 開明書店印行 1993年2月12日12版
    《戲劇論集》 開明書店印行 1993年2月8版
    《藝術批評》 三民書局 1996年6月初版
    2、劇本創作
    《姚一葦劇作六種》 書林出版 2000年4月1版(即原《姚一葦戲劇六種》華欣文化事業出版社 1987年7月4版)
    《我們一同走走看》 書林出版 1987年6月
    《傅青主》 聯經出版 1989年8月初版
    《x小姐‧重新開始》 麥田出版 1994年8月1日
    3、散文評論
    《姚一葦文錄》 洪範書店 1985年12月18版
    《欣賞與批評》 聯經出版 1989年7月初版
    《戲劇與文學》 聯經出版 1989年9月初版
    《說人生》 聯經出版 1989年6月初版
    《戲劇與人生——姚一葦評論集》 書林出版 1995年10月1版
    4、翻譯作品
    《湯姆歷險記》 正中書局 1953年
    《杜里世家》 正中書局 1954年
    二、其他參考書目
    1、書籍
    《京劇彙編》第九集 北京市戲曲編導委員會編輯 北京出版社 1957年4月 第1版
    《現代俄國文學史》 馬克.史朗林著 湯新楣譯 友聯出版 1957年6月 初版
    《高爾基劇作集》 高爾基 中國戲劇出版社 1959年6月 第1版
    《古今文選》 董季棠 1967年3月4日
    《希臘悲劇》 王錫茞 三民書局總經銷 1968年6月
    《怎樣懂中國戲:中國戲曲的理解與欣賞》 田士林 芬芳寶島雜誌社出版 1969年
    《中華戲劇集第一集》 中國戲劇藝術中心出版部編輯委員會 中國戲劇藝術中心出版 1970年5月
    《畫愛》 張曉風 校園團契出版社 1971年10月 初版
    《中國民間藝術的今昔》 汪季蘭 大華晚報社發行 1972年6月
    《當代中國劇作家論》 叢靜文 商務印書館發行 1973年
    《西洋戲劇欣賞》李慕白、威廉尼可遜著 李慕白譯 幼獅出版 1975年7月
    《曉風戲劇集》 張曉風 道聲出版 1976年 初版
    《說戲曲》 曾永義 聯經出版 1976年9月 初版
    《重編白話本中國傳奇小說》 林語堂 德華出版社 66年6月 再版
    《智者群像》 邱秀文 時報文化出版 1977年10月
    《電視‧電視》 王禎和 遠景出版 1977年9月 初版
    《血笛》(劇本) 張曉風 黎明文化 1977年10月5日 初版
    《當前文學問題總批判》 彭歌等 中華民國青溪新文藝學會印行出版 1977年11月
    《中國傳統短篇小說選集》 馬幼垣等編 聯經出版 1979年5月 初版
    《戲劇縱橫談》 俞大綱 傳記文學出版 1979年6月1日 再版
    《曉風自選集》 曉風 黎明文化 1979年6月 初版
    《論文學(續集)》 高爾基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79年9月 第1版
    《李曼瑰劇存》 李曼瑰 正中出版 1979年11月 初版
    《戲劇概說》 鄭嬰 新文化彩色印書館 1980年5月 第3版
    《幕前幕後‧台上台下》 黃美序 學人文化 1980年8月 初版
    《論戲說劇》 黃美序 經世書局 1981年 初版
    《蘭陵劇坊的初步實驗》 吳靜吉編著 遠流出版 1982年10月6日 初版
    《話劇的創作鑑賞與批評》 楊昌年 中央文物供應社出版 1983年4月
    《戲劇美學論集》 上海文藝出版社 1983年6月 第1版
    《台灣與海外華人作家小傳》 王晉民等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3年9月 第1版
    《舞台藝術的真實感——漫談戲曲藝術的特點及其他》 何遲 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 1983年10月 第1版
    《西洋美學與藝術批評》 劉文潭 環宇出版社 1984年4月 第3版
    《《紅鼻子》的舞台藝術》 林克歡編 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 1984年4月 北京第1版
    《藝耕集》 蔡體良編 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 1984年4月 北京第1版
    《中國話劇史》 吳若、賈亦棣著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1985年3月
    《現代戲劇批評》 E . Bentley著 林國源譯 聯鳴文化出版 1985年8月
    《馬森戲劇論集》 馬森 爾雅出版 1985年9月5日 初版
    《鑼聲定目劇場——為紀念李曼瑰教授的一系列特別演出》 1985年9月8日~19日
    《中國古代美學藝術論》 木鐸出版 1985年9月 初版
    《現代戲劇藝術》 Edward A. Wright著 石光生譯 書林出版 1985年1月
    《曹禺論》 孫慶升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86年4月 第1版
    《戲劇評價集》 姜龍昭 釆風出版社 1986年5月 初版
    《劇場管理》 尹士英 書林出版 1986年7月
    《話劇藝術概論》 譚霈生、路海波 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 1986年7月
    《論戲劇》 王朝聞 重慶出版社 1987年5月 第1版
    《肆個畢業生》 劉旭峰等四人合著 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出版 1987年6月14日 初版
    《京本通俗小說》 文學古籍刊行出版社發行 1987年7月 第1版
    《話劇文學研究》(第一輯) 中國戲劇出版社 1987年9月 第1版
    《中國戲劇年鑑1985》 中國戲劇出版社 1987年10月 第1版
    《現代台灣文學史》 白少帆等人主編 遼寧大學出版社 1987年12月 第1版
    《戲劇——綜合的美學工程》 戴平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8年1月 第1版
    《戲劇理論文集》 陳瘦竹 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 1988年5月
    《文學的思考者〔陳映真論卷〕》 陳映真(編輯委員會召集人高信疆) 人間出版 1988年5月10日 第1版
    《文學四論》 王志健 文史哲出版 1988年7月 初版
    《文藝鑑賞大成》 江曾培等 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 1988年10月第1版
    《楊世人的喜劇──黃美序戲劇集》 黃美序 書林出版 1988年10月
    《美學四講》 李澤厚 人間出版社 1988年11月 第1版
    《探索的舞台》 蔡體良編 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 1989年4月 第1版
    《在後現代主義的雜音》 鍾明德 書林出版 1989年7月
    《紐約檔案》 鍾明德 書林出版 1989年10月
    《談美》 朱光潛 國文天地 1990年3月 初版
    《中國現代戲劇史稿》 陳白塵、董健主編 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 1990年5月
    《當代戲劇審美論集》 王蘊明 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 1990年9月
    《金線和衣裳──曹禺與外國戲劇》 焦尚志 中國戲劇出版社 1990年9月第1版
    《當代戲劇》 馬森 時報文化出版 1991年4月20日 初版
    《蘇俄文學與中國》 智量等著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 1991年6月 第1版
    《台灣文學家辭典》 王晉民 廣西教育出版社 1991年7月 第1版
    《戲劇美學》 朱棟霖、王文英 江蘇文藝出版社 1991年8月 第1版
    《世界戲劇藝術欣賞》 布羅凱特著 胡耀恆譯 志文出版 1991年8月 再版
    《歐奈爾戲劇選集》 淡江大學出版中心 1991年10月
    《古代文學理論研究》 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編委會編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1991年10月 第1版
    《曹禺研究資料》上下 田本相等編 中國戲劇出版社 1991年12月 第1版
    《雲門舞話》 聯經出版 余光中等著 1992年增訂版(原題:姚一葦等著 遠流出版社1981年4月 初版)
    《名家名作鑒賞──從高爾基到艾特瑪托夫》 溫祖蔭主編 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2年6月 第1版
    《中國美學》 邱燮友等著 國立空中大學印行 1992年12月 2版
    《台灣文學史》 劉登翰等編 海峽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 1993年1月 1版
    《雷雨》 曹禺 遠東圖書 1993年4月 初版
    《戲劇的分析》 C.R. Reaske著 林國源譯 書林出版 1993年6月
    《美學的散步》 宗白華 洪範書店 1993年9月 初版5印
    《戲劇美學》 曹其敏 五南出版 1993年11月 初版
    《戲劇美學》 伍蠡甫總編/童道明主編 洪葉文化 1993年12月 初版
    《戲劇的結構》 孫惠柱 書林出版 1994年1月 第1版
    《台灣戰後初期的戲劇》 焦桐 臺原出版 1994年3月 第1版
    《編劇方法論》 鄧綏寧 國立編譯館出版 1994年6月 初版
    《台灣當代文學理論批評史》 古遠清 武漢出版社 1994年8月 第1版
    《日出》 曹禺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94年9月 第1版
    《戲劇鑑賞入門》 魏怡 萬卷樓 1994年9月 初版
    《西潮下的中國戲劇》 馬森 書林出版 1994年10月 第1版
    《中國文學的精神世界》 葉太平 正中書局 1994年12月 初版
    《馬森作品選集》 馬森 台南文化中心出版 1995年4月
    《戲劇欣賞》 黃美序 三民書局 1995年9月
    《中國藝術的生命精神》 朱良志 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 1995年9月 第1版
    《從寫實主義到後現代主義》鍾明德 書林出版1995年10月1版
    《經典京劇劇本全編》 陳予一主編 國際文化出版公司發行 1996年2月第1版
    《腳色──馬森獨幕劇集》 馬森 書林出版 1996年3月 1版
    《繼續前衛》 鍾明德 書林出版 1996年7月 1版
    《台灣現代戲劇概況》 田本相主編 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 1996年8月 北京第1版
    《台灣現代劇場研討會論文集》 吳成全主編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出版 1996年9月
    《中國美學範疇與傳統文化》 張皓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6年11月 初版
    《跳舞之後‧天亮以前——台灣劇場筆記1987-1996》 鴻鴻 萬象圖書出版1996年 初版
    《中國戲劇美學的文化闡釋》 姚文放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97年1月 第1版
    《劇場家書——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演出實錄》 邱坤良‧李強編 書林出版1997年5月 1版
    《二十世紀中國新文學史》 皮述民等人 駱駝出版 1997年8月 1版
    《戲劇原理與評析》 王唯 小報文化 1997年8月 初版
    《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論》 王曉明主編 東方出版中心 1997年11月 第1版
    《中國傳統美學的當代闡釋》 樊美筠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1997年12月 第1版
    《藝林探索/環境篇》 林秋芳、李容端編撰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1998年5月31日
    《1997年台灣文學年鑑》 文訊雜誌社編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出版 1998年 初版
    《中國傳統文化概述》 毛榮生主編 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出版 1998年9月 第1版
    《描寫美學:文學描寫技法》 白岩 金城出版社 1998年10月 第1版
    《死亡美學》 顏翔林 學林出版社 1998年10月 第1版
    《暗夜中的掌燈者——姚一葦先生的人生與戲劇》 陳映真主編 書林出版 1998年11月 1版
    《曹禺研究論集》 田本相等人主編 花山文藝出版 1998年11月 第1版
    《京劇與中國文化》 徐城北 人民出版社 1999年1月 第1版
    《台灣小劇場運動史》 鍾明德 揚智文化 1999年8月 初版
    《審美與生存:中國傳統美學的人生意蘊及其現代意義》 皮朝綱 巴蜀書社出版發行 1999年3月 第1版
    《李應強 女史紀念文集》 國立藝術學院 2000年6月
    《演劇藝術》 沈狄西編著 中華書局 年月日(不詳)
    2、論文
    《「人物志」在人性學上之價值》 顏承繁 國立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1978年6月 指導教授:王熙元
    《張曉風和伯諧特戲劇之探討》 高廣豪 私立輔仁大學德國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1980年6月 指導教授:孫志文
    《集體/即興創作在台灣實驗劇場的發展》 張嘉茹 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學士論文1987年5月 指導教授:賴聲川
    《台灣戲劇活動發展與社會變遷的互動關係》 李曉陽 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第六屆學士論文 1992年5月 指導教授:姚一葦
    《李曼瑰和台灣戲劇發展之研究》 李皇良 私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4年 指導教授:鍾明德
    《《現代文學》研究——文學雜誌的向量新探索》 林積萍 私立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6年1月 指導教授:李瑞騰
    《變與不變:一九七0年代台灣現代戲劇研究》 于善錄 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研究所理論組碩士論文 1996年6月 指導教授:鍾明德
    《模擬、動作、境界之研究——以姚一葦《藝術的奧秘》為中心》 林秋芳 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7年6月 指導教授:林朝成
    〈高情吟 兼言志‧古典風流見至真——談一葦先生古典詩詞中透現出來的時代意義與人格特質〉 許天治 姚一葦先生逝世週年紀念研討會論文 1998年4月11日
    〈姚一葦先生與五0年代的台灣文學批評〉 尉天聰 姚一葦先生逝世週年紀念研討會論文 1998年4月11日
    〈傳統的延伸與現代意識的滲透——論姚一葦戲劇創作的藝術取向〉 蔣維國 姚一葦先生逝世週年紀念研討會論文 1998年4月11日
    〈姚一葦《詩學箋註》與《詩學》研究典範的突破〉 林國源 姚一葦先生逝世週年紀念研討會論文 1998年4月11日
    〈古典的與現代的——姚一葦的戲劇藝術〉 紀蔚然 姚一葦先生逝世週年紀念研討會論文 1998年4月11日
    〈X,一個雙關的道德劇〉 陳傳興 姚一葦先生逝世週年紀念研討會論文 1998年4月11日
    〈知識的經緯——論姚一葦的知性散文〉 焦桐 姚一葦先生逝世週年紀念研討會論文 1998年4月11日
    《等待果陀及其他——從《劇場》雜誌談一九六0年代現代主義在台灣之發展》 韓維君 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研究所理論組碩士論文 1998年6月 指導教授:鍾明德
    《《紀念姚一葦先生學術研討會》學術論文集》 中華戲劇學會 1998年12月20
    〈二度西潮的弄潮人——論姚一葦《姚一葦戲劇六種》〉 馬森 台灣文學經典研討會 1999年3月19~21日
    〈台灣戲劇現代化的一段序曲——論張曉風《曉風戲劇集》〉 林鶴宜 台灣文學經典研討會 1999年3月19~21日
    《七0年代劇場開拓者——張曉風與基督教藝術團契》 郭孟寬 私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戲劇組碩士論文 1999年6月 指導教授:鍾明德
    〈傳統、現代與本土──論當代劇作的文化認同〉 柯慶明 戰後台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1999年11月12~14日
    〈被迫遺忘──從創作年代管窺《X小姐》〉 陳玲玲 《第三屆華文藝術節(台北.2000)》學術研討會 2000年7月26日
    〈台灣劇運的奠基人──李曼瑰〉 牛川海/徐亞湘 《第三屆華文藝術節(台北.2000)》學術研討會 2000年7月26日
    〈從現代主義到後現代主義:台灣「新戲劇」以來的美學商榷〉 馬森 《第三屆華文藝術節(台北.2000)》學術研討會 2000年7月27日
    〈對話與溝通:兩岸三地的華文戲劇的文化「親和力」──以《紅鼻子》在大陸的演出到第一屆華文戲劇節〉 胡志毅 《第三屆華文藝術節(台北.2000)》學術研討會 2000年7月29日
    3、雜誌
    〈發刊詞〉 《現代文學》第1期 1960年3月
    〈奧尼爾及其作品〉 斐志文 《筆匯月刊》第1卷第11期 1960年3月
    〈來自鳳凰鎮的人後記〉 姚一葦 《現代文學季刊》第16期 1963年3月
    〈「劇場」第一次演出的短評〉 姚一葦 《劇場季刊》第4期 1965年12月
    〈九月三日「先知」「等待果陀」觀後感〉 李達三神父作 鍾才旋譯 《劇場季刊》第4期 1965年12月
    〈等待果陀導演摘記〉 邱剛健 《劇場季刊》第4期 1965年12月
    〈現代主義底再開發——演出「等待果陀」底隨想〉 許南村(陳映真) 《劇場季刊》第4期 1965年12月
    〈皇城的「先知」第一次演出感言〉 陳耀圻 《劇場季刊》第4期 1965年12月
    〈我反對「先知」〉 黃華成 《劇場季刊》第4期 1965年12月
    〈對「劇場人」第一次演出的反評〉 傅良甫作 莊靈譯 《劇場季刊》第4期 1965年12月
    〈第七個夢〉 簡志信 《劇場季刊》第4期 1965年12月
    〈演出之後〉 劉大任 《劇場季刊》第4期 1965年12月
    〈孫飛虎搶親後記〉 姚一葦 《現代文學季刊》第27期 1966年2月
    〈文學的本質〉 姚一葦主講 金名筆記 《新文藝》第141期 1967年
    〈記姚一葦先生〉 水晶 《純文學》第9卷第3期 1971年3月1日
    〈人文主義與心理分析〉 E.Fromm葉玄譯 《文學雙月刊》第2期 1971年4月15日
    〈中國話劇六十年〉 吳若 《藝術學報》第10期 1971年6月
    〈「碾玉觀音」主題和技巧的分析〉 黃森峰 《書評書目》 1975年7月
    〈姚一葦談戲劇〉 蘇格 《書評書目》第35期 1976年3月
    〈庚子年〉(劇本) 曉風 《宇宙光》 1976年9月
    〈談”一口箱子”的演出——訪姚一葦‧黃美序‧司徒芝萍諸位〉 《文藝》93期 1977年3月
    〈第一幕〉 李健吾 《人民戲劇》1978年第1期 1月
    〈亂世佳人分鏡劇本——再記〉 姚一葦 《電影評論》第2期 1978年3月
    〈從我編「現代文學」的一段往事談起〉 姚一葦 《現代文學》復刊第1期1978年12月
    〈現代文學的回顧與前瞻〉 白先勇 《現代文學》復刊第1期 1978年12月
    〈由會真記到孫飛虎搶親〉 許心怡 《中國戲劇集刊》第1期 1978年12月
    〈中國戲劇的特質〉 楊琍芳 《中國戲劇集刊》第1期 1978年12月
    〈文學批評有「學院」「非學院」之分嗎?〉 姚一葦 《中外文學》第8卷第11期 1980年4月
    〈二桃殺三士〉(劇本) 曉風 《宇宙光》 1980年6月
    〈打開這口箱子——詳析姚一葦「一口箱子」原劇本〉 亮軒 《書評書目》第88期 1980年8月
    〈漫談中國戲曲之舞台藝術〉 林清涼 《中國戲劇集刊》第2期 1980年10月
    〈中國現代戲劇七十年〉 杜雲之 《幼獅文藝》第323期 1980年11月
    〈顧往思來——對振興劇運的幾點「燭」見〉 黃美序 《幼獅文藝》第323期 1980年11月
    〈實驗劇展觀後感〉 王錫茞 《幼獅文藝》第323期 1980年11月
    〈我看首屆「實驗劇展」〉 黃美序 《幼獅文藝》第323期 1980年11月
    〈第一屆「實驗劇展」座談會〉 羅禾/清和整理 《幼獅文藝》第323期 1980年11月
    〈現代劇場與舞台設計的意義〉 李啟範 《幼獅文藝》第25卷第6期 1980年12月
    〈台灣美學研究的現狀和基本特徵〉 盧善慶 《福建論壇》1981年2月號
    〈台詞的反覆〉 鍾較弓 《陝西戲劇》1981年第3期
    〈戲劇結尾種種〉 張永和 《陝西戲劇》1981年第4期
    〈編劇要熟悉舞台〉 任峰 《遼寧戲劇》1981年第5期 1981年10月
    〈相反相成的美〉 王東局 《福建戲劇》1981年第6期 1981年11月
    〈舞台說明──戲劇常識拾零〉 山川 《陝西戲劇》1981年第12期
    〈飽含深情哲理的《紅鼻子》〉 方遠 《劇本》 1982年4月
    〈姚一葦的《紅鼻子》在北京〉 高萌 《鏡報》 1982年4月
    〈看話劇《紅鼻子》〉 童道明 《人民戲劇》 1982年4月
    〈話劇團裡的「雜技演員」〉 傅成蘭 《人民戲劇》 1982年4月
    〈藝術是人的本質的確證〉 李壽福 《文藝理論》1982年第19期 1982年
    〈傳統劇場如何啟發現代劇場的靈感〉 吳靜吉 《民俗曲藝》第19期 1982年9月
    〈由話劇《紅鼻子》引起的一點思緒〉 丁玲 《戲劇報》第3期(總310) 1983年3月
    〈美學與人學〉 楊安崙 《文藝理論》1983年第7期 1983年7月
    〈台灣劇作家姚一葦〉 瀟涵 《福建戲劇》1983年第3期 1983年5月
    〈從對面寫人〉 朱建明、彭飛 《福建戲劇》1983年第5期 1983年9月
    〈漫話劇名〉 鄒光樁 《福建戲劇》1983年第5期 1983年9月
    〈對比之中見精神〉 鄒世毅 《福建戲劇》1983年第6期 1983年11月
    〈讓更多人參與戲劇活動:訪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主任姚一葦教授〉 戴晨志、楊世凡採訪整理 《自由青年》第70卷第5期 1983年11月
    〈淺談舞台燈光的重要性〉 金長烈 《戲劇藝術》 1984年1月
    〈國內舞台劇的回顧與前瞻〉 馬森 《文訊月刊》第10期 1984年4月
    〈結尾的藝術〉 林克歡 《劇本》 1984年5月
    〈戲劇觀與表演〉 蔣維國 《戲劇研究》 1984年10月
    〈漫談「舞台藝術」的本質〉 林清涼 《中國戲劇集刊》第6期 1985年6月
    〈看角色如何誕生〉 亮軒 《聯合文學》第2卷第3期 1986年1月
    〈歷史.小說.戲劇——從「一代女皇」與「慈禧外傳」談起〉 姚一葦等人出席參與 王菲林等人紀錄 《聯合文學》第2卷第4期 1986年2月
    〈論歷史劇創作中作家的心理定勢〉 陳維昭 《戲劇藝術》1986年第3期
    〈詩人與學者——序葉維廉著「秩序的生長」〉 姚一葦 《開卷》第2期 1986年8月
    〈人文主義與文化發展〉 沈清松 《中國文化月刊》第83期 1986年9月
    〈撒下人類學觀念的種子——性與死〉 勝淑芬整理 《光華》 第11卷第12期 1986年12月
    〈姚一葦歷史劇的現代性與民族性〉 徐學 《台灣研究集刊》第3期 1987年9月
    〈六個找劇評家的舞台劇作者〉 黃美序 《中外文學》第16卷第3期 1987年8月
    〈臺灣光復以來校園戲劇活動概述〉 賈亦棣 《文訊月刊》第31期 1987年8月
    〈我們曾經一同走走看——記實驗劇展〉 陳玲玲 《文訊月刊》第31期 1987年8月
    〈戲劇與文學〉 閻振瀛 《文訊月刊》第31期 1987年8月
    〈第十一屆吳三連文藝得獎人——姚一葦評定書〉 《文藝年報》 1988年
    〈論戲劇創作的主觀性〉 宋佳良 《戲劇研究》1988年2月號
    〈淺論戲劇藝術的「思考大於欣賞」〉 李岩 《戲劇研究》1988年3月號
    〈關於實驗戲劇的對話〉 林克歡、王墨林 《中國戲劇》1988年第7期
    〈戲劇的儀式功能〉 洪兆惠 《戲劇研究》1988年11月號
    〈論戲劇的審美意識〉 孫軍 《戲劇研究》1988年11月號
    〈姚一葦獲吳三連文藝獎〉 《文訊》第39期 1988年12月
    〈如何透過文學了解人性〉 鄭明俊採訪整理 《幼獅文藝》第68卷第6期 1988年12月
    〈戲劇:人類生命的一種存在方式〉 廖全京 《戲劇研究》1988年12月號
    〈台灣戲劇近況述評〉 林君 《戲劇研究》1989年2月號
    〈生命情調的選擇──試論台灣“語言美學”本體論〉 黎湘萍 《文藝評論》1989年2月號
    〈知識分子的人文主義傾向〉 水秉和 《當代》第35期 1989年3月
    〈戲劇創作與美學精神〉 譚霈生 《劇本》1989年3月號
    〈觀念、哲理與美學精神〉 譚霈生 《劇本》1989年4月號
    〈《紅鼻子》演出節目簡介〉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 1989年8月
    〈”話劇”的歷史存在與現實存在〉 張幼梅 《戲劇研究》 1989年8月
    〈編後語〉 姚一葦 《藝術評論》第1期 1989年10月
    〈創刊詞〉 鮑幼玉 《藝術評論》第1期 1989年10月
    〈從虛實論看中國古代文藝理論的性格〉 岑溢成 《當代》第46期 1990年2月
    〈表現主義戲劇與戲劇中的表現性〉 張啟生 《戲劇研究》1990年2月號
    〈戲劇是人類對自身命運的形象反思〉 馮建民 《戲劇研究》1990年3月號
    〈台灣史劇三大家〉 林青 《上海戲劇》1990年第4期 1990年7 月
    〈《我們一同走走看》編後絮語〉 大力 《劇本》 1990年9月
    〈編後語〉 姚一葦 《藝術評論》第2期 1990年10月
    〈《紅鼻子》演出簡報〉 陳玲玲 《藝術評論》第2期 1990年10月
    〈論中西戲劇結構的差異及其成因〉 饒芃子、曹文靜 《戲劇研究》第11期 1990年11月
    〈人的形象及其象徵〉 林克歡 《戲劇》第一期(總59) 1991年
    〈戲劇舞台場面調度的藝術〉 傅成蘭 《戲劇》第一期(總59) 1991年
    〈戲劇,勿忘寓教於樂〉 王永寬 《河南戲劇》1991年第3期
    〈當代話劇的審美思維與觀眾的認同機制〉 趙大民 《戲劇研究》1991年3月號
    〈台灣當代美學探微〉 盧善慶 《美學》1991年4月號
    〈運用反差強化審美意向〉 王兆山 《劇本》 1991年6月
    〈戲劇藝術氛圍瑣談〉 藝絮 《安徽新戲》1991年第4期 1991年7月
    〈編後語〉姚一葦 《藝術評論》第3期 1991年10月
    〈劇作家與劇目〉 王正春 《安徽新戲》1991年第6期 1991年11月
    〈”戲劇是最清苦的事業”——記台灣劇作家姚一葦先生訪問本刊〉 凌羽 《上海戲劇》1991年第6期 1991年11月
    〈論話劇台詞的藝術性〉 申良 《劇影月報》 1992年7月
    〈八0年代台灣劇場備忘錄〉 李曉陽 《誠品閱讀》雙月刊 1992年8月
    〈台灣當代戲劇創作的發展演變〉 齊建華 《戲劇研究》1992年8月號
    〈現代戲劇與現代精神〉 田子馥 《戲劇研究》1992年9月號
    〈中國話劇受西方影響的文化思考〉 陳堅 《戲劇研究》1992年11月號
    〈人類生存的悲劇歷程——悲劇藝術形態的歷史批評〉 張福貴 《戲劇研究》1992年12月號
    〈審美意象的戲劇表現〉 洪忠煌 《戲劇研究》1993年4月號
    〈遊走於浪漫與現實之間——談《碾玉觀音》〉 吳錡 《表演藝術》第4期1993年4月
    〈略說當代戲劇的後現代現象〉 葉志良 《當代戲劇》1993年4月號
    〈對生命意義的思考——新時期探索戲劇的反思〉 鄭江 《當代戲劇》1993年第5期
    〈論我國戲劇舞台上的實與虛之表演藝術〉 蔡敦勇 《復興劇藝學刊》第5期1993年7月
    〈姚一葦創作年表〉 《聯合文學》第9卷第10期 1993年8月
    〈聯合導演的挑戰與實踐——我與姚一葦先生的合作經驗〉 陳玲玲 《藝術評論》第5期 1993年10月
    〈戲劇有必要自我放逐於文學之外嗎?〉 馬森 《表演藝術》第12期 1993年10月
    〈現代戲劇之後〉 林克歡 《中國戲劇》 1993年11月
    〈論戲劇中不出場人物〉 易接道、甘久生 《戲劇研究》1993年12月號
    〈與姚一葦教授論 弦詩〉 無名氏 《國魂》第577期 1993年12月
    〈台灣話劇的演變歷程及其特點〉 張文彥 《戲劇、戲曲研究》1994年第2期
    〈面具.宗教祭祀.原始戲劇〉 曲六乙 《戲劇》1994年第2期
    〈台灣劇作家姚一葦新作《重新開始》〉 曹明 《中國戲劇》 1994年4月
    〈更新觀念是藝術成敗的關鍵〉 康征 《河南戲劇》1994年第3期 1993年5月
    〈當代台灣傑出劇作家姚一葦〉 曹明 《戲劇.戲曲研究》 1994年6月
    〈舞台美術的伊甸園──評中國「青藝」的舞台美術創作〉 蔡體良 《戲劇.戲曲研究》 1994年10月
    〈悲劇與救贖的神話──論張曉風戲劇作品精神內涵的一個重要方面〉 徐學、周可 《台灣研究集刊》1994年第4期 1994年12月
    〈台灣小劇場拾穗〉 黃美序 《中外文學》第23卷第7期 1994年12月
    〈“自然人”與“道德人”——人文主義與中國傳統人生哲學之比較〉 鄭曉江 《人文學報》第2卷第16期 1994年12月
    〈假面:一種質樸的角色觀念〉 孫衛中 《四川戲劇》 1995年4月
    〈重新開始〉 《劇場通訊》1995年第3期 1995年6月1日
    〈現代西方戲劇美學的轉折和形成〉 徐良 《戲劇.戲曲研究》1995年第4期
    〈我對悲劇創作的幾點思考〉 蔡立人 《當代戲劇》 1995年第4期
    〈淺談戲劇藝術形象的美育作用〉 劉紅 《劇作家》1995年第4期 1995年7月
    〈他是一個又「小心」又「挑」的人——專訪姚一葦近年著作的整理者王友輝〉 李立享 《表演藝術》第35期 1995年9月
    〈實驗戲劇:台灣當代舞台劇發展的新走向〉 周可 《南昌大學學報》第26卷第3期 1995年9月
    〈「劇場」史的一種思考〉 于善祿 《文訊月刊》121期 1995年11月
    〈王夢鷗與遷汀時期廈大的抗戰劇運〉 朱雙一 《文訊月刊》121期 1995年11月
    〈面具下的迷思——導演創作《紅鼻子》的理想與實踐〉 陳玲玲 《藝術評論》第6期 1995年12月
    《中外文學——台灣現代小劇場專輯》 第24卷第12期 1996年5月
    〈馬森劇作檔案〉 《聯合文學》第12卷第8期 1996年6月
    〈什麼是實驗戲劇?〉 沈林 《劇本》 1996年6月
    〈台灣小劇場演變初探〉 黃美序 《世界新聞傳播學院人文學報》第5期 1996年7月
    〈姚一葦戒煙——鬼門關前走一遭,不再當癮君子了〉 徐海玲 《時報周刊》第961期 1996年7月28日~8月3日
    〈作家臉譜:姚一葦──讀書,寫作和冥想〉 《聯合文學》第12卷第10期 1996年8月
    〈名人談賀伯颱風後,人心宜作之反省?〉 姚一葦等人接受編輯部採訪 《金色蓮花》第45期 1996年9月
    〈戲劇的文化意識縱橫談〉 劉邦厚 《劇作家》1996年9月 1996年第5期
    〈抗爭與超越:悲劇意義的形而上生成〉 周可 《戲劇.戲曲研究》 1996年10月
    〈人文主義心理學與人文主義課程論〉 范熾文 《空大學訊》第187期 1996年11月16~30日
    〈創造美的瞬間〉 曹瀛 《當代戲劇》 1997年2月
    〈淺談戲曲舞台的燈光藝術〉 楊振琪 《當代戲劇》 1997年2月
    〈談喜劇及喜劇人物的創造〉 錢態 《當代戲劇》 1997年2月
    〈用燈光展示人物的心靈〉 成俊 《當代戲劇》 1997年3月
    〈木偶舞蹈的表現形式〉 梁允如 《當代戲劇》 1997年3月
    〈文學往何處去——從現代到後現代〉 姚一葦 《聯合文學》第3卷第6期1997年4月
    〈人生如戲‧一葦杭之〉 王亞玲 《時報周刊》第999期 1997年4月20~26日
    〈姚一葦走了!「太可惜啦!」〉 黃美序 《表演藝術》第54期 1997年5月
    《聯合文學》152期 1997年6月(輯有姚一葦以「姚宇」為筆名所創作的小說〈春蠶〉、〈輸血者〉、〈翡翠鳥〉、〈料草〉、〈後台斷想〉)
    〈「重新」解構,「開始」了解〉 《表演藝術》第55期 1997年6月
    〈姚一葦生平簡介〉西蒙(曹明) 《文教資料》第6期 1997年6月
    〈明清戲劇批評中的虛實論〉 李惠錦 台大中文學報》第9期 1997年6月
    〈人文主義的成人教育思想〉 陳仲彥 《社教雙月刊》79期 1997年6月
    〈悼台灣戲劇大師姚一葦〉 曹明 《文教資料》第6期 1997年6月
    〈生前逝後的孤獨——新新學生眼中的姚一葦老師〉 楊婉怡 《表演藝術》第55期 1997年6月
    〈當劇作家走入劇場〉 蔡依雲 《表演藝術》第55期 1997年6月
    〈劇場的標竿與象徵——追念一個名字:姚一葦〉 王友輝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會訊》第5期 1997年7月15日
    〈姚一葦——藝術舞台幕後的指導者〉 楊照 《新新聞周報》第541期 1997年7月20日~7月26日
    〈對於馬森獨幕劇的詮釋〉 《藝術論衡》第3期 1997年9月
    〈姚一葦先生行誼年表〉 治喪委員會 《國史館館刊》復刊第23期 1997年12月
    〈從「一口箱子」上台——姚一葦〉 《天下雜誌》第200期 1998年1月
    〈燈光藝術的新拓展〉 李仲曉 《當代戲劇》 1998年1月
    〈從歌隊看傳統手段與現代戲劇〉 劉淑捷 《戲劇‧戲曲研究》1998年3月號
    〈創造性的背判〉 李祥林 《劇本》 1998年4月
    〈台灣當代小劇場運動的特徵〉 彭耀春 《戲劇藝術》 1998年4月
    〈話劇不能沒有文學〉 鄒紅 《中國戲劇》 1998年9月號
    〈運籌帷幄的人──縱論戲劇中的「幕後人物」〉方漸《戲劇》1999年第3期
    〈姚一葦戲劇美學初探──以《訪客》《重新開始》為例〉 林安英 《雲漢學刊》第6期 1999年6月
    〈論姚一葦劇作之形式與「史詩劇場」之關聯〉 薛甯今 《雲漢學刊》第6期1999年6月
    〈兩個不同世界的碾玉觀音〉 劉效鵬 1999年完成(即將發表)
    〈2000年7、8月節目簡介〉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 2000
    〈集體失憶的我與你──《x小姐》〉 黃淑綾 《表演藝術》第91期 2000年7月
    〈第三屆華文藝術節 台北.2000──x小姐〉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 2000年7月22日演出節目單
    《第三屆 華文藝術節紀念專輯》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 2000年7月
    4、報紙
    〈「詩學」是有害的嗎?〉 三衍(姚一葦) 《中央日報》1966年5月16日第6版
    〈讀「碾玉觀音」〉 張健 《大華晚報》1967年2月20日第5版
    〈中影籌拍「碾玉觀音」〉 吳風 《經濟日報》1967年5月5日第7版
    〈我看「碾玉觀音」的演出〉 周仲球 《民族晚報》1967年5月28日第16版
    〈寫在「碾玉觀音」演出之前〉 姚一葦 《台灣新生報》1967年8月21日第9版
    〈我憑什麼導演〉 趙琦彬 《台灣新生報》1967年8月21日第9版
    〈我設計「碾玉觀音」〉 聶光炎 《台灣新生報》1967年8月21日第9版
    〈演員的話〉 《台灣新生報》1967年8月21日第9版
    〈中山學術文藝理論獎得獎人:姚一葦〉 陳明道 《文化一周》1968年11月20日第3版
    〈我看「玉觀音」〉 汶津 《中國時報》1969年3月24日第4版
    〈理想與現實——從「碾玉觀音」劇本中,看男女主角的愛情觀〉 鄭均 《大華晚報》1969年6月23日第8版
    〈嚴子與妻〉(劇本) 張曉風 《中國時報》1976年11月13~19日第12版
    〈寫在「一口箱子」演出之前〉 姚一葦 《中國時報》1977年3月22日第12版
    〈聯合報第二屆小說獎總評會議〉 《聯合報》1977年9月16日第14~15版
    〈創造真正中國人的戲劇〉 周安儀採訪整理 《青年戰士報》1977年10月27日第11版
    〈輪囷肝膽憑誰惜生死交親及汝謀——「寥音閣劇作」序〉 姚一葦 《中國時報》1978年4月28日12版
    〈打開人生新境邁向文學大路——第一屆時報文學獎決審會議紀實〉 林清玄等紀錄 《中國時報》1978年10月2日第12、14~15版
    〈新文學的再出發——文藝節特輯〉 姚一葦等人 《聯合報》1979年5月4日第12版
    〈期待傑作的來臨——聯合報小說獎評選委員談小說評選〉 姚一葦等 《聯合報》1979年8月2日第8版
    〈開創中國文學的新傳統——「時報文學獎」的期許與建議.得獎之後不要把自己嚇壞了〉 姚一葦 《中國時報》1979年8月30日第8版
    〈姚一葦是個戲劇迷〉 李淑蘭採訪整理 《中央日報》1979年10月10日第11版
    〈拿出作品.呈現時代.創造歷史——聯合報第四屆小說獎,中、長篇小說獎總評會議紀錄〉 《聯合報》1979年11月12日第14~15版
    〈為「竇娥冤」的演出鼓掌——走出傳統的模式〉 姚一葦 《中國時報》 1980年3月28日版
    〈巨轍——五十年來中國文學發展七家談‧小說家必須了解變遷中的社會;社會也應注意小說中所反映的現實〉 姚一葦 《中國時報》 1980年7月27日第8版
    〈樹立我們文化的新模式〉 姚一葦等 《聯合報》1980年7月29-30日第8版
    〈老兵誌感——為「現代文學」二十週年而寫〉 姚一葦 《中國時報》 1980年8月6日8版
    〈我為什麼提倡實驗劇——「蘭陵劇坊之夜」幕前演講〉 姚一葦 《聯合報》1980年9月27日第8版
    〈談「碾玉觀音」〉 墨松(P.Masson)著 黃文範譯 《中華日報》1980年11月10日第10版
    〈張曉風的劇作 一匹馬的故事/文化大學影劇組 畢業公演將推出〉 嵇若昕 《中央日報》1981年5月3日
    〈塞翁失馬的故事 張曉風搬上舞台 文化大學八日起首演〉 黃寤蘭 《聯合報》1981年5月3日第9版
    〈一匹馬的故事〉(劇本) 張曉風 《中國時報》 1981年5月8~14日第8版
    〈文化是文藝的根幹‧文藝文化的花朵——第六屆聯合報小說獎中長篇小說總評會議紀實〉 邱彥明紀錄 《聯合報》1981年11月12日第14~15版
    〈漫談影評〉 姚一葦 《中央日報》1982年2月5日第10版
    〈《紅鼻子》喜傳親人佳音——訪台灣劇作家姚一葦的母親石小靜〉 劉方榮 《文匯報》1982年6月5日第2頁
    〈姚一葦作「紅鼻子」/在大陸成熱門「戲」〉 (美)《世界日報》1982年8月28日第2頁
    〈姚一葦劇著紅鼻子在北平演出很熱烈〉 《聯合報》1982年8月28日第3版
    〈姚一葦談紅鼻子/放諸四海而皆準〉 《聯合報》1982年8月29日第3版
    〈「紅鼻子」在大陸受歡迎/姚一葦認人性具共通性/對劇作在北平上演一事不願予置評〉 (美)《世界日報》1982年9月1日第11頁
    〈舞之美學〉 姚一葦 《聯合報》1983年7月30日第25版
    〈本屆文藝季的「民間劇場」〉 姚一葦 《中國時報》1983年10月1日第8版
    〈姚一葦:美學的掌燈人〉 方梓採訪整理 《中華日報》1984年2月20日第9版
    〈為小說大家催生──第二次百萬小說決審過程大公開〉 洪綺珠紀錄 《自立晚報》1984年3月26-30日第10版
    〈今年的「民間劇場」〉 姚一葦 《中國時報》1984年9月2日第8版
    〈猩猩的故事〉(劇本) 曉風 《中國時報》 1985年9月14~16日第8版
    〈爭輝——聯合報第九屆小說獎決審會議側記〉 丘彥明整理 《聯合報》 1984年9月16~18日8版
    〈迎向新里程〉 姚一葦 《聯合報》1984年9月16日第15版
    〈關於短篇小說決審——談「牆」「煙塵舊夢」「何日君在來」〉 姚一葦 《聯合報》1984年9月17日8版
    〈藝術季要使藝術回饋社會/姚一葦談看戲好處多多〉 《民生報》1985年10月14日第9版
    〈在祖國的土壤上生長——閒話陳顒與《紅鼻子》〉 趙勝玉 《中報》 1986年5月1日神州大地版
    〈走出「現代戲劇」的死角〉 閻振瀛 《中央日報》1986年5月4日第12版
    〈姚一葦「搶親」〉 張國立採訪整理 《中華日報》1986年10月8日第8版
    〈無所用心,盡其在我——姚一葦與戲劇長相伴〉 余怡菁採訪整理 《自由時報》 1988年12月21日第11版
    〈我看「傾城」〉 姚一葦 《聯合報》1989年1月12日第21版
    〈筆耕的星圖——聯合報第十屆小說獎中、長篇決審會議紀實〉 楊錦郁紀錄 《聯合報》1989年1月13-14日第21版
    〈打算盤出身,寫劇本出名,「傻事」願幹一輩子/姚一葦說〉 廖仁義 《中國時報》1989年1月16日第22版
    〈他們的「紅鼻子」在那裡?〉 李映薔 《中國時報》1989年8月3日第23版
    〈戲正上演——訪第三屆聯副「每月人物」姚一葦先生〉 黃秀慧 《聯合報》1989年8月31日第27版
    〈姚一葦編導「紅鼻子」〉 胡耀恆 《聯合報》1989年9月16日第27版
    〈「鴿子托里」〉 姚一葦 《中國時報》1989年10月11日第31版
    〈那才剛開始——第十二屆時報文學獎散文類決審會議紀實〉 乎綢孫紀錄.整理 《中國時報》1989年10月11~12日第31版
    〈開創文學奇蹟——聯合報第十一屆小說獎短篇決審會議紀實〉 楊錦玉記錄《聯合報》1990年1月3日第29版
    〈哭禎和〉 姚一葦 《自立晚報》1990年9月5日第14版
    〈戲劇人生談笑間/人不只有生活,還應有一些理想——姚一葦〉 王頤 《自由時報》1990年9月29日第8版
    〈一個小社會的完整呈現——第四次百萬小說徵文決審過程紀錄〉 包黛瑩紀錄 《自立晚報》1990年10月10日第14版
    〈崑曲中國嘆為觀止的戲劇藝術——學者專家談「崑曲之美」〉劉有恆紀錄.整理 《中央日報》1990年12月3日第17版
    〈「千古風流人物」開播前祝辭〉 姚一葦 《聯合報》1991年7月20日第25版
    〈悲憫時代 轉折關照 現世荒涼——第十四屆時報文學獎小說決審會議紀實〉 鞍揚記錄.整理 《中國時報》1991年10月2~5日第25版
    〈冬青推出新劇慶祝姚一葦七十生日〉 黃慧敏 《中央通訊社》 1992年3月11日
    〈聽見素樸與深沈的回聲——第十五屆時報文學獎決審過程紀錄〉 遇箏紀錄.整理 《中國時報》1992年12月5日第27版
    〈姚一葦著審美三論〉 趙衛民評介 《聯合報》1993年3月18日第26版
    〈重讀姚著「碾玉觀音」〉 彭鏡禧 《聯合報》1993年4月11日第37版
    〈說說話〉 姚一葦 《中國時報》1993年8月10-11日第27版
    〈說觀看〉 姚一葦 《中國時報》1994年3月28-30日第39版
    〈走入長篇小說的殿堂——第一屆「時報文學百萬小說獎」決審會議紀實〉 林文佩紀錄.整理 《中國時報》1994年6月13~21日39版
    〈拆解語言的迷宮——短篇小說決審紀實〉 宋克整理 《聯合報》 1994年9月16日37版
    〈兩岸戲劇交流鑼聲陣陣/內地戲劇家訪台記〉 易凱 《中新社》 1994年11月25日第10版
    〈說思維〉 姚一葦 《中國時報》1994年12月26-27日第39版
    〈讓我們重新開始/一齣知識份子的戲劇〉 王友輝採訪整理(三之一) 《民生報》1995年6月21日第14版
    〈我的意圖相當低/給人看/讓人思索的戲〉 王友輝採訪整理(三之二) 《民生報》1995年6月23日第14版
    〈重新開始的戲劇/有所堅持也有所寄望〉 王友輝採訪整理(三之三) 《民生報》1995年6月24日第14版
    〈姚一葦親自執導最新劇作《重新開始》〉 幼萱 《聯合報》 1995年6月30日第37版
    〈在殘缺中照見的清明——第十八屆時報文學獎散文組決審會議紀錄〉 南美瑜紀錄.整理 《中國時報》1995年10月18第39版
    〈盲目/盲心〉 姚一葦 《中國時報》1995年10月19日第39版
    〈我的願望〉 姚一葦 《聯合報》1995年11月19日第37版
    〈從個體出發,走向人性的關懷——第十九屆時報文學獎散文類決審會議紀錄〉洪韶翎紀錄.整理 《中國時報》1996年10月2-3日18版
    〈說「故事」〉 姚一葦 《中國時報》1996年10月7日第19版
    〈藝文補助——思考後再上路.評審水準 最是要緊〉 姚一葦 《中國時報》1997年2月24日第23版
    〈姚老師 瀟灑自在——一煙在手 像安靜的古典文人〉 楊渡 《中時晚報》 1997年4月11日第3版
    〈戲劇大師姚一葦/病逝——上午10點32分因心導管手術後引發心臟衰竭 享年75歲〉 盧建英 《中時晚報》1997年4月11日第3版
    〈被後現代遺忘的——觀《英倫情人》抒感〉 姚一葦 《聯合報》 1997年4月12日5版
    〈藝術一定要這樣寂寞嗎?〉 王墨林 《自由時報》1997年4月12日第35版
    〈捨不得這台戲落幕——悼姚老〉 王友輝 《民生報》1997年4月12日第19版
    〈戲劇大師姚一葦病逝——說好要把「孫飛虎搶親」搬上舞台突然撒手親友悲慟〉 江世芳 《中國時報》1997年4月12日第5版
    〈劇場導師——姚一葦逝世〉 周美惠 《聯合報》1997年4月12日第5版
    〈鬥士學者/視野前衛〉 周美惠 《聯合報》1997年4月12日第5版
    〈劇場導師/走得太急〉 紀慧玲 《民生報》1997年4月12日第19版
    〈姚一葦/猝然病逝〉 紀慧玲 《民生報》1997年4月12日第19版
    〈文學的姚一葦〉紀慧玲 《民生報》1997年4月12日第19版
    〈冠狀動脈阻塞術後出血不治〉 詹建富 《民生報》1997年4月12日第19版
    〈門生憶姚老/哀思無限〉 郭士榛 《中央日報》1997年4月12日第16版
    〈戲劇大師姚一葦 永別人生舞台〉郭士榛《中央日報》1997年4月12日第16版
    〈戲劇學者姚一葦辭世〉 楊莉玲 《自由時報》1997年4月12日第35版
    〈姚老驟逝/遺憾聲連連〉 江世芳 《中國時報》1997年4月13日第25版
    〈姚老師家的檸檬紅茶〉 李立亨 《中國時報》1997年4月14日第26版
    〈總統明令褒揚姚一葦〉 《中央日報》1997年5月1日第16版
    〈李總統褒揚姚一葦〉 《聯合報》1997年5月1日第6版
    〈總統明令褒揚姚一葦〉 《中國時報》1997年5月1日第16版
    〈痛失良師〉 施叔青 《中國時報》1997年5月1日第27版
    〈《紅鼻子》在北京〉 鄭樹森 《聯合報》1997年5月1日第41版
    〈門生憶姚老哀思無限〉 郭士榛 《中央日報》1997年5月1日第16版
    〈姚一葦/藝壇留光輝〉 周美惠 《聯合報》1997年5月2日第18版
    〈追思姚一葦/送別古典美學〉 郭士榛 《中央日報》1997年5月2日第16版
    〈讀劇之夜懷姚老〉 《中國時報》1997年5月4日第27版
    〈姚一葦學藝定位全方位觀察──關渡藝院舉辦研討與讀劇/政戰學校巡演代表性作品〉 紀慧玲 《民生報》1998年3月25日第19版
    〈什麼是快樂〉 李映薔 《聯合報》1998年4月5日第41版
    〈時代倒錯堅持理想尋找姚一葦定位——戲劇教育家逝世周年研討會〉 紀慧玲 《民生報》1998年4月12日第19版
    〈黃昏一盞燈〉 《國立藝術學院關渡通訊試刊號》1998年5月15日第2版
    〈暗夜中的掌燈者/記錄姚一葦的戲劇人生〉 《民生報》1999年1月11日第19版
    〈姚一葦/以高度哲理觀照人生〉 陳宛蓉 《聯合報》1999年2月28日第37版
    〈台灣文學經典研討作者讀者深入互動〉 江中明 《聯合報》 1999年3月21日第14版
    〈研討會聚焦/經典需經時間沈澱〉 江中明 《聯合報》1999年3月21日第14版
    〈散文家李映薔病逝/姚一葦遺孀/師生結縭傳佳話/享年五十二歲〉 賴廷恆《中國時報》2000年5月19日第11版
    〈被迫遺忘──迴映一葦先生眾多劇作主軸的《x小姐》〉 陳玲玲 《3p表演藝訊 電子報》2000年7月4日
    〈華文藝術節搬演《x小姐》/演員即興發展姚一葦的荒謬劇〉 王凌莉 《自由時報》2000年7月10日第40版
    〈《x小姐》重新開始/國立藝術學院凝聚劇場菁英〉 邱坤良 《自由時報》2000年7月11日第40版
    〈x小姐/深藏潛台詞/挑戰真不少/蔣維國捏穩了〉 紀慧玲 《民生報》 2000年7月12日A5版
    〈華文藝術節開場戲/x小姐十歲了/劇力仍強勁〉 賴廷恆 《中國時報》 2000年7月12日第11版
    〈看見「X小姐」之前──導演蔣維國專訪/《x小姐》排練場速寫〉 楊美英 《3p表演藝訊 電子報》2000年7月12日
    〈被迫遺忘──從創作年代管窺《x小姐》〉 陳玲玲 《聯合報》 2000年7月19日第37版
    〈第三屆華文戲劇節開幕戲/《x小姐》即將上演〉 謝東寧 《3p表演藝訊 電子報》2000年7月22日
    〈x小姐 忘了我是誰! 台灣劇場導師姚一葦作品現身第二(?三)屆華文藝術節〉 古淑薰 《中國時報》 2000年7月22日第47版
    〈過去已經過去,未來還沒到來……〉 傅裕惠 《民生報》 2000年7月24日A5版
    〈生命課題──評《x小姐》〉 杜秀娟 《自由時報》 2000年8月1日第40版
    5、演出
    (1)影帶
    《捨命全交》(國劇) 1987年12月10日 中視文化出版
    《劇場千秋.實驗劇場》 1989年公共電視節目製播 台視文化出版
    《戲劇泰斗——姚一葦》 華視〈早安今天〉節目專訪 1991年(此影帶的錄製未標明時間,然由OS旁白判斷得知,時間當在1991年《申生》一戲上演前)
    《申生》 姚海星導演 1991年 國立藝術學院戲劇學系於台北演出
    《碾玉觀音》 牛川海導演 1993年 冬青劇團於台北國父紀念館演出(台北世界劇展劇目之一)
    《姚一葦傳記影片》 清華大學外語所副教授陳傳興拍攝 1994年
    《意外死亡(非常意外!)》 金士傑導演 1995 表演工作坊
    《都是當兵惹的禍》 羅北安導演 1995年 綠光劇團
    (2)現場演出
    《紅鼻子》 1998年4月4日 政治作戰學校於木柵國光劇場演出
    《X小姐》 2000年7月22日 國立藝術學院於國家戲劇院演出
    6、網路
    姚先生網站網址 theatre.nia.edu.tw/You/youmain.htm或經由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登入
    綠光劇團網址www2.saec.edu.tw/paperwimi/GreenRay/main.htm或big5.to/綠光劇團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