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楊淑惠
論文名稱: 歧路燈配角人物研究
指導教授: 胡衍南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1
中文關鍵詞: 歧路燈配角人物李綠園世情小說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55下載:1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以《歧路燈》為研究文本,探究其配角人物在形塑上的特色與價值。《歧路燈》是一部鮮為人知的清代世情小說,因其主題亦有歸於教育小說之類。作者李綠園以文人角度撰寫此部小說,冀能如明燈一般引導誤入歧途的少年,回歸正途,其勸誡警示的意味濃厚。然因其創作藝術手法與主題表現的相互牽引,甚至作者主觀意識的介入,都使此部小說在文學史上的評價紛雜,更多學者在其人物形塑上的論斷,莫衷一是。筆者專以活躍於此書中的配角人物作為研究對象,其中不少配角人物在形塑上的特色,鮮明且具體,相較於《紅樓夢》、《金瓶梅》等世情小說中的人物,其藝術性毫不遜色。此論文除了介紹這部小說的內容結構外,針對配角人物方面,分為形象特色的分析與人物形象功能性的探究,此外對於《歧路燈》主角譚紹聞的形象,亦有專章的討論,以便接續探析與之關係緊密的多位配角人物。李綠園筆下的配角人物,其展現的形象,各具風貌,因其寫實主義的筆法,透過言辭、行為、事件、景物的象徵等,使其人物極具典型性,而人物彼此的形象對應關係:對比、參照、互補及延續等,更強化了人物在形象呈現上的完整性。筆者認為《歧路燈》在文學史上的地位,應被重新定位,尤其是人物形塑上的貢獻,有其絕對的價值意義。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相關文獻探討………………………………………6 一、專著…………………………………………………6 二、期刋論文……………………………………………9 三、學位論文………………………………………… 12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步驟……………………………………12 第四節 故事內容與結構概述………………………………14 第二章 主題意識與主要人物探究……………………………22 第一節 《歧路燈》的主題意識……………………………22 第二節 敗子回頭──譚紹聞形象的典型性…………………32 第三節 定位與評價…………………………………………45 第三章 配角人物的形象特色…………………………………50 第一節 士子官人……………………………………………50 第二節 妻妾婦女……………………………………………65 第三節 幫閒人物……………………………………………75 第四節 奴僕雜役……………………………………………83 第五節 其他人物……………………………………………89 第六節 小結…………………………………………………91 第四章 配角人物的功能性……………………………………96 第一節 人物形象的功能:參照……………………………96 第二節 人物形象的功能:對比……………………………102 第三節 人物形象的功能:互補與延續……………………110 第四節 人物對情節發展的作用……………………………114 第五節 小結…………………………………………………119 第五章 結論……………………………………………………121 第一節 人物形塑特色………………………………………121 第二節 研究之侷限與發展…………………………………125 參考書目(後附人物結構圖)……………………………………128

    參考書目
    (按姓氏筆劃排序)
    一、 專書
    (一) 文本:
    李綠園:《歧路燈》(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9年)

    (二) 學術著作:
    王增斌:《明清世態小說史稿》(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97年)
    吳守一主編:《明清小說》(台北:黎明文化,1997年)
    吳秀玉:《李綠園與其《歧路燈》研究》(台北:師大書苑,1996年)
    李延年:《《歧路燈》研究》(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2年)
    杜貴晨:《李綠園與《歧路燈》》(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3年)
    杜貴晨:《數理批評與小說考論》(濟南:齊魯書社,2006年)
    段江麗:《禮法與人情───明清家庭小說的家庭主題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胡衍南:《金瓶梅到紅樓夢--─明清長篇世情小說研究》(台北:里仁書局,2009年)
    孫遜、孫菊園:《明清小說叢稿》(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1992年)
    徐云知:《李綠園的創作觀念及其《歧路燈》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
    張火慶:《古典小說的人物形象》,(台北:里仁書局,2006年)
    黃嫣梨:《女四書集注義證》,(香港:商務印書館,2008年)
    黃清泉、蔣松源、譚邦和:《明清小說的藝術世界》,(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5年)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台北:風雲時代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
    韓秋白、顧青:《明清小說史》(台北:文津出版社,2000年)
    欒星:《《歧路燈》論叢(2)》(許昌:中州古籍出版社,1984年)
    愛德華.摩根.佛斯特:《小說面面觀》(台北:商周出版社,2009)

    二、 期刋論文
    王海燕:〈雅俗共賞,妙趣橫生---《歧路燈》的語言藝術〉,《阿垻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24卷第1期(2007年3月),頁21-24。
    王海燕:〈論《歧路燈》的寫人藝術〉,《湘南學院學報》第27卷第6期(2006年12月),頁43-47。
    王開桃:〈論《歧路燈》中戲曲伶人的描寫及其意蘊〉,《中國文學研究》第3期(2003年3月),頁56-59。
    王守亮:〈為商人寫真-論《歧路燈》反映的商人生存狀態及其小說史的價值〉,《工會論壇》第13卷第2期(2007年3月),頁156、157。
    石麟:〈賈寶玉、杜少卿、譚紹聞───《紅樓夢》、《儒林外史》、《歧路燈》中的「敗家子」比論〉,《河南教育學報(哲學社會學版)》第27卷第2期(2008年8月),頁39-44。
    成海霞:〈明清時期長篇小說研究評述〉,《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4卷第3期(2004年6月),頁50-53。
    吳秀玉:〈《歧路燈》中反映清初開封的社會經濟〉,《宜蘭農工學報》第12期(1995年),頁151-168。
    曾秀蒼、王昌定:〈理學人物寫真---論《歧路燈》的人物塑造〉,《天津社會科學》第6期(1985年),頁66-72。
    李昌鋐:〈《歧路燈》研究八十年看法〉,《西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6卷第5期(1999年6月),頁12-15。
    李麗明:〈從一組轉變人物形象的塑造看《歧路燈》的價值〉,《黔東南民族師專學報》第15卷第2期(1997年6月),頁50-54。
    肖俊卿:〈論《歧路燈》中的人物形象---夏鼎〉,《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第26卷第2期(2007年4月),頁28-30。
    肖星明:〈《歧路燈》現實主義局限性原因初探〉,《廣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學版》第33卷第1期(1997年3月),頁56-60。
    袁宏:〈從《歧路燈》談士人與小說的關係〉,《科教文化》下半月刋(2006年7月),頁156、157。
    袁宏:〈論《歧路燈》創作特色〉,《中共濟南市委黨校學報》第1期(2005年),頁83-85。
    高松壽:〈《歧路燈》的藝術歧路〉,《鄭州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學報》第20卷第4期(2005年12月),頁73-75。
    張元友:〈「夢」中的譚孝移〉,《渤海學刋》第1期(1900年),頁46-50。
    張寧:〈論《歧路燈》的審美藝術特色〉,《咸陽師範學院學報》第22卷第3期(2007年6月),頁100-102。
    黃利芳:〈孔慧娘的矛盾心理及其在《歧路燈》中的思想地位〉,《語文學刋》(2009年5月),頁82、137。
    曹芳:〈論《歧路燈》中妻妾形象塑造得失〉,《漳州職業大學學報》第4期(2001年),頁44-47。
    許婷:〈《歧路燈》中市井閑漢群像及其社會意蘊〉,《文學教育》(2007年8月),頁139-141。
    曾秀蒼、王昌定:〈理學人物寫真---論《歧路燈》的人物塑造〉,《天津社會科學》第6期(1985年),頁66-72。
    劉建華:〈「戲劇化」的女性形象---淺談《歧路燈》中的巫翠姐〉,《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第5期(2009年10月),頁36-38。
    劉建華:〈淺談《歧路燈》中譚孝移悲劇的成因及其意義〉,《中國文學研究》第2期(2009年),頁73-76。
    劉建華:〈談《歧路燈》中人物譚孝移的中年早逝〉,《作家雜誌》第2期(2008年),頁142、143。
    劉建華:〈讓人愛恨交加的「小家妮子」---《歧路燈》中巫翠姐形象分析〉,《湖南第一師範學院學報》第10卷第1期(2010年2月),頁82-84。
    劉建華:〈譚紹聞的墮落誰之過〉,《船山學刋》第4期(2009年),頁193-196。
    劉暢:〈20世紀以來《歧路燈》研究回眸〉,《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44卷第5期(2004年9月),頁100、101。。
    劉銘:〈儒家「心性」說對《歧路燈》寫人藝術的影響〉,《連雲港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3期(2009年9月),頁28-30。
    劉銘:〈譚紹聞的「齊姜」願---淺談李綠園對婚姻與兩性關係的認識〉,《新鄉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2卷第6期(2008年12月),頁69、70。
    閻焱:〈淺論《金瓶梅》與《歧路燈》人物塑造之異同〉,《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第19卷第3期(2006年7月),頁30、31。
    魏娟莉:〈「三姑六婆」---《歧路燈》中的另類女人〉,《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6卷第5期 (2008年9月),頁142-144。
    魏娟莉:〈從《歧路燈》看「女教」關照下清代女性形象的地位〉,《許昌學院學報》第25卷第6期 (2006年),頁67-70。
    魏娟莉:〈《歧路燈》中譚紹聞人生深沉的心路歷程〉,《南都學壇》第29卷第2期 (2009年),頁55-58。
    龐明啟:〈《歧路燈》中的「悍婦」形象〉,《長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1卷第6期(2009年11月),頁77-80。

    三、 學位論文
    徐云知:《李綠園的創作觀念及其《歧路燈》研究》(北京:首都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5年)
    陳翠英:《《歧路燈》研究》(台北: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年)
    鄭在亮:《《歧路燈》研究》(台北: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年)
    魏東慧:《通俗文學語境下母親形象論略》(北京:首都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