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彭成錦
Cheng-chin Peng
論文名稱: 翁方綱《詩附記》手稿及其海外流布研究
Weng Fangkang's Manuscript of Shihfuchi and its Overseas Transmission
指導教授: 楊晉龍
Yang, Chin-Lung
潘鳳娟
Pan, Feng-Chua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東亞學系
Department of East Asian Studies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8
中文關鍵詞: 翁方綱域外漢籍詩經學清代學術美國漢學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44下載:2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此文以翁方綱(1733-1818)《詩附記》手稿為對象,探索其內容及海外流布概況。內容包含翁方綱的生平與經學著作的研究、並藉此手稿討論其人與著作的價值。並以此為例,為域外漢籍作為國際漢學研究主題的合理性,提出辯護。全文共分六章,內容說明如下:

      第一章〈緒論:研究成立的說明〉:說明研究緣起及問題的形成,闡述以《詩附記》手稿為研究對象的動機和問題意識,其次整理學界對翁方綱相關研究的重要成果,提出研究的核心與發展趨勢,最後說明研究過程中考察的方法及步驟的程序。

      第二章〈翁方綱傳記資料及其經學著作介紹〉:統合史傳資料有關翁方綱生平的記載,彙聚蒐羅資料而整理出史傳記載的共通資訊,其次舉出《翁氏家事略記》翁方綱學術相關的記載,最後介紹翁方綱的經學相關著作,以及美國史達東亞圖書館藏翁方綱經學手稿五種的狀況。

      第三章〈《詩附記》手稿的海外流布與美國漢學側寫〉:說明《詩附記》手稿自中國開始流布的可能情況,考察中、美流布路徑與中、日、美流布路徑,並透過域外漢籍的概念,討論《詩附記》的域外漢籍特質,最後由《詩附記》流布的關鍵年代,管窺一九四○至一九五○年代的美國漢學發展。

      第四章〈《詩附記》諸本與手稿的比較探究〉:比較存世的《詩附記》三種版本,說明手稿本、清代王灝刊刻本,以及民國排印本在內容上的差異,其次以《詩附記》手稿所見,刻本和排印本未見的文獻資料,進行整理與研究,最後以翁方綱五種經學手稿提供的新材料,加上目前學界相關研究成果,提出翁方綱撰寫覆核五種經學附記的編年表。

      第五章〈《詩附記》手稿展現的訓釋觀點探究〉:說明翁方綱對詩經學基本論題的關注與回應,重點在說明翁方綱的《詩序》觀點、笙詩的態度,其次探討《詩附記》手稿中呈現的治經觀念及治學考訂方法。

      第六章〈結論:研究價值的陳述〉:說明全文研究的重點,闡明研究成果可能的貢獻與價值,且反省研究的局限與尚未達成的目標,最後闡述還可以發展的論題。

    第一章 緒論:研究成立的說明 1     第一節 研究主題的形成 1     第二節 目的與學術價值 5     第三節 相關文獻的探討 7     第四節 研究方法的說明 18 第二章 翁方綱傳記資料及其經學著作介紹 23     第一節 史傳中建構的翁方綱生平 23     第二節 自傳中呈現的翁方綱生平 29     第三節 翁方綱經學著作類目述要 36     第四節 翁方綱五種經學手稿述要 45 第三章 《詩附記》手稿的海外流布與美國漢學側寫 51     第一節 美國加州大學東亞庋藏淵源與發展 51     第二節 《詩附記》手稿海外流布路徑探究 58     第三節 《詩附記》手稿的域外漢籍特質探究 65     第四節 一九四○至五○年代美國漢學的側寫 68 第四章 《詩附記》諸本與手稿的比較探究 73     第一節 《詩附記》各種版本的比較 73     第二節 手稿覆核題記的內容與價值 77 第五章 《詩附記》手稿展現的訓釋觀點探究 93     第一節 翁方綱的《詩序》觀點   93     第二節 翁方綱對笙詩的看法    98 第三節 《詩附記》中展現的治經觀 100 第四節 《詩附記》中考訂論的運用 111 第六章 結論:研究價值的陳述 121 附錄 125 參考書目 137

    一、專書
    (一)專著
    甲、古書原本
    1.[唐]杜甫撰,[清]翁方綱手批,[清]徐星友手批:《翁批杜詩》,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藏鈔本。
    2.[清]翁方綱:《翁氏家事略記》,南京:南京圖書館藏[清]道光英和刻本。

    乙、古書今印本
    1.題[漢]毛亨傳,[東漢]鄭玄箋,[唐]孔穎達等疏:《毛詩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81年影印[清]阮元文選樓原刊嘉慶20 年[1815]江西南昌府學《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本。
    2.題[漢]毛亨傳,[東漢]鄭玄箋,[唐]孔穎達等正義:《毛詩正義》,[清]阮元:《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臺北:藝文印書館,1981 年影印文選樓刊[清]嘉慶20 年[1815]江西南昌府學本。
    3.[明]郝敬:《毛詩原解》,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4 年影印《湖北叢書》本。
    4.[清]朱彝尊,[清]翁方綱,[清]羅振玉:《經義考‧補正‧校記》,北京:中國書店,2009年。
    5.[清]徐世昌:《大清畿輔先哲傳》,揚州:廣陵書社,2007年《清代地方人物傳記叢刊》影印南京大學圖書館藏本。
    6.[清]徐世昌:《大清畿輔書徵》,北京:北京圖書館,2008年影印民國間天津徐世昌鉛印本。
    7.[清]徐世昌纂:《清儒學案小傳》,臺北:明文書局,1985年。
    8.[清]翁方綱:《易附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翁方綱經學手稿五種》影印柏克萊加州大學東亞圖書館稿本。
    9.[清]翁方綱:《春秋附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翁方綱經學手稿五種》影印柏克萊加州大學東亞圖書館稿本。
    10.[清]翁方綱:《翁方綱纂四庫提要稿》,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2000年影印澳門中央圖書館稿本。
    11.[清]翁方綱:《書附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翁方綱經學手稿五種》影印柏克萊加州大學東亞圖書館稿本。
    12.[清]翁方綱:《詩附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翁方綱經學手稿五種》影印柏克萊加州大學東亞圖書館稿本。
    13.[清]翁方綱:《詩附記》,臺北:藝文印書館,1966年《原刻景印百部叢書集成》影印清光緒王灝輯刊《畿輔叢書》本。
    14.[清]翁方綱:《禮記附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翁方綱經學手稿五種》影印柏克萊加州大學東亞圖書館稿本。
    15.[清]翁方綱:《蘇齋筆記十六卷》,京城:古典刊行會,昭和八年[1933]影印翁覃溪原筆校訂本。
    16.[清]翁方綱:《蘇齋筆記四卷》,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清]宣統二年[1910]北洋官報印書局稿本。
    17.[清]翁方綱:《蘇齋叢書》,民國十三年[1924]上海博古齋影印[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原刊本。
    18.[清]陳啓源:《毛詩稽古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9.[清]竇鎮編:《國朝書畫家筆錄》,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3年影印[清]宣統三年[1911]文學山房聚珍本。

    丙、古書現代整理本
    1.[宋]王應麟撰,張保見校注:《詩地理考校注》,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9年。
    2.[清]皮錫瑞著,周予同注釋:《經學歷史》,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
    3.[清]李元度纂:《清朝先正事略》,上海:中華書局,民國二十五年[1936]排印本。
    4.[清]法式善等撰,張偉點校:《清秘述聞三種》,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5.[清]紀昀等編撰,王伯祥斷句:《四庫全書總目》,北京:中華書局,1965 年。
    6.[清]翁方綱撰,沈津輯:《翁方綱題跋手札集錄》,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
    7.[清]翁方綱撰,吳格整理:《翁方綱纂四庫提要稿》,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2005年。
    8.[清]葉昌熾著,王欣夫補正,徐鵬輯:《藏書紀事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9.[清]震鈞編:《國朝書人輯略》,臺北:明文書局,1985年。
    10.[清]錢大昕著,陳文和,孫顯軍校點:《十駕齋養新錄》,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年。

    丁、現代人著作
    1.中華書局編:《清史列傳》,上海:中華書局,1931年。
    2.支偉成纂:《清代樸學大師列傳》,臺北:藝文印書館,1970年。
    3.王勇等編:《中日「書籍之路」研究》,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年。
    4.王勇編:《書籍之路與文化交流》,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年。
    5.王德毅:《中國歷代名人年譜總目》,臺北:華世出版社,1979年。
    6.王曉平:《日本中國學述聞》,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
    7.田曉菲:《塵几錄——陶淵明與手抄本文化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8.任遵時:《詩經地理考》,臺北:三民書局,1978年。
    9.朱仁夫,魏維賢,王立禮:《儒學國際傳播》,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10.何寅,許光華編:《國外漢學史》,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年。
    11.宋如珊:《翁方綱詩學之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
    12.李威熊:《中國經學發展史論》,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8年。
    13.李慶:《日本漢學史(第一部)起源和確立》,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年。
    14.李慶:《日本漢學史(第二部)成熟和迷途(1919-1945)》,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年。
    15.李慶:《日本漢學史(第三部)轉折和發展(1945-1971)》,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年。
    16.沈津:《翁方綱年譜》,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2年。
    17.吳雁南:《清代經學史通論》,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2001年。
    18.周子美:《嘉業堂鈔校本目錄》,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
    19.屈萬里:《詩經詮釋》,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3 年。
    20.林慶彰編:《乾嘉學術研究論著目錄(1900-1993)》,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1995年。
    21.金程宇:《域外漢籍叢考》,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22.香港大學馮平山圖書館:《香港大學馮平山圖書館善本書錄》,香港:香港大學出版社,2003年。
    23.馬宗霍編:《書林藻鑑》,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4年。
    24.夏傳才,董治安編:《詩經要籍提要》,北京:學苑出版社,2003年。
    25.張西平編:《歐美漢學研究的歷史與現狀》,鄭州:大象出版社,2006年。
    26.張伯偉:《中國古代文學批評方法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27.張伯偉:《東亞漢籍研究論集》,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7年。
    28.張伯偉:《清代詩話東傳略論稿》,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29.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清代學術概論合刊》,臺北:里仁書局,1995年。
    30.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8年。
    31.莫東寅:《漢學發達史》,鄭州:大象出版社,2006年。
    32.許光華:《法國漢學史》,北京:學苑出版社,2009年。
    33.黃焯:《毛詩鄭箋平議》,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年。
    34.彭斐章編:《中外圖書交流史》,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
    35.佚名:《北京圖書館善本書目》,臺北:成文出版社,1978年。
    36.程元敏:《詩序新考》,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公司,2005年。
    37.馮平山圖書館金禧紀念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香港大學馮平山圖書館金禧紀念論文集(1932-1982)》,香港:馮平山圖書館,1982年。
    38.黃秀文編:《中國年譜辭典》,上海:百家出版社,1997年。
    39.漢學研究中心,國家圖書館編:《數位時代國際漢學研究資源國際研討會會議論文集》,臺北:漢學研究中心,2004年。
    40.熊文華:《英國漢學史》,北京:學苑出版社,2007年。
    41.劉仲華:《漢宋之間:翁方綱學術思想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
    42.劉聲木:《萇楚齋續筆》,臺北:文海出版社,1968年。
    43.潘美月,鄭吉雄編:《東亞文獻研究資源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7年。
    44.蔡冠洛編:《清代七百名人傳》,臺北:廣文書局,1978年。
    45.蔣秋華編:《乾嘉學者的治經方法》,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0年。
    46.賴貴三:《臺灣師大圖書館鎮館之寶:翁方綱《翁批杜詩》稿本校釋》,臺北:里仁書局,2011年。
    47.錢存訓:《中美書緣》,臺北:文華圖書管理資訊股份公司,1998年。
    48.閻國棟:《俄羅斯漢學三百年》,北京:學苑出版社,2007年。
    49.錢婉約:《從漢學到中國學:近代日本的中國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50.鄺健行,吳淑鈿編:《香港中國古典文學研究論文目錄(1950-2000)》,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51.[日]吉田純:《清朝考証学の群像》,東京都:創文社,2006年。
    52.[日]江尻徹誠:《陳啟源の詩経学——「毛詩稽古編」研究》,札幌:北海道大学出版会,2010年。
    53.[美]成中英:《從中西互譯中挺立》,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
    54.[美]柏克萊加州大學東亞圖書館編:《柏克萊加州大學東亞圖書館中文古籍善本書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55.[斯洛伐克]馬立安‧高利克:《捷克和斯洛伐克漢學研究》,北京:學苑出版社,2009年。

    戊、翻譯作品
    1.[日]瀧熊之助著,陳清泉譯:《中國經學史概說》,長沙:商務印書館,1941年。
    2.[法]帝費娜‧薩莫瓦約著,邵煒譯:《互文性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
    3.[美]宇文所安著,田曉菲譯:《他山的石頭記:宇文所安自選集》,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4.[英]安東尼‧吉登斯著,李康譯:《社會學》(第五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
    5.[美]艾爾曼著,趙剛譯:《從理學到樸學:中華帝國晚期思想與社會變化面面觀》,南京:江蘇人民出版,1995年。
    6.[美]艾爾曼著,趙剛譯:《經學,政治和宗族:中華帝國晚期常州今文學派硏究》,南京:江蘇人民出版,1998年。
    7.[美]周紹明著,何朝暉譯:《書籍的社會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
    8.[美]科文著,林同奇譯:《在中國發現歷史:中國中心觀在美國的興起》,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9.[美]馬森著,楊德山譯:《西方的中國及中國人觀念(1840-1876)》,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10.黃端儀譯:《國際重要圖書館的歷史和現況》,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3年。
    11.蘇杰編譯:《西方校勘學論著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

    己、外文作品
    1.[日]西林昭一:《翁方綱の書學:蘇齋筆記譯註》,京都:柳原書店,1996年。
    2.[日]江尻徹誠:《陳啟源の詩経学——「毛詩稽古編」研究》,札幌:北海道大学出版会,2010年。
    3.[美]修邁爾編:《清代名人傳略》,臺北:南天書局出版,1991年。
    4.[美]戴吉禮編:《傅蘭雅檔案》,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年。
    5.Elman, Benjamin A. Classicism, Politics, and Kinship: the Ch‘ang-chou School of New Text Confucianism in Late Imperial China. Berkeley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0.
    6.______ From Philosophy to Philology: Iintellectual and Social Aspects of Change in Late Imperial China. Cambridge, Mass: Council on East Asian Studies, Harvard University, 1984.
    7.______ Kuijper, Hans. Is Sinology a Science. China Report, Vol. 36, No. 3 (2000), pp. 331-354.
    8.______“The Study of China: A Critical Assessment”. 收入林志明,魏思齊編:《輔仁大學第二屆漢學國際研討會「其言曲而中:漢學作為對西方的新詮釋 法國的貢獻」》,臺北:輔仁大學出版社,2005年,頁315-358。
    9.Rudolph, Deborah. Impressions of the East: treasures from the C.V. Starr East Asian Librar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Deborah Rudolph; foreword by Peter X. Zhou, (Berkeley, Calif.: Heyday Books: C.V. Starr East Asian Librar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2007.

    (二)個人論文集
    1.吳宏一:《清代文學批評論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8年。
    2.林慶彰:《清代經學研究論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2年。
    (三)編輯論文集
    1.朱政惠編:《海外中國學評論》第1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2.朱政惠編:《海外中國學評論》第2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3.張西平編:《歐美漢學研究的歷史與現狀》,鄭州:大象出版社,2006年。
    4.張伯偉編:《域外漢籍研究集刊》第1輯,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5.張伯偉編:《域外漢籍研究集刊》第2輯,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6.張伯偉編:《域外漢籍研究集刊》第3輯,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7.張伯偉編:《域外漢籍研究集刊》第4輯,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
    8.張伯偉編:《域外漢籍研究集刊》第5輯,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

    二、學位論文
    (一)博士學位論文
    1.何繼文:《翁方綱的宋詩學》,香港:香港城市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學部博士論文,2003 年。
    2.張然:《翁方綱詩論及其學術源流探析》,廣州:華南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專業博士論文,2007年。
    3.葉倬瑋:《翁方綱詩論研究》,香港: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博士論文,2009年。

    (二)碩士學位論文
    1.朱友舟:《翁方綱書學思想研究》,南京:南京藝術學院美術學專業碩士論文,2005年。
    2.吳淑惠:《清儒翁方綱及其《易》學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5年。
    3.宋如珊:《翁方綱詩學之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
    4.李禾鈺:《嘉業堂藏書與刻書研究》,臺北:國立臺北大學古典文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5.李陽洪:《梁章鉅的書法題跋與翁方綱的關係》,重慶:西南師範大學美術學專業碩士論文,2005年。
    6.李豐楙:《翁方綱及其詩論》,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74年。
    7.陳純適:《翁方綱年譜》,臺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6年。
    8.黃立一:《翁方綱詩論與清中期詩學思潮轉向》,泉州:華僑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碩士論文,2007年。
    9.楊淑玲:《翁方綱肌理說研究》,臺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2年。
    10.趙太順:《翁方綱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11.鄭才林:《翁方綱詩歌創作及其詩學思想研究》,廣州:暨南大學古代文學專業碩士論文,2006年。

    三、單篇論文
    (一)期刊論文
    1.古添洪:〈翁方綱肌理說與藍森字質結構說之比較〉,《中外文學》第5卷第2期,1976年7月,頁42-61。
    2.田梅著,蔡家丘譯:〈田長霖東亞研究中心及史達圖書館〉,《漢學研究通訊》第27卷第2期,2008年5月,頁53-56。
    3.朴貞淑:〈關於中國「域外漢籍」定義之我見〉,《長春大學學報》第18卷第4期(2008年7月),頁56-58。
    4.何廣棪:〈翁方綱與《四庫全書》〉,《新亞學報》第24期,2006年1月,頁357-373。
    5.吳荇,李芳,李性忠:〈嘉業堂散出珍品尋蹤〉,《圖書館雜誌》第26卷第11期,2007年11月,頁68-72。
    6.吳銘能:〈沈津著《翁方綱年譜》暨輯《翁方綱題跋手札集錄》補遺〉,《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16卷第1期,2006年3月,頁129-151。
    7.吳銘能:〈評沈津著《翁方綱年譜》〉,《漢學研究》第21卷第1期,2003年6月,頁461-467。
    8.吳銘能:〈銖積寸累,蔚為大觀——沈津輯「翁方綱題跋手札集錄」書後〉,《書目季刊》第37卷第1期,2003年6月,頁69-91。
    9.李孟晉:〈讀〈翁方綱與《四庫全書》〉續貂〉,《書目季刊》第40卷第3期,2006年12月,頁35-38。
    10.李豐楙:〈翁方綱著述考〉,《書目季刊》第8卷第3期,1975年5月,頁39-57。
    11.李豐楙:〈翁方綱及其金石考〉,《中華學苑》第16期,1975年9月,頁114-149。
    12.李豐楙:〈翁方綱肌理說的理論及其運用〉,《文學評論》第2期,1975年11月,頁241-304。
    13.沈津:〈靈隱書藏與翁方綱「復初齋詩集」〉,《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第28卷第1期,1995年6月,頁115-124。
    14.金榮華:〈未刊寫本經眼錄〉,《大陸雜誌》第45卷第5期,1972年11月,頁255-256。
    15.徐志嘯:〈美國學者中國古代詩學研究方法綜述〉,《域外漢學與漢籍》第142期,2009年1月,頁95-102。
    16.徐國能:〈翁方綱杜詩學探微〉,《臺北大學中文學報》第1期,2006年7月,頁179-204。
    17.陳友冰:〈古典文學研究學科建設的回顧與思考〉,《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8期,2004年5月,頁1-31。
    18.陳正宏:〈域外漢籍及其版本鑑定概說〉,《中國典籍與文化》第1期,2005年,頁14-19。
    19.陳鴻森:〈「經義考」孝經類別錄(上)〉,《書目季刊》第34卷第1期,2000年6月,頁1-31。
    20.陳鴻森:〈「經義考」孝經類別錄(下)〉,《書目季刊》第34卷第2期,2000年9月,頁1-27。
    21.陳鴻森:〈《翁方綱年譜》補正〉,《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25期,2004年9月,頁287-348。
    22.楊果霖:〈翁方綱「經義考補正」研究〉,《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館刊》第7卷第1期,2001年3月,頁34-58。
    23.楊晉龍:〈從「現代經濟理論」論《四庫全書總目》——經濟學及其相關概念與傳統中華文化研究〉,《故宮學術季刊》第26卷第1期,2008年9月,頁133-169。
    24.趙太順:〈書法家跨越時空之相遇——略論蘇軾對翁方綱及金正喜之影響〉,《屏東教育大學學報》第27期,2007年6月,頁67-100。
    25.劉天琪:〈翁方綱《兩漢金石記》成書考〉,《中華書道》第63期,2009年3月,頁21-28。
    26.潘繼安:〈翁方綱《四庫提要稿》述略〉,《中華文史論叢》第1輯(總第25輯),1983年2月,頁213-220。
    27.賴貴三:〈「翁方綱纂四庫提要稿‧經部‧易類」考釋(上)〉,《中國學術年刊》第24期,2003年6月,頁77-106、頁383。
    28.賴貴三:〈「翁方綱纂四庫提要稿‧經部‧易類」考釋(下)〉,《中國學術年刊》第25期,2004年3月,頁1-35、頁261。
    29.謝明輝:〈清代詩論家之比興觀初探——以王士禛、袁枚、翁方綱、沈德潛為考察對象〉,《人文與社會學報》第1卷第8期,2006年7月,頁295-316。
    30.魏思齊:〈美國漢學研究的概況〉,《漢學研究通訊》第26卷第2期,2007年5月,頁30-40。
    31.[日]吉田純:〈翁方綱の經學——「乾嘉の學」における「宋學」と「漢學」——〉,《日本中國學會報》第53集,2001年,頁228-241。
    32.[日]西林昭一:〈翁方綱《蘇齋筆記》譯註(一)〉,《跡見學園女子大學紀要》第19號,1986年3月,頁47-78。
    33.[日]西林昭一:〈翁方綱《蘇齋筆記》譯註(二)〉,《跡見學園女子大學紀要》,第20號,1987年3月,頁1-29。
    34.[日]西林昭一:〈翁方綱《蘇齋筆記》譯註(三)〉,《跡見學園女子大學紀要》,第23號,1990年3月,頁39-60。
    35.[日]西林昭一:〈翁方綱《蘇齋筆記》譯註(四)〉,《跡見學園女子大學紀要》,第24號,1991年3月,頁67-91。
    36.[日]西林昭一:〈翁方綱《蘇齋筆記》譯註(五)〉,《跡見學園女子大學紀要》,第25號,1992年3月,頁59-103。
    37.[日]西林昭一:〈翁方綱《蘇齋筆記》譯註(六)〉,《跡見學園女子大學紀要》,第27號,1994年3月,頁15-51。
    38.[日]菅野智明:〈翁方網『化度寺碑考』の再検討——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蔵本を中心として〉,《藝術研究報》第29期,2008年,頁1-10。
    39.[日]菅野智明:〈翁方綱の北碑観——兼ねて阮元説との関係に及ぶ〉,《中國近現代文化研究》第10期,2009年,頁1-26。
    40.[韓]金進暎:〈翁方綱의漁洋神韻說批評〉,《外大論叢》第10卷第1期,1992年,頁233-256。
    41.[韓]琴知雅:〈翁方綱의詩學과學術詩〉,《중국어문학논집》(中國語文學論集)第48號,2008年2月,頁325-343。

    (二)論文集論文
    1.王麗娜:〈西方《詩經》學的形成與發展〉,收入林慶彰編:《經學研究論叢》第4輯,臺北:聖環圖書股份公司,1996年,頁91-102。
    2.朱友舟:〈翁方綱的書學思想研究〉,收入上海書畫出版社編:《翁方綱的書學思想研究》,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6年,頁1-54。
    3.周原:〈美國大學東亞圖書館的發展、現況及展望〉,收入潘美月,鄭吉雄編:《東亞文獻研究資源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7年,頁101-133。
    4.林慶彰:〈《毛詩序》在《詩經》解釋傳統的地位〉,收入楊儒賓編:《中國經典詮釋傳統(三):文學與道家經典篇》,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4年,頁15-41。
    5.姚一葦:〈漢學研究的範疇〉,收入《思與言》雜誌社編:《史學與社會科學論集》,臺北:明文書局,1983年,頁341-345。
    6.張玉法:〈「國際漢學」名稱之商榷及其反省〉,收入《思與言》雜誌社編:《史學與社會科學論集》,臺北:明文書局,1983年,頁345-356。
    7.楊晉龍:〈《詩經》學研究概述〉,收入林慶彰編:《五十年來的經學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3年,頁91-159。
    8.楊晉龍:〈《詩經》研究的形成與流傳〉,收入林慶彰,蔣秋華編:《經典的形成、流傳與詮釋》,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7年。
    9.楊國樞:〈社會科學與漢學研究〉,收入《思與言》雜誌社編:《史學與社會科學論集》,臺北:明文書局,1983年,頁356-364。
    10.趙飛鵬:〈傳播與回流——「和刻本」漢籍的淵源與價值〉,收入潘美月,鄭吉雄編:《東亞文獻研究資源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7年,頁225-251。
    11.錢存訓:〈美洲東亞圖書館的沿革和發展〉,收入馮平山圖書館金禧紀念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香港大學馮平山圖書館金禧紀念論文集(1932-1982)》,香港:馮平山圖書館,1982年,頁31-39。
    12.[德]顧彬著,張穗子譯:〈漢學,何去何從?試論漢學現況〉,收入林志明,魏思齊編《輔仁大學第二屆漢學國際研討會「其言曲而中:漢學作為對西方的新詮釋——法國的貢獻」》,臺北:輔仁大學出版社,2005年,頁289-311。

    四、網站資料
    1.http://lib.berkeley.edu/EAL/about/about.html: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史達東亞圖書館。
    2.http://library.columbia.edu/indiv/eastasian/about.html: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圖書館。
    3.http://www.pomona.edu/academics/departments/asian-languages-literatures/japanese/resources/libraries.aspx:美國波莫納加州州立理工大學圖書館。
    4.中國學術期刊電子雜誌社:「中國知識資源總庫」。
    5.日本國立情報學研究所:「GeNii論文情報」。
    6.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明清實錄資料庫」。
    7.香港迪志文化公司:「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
    8.國家圖書館:「臺灣期刊論文索引系統」。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