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彥傑
Huang, Yen-Chieh
論文名稱: 1910年代臺灣銀行對中國廣東省放款之研究
The Study of Loans from Bank of Taiwan to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in the 1910s
指導教授: 洪紹洋
Hong, Sao-Yang
許佩賢
Hsu, Pei-Hsien
口試委員: 陳鴻圖
Chen, Hung-Tu
曾獻緯
Tseng, Hsien-Wei
洪紹洋
Hong, Sao-Yang
許佩賢
Hsu, Pei-Hsien
口試日期: 2024/01/05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臺灣史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24
畢業學年度: 11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73
中文關鍵詞: 臺灣銀行廣東省外務省放款辛亥革命廣東水泥廠
英文關鍵詞: The Bank of Taiwan, Guangdong Provinc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of Japan, Loans, 1911 Revolution, the Guangdong Cement Factory
研究方法: 歷史研究法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400175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69下載:3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日治時期成立之臺灣銀行,為日本帝國在臺灣擔負了發行島內貨幣、低利貸款、為基礎建設提供資金等作用。除此之外,臺灣銀行設立初期亦擔負開拓南方中國、開拓南洋之使命。對臺灣銀行而言,海外開拓工作亦是十分重要的一環。本文以臺灣銀行西元1910年代對於南方中國的海外擴張為研究主題。藉由梳理台灣銀行與清國政府交涉的脈絡,以及對於廣東省水泥廠興建案的借款,說明臺灣銀行如何透過政治放款促進中日的外交關係。
    本文第一章為緒論,旨在說明研究緣起、問題意識、近代日中經濟史的研究、各章節所探討之問題。第二章〈日本與清國的借款與辛亥革命後的動向〉主要探討近代日本在中國的發展,以及梳理近代列強對中國的放款與定義,並探討臺灣銀行在中國的設立歷史,以及臺灣銀行於辛亥革命前對廣東省兩次共計160萬日圓之放款對臺灣銀行與廣東省的影響。
    第三章〈辛亥革命的爆發:圍繞政治與經濟的還款與主權承認問題〉則是討論辛亥革命爆發後,臺灣銀行與外務省的交涉過程,以及究竟應該由北京的清國政府,還是由南方的軍政府承擔還款事宜。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中華民國的中央政府旋即同意廣東省政府還款的構想。
    第四章〈廣東水泥廠的借款始末:日治時期臺灣銀行自身單筆最大之放款〉則討論中國在20世紀開啟民族工業後,因資金與技術的不足,必須透過外國之力方能獲得成功。臺灣銀行最初不願意放款,但是在日本國內政治走向對中親善,以及新任廣東支店長小笠原三九郎的個人意見之下,最終作出對中國大量放款的決定。此一決定亦造成日後款項無法回收的窘境。
    第五章為結論,旨在說明臺灣銀行對中國地方政府放款的歷史意義,以及中國地方政府在追求民族工業的同時,亦無法完全脫離外國資本的矛盾處境。

    The Bank of Taiwan (臺灣銀行), established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was pivotal in Taiwan for issuing local currency, providing low-interest loans, and funding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Furthermore, in its early stages, the Bank of Taiwan was tasked with expanding into the Southern China(華南)and the South Seas(南洋).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Bank of Taiwan’s expansion in the Southern China during the 1910s, detailing its negotiations with the Qing government and the loan for a cement factory in Guangdong Province, demonstrating how it promoted Sino-Japanese diplomatic relations through political lending.
    Chapter 1 serves as an introduction which aims to explain the origin of the study, problem awareness, the study of the economic history of modern Japan and China, and the issues explored in each chapter. Chapter 2, "Japan and Qing's Loans and the Post-1911 Revolution Developments," primarily explores Japan's development in China during modern times. It discusses the international loans to China and the Bank of Taiwan’s establishment in China, focusing on the impact of its 1.6 million Japanese Yen loans to Guangdong Province prior to the 1911 Revolution.
    Chapter 3, "The Outbreak of the 1911 Revolution: Surrounding Political and Economic Repayment and Sovereignty Recognition Issues," discusses the aftermath of the 1911 Revolution(辛亥革命), including the Bank of Taiwan’s negotiations with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of Japan(日本外務省) and the loan repayment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Qing government in Beijing and the southern military government. With the outbreak of World War I, the Chinese central government quickly agreed to the repayment plan proposed by the Guangdong provincial government.
    Chapter 4, "Loan to the Guangdong Cement Factory(廣東水泥廠): The Largest Single Loan by the Bank of Taiwan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discusses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China in establishing a national industry in the 20th century, necessitating foreign support for success. Initially reluctant to lend, the Bank of Taiwan eventually decided to provide substantial loans to China influenced by Japan's friendly political stance towards China and the personal opinions of the new Guangdong branch manager, Ogasawara Sankurou(小笠原三九郎). This decision led to difficulties in loan recovery later.
    Chapter 5 concludes by highlighting the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Bank of Taiwan’s loans to local governments in China, focusing on the paradox faced by Chinese local governments in pursuing national industry while being dependent on foreign capital.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學界對日治臺灣經濟活動之研究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2 第三節 臺灣銀行的成立 11 第二章 日本與清國的借款與辛亥革命後的動向 18 第一節 清國廣東省借款與政治外交上的折衝 18 第二節 第一次借款與第二次借款的展開 24 第三章 辛亥革命的爆發:圍繞政治與經濟的還款與主權承認問題 38 第一節 承認清政府乎?承認廣東軍政府乎? 38 第二節 還款的曙光 42 第四章 廣東水泥廠的借款始末:日治時期臺灣銀行自身單筆最大之放款 49 第一節 廣東水泥廠的建立 49 第二節 借款之成立 54 第三節 不斷延期償還的借款 59 第五章 結論:臺灣銀行的對外擴展性質與侷限 64 徵引文獻 69

    一、檔案
    1.日本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
    〈対支借款関係雑件/広東省ノ部 第一巻 3.第一回陳布政使対台湾銀行 自同四十三年十一月〉,東京:外務省外交史料館,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檔號:Ref.B04010741900。
    〈対支借款関係雑件/広東省ノ部 第一巻 4.第二回陳布政使対台湾銀行 自同四十四年六月 分割1〉,東京:外務省外交史料館,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檔號:Ref.B04010742000。
    〈対支借款関係雑件/広東省ノ部 第一巻 4.第二回陳布政使対台湾銀行 自同四十四年六月 分割2〉,東京:外務省外交史料館,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檔號:Ref.B04010742100。
    〈対支借款関係雑件/広東省ノ部/「セメント」廠借款 1.陸督軍及朱省長対台湾銀行 分割1〉東京:外務省外交史料館,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檔號:Ref.B04010747800。
    〈対支借款関係雑件/広東省ノ部/「セメント」廠借款 1.陸督軍及朱省長対台湾銀行 分割2〉,東京:外務省外交史料館,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檔號:Ref.B04010747900。
    〈対支借款関係雑件/広東省ノ部/「セメント」廠借款 1.陸督軍及朱省長対台湾銀行 分割3〉,東京:外務省外交史料館,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檔號:Ref.B04010748000。
    〈地方政府之部:対支借款一覧表 昭和9年12月31日現在(東亜-42)〉,東京:外務省外交史料館,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檔號:Ref.B02130154100。
    外務省東亞局《對支借款一覽表》(東京:外務省亜細亜局,1934)

    2.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閩粵兩省欠還臺灣銀行借款案〉,《北洋政府外交部檔案》,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檔號:03-20-040-01-001。
    〈各省借款案〉,《外務部檔案》,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檔案號:02-24-008-02-053

    3.時人論述與資料彙編
    1.中文資料與書目
    1. 劉瑞麟編,《奏辨廣東士敏土廠公文始末紀畧不分卷-一》,(中國:廣東水泥廠印,1910),
    2.日文資料與書目
    2. 名倉喜作,《臺灣銀行四十年史》(東京:臺灣銀行,1939)

    二、圖書
    1.外文書目
    1. Howlett, Jonathan. Britain and China, 1840-1970 (Routledge Studies in the Modern History of Asia). London: Routledge, 2018.
    2. Ma, Debin. and Richard von Glahn. The Cambridge Economic History of China.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22.
    2.中文著作
    1. 王鴻志,《興利與牧民:清末勸業道的建制與運作》(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2)
    2. 矢內原忠雄原著,周憲文譯,《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臺北:帕米爾,1987)
    3. 台灣銀行史編篡室,《台灣銀行史》,(東京:台灣銀行史編篡室,1964)
    4. 洪紹洋,《企業、產業與戰爭動員:現代臺灣經濟體系的建立(1910-1950)》(臺北:左岸文化,2022)
    5. 陳慈玉,《日本在華煤業投資四十年》,(臺北:稻鄉出版社,2004)
    6. 許雪姬,《離散與回歸:在滿洲的臺灣人(1905-1948)》(臺北:左岸文化,2023)。
    7. 梁華璜,《台灣總督府的「對岸」政策研究─日據時代台閩關係史》(臺北:稻鄉出版社,2001)
    8. 張國輝,《張國輝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9. 張曉輝,《民國時期廣東財政政策變遷》,(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1)
    10. 黃紹恆,《臺灣經濟史中的臺灣總督府》,(臺北:遠流文化事業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0)
    11. 燕紅忠,《中日貨幣戰爭史(1906-1945)》,(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1)
    12. 鍾淑敏,《日治時期在南洋的臺灣人》,(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2020)
    3.日文著作
    1. シー.エフ.―リーマー著,東亞經濟調查局譯,《列國對支投資》(東京:慶應書房,1934)
    2. 菊池貴晴,《現代中国革命の起源―辛亥革命の史的意義》(東京:巖南堂書店,1970)
    3. 久保亨,〈台湾銀行の華南調査〉,自久保亨・瀧下彩子編《戦前日本の華中・華南調査》(東京:東洋文庫、2021年)
    4. 久保田裕次,《対中借款の政治経済史―「開発」から二十一ヵ条要求へ》(名古屋:名古屋大學出版會,2016)
    5. 坂本雅子,《財閥と帝国主義―三井物產と中国》(東京:ミネルヴァ書房,2003)
    6. 小笠原三九郎,《人生は短い》(東京:大文社,1967)
    7. 石井寬治,《日本經濟史(第2版)》(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1991)
    8. 谷ヶ城秀吉,《帝国日本の流通ネットワーク》(東京:日本経済評論社,2012)
    9. 塚本英樹,《日本外交と対中国借款問題》(東京:法政大學出版局,2021)
    10. 国家資本輸出研究会編,《日本の資本輸出-対中国の借款研究》(東京:多賀出版株式會社,1986)
    11. 白鳥圭志,《横浜正金銀行の研究―外国為替銀行の経営組織構築》(東京:吉川弘文館,2021)
    12. 樋口通,《日本の対支投資》(東京:慶應書房,1940)
    13. 方顯廷編,梨本祐平譯《支那經濟研究》(東京:改造社,1939)
    14. 李廷江,《日本財界と近代中国-辛亥革命を中心に》(東京:御茶の水書房,2003)
    15. 大蔵省財務総合政策研究所財政史室編《昭和財政史資料第1号第97冊》(東京:大蔵省財務総合政策研究所財政史室編,1927)

    三、期刊論文
    1. 久末亮一,〈「華南銀行」の創立:台湾銀行の南進における「大華僑銀行」案の形成と結実:1912-1919〉,《アジア経済》第51卷7號(2010年),頁25-54。
    2. 久末亮一,〈台湾銀行による「信託預金」の創出と影響―大正時代の金融イノベーションがもたらした日本信託業の発展契機―〉,《信託研究奨励金論集》第33号(2012),頁1-20。
    3. 洪紹洋,〈臺灣基層金融體制的型構:從臺灣產業組合聯合會到合作金庫(1942-1949)〉,《臺灣史研究》第20卷第4期(2013年12月),頁99-134。
    4. 佐藤究,〈清末の源豊潤票号による為替送金について : 上海ゴ ム株恐慌と源豊潤票号の倒産〉,九州大学文学部東洋史研究会編《九州大学東洋史論集-27》,(福岡:九州大学文学部東洋史研究会,1999),頁49-75。
    5. 十河和貴,〈台湾銀行頭取時代の中川小十郎と南進への理想―戦後不況と積極的財政整理方針の終焉―〉,《立命館 史資料センター紀要(創刊号)―中川小十郎研究論文集―》(2018年3月),頁143-185。
    6. 鍾淑敏,〈從事業補助的角度談台灣總督府的「南支南洋」政策〉,《臺大歷史學報》,第34期(2004年),頁149-194。
    7. 須永德武,〈台湾銀行の中国資本輸出活動 : 自己資金単独借款を中心として〉,《土地制度史學》,(日本:土地制度史學,35卷,1992),頁20-37。
    8. 曾耀鋒,〈日治時期台灣壽險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興大歷史學報》第23期(2011年6月),頁115-130。
    9. 張怡敏,〈一九二〇年代大東信託株式會社設立始末〉,《師大台灣史學報》第14期(2021年12月),頁243-279。
    10. 張怡敏,〈戰爭與金融:株式會社臺灣商工銀行之經營(1937-1945)〉,《臺灣史研究》第29卷第1期(2022年3月),頁89-158。
    11. 張怡敏,〈臺灣貯蓄銀行之設立及其發展(1899-1912 年):兼論臺灣史上首宗銀行合併案〉,《臺灣史研究》第23卷第1期(2016年3月),頁35-74。
    12. 李為禎,〈日治初期臺灣地方金融組織法制化之前奏(1900-1912)—以信用組合為中心〉,《台灣史學雜誌》第18期(2015年6月),頁3-38。
    13. 連克,〈臺灣第一家保險公司:臺灣家畜保險株式會社成立始末(1900-1905)〉,《臺灣學研究》第21期(2017年1月),頁37-71。

    四、報刊資料
    1.《臺灣日日新報》
    〈廣東之向日新借款〉,《臺灣日日新報》,(1911年6月29日),版次:03頁。
    2.《申報》
    〈外電〉《申報》,(1917年4月11日),版次:02 頁。
    〈紀廣東之兩借欵〉,《申報》,(1917年3月12日)版次:06頁。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