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思穎
SSU-YING LEE
論文名稱: 人獅共舞:大龍峒金獅團之歷史發展與傳承創新
Dance with Lions: Ta-Long-Tong Golden Lion Group's history and innovation
指導教授: 陳仲彥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社會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5
畢業學年度: 10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4
中文關鍵詞: 舞獅獅陣大龍峒金獅團大龍峒傳統藝術
英文關鍵詞: Lion dance, Lion dance group, the Golden Lion Group Ta-Long-Tong, Ta-Long-Tong, traditonal arts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5600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00下載:2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臺灣社會在近數十年來快速變遷,過往傳統民俗技藝與文化正急速消失,其中傳統廟會中出現的舞獅也面臨傳承危機。臺灣民眾對於廟會與迎神賽會不如以往樂於參與其中,許多獅陣為因應現在社會的轉變進一步改進傳承方式,臺北市大同區的大龍峒金獅團即為其中一例。大龍峒金獅團為現存北部獅陣中成團最久的老獅陣,其將武術融合於舞獅內與宗教、地方結合,歷經時代變遷不斷轉化,從清領時期保衛地方鄉里的角色逐漸退位,演變至今,大龍峒金獅團除與宗教緊密結合外,也逐漸改變以往獅陣僅限於廟會的演出性質,繼而扮演述說當地過往人文故事與傳承傳統技藝的角色。

    現今大龍峒金獅團為保住舞獅此項技藝,更努力更加積極地去經營獅團,結合大龍峒地方鄉里,同時向外擴大招生,與文化大學國術學系合作使其進一步進到大專院校體系傳承技藝,到申請臺北市文化局的立案成為臺北市登錄的傳統藝術文化資產,同時於地方舉辦展覽與講座,其目的無非是為使此項傳統技藝不致流失,並喚回鄉里對於金獅團的記憶。

    本文首先透過研討大龍峒金獅團的歷史發展,其次探討面臨社會變遷做所做的調整與創新。最後,綜合大龍峒金獅團轉型模式與表演藝術團體、傳統藝術及陣頭等創新經營之方式,提出地方獅陣轉型可能模式以供參考。

    Taiwanese society has been changed furiously these decades, both traditional arts and cultural heritages faded away rapidly. Lion-dance is one of these endangered traditional arts that faced cultural heritage preservation problem. These years, most Taiwanese are no longer interest in temple fair, which caused lion-dance groups change their way for survival. One of it is called The Golden Lion Group Ta-Long-Tong, which is the oldest Lion –dance group in Taipei, their dance combines martial art that
    protected people 250 years ago and local religion with traditional culture. Except for basic temple fair performance that link to religion, they also play a role as a story teller and traditional arts inheritor.

    Nowadays,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art of “lion-dance”, the golden lion group works even harder than before, such as held exhibitions and workshop with local Ta-Long-Tong area citizens, and expand their cooperation with the department of Martial Arts in Culture University as a nonprofit organization. This helps widen the way of teaching traditional lion-dance art to those students and people who may not interest in it.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helps them to win Taipei Master of Traditional Arts Awards. All these efforts are in order to recall the public memories of the Golden Lion Group and the protection of lion-dance art from disappearance.

    This article mentions 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Golden Lion Group Ta-Long-Tong. First part is the introduction of Golden Lion Group Ta-Long-Tong’s history. Second part is the adjustment made by them under the fast-changing society. Last part summarizes groundbreaking steps that Golden Lion Group Ta-Long-Tong,performing arts groups, traditional arts and Din Tao‘s take, to provide a new way of reform for local lion-dance groups as reference.

    第一章 談獅之前-緒論 1 第一節 尋獅之由-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尋獅之用-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誰家之獅-研究對象與範圍 3 第四節 尋獅之法-研究方法 5 第五節 按文尋獅-研究架構 17 第二章 臺灣獅蹤-臺灣舞獅的由來與演進 19 第一節 獅跡探尋-臺灣舞獅之由來 19 第二節 獅意何解-臺灣舞獅與厭勝信仰的關聯性 31 第三節 獅鎮各方-臺灣舞獅地域象徵性 35 第四節  獅裔繁衍-臺灣舞獅演進 54 第五節  獅承何處-小結 60 第三章 獅之蹤跡-大龍峒金獅團沿革與脈絡 63 第一節 龍峒覓獅-大龍峒金獅團歷史沿革 63 第二節 獅人關係-大龍峒金獅團社會脈絡 71 第三節 獅之過往-小結 91 第四章 獅之存續-大龍峒金獅團革新與傳續 93 第一節  獅存之道-大龍峒金獅團轉型歷程 93 第二節  獅之子裔-大龍峒金獅團成員傳承 100 第三節 獅之所向-小結 107 第五章 獅向何處-臺灣地方獅陣發展與方向 109 第一節 獅之發展-大龍峒金獅團經營模式 109 第二節 獅之去處-地方獅陣傳承與轉型可能模式 119 第三節 老獅其嗣-小結 134 第六章 此獅彼獅-結論與建議 137 第一節 獅之薪傳-結論 137 第二節  續尋獅跡-建議 140 參考文獻 142 附錄:大龍峒金獅團沿革年表 151

    A.專書
    片岡巖著;陳金田、馮作明譯
    1981《臺灣風俗誌》。臺北市:大立出版社。
    王文雄
    1996《臺灣民間獅陣國術表演內容與形式之研究-以彰化縣為例》。臺中市:瑞和堂公司。
    王宏隆
    1994《臺灣獅》。臺灣雲林:王宏隆民俗技藝薪傳工作室。
    任半塘
    1984《唐戲弄》。上海市 : 上海古籍出版社。
    佚名著;林勇校(訂)
    1983《安平縣雜記》。臺北:成文出版有限公司。
    吳騰達
    1984《臺灣民間舞獅之研究》。臺北市:大立出版社。
    1998《臺灣民間雜技》。臺北縣汐止鎮:漢光文化。
    2007《臺灣南部的金獅陣》。臺北市: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吳瑞雲、謝慶沛
    1996《大龍峒史蹟源流》。臺北市:臺北市大龍國小百週年校慶籌備會。
    呂理政
    1992《傳統信仰與現代社會》。臺北縣板橋市:稻香出版社。
    宋濂(明)、王褘(明)等撰
    2010《元史》。臺北市:臺灣商務。
    李天民、余國芳
    2005《臺灣舞蹈史》。臺北市:大卷文化。
    李汾陽
    2010《文化資產概論》。臺北市:秀威資訊科技。
    周婉窈
    2009《臺灣歷史圖說-增訂本》。臺北市:聯經出版。
    林美容
    1993《臺灣人的社會與信仰》。臺北市:自立晚報。
    林淑馨
    2010《質性研究: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巨流。
    林麗玲
    2014《中華民國的書院(下冊)》。南投縣:臺灣省政府。
    邱坤良
    1983《現代社會的民俗曲藝》。臺北市:遠流出版。
    1992《舊劇與新劇:日治時期臺灣戲劇之研究(1895-1945)》。臺北市: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施德華
    2009《中國獅舞之藝術》。臺北市:國家。
    胡幼慧主編
    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臺北市:巨流。
    范曄撰:李賢注
    2010《後漢書》。臺北市:臺灣商務。
    夏學理主編
    2011《文化創意產業概論》。臺北市:五南。
    班固撰:顏師古注
    2010《漢書》。臺北市:臺灣商務。
    高建文
    2006《中國獅珍賞圖鑑》。臺北市:積木文化。
    高拱乾撰;周元文增修;臺灣史料集成編輯委員會編輯
    2004《臺灣府志》。臺北市:文建會。
    清聖祖御定
    1978《全唐詩》。臺北市:文史哲。
    莊永明
    1991《臺北老街》。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
    連橫
    2002《雅言:臺灣掌故三百篇》。臺北市:實學社。
    郭淨
    1993《儺:驅鬼、逐疫、酬神》。臺北市:臺灣珠海。
    郭靜晃
    2007《社會行為研究法》。臺北市:洪葉文化。
    郭麗娟
    2009《臺灣獅頭旺 : 洪來旺人生傳奇》。高雄市:春暉出版社。
    陳光雄主持
    2002《舞獅技藝活動之研究》。臺北市: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陳彥仲、黃麗如
    2003《臺灣的藝陣》。臺北縣新店市:遠足文化。
    陳培桂主修、楊浚纂輯
    1983《淡水廳志(一)》。臺北市:成文出版社。
    曾慶國
    1997《舞獅技藝》。臺北市:書泉。
    黃文博
    2000《臺灣民間藝陣》。臺北市:常民文化。
    黃秀政
    1995《臺灣史研究》。臺北市:臺灣學生。
    楊衒之(南北朝)撰
    1984《洛陽伽藍記 五卷》。臺北市 : 新文豐。
    楊蓮福
    2002《臺北區大同區發展史.懷舊篇》。臺北市:臺北市大同區公所。
    溫慧玟、杜惠萍主編
    2010《經營加持‧藝術加值──演藝團體經營手冊(2010年版)》。臺北市:中華民國表演藝術協會。
    廖武治監修,李世偉、王見川、范純武撰文
    2005《新修大龍峒保安宮志》。臺北:財團法人保安宮。
    漢聲雜誌社
    1988〈臺灣的泉州人〉,《臺灣的泉州人專集》。臺北:漢聲雜誌社。
    漢寶德
    2006《漢寶德談文化》。臺北市:典藏藝術家庭。
    臺灣中華書局辭海編輯委員彙編
    1982《辭海》上冊。臺北市:臺灣中華書局。
    劉恩伯編著
    2002《中國舞蹈文物圖典》。上海市:上海音樂出版社。
    歐陽修、宋祁撰
    2010《新唐書》。臺北市:臺灣商務。
    蔡宗信
    2004《舞獅技藝活動之考察評析》。臺南市:供學出版社。
    鄧海翔主編
    1995《新編今註今譯昭明文選(一)》。臺北市:黎明文化。
    鄭玄注
    1965-1966《周禮》。臺北市:中華書局。
    薛道衡
    明崇禎年間(1628-1644)《薛司隸集》。太倉張氏原刊本。
    謝宗榮、李秀娥
    2005《臺北霞海城隍廟》。臺北市:臺北霞海城隍廟。
    瞿海源、畢恆達、劉長萱、楊國樞主編
    2012《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一):總論與量化研究法》。臺北市:東華。
    Bob McKercher、Hilary du Cros著;劉以德(審譯)
    2010《文化觀光:觀光與文化遺產管理》。臺北市:桂魯。
    Catherine Marshall、Gretchen B. Rossman著;李政賢(譯)
    2006《質性研究:設計與計畫撰寫》。臺北市:五南。
    Matthew B. Miles. A. Milchael Huberman合著;張芬芬(譯)
    2005《質性研究資料分析》。臺北市:雙葉書廊。
    Robert K. Yin著;周海濤、李永賢、張蘅(譯)
    2009《個案研究-設計與方法》。臺北市:五南。
    Uwe Flick著;李政賢、廖志恒、林靜如(譯)
    2007《質性研究導論》。臺北市:五南。
    W.Lawrence Neuman著;朱柔若(譯)
    2000《社會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取向》。臺北市:揚智文化。
    B.期刊論文
    王于寧、呂崇銘
    2004〈彰化縣秀水鄉蘇厝協元堂金獅陣之田野調查〉,《臺灣文獻》, 55(2):343-317。
    王俐容
    2005〈文化政策中的經濟論述:從菁英文化到文化經濟?〉,《文化研究》,1:169-195。
    王建臺、沈峰明
    2007〈臺灣鄉土教育之研究-以內門宋江陣為對象〉,《屏東教大運動科學學刊》,3:1-12。
    王儷閰
    2004〈獅子的東來與本土化〉,《歷史月刊》,192:17-23。
    吳槐
    1953〈龍峒聞見雜錄〉,《臺北文物》2(3):54-63。
    1967〈再談龍峒四十四坎〉,《臺灣風物》,17(2):21-26。
    林永昌
    2008〈臺灣白字戲初探〉,《臺灣民俗藝術彙刊》,4:197-218。
    林承緯
    2012〈民俗學與無形文化資產-從學科理論到保存實務的考察〉,《文化資產保存學刊》,20 : 68-88。
    林美容
    1992〈彰化媽祖信仰圈內的曲館與武館〉,《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5(1) : 57-86。
    林萬傳
    1980〈大同區耆老座談會記錄〉,《臺北文獻》,91:1-17。
    1980〈大同區地名沿革〉,《臺北文獻》,91:19-34。
    俞大綱
    1978〈民間百戲的技藝及其文化價值〉,《中華文化復興論叢》,10:19-27。
    施錫政
    2003〈鹿港花獅震撼登場-不受傳統束縛的施順榮〉,《傳統藝術》,
    37:40-42。
    洪秋芬
    1992〈日據初期臺灣的保甲制度(1895-1903)〉。《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1 : 473-471。
    夏鑄九
    2007〈為社會動力的社區與城市:全球化下對社區營造的一點理論上的思考〉,《臺灣社會研究期刊》65:227-247。
    陳培漢
    1953〈先曾祖叔祖維英公事蹟〉,《臺北文物》,2(2):88-94。
    黃克武、洪溫臨
    2001〈悲劇的歷史拼圖-金山鄉二二八事件之探析〉,《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36:1-44。
    黃得時
    1953〈大龍峒之沿革〉,《臺北文物》,2(2):39-46。
    溫振華
    1989。〈清代後期臺北盆地士人階層的成長〉,《臺北文獻》90:1-31。
    董曉萍
    2009〈民俗學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文化遺產》1:9-13。
    臺北市文獻會編輯
    1953〈大龍峒宿耆座談會〉,《臺北文物》2(2) :64-73。
    蔡宗信
    2005〈臺灣舞獅歷史發展脈絡之探析〉。《身體文化學報》,1:11-26。
    謝宗榮
    2001〈獸面辟邪傳統與劍獅辟邪信仰〉,《臺灣文獻》,52(2):29-83。
    C.學位論文
    吳彥德
    2010〈從北管什音團看臺灣傳統音樂陣頭的發展與傳承〉,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玉燕
    2004〈臺灣民間舞獅宗教儀式與表演藝術之研究-以臺灣獅與醒獅為例〉,臺北大學民俗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春德
    2011〈臺灣民間舞獅活動推展與傳承研究〉,國立東華大學體育與運動科學學系體育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孫宜蓁
    2013〈民俗藝陣-九天民俗技藝團之組織轉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浩倫
    2013〈高雄市內門區宋江獅陣的研究〉,國立臺南大學體育科教學所碩士論文。
    陳佳琦
    2010〈傳承與創新-高雄市舞獅活動的發展〉,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黃永煌
    2007〈臺南烏竹林金獅陣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體育科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楊惠如
    2009〈臺灣客家獅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詹千靚
    2005〈大龍峒四十四坎市街空間復原及變遷之研究〉。淡江大學建族學系碩士論文。
    簡維國
    2010〈宜蘭縣舞獅發展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
    D.專書論文
    林保堯
    1996〈民間藝術傳習計畫的一些困境〉,見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編《「傳統藝術學術研討會」 論文集 : 民間藝術保存傳習之理論與實務》,頁25-33。台北市:文建會。
    陳正之
    1999〈 高雄縣內門鄉民俗藝陣發展現況調查〉,見吳騰達策劃《臺灣傳統雜技藝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66-167。臺北市: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
    黃素貞
    2005〈計畫與實現-以「民間藝術保存傳習計畫」為例〉,見江韶瑩(主持),《民間藝術綜合論壇論文集 : 民間藝術保存傳習計畫綜合論壇-界限的穿透》,頁230-245。宜蘭縣五結鄉 : 傳統藝術中心。
    黃美英
    1985〈神聖與世俗的交融-宗教活動的戲曲跟陣頭遊藝〉,見李亦園、莊英章(編),《民間宗教儀式之檢討會論文集》,頁80-102。臺北市 : 中國民族學會。
    E.報紙
    臺灣日日新報
    1901〈獻頌續誌〉。臺灣日日新報,1月22日,第三版。
    1901〈武得可尚〉。臺灣日日新報,10月30日,第三版。
    1901〈園遊會況〉。臺灣日日新報,11月3日,第五版。
    1901〈金牌領賞〉。臺灣日日新報,11月29日,第四版。
    1902〈催收會金〉。臺灣日日新報,10月17日,第六版。
    1910〈蟬琴蛙鼓〉。臺灣日日新報,6月16日,第五版。
    1911〈蟬琴蛙鼓〉。臺灣日日新報,8月30日,第三版。
    1920〈大龍峒同風發會式〉。臺灣日日新報,6月23日,第五版。
    1922〈龍峒獅陣光榮〉。臺灣日日新報,6月14日,第四版。
    1927〈為收容不良少年,組織白話戲〉。臺灣日日新報,9月7日,第四版。
    1928〈兵庫縣御大典紀念阪神博覽會〉。臺灣日日新報,9月22日,第四版。
    1928〈受阪神博招聘 龍峒獅陣 十日將出發〉。臺灣日日新報,10月6日,
    第四版。
    1928〈號大龍峒の金獅團 阪神博て大評判〉。臺灣日日新報,10月27日,
    第二版。
    1929〈奉祝催物行列授紀念物〉。臺灣日日新報,1月8日,第四版。
    1931〈大龍峒壯丁優勝慶祝會〉。臺灣日日新報,12月10日,第四版。
    應鎮國
    1966〈允文允武 花團錦簇 民間百藝圖〉。聯合報,11月5日,第13版。
    聯合報
    1977〈七十三項道路工程將徵收受益費議會規章委會審查通過〉。聯合報,6月16日,第六版。
    F.網路資料
    大龍峒保安宮
    2014〈2014台北保安宮 保生文化祭〉,2014年4月,取自
    http://www.baoan.org.tw/HTML/Yearact/yearact.html
    文化部
    2010〈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文化部,2010年2月3日,取自
    http://www.moc.gov.tw/law.do?method=find&id=247
    2014〈文化創意產業內容及範圍〉。文化部,2014年3月19日,取自
    http://www.moc.gov.tw/law.do?method=find&id=264
    江韶瑩
    2010〈守護‧傳承-臺灣無形文化資產概說〉。文建會雙月刊電子報,2010年1月18日,取自http://www.moc.gov.tw/images/epaper/20100118/page01.html
    黃素貞
    2010〈期待傳統藝術的下一個百年盛世〉。文建會雙月刊電子報,2010年11月16日,取自http://www.moc.gov.tw/images/epaper/20101116/page01.html#
    黃愛芸
    2014〈文創首屆畢展「WHO說八稻」 三十九位畢業生展現大稻埕多樣風貌〉。輔仁大學輔訊電子報,2014年4月27日,取自https://www.facebook.com/pages/%E8%BC%94%E4%BB%81%E5%A4%A7%E5%AD%B8%E8%BC%94%E8%A8%8A%E9%9B%BB%E5%AD%90%E5%A0%B1/188527251220989?fref=ts
    臺北市大同區戶政事務所
    2014,〈各里戶數、總人口數、遷入、遷出、出生、死亡、結婚及離婚統計表〉。臺北市大同區戶政事務所,2014年11月4日,取自http://www.dthr.taipei.gov.tw/lp.asp?ctNode=40219&CtUnit=22096&BaseDSD=7&mp=102081
    臺北市大同區大同國民小學
    2014〈學校簡介〉。臺北市大同區大同國民小學,2014年,取自http://www.dlps.tp.edu.tw/editor_model/u_editor_v1.asp?id={D6BA0D3D-E7EE-C7BA-11E4-5E66BCE1FBE7}
    臺北市中山區戶政事務所
    2014,〈地名沿革〉。臺北市中山區戶政事務所,2014年11月24日,取自http://www.zshr.taipei.gov.tw/ct.asp?xItem=25419140&CtNode=52852&mp=102121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2011,〈演藝團體立案登記〉。臺北市政府文化局,2011年,取自http://www.culture.gov.tw/frontsite/creativity/cms/contentAction.do?method=viewContentList&subMenuId=710202&siteId=MTEx
    G.其他
    大龍峒金獅團
    2013〈無耳金獅-臺北市大龍峒金獅團文化成果展演〉。非出版資料,展覽文案。
    2009〈社團法人臺北市大龍峒金獅團-法人登記書〉。非出版資料。
    林恩顯主持
    1988《中國民間傳統技藝第六年度調查研究報告》。臺北:教育部。
    1989《中國民間傳統技藝第七年度調查研究報告》。臺北:教育部。
    徐福全(計畫主持人)
    2000《臺北市大同區公所辦理地方文化特色活動-美哉視界大同(臺北市大同區寺廟、宮觀、祠堂、教堂、教會調查報告書)》。臺北:大同區公所。
    曾永義
    1990《臺南縣立文化中心臺灣民間傳統藝能館規劃報告》。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議委員會。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