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劉純蓉
論文名稱: 探討罹患新興傳染病復原者因應策略、生活品質與適應相關因素之研究─以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為例
Contracting newly arisen infectious disease to recover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the research of the orientation related factors─Taking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 for an example
指導教授: 胡益進
Hu, Yih-Ji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Health Promotion and Health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2
中文關鍵詞: 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因應策略社會支持生活品質生活適應
英文關鍵詞: SARS, coping strategies, social supports, QOL, life adaptatio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39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了解2003年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的可能案例在復原後之生活品質及生活適應現況,並探討此些現況與個人染SARS過程及之後生活品質、生活適應、因應策略與社會支持之關係。本研究以自擬結構式問卷為工具,進行資料收集,共得有效問卷80例,所得資料以SPSS第10版進行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分析。 本研究主要結果如下: 一、女性研究對象之社會支持及因應策略使用的頻率高於男性。 二、醫療工作者在因應策略、社會支持、生活適應及情緒穩定優於非醫療工作者,且染SARS前後生活品質與差距亦較小。 三、染SARS後適應狀況與家庭經濟收入、因應策略的使用頻率、社會支持度、及情緒平穩度及染SARS前後生活品質差距成正比,與生活上需協助的情形成反比。 四、病友活動參與度與因應策略及生活品質成正相關。 四、研究對象染SARS時及之後情況中的「是否告病危」、「是否因工作染SARS」、「是否有後遺症」、「是否曾求助心理專科醫師或心理師」、「染SARS後曾中斷工作達半年以上」及「染SARS時及之後曾想過死亡問題」影響其復原期之生活適應;「染SARS後曾中斷工作達半年以上」及「SARS時及之後曾想過死亡問題」會影響其生活品質。 五、研究對象目前生活品質之重要預測變項為「目前生活品質與染SARS前比較」、「因應策略」及「住院天數」,可解釋總異量為50.1%。六、研究對象生活適應之重要預測變項「目前生活品質與染SARS前比較」、「目前仍須接受之協助」、「染SARS時及之後是否曾經想過死亡問題」及「社會支持」,可解釋總異量51.6%。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discuss the quality of life (QOL) and life adaptation of the probable cases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who were diagnosed in 2003. The correlations among QOL, coping strategies, social supports and experiences of illness were discussed as well. A self-developed structural questionnaire was designed in order to collect relevant data, and there were eighty participants completed the survey. All 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SPSS 10, the statistic methods included t-test, ANOVA, Pearson's correlation and multiple regression. The main findings of this study were demonstrated as follows: 1. The females have better social supports and higher utility rate of coping strategies. 2. Medical workers have better coping strategies, social supports, QOL and emotional status. 3. The adaptation of post-SARS is positive related with family economy, the utility rate of coping strategies, social supports, emotionalstatus, and the differences in daily life between pre- and post-SARS; the adaptation of post-SARS is negative related to the need for assistance in life. 4. To participate in the activities of SARS-mate association is positive related with coping strategies and QOL. 5. There are many factors which related to QOL and life adaptation: “have been announced on critical or not",“be infected in work "“left sequela or not"“to seek for mental help"“have left work off longer than a half year"“have had thought about die within the ill process". 6. The predictors of current QOL are“the differences of QOL between current and pre- SARS"“coping strategies"“the length of hospitalization"; the power of explanation is 50.1%. 7. The predictors of life adaptation are including“the differences of QOL between current and pre-SARS"“continuing need for assistance in life "“have had thought about die within the ill process"and “social supports"; the power of explanation is 51.6%.

    目錄 第一章 緒論...............................................5 第一節、前言..........................................5 第二節、研究動機......................................6 第三節、研究目的......................................8 第四節、研究問題......................................9 第五節、名詞界定.....................................10 第六節、研究限制.....................................12 第二章、文獻探討.........................................13 第一節、SARS相關研究.................................13 第二節、災難事件相關研究探討.........................22 第三節、因應策略.....................................27 第四節、社會支持.....................................32 第五節、生活品質.....................................36 第六節、生活適應.....................................38 第三章、研究方法.........................................42 第一節、研究架構.....................................42 第二節、研究對象.....................................43 第三節、研究工具.....................................43 第四節、研究步驟.....................................47 第五節、資料處理與分析...............................48 第四章、研究結果之分析與討論.............................49 第一節、研究對象各類變項之描述性統計..................49 第二節、研究對象在因應策略、社會支持、生活品質與生活適應之差異.......................................58 第三節、不同個人背景變項在因應策略、社會支持、生活品質與生活適應之差異...............................71 第四節、染SARS當時及之後情形變項在因應策略、社會支持、生活品質與生活適應之差異......................108 第五節、研究對象其因應策略、社會支持、生活品質與生活適應及染SARS當時及之後情形變項之相關性分析.......128 第六節、研究對象在社會學變項、染SARS當時及之後情形、因應策略、社會支持及與目前生活品質與染SARS前比較對目前生活品質及生活適應之預測分析...............133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136 第一節、結論........................................136 第二節、建議........................................139 参考文獻................................................142 附錄一 專家效度名單 附錄二 預試問卷 附錄三 正式問卷

    中文部份
    孔繁鐘、孔繁錦(1997)。DSM-IV 精神疾病統計手冊
    文獻 。台北:合記。
    李明濱、廖士程(1999)。災後壓力症候群。台灣醫學,3(5),599-609。
    李金治(2003)。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四年級學生生活壓力、因應方式、
    社會支持與其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育昇發行人(2004)。看不見的敵人。臺北市新聞處。
    吳英璋(2000)。心理的復(重)建與心靈的復(重)建。九二一震災心理復建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教育部學生輔導支援中心。
    吳英璋、許文耀(2004)。災難心理反應及其影響因子之文獻探討。臨床心理學刊,1(2),85-96。
    吳新華 (1996)。兒童適應問題。台北:五南。
    吳勢鵬(2007)。外展心理介入有心理症狀但位求助者的初探-以九二一災民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研究所。
    周文欽等箸(2004)。壓力與生活。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周煌智(2003)。921 大地震倖存者精神疾病追蹤研究。國立台灣大學
    公共衛生研究所。
    邱瓊慧(1988)。社會支持與國中生生活壓力及社會適應之相關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與心理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紀滋兒(2004)。以公共衛生觀點探討護理人員經驗 SARS 的復原歷程。
    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
    洪福建(2003)。 921 震災受創者災後身心反應之變動與維持:災後環境壓力、因應資源與因應歷程的追蹤研究」。台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姚開屏(2002)。臺灣版世界衛生組織生活品質問卷之發展與應用。臺灣醫學。6(2),193-200。
    姚開屏(2002)。健康相關生活品質概念與測量原理之簡介。臺灣醫學,6(2),183-192。
    翁碧慧(2002)。學習動機與社會支持對國立台東師範學校在職進修研究生學習困擾影響之研究。臺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翁德怡、石富元(2002)。災難事件定義、分類與分級標準。臺灣醫學,6(3),350-356。
    翁毓秀(2003)。女性單親親職壓力與因應策略。社區發展季刊。70-101。

    無法下載圖示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