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黃俊榜 Huang, Chun-Pang |
---|---|
論文名稱: |
客家文化內涵形塑空間形式之探討 A Practice-based Study of Hakka Culture for Interior Designing |
指導教授: |
梁桂嘉
Liang, Kuei-Chia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設計學系 Department of Design |
論文出版年: | 2011 |
畢業學年度: | 9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25 |
中文關鍵詞: | 立意抽樣 、案例分析 、文化符碼 、試驗性質的方式 |
英文關鍵詞: | Purposive sampling, Analysis of case, Cultural symbol, Testing methods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367 下載:74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台灣客家先民因地制宜之生存智慧,漸漸發展出來台先祖未曾想像的客家新風貌。然而隨著客觀環境和人民生活型態的改變,已逐漸失去它原有的精神價值,身為客家子弟有深入的探觸。如何呈現客家傳統與現代的結合,從傳統脫胎展翅新樣貌精神,豐富其內涵表現為主要議題。
本研究欲針對客家傳統建築內部空間進行探究,依客家人的生活、倫理、信仰、自然及風水觀等相關事項,討論其傳統相關的倫理價值與精神意涵,進而建立其客家文化空間格局描述及論證基礎。研究分為三階段進行:第一階段透過文獻回顧了解客家歷史、文化與空間特徵等相關知識並予以整理:第二階段以「立意抽樣」方法,進行案例分析探討,依建築內部空間形式加以檢證;第三階段將無形的「文化符碼」抽離擷取,並將所得資料分析歸納,作為空間創作構型的主導因素,以「試驗性質的方式」運用3D模型,進行空間的形塑,體現客家文化內涵與精神。藉此提供設計工作者,從事現代客家傳統建築內部空間設計相關工作之參考依據,並達到客家文化延續與傳承之意義。
Due to the ancestor of Taiwanese Hakka’s wisdom of adjusting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for surviving, it gradually grew up a new feature which the immigrated ancestors never expected. Unfortunately, it is losing the original spirit day by day because the change of objective circumstance and the way people live. Being a Hakka descendant of myself explore on how to present the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and modern Hakka. The main issue is from the tradition to the new form of spirit, and enriches the presentation of Hakka inner culture.
This research is going to explore and examine on the interior space of Hakka traditional buildings. We will discuss about the traditional Hakka ethic value and spiritual meaning according to their life, ethic, religion, nature and concept of Feng-shui… etc.
The research consists of three stages. Stage one is to know the Hakka history, culture, and spatial character by viewing documents. Stage two will prove the form of interior space of building according to the “purposive sampling” to do analysis of case. Stage three is to abstract the invisible “cultural symbol” and generalize the data for the main element of space creating configuration. By using 3D mould with “testing methods” to shape the space to present the inner culture and spirit of Hakka, then establish the spatial pattern and the proof foundation of Hakka culture. Hereby offering the reference for designers of traditional Hakka building of interior space design in order to keep and pass down Hakka culture.
FRANCIS D. K.CHING(2003)。建築:造型、空間與秩序(王玲玉、呂以寧)。台北市:六合出版社。(原著於1979出版)
王銘顯(2001)。形而上理論對原創性設計之探討。藝術學報(革新版),80期,109-120頁。
李允斐(1993)。新的龍潭人。龍潭客家建築,15-24頁。
李亦園等著(1990)。人文學概論。台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李秋香(2008)。閩西客家古村落-培田村。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李乾朗(2004)。台灣十大傳統民居。臺中市:晨星出版有限公司。
李逢蕊(2004)。文化和習俗。在客家文化論叢,台北市。
李曉方(2006)。客家文化特質研究的幾點思考。客家文化特質與客家精神研究(91-103頁)。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房學嘉、宋德劍等編著(2002)。客家文化導論。廣州:花城出版社。
林志銘(1990)。空間.設計方法。台北市: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林羿靜,楊裕富(2004)。文化符碼理論應用分析建築形式與內涵─以美濃客家文物館為例,2004年華梵藝術設計學院設計與文化學術研討會(311-316頁)。台灣:設計與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林會承(1995)。台灣傳統建築手冊:形式與做法篇。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林榮泰(2005)。文化創意、設計加值。藝術欣賞,7月份。
林榮泰(2009)。設計典藏:創意產業的文化想像。台北縣:文瀾資訊有限公司。
林曉平(2006)。客家文化特質探析。客家文化特質與客家精神研究(80-90頁)。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邱彥貴(2001)。台灣客家地圖。台北市:貓頭鷹出版社。
雨青(1998)。客家人尋根。台北市:武陵出版。
美濃鎮誌編纂委員會編纂(1997)。美濃鎮誌。高雄縣:美濃鎮公所。
范明煥(2000)。新竹縣古蹟圖文集。新竹縣:新竹縣政府。
范揚松(2004)。經營管理觀念。客家文化論叢(140頁)。台北市: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
耿立群(1982)。禮法、秩序與親情-中國傳統的長幼之倫。載於藍吉富,劉增貴(主編),中國文化新論-宗教禮俗篇:敬天與親人(473-518頁)。台北市:聮經出版社。
張祖基等著(1986)。客家舊禮俗。台北市:眾文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張紹勳(2005)。研究方法。台中:滄海出版社。
曹秀雲(2008)。好樣創意客。商業周刊,第138期。
陳逸君(1998)。眾裡尋「客」千百度---一個需要重新書寫台灣族群史的時代。收錄於第四屆國際客家學研討會會議論文(1337-1376頁)。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陳運棟(1987)。客家人。台北市:東門出版社。
陳運棟(1991)。台灣的客家禮俗。台北市:台原出版社。
曾彩金總編纂(2001)。六堆客家社會文化發展與變遷之研究:建築篇。屏東市:財團法人六堆文化教育基金會。
曾喜城(1999)。臺灣客家文化硏究。台北市: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曾喜城(2003)。台灣六堆客家傳統建築與風水關係之研究。台北市: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曾肅良(2002)。傳統與創新:現代藝術的迷思。台北市:三藝文化。
曾逸昌(2005)。客家通論。苗栗縣:佳佳電腦排版公司。
費孝通(1993)。鄉土中國與鄉土重建。台北市:風雲時代。
黃永達(2004)。台灣客家讀本。台北市:全威創意媒體股份有限公司。
黃有志(1998)。傳統風水觀念與現代環境保護之研究。高雄師大學報,(第9期),303-324頁。2010 年5 月19 日,取自台灣期刊論文索引系統。
黃建義(2005)。李騰芳古厝建築之美。桃園縣大溪鎮:達文西瓜藝文館。
黃蘭翔(2000)。以「風水」觀點論客家人的住家環境。第四屆國際客家學研討會:客家與當代世界(153-190頁)。台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楊裕富(1998a)。空間設計概論與設計方法。台北市:田園城巿文化。
楊裕富(1998b)。設計的文化基礎:設計.符號.溝通。台北市:亞太圖書出版社。
葉至誠(2000)。社會科學槪論。臺北市:揚智文化。
劉大可(2006)。風水與傳統客家村落文化。客家文化特質與客家精神研究(286-299頁)。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劉天楨(1997)。瑞閣家乘。新竹:劉學梧祭祀公業管理會。
劉奕權建築師事務所(1994)。新竹縣三級古蹟新埔上枋寮劉宅整修規畫研究。新竹市:新竹縣政府。
劉曉春(2003)。儀式與象徵的秩序。北京:商務印書館。
劉還月(1999)。台灣客家族群與信仰。台北市:常民文化。
劉還月(2000)。台灣的客家人。台北市:常民文化。
鄭振滿、張侃(2005)。鄉土中國 培田:生活。讀書。新知 三聯書店。
賴志彰(1996)。桃園縣民居調查報告書(上冊)。桃園:桃園縣立文化中心。
賴志彰(2007)。建築篇。台灣客家硏究槪論(362-385頁)。台北市: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戴志堅(2001)。培田古民居建築文化特色。重慶建築大學學報(社科版),第二卷,第四期。
謝重光(2000)。海峽兩岸的客家人。台北市:蕃薯藤文化叢書。
藍植銓、伍壽民(1996 )。李騰芳古宅之研究與導覽 。桃園縣:桃園縣立文化中心。
羅香林(1950)。客家源流考。北京:中國華僑出版。
關華山(1992)。民居與社會文化。台北市:明文書局。
饒小軍(2007)。培田吳氏宗族社會空間與村落型制初探。新建築。
網 路
文化(2011)。文化-维基百科。民100年3月20日,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文化
台灣客家資訊網站(2011)。民100年3月20日,取自:http://hakkahl.Wordpress.Com/zz4-3/zz3-5/
江彥震(2007)。「硬頸精神」係客家精神的核心。民100年3月20日,取自:http://www.webrush.net/lan1322-2/d_20091218
空間配置(2011)。民100年3月20日,取自:http://host.Dsps.Tyc.Edu.Tw/~house/open3.Htm
哈客網路學院(2011)。民100年3月20日,取自:http://elearning.Hakka.Gov.Tw/
客家文化(2011)。客家文化-維基百科。民100年4月02日,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客家文化
客家文化(2011)。民100年4月02日,取自:http://hakka.Tumblr.Com/
客家文化研究(2011)。民100年3月22日,取自:http://www.Ktps.Tp.Edu.Tw/hakka/report/re-2.Htm
客家簡介(2011)。民100年3月22日,取自:http://140.115.170.1/hakkapolieco/ba_gua/globalhakka.Htm
原鄉情濃(2011)。民100年3月22日,取自:http://edu.Ocac.Gov.Tw/lang/hakka/a/main_a32.Htm
桃園縣政府文化局(2011)。民100年3月22日,取自:http://www2.Tyccc.Gov.Tw/tyam/index.Asp
黃杰明(2011)。論客家精神與客家傳統文化的現代轉型。國學網。民100年4月10日,取自:http://www.guoxue.com/?p=3750
智庫百科(2011)。民100年3月22日,取自:http://wiki.Mbalib.Com/zh-tw/mba
潮汕民居下山虎、四點金等平面圖和實景(組圖)
(民97年9月3日)。潮粤信息港。民100年2月19日,取自:http://www.Cyxxg.Com/csfq/csfs/031018281792_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