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王欣怡 Wang, Hsin-Yi |
---|---|
論文名稱: |
朱彝尊題畫詞研究 |
指導教授: | 林佳蓉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論文出版年: | 2017 |
畢業學年度: | 106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62 |
中文關鍵詞: | 朱彝尊 、題畫詞 、題畫文學 、清詞 |
DOI URL: |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3131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80 下載:7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要
清代學術繁榮,超越前代,清詞也在繁盛的學術氛圍下復興,雲間、陽羨、浙西等詞派前後倡導,清代詞人之多,詞集之富,詞話之盛,清詞號為中興。而「宋、元是題畫詞的開創時期,明代是題畫詞的發展時期,清代是題畫詞的極盛時期」清代題畫詞的作品數量及內容豐富勝過其他時代,而浙西詞派領袖朱彝尊,作為詞風倡導者,其題畫詞寫作反映清初政治環境、社會風氣及文人交游往來,向來較不被研究者重視,是朱詞研究的一大缺憾。本文即聚焦於此,以朱彝尊題畫詞為研究中心,考察其題畫詞的面貌,發掘其題畫詞的追求與特質,並觀朱氏題畫詞於清代的文化意義、價值。
首先,著眼清初詞壇的政治概況、社會環境以及朱彝尊生平經歷,清初文壇受限於政治壓迫,文人創作備受限制,詞體成為完美的掩護,而君王提倡,詞風興盛,著作繁榮;加上地域觀念,詞派分立,文人建構特定社交網絡,彼此唱和不休,文化上繪畫藝術高度發展也使題畫詩詞寫作更為繁盛。政治、社會、文化因素可視為朱彝尊創作題畫詞的背後動機。此外,對朱彝尊生平、交游往來的探究,亦能掌握朱彝尊題畫詞的創作背景。
其次,以朱彝尊題畫詞的題材內涵言,可分為人物類、自然景觀類,以詠自然景觀的作品為多,藉著題畫詞的吟詠,朱彝尊抒發了漂泊無奈、身世之感以及嚮往歸隱的情懷。此外,朱彝尊題畫詞的詞畫關係,大致反映了「詞畫相互闡發」與「詞畫各自獨立」兩種特色,經由漁父詞詞畫關係之探析更確立了清初文人並非「尚隱」,而是「尚言隱」的文化特質。
而其題畫詞的藝術形式也是關注焦點,本文以集句、用典、感知、修辭等四方面分析朱彝尊題畫詞的詞筆特質。集句題畫詞重視詞句接銜有致、平仄協調、屬對協韻等形式美感,聚焦詞作的形式美。用典則藉由「事典中的地方」、「語典中的儒家」的探析,可窺見朱彝尊生命歷程中不斷糾結的仕隱矛盾。感知方面,探討朱彝尊題畫詞中的感官書寫的特色,以色彩、傾聽、香氣、淒冷等視、聽、嗅、觸覺的特質,探究朱彝尊題畫詞的審美趨向。修辭方面,最具代表性是示現修辭的使用,在詞作內涵上留下一種未盡的餘韻。
以上分析由不同角度切入,以彰顯朱彝尊題畫詞的特質與文化意義,其題畫詞歷來不若朱彝尊的其他詞作、詞論受後人關注,然朱彝尊浙西詞派領袖的特殊地位,加之其題畫詞所反映的文化意蘊,亦使得這類作品對清代題畫文學的發展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因此其題畫詞的的文學價值,仍然不可磨滅。
參考文獻
(古籍部分依時代先後排序,近人論著則以作者姓名筆畫排序,筆畫少者在前)
一、古籍
(一)朱彝尊著作
〔清〕朱彝尊撰,李富孫注:《曝書亭集詞注》,臺北:廣文書局,1978年。
﹝清﹞朱彝尊、汪森:《詞綜》,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清〕朱彝尊撰,王鎮遠選注:《朱彝尊詩詞選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年。
〔清〕朱彝尊撰,羅仲鼎、陳士彪:《朱彝尊詩詞選選注》,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年。
﹝清﹞朱彝尊:《靜志居詩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0年。
﹝清﹞朱彝尊:《曝書亭集》,引自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清代詩文集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清﹞朱彝尊撰,屈興國、袁李來點校:《朱彝尊詞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年。
(二)史料地志
﹝春秋﹞左丘明著、楊伯峻注:《春秋左傳注》,臺北:漢京文化事業,1987年。
﹝西漢﹞劉向集錄:《戰國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唐﹞房玄齡:《晉書》,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年。
﹝宋﹞范曄:《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
﹝宋﹞歐陽脩、宋祈著:《新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
﹝宋﹞范成大:《吳郡志》,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86年。
﹝元﹞脫脫等撰:《新校本宋史并附編三種》,臺北:鼎文出版社,1983年。
﹝清﹞皮錫瑞:《經學歷史》,臺北:藝文印書館,1959年11月,頁64。
﹝清﹞高宗敕撰:《大清世祖章(順治)皇帝實錄(一)》,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清﹞高宗敕撰:《大清聖祖仁(康熙)皇帝實錄(一)》,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清﹞李元度:《國朝先正事略》,臺北:文海出版社,1966年10月出版。
﹝清﹞錢儀吉等撰:《清代碑傳全集‧碑傳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11月初版。
﹝清﹞袁景瀾:《吳郡歲華紀麗》,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
﹝清﹞張庚:《國朝畫徵續錄》,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63年。
﹝清﹞周亮工撰:《讀畫錄‧國朝畫識》,收錄於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臺北:明文書局,1985年。
﹝清﹞馮金伯:《國朝畫識》,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2004年。
瀧川龜太郎:《史記會注考證》,臺北:藝文印書館,1972年2月。
橋川時雄等主編,王雲五等重編:《續修四庫全書提要》,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2年。
清•國史館原編:《清史列傳》,收錄於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臺北:明文書局,1985年。
趙爾巽等撰:《清史稿列傳》,收錄於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臺北:明文書局,1985年。
(三)詩文詞總集、別集與選集
﹝漢﹞劉向編集﹝東漢﹞王逸章句:《楚辭》,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西晉﹞潘岳著,王增文校注:《潘安門集校注》,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2年。
﹝南朝宋﹞劉義慶撰、余嘉錫疏:《世說新語箋疏》,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南朝梁﹞蕭統:《昭明文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南朝梁﹞劉勰著、周振甫注:《文心雕龍注釋》,臺北:里仁書局,2007年。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3年。
﹝唐﹞柳宗元:《龍城錄》,收入﹝清﹞紀昀等纂:《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南宋﹞朱熹:《詩集傳》,江蘇:鳳凰出版社,2007年。
﹝明﹞吳納、徐師曾:《文章辨體敘說》,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年。
﹝明﹞陳子龍:《安雅堂稿》,臺北:偉文圖書出版公司,1997年。
﹝明﹞汪瑗:《楚辭集解》,揚州:廣陵書社,2008年。
﹝清﹞曹溶:《靜惕堂詞》,見《清詞別集百三十四種》臺北:鼎文書局,1976年。
﹝清﹞曹寅:《楝亭集‧楝亭詩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清﹞陳維崧:《陳迦陵文集》,臺北:商務印書館,1979年。
﹝清﹞張廷玉:《駢字類編》,北京:中國書店,1984年
﹝清﹞陳維崧著,陳振鵬標點,李學穎校補:《陳維崧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清﹞龔翔麟輯:《浙西六家詞》,收錄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1997年。
﹝清﹞啟功:《啟功叢稿》,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
﹝清﹞陳廷敬編:《康熙詞譜》,長沙:嶽麓書社,2000年。
﹝清﹞李漁:《笠翁一家言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清﹞李漁:《閒情偶寄》,臺北:明文書局,2002年。
﹝清﹞蔣景祁:《瑤華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清﹞彭定求等纂:《全唐詩》,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
﹝清﹞李良年:《秋錦山房集》,引自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清代詩文集彙編》,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清﹞翁方綱:《復初齋文集》,引自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清代詩文集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逯欽立輯校:《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陳乃乾輯:《清名家詞》,上海:開明書局,1987年。
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編:《全宋詩》,北京:新華出版社,1991年。
徐世昌輯:《清詩匯》,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年。
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全清詞》編纂研究室編:《全清詞‧順康卷》,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
錢鍾書:《宋詩選注》,北京:三聯書店,2002年。
饒宗頤初纂、張璋總纂:《全明詞》,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曾棗莊主編:《全宋文》,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6年。
(四)詩話詞話
﹝宋﹞釋惠洪:《冷齋夜話》,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宋﹞葉夢得:《避暑錄話》,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宋﹞張炎:《詞源》,今收錄於唐圭璋編:《詞話叢編》第一冊,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8年。
﹝宋﹞沈義父:《樂府指迷》,今收錄於唐圭璋編:《詞話叢編》第一冊,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宋﹞周密:《齊東野語》,收入﹝清﹞紀昀等纂:《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65冊,卷19。
﹝南宋﹞嚴羽著,郭紹虞校釋:《滄浪詩話校釋》,臺北:里仁出版社,1987年。
﹝清﹞朱彝尊:《竹垞詩話》,收錄於《文星集刊》,臺北:文星書店,1965年1月。
﹝清﹞趙執信:《談龍錄》,收入《清詩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清﹞袁枚:《隨園詩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
﹝清﹞吳景旭:《歷代詩話》,收入﹝清﹞紀昀等纂:《景印文淵閣四庫叢書》第一四八三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清﹞彭孫遹:《金粟詞話》,今收錄於唐圭璋編:唐圭璋編: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8年。
﹝清﹞田同之:《西圃詞說》,今收錄於唐圭璋編:《詞話叢編》第二冊,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8年。
〔清〕馮金伯:《詞苑萃編》,今收錄於唐圭璋編:《詞話叢編》第二冊,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8年。
﹝清﹞李重華:《貞一齋詩說》,收錄於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編輯:《清詩話》,北京:中華書局,1963年。
﹝清﹞吳衡照《蓮子居詞話》,今收錄於唐圭璋編:《詞話叢編》第三冊,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8年。
﹝清﹞宋翔鳳:《樂府餘論》,今收錄於唐圭璋編:《詞話叢編》第三冊,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8年。
﹝清﹞謝章鋌《賭棋山莊詞話》,今收錄於唐圭璋編:《詞話叢編》第四冊,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8年。
﹝清﹞蔣敦復:《芬陀利室詞話》,今收錄於唐圭璋編:《詞話叢編》第四冊,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8年。
﹝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今收錄於唐圭璋編:《詞話叢編》第四冊,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8年。
﹝清﹞譚獻:《復堂詞話》,今收錄於唐圭璋編:《詞話叢編》第四冊,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8年。
﹝清﹞沈祥龍:《論詞隨筆》,今收錄於唐圭璋編:《詞話叢編》,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8年。
﹝清﹞王國維:《人間詞話》,今收錄於唐圭璋編:《詞話叢編》,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8年。
﹝清﹞蔡嵩雲:《柯亭詞論》,收錄於唐圭璋編:《詞話叢編》,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8年。
﹝清﹞徐釚撰,唐圭璋校注:《詞苑叢談》,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
﹝清﹞沈雄:《古今詞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清﹞郭麐:《靈芬館詞話》,合肥:黃山書社,2009年。
﹝清﹞陳廷焯:《雲韶集》,轉引自屈興國、袁李來點校:《朱彝尊詞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年。
二、近人論著(按姓名筆劃排序)
(一)現代詞學論著
于翠玲:《朱彝尊《詞綜》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王力:《詩詞格律》,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
王易:《詞曲史》,臺北:廣文書局,1971年。
王易:《中國詞曲史》,北京:團結出版社,2005年。
王兆鵬:《詞學史料學》,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王偉勇:《南宋詞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7年。
王偉勇:《清代論詞絕句初編》,臺北:里仁書局,2010年。
王翠芳:《陳維崧湖海樓詞研究》,新北市: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3年。
艾治平:《清詞論說》,上海:學林出版社,1999年。
江合友:《明清詞譜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發行,2008年。
朱麗霞:《明清之交文人游幕與文學生態─以徐渭、方文、朱彝尊為個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吳梅:《詞學通論》,上海:上海書店,1996年。
李若鶯:《花落蓮成──詞學瑣論》,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92年。
李正輝、李華豐:《中國古代詞史》,臺北:志一出版社,1995年。
李康化:《明清之際江南詞學思想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1年。
李睿:《清代詞選研究》,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11年。
吳宏一:《清代詞學四論》,臺北:聯經出版社,1990年。
沈英名:《詞學論要》,臺北:正中書局,1973年。
沙先一、張暉:《清詞的傳承與開拓》,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余毅恆:《詞筌》,臺北:正中書局,1991年。
林順夫:《中國抒情傳統的轉變-姜夔與南宋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林宛瑜:《清初廣陵詞人群體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2009年。
施蟄存:《詞學名詞釋義》,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
施蟄存主編:《詞集序跋萃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
段義孚(Yi-Fu Tuan)著,潘桂成譯:《經驗透視中的空間與地方》,臺北:國立編譯館,1997年。
段鍊:《詩學的蘊意結構──南宋詞論的跨文化研究》,臺北:秀威資訊,2009年。
姚蓉:《明清詞派史論》,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
孫克強:《清代詞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孫克強:《清代詞學批評史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徐中玉:《中國古典詞學理論史(修訂版)》,上海:華東師範大學,2005年。
徐珂:《清代詞學概論》,臺北:廣文書局,1979年。
唐圭璋:《詞話叢編》,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8年。
唐圭璋:《唐宋詞鑒賞辭典》,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0年。
陳水雲:《二十世紀清詞研究史》,高雄:麗文文化出版社,2007年。
陳水雲:《清代前中期詞學思想研究》,武漢:新華書店,1999年。
陳弘治:《詞學今論》,臺北:文津出版社,1991年。
陳弘治:《唐五代詞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85年。
陳雪軍:《梅里詞派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陳美朱:《明末清初詩詞正變觀研究-以二陳、王、朱為對象之考察》,臺北:花木蘭出版社,2007年。
陳振寰:《讀詞常識》,臺北:國文天地,1990年。
陶然:《填詞叢談》,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
張少真:《清代浙江詞派研究》,新北市: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3年。
張少康:《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張宏生:《清代詞學的建構》,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
張宏生:《清詞探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張世斌:《明末清初詞風研究》,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年。
張仲謀:《明詞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年。
張璋等編:《歷代詞話續編》,鄭州:大象出版社,2005年。
黃兆漢:《金元詞史》,臺北:學生書局,1992年。
黃拔荊:《中國詞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
黃儀冠:《晚明至盛清女性題畫詩研究-以閱讀社群與自我呈現為主》,臺北:花木蘭文化,2009年。
閔豐:《清初清詞選本考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楊家駱編:《明清人題跋》,臺北:世界書局,1962年。
楊家駱:《清詞別集百三十四種》第2冊,臺北:鼎文書局,1976年。
詹安泰:《詹安泰詞學論集》,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1997年。
路成文:《宋代詠物詞史論》,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
葛渭君:《詞話叢編補編》,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
葉嘉瑩:《迦陵論詞叢稿》,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
葉嘉瑩:《唐宋詞十七講》,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
葉嘉瑩:《清詞叢論》,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
葉嘉瑩:《清詞散論》,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
趙桂芬:《元代詠物詞研究》,新北市: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2年。
劉子庚:《詞史》,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72年。
劉少雄:《詞學文體與史觀新論》,臺北:里仁書局,2010年。
龍榆生:《唐宋詞格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龍榆生:《近三百年名家詞選》,臺北:宏業出版社,1979年。
龍榆生:《龍榆生詞學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錢天善:《明三家畫題畫詩研究(上)》,臺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8年。
鮑恒:《清代詞體學論稿》,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年。
謝桃坊:《中國詞學史》,四川:巴蜀書社,2002年。
謝飄雲、馬茂軍、劉濤主編:《中國古代散文研究論叢》,廣州:世界圖書出版,2013年。
繆鉞、葉嘉瑩合撰:《靈谿詞說》,臺北:國文天地,1989年。
蘇淑芬:《朱彝尊之詞與詞學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6年。
蘇菁媛:《陳子龍詞學理論及其詞研究》,新北市: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1年。
嚴迪昌:《清詞史》,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0年。
嚴迪昌:《金元明清詞精選》,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年。
(二) 文學、美學、歷史、藝術論著
于安瀾:《畫論叢刊》上冊,臺北:華正書局,1984年1。
毛文芳:《圖成行樂:明清文人畫像題詠析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8年。
王立:《心靈的圖景──文學意象的主題史研究》,上海:學林出版社,1999年。
王利民:《博大之宗──朱彝尊傳》,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
王偉勇:《宋詞與唐詩之對應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4年。
王彬:《禁書•文字獄》,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1992年。
方銘、陳靜:《香草美人的前世今生──屈原與楚辭》,鄭州:海燕出版社,2013年。
田耕滋:《屈原與儒道文化論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
朱保炯、謝佩霖編:《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2年。
朱東潤:《陳子龍及其時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朱則傑:《朱彝尊研究》,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年。
衣若芬:《蘇軾題畫文學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9年。
衣若芬:《觀看、敘述、審美──唐宋題畫文學論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4年。
江澄清:《中國人的色彩觀》,北京:團結出版社,2000年。
周宗奇:《文字獄紀實》,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1994年。
周煥卿:《清初遺民詞人群體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周錫山編校:《王國維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
林文昌:《色彩計畫》,臺北:藝術圖書公司,1987年。
林淑貞:《中國詠物詩「託物言志」析論》,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2年。
李心銘:《李後主詞的通感意象》,臺北:秀威科技,2012年。
李元洛:《詩美學》,臺北:東大圖書公司,2007年。
李治亭主編:《清史》上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李伯重:《發展與制約-明清江南生產力研究》,臺北:聯經出版社,2002年。
李龍潛:《明清經濟史》,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
余培林著:《詩經正詁》,臺北:三民書局,1993年。
吳東平:《色彩與中國人的生活》,北京:團結出版社,2000年。
吳企明、史創新:《題畫詞與詞意畫》,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
吳儀鳳:《詠物與敘事──漢唐禽鳥賦研究》,新北市: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7年。
金維諾:《中國美術史論集》,臺北:明文書局,1984年。
竺家寧:《語言風格與文學韻律》,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1年。
范宜如、朱書萱:《風雅淵源-文人生活的美學》,臺北:台灣書局,1998年。
洪順隆:《六朝詩論》,臺北:文津出版社,1985年。
俞崑:《中國畫論類編》上冊,臺北:華正書局,1984年。
施議對:《詞與音樂關係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5年。
柳詒徵:《中國文化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姜飛:《經驗與真理──中國文學真實觀念的歷史和結構》,成都:巴蜀書社,2010年。
徐邦達:《歷代書畫家傳記考辨》,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3年。
徐書城:《中國繪畫斷代史-宋代繪畫》,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4年。
袁行霈:《中國詩歌藝術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89年。
張次溪編纂:《清代燕都梨園史料》,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91年。
張金鑒:《中國畫的題畫藝術》,福建:福建美術出版社,1987年。
張紅雨:《寫作美學》,高雄:麗文文化,1996年。
張根全編著:《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杭州:西泠印社出社,2009年。
張宗友:《朱彝尊年譜》,南京:鳳凰出版社,2014年。
張蜀蕙:《文學觀念的因襲與轉變 : 從《文苑英華》到《唐文粹》》,新北市:花木蘭文化,2007年。
陳欣怡:《色彩詞的文化審美性及其運用──以新詩的閱讀與寫作教學為例》,臺北:秀威科技,頁106。
陳正祥:《中國歷史文化地理》,臺北:南天書局,1995年。
陳華昌:《唐代詩與畫的相關性研究》,西安: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1993年。
陳銘宗:《色彩的力量》,臺北:號角出版社,1995年。
陳瓊花:《藝術概論》,臺北:三民書局,2007年2月。
梁實秋:《雅舍談書》,臺北:九歌文化出版社,2002年。
曾大興:《中國歷代文學家之地理分佈》,漢口: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
彭德:《中華五色》,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08年。
童慶炳:《中國古代心理詩學與美學》,臺北:萬卷樓圖書,1994年。
黃鴻壽:《清史紀事本末》,臺北:三民書局,1973年。
黃永武:《字句鍛鍊法》,臺北:商務印書館,1995年。
馮賢亮:《明清江南地區的環境變動與社會控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楊風城:《千古文字獄-清代紀實》,海口:南海出版公司,1992年。
蒂菲納‧薩莫瓦約著,邵煒譯:《互文性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
楊新:《明清肖像畫》,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年。
詹杭倫、張向榮:《楚辭解讀》,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
詹安泰:《屈原 宋詞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
瑞秋.赫茲(Rachel Herz)著,李曉筠譯:《氣味之謎 : 主宰人類現在與未來生存的神奇感官》,臺北:方言文化出版,2009年。
瑞秋.赫茲(Rachel Herz)著,李曉筠譯:《氣味的奇幻力量》,臺北:方言文化出版,2017年。
鄭天挺:《清史》,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9年。
鄧之誠:《中華二千年史》,北京:中華出版社,1983年。
鄧實編輯:《中國古代美術叢書》,北京:國際文化出版,1993年。
劉雲泉:《語言的色彩美》,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0年。
滕守堯:《審美心理描述》,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
蔡文川:《地方感:環境空間的經驗、記憶和想像》,高雄 : 麗文文化,2009年。
劉繼才:《中國題畫詩發展史》,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10年。
賴瓊琦:《設計的色彩心理》,臺北:視傳文化事業,1997年。
駱峰:《漢語色彩詞的文化審視》,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4年。
薛永年、杜娟:《中國繪畫斷代史清代繪畫》,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4年。
薛瑞錄:《清代人物傳稿‧朱彝尊》,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
蕭一山:《清史》,臺北:華岡出版,1980年。
蕭一山:《清代通史》,臺北:中華書局,1985年9月。
錢天善:《明三家畫題畫詩研究(上)》,臺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8年
錢杭、承載:《十七世紀江南社會生活》,臺北:南天書局,1998年。
錢鍾書:《七綴集》,北京:三聯書店,2004年。
謝欣怡:《色彩詞的文化審美性及其運用:以新詩的閱讀與寫作教學為例》,臺北:秀威資訊科技公司,2011年。
謝國楨:《明清之際黨社運動考》,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年。
(三)其他
王錦堂編:《大學學術研究與寫作》,臺北:東華書局,1985年。
史為樂主編:《中國歷史地名大字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
馬興榮,吳熊和,曹濟平主編:《中國詞學大辭典》,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
陳正治:《修辭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2001年。
張根全編著:《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杭州:西泠印社出社,2009年。
張春興:《現代心理學 : 現代人研究自身問題的科學》,臺北:東華書局,2009年。
黃麗貞:《實用修辭學》,臺北:國家出版社,1999年。
黃慶萱:《修辭學》,臺北:三民書局,2002年。
梁啟超:《飲冰室合集》,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
蔡師宗陽:《應用修辭學》,臺北:萬卷樓出版社,2001年。
蕭虹主編:《中國婦女傳記辭典──清代卷》,澳洲:悉尼大學出版社,2010年。
三、論文期刊(按出版時間排列)
(一)學位論文
1、臺灣地區
楊麗珠:《清初浙派詞論》,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3
年。
曾純純:《朱彝尊及其詞研究》,臺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2年。
周佩誼:《朱彝尊《靜志居琴趣》之情詞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碩士論文,2007年。
李倍甄:《陳維崧題畫詞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楊翰:《南宋題畫詞研究──以吳文英、周密、張炎為探究中心》,新竹:新竹教育大學中國語文碩士班碩士論文,2010年。
莊淳斌:《兩宋題畫詞研究》,臺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陳敏萱:《「新生」的 17 哩:砂拉越客家華人新村的地方感與集體記憶》,新竹:國立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族群碩士班碩士論文,2013年。
李宛臻:《茶煙閣體物集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6年。
許瑞哲:《屈原的儒道思想研究》,臺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6年。
2、大陸地區
孫芳:《順康之際的詞論研究》,蕪湖:安徽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04年。
吳文治:《宋代題畫詞論說》,石家莊:河北師範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碩士論文,2005年。
劉艷春:《陸機與吳地文化》,西安:陝西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05年。
張世斌:《明末清初詞風嬗變研究》,保定:河北大學博士論文,2006年。
王煒:《元代題畫詞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
劉純斌:《清初揚州遺民詞人及其作品研究》,揚州:揚州大學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07年。
解俊斌:《朱竹垞《靜志居琴趣》研究》,臨汾:山西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09年。
王雨容:《明末清初詞人社集與詞風嬗變》,桂林:廣西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博士論文,2010年。
吳定偉:《清初詩人李良年研究》,蘇州:蘇州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11年。
劉利俠:《清初詠物詩研究》,西安:陝西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博士論文,2011年。
王蘭蘭:《程邃山水畫中「平淡天真」意境的研究》,南昌:南昌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2012年。
宋春輝:《朱彝尊《靜志居琴趣》研究》,延邊:延邊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12年。
崔曉新:《朱彝尊交游考論》,濟南:山東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博士論文,2012年。
李宏哲:《康熙詞壇研究》,天津:南開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博士論文,2013年。
王功:《清代書畫藝術風格的地理分布與歷史傳承》,齊齊哈爾:齊齊哈爾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年。
顏元新:《繪事文心—禹之鼎文士肖像畫評議》,山東:山東藝術學院碩士論文,2016年。
盧婷婷:《明代題仕女畫詩詞研究》,江蘇:南京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16年。
(二)期刊論文
1、臺灣地區
青木正兒:〈題畫文學の發展〉,原載《支那學》第9卷第1號,1937年。
青木正兒著、馬導源譯:〈題畫文學之發展〉,《大陸雜誌》第3卷第10期,1951年,頁15~20。
鄭騫:〈明詞衰落的原因〉,《大陸雜誌》第15卷第7期,1957年10月,頁1~2。
鄭騫:〈題畫詩與畫題詩〉,《中外文學》第8卷第6期,1979年11月,頁5~13。
青木正兒著、魏仲佑譯:〈題畫文學及其發展〉,《中國文化月刊》第9期,1980年7月,頁76~92。
王伯敏:〈明清的肖像畫〉,《藝術家》第31卷182期,1990年7月,頁280~299。
張繁文:〈只釣鱸魚不釣名──吳鎮山水畫藝術研究〉,《書畫藝術》第1期,2004年,頁22~25。
黃禮強、張長義:〈宗教勝地居民地方感之研究-以苗栗獅頭山為例〉,《都市與計畫》第35卷第3期2008年,頁227-251。
周明初:〈詞人與美女:宋元明詞人對美人畫的觀看與吟詠〉,《中正大學中文學術期刊》總第十四期,2009年12月,頁197~234。
周妙齡編:〈溥心畬‧瓜〉,《歷史文物月刊》第241期第23卷,2013年,頁1~5。
蘇怡如:〈杜甫成都草堂詩的隱逸書寫〉,《獨立蒼茫自咏詩──杜甫入蜀以後詩歌析探》,臺北:世新大學出版中心,2013年。
林師佳蓉:〈論張炎詞中地域的轉移及其家園意識〉,《國文學報》第56期2014年12月,頁1-34。
毛文芳:〈李良年的人生讀本──清初〈灌園圖〉的複調意涵〉,《漢學研究》第32卷第4期,2014年12月,頁193-228。
2、大陸地區
徐建融:〈中國畫題款的美學意蘊試探〉,《朵雲》第九集,1985年12月,頁48~52。
張富華:〈淺論清代少數民族詞人改琦的題畫詞〉,《新疆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二期,1994年,頁84~88。
王興亞:〈清初的經濟政策與社會經濟的緩慢恢復〉,《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5期,1995年,頁58~67。
周絢隆:〈論迦陵詞的多樣化風格及其形成〉,《西北師大學報》第36卷第3期,1997年7月,頁8~11。
馬興榮:〈論題畫詞〉,《揚州師專學報》第4期,1997年12月,頁7~13。
范金民:〈明清江南進士數量、地域分佈及其特色分析〉,《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第2期,1997年,頁171~178。
崔小敬:〈一竿風月無限煙塵──中國古典詩詞中漁父意象探源〉,《文史雜誌》第1期,2000年,頁22~25。
馬大勇:〈朱彝尊《蕃錦集》平議——兼談「集句」之價值〉,《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2003年,頁76~80。
徐德琳:〈為人間留取真面目-顧太清的題畫詞〉,《北京宣武紅旗業餘大學學報》第4期,2003年,頁23~25。
苗貴松:〈宋代題畫詞簡論〉,《常州師範專科學校學報》第2期,2004年,頁18~23。
李紅霞:〈南宋壽詞的分型及特徵-兼論祝壽文學的歷史演進〉,《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22卷第3期,2005年5月,頁87~90。
徐勝利:〈集句:宋詞的創作方法之二〉,《湖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頁31~33。
胡佩迦:〈漢語中感官知覺詞的隱喻認知義考察〉,《湖北師範學院院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5卷第2期,2005年,頁73~77。
趙雲沛:〈明末清初的女性題畫詞〉,《文學遺產》第6期,2006年,頁134~137。
耿祥偉:〈試論姚華題畫詞〉,《山東教育學院學報》第6期,2006年,頁73~77。
趙曉嵐:〈論宋詞小序〉,《文學遺產》第6期,2006年,頁38~49。
柳素平:〈晚明名妓的氣質與形象及其文化透視〉,《史學月刊》,2006年第4期,96~103。
俞樟華、方梅:〈論古代集句〉,《浙江師範大學學報》,2006年第3期第31卷,頁183~187。
魏遠征:〈詞境、畫境、心境-論顧太清的題畫詞〉,《民族文學研究》第4期,2007年,頁35~40。
高峰:〈論中國古代的水仙文學〉,《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1月第1期,頁116~121。
劉繼才:〈論宋代題畫詩詞勃興的原因與特徵〉,《瀋陽師範大學學報》第1期第32卷,2008年,頁89~92。
王曉莉:〈朱彝尊詞風的轉變軌跡〉,《廣東海洋大學學報》,2008年第28卷第5期,頁52~59。
徐靜:〈思鄉之濃情,退隱之深意〉,《蘇州職業大學學報》第3期第15卷2009年,頁32~33。
張若蘭:〈元代題畫詞初探〉,《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第3期,2009年5月,頁99~103。
譚輝煌:〈論風雅詞人題畫詞的文化意蘊和藝術手法-以張炎、周密和王沂孫為中心〉,《湖北社會科學》第8期,2009年,頁112~114。
譚新紅、王兆鵬:〈宋詞的藝術媒介傳播-以題畫、題扇和題屏詞為中心〉,《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49卷第2期,2010年3月,頁107~113。
葛恆剛:〈納蘭詞論與清初詞壇〉,《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5月第3期,頁138~142。
張宏生:〈宏觀把握與微觀示範──從評點看朱彝尊的詞學成就〉,《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2010年第2期,頁79-88。
李碧華:〈朱彝尊對姜夔詞作觀繼承之管窺〉,《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2卷第3期,2010年5月,頁159~162。
劉加華:〈論吳藻題畫詞〉,《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年第2期,頁100~105。
張宏生:〈詠物:朱彝尊與乾隆詞壇──從《茶煙閣體物集》到《和茶煙閣體物集》〉,《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11月第39卷第6期,頁7-13。
張宏生:〈詠物:朱彝尊與乾隆詞壇〉,《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9卷第6期,2011年11月,頁7~13。
胡小優:〈再論張翰的回歸〉,《西昌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4 卷第4 期2012年,頁33~36。
于廣杰、羅海燕、郝遠:〈兩宋題畫詞與蘇軾文人集團綜合文藝觀念〉,《石家莊鐵道大學學報》,2013年第3期,頁34~38。
蘇利海:〈從文人之雅走向學人之雅──朱彝尊與姜夔、張炎「雅詞」之辨〉,《浙江學刊》,2013年第2期,頁76~81。
王曉驪:〈題畫詞與書面傳播〉,《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2期,頁69~74。
卜興蕾:〈流觀濯足圖:滄浪、漁父與酒〉,《文史知識》,2014年6月,頁79。
杜泳林:〈試論顧太清的題畫詞和詠物詞〉,南京師範大學文教資料,2014年第6期,頁7~8。
曹明升:〈論朱彝尊在清代詞壇的接受及其經典化過程〉,《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6期,頁123~135。
張明華:〈論古代集句詞的基本特徵及其發展原因〉,《阜陽師範學院文學院學報》,2016年第3期,頁95~104。
四、電子資源
國家圖書館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
http://etds.ncl.edu.tw/theabs/index.jsp
中華民國期刊論文索引影像系統
http://readopac.ncl.edu.tw/html/framel.htm
文淵閣四庫全書網上版
http://v3.skqs.com/skqs/download/index.html
中國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檢索
http://hk.wanfangdata.com/wf/cddb/cddbft.htm
中國期刊網全文資料庫
http://cnki.csis.com.tw/
故宮書畫典藏資料檢索系統
http://painting.npm.gov.tw/
華藝美術網
http://www.artworld.cn/
雅昌拍賣網
http://auction.artro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