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蓓萱
論文名稱: 電影《帝國大審判》的敘事模式與 歷史再現:兼論影視文本在中學教育的運用
指導教授: 陳登武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15
畢業學年度: 10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99
中文關鍵詞: 帝國大審判白玫瑰事件歷史教學二次大戰納粹影視史學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5242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81下載: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試圖在歷史教育過程中,利用情境教學理論,結合影視史學融入歷史教學,激發學生歷史思維能力。學生應該要能夠以多元為出發理解歷史發展的多重因果關係,建構自己的歷史意識。
    電影作為認知歷史的文本應該要借用影視史學的理論加以分析。本研究即以影視史學的理論探究電影《帝國大審判》,深入探討電影再現歷史的敘事模式。運用電影《帝國大審判》影片中的歷史意涵,規畫影視教學活動課程與教學評量,引導中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並藉由學生的學習成果分析電影對學生認識歷史事件、建構歷史意識的影響。
    研究可知,透過影視文本結合學習單撰寫,學生表現出多元的歷史思維能力。學生不僅能夠覺知影片中的歷史元素,亦對這一部分歷史產生高度興趣。由此可知,影視輔助歷史教學在高中階段具有一定效益,歷史老師若能善用影視教材,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亦可加強學生思維能力。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2 第二節 研究方向與範圍與文獻回顧 3 第三節 本文架構 15 第二章 歷史上的白玫瑰事件 18 第一節 背景與經過 18 第二節 白玫瑰的政治訴求 33 第三節 意義與影響 51 第三章 電影創作背景與導演敘事風格 57 第一節 電影創作背景 59 第二節 導演敘事模式 78 第四章 電影《帝國大審判》敘事風格與歷史再現 89 第一節 電影的敘事模式 89 第二節 文本中的白玫瑰事件 105 第三節 電影《惡魔教室》中的「白玫瑰」 122 第五章 電影與教學現場的應用 127 第一節 教案設計背景 127 第二節 《帝國大審判》結合教學 141 第三節 教學結果分析 150 第六章 結論 187 附錄一 190 參考書目 194

    一、影視資料
    馬克˙侯特蒙(Marc Rothemund),《帝國大審判》,台北市,向洋影業,2006年臺灣上映。
    二、中文專書
    A.L. Rowse著 廖中和譯,《歷史的功用》,台北,幼獅出版,1970年。
    Arendt, Hannah著,蔡佩君譯,《責任與判斷》,臺北,左岸文化出版,2008 年。
    Arendt, Hanna著 孫傳釗譯,《耶路撒冷的艾希曼:倫理的現代困境》,東北,吉林人民出版,2011年。
    Carola Stern, Ingke Brodersen著 李雪媛、呂以榮 譯,《希特勒草莓--屠殺、謊言與良知的歷史戰場》,臺北,商周出版,2006年。
    Collingwood, R. G.《歷史的理念》,黃宣範譯,台北,聯經事業出版,1981年。
    Daniel Bell,高铦等譯,《後工業社會來臨》(The Coming of Post-industrial Society),臺北,桂冠出版,1989 。
    David Bordwell, Kristin Thompson著,曾偉禎譯,《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台北,麥格羅希爾出版,2008年。
    E. H.Carr著,王任光譯,《歷史論集》(What is History?),臺北,幼獅出版,1968年。
    Erich Fromm著,莫迺滇譯,《逃避自由》,臺北市,志文出版,1991年。
    Inge Aicher-Scholl著 周全譯,《白玫瑰一九四三》,臺北,遠足出版,2003年。
    Jean Baudrillard,洪玲譯,《你仿物與擬像》(Simulacres et Simulatuon),臺北,時報出版,1998年。
    Mark C. Carnes編,王凌霄譯《幻影與真實 史家眼中的好萊塢歷史片》,臺北,麥田文化出版, 1998年。
    Marc Ferro著,張淑娃譯《電影與歷史》,臺北:麥田文化出版,1998年。
    Natalie Zemon Davis著,陳榮彬譯,《奴隸、電影、歷史─還原歷史真相的影像實驗》(Slaves on Screen: Films and Historical Vision,Canada: Vintage Canada),臺北,左岸出版,2002年。
    Taylor,L. &Willis,A.著,吴靖、黄佩譯,《媒體研究:文本、機構與受眾》,北京,北京大學出版,2008年。
    William L.Shirer(威廉•夏伊勒),董樂山 譯,《第三帝國興亡史【第三冊】》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Third Reich),臺北,麥田出版,1998年。
    文光,《德國社會市場經濟的發展》,臺北,遠流出版,1992年。
    江曉雯,《當代世界電影文化》,北京,中國電影出版,2004年。
    余英時,《歷史與思想》,臺北,聯經,1992。
    胡昌智,《歷史知識與社會變遷》,臺北,聯經出版,1988年。
    陳登武《歷史與人生》,台北,三民,2007。
    三、英文專書
    Dumbach, A. E. Sophie Scholl and the White Rose (Rev., expanded ed.). Oxford: Oneworld Pub,2006.
    Hayden White,The Content of the Form: Narrative Discourse and Historical Representation.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87.
    Jennifer Lind,Sorry States: Apologies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Ithaca,N. Y. :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2008.
    Lebow, Richard Ned, Wulf Kansteiner, and Claudio Fogu.. The politics of memory in postwar Europe. Durham: Duke University Press,2006.
    Robert A. Rosenstone, Visions of the Past: The Challenge of Film to Our Idea of History. Cambridge, Mass.: Havard University Press, 1955.
    Stuart Parkes ,Understanding Contemporary Germany.London:New York:Routledge,1997.
    四、中文期刊
    Hayden White著,周樑楷譯,〈書寫歷史與影視史學〉,《當代》,第88期,2001年,頁11-17。
    Lee Peter.著,周孟玲譯,〈為什麼學習歷史〉,《清華歷史教學》,第8期,1997年,頁6-28。
    王明珂,〈歷史的事實、歷史記憶與歷史心性〉,《歷史研究》,第5期,2001年,頁136-147。
    王琪,〈第三帝國時代各類青年團體所進行的反抗運動〉,《西洋史集刊》,第9期,1999年12月,頁219-268。
    王琪,〈第三帝國時代兩大基督教會與納粹政權之間的衝突〉,《西洋史集刊》,第7期,1997年12月,頁121-171。
    王霞,〈如何再現納粹屠殺海頓懷特的歷史相對主義思想辨析〉,《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期,2012年,頁38-47。
    吳珊妃,〈影視教材在歷史教學的運用—以電影《一八九五》為例〉,臺灣師範大學「中學歷史教育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2009年,頁295-314。
    宋肅懿,〈影視史學的發展與教學之應用〉,《實踐通識論叢》,第4期,2005年,頁69-88。
    周樑楷,〈銀幕中的歷史因果關係—以「誰殺了甘迺迪」和「返鄉第二春」為討論對象〉,《當代》,第74期,1984年,頁48-61。
    周樑楷,〈辛德勒的選民—評史匹柏的影像敘述和史觀〉,《當代》,第96期,1994年,頁44-53。
    周樑楷,〈台灣影視文化的歷史意識,1945-1979:以《源》為主要分析對象〉,《1997台北金馬影展》國片專題影展節目特刊,1997年11月,頁18-24。
    周樑楷,〈影視史學:理論基礎與課程主題的反思〉,《臺大歷史學報》,第23期,1999年,頁 445-470。
    周樑楷,〈歷史劇情片的「實」與「用」—以「羅馬帝國淪亡錄」和「神鬼戰士」為例〉,《當代》,第156期,2000年,頁 48-61。
    周樑楷,〈影像中的人物與歷史—以《白宮風暴》為討論對象〉,《興大人文學報》,第32期,2002年,頁1101-1116。
    周樑楷,〈歷史意識是種思維方法〉,《思想:歷史與現實》,第2期,2006年,頁125-162。
    唐世平,〈和解與無政府狀態的再造——基於六部作品的批判性綜述〉,《國際政治科學》,第1期,2012年,頁61-104。
    陳登武,〈一場大屠殺與人民的記憶—以Atom Egoyan的電影「A級控訴」為中心〉,《興大歷史學報》,第17期,2006年,頁641-675。
    陳登武,〈影視教材在高中歷史教學的應用—以隋唐史教學為中心〉,《歷史教育》,第14期,2009年,頁233-264。
    徐叡美,〈電影與歷史:評介史家費侯、戴維斯與羅森史東〉,《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45期,2004年,頁199-216。
    黃乃琦,〈多元動態「影視史學」的教學分析〉,《歷史月刊》,第170期,2002年,頁111-115。
    張廣智,〈重現歷史──再談影視史學〉,《學術研究》),第8期,2000年8月,頁80-86。
    劉怡芳,〈影視史學與歷史學科能力─簡介「文華高中影視史學課程」〉,《清華歷史教學》,第18期,2007年,頁107-134。
    五、西文期刊
    Hayden White,“Historiography and Historiophoty,”The Amecrican Historical Review,Vol.93,No.5(Dec,1988), pp.1193-1199。
    I. C. Jarvie, "Seeing Through Movies," Philosophy of the Social Sciences, 8 (1978),pp.374-379
    Paul B. Weinstein, “Movies as the Gateway to History: The History and Film Project,”The History Teacher 35,no.1(2001), pp.27-48
    Putnam, R. D.“Diplomacy and Domestic Politics: The Logic of Two-Level Game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42(no.03) (1988),pp.427-460
    Robert A. Rosenstone, “History in Image History In Words: Reflections the Possibility of Really Putting History onto Film,” AHR, 93 (Dec. 1988) pp. 1193-1199
    Young, A. T. The Adaptation of European Foreign Economic Policy: From Rome to Seattle. JCMS: Journal of Common Market Studies, 38(1) (2000),pp. 93–116
    六、學位論文
    李育如,〈影視史學在國中歷史教學的實踐—以影片《稻草人》為例〉,中興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林冠吟,〈影視教材在國中歷史教學的運用:以電影《惡魔教室》為中心〉,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
    徐叡美,〈歷史劇情片「赤色份子」的歷史書寫與思維〉,中興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陳思瑾,〈聯邦德國電影對二次大戰的歷史詮釋(1945-2005)〉,輔仁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
    陳盈如,〈影視史學課程對國一學生歷史思維能力與國家認同影響之研究—以二二八事件為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張雅淳,〈影視教材在高中世界史「西班牙內戰」教學的運用—《以祖國之名》為中心〉,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
    黃靖涵,〈影視教材在高中臺灣史「白色恐怖」教學的應用—以電影《超級大國民》、《天公金》為中心〉,臺灣師範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盧慧芳,〈電視歷史劇在高中歷史教學的運用—以《漢武大帝》劇之漢、匈情節為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六、教科書
    南一版,《普通高級中學歷史 第四冊》,台北,南一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2月。
    七、其他資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http://www.naer.edu.tw/bin/home.php
    教育部全球資訊網:http://www.edu.tw/
    電影《帝國大審判》官方網站:http://www.sophiescholl-derfilm.de/freiheit/。
    TheWave相關文本介紹: http://www.diederikrep.nl/thewave/wave.htm。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