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蔡銘宇
Tsai Ming Yu
論文名稱: 臺灣原住民族教師對文化公民權的觀點
Taiwanese Indigenous Teachers’ Viewpoint on Cultural Citizenship
指導教授: 董秀蘭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c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46
中文關鍵詞: 臺灣原住民族原住民族教師文化公民權
英文關鍵詞: Taiwan indigenous people, indigenous teachers, cultural citizenship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410下載:1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近年來,無論國際或臺灣社會,對於原住民族權利的相關議題討論甚豐。臺灣是個多元文化社會,但各文化卻沒有均衡發展,抑或對於所屬文化無基本的認同或支持。文化認同問題成為國際重視的焦點,文化權也成為國際人權重視的保障範疇。因此,臺灣原住民族如何使原住民族的文化擁有發聲的空間,獲得肯認與尊重,進而提升原住民族的文化認同,實為原住民族文化公民權推展的重要目標。
    本研究希冀藉原住民族教師的觀點提出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公民權的內涵及其可能面對的挑戰,並歸納原住民族文化公民權的落實與實踐方向。本研究採質性研究取徑,透過深度訪談六位原住民族教師,瞭解與分析原住民族教師對文化公民權內涵的觀點,並與既有的相關理論文獻相互對照。研究結果發現,教師們認為文化公民權的核心內涵有三:以符號象徵權與協助權作為輔助權利的多元族群權,強調凝聚集體意志的特殊代表權,以及聚焦教育文化自主的自治權。此外,研究結果也指出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公民權於臺灣社會所面臨的四大挑戰,包含原住民族文化認同的弱化、原住民族政策法令理念與社會實況的落差、現行教育制度對原住民族文化認同的影響、以及原住民族教師難以有效發揮文化傳承的橋樑角色功能。本研究最後藉由原住民族教師觀點,提出落實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公民權的建議。

    In recent years, indigenous people’s rights related issues have been widely discussed both in Taiwan and in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Taiwan is a multicultural society, but its cultures are without balanced development and sometimes the people may not even have basic recognition or support for their cultures. The issue of cultural recognition has drawn international attention, while cultural rights have also become the spotlight of global human rights. Hence, the promotion of indigenous cultural citizenship needs to emphasize on how Taiwan’s indigenous people retain a voice to ensure that their cultures are recognized and respected, so as to further enhance their cultural recognition.
    In this study, through the viewpoints of the indigenous teachers, the connotations of Taiwan’s indigenous cultural citizenship and the possible challenges faced were put forth. In addition, the direction for implementing and practicing the indigenous cultural citizenship were summarized. The qualitative approach was adopted in this study and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six indigenous teachers were conducted to gain their insight on the connotations of cultural citizenship, which shall serve as a cross-reference for comparing literatures of existing theor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achers consider three dimensions as the core of cultural citizenship: symbolic claim and assistance rights that serve as the supporting rights of polyethnic rights, the special representative rights that emphasize on gathering the collective will, as well as the self–government rights that focus on educational and cultural autonomy. In addition, four main challenges pertaining to Taiwan indigenous cultural citizenship faced by the Taiwanese society were further pointed out. They are: the weakening of indigenous cultural recognition, the gap between the indigenous related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and the actual social situation, the impact of the existing education system on indigenous cultural recognition, and the difficulties for indigenous teachers to serve as the bridge of cultural transmission. Finally, based on the indigenous teachers’ viewpoints, this study provides recommendations for further implementing and realizing Taiwan’s indigenous cultural citizenship.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研究目的與問題 ………………………………… 8 第三節重要名詞釋義 ………………………………… 10 第四節研究範圍與限制 ………………………………… 1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15 第一節公民權的演變 ………………………………… 15 第二節少數群體權利 ………………………………… 24 第三節文化公民權 ………………………………… 40 第四節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公民權 ………………………………… 47 第五節相關實徵研究 ………………………………… 60 第三章 研究設計 ………………………………… 71 第一節研究設計 ………………………………… 71 第二節研究參與者 ………………………………… 73 第三節研究工具 ………………………………… 80 第四節資料整理與分析 ………………………………… 85 第五節研究倫理之關注 ………………………………… 89 第四章 分析結果與討論 ………………………………… 93 第一節原住民族文化公民權的內涵 ………………………… 93 第二節原住民族文化公民權的挑戰 ………………………… 118 第三節原住民族文化公民權的落實途徑 ………………………… 16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215 第一節結論 ………………………………… 215 第二節建議 ………………………………… 229 參考文獻 ………………………………… 237 附錄一訪談同意函 ………………………………… 243 附錄二受訪者檢核回饋表 ………………………………… 244 附錄三訪談大綱 ………………………………… 245 附錄四研究結果分享函 ………………………………… 246

    中文部分
    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2005.06.10)
    公民權利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1966)。取自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Y0000039
    文化公民權宣言(2004)。取自http://www.cca.gov.tw/cforum/culture_citizen/main.html
    王小章譯(2007)。Engin F. Isin & Bryan S. Truner著。公民權研究:導論。載於Engin F. Isin & Bryan S. Truner(主編),公民權研究手冊(Handbook of Citizenship Studies)(1–14頁)。杭州:浙江人民。
    王小章譯(2007)。Rogers M. Smith著。現代公民權。載於Engin F. Isin & Bryan S. Truner(主編),公民權研究手冊(Handbook of Citizenship Studies)(142–156頁)。杭州:浙江人民。
    王小章譯(2007)。Toby Miller著。文化公民權。載於Engin F. Isin & Bryan S. Truner(主編),公民權研究手冊(Handbook of Citizenship Studies)(316–334頁)。杭州:浙江人民。
    王文科、王智弘(2005)。教育研究法(增訂九版)。台北:五南。
    王甫昌(2003)。當代臺灣社會的族群想像。台北:群學。
    王明珂(1997)。華夏邊緣: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台北;允晨。
    王俐容(2006a)。文化公民權的建構:文化政策發展與公民權的落實。公共行政學報,20,129–159。
    王俐容(2006b)。多元文化的展示與族群關係:以文化藝術節為例。載於劉阿榮(主編),多元文化與族群關係(83–106頁)。台北:揚智。
    王俐容(2007)。文化政策與公民權的落實:從國際到臺灣。載於劉阿榮、王佳煌、鄧毓浩、洪泉湖(主編),華人文化圈的公民社會發展(183–208頁)。台北:韋伯文化。
    王俐容(2009)。文化政策與公民建構。載於江明修(主編),公民社會理論與實踐(115–134頁)。台北:智勝文化。
    王秋絨(2003)。語言政策的意識形態與弔詭的文化認同。社教雙月刊,128,42。
    王雅玄(2009)。多元文化教師圖像之批判反思:以原住民教師的情境定義為例。教育科學研究期刊,54:2,1-27。
    世界人權宣言(1948)。取自http://wildmic.npust.edu.tw/sasala/human%20rights.htm
    以撒克.阿復(2000)。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草案》與《原住民族和臺灣政府新的夥伴關係》為臺灣原住民族自治重新定調。2011年4月5日,取自http://www.oceantaiwan.com/eyereach/20010403.htm
    朱柔若(2008)。全球化與臺灣社會:人權、法律與社會學的關照。台北:三民。
    江震浩(2008)。文化公民權之賦權與實踐:以2006台北電影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台北市。
    吳天泰(2008)。大學中原住民課程之教學:以「台灣原住民族概論」為例。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82,119-134。
    吳立強(2007)。文化與公民:秦立克和瓦瑟之比較(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高雄市。
    李政賢譯(2009)。Catherine Marshall & Grerchen B. Rossman著。質性研究:設計與計畫撰寫。台北:五南。
    李翠瑩(2004)。文化公民權運動。文化視窗,66,4–5。2009年11月23日,取自http://www.cca.gov.tw/cforum/culture_citizen/images/article03.html
    李震山(2005)。集體權。載於多元、寬容與人權保障:以憲法未列舉權之保障為中心(279–306頁)。台北:元照。
    李謀榮(2001)。公民權理論之研究–以Kymlicka理論為中心(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台北市。
    林火旺(1998)。公民身份:認同與差異。載於蕭高彥、蘇文流(主編),多元主義(379–409頁)。台北:中研院社科所。
    林玉鵬(2005)。全球化時代下的民族國家電影:文化公民權視野的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台北市。
    林柏年(2006)。臺灣原住民族之權利與法制。台北:稻鄉。
    林淑雅(2000)。第一民族:臺灣原住民族運動的憲法意義。台北:前衛。
    施正峰(2005)。臺灣原住民族政治與政策。台中:新新臺灣文化教育基金會。
    施正鋒(2009)。由發展研究到原住民發展。2009年11月23日,取自於http://faculty.ndhu.edu.tw/~cfshih/politics%20observation/newspaper/20091128.html
    范麗娟(2008)。深度訪談。載於謝臥龍(主編),質性研究(81–126頁)。台北:心理。
    范麗娟(2010)。台灣原住民教育:社會學的想像。台北:松慧。
    原住民族基本法(2005.02.05)
    原住民族教育法(2004.09.01)
    張培倫(2002)。族群差異權利之道德證成:秦立克自由主義多元文化論之可能性(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研究所,台北市。
    張耀宗(2007)。文化差異、民族認同與原住民教育。屏東教育大學學報,26,195-214。
    許育典(2002)。法治國與教育行政:以人的自我實現為核心的教育法。台北:高等教育。
    許育典(2006)。文化國與文化公民權。東吳法律學報,18:2,1–42。
    許育典、盧浩平(2006)。多元文化保障下原住民族教育的憲法建構,東吳法律學報,3,1–80。
    陳士章(2004)。全球化下臺灣原住民族文化權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台北市。
    陳秀容(1999)。族裔社群權利理論:Vernon Van Dyke的理論建構,政治科學論叢,10,131–170。
    陳其南、劉正輝(2005)。文化公民權之理念與實踐。國家政策月刊,4(3),77–88。
    陳建榮(2006)。臺灣客家族群文化權利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研究所,台北市。
    陳美如(2000)。多元文化課程的理念與實踐。台北:師大師苑。
    陳素秋(2006)。從文化公民權概念談公民身份中的性別議題。載於張秀雄、鄧毓浩(主編),多元文化與民主公民教育(211–230頁)。台北:韋伯文化。
    陳蓮櫻(2004)。臺灣原住民運動與原住民教育政策關係之探討,原住民教育季刊,34,27–46。
    傅仰止(2001)。台灣原住民優惠政策的支持與抗拒:比較原漢立場,台灣社會學刊,25,55-110。
    湯智貿譯(2006)。Michael Freeman著。人權:跨學科的探究(Human rights:an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台北:巨流。
    雅柏甦詠.博伊哲努(2007)。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與臺灣原住民族權利與保障。臺灣原住民研究論叢,2,141–168。
    黃俊龍譯(2003)。Keith Faulks著。公民身份(Citizenship)。台北:巨流。
    黃琪崴(2010)。文化公民權之賦權與實踐:以桃園客家文化節回應性評估(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所,桃園縣。
    新夥伴關係(1999)。取自http://citing.hohayan.net.tw/citing_content.asp?id=3282&keyword=%B7s%B9%D9%A6%F1%C3%F6%ABY
    楊婷雅(2008)。文化公民權概念形塑之研究:以社區總體營造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台北市。
    經濟社會暨文化權利國際公約(1966)。取自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Y0000038
    董秀蘭(2009)。多元文化公民權。載於劉美慧(主編),多元文化教育名著導讀(23–49頁)。台北:學富。
    廖添富、劉美慧、董秀蘭(1999)。自由主義與社群主義的公民教育觀。公民訓育學報,8,1–14。
    輔仁大學社會文化研究中心編譯(2005)。Asian Forum for Human Rights and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Internship Program主編。人權鍊環: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台北縣:輔仁大學社會文化研究中心。
    劉阿榮(2006)。永續發展與族群伙伴關係。載於劉阿榮(主編),多元文化與族群關係(179–201頁)。台北:揚智。
    劉璧榛(2010)。文化產業、文化振興與文化公民權:原住民族文化政策的變遷與論辯。載於黃樹民、章英華(主編),台灣原住民政策變遷與社會發展(405-460頁)。台北:中研院民族所。
    盧建良(2005)。論原住民文化公民權(未出版碩士論文)。佛光人文社會學院社會學系,宜蘭縣。
    賴澤涵、劉阿榮(2006)。多元文化與族群關係:臺灣的抉擇。載於劉阿榮(主編),多元文化與族群關係(1–28頁)。台北:揚智。
    聯合國原住民權利宣言(2007)。取自http://www.un.org/esa/socdev/unpfii/documents/DRIPS_zh.pdf
    謝登旺(2006)。原住民文化產業的探析。載於劉阿榮(主編),多元文化與族群關係(107–124頁)。台北:揚智。
    鍾宜樺(2005)。文化進站:文化公民的十二堂課。台北:秀威資訊科技。
    鍾國允(2006)。我國弱勢族群參政與自治之憲法基礎。載於劉阿榮(主編),多元文化與族群關係(頁29–60)。台北:揚智。
    簡成熙(2000)。多元文化教育的論證、爭議與實踐:從自由主義與社群主義論起。載於但昭偉、蘇永明(主編),文化、多元文化與教育(頁81–132)。台北:五南。
    譚光鼎、劉美慧、游美惠(編)(2008)。多元文化教育。台北:高等教育。

    西文部分
    Dhamoon, Rita(2004). ‘Cultural’ versus ‘Culture’: Locating Intersectional Identities and Power.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Canadian Political Science Association.
    Kymlicka, Will.(1995). Multicultural Citizenship. New York:Oxford.
    Kymlicka, Will.(2002). Multiculturalism and Minority Rights: West and East. Journal on Ethnopolitics and Minority Issues in Europe, 4 , 1-27
    Levy, J. T.(1997). Classifying Cultural Rights. In I. Shapiro & Will Kymlicka(Eds.). Ethnicity and Group Rights(pp.22–66). New York: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