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林淑鈴 |
---|---|
論文名稱: |
福音與謠言:清代官民對基督教活動的看法 |
指導教授: | 莊吉發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
論文出版年: | 2007 |
畢業學年度: | 95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35 |
中文關鍵詞: | 謠言 、教案 、基督教 、清代 、民教衝突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588 下載:269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有關教案研究著作多半關注中國內部反教的聲音與原因探討。雖然有學者關注到傳教士在華的貢獻,但這是站在傳教士角度來看,關於中國部分,尤其是非教徒,在當時是否有客觀看待基督教部分,卻少有人注意。晚清在民間所流傳的各式負面反教謠言,已經漸漸形成一種輿論上的暗流,使得社會慢慢被侵蝕,對整個國家社會的向前發展是不利,在這樣的情形下,是否會有人出現不同的意見與看法呢?
從相關史料中可以發現一些清朝官民對基督教的言論並非全是反教。無論這些聲音是基於何種考量,也不管是否為教士或教民的辯駁,或是官員基於國防外交考量,也許雙方皆有預設立場,但卻不容抹煞晚清時期對基督教看法是存在有不同聲音的事實。本論文的研究,希望能夠在探討已趨完備的反教言論中,補足另一塊令人忽略的地方。
徵引書目:
一、檔案資料:
《月摺檔》,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內務府活計檔》,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軍機處檔摺件》,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宮中檔雍正朝奏摺》,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78年。
《光緒朝硃批奏摺》,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
《文獻叢編》,臺北,國風出版社,1964年。
《史料旬刊》,臺北,國風出版社,1963年。
《夷務始末記》,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耶穌會士中國書簡集》,第一冊,鄭州,大象出版社,2001年。
《耶穌會士中國書簡集》,第二冊,鄭州,大象出版社,2001年。
《康熙與羅馬使節關係文書》,收入《文獻叢編》上,臺北,國風出版社,
1964年。
《教務教案檔》,第一輯,臺北,中研院近史所,1974年。
《教務教案檔》,第二輯,臺北,中研院近史所,1974年。
《教務教案檔》,第三輯,臺北,中研院近史所,1974年。
《教務教案檔》,第四輯,臺北,中研院近史所,1974年。
《教務教案檔》,第五輯,臺北,中研院近史所,1974年。
《教會新報》,第一冊,臺北,華文書局,1968年。
《教會新報》,第二冊,臺北,華文書局,1968年。
《教會新報》,第三冊,臺北,華文書局,1968年。
《教會新報》,第四冊,臺北,華文書局,1968年。
《教會新報》,第六冊,臺北,華文書局,1968年。
《清世祖聖祖御製詩文》第六冊,《御製文第四集》,收錄於故宮博物院編,
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年。
《掌故叢編》,臺北,國風出版社,1964年。
《萬國公報》,第25冊,臺北,華文書局,1968年。
《萬國公報》,第26冊,臺北,華文書局,1968年。
《萬國公報》,第36冊,臺北,華文書局,1968年。
《萬國公報》,第40冊,臺北,華文書局,1968年。
《聖祖仁皇帝庭訓格言》,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717,臺北,商務出版
社,1983年。
《聖諭廣訓》,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717,臺北,商務出版社,1983年。
《嘉慶道光兩朝上諭檔》,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
《熙朝定案》,收入《天主教東傳文獻續編》,臺北,學生書局,1966年。
《鴉片戰爭檔案史料》第7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
《籌辦夷務始末‧道光朝》,臺北,文海,1970年。
《籌辦夷務始末‧同治朝》,臺北,文海,1970年。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清中前期西洋天主教在華活動檔案史料》,第1
冊,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清中前期西洋天主教在華活動檔案史料》,第4
冊,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
(清)嵇璜等奉敕撰,《清朝文獻通考》,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年。
田濤主編,《清朝條約全集》,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
王明倫,《反洋教書文揭帖選》,濟南,齊魯書社,1984年。
王鐵崖編,《中外舊約章彙編》,北京,三聯書店,1982年。
莊吉發總編輯,《先正曾國藩文獻彙編》,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93年。
甘為霖英譯,李雄揮譯,《荷據下的福爾摩莎》,臺北,前衛出版社,2003
年。
二、官書典集:
《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臺北,華文書局,1970年。
《毛詩》,臺北,臺灣開明書店,1984年。
《左傳》,臺北,臺灣開明書店,1984年。
《周禮》,臺北,臺灣開明書店,1984年。
《清史稿校註》,臺北,國史館,1989年。
《清實錄‧仁宗睿皇帝實錄》,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清實錄‧宣宗成皇帝實錄》,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清實錄‧文宗顯皇帝實錄》,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司馬遷撰,(劉宋)裴駰集解,(唐)司馬貞索隱,(唐)張守節正義,《新校本
史記》,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
呂不韋撰,(漢)高誘注,陳奇猷校釋,《呂氏春秋校釋》,臺北,華正書局,
1988年。
李延壽撰,《南史》,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
杜預注,(唐)孔穎達等正義,(清)阮元校勘,《春秋左傳正義》,臺北,臺灣
開明書店,1984年。
沈之奇,《大清律輯註》(上),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年。
沈之奇,《大清律輯註》(下),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年。
周振鶴編,《聖諭廣訓:集解與研究》,上海,上海書店,2006年。
屈萬里,《尚書集釋》,臺北,聯經出版社,2003年。
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
崑岡等奉敕著,《大清會典事例》,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
脫脫等撰,《宋史》,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
程宗裕,《教案奏議彙編》,臺北,臺聯國風出版社,1970年。
趙爾巽等撰,《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
劉昫撰,《新校本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
歐陽修、宋祁撰,《新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
鄭玄注,(唐)孔穎達等注疏,(清)阮元校勘,《禮記注疏》,臺北,藝文印書
館,1955年。
黎靖德編,王星賢點校,《朱子語類》,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薛允升,《讀例存疑》,臺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重刊本(三)。
三、專書著作:
于本源,《清王朝的宗教政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
孔復禮(Philip Kuhn)著,陳兼、劉昶譯,《叫魂》,臺北,時英出版社,
2000年。
(日)夫馬進,《中國善會善堂史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
方豪,《中西交通史》,臺北,文化大學出版部,1983年。
方豪,《中國天主教史人物傳》,香港,香港公教真理學會,1970年。
方豪,《方豪六十自定稿》,臺北,臺灣學生總經銷,1969年。
方濬師撰,盛冬鈴點校,《蕉軒隨錄--續錄》,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
王士禎撰,勒斯仁點校,《池北偶談》,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王文杰,《中國近世史上的教案》,福州,福建協和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會,
1947年。
王立新,《美國傳教士與晚清中國現代化》,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
年。
王安石,《王臨川集》,臺北,商務出版社,1968年。
王治心,《中國基督教史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卡普費雷(Jean-Noël Kapferer)著,鄭若麟、邊芹譯,《謠言》,臺北,
桂冠出版社,1992年。
左步青選編,《康雍乾三帝評議》,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86年。
白晉,《康熙帝傳》,收入《淸史資料》第1輯,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
利瑪竇‧金尼閣,《利瑪竇中國札記》,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吳伯婭,《康雍乾三帝與西學東漸》,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年。
呂實強,《中國官紳反教的原因:1860-1874》,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
究所,1985年。
李天綱《中國禮儀之爭:歷史、文獻和意義》,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年。
李志剛,《基督教早期在華傳教史》,臺北,商務出版社,1985年。
李剛巳,《教務紀略》,臺北,文海出版社,1987年。
李時岳,《近代中國反洋教運動》,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年。
汪榮祖,《走向世界的挫折》,湖南,岳麓書社,2000年。
林美玫,《禱恩述源:臺灣學者基督宗教研究專書論文引得》,臺北,宗博出
版社,2006年。
俞正燮,《癸巳類稿》,臺北,世界書局,1961年。
查時傑,《中國基督教人物小傳》,臺北,中國福音神學院,1983。
約瑟夫‧塞比斯著;王立人譯,《耶穌會士徐日升關於中俄尼布楚談判的日
記》,北京,商務印書館,1973年。
范文瀾,《中國近代史》,上海,上海書店,出版年不詳。
埃利亞斯‧卡內提(Elias Canetti),《群眾與權力》,北京,中央編譯出
版社,2002年。
容閎,《西學東漸記》,臺北,廣文書局,1977年。
徐繼畬,《瀛寰志略》,上海,上海書店,2001年。
馬偕(G.L. Mackay),周學普譯,《臺灣六記》,臺北,臺灣銀行,1960
年。
(義)馬國賢著,李天綱譯,《清廷十三年—馬國賢在華回憶錄》,上海,上海
古籍出版社,2004年。
常建華,《清代的國家與社會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
張力,劉鑒唐,《中國教案史》,四川,社會科學院,1987年。
張之洞,《勸學篇》,北京,華夏出版社,2002年。
張集馨,《道咸宦海見聞錄》,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
張誠著,陳霞飛譯,《張誠日記》,北京,商務印書館,1973年。
張澤,《清代禁教時期的天主教》,臺北,光啟出版社,1992年。
梁廷枏撰,駱驛、劉驍點校,《海國四說》,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梁其姿,《施善與教化—明清的慈善組織》,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年。
梁家麟,《福臨中華-中國近代教會史十講》(香港,天道書樓,1988)。
郭嵩燾,《郭嵩燾日記》,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
郭嵩燾等著,《郭嵩燾等使西記六種》,北京,三聯書局,1998年。
陳其元撰,楊璐點校,《庸閒齋筆記》,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
陳東原,《中國婦女生活史》,北京,商務印書館,1998年。
陳垣,《陳垣學術論文集》第1集,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
陳康祺撰,晉石點校,《郎潛紀聞‧初筆》,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陳銀崑,《清季民教衝突的量化分析1860~1899》,臺北,商務印書館,
1991年。
麥高溫,《中國人生活的明與暗》,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斯當東著,秦仲龢譯,《英使謁見乾隆紀實》,臺北,文海出版社,1972年。
曾國藩,《曾國藩全集·書信》,長沙,岳麓出版社,1993年。
湯森著,吳相譯,《馬禮遜-在華傳教士的先驅》,河南,大象出版社,2004
年。
費賴之著,馮承鈞譯,《在華耶穌會士列傳及書目》,北京,中華書局,1995
年。
馮桂芬,《校邠廬抗議》,臺北,文海出版社,1971年。
黃柏祿,《正教奉褒》,收入《中國天主教史籍彙編》,臺北,輔仁大學出版
社,2003年。
董叢林,《龍與上帝》,北京,三聯書店,1992年。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歷史委員會,《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百年史》,臺北,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2000年。
劉錫鴻,《英軺私記》,收入《走向世界叢書》,長沙,岳麓書社,1986年。
樊國樑,《燕京開教畧》,收入《中國天主教史籍彙編》,臺北,輔仁大學出
版社,2003年。
蔡蔚群,《教案:清季台灣的傳教與外交》,臺北,博揚文化,2000年。
談遷撰,汪北平點校,《北游錄》,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魯珍晞,《所傳為何?基督教在華宣教的檢討》,臺北,國史館,2000年。
蕭靜山,《天主教傳行中國考》,收入《中國天主教史籍彙編》,臺北,輔仁
大學出版社,2003年。
錢穆,《國史大綱》,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年。
閻宗臨,《傳教士與法國早期漢學》,河南,大象出版社,2002年。
謝和耐著,耿昇譯,《中國與基督教-中西文化的首次撞擊》,上海,上海古
籍出版社,2003年。
瞿秋白,《瞿秋白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
羅光《天主教在華傳教史集》,臺南,徵祥出版社,1967年。
嚴嘉樂,《中國來信1716-1735》,鄭州,大象出版社,2002年。
蘇萍,《謠言與近代教案》,上海,遠東出版社,2001年。
顧長聲,《從馬禮遜到司徒雷登》,上海,上海書店,2005年。
顧長聲,《傳教士與近代中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
顧衛民,《基督教與近代中國社會》,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四、期刊、論文:
王明蓀,〈中國北邊政策之初期形成〉,《國際中國邊疆學術會議論文集》,
臺北,國立政治大學,1985年。
呂實強,〈晚清中國知識分子對基督教在華傳教目的的疑懼(1860-1898)〉,
《師大歷史學報》,1975年第3期。
呂實強,〈晚清中國知識分子對基督教義理的闢斥(1860-1898)〉,《師大歷
史學報》,1974年第2期。
李恩涵,〈同治年間反基督教的言論〉,收入於《中國近代現代史論集》第4
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
李恩涵,〈咸豐年間反基督教的言論〉〉,《清華學報》,1967年新卷6期
1、2合刊。
周宗賢,〈清末基督教宣教師對臺灣醫療的貢獻〉,《臺灣文獻》,1984年第
35卷第3期。
夏春濤,〈太平天國宗教“邪教” 說辨正〉,《山西大學學報》,2002年第
25卷第2期。
梁景之,〈從“邪教”案看清代國家權力與基層社會的關係〉,《清史研究》
2003年第3期。
莊吉發,〈清高宗禁教考〉,《清史論集》八,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0
年。
郭松義,〈清代刑案中記錄的蒙汗藥〉,收錄於朱誠如主編《清史論集——慶
祝王鍾翰教授九十華誕》,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3年。
陳方中,《法國天主教傳教士在華傳教活動與影響(1860~1870)》,臺北,國
立臺灣師範大學博士論文,1998年。
陳莉婷,《從容教到禁教:清朝政府對天主教政策的轉變》,臺北,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碩士論文,1999年。
陳獨秀,〈基督教與中國人〉,《獨秀文存》,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
章太炎,〈東京留學生歡迎會演說辭〉,《章太炎政論選集》上冊,北京,中
華書局,1977年。
華惠德,〈初創時期的福建華南女子大學〉,《教育評論》,1990年第1期。
黃一農,〈明末清初天主教傳華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新史學》,1996年
第七卷第一期。
黃一農,〈康熙朝漢人士大夫對「曆獄」的態度及其衍生的傳說〉〉,《漢學
研究》,1993年第11卷第2期。
黃一農,〈擇日之爭與康熙曆獄〉,《清華學報》,1991年新21卷第2期。
黃貞,〈破邪集自敘〉,收錄於(明)鍾始聲撰,柴田篤解題,《闢邪集》,京
都,中文出版社,1972,據文久元年(1861)刊本影印。
黃貞,〈尊儒亟鏡敘〉,收錄於(明)鍾始聲撰,柴田篤解題,《闢邪集》,京
都,中文出版社,1972年,據文久元年(1861)刊本影印。
楊大春,〈晚清政府的教會育嬰政策述論〉,《貴州師範大學學報》,2000年
第4期。
楊光先,〈請誅邪教狀〉,收入於《不得已》,合肥,黃山書社,2000年。
雷妮、王日根,〈清代寶慶府社會救濟機構建設中的官民合作—以育嬰堂和養
濟院爲中心〉,《清史研究》,2004年第3期。
趙春晨,〈晚清洋務派與教案〉《廣州師院學報》,1998年第12期。
劉緒義,〈“江湖”與“廟堂”:湖湘文化的歷史吊詭〉,《湘南學院學
報》,2004年第25卷第4期。
蔣德璟,〈破邪集序〉,收入於夏瑰琦編,《聖朝破邪集》,香港,宣道出版
社,1996年7月,第一版。
蔡和森,〈以後一切對華侵略皆以教育的形式出之〉,《蔡和森文集》,北
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
薛福成,〈李伯相論西人傳教〉,收入《庸庵文編》,臺北,文海出版社,
1973年。
薛福成,《出使英法義比四國日記》,收入於《郭嵩燾等使西記六種》,北
京,三聯書局,1998年。
鞠德源,〈清代耶穌會士與西洋奇器〉,《故宮博物院院刊》,1989年第二
期。
鞠德源,〈清宮廷畫家郎世寧年譜-兼在華耶穌會士史事稽年〉,《故宮博物
院院刊》,1988年第二期。
五、外文資料:
J.Fairbank, A Preliminary Framework, in The Chinese World
Order: Traditional China’s Foreign Relations( Havard
University Press,1968)。
Paul A. Cohen , China and Christianity:The Missionary
Movement and the Growth of Chinese Antiforeignism, 1860-
1870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