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洪淳芮
HUNG,CHUN JUI
論文名稱: 國語文教師參觀「搜文解字」數位博物館滿意度之研究
The research of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Chinese teacher uses searching documents and
指導教授: 黃明月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社會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5
畢業學年度: 9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4
中文關鍵詞: 數位博物館參觀經驗
英文關鍵詞: digital museum.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28下載: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究國語文教師使用國科會語文類數位博物館的滿意度。
    包括使用數位博物館的目的、教學需求關係之評估、整體印象、對數位博
    物館設計之意見、當中遭遇的問題與因應之道,以及未來對語文類數位博
    物館的建議與期許。研究方法採取質性研究法,依據立意取樣,以在中小
    學國語文的教師為研究對象,進行半結構式深度訪談。研究結論如下:
    1. 使用數位博物館之原因(1)使用網路搜尋引擎查詢到的(2)曾經參觀
    過此數位博物館,有興趣而再度造訪者(3)因應教學準備需要,使用
    網路尋找補充教材(4)他人介紹而到館參觀
    2. 教學需求關係之評估(1)國小教師的教學需求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為
    主(2)國中教師教學需求以加強學生語文能力為主(3)高中教師教學
    需求以協助學生準備升學考試為主
    3. 整體印象(1)首頁設計,令人感覺本館內容豐富(2)四個主題館風格
    清晰(3)整體設計有專業感(4)運用本館內容可節省教學準備時間
    4. 對博物館設計之意見(1)系統介面操作便利(2)字體大小與背景亮度
    適合閱讀,降低疲憊感(3)網頁版面配置得當,方便操作(4)使用路
    徑清晰
    5. 當中遭遇的問題與因應之道,問題(1)連結與顯示不完整(2)內容與
    參觀目的不符合(3)缺乏交流平台與討論同儕(4)引導輔助的說明效
    果不彰。解決問題之因應方式。解決之道:(1)自行參考教學手冊或相
    關工具書(2)到其它教學網站搜尋資源(3)在自我嘗試試驗中摸索(4)
    請教同事,共同解決問題
    6. 未來對語文類數位博物館的建議與期許(1)適用性(2)教育性(3)
    豐富性(4)娛樂性(5)更新性(6)交流性(7)引用性
    本研究綜合研究上述研究發現與研究結論,包括:(1)提升自身的專
    業素養,為國語文教師參觀語文類數位博物館的目的(2)國語文教師參觀
    數位博物館前後有一致的整體印象(3)不同年級的國語文教師於參觀數位
    博物館時有不同的需求(4)國語文教師運用數位博物館資源,將資訊融入
    國語文教學(5)國語文教師參觀歷程中的主要困難,多由網站的設計不良
    所引起(6)國語文教師運用數位博物館資源,為教學準備的方法之一(7)
    國語文教師期待館方可以提供更多的資料以為教學所運用
    本研究亦對國語文教學者、學生、政府單位、數位博物館設計者的建議
    與後續研究者提出建議。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probe into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Chinese teacher uses
    the language category of digital museum of the contents of the N.S.C. Including the purpose
    of using the digital museum, the assessment of the teaching demand relation, whole
    impression, the opinion for the digital museum’s design, the encountered problems and the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s, and the suggestion and expectation for Chinese digital museum in
    the future. The way to research is adopt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based on the purposeful
    sampling method, according to conception to take Chinese teacher in the prim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o carry on the deep interview of half a structure. The
    conclusion of the research as follows:
    1. The reason of using the digital museum:
    (1) Using internet searching machine to find out.
    (2) Had once visited this digital museum and had the interest to call on again.
    (3) For the need of teaching preparation to use internet to look for auxiliary material.
    (4) Others’ introduction to visit.
    2. Assessment of the teaching demand relation:
    (1) The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teaching demand relies mainly on improving student’s
    interest of studying.
    (2) The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teaching demand relies mainly on strengthening
    student’s Chinese ability.
    (3) The se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teaching demand relies mainly on helping students to
    prepare the examination for entering school.
    3. Whole impression:
    (1) Homepage design makes people feel that this museum is abundant in content.
    (2) The style of four theme halls is clear.
    (3) There are professional senses in global design.
    (4) Using the content of this museum save the time of preparing in teaching.
    4. The opinion of the museum’s design:
    (1) The operation of systematic interface is convenient.
    (2) The size of script and luminance of background are suitable for reading, reduce the sense
    of tired.
    (3) Webpage layout is disposed aptly, convenient for operation.
    (4) The route is clearly for using.
    5. The encountered problems and the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s:
    Problems:
    (1) Link and show incompletely.
    (2) The content is not corresponding with the purpose of visiting.
    (3) Lack of the exchange platform and the same generation of discussion.
    (4) Not has a good effect on leading auxiliary’s explanation.
    Solution:
    (1) Consult the teaching manual or the relevant reference book.
    (2) Try other teaching website to search resources.
    (3) Try to find out and testing by oneself.
    (4) Ask the colleague and solve the problem together.
    6. The suggestion and expectation for Chinese digital museum in the future:
    (1) Define the object of using clearly.
    (2) Increase the content of the materials.
    (3) Increase the range of search information.
    (4) Abundant the picture and the text image to attract audience.
    (5) Offer the intact and interesting explain system.
    (6) Periodically update the content.
    (7) Increase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visitor and museum.
    The conclusion of the research including:
    (1) The purpose for Chinese teachers to visit the Chinese digital museum is to improve one’s
    own professional accomplishment.
    (2) There are unanimous impressions before and after the Chinese teachers to visit the digital
    museum.
    (3) Different levels of the Chinese teachers visited the digital museum had different demands.
    (4) Chinese teachers use the resource of the digital museum to teach Chinese.
    (5) The most difficult problem for the Chinese teacher to visit is the improper design of the
    website.
    (6) One of the methods for the Chinese teacher’s teaching preparation is to use the resource
    of the digital museum.
    (7) The Chinese teacher expects that the museum can offer more materials for teaching.
    This research has some recommendations for Chinese teachers, students, Government
    department, the designer of the digital museum, and the follow-up researchers.

    目次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 目次-----------------------------------------------------III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研究背景與動機-----------------------------------------8 第二節研究目的---------------------------------------------11 第三節研究範圍及限制----------------------------------------13 第四節名詞解釋---------------------------------------------13 第二章文獻探討 第一節數位博物館之源起與定位---------------------------------15 第二節我國數位博物館的現況與對中小學教師之意義---------------17 第三節教師資訊融入教學相關研究-------------------------------21 第四節數位博物館使用者滿意度---------------------------------26 第五節語文學習理論與語文類博物-------------------------------27 第三章研究設計 第一節研究對象-----------------------------------------------30 第二節研究材料-----------------------------------------------30 第三節研究方法-----------------------------------------------35 第四節研究過程-----------------------------------------------37 第五節資料處理與分析----------------------------------------39 第四章研究發現 第一節國語文教師的數位博物館參觀歷程-------------------------41 第二節國語文教師數位博物館參觀歷程之問題與因應之道-----------56 第三節國語文教師對數位博物館之未來期許-----------------------64 第四節綜合討論-----------------------------------------------72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結論---------------------------------------------------81 第二節建議---------------------------------------------------85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92 英文部分-----------------------------------------------------100 附錄 附錄一-------------------------------------------------------101 附錄二-------------------------------------------------------102

    11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http://www.lcenter.com.tw/Newsites/trend/trend2survey1-1.htm。線
    上資料。
    方瑞華(2002)。虛擬社群網站之使用者評估--以台北市鄰里社區聯網
    (TaipeiLink)為例。國立台灣學圖書館資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姿莉(2000)。網路中虛擬美術館展示方式對美術鑑賞經驗影響之研究。
    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王美玉(2000)。數位博物館專案計畫成果。科學發展月刊,第28卷第4
    期,249—253頁。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王嵩山(2000)。論博物館蒐藏的展示。台灣博物館民族誌論壇社通訊,第
    2 卷第3 期,3-8 頁。
    王嵩山(2002)。數位博物館的基本形式。博物館學季刊,第16卷第3期,
    5—6頁。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王嵩山、陳玉苹(2002)。數位博物館與社會形式。博物館學季刊,第16
    卷第3期,7—13頁。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田炎欣(2001)。ETtoday 記者對電腦輔助新聞報導的使用研究。私立銘傳
    大學傳播管理系在職專班論文。未出版,台北。
    12
    石守謙(2001)。故宮文物數位典藏計畫。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何祖鳳、陳俊榮、陳銘欽(1998) 。網路教學系統評估準則之研究。遠距
    教育,第7期,20-29頁。
    吳秉蓁(2002)。數位博物館網路學習環境設計之評估研究--以「蝴蝶生態
    面面觀」系統為例。國立中興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台中。
    吳學昆(2002)。數位博物館之展示與教育— 以國科會數位博物館計劃為
    例。暨南國際大學/成人與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
    李文益(2003)。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我見。師說,174,10-11。
    李美華等譯(1998)。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時英出版社。
    李雪莉(2000)。教師運用資訊網路能力調查。2001年11月16日,取自:
    李雪莉(2002)。全民閱讀大調查︰大人、小孩都不愛看書─台灣的閱讀
    危機。天下雜誌,第263期。台北:天下雜誌社。
    李偲華(2001)。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經驗分享。2002年3月2日,取自:
    http://sparc2.nhltc.edu.tw/~publish/468/0046802-02.htm。線上資料。
    沈俊亨(2002)。中美國民中小學教師資訊素養進修策略之比較研究。國立
    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林佩儀(2000)。網站設計與使用者滿意度之關聯-以網路使用與購物經驗
    進行集群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13
    林明宏(2001)。廿一世紀資訊中心:數位圖書館。書苑季刊,47,34–
    44 頁。
    邱志忠(1992)。國小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融入學科教學之教學策略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高雄。
    侯志欽(1994)。多媒體教材設計原理初探,教育科技與媒體,第17期,
    36頁。
    姜宗模(2002)。中小學教師運用數位博物館設計教學活動中之學習-以國科
    會數位博物館教學活動設計比賽得獎者為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成人與繼
    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
    姜宗模(2005)。中小學教師在數位博物館資源的應用與學習。博物館學季
    刊,第19卷第2期,107—117頁。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柯秉均(2002)。資訊科技網頁教材融入教學對高職電機電子群師生態度影
    響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
    流出版社。
    徐代昕(2003)。數位典藏互通性架構之建置。國立台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研
    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徐典裕(1999)。數化博物館之建構與經營管理。博物館學季刊,第13卷
    第1期,43-51頁。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14
    徐新逸(2005)。「中小學數位典藏教學資源應用網」規劃與創意教學範
    例開發之研究結案報告。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徐愛蒂(2001)。數位圖書館互動性功能評估與使用者需求之研究。國立交
    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袁之揚(1993)。從信士尾生到賈人渡河--再探國語科教學課文深究。國
    教輔導,第295期, 11-13頁。
    高慧芬(1997)。從教師的社會角色檢視博物館的成人教育功能。博物館
    學季刊,第11卷第4期,71—84頁。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國科會數位博物館專案(1999)。推廣教育計畫小組數位博物館任敖遊。
    科學月刊,30(3)。
    國科會數位博物館專案計劃小組(1999)。國科會數位博物館專案計劃,
    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國科會數位博物館專案推廣辦公室(2001)。博物館在我家。台北市:國
    科會。
    張亦芸(1992)。台灣地區中小學英語老師對於使用網際網路於教學之態度
    與應用調查初探。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莉慧(1999)。CIMI 與數位博物館。博物館學季刊,第13 卷第1 期,97—
    103 頁。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張瓊穗(2004)。專題導向學習融入國中新詩教學之應用。教育研究月刊,
    15
    126期,52-59頁。台北。
    教育部(1999)。中小學資訊教育藍圖總綱。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2001)。國家語文資料庫建構計畫。台北:教育部。
    梁立霖、柯宇芳、陳倩冬(1999)。淺談國科會「數位博物館」專案研究
    計畫:專訪參與計畫之本系教授。書府年刊,第20卷,12—30頁。
    許功明,劉幸真(1998)。博物館參觀經驗之比較:以省美館與科博館為例。
    博物館學季刊,第12 卷第3 期,3—34 頁。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許順得(2004)。國小教師使用教學媒體相關問題之調查研究。國立台南師
    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陳和琴(2001)。Metadata 與數位典藏之探討。大學圖書館,5(2),1-10。
    陳燕秋(2003)。資訊科技融入中學國文教師教學現況之研究。國立交通大
    學傳播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陳燦珠(1999)。使用者與中文全文檢索系統互動關係研究。台北:淡江
    大學教育資料科學系學系。
    彭森明(1995)。語文能力結構分析及其在教學與評卷之應用。教育資料
    與研究,第6期,24—27頁。台北:教育資料館。
    項潔,陳雪華,鄭惇方(2005)。數位典藏之產業前景探討。2004年11月24
    日,取自:http://aps.csie.ntu.edu.tw/document/forcasting4DA.pdf。
    線上資料。
    16
    黃居仁(2000)。數位博物館第一年計劃「搜文解字--語文知識網路」評
    估報告。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黃勝發(2004)。教師使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意願探討,取自
    http://sctnet.edu.tw/Download/dlProfile.php?dlFile_id=CBiBgfCBiB
    fg200303312152591049118779.pdf。線上資料。
    黃慕萱(2001)。數位博物館之使用者評估。數位博物館課程講義。台北: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楊政達,劉忠陽(2005)。數位典藏品質與使用者滿意度之研究。2004 年
    11 月24 日,取自
    http://mol.mcu.edu.tw/~ebook/research/pdf/net/14.pdf。線上資料。
    楊家興(2000)。網路上的教材設計。台北:空中大學。頁139-153。
    楊國樞等(1989)。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台北:東華書局。
    溫明正(1991)。國民小學教學軟體應用與相關措施調查研究。國立台北師
    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雷若瑾(2001)。健保資訊資源的使用研究-以健保局行政人員和健保研究
    人員為例。國立輔仁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劉一強(2000)。數位博物館專案計畫報導。科學發展月刊,第27卷第5
    期,473—480頁。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劉鎂(2000)。國文教學與網路—網站介紹篇。取自:
    17
    http://www.literature.idv.tw/news/n-47.htm。線上資料。
    劉鎂(2002)。國語文創意教學— 網路詩探索式學習。取自:
    http://web.cc.ntnu.edu.tw/~t21033。線上資料。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計畫辦公室(2002), 數位典藏內容發展分項計畫
    中文新聞內容數位化研討會。取自:
    http://www.ndap.org.tw/active/discussion_enews/index1.html。線上
    資料。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計畫辦公室(2004)。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93
    年成果展座談會資料。2004年2月22日,取自:
    http://theme.ndap.org.tw/1_intro/history.php。線上資料。
    歐陽崇榮(2000)。圖書館自動化系統評估模式之建立與應用。國立中央大
    學資訊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潘呂棋昌(1998)。中國文字特性在文學作品中的應用。交通大學通識中心
    國文教學資料。未出版,新竹。
    鄭政雄(2002)。政府網站考核項目之評估。私立銘傳大學資訊管理系在職
    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鄭寶梅(1997)。全球數位化館藏發展初探。國家圖書館館刊,第2 卷,23—
    42 頁。台北。
    賴怡卉(2003)。資訊等於知識嗎?─談資訊融入教學的省思。師說,第
    18
    174 期,8-9 頁。台北。
    鍾柏生、羅鳳珠、黃居仁(2000)。數位博物館第一年計劃「搜文解字--
    語文知識網路」結案報告。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羅鳳珠(1999)。溫柔在頌--「唐詩三百首」多媒體教學系統。Presented
    at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rnet Chinese Education.
    May22-24。台北。
    19
    英文部分
    Arms, W. Y. (2000).Digital libraries.Cambridge,MA: MIT Press.
    Bailey, J. E. and Pearson,S.W.(1983).Development of a Tool for
    Measuring and Analyzing Computer UserSatisfaction, Management
    Science, 29(5), 530-545
    DeLone,W.H.and E.R.McLean(1992).Information System Success :The
    Quest for the DependentVariable, Information Systems Reasearch, 3(1),
    60-95
    Dewey, J.,(1938).Experience and Education,New York: Macmillan,.
    Digital Libraries Initiative(1998).Digital Libraries Initiative Phase One.
    [Online]. Available: http://www.clir.org/diglib/dldefinition.htm.
    Digital Library Federation.(1999).A working definition of digital library.
    [Online]. Available:http://www.dli2.nsf.gov/dlione/chinese/
    Doll, W. J. & Torkzadeh,G.(1988).The Measurement of End-User
    Computing Satisfaction, MIS Quarterly.
    Falk, J.H. & Dierking, L. D. (2000). Learning from museums: visitor
    experiences and the making of meaning. Alta Mira Press.
    Falk, J.H. & Dierking, L.D(1992). The Museum Experience. Washington,
    D.C:cited in 許功明& 劉幸真, 1998.
    Hein, G. E.(1998).Learning in the Museum.London:Routledge.
    Holmes, G. P.(1987). An analysis of the information-seeking behavior
    of science teacher in selected secondary public schools in Florida.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Florida State, Florida.
    Ives, B. and Olson, M. H. & Baroudi, J. J.(1983).The Measurement of
    User Information Satisfaction,Journal ,22(3), 527.
    Oxford,R.L. (1989).Use of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A Synthesis of
    Studies wiht Implications for Strategy Training. System, 17(2),235-247.
    Putnam,R.T.&Borko H.(2000).What DoNew Views of Knowledge and
    Thinking Have to Say about Research on Teacher Learning ?
    EducationalResearcher, 29(5):4~15. RetrievedApril 28, 2002, from the
    World Wide
    Saracevic,T.(2000). Digital Library Evaluation: Toward an Evolution of
    Concepts. Library Trends, 49(2),350-369.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