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程筠琪
論文名稱: 儒學,公民,與道德教育:以孟子,康德,亞里斯多德的對比展開
指導教授: 林安梧
Lin, An-W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76
中文關鍵詞: 儒學孟子康德亞里斯多德公民社會道德教育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70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台灣社會近十幾年來由威權走向開放自由,政治制度的解放並未帶來思想與心靈真正的解放,因而導致社會亂象叢生,身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最能體會社會失序對莘莘學子帶來的思想衝擊,追本溯源,社會種種問題之癥結在於:學校教育偏重智育而忽略德育,導致追求競爭、唯利是圖、無所不用其極的時代精神。因此,本研究企圖從東西方的道德教育哲學理論中尋找出適合現代台灣社會的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精神與發展方向,尤其期待在自身根源文化-儒學-中尋求最根本的解決方向,希望能理解當今社會與教育諸多問題的病根與解決方法。
    中國教育思想最完備的莫過於儒家。孟子繼承孔子「仁學」而加以發揚光大,他以性善論作為道德哲學的基礎,提出「三辨之學」,確立人之為人的價值與尊嚴,並期待能以內聖的修己功夫,推擴到社會,己立立人、己達達人,以建立祥和的社會。而西方的道德哲學家以亞里斯多德的「德性論」和康德的「實踐理性之批判」最受後世的重視與討論,立基於現代自由主義理論的民主制度對於公民道德的討論都可以在二位哲學家的道德理論中發現影響。本論文以「儒學、公民、與道德教育-以孟子、康德、亞里斯多德的對比展開」為題,期能由「實踐理性的批判」與「德性論」和「心性論」尋繹符合人性、切實可行的道德理論,以提供當前民主社會之公民道德教育尋找新的發展方向!
    本論文共分八章,簡要說明如下:
    第一章「緒論」:闡述研究動機與目的、敘逋研究範圍與限制、說明研究方法與步驟。
    第二章「儒家的公民,公民的儒學:論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由新儒家的對民主的詮釋談起,闡述教育的本質意義是生長、改善、自由,並針對台灣目前道德教育的危機,闡明教育的核心在於道德教育。
    第三章「孟子心性學對『人性』的哲學思考」:闡明孟子「心性論」的意涵,由人禽之辨說明孟子如何樹立人之尊嚴;再說明孟子與告子的辯論如何確立性善之說;並說明「惡」的產生與如何防治。
    第四章「孟子的『性善論』中的道德教育意涵」:由孟子對義與命的看法,探討孟子心性學對道德教育的啟發。
    第五章「康德的道德哲學對「道德教育」的啟發」:由康德的實踐理性談起,探討道德實踐的主體、如何實踐,以及康德的兩重世界觀對道德哲學的影響,並將其理論落實於具體生活實境,以探求其對道德教育的啟發。
    第六章「亞里斯多德的德性倫理學對「道德教育」的啟示」:首先界定「幸福」的意涵,進一步了解亞里斯多德對道德實踐的理論說明,詮釋其「中道」的理論與具體步驟,並將其理論落實於具體生活實境,以探求其對道德教育的啟發。
    第七章「公民社會的道德與道德教育」談自由主義的民主社會需要何種公民道德教育。首先討論民主社會公民應具備的特質,接著討論公私領域的劃分與其相映的道德原則。而後討論道德共識與底線倫理的重要,最後談「世界倫理」的可能性與其對道德教育的啟發。
    第八章「結論」:通過對亞里斯多德、康德、孟子三位哲學家道德哲學理論的對比,尋繹他們的學說對道德教育的啟發,其次藉著對一個社會事件的道德評價說明公私領域的不同道德要求。最後總結一個好的道德教育要如何進行。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第二節 研究材料與範圍……………………………………………....5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7 第二章 儒家的公民,公民的儒學:論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第一節 、儒學與公民教育……………………………………………10 第二節 、何謂「教育」………………………………………………12 第三節 、「道德教育」是教育的核心………………………………..21 第四節 、當前台灣「道德教育」的困境……………………………24 第三章 孟子心性學對「人性」的哲學思考 第一節、 從「人禽之辨」談起………………………………………28 第二節、 「惡」的發生與「善」的把握……………………………52 第三節、 小結…………………………………………………………65 第四章 孟子的「性善論」中的道德教育意涵 第一節、 義命之分……………………………………………………67 第二節、 「心性論」對道德教育的啟發……………………………78 第五章 康德的道德哲學對「道德教育」的啟發 第一節 、康德的道德實踐理論…………………………………..81 第二節、道德法則落實在具體行動時…………………………..92 第三節、 實踐理性對於道德教育的啟發………………………..97 第六章 亞里斯多德的德性倫理學對「道德教育」的啟示 第一節、 亞里斯多德之德性論的道德思考……………………..100 第二節、 中道的道德行為之特色………………………………..120 第三節、 德性論對道德教育的啟發……………………………..124 第七章 公民社會的道德與道德教育 第一節、 民主制度下的公民社會與公民………………………..128 第二節、 世界倫理的理想………………………………………..143 第八章 結論 第一節、 三種道德哲學的對比之於道德教育的啟發…………..150 第二節、 公私領域的道德判斷…………………………………..154 第三節、 結語……………………………………………………..159 參考文獻..........................................160

    參 考 文 獻

    (一)、專書

    王開府 《儒家倫理學析論》 台北市:台灣學生 1988年重印
    方穎嫻 《先秦之仁、義、禮說》 台北市:文津 1996年初版
    文德爾班(Wilhelm Windelband)著、羅達仁譯 《西洋哲學史》 台北市:台灣商務 1998年初版
    朱熹 《四書章句集註》 鵝湖出版社 2003年七刷
    朱利安‧巴吉尼(Julian Baggini)著、吳妍儀譯 《我們為什麼要活著?》 台北市:麥田出版 2007年11月初版
    朱利安‧巴吉尼(Julian Baggini)著、陳信宏譯 《一把鑰匙,走 進哲學》 台北市:麥田出版 2008年4月初版
    牟宗三 《心體與性體》 台北市:正中 1980年初版
    牟宗三 《圓善論》 台北市:台灣學生 1985年初版
    牟宗三 《政道與治道》 台北市:台灣學生 1991年增訂新版
    江宜樺 《自由民主的理路》 台北市:聯經 2001年初版
    伊曼努爾.華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著、彭淮棟譯 《自由主義之後》 台北市:聯經 2001年初版
    李明輝 《儒家與康德》 台北市:聯經 1990初版
    李明輝 《康德倫理學與孟子道德思考之重建》 台北市:中研院文哲所 1994年初版
    李明輝主編 《孟子思想的哲學探討》 台北市:中研院文哲所 1995年初版
    李明輝 《孟子重探》 台北市:聯經 2001年初版
    李明輝 《儒家視野下的政治思想》 台北市:台大出版社 2005年初版
    杜維明 《現代精神與儒家傳統》 台北市:聯經 1996年8月初版
    杜維明 《儒家思想:以創造轉化為自我認同》 台北市:東大發行:三民總經銷 1997年初版
    但昭偉 《道德教育-理論、實踐與限制》 台北市:五南 2002年初版
    何淑靜 《孟荀道德實踐理論之研究》 台北市:文津出版社 1988年1月初版
    何信全 《儒學與現代民主──當代新儒家政治哲學研究》 台北市:中研院文哲所 1996年初版
    何懷宏 《良心論-傳統良知的現代轉化》 上海市:三聯書店 1994年初版
    何懷宏 《倫理學是什麼=What is ethics?》 台北市:揚智文化 2002年初版
    何琦瑜、鄭一青等 《品格決定勝負:未來人才的秘密》 台北市:天下雜誌 2004年第一版
    李晨陽 《多元世界中的儒家》 台北市:五南 2006年初版
    杜威(John Dewey)著、薛絢譯 《民主與教育》 台北市:網路與書 2006年初版
    林安梧 《現代儒學論衡》 台北市:業強 1987年初版
    林安梧 《論語:走向生活世界的儒學》 台北市:文海基金會出版:明文總經銷 1995年初版
    林安梧 《教育哲學講論》 台北市:讀冊文化 2000年初版
    林安梧 《人文學方法論:詮釋的存有學探源》 台北縣新店市:讀冊文化 2003年初版
    林安梧 《儒家倫理與社會正義》 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 2004年12月初版
    林安梧 《儒學轉向:從「新儒學」到「後新儒學」的過渡》 2006年初版
    林建福 《德行、情緒、與道德教育》 台北市:學富文化 2006年初版
    約翰.葛雷(John Gray)著、蔡英文譯 《自由主義的兩種面貌》 台北市:巨流 2002年初版
    高明 等教授 《憂患意識的體認》 台北市:文津 1987年4月初版
    袁保新 《孟子三辨之學的歷史省察與現代詮釋》 台北市:文津 1991年初版
    徐復觀 《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 台北市:台灣商務 1980年十版
    徐復觀 《學術與政治之間》 台北市:台灣學生 1980年4月臺一版
    唐君毅 《道德自我之建立》 台北市:台灣學生 1985年校訂版
    唐君毅 《中國哲學原論.原性篇》 台北市:台灣學生 1989年初版
    孫振青 《亞里斯多德的倫理學》 台北市:台灣書局 1996年初版
    恩斯特‧卡西勒(Ernst Cassirer)著、甘陽譯 《人論》 台北市:桂冠 1997年11月四刷
    倫納德.霍布豪斯著、孔兆政譯 《社會正義要素》 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6年4月初版
    陳大齊 《孟子待解錄》 台北市:台灣商務 1981年五版
    陳弱水 《公共意識與中國文化》 台北市:聯經 2005年初版
    康德(Immanuel Kant)著、鄧曉芒譯、楊祖陶校訂 《實踐理性批判》 台北市:聯經,2004年初版
    曾昭旭 《道德與道德實踐》 台北市:漢光文化 1983年初版
    曾昭旭 《在說與不說之間-中國義理學之思維與實踐》 台北市:漢光文化 1992年初版
    曾仰如 《亞里斯多德》 台北市:東大出版社:三民總經銷 1989年初版
    張岱年 《中國哲學大綱》 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82年初版
    張岱年 《中國倫理思想研究》 台北市:貫雅文化 1991年初版
    張灝 《幽暗意識與民主傳統》 台北市:聯經 1990年3月修訂再版
    張柯圳 《希臘文化哲學》 台北市:時英 2002年初版
    溝口雄三著、林右崇譯 《中國前近代思想的演變》 台北市:國立編譯館 1994年12月初版
    傅偉勳 《西洋哲學史》 台北市:三民 2004年二版一刷
    黃俊傑 《孟學思想史論卷一》 台北市:東大 1991年初版
    黃俊傑 《孟學思想史論卷二》 台北市:中研院文哲所 2006年修訂一版
    黃俊傑主編 《孟子思想的歷史發展》 台北市:中研院文哲所 1995年初版
    黃俊傑 《孟子思想的現代詮釋》 台北市:台大 2002年初版
    黃俊傑、江宜樺編 《公私領域新探-東亞與西方觀點之比較》 台北市:台大出版中心 2005年初版
    菲立普‧費南德茲-阿梅斯托(Felipe Fern'aandez-Armesto)著、賴盈滿譯 《我們人類》 台北縣新店市:左岸文化出版社 2007年初版
    亞里斯多德(Arist0tle)著、沈清松導讀 《亞里斯多德作品選讀》 台北市:誠品 1999年初版
    楊祖漢 《儒家的心學傳統》 台北市:文津 1992初版
    楊伯峻 《孟子譯註》
    奧康諾(D.J.O'Connor)著、洪漢鼎等譯 《批評的西方哲學史》 台北市:桂冠 1998年初版
    趙岐(漢)注、孫奭(宋)疏、廖名春、劉佑平整理、李學勤主編 《孟子注疏》 台北市:台灣古籍 2001年初版
    蔡仁厚 《孔孟荀哲學》 台北市:台灣學生 1984年初版
    蔡英文 《政治實踐與公共空間:漢娜.鄂蘭的政治思想》 台北市:聯經 2002年初版
    劉述先 《理想與現實的糾結》 台北市:台灣書局 1993年初版
    劉述先 《哲學思考漫步》 台北市:三民 1995年初版
    劉述先主編 《當代儒學論集:傳統與創新》 台北市:中研院文哲所 1995年初版
    劉述先主編 《當代儒學論集:挑戰與回應》 台北市:中研院文哲所 1995年初版
    劉述先 《永恆與現在》 台北市:三民 1996年初版
    劉述先 《現代儒學之省察論集》 台北市:中研院文哲所 2004年初版
    鄺芷人 《康德倫理學原理》 台北市:文津 1992年初版
    羅爾斯(John Rawls)著、李少軍、杜麗燕、張虹譯 《正義論》 台北縣新店市:桂冠 2003年初版
    譚宇權 《孟子學術思想評論》 台北市:文津 1996年初版
    顧肅 《自由主義基本理念》 台北縣新店市:左岸文化出版:遠足文化發行 2006年初版
    思想編委會編著 《思想的求索》 台北市:聯經 2006年3月初版
    思想編委會編著 《歷史與現實》 台北市:聯經 2006年初版

    (二)、學位論文

    王意茹 《當代自由主義社會公民德行之研究》 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7年6月
    王奕然 《才的詮釋與惡的對治-孟子與宋明清諸儒的見解為討論重點》 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研究所論文 2008年6月
    李彥儀 《牟宗三與康德對於「道德情感」之理解》 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2004年6月
    林如心 《唐君毅的道德惡源論》 台灣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莊富源 《轉變中的台灣公民社會與公民教育-有關學校公民教育問題面向及其發展趨勢之研究》 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2006年11月
    陳雪麗 《孟子性善論及其對道德教育的啟示》 淡江大學資料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3年6月
    黃學聖 《當代自由主義公民資格觀念的轉變之研究-對於多元文化論挑戰之回應》 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2年2月
    黃勝平 《禮運大同的儒家社群》 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2004年1月
    葉彥宏 《以公私領域概念充實Dewey教育理論之研究》 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哲學組碩士論文 2008年1月
    關亮清 《孟子人性論中的善惡問題》 東海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88年5月
    羅智韋 《道德判斷之根據:康德與孟子的道德思考及其教育意義》 政治大學教育學系教育哲學組碩士論文 2005年7月
    蕭弘偉 《道德標準的普遍性與權變及其在道德教育上的涵義》 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2006年1月

    (三)、期刊

    方穎嫻 〈情與理-孔孟道德哲學之基礎〉 鵝湖學誌 第2期 1998年
    王俊斌 〈人權、主體化與道德教育〉 中等教育 第56卷第1期 2005年2月 頁34-50
    岑溢成 〈孟子告子篇之「情」與「才」論釋〉 鵝湖月刊 ?
    岑溢成 〈「生之謂性」釋論〉 鵝湖學誌 第1期 1988年 頁?
    呂建德 〈全球化、社會公民權與民主:一個初步的思考〉 台灣政治學刊 第7卷第2期 2003年12月 頁189-238
    呂啟明 〈立基於公共理性的公民教育〉 大直高中學報 第3期 2006年 頁39-46
    何信全 〈當代新儒家對自由主義的回應〉 當代 第137期 1999年1月 頁104-115
    何信全 〈多元社會交疊共識如何可能?-羅爾斯對社會整合之證成〉 政治大學哲學學報 第5期 1999年 頁123-142
    李琪明 〈德行取向之品德教育理論與實踐〉 哲學與文化 第卅卷第期 2003年8月 頁153-172
    李琪明 〈品德教育面臨轉型的解構與重建〉 研習資訊 第24卷第1期 2007年2月 頁33-41
    沈六 〈論道德發展的心理本質與歷程-說道德教育〉 台灣教育 第625期 頁2-16
    沈宗瑞 〈兩種公民資格觀的歷史發展與對話〉 教育與社會研究 第3期 2002年 頁1-34
    但昭偉 〈老師該做的工作—道德教育要義的掌握〉教師天地 第149期 2007年8月 頁43-47
    林安梧 〈論台灣「教育改革」及其相關的「文化土壤」與「心靈機制」問題〉 政大教育研究 第100期 2002年6月
    林安梧 〈從「以心控身」到「身心一如」〉 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報 第30期 2001年6月
    林逢祺 〈美感與道德教育:論道德教學的審美判斷〉 教育資料集刊 第25輯 年 頁?
    周保松 〈自由主義、平等與差異原則〉 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 第8期 2004年3月 頁121-179
    吳武典 〈品格教育的反思〉 研習資訊 第24卷第1期 2007年2月 頁17-32
    洪如玉 〈台灣多元文化教育的思考-一個調和自由主義與社群主義的嘗試〉 教學論壇 第14卷第1期 ?年 頁33-40
    袁保新 〈什麼是人?:孟子心性論與海德格存有論思維的對比研究-兼論當代孟子心性論詮釋的困境及其超克〉 東海哲學研究集刊 第7輯
    高博銓 〈後現代思潮衝擊下的道德教育〉 教育資料與研究 第30期 1999年9月 頁62-67
    高博詮 〈郭爾保理論在道德教育目的上的啟示〉 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 第15卷第1期 頁94-105
    高義展 〈後現代道德觀對學校道德教育之啟示〉 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報 第13期 2000年 頁307-322
    翁志宗 〈自由主義與當代新學的人性論述〉 中學教育學報 第9期 2002年 頁181-215
    馬育良 〈孟子「四端」說與「情」〉 孔孟月刊 第39卷第12期 2001年8月28日
    唐文明 〈從自我認同的角度看原始儒家的誠信觀念〉 孔子研究 第5期 2003年
    郭鶴鳴 〈心性與天命-孟子盡心篇首章新詮〉 國文學報 第24期 1995年6月 頁?
    郭鶴鳴 〈文本分析與思考訓練-以孟子論性善為例〉 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 第12卷第4期 頁?
    郭鶴鳴 〈客觀限制與主體自由-《孟子.盡心》首章今詮〉 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 第13卷3期 頁?
    許漢 〈自由民主社會中的容忍問題〉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第13卷第3期 2001年 頁345-381
    許宗興 〈「孟子性善論」解析〉 華梵人文學報 第4期 2005年 頁?
    陳正堂 〈新儒家「民主開出說」平議〉 哲學與文化 第26卷第6期 1999年6月 頁518-536
    陳正堂 〈正當(right)與善(good)的優先性:評羅爾斯(J.Rawls)和沈岱爾(M.J.Sandel)的論辯〉 輔仁大學哲學論集 第37期 頁241-358
    陳璵皙、陳慧珍 〈教育之核心本質:品德培養與發展〉 研習資訊 第24卷第4期 2007年8月 頁141-150
    廖添富、劉美惠、董秀蘭 〈自由主義與社群主義的公民教育觀〉 公民訓育學報 第8輯 1999年6月 頁1-14
    單文經 〈兼論道德氣質的成分與道德教育的策略〉 台灣教育 頁6-16
    曾昭旭 〈徹法源底-論倫理的人性底據〉 鵝湖月刊 第28卷第7期 年 頁8-14
    曾昭旭 〈感情道義才是政治之本〉 文訊雜誌 1999年1月 頁6-7
    曾昭旭 〈價值只有通過創造才能實現〉 文訊雜誌 1999年10月 頁4-5
    曾昭旭 〈人是文化創意之本-「文化創意產業」的幾點釐清兼論人的養成與人的失落〉 淡江人文社會學刊五十五週年校慶特刊 2005年10月 頁33-45
    曾國祥 〈康德與自由主義:先驗主體概念的建構、爭議與批判〉 中山大學社會科學季刊 第2卷第4期 2000年 頁27-64
    黃文三 〈後現代主義的思想及其對德育的啟示〉 教育研究 第7期 1999年 頁19-30
    黃競涓 〈性別、公民與公私領域〉 政治學報 第34期 2002年 頁1-13
    黃俊傑 〈先秦儒家義利觀念的演變及其思想史的涵義〉?
    黃俊傑 〈專業倫理與道德教育的共同基礎:心靈的覺醒〉 通識教育季刊 第6卷第3期 1999年9月 頁1-10
    黃延齡 〈論近代自由主義理論與實踐的二律背反〉 歷史月刊 第233期 頁117-127
    黃學聖 〈自由主義公民教育的意義及其容忍多元的限制〉 公民訓育學報 第13輯 2003年1月 頁149-173
    黃藿 〈德行倫理學與情緒教育〉 中央大學社會文化學報 第15期 2002年12月 頁1-22
    張岱年 〈新時代的義利理欲問題〉 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第6期 1994年 頁?
    張秀雄 〈建構適合台灣社會的公民資格觀〉 通識教育季刊 第6卷第2期 1999年6月 頁39-63
    張秀雄 〈多元文化教育VS.公民教育〉 公民訓育學報 第15輯 2004年6月 頁37-60
    張德聰 〈品格教育與人際關係〉 教師天地 第149期 2007年8月 頁34-42
    張光成 〈孟子遺留的三個哲學問題〉 社會科學第6期 2000年 頁?
    萬遠新、韓鵬舉 〈從孟子與告子之爭看先秦儒家的倫理抉擇〉 蘭州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第11卷第4期 2004年12月 頁?
    楊澤波 〈原義利之辨〉 清華學報 新26卷第4期 1996年12月 頁?
    楊忠斌 〈論道德教育的合理性基礎-黑爾與哈伯瑪斯道德教育觀之比較及其反省〉 教育研究集刊 ?
    楊貞德 〈郝大維與安樂哲論儒家民主〉 台大歷史學報 第31期 2003年6月 頁293-310
    楊慶餘 〈走出傳統的兒童道德誤區〉 香港中文大學基礎教育學報 第13卷第1期 2004年 頁115-126
    楊海文 〈孟子心性論的邏輯架構〉 孔孟月刊 第39卷第9期 2001年5月 頁?
    潘小慧 〈「善」的意見義與價值-以孔孟哲學為例〉 哲學與文化 第29卷第1期 2002年1月 頁?
    劉阿榮、林麗菊 〈當前台灣公民教育的三種典範述評〉 公民訓育學報 第9輯 2000年 頁103-128
    蔣偉勝〈孟子道德本體思想的轉折性意義〉 哲學與當今世界 第6期 2004年11月 頁?
    樊浩 〈人倫傳統與倫理實體的建構〉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 第3期 1996年 頁?
    鄭石岩 〈中小學生道德發展的探討〉 教育資料與研究 第61期 2004年11月 頁7-13
    歐用生、章五奇 〈全球化衝擊下的道德教育—十二年一貫課程能不「缺德」嗎?〉 教育研究月刊 第140期 2005年12月 頁63-74
    簡成熙 〈個人自主、社群意識與關懷德性:自由主義普遍性公民身分觀的修正〉 屏東師院學報 第14期 2001年 頁75-112
    錢永祥 〈道德平等與待遇平等:試探平等概念的二元結構〉 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 第6期 2003年9月 頁195-229
    蕭揚基 〈公民的形塑與發展:多元價值時代的公民教育〉 研究與動態 第15期 頁141-156
    韓孟蓉 〈以薩.柏林(Isaiah Berlin)的自由主義及其在教育上的啟示〉 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 第10期 2002年 頁113-123
    羅正 〈倫理學體系與道德教育概說〉 教育趨勢導報 2004年11月 頁66-75
    蘇永明 〈從道德的本質看道德教育〉 教師天地 第149期 2007年8月 頁29-33

    無法下載圖示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