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江幸純
論文名稱: 國中學生參與童軍活動與自我效能之相關研究
指導教授: 沈六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c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77
中文關鍵詞: 童軍活動童軍活動成效自我效能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49下載:5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學生參與童軍活動與自我效能之關係,透過學生參與童軍活動的情形及成效,了解童軍與非童軍自我效能之差異及其相關因素。希望研究結果能提供推動童軍活動的參考,以增進童軍活動的成效,並且能提供國中生增進自我效能的管道。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國中學生參與童軍活動與自我效能問卷」、「國中學生自我效能問卷」為研究工具,調查臺灣各地區國中之童軍與非童軍,抽樣調查25所國中共1777 名學生,其中童軍859名,非童軍918名。問卷內容包含童軍活動成效(童軍知識成效、童軍精神成效、童軍技能成效)、自我效能(社會性自我效能、自我調整效能、解決問題效能)兩項分量表,根據調查所得資料,分析與歸納獲得研究結論如下:
    一、 國中女童軍之童軍活動成效優於男童軍。
    二、 國中女童軍之自我效能優於男童軍。
    三、 國中童軍的「社會性自我效能」、「自我調整效能」顯著優於國中非童軍。
    四、 國中童軍的童軍活動成效可以有效的預測自我效能。

    The research aimed to discuss the relations about scout activity participation and self-efficacy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 and correlative factor on scout and non-scout Self-efficacy. The results were expected to provide reference of promoting scout activity and to promote the self-efficacy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he research uses survey questionnaire. The survey tool is 「Scout Activity Participation and Self-efficacy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scale」and「Self-efficacy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scale 」. The research were amounted to 1777 students including 859 scout students and 918 non-scout from different areas in Taiwan. The instruments used included scout activity achievement (scout knowledge achievement, scout spirits achievement ,scout skill achievement)scale and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self-efficacy(social self-efficacy,self-regulatory efficacy, problem-solving efficacy )scale.
    The findings of the research are as follow:
    1. The scout activity achievement of female scout is better than male scout.
    2. The self-efficacy of female scout is better than male scout.
    3. The social self-efficacy and self-regulatory efficacy of junior high school scout is better than junior high school non-scout.
    4. The scout activity achievement can forecast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self-efficacy correctly.

    第一章 緒論…………………………………………………………01 第一節 研究問題的背景與重要性……………………………………………0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04 第三節 研究問題與假設………………………………………………………08 第四節 名詞釋義………………………………………………………………12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14 第六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17 第二章 文獻探討……………………………………………………19 第一節 童軍活動的意義與目標………………………………………………19 第二節 童軍活動成效的內涵與方式…………………………………………25 第三節 自我效能的意義、性質及重要性……………………………………36 第四節 自我效能的來源及內涵………………………………………………42 第五節 童軍活動與自我效能的相關研究……………………………………54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60 第一節 研究架構………………………………………………………………60 第二節 研究對象………………………………………………………………62 第三節 研究工具………………………………………………………………67 第四節 實施程序………………………………………………………………80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83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85 第一節 國中童軍參與童軍活動的成效………………………………… 85 第二節 國中童軍的自我效能…………………………………………… 106 第三節 國中童軍與非童軍之自我效能及其差異……………………… 123 第四節 國中童軍的童軍活動成效對自我效能的聯合預測力………… 12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37 第一節 發現與結論………………………………………………………… 138 第二節 建議………………………………………………………………… 149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153 西文部分………………………………………………………………………159 附錄 附件一 「國中生自我效能測驗量表」使用同意書……………………… 163 附件二 國中學生參與童軍活動與自我效能調查問卷(預試問卷)………164 附件三 國中學生參與童軍活動與自我效能調查問卷(正式問卷)……170 附件四 國中學生自我效能調查問卷(正式問卷)………………………175

    中文部份
    女童軍台灣省分會編印(1972)。中華民國女童軍服務員手冊。台北:女童軍台
    灣省分會。
    女童軍台灣省分會編印(2002)。女童軍五育研修考驗本。台北:女童軍台灣省
    分會。
    中國童子軍總會編(1992)。中國童子軍團長手冊。台北:中國童子軍文物供應
    中心。
    中國童子軍總會訓練暨進程委員會(1992)。從童子軍到公民。台北:中國童子
    軍文物供應中心。
    中國童子軍總會。童軍知識庫。上網日期:2009月10月8日,取自
    http://www.scout.org.tw/Scout_knowledge.asp?id=91
    王明傑(2002)。國小學生自我調整學習模式之驗證暨應用性向與事件評量融入
    社會領域之自我調整閱讀理解教學效果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
    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清波(1988)。童軍教育的昨日、今日、明日。載於中國童子軍教育學會編,
    童軍教育研究,1-6。台北:水牛出版社。
    白金樹(2008)。幼童軍教育課程對國小高年級學童學習動機影響之研究。國立
    臺中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江玉卉(2002)。實施休閒教育影響國中學生自我效能感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
    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沈六主編(1989)。台灣省國民中學童軍教育問題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
    學公民訓育學系。
    吳國基(2004)。臺北市國民小學推展幼童軍教育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
    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恬妮(1999)。探討國中生物科自我效能與學術地位之關係及其在組對討論中
    的效應。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自輝(2000)。從童軍活動中培養帶著走的基本能力。北縣教育,36 ,49。
    吳孟錞(2003)。國小高年級學童自我效能、知覺父母期望、教師期望與行為困
    擾、學業表現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
    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務貞(1986)。群育原理與實施。台北:文景。
    吳務貞(1988)。遊戲在童軍教學中的應用。載於中國童子軍教育學會編,童軍
    教育研究,181-198。台北:水牛。
    李咏吟(1998)。認知教學:理論與策略。台北:心理。
    李旻樺(2001)。高中學生之自我效能、成功期望、學習任務價值與課業學習動
    機調整策略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錫津(2008)。童軍活動可以培養挫折忍受力。中國童子軍月刊,45(2)。
    李震甌(2001)。高低學習成就學童科學問題解決能力之比較研究。屏東師範學
    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呂建政(1998)。國民中學童軍教育課程研究(第二版)。台北:水牛。
    邱卉綺(2004)。高中生生涯決定困難、生涯自我效能與焦慮憂鬱情緒之相關研
    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恩仲(2004)。童軍小隊制度教學專業知識在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實踐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宏恩(1988)。高中高職學生不同問題解決能力與其生活適應之差異比較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清文(1993)。高中高職學生基礎學科自我調整課業學習策略研究。中華輔導
    學報,13 ,1-44。
    林 穎等(譯)(2001)。Albert Bandura著。思想和行動的社會基礎 : 社會
      認知論。上海: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周啟葶(2006)。高中生英語自我效能、英語學習焦慮、英語學習策略與英語學
    習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周曉虹(譯)(1995)。Albert Bandura著。社會學習理論。台北:桂冠。
    胡筑申(2003)。童軍教育與群己關係。台北:胡竺生。
    洪榮昭(2006)。問題導向學習課程發展理論與實務。台北:師大書苑。
    夏渙新(1985)。童子軍訓練即是生活教育的理論根據。載於中國童子軍教育學會
      編,童軍教育論著選讀,179-182。台北:水牛。
    徐新逸、黃麗玲(1999)。高中生學業成就自我效能與學業成就表現之探討:影
    響自我效能因素與成就表現相關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22(下),267-294。
    高申春(2001)。人性輝煌之路 : 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 。台北:貓頭鷹。
    高德瑞(2000)。學校社團活動之實施與改進。北縣教育,36 ,16-20。
    孫志麟(1991)。自我效能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教育上的應用。教育研究雙月刊,
    22,47-54。
    莊坤良(1989)。貝登堡的足跡。台北:水牛。
    莊舜榮(1989)。我國社區童軍運動發展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
    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莊嘉坤(1991)。科學態度的評量。國教天地,90,76-86。
    許龍君(2002)。大學生社團參與及其人際關係之硏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
    業教育學系行政管理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陶 唐(1985)。童子軍教育的價值及其必然之趨勢。載於中國童子軍教育學會
      編,童軍教育論著選讀,142。台北:水牛出版社。
    陳 鐵(1981)。國民中學的童軍訓練。台北:中華。
    陳李綢、蔡順良、王貞芸、賴怡妏(2006)。中學生心理與行為表現之發展研究。
    載於教育部委託專案報告。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陳海光(1985)。童子軍教育概論(第五版),176。台北:正中。
    陳雅玲(2005)。我的哈佛孩子。商業周刊,931。2009年10月14日,取自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article.php?id=21096
    陳 忠(2004)。國中生參加童軍團動機、學習投入與學習成果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添丁(1990)。童軍教育與國民教育。台北:水牛出版社。
    陳玫良(1994)。國中工藝生活科技解決問題教學策略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
    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梁茂森(1998)。國中生學習自我效能量表之編製。高師大教育月刊,14,155-192。
    張乃懿(2005)。嘉義市高二學生多元智能與自我調整學習策略之相關研究。國
      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文鑫(譯)(2003)。世界童子軍總部著。童子軍運動基本原則。台北:中國童
      子軍文教基金會。
    張忠仁(1985)。童子軍團務。台北:中華書局。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市:東華。
    張時雯(2002)。大學生自我效能、衝突反應方式與戀愛關係品質之研究。國立
    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
    張淑珺(2006)。「公民養成方案」影響國中學生自我效能之實驗研究。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景媛(1992)。自我調整、動機信念、選題策略與作業表現關係的研究暨自我
    調整訓練課程效果之評估。教育心理學報,25,201-243。
    張振松(2002)。自然科創造性問題解決教學對國小學童創造力及問題解決能力
    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
    教育部(2009)。國民中學校別資料。上網日期:2009年10月4日,檢自
    http://www.edu.tw/statistics/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20295
    游秀靜(2005)。臺北市國民小學幼童軍教育之實施及其影響因素。國立臺北教
    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游璧如(2005)。資優生自我效能與社會支持對於情緒適應之預測研究。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程炳林(1992)。大學生學習工作、動機問題與自我調整學習策略之關係。教育
    心理學報,33(2),79-101。
    黃克仁(2008)。童子軍運動的基本原則與教育功能。中國童子軍月刊, 45(1),10。
    黃奕暉(2007)。在台國際學生社會自我效能與跨文化適應經驗之研究。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茱莉(2005)。貝登堡童軍教育思想在我國實踐之省思。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
    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健(2001)。犯罪青少年與一般青少年之「問題解決歷程」的比較研究。國立
    台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大慶(2008)。國民小學幼童軍活動在品格教育運用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社
    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百世(1998)。國民中學童軍教育課程設計的方法與展望。高市文教,6-9。
    詹敏娟(2002)。小三年級數學學習困難學生與普通學生學業自我效能之研究。
    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佩修(2009)。台灣是第4 名的孩子。商業周刊,1109,79-81。台北:城邦。
    劉信雄(1991)。國小學生認知風格、學習策略、自我效能、與學業成就關係之
    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彥俊(1991)。童軍教育。台北:水牛出版社。
    劉彥俊(1992)。童軍團組織與訓練。台北:水牛出版社。
    劉彥俊(1995)。童軍概說及其史略。台北:水牛出版社。
    劉宗幸(1999)。社會支持、自我效能對兒童知覺雙親衝突影響兒童生活適應歷
    程之調節效果硏究 。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順良(2008)。青少年多向度自我效能量表編製與驗證。載於教育心理學報,
    39,測驗與評量專刊,105-126。
    蔡炳炎(2006)。幼童軍教育活動對國民小學五年級學童自我概念影響之研
    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趙柏原(2000)。國中學生自我效能、求助態度與課業求助行為之相關研究。彰
    師大教育學報,1,163-200。
    鄭呈皇(2008)。走出舒適城堡 童軍家庭樂吃苦。商業周刊優勢系列,11,50-54。
    台北:城邦。
    賴敏慧(2003)。國中童軍利社會行為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
    動領導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謝又華(譯)(1959)。Sir Baden-Powell著。童子軍訓練原理上、下篇合訂本。
      台北:中華書局。
    謝佳鳳(2005)。國小高年級學童參加幼童軍活動與利社會行為之研究。國立嘉
    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薛世杰(2001)。國中男、女生的網路遊戲使用時間與使用動機、自我效能、人
    格特質、學業成就、人際關係之相關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教育科技研究所,
    未出版。
    顏秉嶼(1980)。開放社會中的教育調適。竹縣文教,1,6-9。
    蘇雅君(2003)。服務學習在國中童軍社團推動與學生學習效果之研究。國立台
    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蘇彙珺(1998)。社會支持、自我效能與國中學生壓力因應歷程中認知評估及因
    應策略的相關硏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硏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
    魏炎順(2003)。解決問題取向創意思考教學對師院勞作課學生創造力之影響研
    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龔玉春(2002)。國小教師認知教學策略與學生數學成就、數學自我效能之相關
    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心理輔導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西文部份
    Bandura, A. (1977a).Social learning theory.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Hall.
    Bandura, A. (1977b). Self-efficacy: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 Psychological Review, 84(2), 191-215.
    Bandura, A. (1982). Self-efficacy mechanism in human agency. American
    Psychologist, 37, p.122-147
    Bandura, A. (1986). Social foundation of thought and action : 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Englan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Bandura. A. (1997). Self-efficacy.Harvard Mental Health Letter,13(9), 4.
    Bandura , A ., Barbaranelli , C., Caprara, G V.&Pastorelli, C.(1996).Mutifaceted impact of self-efficacy beliefs on academic functioning. Children. Development,67,
    1206-1222
    Corno, L. (1986) .The metacognitive control components of self-regulationed
    learning.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1, 333-346.
    Coutinho, S.(2008). Self-efficacy, metacognition, and performance. 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10(1), 165-172.
    DeJong, F. P. C. M., & Simon, P. R. J. (1988). Self-regulation in text processing. In
    G. Denhiere & H. Mandl (Eds.). The acquistion of knowledge from texts. Europe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of Education, 177-190.
    Emory University(2006).Information of self-efficacy :A Community of
    Scholars.Retrieved January 31, 2010, from
    http://www.emory.edu/EDUCATION/mfp/self-efficacy
    Gonzalez, L. E. (1982). Scouting: An adaptable nonformal education alternative to
    promote development among chilean youth. (PhD., Harvard University) UMI
    ProQuest Digital Dissertations, NO.AAT8223250.
    Hymei, S., Comfort, C., Schonert-Reichl, K., & McDougall, P. (1996). Academic failure and school dropout: The influence of peers. In J. Juronen & K. R.Wentzel (Eds.), Social motivation: understanding children’s school adjustment (pp.313-345).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Landine, J. & Stewart, J. ( 1998 ). Relationship between metacognition , motivation,
    locus of control, self-efficacy,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Canadian Journal of
    Counselling, 32(3), 200-212
    Mruk, C. (1995). Self-esteem :Research, theory, and practice. New York,
    NY:Springer Publishing Company, Inc。
    Marks, H., & Wurf, E. (1987). The dynamic self-concepts: a social psychological
    persepctive. Annual Review Psychology, 38, 299-337.
    McFareane,Allan H(1994).Adolescent Depression in a School-Based Community
    Sample: Preliminary Findings on Contributing Social Factors.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 23(6), 601-620 .
    Moeini, B., Shafii, F., Hidrania, A., Babaii, G. R., Birashk, B. & Allahverdipour, H.
    (2008). Perceived stress, self-efficacy and its relations to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status in Iranian male high school students.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36(2), 257-266.
    Nomok.C&Daler.F&Bryan.W.(2001).Explortory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e of scores from the multidimensional scales of perceived self-efficacy. Education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ment,61(3),475-489.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s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 。from
    http://www.oecd.org/dataoecd/15/13/39725224.pdf
    Partic, Helen, Hicks & lynley. (1997). Relations of perceived social efficacy and
    social goal pursuit to self-efficacy for academic work. Journal of Early
    Adolescence, 17(2).
    Pajares, M. F. (1995). Self-efficacy in academic setting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San
    Francisco.
    Pajares,M.F and Urdan,T(2006)Self-efficacy beliefs of adolescents. Greenwich,
    Conn: IAP - Information Age Pub., Inc.
    Polya, G & Szego, G. (1972). Problems and theorems in analysis.Belin; NY: spring.
    Pintrich, P. R., & De Groot, E. V. (1990). Motivation and self-regulated learning
    components of classroom academic performanc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2 , 33-40
    Roth,William G.(1985). Treatment Implications Derived from Self-Efficacy
    Research with Children. California:Doctor of Psychology Research Paper,
    Biola University
    Secord, P. F., & Backman, C. W. (1964). Social psychology. New York :McGraw-Hill.
    Schunk, D. H. (1984). The self-efficacy perspective on achievement behavior.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s, 19, 199-218.
    Schunk, D. H., & Rice, J. M. (1987). Strategy value information and children’s
    reading comprehension.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Washington DC, April: pp. 20-24.
    Schunk, D. H. (1996). Learning Theories: an Educational Perspective.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Inc.
    Sutton, J. M., Fall, M. (1995). The relationship of school climate factors to counselor
    self-efficacy. Journal of Counseling & Development. 73, 331-336
    Tafarodi, R. W., & Swann, W. B. (1995). Self-liking and self-competence as
    dimensions of global Self-esteem : initial validation of a measur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 65(2), 322-342.
    Wise, J. B. (2007). Testing a theory that explains how self-efficacy beliefs are
    formed: Predicting self appraisals across recreation activities. Journal of Social
    and Psychology, 26(7), 841-848.
    Zimmerman,BarryJ.&Martinez-Pons,Manuel.(1988)Construct Validation of a
    Strategy Model of Student Self-Regulated Learning.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0(3), 284-290 .
    Zimmerman, B. J. (1990). Self-regulating academic learning and achievement: The
    emergence of a social cognitive perspective.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2(2), 173-201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