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鄭淑芬
Cheng Shu Fen
論文名稱: 國中學生家庭政治文化與其政治行為傾向之研究
指導教授: 沈六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c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
論文出版年: 2002
畢業學年度: 91
語文別: 中文
中文關鍵詞: 家庭政治文化政治行為傾向政治社會化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467下載:12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學生家庭政治文化與其政治行為傾向之關係,主要研究目的有五:(一)探討政治文化與政治行為的相關理論;(二)瞭解國中學生家庭政治文化的現況;(三)瞭解國中學生所呈現的政治行為傾向;(四)瞭解國中學生家庭政治文化與政治行為傾向的關係;(五)歸納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以供國中實施公民教育、親職教育的參考。
    本研究採取問卷調查法。首先以文獻分析的方式探討與本研究有關之理論與相關研究以作為本研究架構之基礎。而問卷調查法則用以收集實徵資料,所使用的研究工具為自編之「家庭政治文化量表」及「政治行為傾向量表」。本研究以台灣地區之國中一年級學生及其家長為研究對象,抽樣方式為分層叢集抽樣,共計抽取三十八所國民中學,共發出問卷1200份,總計得有效問卷1054份。本研究的資料處理採用描述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積差相關、卡方檢定與逐步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處理,並逐一討論各項研究結果,茲將本研究結果歸納如下:
    一、 我國國中學生家長的家庭政治文化趨向民主、整合。
    二、 我國國中學生的政治行為傾向呈積極主動,屬中上程度。
    三、 我國國中學生家長的家庭政治文化與國中學生的政治行為傾向有顯著相關。
    四、 我國國中學生家長的家庭政治文化對於國中學生的政治行為傾向略具預測力。
    根據上述結論,本研究提出下列幾項建議:
    一、政府方面
    (一) 政府應重視人民的需求。
    (二) 政府應繼續推動民主政治建設。
    (三) 推動族群融合、加強國家認同。
    二、家庭方面
    (一) 發揮家庭政治社會化的效能。
    (二) 父母應從生活中培養子女的責任感與對社會的關懷。
    三、親職教育方面
    政府應多舉辦親職教育或善用傳播媒體,培養學生家長民主政治素養、建立民主的政治價值和信念,發揮父母的影響力。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問題的背景與重要性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9 第五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政治文化 14 壹、 政治文化研究的發展過程 14 貳、 政治文化之意義 17 參、 政治文化之內涵 22 第二節 政治社會化與家庭政治文化 32 壹、 政治社會化的內涵 32 貳、 政治社會化的功能 35 參、 家庭在政治社會化中的角色 38 肆、 「家庭政治文化」的相關概念 40 第三節 政治行為 45 壹、 政治行為的涵義 45 貳、 政治行為的相關理論 48 參、 「政治行為傾向」的相關概念 56 第四節 家庭政治文化與政治行為之相關研究 59 壹、 政治文化之相關研究 59 貳、 政治社會化及政治行為之相關研究 65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架構 69 第二節 研究問題 73 第三節 研究假設 74 第四節 研究對象 75 第五節 研究工具 79 第六節 實施程序 90 第七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91 第四章 研究結果之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 國中學生家庭政治文化 92 第二節 國中學生政治行為傾向 131 第三節 家庭政治文化與國中學生政治行為傾向之相關分析 14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163 第二節 建議 171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分 178 二、英文部分 182 附錄 附錄一:國中學生家庭政治文化調查問卷 188 附錄二:國中學生政治行為傾向調查問卷 192 附錄三:問卷施測協助學校與教師名單 195 圖表目錄 圖目錄 圖1-5-1:「國中學生家庭政治文化與其政治行為傾向之研究」研究流程 11 圖2-3-1:R. Weissberg政治社會化模型一「遠因模型」 54 圖2-3-2:R. Weissberg政治社會化模型二 54 圖2-3-3:R. Weissberg政治社會化模型三「近因模型」 55 圖3-1-1:「國中學生家庭政治文化與其政治行為傾向之研究」研究架構圖 69 表目錄 表2-4-1:政治文化之相關研究 62 表2-4-2:政治社會化及政治行為之相關研究 66 表3-4-1:本研究抽樣樣本數之分布 77 表3-4-2:本研究有效樣本數之分布 78 表3-5-1:家庭政治文化量表之題目分配與題數(預試) 80 表3-5-2:國中學生政治行為傾向量表之題目分配與題數(預試) 82 表3-5-3:預試-項目分析表 84 表3-5-4:正式問卷之題目分配情形 86 表3-5-5:「對政府的認知」之預試項目分析 87 表3-5-6:國中學生家庭政治文化量表與國中學生政治行為傾向量表 Cronbach’sα係數 88 表4-1-1:國中學生家長之家庭政治文化統計表 93 表4-1-2:國中學生家長之「國家認同」積分表 95 表4-1-3:國中學生家長之「族群意識」統計表 96 表4-1-4:國中學生家長之「基本政治價值」統計表 100 表4-1-5:國中學生家長之「對政府的認知」積分表 101 表4-1-6:國中學生家長之「對政府信任感」積分表 102 表4-1-7:國中學生家長之「政黨支持」統計表 103 表4-1-8:國中學生家長之「對政府服務態度的評價」積分表 104 表4-1-9:國中學生家長之「對政府政策的評價」積分表 105 表4-1-10:國中學生家長之家庭政治文化各分量表的相關矩陣 106 表4-1-11:不同自我族群認同之國中學生家長在家庭政治文化 各分量表的平均數、標準差 110 表4-1-12:不同自我族群認同的學生家長家庭政治文化之單因 子變異數分析 110 表4-1-13:不同國家定位觀點之國中學生家長在家庭政治文化 各分量表的平均數、標準差 112 表4-1-14:不同國家定位觀點的學生家長家庭政治文化之單因 子變異數分析 113 表4-1-15:對自由與秩序問題持不同觀點之國中學生家長在家 庭政治文化各分量表的平均數、標準差 115 表4-1-16:對自由與秩序問題持不同觀點的學生家長家庭政治 文化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116 表4-1-17:對政府與人民的關係持不同觀點之國中學生家長在 家庭政治文化各分量表的平均數、標準差 118 表4-1-18:對政府與人民的關係持不同觀點的學生家長家庭政 治文化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119 表4-1-19:對人治與法治問題持不同觀點之國中學生家長在家 庭政治文化各分量表的平均數、標準差 121 表4-1-20:對人治與法治問題持不同觀點的學生家長家庭政治 文化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122 表4-1-21:對政治權力的分配問題持不同觀點之國中學生家長 在家庭政治文化各分量表的平均數、標準差 124 表4-1-22:對政治權力的分配問題持不同觀點的學生家長家庭 政治文化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125 表4-1-23:不同自治觀點之國中學生家長在家庭政治文化各分 量表的平均數、標準差 127 表4-1-24:不同自治觀點的學生家長家庭政治文化之單因子變 異數分析 127 表4-1-25:不同政黨支持之國中學生家長在家庭政治文化各分 量表的平均數、標準差 129 表4-1-26:不同政黨支持的學生家長家庭政治文化之單因子變 異數分析 130 表4-2-1:國中學生之政治行為傾向統計表 131 表4-2-2:國中學生之「班級事務之參與」積分表 132 表4-2-3:國中學生之「政治事務之興趣」積分表 133 表4-2-4:國中學生之「學校活動之參與」積分表 134 表4-2-5:國中學生之「政黨支持傾向」統計表 135 表4-2-6:國中學生政治行為傾向各分量表的相關矩陣 136 表4-2-7:不同政黨支持傾向之國中學生在政治行為傾向各分 量表的平均數、標準差 138 表4-2-8:不同政黨支持傾向的國中學生政治行為傾向之單因 子變異數分析 139 表4-3-1:國中學生家長家庭政治文化與國中學生政治行為傾 向各分量表的相關矩陣 141 表4-3-2:我國國中學生家長之國家認同與其子女政黨支持傾 向之卡方檢定 142 表4-3-3:我國國中學生家長對政府的認知與其子女政黨支持 傾向之卡方檢定 143 表4-3-4:我國國中學生家長對政府信任感與其子女政黨支持 傾向之卡方檢定 144 表4-3-5:國中學生家長對政府信任感與其子女政黨支持傾向 之交叉表 144 表4-3-6:我國國中學生家長對政府服務態度的評價與其子女 政黨支持傾向之卡方檢定 145 表4-3-7:國中學生家長對政府服務態度的評價與其子女政黨 支持傾向之交叉表 146 表4-3-8:我國國中學生家長對政府政策措施的評價與其子女 政黨支持傾向之卡方檢定 147 表4-3-9:國中學生家長對政府政策措施的評價與其子女政黨 支持傾向之交叉表 147 表4-3-10:我國國中學生家長之自我族群認同與其子女政治行 為傾向之卡方檢定 148 表4-3-11:國中學生家長之自我族群認同與其子女政黨支持傾 向之交叉表 149 表4-3-12:我國國中學生家長對國家定位的看法與其子女政治 行為傾向之卡方檢定 149 表4-3-13:國中學生家長國家定位的看法與其子女政黨支持傾 向之交叉表 151 表4-3-14:我國國中學生家長之自由與秩序觀點與其子女政治 行為傾向之卡方檢定 151 表4-3-15:我國國中學生家長對政府與人民關係的觀點與其子 女政治行為傾向之卡方檢定 152 表4-3-16:我國國中學生家長對人治與法治的觀點與其子女政 治行為傾向之卡方檢定 153 表4-3-17:我國國中學生家長對政治權力分配的觀點與其子女 政治行為傾向之卡方檢定 154 表4-3-18:我國國中學生家長的自治觀與其子女政治行為傾向 之卡方檢定 155 表4-3-19:國中學生家長的自治觀與其子女政黨支持傾向交叉 表 156 表4-3-20:國中學生家長的政黨支持與其子女政黨支持傾向交 叉表 158 表4-3-21:以「政治行為傾向」總量表為效標變項之逐步迴歸分 析摘要表 159 表4-3-22:以「班級事務之參與」為效標變項之逐步迴歸分析摘 要表 159 表4-3-23:以「政治事務之興趣」為效標變項之逐步迴歸分析摘 要表 160 表4-3-24:以「學校活動之參與」為效標變項之逐步迴歸分析摘 要表 161 表4-3-25:以「政黨支持傾向」為效標變項之逐步迴歸分析摘要 表 162

    壹、中文部分
    一、書籍
    王業之、郭應哲、林佳龍譯(1999)。政治學中爭辯的議題。台北:韋伯文化。
    任德厚(1995)。政治學。自印本。
    石之瑜(1999)。政治心理學。台北:五南。
    江炳倫(1983)。政治文化研究導論。台北:正中。
    江炳倫(1985)。政治發展的理論。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呂亞力(1993)。政治學。台北:三民。
    李培元譯(2000)。比較政治的新趨向。台北:韋伯文化。
    李光平(1983)。政治共識與政治穩定。台北:黎明。
    易君博(1984)。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台北:三民。
    林嘉誠譯(1989)。政治與大眾。台北:國立編譯館。
    林嘉誠(1989)。政治心理形成與政治參與行為。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胡 佛(1998)。政治文化與政治生活。台北:三民。
    唐光華(1982)。政治文化的沉思者--白魯恂。台北:允晨文化。
    馬起華(1985)。政治社會學。台北:正中。
    馬起華(1989)。政治學原理。台北:大中。
    陳少廷譯(1974)。政治行為論。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
    陳鴻瑜譯(1991),羅森邦(Walter A. Rosenbaum)著。政治文化。台北:桂冠。
    陳義彥(1979)。台灣地區大學生政治社會化之研究。台北:德成書局。
    陳鑑波(1986)。現代政治學:政治哲學處世哲學。台北:三民。
    曹沛霖譯(1990)。比較政治學。台北:五南。
    郭生玉(1989)。心理與教育測驗。台北:精華書局。
    彭懷恩(2001)。比較政治學。台北:風雲論壇。
    華力進(1997)。政治學。台北:五南。
    楊國樞等(1990)。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上、下冊)。台北:東華。
    倪達仁譯(1995)、奧斯丁‧蘭尼(Austin Ranney)著。政治學。台北:雙葉書廊。
    魏鏞(1971)。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第三冊,政治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二、期刊
    宋國誠(1983)。政治文化與青年的國家認同--訪胡佛教授。中國論壇,15(12),16-19頁。
    林嘉誠(1981)。政治學中有關政治態度的研究進展。東吳政治社會學報,5,1-17頁。
    邱志淳、梁世武、段盛華(1991)。政治態度的成分結構分析:五專學生的實證研究。世界新聞傳播學院學報,1,149-174頁。
    胡佛、陳德禹、朱志宏(1978)。權力的價值取向:概念架構的建構與評估。社會科學論叢,27,3-38頁。
    袁頌西(1972)。家庭權威模式、教養方式與兒童之政治功效意識。思與言,第10卷第4期,35-頁。
    袁頌西(1974)。我國家庭政治化與少年政治功效意識之研究〈上〉。思與言,第11卷第5期,1-12頁。
    袁頌西(1974)。我國家庭政治化與少年政治功效意識之研究〈下〉。思與言,第11卷第6期,22-29頁。
    袁頌西、陳德禹(1988)。台灣地區民眾的政治文化:系統結構的權利價值取向。變遷中的台灣社會,299-326頁。
    孫 津(1996)。當代政治文化導讀。中國研究月刊,7-12頁。
    陳文俊(1982)。台灣地區中學生的政治態度--因子分析的設計。東吳政治社會學報,6,68-119頁。
    陳文俊(1998)。台灣地區學生的政治文化--中、大學生的政治態度與台灣民主化的前景。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科學季刊,23-60頁。
    陳文俊、郭貞(1999)。台灣地區中學生的政治態度與價值。理論與政策,51,113-137頁。
    陳義彥(1978)。台灣地區大學生政治文化之研究-從籍貫、住區及學院三項因素探析。政治學報,7, 235-236頁。
    陳義彥(1996)。不同族群政治文化的世代分析。政治學報,27,83-121頁。
    陳駿德(1995)。政治文化的研究途徑。思與言,第33卷第4期,193-230頁。
    陳德禹(1982)。台灣地區公民的政治態度。社會科學論叢,30,77-143頁。
    郭 貞(1996)。社會學習、家庭溝通和政治認同達成對台灣地區大專學生的政治態度形成之影響:一個整合的結構模式。政治學報,27,165-199頁。
    華力進(1973)。政治文化概念在政治研究上的功能及其問題。憲政思潮,21,58頁。
    黃秀端(1997)。政治文化:過去、現在與未來。東吳政治學報,8,47-85頁。
    楊國賜(1985)。從政治社會化論加強現代公民教育的策略。社會教育學刊,14,41-58頁。
    楊順富(1998)。我國政治文化轉型之研究。師大三民主義學報,18,257-285頁。
    廖添富(1993)。個人政治功效意識、政治參與態度與家庭社會化變項之關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學報,3,105-123頁。
    三、論文
    王志嫻(1999)。台北縣雙和地區國中生「民主態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錦雀(1995)。台灣地區公民科教師的政治態度與政治行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古珮琳(1998)。家庭溝通型態與高中職學生政治態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段盛華(1988)。台灣地區五專學生政治社會化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苗天蕙(1991)。台灣地區大學女生政治定向與行為模式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莊金看(1981)。我國高中生政治價值觀念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義彥(1977)。台灣地區大學生政治社會化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博士論文。
    陳秋燕(1994)。北、高兩市國中學生政治認知與態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辜淑琴(1985)。社會化機構對政治態度形成影響之研究 ─ ─ 以台北松山區公民為例。私立東吳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溫秀紅(1973)。台灣地區大學生的政治文化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欣儀(2001)。高中學生之政治態度與班級氣氛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俊傑(1995)。台灣地區專科學生政治社會化之研究。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隋杜卿(1986)。台灣地區大學生的政治文化類型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丁熒(1988)。教師權力類型、學生參與心態與學生學校適應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景裕(1994)。台北市高中職學生現代公民性及其家庭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志賢(2000)。台北市國中生內外控信念、家庭溝通型態與政治參與態度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文鎮(1986)。我國軍事院校學生政治文化之研究。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宏文(1993)。政治社會化媒體對政治態度與行為的影響:台灣地區大學生個案研究。私立東海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瑞玉(1989)。國民中小學生政治社會化態度傾向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學院教研所碩士
    貳、外文部分
    Almond, G. A.(1956)〝Comparative Political Systems〞.Journal of Politics, 18. Reprinted in Heinz Eulau et al.(eds.),Political Behavior. Glencoe, Illinois:The Free Press:36.
    Almond, G. A. & G. Bingham Powell, Jr. (1996)Comparative Politics Today: A World Review, 6th ed. New York:HarperCollins.
    Almond, G. A. & G. Bingham Powell, Jr. (1966) Comparative Politics: A Development Approach. Boston:Little, Brown.
    Almond, G. A. & G. Bingham Powell, Jr. (1978)Comparative Politics:System, Process, and Policy, 2nd. Boston:Brown edition.
    Almond, G. A. & Sidney Verba (1963)The Civic Culture. Princeton, N. 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Almond, Gabriel A. & Sidney Verba,eds. (1980)The Civic Culture Revisited. Boston/Toronto:Little, Brown.
    Baik, Jong-Myun(1994)The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and Personal Factors on the Political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of Korean Students(Seoul).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Georgia.(AAC 9520811), 13.
    Brennan, Tom (1981)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Democrac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Brock, C & W. Tulasiewicz(1985)The Concept of Identity. C. Brock & W. Tulasiewicz(eds.)Cultural Identity & Educational Policy. Australia Croom Helm Ltd.
    Campbell, A.、G. Gerald & E. W. Miller(1954)The Voter Decides. Evanstone:Row Peterson & Co.
    Converse, Philip E.(1964)The Nature of Belief System in Mass Public. In David E. Apter(ed.)Ideology and Discontent. New York:Free Press.
    Coetzee, T.A.(1981)The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of students at the university of Pretoria.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South Africa. University of Pretoria.
    Curran, M.A.(1998)In search of a family policy:Family structure, children’s welll-being and the effects of public policy.(doctor dissertation, Nor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Digital dissertations, AAT 9918702.
    Dahl, Robert A.(1966)Political Oppositions in Western Democracies. New Haven.
    Dennis, Kavanagh(1972)Political Culture. N. Y.:MacMillan.
    Dewey, J.(1958)Philosophy of Education. Iowa:Litttlefield, Adams and Co.
    Diamant, Alfred(1966)〝Political Development:Approaches to Theory and Strategy〞,in John D. Montgomery and William J. Siffin(eds.)Approaches to Development:Politics, Administration and Change. New York.
    Diamond, Larry (1993) Political culture and Democrac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Colorado:Lynne Rienner Inc.
    Easton, D.(1965)A Framework for Political Analysis. Englewood Cliffs:Prentice Hall.
    Easton, D.(1967)A systems Analysis of Political Life. N. Y.:John Wiley & Sons, Inc.
    Easton, D. & Dennis, J.(1969)Children in the Political System:Origins of Political Legitimacy. N. Y.:McGraw-Hill Book Co.
    Eckstein, Harry(1988)〝A Culturalist Theory of Political Chang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82:789-904.
    Eulau, Heinz(1963)The Behavior Persuasion in Politics. N. Y.
    Finer, S. E.(1962)The Man on Horseback:The Role of the Malitary in Politics. N. Y.:Praeger.
    Gibbins, John R.(1989)Contemporary political culture:politics in a postmodern age. London:Sage.
    Greenstein, Fred I.(1968)〝Political Socialization〞 , In D. L. Sills et al.(eds.)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he Social Sciences, 14 ,The Macmillan Company and The Free Press.
    Hayes, A.M.(1985)Parent-child interac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o-political attitude and behaviors.(doctor dissertation,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Digital dissertations, AAT 8512422.
    Hess, Robert D. & David Easton(1960)〝The Child’s Changing Image of the President.〞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 24, 632-644.
    Huntington, Samuel P.(1993)〝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Foreign Affairs, 72(3), 22-49.
    Hyman, H. H.(1959)Political Socialization:A Study in the Psychology of Political Behavior. New York:The Free Press.
    Inglehart, Ronald(1988)〝The Renaissance of Political Cultur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82, 1203-1231.
    Inglehart, Ronald(1990)Culture Shift in Advanced Industrial Society. 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Jaros, Dean(1973)Socialization to Politics. New York:Praeger Publishers.
    Jennings, M. K. & G. Niemi(1968)〝Patterns of Political Learnings.〞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38(3), 446、443-467.
    Jones, Ruth(1975)〝Student political involvement and attitude change.〞 Teaching Political Science, 2(3), 256-274.
    Kavanagh, Dennis(1983)Political Science and Political Behaviour. London:George Allen & Unwin Ltd.
    Laplant, J.T.(1998)Political learning in adolescence:a survey of political awareness and attitudes o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the heartland.(doctor dissertation, The University of Oklahoma.)Digital dissertations, AAT 9828785.
    Lehman, Edward W.(1972)〝On the Concept of Political Culture:A Theoretical Reassessment.〞 Social Force, 50, 361-370.
    Langton, K. P.(1969)Political Socializa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Manheim, Jarol B.(1975)The Politics Within. N.J.:Prentice-Hall,Inc.
    Milbrath, Lester W. & M. L. Goel(1977)Political Participation, 2nd ed.. Boston: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Inc.
    Olsen, Marvin E. (1970)〝Social and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of black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35, 682-696.
    Orum ,Anthony M.、Cohen Roberta S.、Sherri Grasmuck & Amy W. Orum (1974)〝Sex, socialization and politic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39(2), 197-209.
    Pye, Lucian W. & Sidney Verba eds. (1965) Political Culture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 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ye, Lucian W.(1966) Aspects of Political Development. Boston:Little, Brown.
    Peterson, Steven A. (1999) Political behavior : patterns in everyday life. California:Sage.
    Ranney, Austin(1975)Govering:A Brief Introduction to Political Science, 2nd edition. Hinsdale, Illinois:The Dryden Press.
    Rosenbaum, Walter A.(1975)Political Culture. New York:praeger Publishers
    Street, John (1997) Politics & Popular Culture. Cambridge Polity Press.
    Sapiro, V.(1987)〝What Research on the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of Women Can Tell Us about the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of people.〞 In The Impact of Feminist Research in the Academy, ed. Christie Farnham, 148-173. Bloomington: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Tedin, Kent L.(1980)〝Assessing Peer and Parent Influence on Adolescent Political Attitude.〞 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24(1), 137-154.
    Thomas, L. Eugene(1971)〝Political Attitude Congruence Between Politically Active Parents and College-Age Children:An Inquiry Into Family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33(2), 375-386.
    Thompson, Michael, Richard Ellis and Aaron Wildavsky(1990)Cultural Theory. Boulder:Westview Press.
    Weissberg, R.(1974)Political Learning, Political Choice, and Democratic Citizenship. Englewood Cliff, N. J.:Prentice-Hall, Inc..
    Wiseman, H. V.(1967)Political Systems:Some Sociological Approachs , 2nd impression. London:Rontledge & K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