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陸聖潔
論文名稱: 「動+將」式歷時演變研究
指導教授: 王錦慧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9
中文關鍵詞: 動相補語結果補語趨向補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454下載:2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考察漢語語法的發展,虛詞一般是由實詞轉變來的,而實詞虛化的結果,會
    使得虛詞的數量增多,而且語法更趨靈活。通常是某個實詞因句法位置、組合功能的變化而造成詞義演變,或因詞義的變化而引起句法位置、組合功能的改變,最終使之失去原來的詞彙意義,原本在語句中只具有某種語法意義,後來變成了虛詞。這樣的過程可以稱之為「語法化」。本文在於探討動相補語「將」字的歷時變化,試圖剖析「將」字從原本的動詞用法演變到結果補語、趨向補語,又進一步演變成動相補語的語法化過程。「將」字和不同種類動詞、簡單趨向補語和複合趨向補語搭配產生了哪些不同的變化,在語意上又有哪些不同,本文擬據此尋繹出促使「將」字演變的內在動因。晚唐五代時,動相補語「將」趨向於統一為「動+將+(賓)+趨向補語」形式,本文欲解釋動相補語「將」字出現的語言環境為何限定於動趨式,同時,現代漢語(普通話)已不再出現動相補語「將」的用法,但仍保留在方言中,結合方言考察勾擬動相補語「將」演變軌跡,亦是本文重要課題。

    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目的................................................................................................1 第二節 文獻回顧與探討....................................................................................2 一、「將」的形式探討................................................................................2 二、「動將趨」和「動了趨」的關連性....................................................3 三、「將」字的演變與分期發展................................................................3 四、「將」字語法化的動因........................................................................5 第三節 研究方法及步驟....................................................................................6 一、研究方法................................................................................................6 二、研究步驟................................................................................................7 第二章 「將」字作為動詞.........................................................................................9 第一節 句法格式................................................................................................10 一、(主語+)將+賓語..........................................................................10 二、將+動詞+賓語..................................................................................12 三、動詞+將(+賓語)..........................................................................12 四、將+賓語+趨向動詞..........................................................................14 五、動詞(+賓語)+將+來/去............................................................14 第二節 小結........................................................................................................15 第三章 「將」字作為趨向補語和結果補語用法...................................................19 第一節「將」字從動詞到補語的演變動因......................................................20 第二節「將」字和其他近義詞的比較:以《全唐詩》作考察......................21 第三節「動詞+將」形式中「將」作為趨向補語..........................................26 第四節「動詞+將」的形式中「將」作為結果補語......................................31 第五節「動詞+將+(賓語)+單趨」句式中「將」字作為結果補語......36 第六節「動詞+將+(賓語)+趨」句式中「將」字作為結果補語..........59 第七節 小結........................................................................................................64 第四章 「將」字作為動相補語用法.......................................................................65 第一節「動相補語」術語分析..........................................................................66 第二節 前人「動+將+趨」與「動+了+趨」之研究................................72 第三節 動相補語「將」的形式分類和語法特徵............................................75 第四節 小結........................................................................................................98 第五章 結論.............................................................................................................113 參考文獻...................................................................................................................115

    參考文獻
    Hopper, Paul J., and Elizabeth Closs Traugott.,1993,《Grammaticalization》,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Thomas Payne,1997,《Describing Morphosyntax》,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太田辰夫,1987,《中國語歷史語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太田辰夫,1991,《漢語史通考》,重慶,重慶出版社。
    太田辰夫著,江藍生、白維國譯, 1988,《漢語史通考》,重慶出版社。
    王力,1989,《漢語語法史》,北京,商務印書館
    王英慧,2004,〈《儒林外史》中“將”的用法〉,《安順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學報》第6卷第 04期 ,頁20、21
    王國栓,2004,〈動+將+趨式中「將」的性質〉,《語文研究》第三期
    王錦慧 ,2002,〈談趨向補語‘來’與‘去’的產生〉,《新竹師範學院》15:
    181-209。
    王錦慧,2004,《「往」「來」「去」歷時演變綜論》,台北,里仁書局。
    王錦慧,2005,〈複合趨向補語在宋代的發展:以《朱子語類》作為考察〉,
    《國文學報》第三十七期,頁49-90,臺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王錦慧,2006,〈趨向補語「起」與「起來」在近代漢語中的用法探討〉,《台
    大中文學報》第二十五期:239-282。
    王錦慧,2008,〈魏晉南北朝至宋代「動+將+趨」結構研究:以漢文佛典作
    考察〉,第三屆漢文佛典語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台灣,政治大學中文系。
    王錦慧,2009,〈V─卻─(O)結構演變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
    系中國學術年刊》第三十一期:193-226
    王麗,2007,〈《西游記》中助詞“將”的使用〉,《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第1期 (總第22期),頁50-64
    王艷芳,2001,〈《元曲選》中動態助詞“將”的用法〉,《語文學刊》
    申莉,2007,〈表將來的“將”和“要”語法分析〉,《北京聯合大學學報(人
    文社會科學版)》
    石毓智,2003,《現代漢語語法系統的建立:動補結構的產生及其影響》,北
    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石毓智,2006,《語法化的動因與機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石毓智、李訥,1999,〈漢語動補結構的發展與句法結構的嬗變〉,《中國語
    言學論叢》第二輯,,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石毓智、李訥,2001,《漢語語法化的歷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朱德熙,1982,《語法講義》,北京,商務印書館。
    吳福祥,1996,《敦煌變文語法研究 捌.動補結構 四.動趨式》379-398,湖南,
    岳麓書社。
    吳福祥,1998,〈重談「動+了+賓」格式的來源和完成體助詞「了」的產生〉,
    《中國語文》第六期。
    吳福祥,2004a,《敦煌變文12種語法研究》,河南,河南大學出版社。
    吳福祥,2004b,《朱子語類輯略》語法研究 捌.述補結構 8.2.2 動趨式述補結
    構》,河南,河南大學出版社。
    吳福祥,2005,《漢語語法化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吳福祥,2006,《語法化與漢語歷史語法研究》,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
    呂叔湘,1980,《現代漢語八百詞》,北京,商務印書館。
    呂叔湘,1982,《中國文法要略》,北京,商務印書館。
    李長麗,2008,〈《警世通言》中「將」的用法〉,《安康學院學報》第10卷
    第5期,頁39-41
    李衍泥、呂芹,2007,〈《老殘遊記》中”將”的用法〉,《青島農業大學學
    報(社會科學版)》,第19卷第3期,頁85-87
    李訥、石毓智,1997,〈論漢語體標誌誕生的機制〉,《中國語文》,第二期
    (總第257)。
    邢向東,2006,《陝北晉語語法比較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邢福義,2002,〈“起去”的普方古檢視〉,《方言》2:97-107。
    邢福義,2003,〈“起去”的語法化與相關問題〉,《方言》3:205-213。
    林新平,2006,《祖堂集動態助詞研究》,上海,三聯書店
    林新年,2004,〈談《祖堂集》”動1+了+動2”格式中”了”的性質〉,《古
    漢語研究》第一期(總第62期),頁48-53,
    武振玉,1991,〈”動、將、補”句式的歷史演變〉,《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
    報》第一期:86-90。
    金夢,2006,〈《詩經》中“將”字用法考析〉,《重慶郵電學院學報(社會科
    學版)》
    侯精一,1999,《現代晉語的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胡習之、高群,2004,〈動將結構與皖北方言〉,《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科版)》,
    第1期
    孫錫信,1992,《漢語歷史語法要略》,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祝敏徹,1996,《近代漢語句法史稿》,鄭州,中州書局
    馬文忠,1986,〈大同方言的動趨式〉,中國語文(6),頁478
    郜林濤,2005,〈《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中的助詞“將”與 “著”〉,《太原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四卷 第三期,頁93-95
    張伯江,1991,〈關於動趨式帶賓語的幾種語序〉,《中國語文》3:183-191。
    張海濤,2007,〈淺析《金瓶梅》中“將”的用法〉,《焦作師范高等專科學
    校學報》, 第1期
    張霞,2000,〈”將”的詞性及其用法〉,《瀋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24卷第3期,頁38-39
    張麗麗,2001,〈試論促使「將」「把」虛化的因素〉,《台大文史哲學報》
    第五十五期:295-338
    張麗麗,2003,《處置式「將」「把」句的歷時研究》,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
    學系
    曹煒,2002,〈《金瓶梅詞話》中的動態助詞〉,《古漢語研究》第3期(總
    第56期)〉,頁75-79
    曹廣順,1990,〈魏晉南北朝到宋代的”動+將”結構〉,《中國語文》2(總
    215):130-135。
    曹廣順,1995,《近代漢語助詞》,北京,語文出版社。
    梁銀峰,2006,《漢語動補結構的產生與演變》,上海,學林出版社。
    梁銀蜂,2007,《漢語趨向動詞的語法化》,上海,學林出版社 。
    梅祖麟,1981,〈現代漢語完成貌句式和詞尾的來源〉,《語言研究》1:65-77。
    梅祖麟,1994,〈唐代、宋代共同語的語法和現代方言的語法〉,《中國境內
    語言暨語言學》2:61-97。
    連金發,1995,〈台灣閩南語的完結時相詞試論〉,《台灣閩南語論文集》,
    台北,文鶴出版有限公司。
    陳紅萍、唐韵,〈論《西遊記》中「將」的詞性〉,《安徽文學》第六期,2008,
    頁309
    陳剛,1987,〈試論”動-了-趨”式和”動-將-趨”式〉,《中國語文》4(總199):
    282-287。
    陸儉明,2002,〈動詞後趨向補語和賓語的位置問題〉,《世界漢語教學》1:
    5-17。
    喬全生,1992,〈山西方言的V+將+來/去結構〉,《中國語文》第一期:56-59。
    湯廷池,1979,〈‘來’與 ‘去’的意義與用法〉,《國語語法研究論集》301-320,
    台灣,學生書局。
    湯廷池,1979,〈「來」與「去」的意義與用法〉,《國語語法研究論集》,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湯廷池,1986,〈國語語法與功用解釋〉,《華文世界》第39-41期。(收入《漢
    115
    語詞法句法論集》1988)。
    馮春田,2004,《《聊齋俚曲》語法研究 下編:句法 壹 動補式 三 “動+趨
    動(趨∕結式)”》,河南,河南大學出版社。
    黃伯榮主編,1996,《漢語方言語法類編》,青島市 : 青島出版社
    楊天戈,1985,〈早期白話中助詞”將”的用法及歷史演變〉,《語文論集》
    第二輯:105-116。
    楊克定,1988,〈從《世說新語》、《搜神記》等書看魏晉時期動詞 ‘來’、
    ‘去’語義表達和語法功能的特點〉,《魏晉南北朝漢語研究》240-275,山東,
    山東教育出版社。
    楊克定,1992,〈蘇軾詩歌中的趨向V及其發展變化〉,《宋元明語法研究》
    289-338,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
    解惠全,1987,〈談實詞的虛化〉,《語言研究論叢》第四輯。
    詹人鳳,1995,〈《紅樓夢》中賓語在“動+趨1+趨2”中的位置及其他〉,
    《中國語言學報》6:150-160。
    趙元任著,呂叔湘譯,1979,《漢語口語語法》,北京,商務印書館。
    趙元任著、丁邦新譯,1980,《中國話的文法》,台灣學生書局。
    劉子瑜,1994,〈敦煌變文中的三種動補式〉,《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
    科學版),第三期。
    劉丹青, 1994,〈「唯補詞」初探〉,《漢語學習》第三期。
    劉月華,1980,〈關於趨向補語“來”“去”的幾個問題〉,《語言教學與研
    究》5。
    劉月華,1988,〈趨向補語的語法意義〉,《語法研究和探索》4:74-88,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劉月華,1998,《趨向補語通釋》,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劉叔新,1985,〈試論趨向範疇〉,《語法研究和探索》3:203-214。北京,北
    京大學出版社。
    劉叔新,1985,〈試論趨向範疇〉,《語法研究和探索》3:203-214。北京,北
    京大學出版社。
    劉承慧,2002 ,《漢語動補結構歷史發展》,台灣,翰墨書局。
    劉堅,1992,《近代漢語虛詞研究》, 北京市 : 語文出版社出版 : 新華書店
    北京發行所發行。
    劉堅、江藍生、白維國、曹廣順,1992,《近代漢語虛詞研究》,北京,語文
    出版社。
    劉堅、曹廣順、吳福祥,1995,〈誘發漢語辭彙語法化的若干因素〉,《中國
    116
    語文》3(總246):161-169。
    劉堅、蔣紹愚,1992,《近代漢語語法資料彙編》(宋代卷),北京,商務印
    書館。
    劉堅、蔣紹愚,1995,《近代漢語語法資料彙編》(元代明代卷),北京,商
    務印書館。
    劉慧、李奇瑞,2005,〈從九江方言特征詞“將”看漢語方言詞匯在詞匯史研
    究中的作用〉,《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劉麗川 ,1992,〈試論《搜神記》中的趨向補語〉,《近代漢語研究》,商務
    印書館。
    潘維桂、楊天戈,1984,〈宋元時期「了」字的用法,兼談「了」字的虛化過
    程──「了」字綜合研究之三〉,《語言論集》第二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
    版社
    蔣紹愚,1999,〈漢語動結式產生的年代〉,《國學研究》6:327-347。
    蔣紹愚,1999,〈漢語動結式產生的時代〉,《國學研究》第六卷,北京大學
    出版社。
    蔣紹愚,2005,《近代漢語研究概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蔣紹愚、曹廣順,2005,《近代漢語語法史研究綜述》,北京,商務印書館。
    鄭 縈,2002,〈朱子語類中「下來」與「下去」的比較〉,第三屆海峽兩岸
    語法史研討會,台灣,中研院語言學研究所籌備處。
    鄭良偉,1992,〈台灣話和普通話的時段──時態系統〉,《中國境內語言暨
    語言學》,1:179-239。
    魯彬楠,2007,〈淺析《二刻拍案驚奇》中的“動+將”結構〉,《安康學院學
    報》
    盧廣誠,2002,〈台灣閩南語「V-起來」複合詞的語義和隱喻〉,《第四屆台
    灣語言及其教學研討會論文集》437-447。
    鍾兆華,1985,〈趨向補語“起來”在近代漢語的發展〉,《中國語文》5:359-366。
    鍾武媚,2005,〈論水滸傳中”將”的語義與用法〉,《玉林師範學院學報》
    第二十六卷,第一期:83-86。
    鮮麗霞,2002,〈拍案驚奇中的動態助詞”將”〉,《語文學刊》第一期:48-50。
    魏培泉, 2000,〈說中古漢語的使成式〉,《中研院史語所集刊》第七十一本
    4:807-947。
    魏麗君,1996,〈也談動趨式的產生〉,《古漢語研究》4:43-44。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