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楊繡蓮
Hsiu-Lien Yang
論文名稱: 高科技業員工對協助方案之認知與離職傾向之關聯:以工作過勞為中介變項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Employee’s Perception of 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s and Resign Intention: Work Burnout as a Mediator
指導教授: 李隆盛
Lee, Lung-She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Department of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nd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83
中文關鍵詞: 高科技業員工協助方案工作過勞離職傾向
英文關鍵詞: hi-tech industry, 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 work burnout, resign intentio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47下載:2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近年來,高科技業員工的過勞情形漸備受重視,過勞促使員工意圖尋求其他工作機會,而造成企業不斷面臨高離職率的困境。因而員工協助方案被用以減少員工的負面工作問題及壓力,進而降低離職率。本研究旨在探討員工對協助方案的認知是否能降低其工作過勞程度,進而減少離職傾向。以高科技業員工為研究對象,實施問卷調查,共回收305份問卷。研究結果發現:(1)員工對工作協助方案的認知與工作過勞及離職傾向上具負相關;(2)工作過勞與離職傾向具正相關;以及(3)工作過勞在員工對工作協助方案的認知及離職傾向上扮演著完全中介的角色。

    In recent years, the employee’s work burnout in the high-tech industry has become an issue. This issue leads to the increase of employee’s turnover rate. Hence, a variety of 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s are conducted to reduce personal problems and stress, and lower the turnover rat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work burnout effects on the linkage between employee’s perception of 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s and resign intentio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was employed.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305 employees in the high-tech companies in Taiwan. Consequently,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1)Employee’s perception of 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s has negative association with work burnout and resign intention, respectively.(2)Positive association exists between work burnout and resign intention.(3)Work burnout fully mediate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employee’s perception of 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s and resign intention.

    謝誌 i 中文摘要 iii ABSTRACT v 目錄 vii 表次 ix 圖次 x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四節 重要名詞釋義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員工協助方案及其相關研究 9 第二節 工作過勞及其相關研究 15 第三節 離職傾向及其相關研究 21 第四節 員工對協助方案認知、工作過勞、離職傾向間的關聯 26 第三章 設計與實施 29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假設 29 第二節 研究方法 31 第三節 研究對象 32 第四節 研究工具 32 第五節 實施程序 38 第六節 資料處理 40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43 第一節 樣本特性 43 第二節 員工協助方案認知、工作過勞、離職傾向之關聯性 51 第三節 員工協助方案認知與工作過勞之關係 54 第四節 工作過勞與離職傾向之關係 56 第五節 員工協助方案認知與離職傾向之關係 57 第六節 工作過勞之中介效果分析 58 第五章 結果與建議 63 第一節 結論 63 第二節 建議 67 參考文獻 73 一、中文部分 73 二、外文部分 77 附錄 79 問卷 81

    一、中文部分
    104人力銀行(2010)。2010科技人理想工作大調查。2011年8月31日,取自http://www.104survey.com/faces/newportal/index.xhtml。
    古健男(2006)。探討角色壓力、社會支持與工作過勞對高科技產業員工之憂鬱情緒影響研究。嶺東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1998)。員工協助方案工作手冊。台北市: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呂幸珠(2007)。桃園縣公立國民中學導師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相關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宋振南(2009)。以薪資滿意度為干擾探討大陸員工公平認知對離職傾向影響之研究—以高科技產業的企業為例。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仁和(2003)。工業社會工作講義,未出版手稿。
    林育正(2008)。員工協助方案對員工幸福感與工作績效之關聯性研究。國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林慧姿(2006)。員工協助方案與工作投入之關係研究。大葉大學人力資源暨公共關係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邱國銘(2000)。銀行行員的壓力源、工作倦怠與工作態度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徐瑞麟(2008)。中央機關人事人員角色模糊對工作滿意影響之研究—以主管領導風格為干擾變項。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莊惠婷(2005)。高科技產業員工壓力來源、員工協助方案認知、自我效能與倦怠感關係。長榮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郭盈卿(1999)。空服員之工作壓力、工作滿意、休閒滿意與工作倦怠之相關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怡芳(2011)。員工協助方案對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之調節效果研究。銘傳大學管理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宗賢(2002)。員工協助方案與組織氣候對工作士氣、組織承諾與離職傾向之關聯性研究─以上市公司為例。南華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陳建中(2008)。國際觀光旅館的工作標準化對服務行為與服務品質關係之研究。世新大學觀光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威廷(2003)。企業執行員工協助方案之影響因素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2006)。工作型態與心血管疾病相關之研究─以醫院病患為例。2011年10月4日,取自http://www.iosh.gov.tw/Book/
      MP_Publish.aspx?P=10&U=78。
    華幸娟(2006)。企業推動員工協助方案與組織文化、組織承諾關聯性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勞動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曾明慧(2010)。探討員工協助方案與角色衝突之關係對於旅館業員工離職傾向的影響—以主管支持為干擾變項。輔仁大學餐旅管理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黃家珍(2004)。科技人才留任與離職因素之探討─以某新竹科學園區公司為例。論文發表於國立中央大學舉辦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實務」專題研究成果發表會,桃園縣。
    黃博軒(2010)。工作家庭衝突、工作倦怠與工作滿意對離職傾向之影響關係研究-以空軍部隊軍職人員為例。南華大學企業管理系管理科學碩博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黃鼎晏(2007)。從福利觀點看員工協助方案:福利滿意度、知覺組織支持與組織承諾的關係。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臺生(2001)。工作倦怠相關理論探述。台北市:三民。
    彭台光、高月慈、林鉦琴(2006)。管理研究中的共同方法變異:問題本質、影響、測試與補救。管理學報,23(1),77-98。
    楊清雄(2004)。高雄地區大學校院專任行政人員休閒參與及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廖秋芬譯(2000)。員工協助方案:工業社會工作的新趨勢。台北市:亞太。
    鄭明珠(2007)。高級職業學校組織文化與教師職業倦怠關係之相關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歐素雯(2004)。文化局行政人員角色衝突、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謝安田、李培銘(2003)。金融服務業特性對績效獎金與離職傾向之關係之干擾效果。文大商管學報,8(1),1-20。
    謝章升、黃銘章(2005)。員工過勞問題與協助方案關聯性之研究。論文發表於銘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舉辦之『管理思維與實務』學術研討會,台北市。
    藍豔柔(2004)。醫務社會工作者之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蘇奉信(2004)。員工內部流動與離職傾向關係之研究—以性別為干擾變項。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二、外文部分
    Budd, J., & Mumford, K. (2006). Family-friendly work practices in britain: availability and perceived accessibility.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45, 23-42.
    Burke, R. J., & Greenglass, E. R. (2001) . Effects of changing hospital units during organizational restructuring. Health care manager, 20, 10-18.
    Frazier, P. A., Tix, A. P., & Barron, K. E. (2004) . Testing moderator and mediator effects in counseling psychology research.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51(1), 115-134.
    Freduenberge, H. J. (1974) . Staff burnout. Journal of Social Issus,
    30,159-165
    Kraut, A. I. (1975) . Predicting turnover of employees from measured job attitudes.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3, 233-243.
    Liljegren, M. (2008) . Health at work: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rganizational justice, behavioral responses, and health.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Linköping University, Sweden.
    Maslach, C. (1982) . Burnout: The cost of caring. Englewood Cliff, NJ: Pretice-Hall.
    Maslach, C., Jackson S. E., & Leiter, M. P. (1996) .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 manual. Palo Alto, CA: Consulting Psychologists Press.
    Michaels, C. E., & Spector, D. E. (1982) . Causes of employee turnover: A text of the Mobley, Griffeth, Hand and Meglino model.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7(1), 53-59.
    Mobley, W. H. (1977) . Employee turnover: Cause, consequence and control. ME: Addison- Wesley.
    Mobley, W. H., Griffeth, R. W., Hand, H. H., & Meglino, B. M. (1979) . Review and conceptual analysis of the employee turnover proces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86(3), 493-522.
    Mobley, W. H., Horner, S. O., & Hollingsworth, A. T. (1978) . An evaluation of precursors of hospital employee turnover,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3(4), 408-414
    Newman, J. E. (1974) . Predicting absenteeism and turnover: A field comparison of fish bein’s model and traditional job attitude measure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59, 610-615.
    Porter, L. W., & Steers, R. M. (1973) . Organizational, work and personal factors in employee turnover absenteeism, Psychological
    Bullctin, 80(2), 151-176.
    Shirom, A., & Ezrachi, Y. (2003) . On the discriminate validity of burnout, depression, and anxiety: A re-examination of burnout measure. Anxiety, Stress and Coping, 16, 83-99.
    Stanley, T. L. (2001) . burnout: a manager’s worst nightmare. Supervision Burlington, 62(8), 3-5.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