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維士
論文名稱: 窗床闖創-我與我的學校創新經營四部曲
指導教授: 陳昭儀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
Continuing Education Master's Program of Creativity Development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26
中文關鍵詞: 生命故事學校行政創造力4P理論學校創新經營
英文關鍵詞: life story, school administration, creativity 4P theory, school innovative management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71下載:3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這是我的生命故事,敘說我與我的學校創新經營歷程,如何在自己的工作場域中實踐自己的創造力。我的故事從我開始,回溯人生的過往;紀錄我的創造歷程-窗、床、闖、創;探索我的創造能力和創意表現;我所經營的環境,闡述我與創造力4P理論之間的關係。希望與大家分享學校創新經營的經驗以及我自己對生命本質的探究與人生任務的省思,在閱讀我的故事後能夠增加不同的多元思維與觀點,期許能從我的個案歷程窺見創造力的價值,能對創造力教育留下一點軌跡。
    透過自我敘說的文本與相關資料的蒐集,以創造力的人格特質、創造力的歷程、創造力的產品、創造力的環境為架構,說明我和我的創造力。並透過文獻探討和訪談與問卷,形成三角檢證,以檢驗我創造力的表現,佐證我的生命故事的真實度。
    而研究主要發現及結論是,日常生活中的小創造力表現,可以累積成學校創新經營的專業創造力,創造力可以豐富生命,可以讓生活更美好。希望教育夥伴們能找到自己的創意方程式,並將其運用於學校創新經營中,為學校帶來更多的活力;也希望與想進入國小學校行政的夥伴們分享個人的經驗,並提出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This is the story of my life, which describes me, the process of my school creative management, and how I put my creativities into my working field. My story begins with my childhood, and traces back to various events in the past. It details my creativity process-watching,brewing,trying, and creating, explores my creativity and creative undertaking, the environment I manage,and my relation with Creativity 4P Theory. I hope that by sharing my school creative management experiences, and my personal quest and thoughts for the essence and purpose of life, we'll be able to expand the multifaceted thinking and point of view, and realize the value of creativity, and have some impact on creative education.
    Through self-description text and relevant information collection, based on creative characteristic of personality, creativity process, creative product, and the environment of creativity, this thesis explains myself and my creativity. Also through research of literature, interviews and questionnaire, using triangulation method, this thesis verifies my creative performance, and the truthfulness of my life story.
    The main discovery and conclusion of my research is, the small creative performance in our daily life can contribute to the professional creativity in school creative managing. Creativity can enrich and better our lives. I hope that the menbers who are in educational circles could search out their own creativity foundations and cheer schools up. I also wish to share my experiences with those who are interested in entering the field of school administration of elementary school, and to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誌謝...........................................iii 中文摘要.........................................v 英文摘要.......................................viii 目錄............................................ix 表目錄..........................................xii 圖目錄..........................................xiv 第一章 緒論-創意與我 1 第一節 緣起-從我開始 1 第二節 動機與目的-為何而做 6 第三節 名詞釋義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學術藏寶圖 9 第一節 創造力與創新的意涵 9 第二節 學校創新經營 24 第三節 國民小學學校處室主任之領導角色 41 第三章 研究方法-研究航海圖 47 第一節 何謂敘事研究 47 第二節 你?我?他? 52 第三節 研究航海圖 58 第四節 撥開雲霧見青天 62 第五節 研究倫理與效度 72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我創故我在 75 第一節 創造的人 75 第二節 創造歷程 99 第三節 創意產品 111 第四節 環境與我 154 第五節 窗、床、闖、創與創造4P 17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我與創意 179 第一節 結論-我的創意方程式 179 第二節 建議-維士真心話 186 參考文獻 191 附錄 203 附錄一 訪談問卷 203 附錄二 校內教師問卷 204 附錄三 朋友及舊同事問卷 209 附錄四 學校家長訪談問卷 212 附錄五 “婚”頭轉向大作戰計畫書 213 附錄六 我的繪畫創作 214 附錄七 認識師長活動計畫 217 附錄八 樂善國小99學年度親職教育日計畫書 218 附錄九 樂善國小98學年度畢業典禮 簡報 219 附錄十 樂善國小99學年度畢業週活動計畫 220 附錄十一 樂善國小99學年度畢業典禮實施計畫 221 附錄十二 邁向創意的紅毯 創造璀璨的回憶 活動簡報…………………..223 附錄十三 Fcaebook活動相簿及影片……………………………………….225 表目錄 表 2-1 具創造力的人格特質 12 表 2-2 創意十二訣 16 表 2-3 創造產品的條件 18 表 2-4 創新的定義 21 表 2-5 學校創新經營理論與創造4P 31 表 2-6 學校創新經營的向度 39 表 2-7 各處室主任的專業角色 44 表 3-1 我的故事流動表 51 表 3-2 參與訪談之研究相關人士 53 表 3-3 參與問卷之研究相關人士 54 表 3-4 臉書回應與交流人士整理表 57 表 3-5 研究資料來源與類別 63 表 3-6 訪談代號對照表 65 表 3-7 問卷代號對照表 65 表 3-8 臉書回應代號對照表 67 表 3-9 本研究資料編碼說明 69 表 3-10 屬性分類表說明 70 表 4-1 學校創新活動進程整理表 116 表 4-2 我的創新活動表 139 表 4-3 我的創意生活表 150 圖目錄 圖3-1 研究流程圖 59 圖3-2 我的工作圖 64

    壹、中文文獻
    毛連塭 (1999)。資優教育-課程與教學。台北:五南。
    毛連塭、郭有遹、陳龍安、林幸台 (2000)。創造力研究。台北:心理。
    毛連塭 (2000)。創造力研究的發展。載於毛連塭、郭有遹、陳龍安、林幸台(合著):創造力研究(56-125)。台北市:心理。
    方德隆 (1999)。國小初任教師實際知識的發展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方德隆譯 (2007)。Robert Fisher、Mary Williams 著。開啟創造力之門:跨課程領域的教學。台北:高等教育。
    中華創意發展協會 (2008)。InnoSchool2008全國學校經營創新獎。2008年5月29日,取自http://teach.eje.edu.tw/prodev/100/elementary100.htm
    王文科 (2001)。教育研究法。台北市:五南圖書。
    古椿宏 (2008)。高雄縣國民小學組織學習、組織文化與創新管理關係之研究。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末出版,屏東縣。
    江文雄 (2001)。學校行政新論。台北:師大書苑。
    杜明城譯 (2004)。Mihaly Csikszentmihalyi著。創造力。台北:時報文化。
    李秋芬 (2010)。幫自己找一個創意的舞台-我和我的托兒所。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創造力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淑婷 (2004)。學校行政怎麼「行」?學校行政運作的敘事探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李錫津 (1986)。創造思考教學對高職學生創造力發展之影響。國立台灣師範
    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珮琪 (2006)。吳靜吉談創造力的3T和3B。經理人月刊,16,54-55。
    汪明宗 (2006)。國民小學知識延續管理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以臺北縣、桃園縣為例。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思華;陳靜瑤 (2005)。競爭力背後的創造力-以教育部顧問室「創造力教育中程發展計畫」為例談創造力教育,教育研究, No.113, pp.5-10.
    吳明清 (2006)。教育研究一基本觀念與方法分析。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
    股份有限公司。
    吳美枝、何禮恩譯 (2001)。McNiff, Jean& Lomax,Pamela 著。行動研究:生活實踐家的研究錦囊。台北:濤石文化。
    吳清山 (1996)。學校行政。台北市:心理。
    吳清山、林天祐 (2003)。創新經營。教育資料與研究,53,134-135。
    吳清山 (2004)。學校創新經營理念與策略。教師天地,128,30-44。
    吳清山 (2005)。學校行政研究。台北:高等教育。
    范麗娟 (1994)。深度訪談簡介。戶外遊憩研究,7(2),25-35。
    林文川 (2002)。創造力與創造性思考教學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
    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天祐 (1999)。學校品質之理念與設計—以學校運作為例。學校行政雙月刊,2,2-13
    林志成 (2000)。多元派典的教育行政領導研究與實務。初等教育學報,7,
    1-26。
    林明地 (1999)。學校與社區關係。載於王如哲、林明地、張志明、黃乃熒、楊振昇著:教育行政,59-98。高雄;復文文化公司。
    林幸台 (1974)。創造性教學對才賦優異者創造力發展的影響。國立臺灣師大教育研究所集刊,16。
    林虹妙 (2005)。臺北市高職學校創新經營之調查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技
    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新發 (2003)。郊區型國民中小學經營創新策略及實施成效之研究研究計畫。未出版,台北市。
    林筱瑩 (2005)。台北市國民中學創新經營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邱皓政、丁興祥、林耀南、陳育瑜、林碧芳、王詩婷、賴靜儀、柯怡安、陳佳
    筠、何潤娥譯 (2008)。Mark A. Runco 著。創造力-當代理論與議題。台
    北:心理。
    周惠玲譯 (1997)。Paulo Coelho著: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台北:時報出版。
    倪士峰 (2001)。國民小學團隊學習之個案研究─以花師實小為例。國立花蓮教育大學,未出版,花蓮縣。
    胡定凡 (2005)。尋找生命的位置~一位國小男性教師生命敘說之探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施乃華 (2001)。創造思考教學成效之後設分析。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洪 蘭(譯)(1999)。Sternberg, R. J.,&Lubart, T.I.著。不同凡想:在一窩蜂文化中開拓創造力。臺北:遠流。
    孫敏芝 (1985)。教師期望與師生交互作用:一個國小教室的觀察。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姚欣宜 (2005)。臺北縣國民小學學校支持創新經營與學校創新氣氛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台北。
    畢恆達 (2005)。為甚麼教授沒告訴我?台北:學富。
    高淑清 (2008)。質性研究的18堂課:首航初探之旅。高雄:麗文。
    郭生玉 (2007)。教育心理與測量。台北市:東華。〔Guo,S.Y(2007).Psychology and measurement in education.Taipei:Tunghua. 〕
    郭有遹 (1992)。發明心理學。台北:遠流。
    郭進隆(譯) (1994),第五項修練-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原作者:Peter M.Senge)。台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原文於1990年出版)
    教育部 (1997)。國民小學行政實務手冊。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 (1999)。國民教育法。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 (2002)。創造力教育白皮書。台北市:教育部 。
    教育部 (2003)。創造力教育師資培育行動研究計畫。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 (2004)。國民教育法施行細則。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 (2008)。國民小學行政實務手冊。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 (2008)。風乎舞雩-教育部顧問室創造力教育中程計畫推動實錄。台北市:教育部電子書。2009/9/25取自http://www.creativity.edu.tw/96book/index.html
    秦夢群、濮世緯 (2005)。學校創新經營理念與實施之研究。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2(3),123-150。
    陳木金 (2004)。知識本位模式對我國學校領導人才培訓之啟示。教育研究月刊,119,94-104。
    陳向明 (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陳秀娟譯 (1998)。Mihaly Csikszentmihalyi著。生命的心流 : 追求忘我專注的圓融生活。台北:天下文化。
    陳昭儀 (1996)。二十位傑出發明家的生涯路。台北:心理
    陳昭儀 (2004)。傑出表演藝術家藝術生涯歷程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
    報,35(2),71-90。
    陳昭儀 (2006)。台灣傑出科學家之創造與生涯歷程。台北:五南。
    陳瑜沂 (2007)。台北縣市國民小學校長專業知能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龍安 (1988)。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與實務。第5版。台北市:心理。
    陳龍安 (2008)。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與實務-簡明版。台北:心理。
    翁開誠 (1997)。同理心開展的再出發---成人之美的藝術。輔仁學誌,文學院之部,第26期。
    翁開誠 (2002)。主體性的探究與實踐。載於翁開誠主編,主體性的探究與實踐(頁19-224)。台北市:五南。
    黃文俊 (2002)。國小初任教師的教學意象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
    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黃宏傑 (2009)。臺北縣國民小學創新經營與學校行政效能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哲彬 (2004)。創新管理及其對學校行政之應用。學校行政雙月刊,34,
    8-20。
    黃博聲 (1998)。專業分工、知識管理與創新之關係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懿嬌 (2007)。台北縣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行為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明輝 (2002)。學校經營與管理研究:前瞻、整合、學習與革新。台北市:學富文化事業。
    張明輝 (2003)。卓越校長的關鍵能力。社教雙月刊,114,15-19。
    張春興 (1995)。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奕華 (2007)。高等教育創新:政治大學個案。國立屏東教育大學主編,
    2007 教育品質確保與創新學術研討會議手冊暨論文集。
    張新基 (2007)。國民小學創新經營、組織文化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張德銳 (1999)。現代教師在學習型學校應扮演的角色。教育資料與研究,27,13-16。
    張嘉琪 (2009)。在職進修創造力發展碩士專班對於教師教學專業成長與個人
    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創造力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湯志民 (2008)。學校創新經營:政大附中的理念、策略與環境。政大附中學報,1,1-55。
    鈕文英 (2006)。教育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雙葉。
    齊宗豫 (2001)。男性身分、自我探索與教育實踐─一位國小準校長的成長之路。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賈馥茗 (1984)。教育研究的反省。臺北:五南。
    詹志禹 (2002a)。創造力教育政策白皮書-小學教育。台北市:教育部。
    詹志禹 (2002b)。「創造力」的定義與創造力的發展。教育研究,100,117-124。
    詹志禹 (2003)。課程創新與教師的自我創化-系統演化的觀點,教育資料
    集刊,28,145-173。
    詹志禹 (2005)。人類的創造力 從何而來?。科學人,45,38-41。
    鄧明宇 (2000)。現身與沉淪-一個男性的自我生成與發展。輔仁大學應用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世德(譯) (2001)。故事、知識、權力:敘事治療的力量。台北:心靈工坊文化。(Michael White、David Epston, 2001)。
    劉世南、郭誌光 (2002)。創造力理論的發展:一個心理構念演進的省思。資優教育季刊季刊,85,20~30。
    劉鎮寧 (2007)。縮短思考與行動之間的落差-國民小學創新經營的反思。載於國立屏東教育大學主編,2007 教育品質確保與創新學術研討會議手冊暨論文集。
    蔣國英(譯) (2007)。T. Lubart著。創意心理學。台北市:遠流。
    蔡培村主編 (1998)。學校經營與管理。高雄:麗文文化公司。
    蔡純姿 (2005)。學校經營創新模式與衡量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潘裕豐 (2005)。創造過程論與創造思考的技巧,創造思考教育,15,30-40。
    潘裕豐 (2006)。為何及如何做創意教學,生活科技教育月刊,39,2。
    賴誠斌、丁興祥 (2005)。自我書寫與生命創化:以蘆荻社大學員蕃薯的故事為例,應用心理研究,25,73-114。
    賴聲川 (2006)。賴聲川的創意學。台北:天下。
    鄭彩鳳 (1998)。學校行政—理論與實務。高雄市:麗文出版社。
    鄭瑞隆 (2001)。實地工作。載於黃光雄(主編),質性教育研究:理論與方法
    (Qualitative research for education)。嘉義:濤石。
    濮世緯 (2003)。國小校長轉型領導、學校文化取向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
    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政治大學,臺北市。
    謝文全 (1991)。教育行政—理論與實務。台北:文景。
    謝文全 (2004)。教育行政學。台北市:高等教育。
    謝日成 (2004)。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兼主任角色期望與角色實踐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顏秀如、張明輝 (2005)。學校創新經營的意涵與實施計畫。中等教育,56(3),28-52。
    羅明華 (1995)。國民小學初任教師實務知識的發展及其影響因素之個案研
    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貳、英文文獻
    Afuah,A. (2000).Innovation management:Strategies,implementation,and profits.Oxford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Amabile, T. M., N. Gryskiewicz, (1989). The Creative Environment Scales: The Work Environment Inventory.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 2, p.231-254.
    Amabile,T.M.,Mary Ann Collins,& Regina Conti Y Elise Philips. (1996). Creativity in context: Update to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creativity,boulder,colo. West view Press.
    Besemer, S., & Treffinger, D. J. (1981). Analysis of creative products:Review and Sythesis. Journal of Creative Behavior, 15, 158-178.
    Beghetto, R. A., & Kaufman, J. C. (2007). Toward a Broader Conception
    Beghetto, R. A., & Kaufman, J. C. (2009). Beyond Big and Little: The Four C Model of Creativity. 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13(1),1-12.Creativity, and the Arts, 1(2), 73-79.
    Certo,S.C. (2003).Modern management. NJ: Prentice Hall.
    Crumrine, B., & Runnels, T. (1991).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in vocational technical education.(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40 846.)
    Csikszentmihalyi, M. (1990). Flow: 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Csikszentmihalyi, M. (1996). Creativity: Flow and the psychology of discovery and invention.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Csikszentmihalyi, M. (1997). Finding flow: The psychology of engagement with everyday life. NY: Basic books.
    Davis, G. A. (1986).Creativity is forever.Iowa:kendall/Hunt.
    De Pree, M. (2002). Creative leadership. In: Hesselbein, F.,Goldsmith, M.,& Somerville, I. (eds.), Leading for innovation and organizing for results 31-38.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Edmonson, I. B., Roemer, J. & Bacon, F. L. (1953).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modern secondary school. New York: The Macmillan Company.
    Epstein, R. (1996). How to get a great idea. In R. Epstein (Ed.), Creativity, cognition, and behavior. New York: Praeger.
    Feldhusen, J. F. & Treffinger, D. J. (1985). Creativity thinking and problem solving in gifted education. (3rd ed.).Texas: Kendall/Hunt Publishing Company.
    Gergen, Kenneth J. and Mary M. Gergen (1988). Narrative and the Self as Relationship, 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21, 17-56.
    Hayes, J. R. (1989). Cognitive processes in creativity. In J. A. Glover, R. R.Ronning,& C. R. Reynolds (eds.), Handbook of Creativity .135-146. NY:Plenum
    Mayer, R. E. (1999). Fifty years of creativity research. In R. J. Sternberg (Ed.),Handbook of Creativity. 449-460.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McDonough, P. J. (1970). Assistant principal: educational leader? The Clearing House, October, 97-99.
    Nonake, I., & Takeuchi, H. (1995). 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 How Japanese companies’creating the dynamics of innovation.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 Reference Online (2008). Innovation. Retrieved February 8, 2009, from
    http://www.oxfordreference.com/views/ENTRY.html?subview=
    Main&entry=t183.e39042
    Randy Pausch Last Lecture: Achieving Your Childhood Dreams影片,取自2012/2/15,http://www.youtube.com/watch?gl=TW&hl=zh-TW&v=ji5_MqicxSo
    Randy Pausch Lecture: Time Management影片,取自2012/2/15,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TugjssqOT0o
    Robbins,S.P.(2001).Organizational Behavior(9th ed.).Englewood liffs.NewJersey:Prentice Hall.
    Rogers,E.M.(1995).Diffusion of innovations.New York: The Free .
    Simonton, D. K. (2008/10/20-21)。Varieties of Creativity。2008創造力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政治大學。
    Senge, P.M. (1994).The fifth discipline: The art & practice of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NY: Currency Doubleday.
    Tardif, T. Z., & Sternberg, R. J. (1993). What do we know about creativity? In. R. J. Sternberg (Ed.), The nature of creativity. (4th ed.).429-440. New York:Cambridge
    Tekawade,A. (2004).A literature survey on a managerial perspective on the process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 (UMI ProQuest Digital Dissertations Publication Dissertation No. AAT 1421799)
    Thurman, R. S. (1969).The principal must be replaced. Educational Leadership, 26(8), 781-783.
    Williams,F.E.(1970).Classroom ideas for encouraging thinking and feeling (2nd ed.).NY:D.O.K. Publishers Inc.
    Wilson(1977). How the Local Education Association Can Help Improve In-Service Education.Washington:D.C. Press.
    Yukl, G. A. (2006).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s (6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Prentice Hall.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