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鄭莉芳
Cheng Li-Fang
論文名稱: 沈德潛《古詩源》研究
指導教授: 亓婷婷
Chi, Ting-Ti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03
畢業學年度: 9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7
中文關鍵詞: 沈德潛古詩源詩教觀詩史觀創作觀溫柔敦厚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28下載:3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論文摘要
    本論文主要是以沈德潛所編選的《古詩源》為研究範圍,針對沈德潛欲「探本溯源,提倡詩教」的詩觀作具體而實際的驗證,進而理解沈德潛詩歌理論的內涵及「溫柔敦厚詩教觀」深刻的意義及對現今詩歌教學上啟發。
    第一章說明研究動機、範圍和方法,沈氏編選漢魏六朝選集,序中就說「既以編詩,亦以論世」,同樣的,我們要瞭解沈氏編選《古詩源》,亦要從其時代背景及生平先有基本的認識,才能進而知其為人,明其詩論,所以第二章,我們先就沈德潛所處的時代背景、政治環境及他詩論形成的淵源作一說明,並將重心置於沈德潛對其師葉燮在詩歌理論上的繼承與發展,葉燮的詩歌理論對沈德潛評選古詩有重要的影響,所以我們分從一、詩歌發展源流、正變之觀念;二、溫柔敦厚的詩教原則;三、詩人創作的主觀條件和四、詩法概述這四部分加以論述,一方面說明葉燮詩論,另一方面也指出沈氏的繼承與發展,以了解沈氏詩論之基本內涵。
    第三章則從本選集形式上作析論,運用歸納、分析的方法,就選集外在的形式作具體的分析。首先探究沈氏編選本詩歌選集的動機,從序中歸納出沈氏編選《古詩源》的動機。沈氏有鑑於明代七子以來復古模擬之風興起,一方面乃爲矯正七子詩論所產生的流弊,另一方面詩歌自漢魏以下漸失風雅遺緒,沈氏為正詩風,溯詩源,於是從編選古詩中提倡詩教;再者,沈氏對唐以前詩歌之評論,大抵是歸納、引申,甚至在原有的基礎上再加以發揮,然因前人選本所側重的方向不同,沈氏對古詩範圍的界定與王士禛選本的界定不同,在體裁及時代上亦有所差異,所以沈氏欲以其詩歌理論為基礎對古詩進行裁選和批評的工作,因此而有此詩歌選集之產生。第二節即就《古詩源》在實際編選過程中,沈氏如何選、編、評、論,在此過程中沈氏標準為何?呈現出什麼特色?尤其在評與論上,沈氏有哪些是對前人的繼承?是否對前人之論提出不同的看法等等,則是我們所關心的重點。
    第四章內容分析的部分,沈氏在選集前的例言,十分清楚而明確的指出各代詩歌的特色及其代表詩人,我們就從他的評論中,去歸納出他對古詩主題的選取傾向和對詩歌內容具體的評論上,去觀察並驗證沈氏的詩歌理論,進一步歸納出他的詩教觀、詩史觀和創作觀。
    最後,第五章結論部分,我們綜合前面形式及內容具體的分析後,提出沈氏這些批評理論和價值觀對於當時的學者和近代讀者在古詩在鑑賞和創作上,有哪些影響和啟發?這將有助於我們思考未來如何開創出適於現代的古典詩歌審美、批評和鑑賞的理論,同時在今日古典詩歌教學方面可供我們做有系統的參考教材。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第二節 研究範圍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範圍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沈德潛生平及其詩論 第一節 沈德潛生平 第二節 沈德潛詩論要旨 一、詩歌發展源流及正變之觀念 二、溫柔敦厚的詩教原則 三、詩人創作的主觀條件 四、詩法概述 第三章《古詩源》之編選動機及形式分析 第一節《古詩源》之編選動機 一、矯正自前代以來論詩之弊 二、提倡詩教 三、補王士禎《古詩箋》之不足 第二節《古詩源》之形式分析 一、選詩標準 二、編排方式 三、評論基準 四、詩歌背景 第四章《古詩源》內容分析 第一節 古逸 一、有關政治教化者 二、有關個人立身處世者 第二節 漢代 一、古詩 二、樂府詩 第三節 魏 一、曹氏父子及建安文人 二、阮籍和嵇康 第四節 晉 一、張華、傅玄 二、二陸、潘、張 三、左思 四、劉琨、郭璞 五、陶淵明 第五節 宋、齊、梁、陳 一、宋:顏延之、謝靈運、鮑照 (一)顏延之 (二)謝靈運 (三)鮑照 二、齊、梁:謝朓、沈約、江淹、何遜 (一)謝朓 (二) 沈約、江淹、何遜 三、陳:陰鏗、徐陵 第六節 北朝、隋 一、北朝:庾信 二、隋:隋煬帝、楊素 第五章 結論 一、《古詩源》呈現的沈氏詩觀 (一)、《古詩源》之詩教觀 (二)、《古詩源》之詩史觀 (三)、《古詩源》之創作觀 二、《古詩源》之缺失 三、《古詩源》對當代的影響 四、《古詩源》對古典詩歌教學的啟發和反思 參考書目 一、專書 二、期刊及論文 附錄一 附錄二

    《古詩源》,(清)沈德潛編,台北市:世界書局,1999年1月二版
    《古詩源箋注》,王蒓父箋注、劉鐵冷校刊,台北市:華正書局,民國八十八年九月版
    《原詩》、《一瓢詩話》、《說詩晬語》合訂本,葉燮、薛雪、沈德潛著,霍松林校釋,北京市: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5月
    《說詩晬語詮評》,蘇文擢著,台北市:文史哲出版社,民國74年10月修訂再版
    《沈德潛詩論探研》,胡幼峰著,台北市:學海出版社,民國75年3月初版
    《清代詩學初探》,吳宏一撰,台北市:牧童出版社,民國75年修訂再版
    《中國文學批評資料彙編之八》,吳宏一、葉慶炳主編,台北:國立編譯館,民國67年9月
    《清代詩學研究》,張健著,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11月第一版
    《清代文學批評史》,鄔國平、王鎮遠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11月
    《清詩史》(上)(下),嚴迪昌著,台北市:五南出版社,1998年,初版
    《清代文學批評論集》,吳宏一著,台北市:聯經出版社,1998年6月
    《中國文學批評史》,郭紹虞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77年4月版
    《中國文學批評史》,羅根澤著, 台北:學海出版社,民國79年2月再版
    《己畦詩集》,葉燮著,叢書集成續編152冊,台北:新文豐
    《原詩》,葉燮著,叢書集成續編152冊,台北:新文豐
    2. 其他﹝按出版年代排列﹞
    《續歷代詩話》,丁福保著,台北市:藝文印書館
    《清代七百名人傳》,近代中國史料叢刊分類選集,沈雲龍主編,文海出版社
    《昭味詹言》,方東樹著,台北:廣文書局,1962年
    《升庵詩話》,楊慎著,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55年6月台一版
    《鍾記室詩品箋》,古直著,台北:廣文書局,民國57年
    《古今注》,崔豹注,台北:藝文印書館,1969年
    《清代文學評論史》,青木正兒著,陳淑女譯,台北市:台灣開明書店,民國58年12月初版
    《詩比興箋》,陳沆著,台北:廣文書局,民國59年10月初版
    《中國文學研究》,梁啟超著,台北:明倫出版社,民國59年11月
    《詩話叢刊》,宏道公司編輯部,台北市:宏道文化事業,民國60年3月初版
    《詩藪》,(明)胡應麟撰,台北市:廣文書局,民國62年9月初版
    《兩漢樂府研究》,亓師婷婷著,台北市:學海書局,民國69年3月初版
    《清代詩話敘錄》,鄭靜若著,台北市:學生書局,民國64年5月初版
    《清史大綱》,金兆豐著,台北市:學海出版社,民國66年8月二版
    《清史》,蕭一山著,台北市:華岡出版社,民國69年1月新一版
    《孔叢子注》, (漢)孔鮒撰,﹝宋﹞宋咸注,台北市:台灣商務,1981年
    《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逯欽立輯校,台北市:木鐸出版社, 民國72年
    《明清文學批評》,張健著,台北市:國家出版社,民國72年1月
    《漢魏六朝樂府文學史》,蕭滌非著,北京市: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年3月第一版
    《文心雕龍注釋》,周振甫著,台北:里仁書局,民國73年5月20日
    《詩詞例話》,學海出版社編輯部,台北市:學海出版社,民國73年1月初版
    《中國詩學》,劉若愚原著,杜國清中譯,台北市:幼獅文化,民國74年6月五版
    《滄浪詩話校釋》,(宋)嚴羽著,郭紹虞校釋,台北市:里仁書局,民國76年4月1日
    《義門讀書記》,何焯著,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歷代詩文要籍詳解》,金開誠、葛兆光著,北京:北京出版社,1988年
    《藝概》,劉熙載著,台北:華正書局,民國77年9月版
    《野鴻詩的》,黃子雲著,台北:新文豐,民國78年
    《八代史詩》,葛曉音著,陜西:陜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2月
    《古典文藝美學論稿》,張劭康著,台北市:淑馨出版社,民1989年11月
    《文選》,(梁)蕭統編,(唐)李善著,台北市:華正書局,民國79年9月
    《中國文學批評的理論與實踐》,張雙英,台北市:國文天地雜誌社,民國79年10月初版
    《香港地區中國文學批評研究》,陳國球編,台北市:學生書局,民國80年
    《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文史哲出版社,民國80年8月初版
    《明清文學史》,唐富齡編著,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1991年12月第一版
    《古詩藝術探微》,葛曉音著,河北省:河北教育出版社,1992年1月
    《詩學十論》,沈師秋雄著,台北市:文史哲出版社,民國82年3月初版
    《兩漢詩歌研究》,趙敏俐著,台北市:文津出版社,民國82年5月
    《葉燮和原詩》,蔣凡著,台北市:萬卷樓出版社,民國82年6月
    《歷代詩話論作家》,常振國、降雲編,台北市:黎明出版社,民國82年9月
    《翁方綱詩學之研究》,宋如珊撰,台北市:文津出版社,民國82年8月初版
    《中國古代文學十大主題—原型與流變》,王立,台北市:文史哲,民國83年
    《清代詩歌發展史》,霍有明著,台北市:文津出版社,民國83年11月初版
    《漢唐文學的嬗變》,葛曉音,北京市:北京大學,1995年6月
    《中國詩歌史》,張建業著,台北市:文津出版社,民國84年6月初版
    《中國詩學批評史》,陳良運著,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7月第一版
    《清詩流派史》,劉世南著,台北市:文津出版社,民84年11月初版
    《中國詩學思想史》,蕭華榮著,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年4月第一版
    《兩漢南北朝樂府鑑賞》,陳友冰,台北市:五南,民國85年5月
    《兩漢南北朝樂府鑑賞》,陳友冰著,台北市:五南出版社,民國85年5月
    《詩品注》,汪中選注,台北:正中書局,民國86年2月第十一次印行
    《漢魏六朝詩選》,余冠英選注,北京市:人民文學出版社,1997年6月
    《古詩解》,唐汝諤著,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370,台南縣:莊嚴出版社,1997年
    《唐詩、宋詩之爭研究》,戴文和著,台北市:文史哲出版社,民國86年
    《漢魏六朝文學新論》,梅家玲著,台北市:里仁書局,民國 86年4月15日
    《詩源辯體》,(明)許學夷著,杜維沫校點,北京市:人民文學出版社,1987年2月北京一版
    《樂府詩集》,郭茂倩編撰,台北市:里仁書局,民國88年1月10日
    《詩話論風格》,林淑貞著,台北市:文津出版社,民國88年7月初版
    《玉臺新詠箋注》,(陳)徐陵編,(清)吳兆宜注,程琰刪編,北京市:中華書局,1999年11月
    《漢樂府研究》,張永鑫著,江蘇省: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年1月
    《魏晉詩歌的審美觀照》,王立堅著,台北市:文津出版社,2000年1月初版
    《漢魏六朝詩講錄》,葉嘉瑩著,台北市:桂冠圖書公司,民國89年2月初版
    《金元明清詩詞理論史》,丁放著,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0年2月第一版
    《清代詩學》,李世英、陳水云著,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11月第一版
    《漢語詩體學》,陽仲儀、梁葆莉著,北京市:學院出版社,2000年12月第一版
    《中國古代詩體通論》,秦惠明著,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1年3月第一版
    《詩品注》,鍾嶸著,陳延傑注,北京市: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年10月第一版
    《中國古代詩學原理》,吳建民著,北京市:人明文學出版社,2001年12月第一版
    二、期刊及論文
    期刊
    〈試論明清時期兩種詩學的對立與互補〉,殷滿堂、韓璽吾著,刊於《荊州師專學報》,1999年第一期
    〈沈德潛杜詩學述略〉,胡可先著,刊於《杜甫研究學刊》,1994年第一期,總第39期
    〈葉燮詩本論淺析〉,吳庭玉著,刊於《張家口師專學報》,1986年第2期64頁~76頁
    〈對葉燮詩歌創作論的思考〉,成复旺著,刊於《文學遺產》,1986年第5期86頁~94頁
    〈葉燮《原詩》的理論特色及貢獻〉,蔣凡著,刊於《文學遺產》,1984年第2期39頁~46頁
    〈抒情延至說與情感表現說同異論〉,楊立民著,刊於《中國文學研究》,1996年第3期頁25~30g b
    學位論文
    《沈德潛及其格調說》,吳瑞泉著,台北:私立東吳大學中文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69年5月
    《沈德潛及其弟子詩論之研究》,林秀蓉著,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學院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5年5月》
    《盛唐王孟詩派美學研究》,潘師麗珠著,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6年5月
    《河嶽英靈集選詩研究》,柳惠英著,台北:台大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7年12月
    《沈德潛唐詩別裁集之詩觀研究》,鄭佳倫著,桃園:中央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9年5月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