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呂新捷 Hsin Chieh Lu |
---|---|
論文名稱: |
新屋綠色走廊自行車騎乘者遊憩體驗與滿意度之研究 The Recreational Experience and Satisfaction of Sinwu Green Tunnel Bike Rider |
指導教授: |
張少熙
Chang, Shao-Hsi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體育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12 |
畢業學年度: | 100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30 |
中文關鍵詞: | 新屋綠色走廊 、遊憩體驗 、滿意度 |
英文關鍵詞: | Sinwu Green Tunnel, recreational experience, satisfaction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387 下載:42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新屋綠色走廊自行車騎乘者背景變項、遊憩體驗與滿意度之差異與相關情形。以問卷調查法進行研究,採用便利抽樣方式選取15歲以上之騎乘者共428人做為研究對象,抽樣時間為2012年5月5日至5月6日。問卷內容包含:背景變項、遊憩體驗量表與滿意度量表等三個部分,以PASW18.0進行資料處理,結果發現如下:
一、自行車騎乘者以男性稍多,年齡以36 - 45歲較多,教育程度以大專為主,大多數來自外地的遊客,以南桃園最主,向當地租用自行車者為多數。
二、騎乘者的遊憩體驗,以「心理體驗」感受程度最佳,「自我成長」感受較低。滿意度則以「自然環境」的滿意程度最高,「車道設施」滿意度較低。
三、教育程度、婚姻狀況、居住地、自行車來源、職業、月收入在「遊憩體驗」的感受程度上達到顯著差異;年齡、月收入在「滿意度」感受上達到顯著差異差異。
四、新屋綠色走廊自行車騎乘者遊憩體驗與滿意度之間具有正向相關,以遊憩體驗的「環境體驗」構面對滿意度之影響最為顯著。
根據以上結果,若能擴建車道規模、提高難度並增加長度,加強環境與設施的維護,定期舉辦親子騎乘活動促進家庭共遊,應該能夠增強騎乘者遊憩體驗的感受,提高對自行車道的滿意度,吸引更多遊客前往從事遊憩活動,讓自行車休閒活動蔚為風尚,成為生活的一部份。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investigate the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Sinwu Green Tunnel bike riding recreational experience and satisfaction differences with the relevant circumstances. According to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and adopted convenience sampling this research chose 428 people, who were all above 15-year-old bicycle riders, as research targets, the research time for the period from May 5 to May 6, 2012, research methods using is the survey method, that contents include: background variables ,recreation experience scale and satisfaction. Into by SPSS 18.0 for data processing analysis, findings were as follows:
1. Bike riding, slightly more male, their ages are 36 - 45 years old more, educational attainment to the college, the majority of visitors from the field, south of Taoyuan are the main to the local rent a bike for most.
2. The riders that their recreational experiences, perception,s psychological experience and the feelings of low self-growth ". The highest level of satisfaction by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lane facilities" were less satisfied.
3. The educational attainment, marital status, place of residence, bike source, occupation, monthly income in the recreation experience that the riders’ feelings in the extent of differences. But age, monthly income are different from the feelings of "satisfaction" .
4. Sinwu Green Tunnel Bike Riding bike riding recreation experience and satisfaction that has a positive recreation experience "environmental experience" dimension Satisfaction is the most obviou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if the expansion of the size of the self-conducted vehicles Road and improve carriageway difficult level and increase the lane length and strengthen the bike riders of Sinwu Green Tunnel that the environment to maintain and operate Management. Through organized parent-child riding activities to promote families Tour live, should be able to enhance ride by travel recreation experience of feelings, and enhance the visitors bicycle paths satisfied the degree, to attract more tourists to Sinwu Green Tunnel bike Road in recreation activity, so that bicycleleisure activities more fashion, become a part of life.
方行之(2007)。運動觀光客在參與動機及遊憩體驗和滿意度之相關研究-以全民奧林匹克恆春海上長泳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大仁技術學院,屏東縣。
方怡堯(2002)。溫泉遊客遊憩涉入與遊憩體驗關係之研究-以北投溫泉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王昭正、林宜君(譯)(2003)。休閒與遊憩概論。新北市:弘智。(McQuade, S., Butler, P., Johnson, J., Lees, S., & Smith, M., 2000)
王彬如(1996)。遊憩體驗歷程之探討分析-以環島鐵路花蓮二日遊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王愛惠(2002)。休閒農場生態活動與遊憩體驗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中市。
交通部觀光局(2002)。觀光政策白皮書。臺北市:作者。
余冠樺(2011)。遊客遊憩動機、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研究-以內洞國家森林遊樂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余瑋舲(2009)。大臺北地區自行車參與者休閒態度與休閒效益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吳志揚(2011)。假日好去處~桃園縣單車路線精華收集分享。上網日期:2011年10月26日,取自:http://blog.sina.com.tw/johnwu/
吳育誠(2010)。民俗運動賽會參與者之動機、滿意度與在遊意願~以嘉義縣龍舟競賽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大學,臺中市。
吳坤修(2009)。目的地意象、地方依附與遊客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李銘權(2010)。休閒農場遊憩體驗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研究-以獨角仙休閒農場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逢甲大學,臺中市。
吳松齡(2006)。休閒活動設計規劃。新北市:揚智文化。
吳運全(2002)。環境態度與遊憩體驗之關係研究-以綠島生態旅遊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縣。
呂長賜(2006)。集集地區遊客旅遊動機、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宋威穎、雷文谷(2009)。自行車道遊憩體驗量表初編之研究。健康與管理學刋,7(2),209-219。
宋威穎、雷文谷、熊婉君(2009)。東豐綠廊自行車道遊客特性與遊憩體驗之研究。運動健康與休閒學刊,(11),96-109。
李佳凌(2008)。吸引力和遊憩體驗對滿意度與忠誠度影響之研究-以淡水老街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孟學(2004)。臺北市公辦民營室內溫水游泳池顧客運動參與行為與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宗鴻(2006a)。遊客遊憩體驗之研究-以柴山自然公園為例。休閒運動期刊,(5),223-232。
李宗鴻(2006b)。國家森林遊樂區遊客遊憩體驗之研究。真理觀光學報,(3),49-71。
李素馨、郭彰仁、張肇翰、謝宗恒(2010)。國家森林遊樂區之遊憩體驗與知覺復癒關係之研究-以內洞國家森林遊樂區為例。戶外遊憩研究,23(2),1-24。
李筱雯(2007)。休閒農場遊客遺棄體驗滿意度與消費行為之研究-以嘉義農場生態度假玩國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大仁技術學院,屏東縣。
李銘權(2010)。休閒農場遊憩體驗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研究-以獨角仙休閒農場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逢甲大學,臺中市。
李晶(2003)。紓解工作壓力的休閒活動參與特性與工作壓力知覺關係之研究。T&D飛訊,6,1-10。
沈進成、廖若岑、周君妍(2005)。遊客體驗、旅遊意象、滿意度與忠誠度關係之研究-以華山咖啡為例。戶外遊憩研究,18(3),59-79。
沈憲政(2005)。雲林縣古坑鄉華山咖啡園區遊客旅遊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周秀蓉(2008)。遊憩吸引力和遊憩體驗對顧客滿意度及重遊意願之影響-以六福村主題樂園為例。明新學報,34(2),267-288。
周秀蓉、吳明怡(2007)。主題樂園的遊憩吸引力與遊憩體驗對顧客滿意度及重遊意願之影響-以月眉育樂世界為例。商業現代學刋,4(2),155-168。
周若男(2002)。休閒農漁園區計畫推動情形。農政與農情,(120),35-37。
房子文(2011)。桃園市南崁溪自行車道服務品質與使用者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有得(1993)。景園體驗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臺中市。
林俊成、陳麗琴(2006)。福山植物園生態旅遊服務品質研究。臺灣林業科學,21(4),473-489。
林建堯(1998)。自行車專用道環境屬性重要度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臺中市。
林晏州、陳惠美、顏家芝(1998)。高雄都會公園遊客滿意度及相關因素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11(4),59-71。
林建堯、歐聖榮(1999)。自行車專用道環境屬性重要度之研究。觀光遊憩規劃:1999休閒、遊憩、觀光研究成果研討會報告書(頁1-16)。臺北市:田園城市文化事業。
林朝欽、李英弘(2001)。遊憩體驗之多階段性驗證。戶外遊憩研究,14(1),1-10。
林樹旺、蔡進發、戴宜臻、黃宗成(2002)。健康休閒俱樂部會員參與動機、期望、限制因子、實際體驗與滿意度之研究-以亞歷山大健康休閒俱樂部為例。觀光研究學報,8(2),131-150。
邱皓政(2011)。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PASW)資料分析範例。臺北市:五南。
信強工程顧問有限公司(2004)。新屋鄉濱海風景特定區整體資源分析與評鑑作業期中報告。桃園縣:桃園縣政府交通處。
信強工程顧問有限公司(2008)。大溪武嶺橋-三鶯自行車道串連計畫。桃園縣:桃園縣政府交通處。
侯錦雄(1990)。遊憩區遊憩動機與遊憩認知間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洪佑賢(2010)。台中縣東豐自行車綠廊、后豐鐵馬道自行車騎乘者參與動機、滿意度與休閒效益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衍生工程顧問有限公司(2009)。運輸部門空氣污染減量計畫-桃園縣自行車道系統整合規劃案。桃園縣:桃園縣政府交通處。
凌德麟、陳信甫(1999)。遊憩體驗歷程之研究。遊憩體驗與景觀評估:1999休閒、遊憩、觀光研究成果研討會報告書(頁183-194)。臺北市:田園城市文化事業。
高俊雄(1995)。休閒利益三因素模式。戶外遊憩體驗研究,8(1),15-28。
高俊雄(1993)。休閒參與體驗形成之分析。戶外遊憩體驗研究,4(6),1-12。
桃園縣政府(2011)。桃園縣自行車道路網。上網日期:2011年10月26日,取自:http://traffic.tycg.gov.tw/otherweb/holoc/02.htm
張玉秀(2011)。水庫風景區遊憩動機、遊憩體驗、滿意度與重遊意願關係之研究-以澄清湖風景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逢甲大學,臺中市。
張孝銘(2008)。休閒消費者行為。臺北市:華都文化。
張孝銘、李豪(2008)。觀光吸引力、遊憩體驗、遊憩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相關研究-以苗栗大湖鄉為實證。休閒產業管理學刋,1(2),57-69。
張耿介、陳文長(2004)。休閒社會學。新北市:新文京。
張琬菁(2001)。旅遊心理學。臺北市:揚智文化。
張嘉檳(2008)。遊客對休閒農場遊憩體驗面向與設施滿意度之研究-以臺中新社鄉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逢甲大學,臺中市。
張馨文(2003)。臺灣發展自行車觀光之研究。觀光研究學報,9(1),107-121。
許正和、邱創勳(2007)。躍上峰頂的台灣鐵馬。高雄市: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許宇中(2009)。基隆河沿岸自行車道騎乘者參與動機、車道設施滿意度、遊憩體驗與休閒效益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灣體育大學,臺中市。
許建民、鄭硯青(2011)。景點意向與遊憩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新竹市17公里海岸線自行車道為例。休閒產業管理學刋,4(1),57-71。
郭進財、黃佩鈴、孫美蓮(2011)。生活品質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以嘉義地區自行車參與者為例。長榮運動休閒學學刊,(5),1-10。
陳水源(1988a)。遊客遊憩需求與遊憩體驗之研討。戶外遊憩研究,1(3),25-51。
陳水源(1988b)。遊憩體驗實證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1(1),39-75。
陳冠曲(2007)。遊客遊憩體驗、滿意度與行為意向關係之研究-以溪頭森林遊樂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嘉義大學,嘉義縣。
陳國章(2001)。「腳踏車」用詞的種類、分布及其變化-以彰投雲嘉南各縣市為例。地理教育,27,1-5。
陳錫平(2008)。中部地區自行車活動參與者的休閒態度、深度休閒對休閒效益的影響。為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彭臺臨(2006)。臺灣地區國民運動行為與其政策意涵。,臺北市: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曾光華(2007)。服務業行銷,臺北市:前程文化。
項退結(1989)。西洋哲學辭典。臺北市:香華園。
黃宗成、吳忠宏、高崇倫(2000)。休閒農場遊客遊憩體驗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13(4),1-25。
黃啟峰(2007)。二氧化碳與地球暖化。科學發展,413,6-12。
黃淑君、林慧娟、郭家汝(2003)。解說內容之涉入程度對遊客之環境認知、遊憩體驗和滿意度之影響-以陽明山國家公園魚路古道為例,觀光學報,9(1),79-90。
黃淑君、薛毓屏、林育慧、黃嘉佩、郭佩筠(1999)。遊憩單車使用者對單車活動的實質環境屬性偏好之研究。載於中華民國戶外遊憩學會(主編),觀光遊憩規劃研究(頁17-32)。臺北市:田園城市。
黃齡儀(2012)。節慶活動的遊憩體驗與滿意度之相關研究-以客家桐花祭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新屋戶政(2011)。疆域沿革。上網日期:2011年10月26日,取自:http://www.hsinwuhr.gov.tw/cht/profile/location.html
新屋鄉公所(2008)。新屋鄉志。桃園縣:新屋鄉公所。
新屋鄉公所(2004)。黃副縣長訪視新屋鄉業務座談會簡報資料。桃園縣:新屋鄉公所。
楊秋霖(2007)。臺灣的生態旅遊。新北市:遠足文化。
楊淑美(2009)。遊客對慢遊之參與動機、遊憩體驗與忠誠度之研究-以台鐵郵輪式列車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高雄市。
楊舒雯(2006)。自行車道遊客特性與遊憩服務品質之研究-以臺中縣東豐自行車綠廊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體育大學,桃園縣。
萬麗玲、張俊彥(1999)。不同景觀型態對生心理反應之影響-一個對肌電值及注意力恢復能力之研究。載於中華民國戶外遊憩學會(主編)遊憩體驗與景觀評估(頁113-133)。臺北市:田園城市。
葉佐禹(2011)。永續海岸觀光發展居民態度之研究—以新屋鄉沿海五村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清雲科技大學,桃園縣。
廖明豊(2003)。東豐自行車綠廊之遊憩體驗吸引力、服務品質與遊客滿意度及中程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廖俊儒(2003)。職棒現場觀眾消費體驗要素對體驗滿意度與忠誠意願影響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趙紹廉、劉廣堂(2009)。桃園縣自行車道規劃及既有自行車道設置檢討。都市交通半年刊,24(2),62-74。
劉季貞、杜先惠、陳惠嫺、張明正、張偉雄(2009)。遊憩體驗對遊客滿意度與重遊意願的影響-以高雄新光碼頭為例。運動健康與休閒學刊,13,109-120。
劉宗穎(2010)。生態旅遊遊客環境態度、旅遊動機、遊憩體驗與地方依附之關係研究-以塔塔家遊憩區為例。運動休閒管理學報,6(2),53-72。
劉美侖(2011)。服務品質、知覺價值、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相關研究─以四重溪溫泉旅館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高雄市。
劉珈灝(2008)。自行車使用者對遊憩涉入、地方依附和滿意度之關係-以愛河自行車道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高雄市。
蔡伯勳(1986)。遊憩需求與滿意度分析之研究-以獅頭山風景遊憩區實例調查。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蔡宏進(2004)。休閒社會學。臺北市:三民。
蔡欲吉(2010)。蘭嶼遊客環境態度、遊憩體驗與重遊意願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蔡淑如(2010)。遊客參與金山溫泉區遊憩動機、遊憩體驗、滿意度對重遊意願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聖約翰大學,新北市。
鄭瑞壬(1996)。桃園縣遊憩資源與遊憩生態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鄭銘權(2006)。溫泉旅館遊客涉入程度與遊憩體驗之研究:以關子嶺統茂溫泉會館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大仁科技大學,屏東縣。
鄧秀美(2008)。客家文化休閒產業發展之研究:以桃園縣新屋鄉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元智大學,桃園縣。
盧淑美(2010)。客家鄉鎮發展文化觀光之研究—以桃園縣新屋鄉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桃園縣。
賴夢芳(1998)。伴遊性質與休閒活動滿意度相關性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謝文全(2007)。教育行政學。臺北市:高等教育。
謝明政(2007)。休閒漁港遊客遊憩滿意度之研究-以桃園永安漁港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海洋大學,基隆市。
謝金燕(2003)。宗教觀光吸引力、滿意度忠誠程度關係之研究-以高雄佛光山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謝淑芬(1994)。觀光心理學。臺北市:五南。
鍾心瑜(2005)。應用差異理論探討使用者持續使用網站之行為意圖。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顏妙珊(2006)。臺北縣八里左岸自行車道遊客與管理者對環境屬性知覺差異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縣。
顏妙桂、金敏玲、黃景裕、楊昌裕、陳世昌、李富美(譯)(2002)。休閒活動規劃與管理。臺北市:桂魯。(Edginton, C. R., Edginton, S, R., Hanson, C, J., & Hudson, S, D., 1998)
魏弘發(1995)。遊客選擇行為與遊憩阻礙之研究-以臺灣民俗村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逢甲大學,臺中市。
蘇令宜(2009)。遊客對纜車遊憩體驗與滿意度之研究。以臺北市文山區貓空纜車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蘇育煌(2010)。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遊客特性與遊憩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蘇秋君、鄭欽龍、陳瑩達、林麗貞(2011)。遊憩體驗、滿意度與行為意圖之研究-以下坪植物園遊客為例。中華林學季刊,44(1),73-86。
龔琳晏(2009)。自行車道遊客特性、行前期望與體驗滿意度之研究-以大鵬灣國家風景區環灣自行車道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餐旅大學,高雄市。
Cardozo, R. N. (1965).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customer effort, expectation and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2, 244-249.
Clawson, M., & Knetsch, J. L. (1969). Alternatives method of estimating future use. Economics of Outdooe Recreation, 21 (7), 36.
Czepiel, J. A. (1974). Perspective on customer satisfaction, AMA Conference Proceedings, Chicago, IL, 119-123.
Driver, B., & Toucher, R. (1970). Toward a behavioral interpreation of recreational engagements, with implications for planning. Elements of Outdoor Recreation Planning. Ann Arbor, MI: University Microfilms, 9-31.
Driver, B. L., Brown, P. J., & Peterson, G. L. (1991). Benefits of leisure. Stage College, PA: Venture Publishing.
Dorfman, P. W. (1979). Measurement and meaning of recreation satisfaction. Enviornment and Behavior 11(4), 483-510.
Fornell, C. (1992). Anational customer satisfaction barometer: The Swedish experience. Journal of Marketing, 56, 6-21.
Ittelson, W. H. (1978). Environmental perception and urban experience, Environmet and Behavior, 10 (2), 193-213.
Kelly, J. R. (1987). Freedom to be – A new sociology of leisure. New York: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Kotler, P. (1999). Marketinjg mangement.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Lawler, E. E. (1973). Motivation in work organizations. Monterey, California : Books Cole Publishing company.
Locke, E. A. (1969). What is job satisfactio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4, 309-336.
Maslow, A. (1970).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3rd ed.).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Manning, R. E. (1986). Studies in outdoor recreation. Oregon State Universty: Corvallis.
Oliver, R. L. (1981).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of satisfaction process. Advance in Consumer Research, 10, 250-255.
Oliver, R. L. (1988). Response determinants in staisfaction judgments.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14(4), 495-507.
Rea, L. M., & Parker, R. A. (1997). Designing and conducting survey research. San Francisco, CA: Jossey Bass Publishers.
Schreyer, R. S., & Roggenbuck, J. W. (1978). The influence of experience experction on crowding perceptions and social-psych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ies. Leisure Sciences, 1 (4), 373-394.
Solomon, M. R. (1991). Consumer behavior: Buying, having and being. Boston: Allyn and Bacon.
Vroom, V. H. (1964). Work and motivation.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Westbrook, R. A. (1980). Arating scale for measuring product/ service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6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