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才乂
論文名稱: 新北市國民中學節能減碳教育政策之評估研究
The Study on the Evaluation of Energy Saving and Carbon Reduction Educational Policy in Junior High Schools of New Taipei City
指導教授: 游進年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4
畢業學年度: 10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2
中文關鍵詞: 節能減碳政策評估教育政策評估
英文關鍵詞: energy saving and carbon reduction, policy evaluation, evaluation of educational policy.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32下載:1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首先探討節能減碳(教育)的理論基礎與CIPP評估模式的理論基礎。接著論述節能減碳教育與CIPP之相關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探討新北市國民中學節能減碳教育政策的實施成效。
    本研究共發出790份問卷,36校回收669份問卷,回收率為84.68%。剔除空白及無效問卷,有效樣本665份。本研究主要研究工具為研究者自編之「節能減碳教育政策之評估研究調查問卷」,資料處理採統計分析法,包括平均數、標準差、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考驗不同背景之受試者對相關問題反應的差異,經由描述分析、問卷調查,本研究主要發現與結論歸納如下:
    一、新北市國民中學節能減碳教育政策推動現況良好,屬中上程度。
    二、節能減碳教育政策之輸入評估中,「政策的合理性與適切性」層面是推動節能減碳教育最重要因素,其次依序為「組織的成立與運作」、「教育資源的投入」。
    三、節能減碳教育政策之過程評估中,「影響政策執行的因素」層面是推動節能減
    碳教育最重要因素,其次依序為「政策認知與態度」、「執行者的意願與能力」。
    四、節能減碳教育政策之成果評估中,「環境空間營造」層面是推動節能減碳教育最重要因素,其次依序為「課程規劃與實踐」、「教師專業發展」、「家長與社區參與」。
    五、男性教育人員知覺節能減碳教育政策的程度顯著高於女性的教育人員。
    六、資深教育人員(51歲以上)知覺節能減碳教育政策的程度度高於資淺的教育人員。
    七、研究所畢業之教育人員知覺節能減碳教育政策的程度高於師大(師院)、一般大學畢業的教育人員。
    八、校長對節能減碳教育政策的知覺情形顯著高於其他教育人員。教師兼導師程度最低。
    根據結論,本研究分別對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國民中學與未來相關研究提出參考建議。

    The Study on the Evaluation of Energy Saving and Carbon Reduction Educational Policy in Junior High Schools of New Taipei City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effectiveness for the educational policy of energy saving and carbon reduction in Junior High Schools in New Taipei Municipality. First, it explored the theories of energy saving and carbon reduction and the methodology of CIPP evaluational model. Then, it adopted the questionnaires survey to understand the implementation and performance of energy saving and carbon reduction educational policy in Junior High Schools in New Taipei Municipality. After issuing 790 researching samples of questionnaires, we got 669 questionnaires returned, and the ratio of recovering is 84.68% . By eliminating the blank and useless questionnaires, and the valid samples was 665. The major research tool of this study was self-composed“ Evaluation Scale of Educational Policy of Energy Saving and Carbon Reduction” . All data was processed and analyzed by statistics methods such as mean, standard deviation, t-test, and one-way ANOVA, all of which were used to certify the different results on them that had different background.
    Based on literature review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conclusions as follows:
    1. The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ing staff for the “ Energy saving and Carbon reduction educational policy” with a higher degree of satisfaction.
    2. In the input evaluation of energy saving and carbon reduction educational policy, the domain of“ Reasonableness and Appropriateness of policy” level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in deciding the efficacy of energy saving and carbon reduction, next are“ Organizational operation” and “ Investment in education resources”.
    3. In the process evaluation of energy saving and carbon reduction educational policy, the domain of“ The Factors of implementation of policy” level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in deciding the efficacy of energy saving and carbon reduction, next are“ Policy awareness and Attitudes” and“ Willingness and Abilities”.
    4. In the product evaluation of energy saving and carbon reduction educational policy, the domain of“ Environmental space to create” level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in deciding the efficacy of energy saving and carbon reduction, next are“ Curriculm planning and Practice”, “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and“ Parents and Communities involvement”.
    5. Male teaching staff hold higher recognition on the educational policy of energy saving and carbon reduction than their female teaching counterparts.
    6. Experienced teaching staff get higher recognition on the educational policy of energy saving and carbon reduction than their junior teaching staffs.
    7. Teaching staff holding master degree and above have higher recognition on the educational policy of energy saving and carbon reduction.
    8. The school principals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recognition than the other teaching staff, among whom the homeroom teachers have the lowest recognition.
    Based on the conclusions,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educational concerned authority, junior high schools, as well as further researches.
    Keywords: energy saving and carbon reduction, policy evaluation, evaluation of educational policy.

    謝誌 ……………………………………………………………………………………… ⅰ 中文摘要 ………………………………………………………………………………… ⅲ 英文摘要 ………………………………………………………………………………… ⅴ 目次 ……………………………………………………………………………………… ⅶ 表次 ……………………………………………………………………………………… ⅸ 圖次 ……………………………………………………………………………………… x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名詞釋義 7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9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教育政策評估相關內涵 13 第二節 節能減碳教育政策相關內涵 34 第三節 教育政策評估及及節能減碳教育之相關研究 45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5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9 第二節 研究對象 61 第三節 研究工具 63 第四節 實施程序 73 第五節 資料處理 75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77 第一節 新北市國民中學節能減碳教育政策評估之現況分析 77 第二節 新北市國民中學節能減碳教育政策評估之差異分析 8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17 第一節 結論 117 第二節 建議 121 參考文獻 125 一、中文部份 125 二、英文部份 131 附錄 135 附錄一 新北市推動低碳校園中程計畫 135 附錄二 專家效度問卷 141 附錄三 預試問卷 151 附錄四 正式問卷 157

    中文部份
    王元仁(2003)。模糊理論應用於技職學校課程評估模式之探討。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16(1),49-62。
    王文科(1980)。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書局。
    王文科(1990)。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書局。
    王如哲、黃月純(2011)。節能減碳教育:國際觀點與案例。臺北市:高等教育出版社。
    王保進(譯)(2002)。大學自我評鑑(原作者:Kells)。臺北縣:正中出版社。(原著者出版年:1995)。
    王革華(2008)。新能源概論。臺北市:五南書局。
    王璇(2012)。高中生參與節能減碳專題活動之學習歷程與阻礙因素研究─以高師大附中及國立鳳新高級中學為例。國立台東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縣。
    丘羽先等譯(2009)。世界又熱、又平、又擠(原作者:Thomas L. Friedman)。臺北市:天下遠見出版社。
    丘昌泰(1998)。公共政策:當代政策科學理論與研究。臺北市:巨流圖書。
    古孟平(2004)。以CIPP評估模式評估「新竹市學校社會工作人員輔導方案」。東海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左峻德(2009)。發掘綠色黃金:能源經濟新契機。臺北市:財團法人台灣經濟研究院。
    朱宏志(1995)。公共政策。臺北市:三民書局。
    江啟昱(1993)。CIPP評鑑模式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2003)。國家永續發展推動現況。國家永續發展年報。臺北市:行政院。
    吳定(2003)。公共政策。臺北市:中華電視股份有限公司。
    吳定(2008)。公共政策。臺北市:五南書局。
    吳明隆(2009)。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臺北市:五南書局。
    吳政達(2002)。教育政策分析:概念、方法與應用。臺北市:高等教育出版社。
    吳展華(2009)。校園碳足跡調查與節能減碳策略分析─以大葉大學校園為例。大葉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吳清基(1992)。教育行政決定理論與實際問題。臺北市:文景出版社。
    吳清基(2012)。教育政策與行政新議題。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社。
    呂冠蓉(2008)。遊戲教學法與講述教學法對節能減碳教育成效之比較。淡江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縣。
    呂鴻光(2003)。溫室氣體衝擊與對策—我國之影響與因應措施。臺北市:田園城市出版社。
    李允傑(1998)。公部門之績效評估。人事月刊,29(4),4-14。
    李允傑、丘昌泰(2003)。政策執行與評估。臺北市:元照出版公司。
    李宗洲(2011)。綠活新視野。臺北市:大魯文創出版社。
    李怡君(2005)。師範學院通識教育實施成效之研究─CIPP評鑑模式的應用。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明寰(譯)(2002)。公共政策分析(原作者:W. N. Dunn)。臺北市:時英出版社。
    李枝憲(2008)。環境教育從境教及身教做起。屏縣教育季刊,36,52-53。
    李美華等譯(1998)。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原作者:Babbic Earl.)。臺北市:時英出版社。
    林水波(1996)。政策執行力對政府公權力及公信力的影響。行政管理論文選輯第十輯。臺北市:銓敘部。
    林水波、張世賢(1997)。公共政策。臺北市:五南書局。
    林佳燕(2013)。雲林縣國小教師能源認知與節能減碳行為及個人碳足跡之研究。康寧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林明地等譯(2006)。Wayne K. Hoy& Cecil G. Miskel著(2003)。教育行政學:理論、研究與實際。高雄市:麗文文化。
    林榮俊(2011)。我國課程改革政策評估之研究─以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博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林鐘沂(1993)。政策評估理論之分析及方法論的重建。中國行政評論,2(2),27-96。
    邱勤予(2010)。台北地區國中學生節能減碳行為意圖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以台
    北兩所國中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柯三吉(1994)。公共政策問題的診斷。行政管理論文選輯,8,135-168。
    柯三吉(1998)。公共政策─理論與方法與台灣經驗。臺北市:時英出版社。
    唐孝蘭(2010)。國中生節能減碳教學效果之研究─以台中市國中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唐國華(2010)。高雄市國中學生能源科技認知與節能減碳態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唐雅蘭(2000)。CIPP評估模式應用在特殊教育推展成效評估之研究─以花東地
    區啟智教育為例。國立臺東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縣。
    孫本初、傅岳邦(2009)。公共政策評估實務的有效性:發展階段與類型面向的檢
    視。研習論壇,103,1-11。
    孫意雲(2008)。台北市高中職社區化政策評估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翁興利(1998)。公共政策。臺北縣:空中大學。
    袁振國(2010)。教育政策學。臺北市: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馬耀祖(2009)。政府宣導節能減碳傳播效能之探討─以優仕網受訪民眾為例。世新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高維敏(2010)。國民中小學教師對普通海洋教育政策評估研究─以四縣市為例。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康正言(1985)。公共政策影響評估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芳全(1994)。教育問題與教育改革─理論與實際。臺北市:商鼎出版社。
    張芳全(1999)。教育政策。臺北市:師大書苑。
    張芳全(2004)。教育政策分析。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張建茹(2008)。CIPP模式應用於幼稚園發展多元智能學校特色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鈿富(1995)。教育政策分析─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書局。
    教育部校園節能減碳資訊平台,http://CO2.ftis.org.tw/pageA3_2a。
    曹俊漢(1991)。公共政策。臺北市:三民書局。
    許雅蘭(2011)。國小高年級節能減碳教育課程發展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郭生玉(1984)。心理與教育研究法。臺北市:精華書局。
    郭英慈(2005)。大學多元入學方案評估之研究─利害關係人的觀點。臺北市: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碩士論文。
    郭耀昌(2008)。政策評估與決策模式。研考雙月刊,32(2),70-78。
    陳佩君(2010)。旅館從業人員節能減碳素養之研究。輔仁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陳怡芸(2013)。節能減碳創新教材對國小教師增能成效分析─以台中市大里區智
    類國小教師為例。臺中市:朝陽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陳芳全(1998)。教育政策。臺北市:師大書苑。
    陳恆鈞譯(2001)。公共政策─演進研究途徑(原作者:Janes P. Lester & Joseph stewart, JR.)。臺北市:學富出版社。
    陳昭吟(2010)。國中教師節能減碳認知、態度及行動經驗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陳泉湧(2011)。全球氣候變遷危機與轉機。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社。
    陳美華(2014)。新竹縣市國小中、高年級學生對節能減碳認知、行為及態度之研究。明新科技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縣。
    陳國輔(2011)。台南市國小教師節能減碳素養分析。:國立台南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陳舜芬(1998)。Stufflebeam的改進導向評鑑途徑。載於黃光雄編譯,教育評鑑的模式。臺北市:師大書苑出版社。
    陳雲蘭(2008)。由極端氣候指標看臺灣氣候變化。論文發表於交通部中央氣象局2008臺灣氣候變遷研討會,臺北市。
    曾淑惠(2004)。教育方案評鑑。臺北市:師大書苑。
    游進年(1999)。CIPP模式在台灣省國民中學訓輔工作評鑑應用之研究─以宜蘭縣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華健、吳怡萱(2009)。能源與永續。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社。
    黃乃熒(2006)。教育政策科學與實務。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黃大駿、許菁珊、盧明俊(2009)。節能減碳教育成果評估。嘉南學報,35,
    781-789。
    黃文良、李岱衛、陳威乾、王貳瑞(2013)。國中小校園節能減碳教育推廣之研究。工程科技與教育學刊,10(1),54-61。
    黃月純(2009)。節能減碳教育實施之探析,台灣教育,658,14-21。
    黃必昌(2008)。我國國民小學溫室氣體排放管理現況與節能減碳策略研究。大葉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黃立賢(2005)。教育政策執行成效與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小班教學政策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淑芬(2009)。以節能減碳打造環保城市:以台中市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黃裕仁(2008),環境教育議題融入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科書內容之分析研究。屏東教大科學教育,28,3-12。
    楊仁達(2010)。探尋Green Ocean。臺北市:資訊工業策進會。
    楊家鳳(2010)。台南縣市民眾節能減碳素養之研究。臺南市:國立臺南大學碩士
    論文。
    經濟部能源局(2007)。能源科技研究發展白皮書。臺北市:經濟部能源局。
    葉欣誠(2010)。抗暖化關鍵報告。臺北市:新自然主義出版公司。
    詹志宏(1984)。政策評估的困境與理論之探討。研考月刊,84,53-59。
    廖志銘(2014)。大專院校教職員工節能減碳認知、態度及行為研究─以嶺東科技大學為例。嶺東科技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廖哲緯(2011)。國民中學能源教育課程教學效果探討─以兩所國民中學為例(台
    北市、新竹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劉素芬(2001)。老人居家服務方案評估─以紅十字會為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臺北縣政府教育局(2009)。臺北縣低碳教育白皮書。臺北縣:臺北縣政府教育局。
    蔡麗靜(2004)。大專院校實施「教訓輔三合一方案」CIPP評估模式規準建構之
    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謝文全(2004)。教育行政學。臺北市:高等教育出版社。
    謝志偉(2013)。花蓮地區國中教師節能減碳認知、態度及行動經驗之研究:一個
    縱向研究的取向。國立東華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謝建全(1995)。高中數理資優教育成效評估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謝美慧(2002)。教育政策評估理論之研究─以北高兩市幼兒教育政策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謝美慧(2011)。教育政策評估標準之發展與應用。載於吳清基(主編),教育政策與行政新議題,136-156。臺北市:五南出版社。
    謝耀霆(2009)。台北市節能減碳政策之研究:以政策行銷角度分析。開南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瞿立鶴(1987)。教育政策理論之分析。教育資料文摘,19(3),4-40。
    簡紅珠譯(1989)。目標導向的評鑑:Tyler的傳統。載於黃光雄編譯,教育評鑑的模式。臺北市:師大書局出版。
    簡淑娟(2010)。能源學校自評指標建構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顏國樑(1997)。教育政策執行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理論建構與應用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羅清水(1999)。教育政策執行評估之研究─以高職實用技能班政策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羅國英、張紉(譯)(2007)。方案評估(原作者:Emil J. Posavac & Rayumond G. Carey)。臺北巿:雙葉書廊。(原著出版年:2003)。
    英文部份
    Dunn, W. N. (1994), Public policy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 (2th ed.), Englewood cliffs,
    N. J.: Prentic-Hall.
    Dyke, C. (1988). The evaluation dynamics of complex systems: A study in biosocial
    complexity.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
    Friedrich, C. J. (1963). Public policy: A yearbook of the graduate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Cambridge. Mass: Graduate School of public.
    Guba, E. G. & Lincoln, Y. S. (1989). Fourth Generation Evaluation. Newbury Park: Sage Publication.
    Kells, H. R. (1988). Self-study Processes: A guide to self-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3rd ed.). New York: 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
    Kettner & Martin (1990). Two Models administration in Social Work. Purchase of Service Contracting, 14(1), 23.
    Lasswell, H. D. & Kaplan, A. (1950). Power and society: A framework for political
    inquiry, NH: Yale University Press.
    Posavac, E. J. & Carey, R. G. (1992). Program evaluation: Method and case studies (4th Ed.).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Shafritz, J. M., Russell, E. W. & Borick, C. P. (2007). Introducing public administration (5th Ed.). New York: Addison Wesley Longman.
    Sharkansky, I. (1972). Public administration: Policy making in government agencies.
    Chicago: Marham.
    Stake, R. E. (1976). Evaluating Educational Programmes: The Need and the Response. Illinois: Center for Instructional Research and Curriculum Evaluation,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 Champaign.
    Stufflebeam, D. L. (2000). The CIPP model for evaluation. In D. L. Stufflebeam, G. F. Madaus, & T. Kellaghan(Eds.), Evaluaion model: Viewpoint on educational and human services evaluation(2nded.) (pp.279-317). Boston: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Stufflebeam, D .L. (2003). The CIPP model for evaluatio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2003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Oregon program evaluator network. October 3, 2003. Porland, Oreigon.
    Stufflebeam, D. L. & Shinkfield, A. J. (1985). Systematic evaluation. Boston: Kluwer Nijhoff.
    Stufflebeam, D. L., Shinkfied, A. J.(1985). Systematic evaluation: a self-instructional guide to theory and practice(4th edition). Boston: Kluwer Nijhoff.
    Stufflebeam, D. L., et. al. (1971). Educational Decision Making. Elam, I. S., Robision, D. W. (Eds.), Educational Evaluation & Decision Making: The Decision Making Process. Itasca, IL: F. E. Peacock, 50-55.
    The Joint Committee on Standards for Educational Evaluation(1994). The Program Evaluation Standards: How to Assess Evaluations of Educational Programs (2nd ed.). New Bury Park : SAGE Publications.
    Tyler, R.W. (1969). Educational evaluation: New roles and new means, 68th yearbook of the NSSE, Part 2.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Van Horn, C. E., & Van Meter, D. S. (Eds.) (1975). The policy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 conceptional framework. Administration and Society, 6(4), 445-488.
    Weiss, C. H. (1972). Evaluation research: Methods of assessing program effectivenes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Weiss, C. H. (1998). Evaluation: Methods for studying programs and policie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