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陳富樺 |
---|---|
論文名稱: |
司法院釋字第649號解釋案後視障按摩師的看法與就業因應之探究 The Study of the view and coping of the blindmassagists after the Grand Justices Interpretation Case 649 |
指導教授: | 張千惠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特殊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13 |
畢業學年度: | 102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11 |
中文關鍵詞: | 視覺障礙 、視障按摩師 、司法院釋字第649號解釋案 、視障按摩師看法 、就業因應 |
英文關鍵詞: | the blind, the blind massagists, the Grand Justices Interpretation Case 649, the blind massagists’ views, coping about employment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02 下載:2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的目的有二:
一、探討視障按摩師的看法
二、探討視障按摩師的就業因應
對此,提出四個研究問題:
一、受訪的視障按摩師對自身從事按摩業及該釋憲案有何看法?
二、受訪的視障按摩師受過的專業訓練及就業經歷?
三、大法官釋憲案後,受訪的視障按摩師受到哪些影響?有何因應?
四、受訪的視障按摩師在從事按摩業時需要哪些就業協助使其從事按摩業時能更順利
本研究為質性研究,針對三位視障按摩師及其家人,利用訪談大綱進行深度訪談,以瞭解視障按摩師的看法及就業因應。
本研究的主要結果如下:
一、受訪的視障按摩師對自身從事按摩業的看法主要經歷三個階段,包括調適與接受從事按摩、實際接受職業訓練後逐漸改變對按摩的觀感及建立內在意義繼續從事按摩。對釋憲案的看法主要有三種,包括持反對立場、認為開放與否已無沒太大差別及不反對但需擬好配套。
二、視障按摩師的專業訓練及就業經歷包括職前按摩訓練並在職進修有助工作表現;受僱他人磨練自己;仔細評估決定創業。
三、釋憲案對視障按摩師的就業影響有正面影響及負面影響;其就業因應則分為消極面及積極面。
四、視障按摩師就業的相關需求主要有資金籌措方面、宣傳廣告方面、法律改善方面及職業訓練方面
本研究歸納研究發現,提出對視障按摩師、政府相關單位、按摩職業訓練相關單位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
This study has two purposes:
1. To Investigate the blind massagists’ views.
2. To Investigate t the blind massagists’coping about employment.
In this regard, four research questions are proposed:
1.What are the respondents of the blind massagists when they are on their own massage business and what are their views about the Case 649?
2.What are the blind massagists’professional massage training and employment experience?
3.After the Grand Justices Interpretation Case 649,what do the blind massagists be affected? What are their strategies to cope?
4.What assistances do they need to make their massage business smoothly?
This study is a qualitative research, for the three blind massagists and their families, using the depth interviews to understand the views of the blind massagists and employment response. The main results of this study are below:
1.The respondents engaged the blind massagists massage business on their own views mainly through three stages, including adaptation and acceptance in massage, practical vocational training for massage after gradually changed the perception of inner meaning and the establishment continue to engage in massage. their views about the Grand Justices Interpretation Case 649 are three, including the opposition, that is no big difference is no longer open or not, and do not oppose but need to be a good package.
The blind massagists professional training and employment
2.Pre-employment training and job training help their massage work performance; others hone their employment; carefully evaluate decided entrepreneurship.
3.The petitioner for the blind massagists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employment effects and adverse effects; their employment in response to the positive side and the negative side is divided into.
4.The blind massagists employment-related needs are mainly financing of, advocacy advertising, legal aspects and vocational training to improve.
Based on these results, this thesis is ended with some suggestion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 in this research to the blind massagists and the government and there will be research in this field.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Katsunori, F. (2008,12)。日本身心障礙者的工作與就業。「國際接軌‧權利躍進」國際研討會。台北:台大醫院。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殘障聯盟主辦。2008年12月8-9日
Kiyoshi Hibino(2010)。日本過去半世紀間視障者新職種開拓的歷史與
沿革。文章發表於台灣在2010年9月舉辦一場「2010開創視障者
多元就業之探討國際研討會」。2011年10月1日,取自
http://www.tdtb.org/seminar/Kiyoshi%20Hibino-tw.html
大法官開啟按摩業大門勞委會宣示將加強視障者就業服務(2008)。2008
年10月31日勞工委員會,取自
http://gsrat.net/news/newsclipDetail.php?pageNum_RecClipData=30&&ncdata_id=6912
內政部統計處(2006)。95年身心障礙者生活需求調查結果摘要分析。 2011年10月1日,取自http://sowf.moi.gov.tw/stat/Survey/95年身心障礙者生活需求調查期末報告摘要.doc
王育瑜(1995)。台灣視障者的職業困境—以按摩業為例的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王育瑜(2005)。身心障礙者定額進用制度之研究報告。台北市: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
王國羽、洪惠芬、呂朝賢(2004)。加拿大、荷蘭與丹麥身心障礙者所得保障政策之比較:臺灣可以學甚麼?。臺灣社會福利學刊,5,33-82。
甘為霖(2006)。福爾摩莎素描—甘為霖牧師台灣筆記。台北市:前衛。
台北縣勞工局(2004)。視覺障礙者就業狀況與需求調查報告。台北縣:勞工局。
司法院(2008)。司法院大法官議決釋字第六四九號解釋附釋字第六四九號解釋。司法院公報,50(12),31-48。
吉野秀公 (1997)。台灣教育史。台北市:南天書局。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2001)。行政院勞工委員會獎助視障按摩
業者製作招牌計畫。2011年10月1日,取自
http://www.evta.gov.tw/topicsite/content.asp?mfunc_id=12&func_id=12&type_id=0&cata_id=&site_id=3&id=6637&mcata_id=0&SearchDataValue=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2006)。按摩技術士技能檢定規範。2011年10月1
日,取自http://www.labor.gov.tw/management/sitemap_upload_file/iiw/examnormal/07200.pdf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2009)。全國辦理身心障礙者促進就業業
務概況表。2011年10月1日,取自http://www.evta.gov.tw /content/content.asp?mfunc_id=14&func_id=59&type_id=0&cata_id=0&id=19302&mcata_id=0&SearchDataValue=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2009)。98年身心障礙者勞動狀況調查報
告。行政院委託故鄉市場調查股份有限公司專案報告。台北市:行
政院勞委會職訓局。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2010)。行政院勞工委員會99年回饋金運用計畫。
2011年10月1日,取自
http://www.evta.gov.tw/content/content.asp?mfunc_id=11&func_id=11&type_id=0&cata_id=0&id=19059&mcata_id=0&SearchDataValue=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2011)。「視覺障礙按摩工作者在職進修訓
練」課程規劃,2011年10月1日,取自 http://www.evta.gov.tw/content/content.asp?mfunc_id=10&func_id=10&type_id=0&cata_id=0&id=23051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2011)。視障按摩業者穩定就業及職場協
助補助要點。2011年10月1日,取自http://www.evta.gov.tw/content/content.asp?id=22870&IsRssLink=Y&mfunc_id=124
《按摩業開放後之法制建構規劃》,2010 年,孫迺翊主持,勞委會職訓局委託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溫秀琴、張瓊玲),91年度赴日本考察視覺障礙者就業促進報告,2002年11月15日。
余月霞(2003)。發展輔助科技擴展視障者的就業世界。促進視障就業環境改善研討會,中華民國無障礙科技發展協會。
呂思嫺(2010) 。特殊勞動者的性別政治:以女性視障按摩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醫學大學,高雄市。
吳秀照(2007)。台中縣身心障礙者就業需求:排除社會障礙的就業政策探討。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11(2),148-197。
李永昌(2001)。視覺障礙者工作現況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9,51-69 。
李永昌(2003)。視覺障礙者工作職類研究。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11,55-73。
李永昌(2004)。視覺障礙者職業研究。台北市:永日景。
李奉儒、吳芝儀(譯)(1995)。M.Q.Patton著。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市:桂冠。
李宜樺(2009)。屏東縣視障按摩業者經營模式與因應策略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市。
杞昭安(1991)。盲人按摩業初探。特教園丁,6(3),6-10。
杞昭安(1998)。視障學生就業問題之研究。特教園丁季刊,4(1),36-44。
杞昭安(2000)。視覺障礙者就業現況與就業期望之調查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報,14,3-30。
身心障礙者保護法(1990)。
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2007)。
身心障礙等級(2008) 。
阮芬芳(1997)。視障者就業現況及未來展望調查研究。台北市:天主教光鹽愛盲服務中心。
林忠濤(1984):按摩的研究與發展。載於視障教育論叢,台北市立啟明學校啟明教育叢書第七輯,155-158。
林芳如(2003)。禁止殘障就業歧視之人力資源管理:美國殘障國民法(Americanswith Disabilities Act)啟示。人事月刊,36(2),7-25。
林慶仁、劉慶雄(2004)。台南市視障者就業現況及就業意願調查研究。台南市:台南市勞工局專題研究成果報告。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殘障聯盟(2008)。〈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調查統計摘要》,2011年10月1日,取自http://www.enable.org.tw/iss/pdf/20081127-1.pdf,2011年10月1日。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殘障聯盟(2009)。〈2008 年身心障礙者處境報告〉,《調查統計摘要》,2011年10月1日,取自 http://www.enable.org.tw/iss/pdf/05.pdf。
胡名霞(2000)。英國視障者的物理治療教育。醫學教育,4(3 ),281。
邱大昕(2009)。被忽略的歷史事實:從視障者工作演變看大法官釋字第六四九號解釋。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13(2),55-86。
邱大昕(2011)。為什麼馬殺雞?—視障按摩歷史的行動網絡分析。台灣社會研究季刊,83,5-36。
邱滿艷、張千惠、韓福榮、許芳瑜、鍾聖音、貝仁貴、簡宏生、陳月霞、徐文豪、林婉媛(2010)。從傑出身心障礙者就業歷程,探討就業影響因素─伴隨著「障礙」的就業路。特殊教育研究學刊,35(3),1-25。
柏廣法(1997)。視覺障礙者大學畢業後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胡幼慧、姚美華(1996)。一些質性方法上的思考:信度與效度?如何抽樣?如何收集資料、登錄與分析?載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之實例(2005),141-157。台北市:巨流圖書公司。
袁志海(2008)。香港特別行政區內身心障礙者的自力救助。論文發表於「國際接軌‧權利躍進」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台大醫院,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殘障聯盟主辦。2008年12月8-9日
高淑青(2008)。質性研究的18堂課─首航初探之旅。高雄:麗文。
張千惠(2010)。台中市視覺功能身障者就業現況及需求調查。台中市:台中市政府。
張幼慈(2003)。我國身心障礙者就業保障之研究-以定額進用制度為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自(1985)。突破就業困境---與校友一席談有感。載於視障教育論叢,
台北市立啟明學校啟明教育叢書第九輯,119-123。
張勝成、蔡淑芬、曾俊卿(1996)。視障者職種開發之調查研究。台北市:愛盲文教基金會。
許繼峰和廖坤榮(2004)。台南縣九十四年度視覺障礙者就業狀況與需求調查成果報告書。台南縣:台南縣政府勞工局。
連苡涵(2006)。音樂系畢業之視覺障礙者的就業狀況以及工作滿意度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台南市。
陳世芸(2006)。大學畢業之視覺障礙者的求職過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大學,台北市。
勞委會(2011)。技能檢定合格數按職類別分。2011年10月1日,取自http://www.evta.gov.tw/content/list.asp?mfunc_id =14&func_id=102
彭作奎、李怡穎、許順發(2009)。視覺功能身障者就業狀況需求調查。彰化縣:彰化縣政府。
殘障福利法(1980)。
視障按摩法令違憲 殘盟請政府保障生存權(2008)。2008年10月31日,取自http://gsrat.net/news/newsclipDetail.php?pageNum_RecClipData=30&&ncdata_id=6912
視覺功能障礙者從事按摩或理療按摩資格認定及管理辦法(2008)。
視覺障礙者就業基金補助示範按摩中心(院)要點(2000)。
視覺障礙按摩經營輔導團實施計畫(2004)
黃俊傑(1987)。臺北市殘障福利措施之研究。輔仁學誌XVIII,357-376。
黃瑞琴(1999)。質的教育研究法。台北市:心理。
黃坤祥(2007)。屏東縣96年度視障按摩中心營運管理輔導計畫案成果報告。屏東:屏東縣政府勞工局。
奧比斯基金會(2004)。台灣地區失明者就業調查。台北:奧比斯基金會。
萬明美 (1991)。視覺障礙者從事按摩業之現況及影響其收入之相關研究。特殊教育學報,6,1-47。
萬明美(1998)。大學視覺障礙學生畢業後生活狀況之研究。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萬明美、柏廣法(1999)。大學視覺障礙學生畢業後生活狀況之研究。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7,107-137。
廖俞晴(2009)。92-96 學年度啟明學校畢業生就業及生活狀況調查研 究。「2009 視覺障礙教學與評量」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之論文,台南大學視障教育與重建中心。
廖福特(2008)。從「醫療」、「福利」到「權利」-身心障礙者權利
保障之新發展。中研院法學期刊,2,167-210。
趙璟瑄(2007)。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定額進用制度之變革與因應。
就業安全,6(2),15-21。
劉寧顏 (1995)。重修台灣省通志 卷六 文教志教育行政篇。南投縣:臺
灣省文獻會。
歐用生(1992)。質的研究。台北市:五南。
潘淑滿(2005)。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蔡明砡(2004)。保護乎?障礙乎?「非視障者不得從事按摩業」法律
規定之研析。社區發展季刊,107,335-348。
蔡龍雄(1984)。漫談視障學生就業問題。視障教育論叢,台北市立啟明學校啟明教育叢書第七輯(90-95)。
鄭彥均(2006)。非義務定額僱用機關進用聽覺機能障礙者因素之探討
─以台北市非義務定額僱用機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鄭靜瑩 (1998) 。高中職以上視障學生未來適性職類及其工作輔助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顏雅萍(2005)。影響行政機關執行身心障礙者「定額進用」政策因素之探討─以新竹市政府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玄奘大學,新竹市。
二、西文部分
Bengisu, M., Izbirak, G., & Mackieh, A. (2008). Work-Related Challenges
for Individuals Who Are Visually Impaired in Turkey. Journal of Visual
Impairment & Blindness, 102(5), 284-294.
Candela, A. R. & Wolffe, K. E. (2002). Strength in numbers: Creating
employment consortia to assist people who are blind and visually
impaired to secure jobs. Re:View, 34(1), 5-11.
Capella-McDonnall, M. I. (2005). Predictors of competitive employment for
blind and visually impaired consumers of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services. Journal of Visual Impairment & Blindness, 100, 303-315.
Crudden, A., & McBroom, L. W. (1999). Barriers to employment: A survey
of employed persons who are visually impaired. Journal of Imapirment
& Blindness, 93, 341-350.
Fireison, C. K., & Moore, J. E. (1998). Employment outcomes and
educational backgrounds of legally blind adults employed in sheltered
industial settings. Journal of Imapirment & Blindness, 92, 740-747.
Heyer, K. (2005). Rights or Quotas? The ADA as a Model for Disability
Rights. In Nielsen, L. B. & Nelson, R. L. (Eds.), Handbook of
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 Research Springer Netherlands. (pp. 237-257).
Jenkins, R. (1991). Disability and Social Stratification. Th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42(4), 557-580.
Johnson, G. L. (1998). Trends in the hiring of people with visual impairments. Journal of Imapirment & Blindness, 92, 404-406.
Kim, Jeong-Han, & Rosenthal, D. A. (2007). An introduction to the Korean Employment Promotion Agency for the Disabled. Disability & Rehabilitation, 29(3), 261-266.
Kirchner, C., Schmeidler, E., & Todoroff, A. (1999). Looking at employment through a life-pan telescope : age , health , and employment status of people with serious visual impairment. New York: Amweican Foundation for the Blind.
Lee Ik Seop, & Park Soo Kyung (2008). Employment Status and Predictors
Among People with Visual Impairments in South Korea: Results of a
National Survey. Journal of Visual Impairment & Blindness, 102(3), 147-159. Retrieved October 2, 2008, from Academic Research Library database.
Leonard, Robin (2002). Predictors of Job-Seeking Behavior among Persons
with Visual Impairments. Journal of Visual Impairment and Blindness,
96, 635-644.
Malakpa, Sakui W. 1994. Job Placement of Blind and Visually Impaired
People with Additional Disabilities. RE: View 26(2), 69-77.
McBroom, Lynn W. (1995). Transition to Work Following Graduation from
college:Experiences of Employees with Visual Impairments and Their
Employers. Mississippi State:Mississippi State University,
Rehabilitation Research and Training Center on Blindness and Low
Vision.
Robert, P. M., & Harlan, S. L. (2006). Mechanisms of disability discrimination in large bureaucratifc organization: Ascriptive Inequalities in the Workplace. The Sociological Quarterly, 47(4), 599-630.
Robinson, J. E. (2000). Access to employment for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findings of a consumer-led project. Disability & Rehabilitation 22(5),
246-253.
Roulstone, A. (2002). Disabling Pasts, Enabling Futures? How Does the
Changing Nature of Capitalism Impact on the Disabled Worker and
Jobseeker?. Disability & Society, 17(6), 627-642.
Salomone, Paul R., & Robert, E. Paige (1984). Employment Problems and
Solutions: Perceptions of Blind and Visually Impaired Adults.
Vocational Guidance Quarterly, 33, 147-156.
Wolffe, K. E. & Spungin, S. J. (2002). A Glance at Worldwide
Employment of People with Visual Impairments. Journal of Visual
Impairment & Blindness, 96 (4), 24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