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黃靖淵 Jing-Yuan Huang |
---|---|
論文名稱: |
我國國民中學學生能源素養調查研究 The Study on Energy Literacy and Energy Misconcep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aiwan |
指導教授: |
葉欣誠
Yeh, Shin-Che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環境教育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14 |
畢業學年度: | 102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03 |
中文關鍵詞: | 國民中學 、能源素養 、迷思概念 |
英文關鍵詞: | Junior high school, Energy literacy, Misconception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547 下載:13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近年來氣候變遷議題受到重視,成為各國急需面對與解決的環境問題。然而氣候變遷議題與能源的選擇、使用息息相關;為了使公民具備正確選擇能源,並了解能源的開發及使用對人類社會、自然環境、政治經濟等面向的影響,能源教育成為提升能源素養的重要且有效策略。本研究以臺灣各區域的國民中學學生(七至九年級)為研究對象,透過問卷調查了解能源素養的現況,並探討能源的知識及態度彼此間的關聯,以及學生的背景變項是否對能源素養表現造成影響;再輔以迷思概念晤談,深入了解學生所抱持的與能源相關的迷思概念、思考邏輯及形成原因。
本研究透過能源素養問卷,以立意取樣方式進行問卷發放,共計回收1231份有效問卷,含括臺灣北區、中區、南區、東區及離島區域的國民中學。調查結果顯示學生能源素養的知識表現不佳,尤其在能源相關的科學知識、原理方面未能深入了解;且因錯誤的訊息來源產生了迷思概念;高年級的知識表現優於低年級;離島地區學生的知識表現較差;父母親的教育程度與學生能源知識表現有正相關。能源態度除了三年級學生的顯著遜於一、二年級外,與其他背景變項並無相關。整體態度表現正向積極,已體認到能源對自然環境、生物、政治經濟、環境品質的重要性及影響力,也具備良好的節約能源態度,惟對於親身實踐、落實節約能源與鼓勵影響他人的態度最為消極。整體分析推測,要提升學生的行為意圖,必須經由培養積極正向的能源態度,與知識程度並無相關。
透過晤談法了解10位學生對「太陽能量驅動地球大氣系統」、「太陽能量對生物的影響」、「溫室效應與氣候變遷」、「化石燃料」、「能源相關議題」及「能源轉換」六面向的迷思概念,並繪製成迷思概念思考邏輯圖。晤談結果發現,不論問卷的知識題表現優劣,學生都持有相當多的迷思概念,且經常用相近的科學概念、詞彙或直覺來解釋科學概念。而日常生活經驗與學校教育對學生影響甚深,錯誤、零碎的資訊或不適當的教學法,皆可能導致迷思概念的產生。
能源牽動著整個世界的運作,透過能源教育,能培力學生具備了解能源相關議題背後隱含的科學及生態知識、原理,關心能源相關議題,思考能源與環境、社會、生態間的交互關係,並培養積極正向的態度,方能面對因應氣候變遷及化石能源日漸稀缺的衝擊。透過本次能源素養調查,顯示我國國民中學學生的能源素養仍有相當大的進步空間,須更積極的在各學制及學科中落實能源教育;且大眾傳播媒體與教科書須提升能源相關資訊的正確性,教師也應注意教學方法,以減少迷思概念的產生。
Today, climate change is an important issue in the world. Every country has to face and slove this problem. Climate change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energy choices in our daily life, so the citizens need to be energy literate to make better energy choices. And also realize that these choices will influence the human society, natural environment, ecology, politics and economy. Energy education is a useful strategy to reach the goals.
This research aims to examine the energy literacy of the junior high school (7th to 9th grade) students in Taiwan. A questionnaire was designed as the research tool of this study, to measure the knowledge and attitude of the energy issue, and derive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m. After the survey, choose the students who have misconceptions of energy to draw the misconception maps by interview. Purposive sampling was employed as the sampling method, and total of 1652 questionnaires were released and 1231 were valid.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aiwanese 7th to 9th grade students’ energy literacy status are poor, especially were lack of science knowledge of energy; and the incorrect informations from TV and internet are a way to cause the misconceptions of energy.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energy knowledge between gender, grade, location of schools, parents’ educational background and occupation. Although the students are not only already realized the interactions among nature, lifes, and human society, but also had a good attitude towards saving energy. While 8th grade students’ attitude are sigificant better than 9th grade students, but it does not affect the performance by gender, the region of school…etc.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misconceptions of energy, 10 students had been chosen to the interview.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students often explain scientific concepts by similar concepts, vocabularies or intuition. Besides, their life experiences and school education are also important, any incorrect information or inappropriate teaching methods are likely to cause the energy misconceptions.
Energy affects the entire world. We can lead students to build the ability to understand the knowledge and principles of energy, concern for the energy issues,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world and energy, then to face the impact and affect of climate change and the scarcity of fossil energy. The energy literacy survey indicates that ou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energy literacy level is still low. Our government and educators should implement energy education in various academic disciplines.
中文部分
工業技術研究院能源環境研究所(2011)。中華民國節約能源要覽 2011年版,臺北市:經濟部能源局。
王文科、王智弘(2009)。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圖書。
王如哲(2011)。美國威斯康辛州K-12能源教育方案之評價。臺灣教育, 667, 15-24.
石台榮(2009)。高雄市國小六年級學生能源認知、能源態度與能源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任欣怡(2010)。臺灣高一學生對再生能源認知之現況調查(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伍台玉(2004)。國小實施統整式能源教育課程對學生節約能源態度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江淑卿(2001)。概念構圖與圖示對兒童自然科學的知識結構、理解能力與學習反應之影響。科學教育學刊,9(1),35-54。
何宜芳(2012)。盤面遊戲對國小六年級學童節能減碳知識與態度之影響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何俊青(2007)。兒童自然地理迷思概念之研究-以台東地區國小學生的八個概念為例。國教學報,19,277-311。
吳再益、林唐裕、侯仁義、柯亮群、黃永慧(2012)。我國能源政策發展模式及其未來方向探討。臺灣銀行季刊,63(2),34-87。
吳志功(2007)。國外能源教育發展現況研究。中國電力教育,2007(12),5-14。
吳志功、王偉(2007)。美國能源教育發展及其啟示。華北電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23-27。
吳京一(1997)。中小學能源教育的現況調查-我國高級中學教師的能源意識。師大學報,42,1-12。
宋仰泰、劉繼和(2010)。英國能源教育課程特點評析。瀋陽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8(1),308-311。
沈彥甫(2010)。國小師生全球暖化迷思概念與成因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周芝嬿(2010)。國小低、中、高年級節能減碳知識標準化評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周憲聰(2010)。大學師生環境素養認知差異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嶺東科技大學,臺中市。
林文媄(2011)。校園中能源教育情境對學童之學習動機、能源認知及能源態度的影響─基隆市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均鴻(2006)。彰化縣國小教師能源認知、態度及其教育需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林育慈(2009),氣候變遷調適方案之選擇與排序方法初探。內政部建築研究所自行研究報告(編號:PG9803-0248),未出版。
林姵君(2009)。國中學生節能減碳行為意圖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以台北縣某國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清章、賴東彥、陳建州(2008)。能源教育的內涵與實施方法之探討。亞洲大學管理與人文學報,3(1-4),80-105。
林盛隆、江俊忠、楊靜宜(2009)。南投縣國小教師能源態度及行為之研究。環境教育研究,6(1),1-40。
林達森(2004)。運用「概念構圖科學教學模式」於高中生物科生物能量單元教學的實徵研究。南大學報,38(2),45-67。
林榮賢(2004)。我國高職特教班教師能源認知與能源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施奉君(2010)。南投縣國中學生能源知識與能源態度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縣。
洪銘謙、甯蜀光、周亞璇、葉欣誠(2010) 。核能電力投入時機對能源供應結構影響之評估。燃燒季刊,19(2), 2-12。
胡主能(2012)。國小低、中、高年級節能減碳行為標準化評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唐孝蘭、葉國樑、曾治乾、鄧毓浩、張永達、黃壁祈(2012年11月)。國中生節能減碳教. 學效果之研究—以台北市某國中為例。「2012環境教育學術暨實務交流研討會」發表之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徐美苓、楊意菁(2011)。台灣全球暖化風險溝通的公眾認知。傳播與社會,15, 71-104。
翁永進、張惠如、翁永春(2007)。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能源態度之研究。生活科技教育月刊,40(1),5-32。
高紹惠(2007)。國內環境教育相關研究所學生能源態度與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高燕錚、陳怡芸、楊珮玉、白子易、王順成、蔡新聲、張華南、王為國、蘇秀枝、王文裕(2012年10月)。國小教師對再生能源創新能源教材增能成效之問卷設計。「兩岸環境與能源研討會暨第一屆全球華人環境與能源研討會」發表之論文,臺灣新竹。
康國裕(1994)。從能源供需情勢談我們的能源政策。八十三學年度國民中小學校長能源教育研討會手冊,3-24。
張有典(2004)。統整式能源教育課程對國小學生節約能源態度之影響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張章堂、林秀玉、袁嘉敏、莊惠政、林怡君(2011)。蘭陽地區鄉村與城市地區實施能源教育之研究。宜蘭大學工程學刊,7,206-225。
張惠如(2006)。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能源態度與能源教學策略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張惠博(1999)。迷思概念的研究方法。「科學概念學習研究」研習會發表之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張智翔、陳薪雅、葉欣誠、吳季穎、陳建中、陳鶴文(2013年11月)。臺灣中小學生之氣候變遷素養現況分析。「2013年中華民國環境教育學術暨實務交流國際研討會」發表之論文,臺灣臺中。
張聖宗(2004)。國小高年級能源永續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張靜儀、陳世峰(2002)。國小學童聲音概念二階段評量診斷工具之發展研究。屏東師院學報,17,401-440。
戚啟勳譯(1982)。 化石燃料是否將引起全球性的氣候改變。能源季刊,12(1),122-124。
莊文松(2007)。國小教師能源認知與能源教學策略關係之研究-以彰化縣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莊淑臻(2009)。國小教師對全球暖化議題之知識、教學態度、教學現況與進修需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許文馨(2011)。能源與非能源學校國中生能源素養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臺中市。
郭重吉(1988)。從認知觀點探討自然科學的學習。彰化教育學院學報,13,351-378。
郭家玲(2009)。大臺北地區國中學生對於全球暖化與節能減碳知識、態度、行為意向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志榮(2004)。台北市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能源認知與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建州(2001)。高級職業學校教師能源認知、能源態度與能源教學策略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陳建州、林彥珉(2008)。能源政策與能源教育的緣起。嶺東通識教育研究學刊,2(3),1-12。
陳建偉(2008)。高三學生液體界面現象迷思概念之研究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啟明、陳瓊森(1992)。發展紙筆測驗以探究高一學生對直流電路的迷思概念。科學教育,3,21-72。
陳國輔(2011)。台南市國小教師節能減碳素養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陳淑筠(2002)。國內學生自然科學迷思概念研究之後設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師範學院,臺東市。
陳雅貽(2012)。國小低、中、高年級節能減碳態度標準化評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傅惠筠(2008)。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生能源認知與能源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程金保、商育滿、胡開惠(2008)。能源教育大不同-以歐美為例探討國內外推行能源教育之差異。能源報導,2008年5月,32。
程金保、張愛絹(2007)。歐洲能源教育之省思。能源報導,2007年6月,23。
賀冠豪(2011)。臺北市國小教師節能減碳相關概念、態度與教學概況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黃文良,陳盟仁,陳益和(2005)。青少年能源教育之研究。高應大工程科技與教育學刊,2(3),355-368。
黃書涵、陳冠利、鄭立婷、劉湘瑤(2012年11年)。大考試題之節能減碳素養內涵分析。「2012環境教育學術暨實務交流研討會」發表之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黃泰霖(2012)。系統韌性概念回顧與災防策略之省思。災害防救電子報,88,1-11。
黃舒琳、劉湘瑤、葉欣誠(2011)。我國大學生對生質燃料的認知與態度。環境教育研究,8(2),99-135。
黃愷俊(2012)。師資培育學生能源認知與態度素養之研究-以朝陽科技大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
黃瑞媛(2012)。桃園縣國小教師對全球暖化之認知、態度與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黃達三(2006)。概念圖在科學教學上的應用。研習資訊,23(4),75-86。
黃瓊華、楊怡珮、陳怡君(2006年10月)。大專生對能源知識與態度之認知研究-以大華技術學院為例,「台灣環境資源永續發展研討會」發表之論文,臺灣桃園。
楊冠政(1993)。環境素養。環境教育季刊,19,2-14。
楊冠政(1997)。環境教育。臺北市:明文。
楊純明、張致盛、陳駿季(2011)。因應氣候變遷之調適與緩解策略。作物、環境與生物資訊,8,254-264。
楊接信(2002)。新竹縣中等學校學生能源認知與態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楊渝琪(2009)。國小教師全球暖化認知、能源態度與節能減碳行為之研究-以彰化縣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立德大學,臺南市。
楊意菁、徐美苓(2012)。環境風險的認知與溝通:以全球暖化議題的情境公眾為例。中華傳播學刊,22,169-209。
葉欣誠(2006)。地球暖化,怎麼辦?:請看「京都議定書」的退燒妙方。臺北市:新自然主義。
葉欣誠(2010)。抗暖化關鍵報告:台灣面對暖化新世界的六大核心關鍵。臺北市:新自然主義。
葉欣誠(2013)。看見氣候變遷的全貌:我們需要超越節能減碳的氣候變遷教育。研習論壇月刊,151,1-15。
鼎茂(2002)。教育研究法。臺北市:鼎茂。
廖芳玲、商育滿(2005)。人類生存的延續-體現能源教育本質。能源報導,2005年5月,8-10。
廖錦文、盧建余、石文傑(2007)。以實驗教學增進學生能源教育概念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工業教育與技術學刊,31,1-20。
熊召弟、王美芬(1995)。國民小學自然科教材教法。臺北市:心理出版社有限公司。
劉子鍵、林怡均(2011)。發展二階段診斷工具探討學生之統計迷思概念:以「相關」為例。教育心理學報,42(3),379-400。
潘麗雅、唐寶玉、劉芋辰、林盛隆(2011年12月)。南投縣信義鄉民能源認知與能源態度之研究。「2011 區域與環境資源永續發展研討會」發表之論文,臺灣臺北。
蔡金蘭、李清華、廖靖華、洪基恩(2013)。一般居民能源使用知識、態度及行為之研究-以彰化縣員林鎮及雲林縣口湖鄉為例。科學與工程技術期刊,9,59-65。
蔡景旭(2010)。高雄縣國小六年級學生能源認知、態度與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鄭文蕙(2012)。福島核電事故周年教師對核能認知與態度之調查研究-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鄭菲、孫誠、李建平(2012)。從氣候變化的新視角理解災害風險、暴露度、脆弱性和恢復力。氣候變化研究進展,8(2),79-83。
賴純紾、吳世卿(2013)。實施KEEP 能源教育課程對國小四年級學生節約能源認知與態度之影響。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120。
魏炎順、張維倫、翁禎吟、張永宗(2011)。建構國中階段節能減碳課程概念圖和能力指標。生活科技教育,44(1),3-16.
蘇秀枝、蔡新聲、王為國、張華南、王文裕、白子易(2012)。國小家長節能減碳之知識、態度與行為之調查。朝陽學報,17,107-152。
英文部分
Borkowski, J D. (1987). The concept of energy, its structure and teaching strategy. In D.F.Kirwan (Ed.), Energy resources in science.
Brewer, R. S., Lee, G. E., & Johnson, P. M. (2011). The Kukui Cup: A Dorm Energy Competition Focused on Sustainable Behavior Change and Energy Literacy. 44th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Sciences (HICSS), 1-10.
Carey, S. (1985). Conceptual change in childhood. Cambridge, MA: MIT Press
Dewaters, J. E. & Powers, S. E.(2008). Energy literacy among middle and high school youth. 38th ASEE/IEEEE Frontiers in Education Conference, Oct. 22-25, 2008, Saratoga Springs, NY. Session T1A. 6.
DeWaters, J. E., & Powers, S. E. (2011). Energy literacy of secondary students in New York State (USA): A measure of knowledge, affect, and behavior. Energy Policy, 39, 1699-1710.
DeWaters, J.E., S.E. Powers and M. Graham. (2007). Developing an Energy Literacy Scale. In: Proceedings of the 114th Annual ASEE Conference & Exposition (Honolulu HI, June, 2007, session AC 2007-1069).
J. E. DeWaters and S. E. Powers. (2009). The energy literacy assessment project. Presentation at the third annual Behavior, Energy and Climate Change (BECC) Conference, November 2009. [Online]. : http://www.aceee.org/conf/09becc/PPT%20Presentations/5E%20DeWaters.pdf
Fiksel, J. (2003). Designing resilient, sustainable systems.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37(23), 5330-5339.
Gitay H, Suarez A, Watson R, Dokken DJ. (2002). Climate change and biodiversity. IPCC Technical Paper V, 74 p.
Hancock, Cyril H. (1940). An Evaluation of Certain Popular Science Misconceptions. Science Education, 24, 208-213.
Houston, J. E. (1990). Thesaurus of ERIC descriptors (12nd ed.). Arizona, USA: Oryx Press.
IPCC. (2003). Climate change 2003: Synthesis report. Geneva, Switzerland.
IPCC. (2007). Climate change 2007: the AR4 synthesis report. Geneva, Switzerland.
IPCC (2012). Managing the Risks of Extreme Events and Disasters to Advance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A Special Report of Working Groups I and II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Field, C.B., V. Barros, T.F. Stocker, D. Qin, D.J. Dokken, K.L. Ebi, M.D. Mastrandrea, K.J. Mach, G.-K. Plattner, S.K. Allen, M. Tignor, and P.M. Midgley (ed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UK, and New York, USA.
IPCC( 2013). Climate Change 2013: 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 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 to the Fif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Stocker, T. F., D. Qin, G.-K. Plattner, M. Tignor, S. K. Allen, J. Boschung, A. Nauels, Y. Xia, V. Bex and P. M. Midgley (ed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United Kingdom and New York, NY, USA, in press.
Kinchin, I. M. & Hay, D. B. (2000). How a qualitative approach to concept map analysis can be used to aid learning by illustrating patterns of conceptual development , Education Research,42(1), 43-57
Leiserowitz, A., Maibach, E., Roser-Renouf, C., Feinberg, G., & Howe, P. (2013). Climate change in the American mind: Americans’ global warming beliefs and attitudes in April, 2013. Yale University and George Mason University. New Haven, Retrieved October 20, 2013, from http://enverionment .yale.edu/climate/files/Climate---Beliefs--- April---2013.pdf.
Novak, J. D. (1995). Concept mapping : A strategy for organizing knowledge. In Shawn M. Glynn & Reinders Duit (eds.). Learning science in schools : Research reforming practice, New Jersey :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Novak, Joseph D. (1988). Learning Science and the Science of Learning. Studies in Science Education, 15, 77-101.
Oliver, B. (2013). Why energy literacy must be a national priority. Policy Magazine, 1(2), 51-52.
Orr, D. W. (1991). What Is Education For?. The Learning Revolution, 27(4), 52.
Petrock,E.M. (1981). The rise fall of energy educa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210232.
Roth, K. J. (1990). Developing meaningful conceptual understanding in science. In B. F. Jones & L. Idol (Eds.), Dimensions of thinking and cognitive instruction (pp. 139-175). Hillsdale, NJ: Erlbaum.
Rotter, J. B. (1966). Generalized Expectancies for Internal versus External Control of Reinforcement, Psychological Monographs, 80(1), 1-28.
Rye, J. A. , Rubba, P. A. , & Wiesenmayer, R. L. (1997). An investigation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lternative conceptions of global warm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19(5), 527-551.
Shamshayooadeh G. (2011). Cultural literacy in the new millennium: revisiting E.D. Hirsc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1(8), 273-277.
Shepardson, D.P., Niyogi, D., Choi, S., & Charusombat, U. (2009). Seventh grade students' conceptions of global warming and climate chang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Research, 15(5), 549-570.
Steffen W. The Angry Summer: Climate Commission Report. Canberra, ACT: 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 Department of Climate Change and Energy Efficiency; 2013.
Summers, M., Kruger, C., Childs, A.(2001). Understanding the science of environmental issues development of a subject knowledge guide for primary teacher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23(1), p33-53. doi: 10.1080/09500690150198197; (AN 3896778).
Turcotte, Moorer, & Winter. (2012). Energy literacy in Canada. The School of Public Policy, 5(32), p1-46.
U. S. Department of Energy. (1982).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energy education (K-12).Washington, D. C: U.S. Dept.of Energy.
網路資料部分
Bittle, S., Rochkind, J., Ott, A. (2009). The energy learning curve. Retrieved from./www.publicagenda.org/reports/energyS. (accessed 2013)
U. S. Department of Energy. (2013,October.20). Energy literacy essential principles and Fundamental concepts. Retrieved from http://www1.eere.energy.gov/education/pdfs/energy_literacy_1_0_high_res.pdf
中國氣候傳播項目中心(2012)。中國公眾氣候變化與氣候傳播認知狀況調研報告。2013年10月18日,取自:http://www.oxfam.org.cn/uploads/soft/20130428/1367146889.pdf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12)。國家氣候變遷調適政策綱領(核定版)。2013年5月25日,取自:http://www.cepd.gov.tw/m1.aspx?sNo=0017124
聯合國 (1992)。聯合國氣候變遷框架公約。2013年11月9日,取自http://unfccc.int/resource/docs/convkp/convchin.pdf (United Nations. [1992]. The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 )
研究計畫部分
葉欣誠、陳建中、陳鶴文、趙慶光(2012)。單一整合型計畫-氣候變遷素養紮根與能源策略人才啟發課程研發計畫:能源教育模型與雲端開放式決策分析。國家科學委員會委託研究計畫期中報告(編號:NSC101-3113-S-003-002),未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