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燕君
YEN CHUN CHEN
論文名稱: 癲癇發作對青少年校園人際適應歷程影響之質化研究
The Qualitative Research of How Seizure Attack Influences Teenagers’ coping process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n school
指導教授: 王麗斐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nd Counseling
論文出版年: 2005
畢業學年度: 9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5
中文關鍵詞: 癲癇發作癲癇青少年人際關係適應歷程質化研究
英文關鍵詞: seizure attack, epileptic teenager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coping process, qualitative research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78下載:3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採取質化研究方式進入癲癇青少年的世界來瞭解其對適應歷程的覺察,其中,深度訪談為研究資料收集之方式,訪談逐字稿與研究者訪談札記為研究之主要文本。依據研究目的,本研究之發現有三:一、癲癇青少年的適應歷程為:前一學習階段發作的適應、發作前的國中生活適應、發作初期的適應、發作一段時間後的適應、穩定後的生活適應等五個階段,並呈現各階段之影響因素。二、癲癇青少年人際適應歷程的需要與期待包括:一個友善的學習環境、更多朋友、老師有好的處理問題技巧、老師能了解並協助處理發作狀況、與人分享發揮自我功能、有可以發展的舞台、學習與人互動的技巧。三、學校曾經提供或受訪者主觀認為的有效協助有:主動認識癲癇並協助處理,提供專業建議;與家長及受訪者討論是否需要協助,尊重其決定;有技巧的協助建立人際,要避免直接管教及責罰同學,容易引起反感,招致更嚴重的排斥;協助信心重建;引導同學思考及接納。最後,研究者依據本研究的發現提出研究限制的說明,並對學校輔導實務工作及未來的研究提出建議。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understand the epileptic teenagers’ awareness of coping process. The data was collected by in-depth interviews, and then was taped and transcribed into verbatim transcripts. The transcripts and notes of study during the interviews were further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qualitative method.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were: 1. The coping process of epileptic teenagers included: the time when seizure attacked during their preceding schools, junior high school lives before attack, the primary stage of seizure attack, the period after several seizure attacks and the time when patients' condition was stable. It also presented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each stage. 2. The demand and expectation during their interpersonal coping process included: a friendly learning environment where more friends around, the teachers are equipped with good problem-solving techniques, understand and deal with seizure attacks. In this environment, epileptic teenagers are able to contribute one’s functions, develop themselves, and learn how to interact with others. 3. The effective aid the schools had provided or the aid those interviewees considered effective included: understanding and handling seizure attacks, providing professional advice, discussing with interviewees and their families and respecting their decisions, helping building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nd self-confidence of epileptic teenagers, preventing disciplining and scolding classmates who have ill feeling toward epileptic teenagers, which will invoke more antipathy and rejection, and guiding them to readmit epileptic teenagers. Furthermore, the limitation, suggestions and the implication of the study were raised in the end.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名詞釋義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癲癇 5 第二節 癲癇發作對青少年的心理社會適應的影響 8 第三節 人際關係對青少年的重要 10 第四節 癲癇青少年的人際問題 13 第五節 癲癇青少年的學校輔導策略 1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質化研究方法 18 第二節 研究參與者 19 第三節 研究工具 22 第四節 研究程序 26 第五節 研究倫理 30 第六節 省思-本研究對研究者的啟發與學習 31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一節 樂觀進取的小太陽-小崴的適應故事 35 第二節 努力尋夢的美人魚-小英的適應故事 55 第三節 順勢而為的小巨人-子安的適應故事 80 第四節 疲憊孤獨的戰士-達維的適應故事 100 第五節 癲癇青少年校園人際關係適應歷程 116 第五章 討論與建議 第一節 癲癇青少年人際關係適應歷程及其影響因素 124 第二節 癲癇青少年人際適應歷程的需要與期待 136 第三節 學校協助的策略及其效能 139 第四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 143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147 英文部分 149 附錄 附錄一 研究邀請函 151 附錄二 參與研究同意書 152 附錄三 訪談大綱 153 附錄四 檢核說明表 154 附錄五 逐字稿謄寫保密同意書 155 表次 表2.1 抗癲癇藥物與副作用 7 表2.2 影響癲癇患童併發心理行為困擾之相關因素 12 表3.1 研究參與者之基本資料 21 表3.2 逐字稿編碼方式 28 表3.3 逐字稿示例 29 表4.1 小崴的人際關係適應歷程 53 表4.2 小英的人際關係適應歷程 78 表4.3 子安的人際關係適應歷程 99 表4.4 達維的人際關係適應歷程 114 表4.5 四位受訪者的重要適應經驗 120 表5.1 前一學習階段發作的適應狀況 125 表5.2 發作前的國中生活適應狀況 127 表5.3 發作初期的適應狀況 128 表5.4 發作一段時間後的適應狀況 131 表5.5 穩定後的生活適應狀況 134 表5.6 學校曾提供給受訪者的協助 140 圖次 圖3.1 研究程序 26 圖4.1 癲癇青少年的適應歷程 116

    中文部分
    中華民國癲癇之友協會(民87)。癲癇兒的照顧(二)-學校篇。健康世界,149,50-54。
    尹祚芊(民92)。愛與關懷:學生健康照護手冊(癲癇症篇)。台北:教育部。
    王淑珍(民91)。癲癇的身心輔導與教育。特教園丁,17(4),44- 48。
    台灣癲癇醫學會(民90)。走出癲癇、迎向未來—一本幫助你了解癲癇的手冊。台北:作者。
    李鶯喬(民91)。癲癇兒童及家屬之行為、心理困擾。超越顛峰廣場,6,12。
    胡幼慧(民85)。質性研究的分析與寫成。載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頁159-170)。台北:巨流。
    姚俊興(民89)。認識癲癇。全民健康保險,26,17-22。
    姚俊興(民91)。成人癲癇之診斷與治療。超越顛峰廣場,6,1。
    胡菊真(民91)。癲癇病童的氣質、社會支持與生活適應之相關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所碩士在職專班,台北。
    施茂雄(民85)。致全台灣地區各學校校長暨相關教育機構的一封公開信。癲癇資訊,4(1),3。
    施茂雄(民87)。癲癇不再發作。台北:宏欣文化。
    施美雲(民79)。探討一位癲癇病人的反應。護理雜誌,37(4),59-64。
    洗鴻曦,曹汶龍〈民78〉。癲癇的發生率與病因。國防醫學,8〈6〉,569-571
    唐心北,黃嵩立(民71)。如何幫助有癲癇症的學生。張老師月刊,53,56-59。
    連心瑜,毛新春(民88)。兒童癲癇症護理。護理雜誌,46(4),5-9。
    連心瑜,吳亭芳,與陳麗如(民91)。身心障礙學生癲癇症狀及其處理策略。特教園丁,17(4),36- 43。
    陳建泓(民92)。精神分裂症患者疾病適應歷程之敘說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台北。
    陳昭玲(民92年4月6日)。癲癇兒看魔術表演笑呵呵。國語日報,16版。
    連淑玲(民85)。癲癇症患童對其疾病認知及學習需求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防醫學院護理研究所,台北。
    陳瑞珍(民92)。參加第25屆國際癲癇會議記事報告。癲癇資訊,11(4),43。
    陳毓文與鄭玲惠(民89)。為什麼是我?-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少年生活經驗之初探。中華心理衛生學刊,13(1),1-26。
    陳麗娟〈民90〉。癲癇青少年生活品質及相關因素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醫學大學護理學研究所,台北。
    黃士滋〈民84〉。癲癇病人的生活經驗。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防醫學院護理研究所,台北。
    黃天中(民80)。生涯與生活。台北:桂冠。
    黃堅厚(民88)。人格心理學。台北:心理出版社。
    黃淳霞,于漱,與尹祚芊(民91)。個案管理於校園癲癇學童健康照護之發展。榮總護理,19(2),146-152。
    程秋梅(民89)。漫漫復學路~中輟生復學適應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應用組,台北。
    劉仲冬(民85)。量與質社會研究的爭議及社會研究未來的走向及出路。載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頁129-139)。台北:巨流。
    鄭夙芬(民77)。國中復學學生之學校適應初探-以台北縣某國中八名復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社會工作組,台北。
    劉筱瓊〈民91〉。癲癇青少年癲癇品質量表〈QOLIEA〉之發展與信、效度檢定。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長庚大學護理學研究所,桃園,台灣。
    盧玉強(民91)。認識癲癇。超越顛峰廣場,6,13。
    賴其萬(民87)。癲癇的診斷與治療。當代醫學,25,892-899。
    賴香如(民90)。氣喘學生生活適應問題、學習表現與身體活動情形研究-以台北市五所中小學為例。衛生教育學報,16,45-75。
    謝玉玲〈民85〉。癲癇青少年生活品質內涵初探:主觀性生活情境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長庚大學護理學研究所,桃園,台灣。
    謝玉玲,徐亞瑛(民87)。癲癇青少年生活品質內涵初探:主觀性生活情境的差異分析。長庚護理,9〈1〉,10-21。
    謝玉玲,徐亞瑛(民88)。癲癇青少年同儕關係之探討。護理研究,7(1),41-49。
    簡春安,鄒平儀(民87)。社會工作研究法。台北:巨流。
    闕清模(民74)。癲癇病患的社會心理適應問卷調查。醫學研究,6(2),165-183。
    關尚勇(民84)。小兒頑性癲癇之外科治療新觀念。臨床醫學,35(3),153-160。
    關尚勇(民89)。兒童癲癇的診斷與治療。臨床醫學,45(4),250-262。
    Bogdan, R. C. & Biklen, S. K. (民93) 質性教育研究:理論與方法。(黃光雄,李奉儒,高淑清,鄭瑞隆,林麗菊,與吳芝儀等譯)。嘉義:濤石。(原著出版於1998年)。
    Neuman, W. L. (民89). 社會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取向(朱柔若譯)。台北:揚智。(原著出版於1997年)。
    Patton, M. Q. (民84). 質的評鑑與研究(吳芝儀與李奉儒譯)。台北:巨流。(原著出版於1990年)。
    Sarafino, E. P. (民85). 健康心理學(蕭仁釗,林耀盛,與鄭逸如譯)。台北:桂冠。(原著出版於1994年)。

    英文部分
    Austin, J. K., Risinger, M. W., & Bekett, L. A. (1992). Correlates of behavior problems in children with epilepsy. Epilepsia, 33 (6), 1115-1122.
    Backer, G., Jacoby, A., Chadwick, D., & Jones, S. G. (1993). Quality oflife adolescents with epilepsy: Parental perceptions. Epilepsia, 34 (2), 29.
    Berto, P. (2002).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epilepsy and impact of treatments. Pharmacoeconomics, 20 (15), 1039-1059.
    Camfield, P., & Camfield, C. (2003). Childhood Epilepsy: What is the evidence for what we think and what we do? Journal of Child Neurol, 18, 272-287.
    Kyngs, H. (2000). Compliance of adolesc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9, 549-556.
    Leonard, E. L., & George, M. R. M. (1999). Psychosocial and neuropsychological function in children with epilepsy. Pediatric Rehabilitation, 3 (3), 73-80.
    Patton, M. Q, (1990). 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 (2nd ed.). Newbury Park, CA.: Sage.
    Prpic, L., Korotaj, Z., Via C-Cicvaric, E., Valerjev, A., & Tomac, V. (2003). Teachers’ opinions about capabilities and behavior of children with epilepsy. Epilepsy & Behavior, 4 (2), 142-145.
    Regan, K. J., Banks, G. K., & Beran, R. G. (1993). Therapeutic recreation programes for children with epilepsy. Seizure, 2 (3), 195-200.
    Scott, R. A., Lhatoo, S. D., & Sander, J. W. A. S. (2001). The treatment of epileps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where do we go from here? Bulleti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79 (4), 344-351.
    Sheth, R. D. (2002). Adolescent Issues in Epilepsy. Journal of Child Neurology, 17 (2), 2S23-2S27
    Zelnik, N., Sa'adi, L., Silman-Stolar, Z., & Goikhman, I. (2001). Seizure Control and Educational Outcome in Childhood-Onset Epilepsy. Journal of Child Neurology, 16 (11), 820-824.

    QR CODE